麻风

2024-05-20

麻风(通用8篇)

篇1:麻风

麻风疫苗能不能预防麻风病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近日,有市民发贴,小孩接种麻风疫苗是否能预防麻风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明确答复,接种麻风疫苗不能预防麻风病。近段时间,我市正在开展麻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少数市民对麻风疫苗不熟悉,才问出这样的问题。现从以下两方面让各位了解一下麻风疫苗和麻风病。

郑重告知:麻风疫苗是预防麻疹和风疹疾病的疫苗,并不能预防麻风病,这是三种不同的疾病。

1、什么是麻风疫苗,什么是麻疹、风疹和麻风病?

麻风疫苗全称是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是预防麻疹和风疹两种疾病的生物制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柯氏斑)。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儿童常见病呼吸道传染病,又称“风痧”,痧子等,临床症状与麻疹很相似,很难区别,但风疹的疹子来去如一阵风似的,鉴别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进行。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

2、三种疾病各有什么危害?

从危害程度上讲,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风疹对一般人健康影响不大,但孕妇三个月内得了风疹则有引起胎儿畸形的可能;麻风病既不是胎传,也不是遗传,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早期抓紧治疗,治愈率较高。三种传染病,危害程度不一。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麻风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和风疹两种疾病;而麻风病目前尚无疫苗问世。

麻风病如何预防http://m.99.com.cn/zt/mafengbing/

篇2:麻风

1、治愈麻风病人复查。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每年做到对历年治愈在家所有麻风病人进行临床复查,以及早发现复发病例。今年,全县共有治愈在家麻风病人82例(其中:多菌型67例,少菌型15例),采取以乡镇及社区为单位复查的方式进行了逐人临床复查,除2例长期外出务工外,共临床复查80例,复查率为97.56%,经临床检查结果尚未发现复发麻风病例。

2、麻风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检查。

坚持每年对历年治愈、现症麻风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首先是采取摸底调查登记后再进行临床检查的方式,经调查登记应检查麻风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126人,实际接受临床检查126人,受检率为100%,经临床检查未发现有新发病例。

3、自报互报可疑麻风病线索检查。

今年以来,通过对全县自报、互报可疑麻风病线索调查,共报可疑麻风病2例,对所报2例可疑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检查,经对疑似麻风病例的皮肤、周围神经等临床检查结果 均未检出新发麻风病例,受检率为100%。

4、开展了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

今年,我们利用县卫生局组织开展的乡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于10月份先后共分3期,对183个村级卫生室的防疫和妇幼人员共210余人进行了包括麻风病防治在内的综合业务知识培训,并统一进行了培训后的综合业务考核,从而使乡村医生对麻风病防治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对我县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宣传活动。

利用元月30日(星期日)是第五十八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和第二十四届“中国麻风节”,在此期间,县地病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麻风节慰问暨宣传活动的通知”,印发了《消除麻风歧视,共享和谐文明》年历宣传画、《麻风病防治知识问答》及《麻风病十大线索》等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共计1000余份,下发至全县21个乡镇183个村的村民,县、乡、村出刊宣传板报88面,利用这些不同方式开展了广泛宣传活动。并于元月14日组织了有卫生、民政部门共8人专程去汉中疗养院看望和慰问了9名我县在院治愈寄养和现症麻风病人,共发慰问金900元,棉衣、棉被等生活日用品9套件,以体现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麻风病防治力量不足。县、乡镇两级麻风病防治人员十分缺乏,严重影响着麻风病在基层的及时发现和主动发现,影响麻风病的疫情监测及管理的开展。

2、麻风病防治基本设施缺乏,县疾控中心没有专用麻风病检查室及相应设施,缺乏独立完成麻风病细菌学检查的专业技术能力。

3、县、乡镇、村级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知识缺乏,识别麻风病能力和麻风病知识警觉性差,造成对麻风病的认识不够,部分医务人员曾多次给麻风病人检查治疗,而未能想到是麻风病。

4、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更有效的宣传手段缺乏,致使广大群众和病人对麻风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低,加之病人经济条件差,相当一部分群众对麻风病产生恐惧和歧视心理,使他们患病后不能及时得到就诊,延误病人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5、缺乏麻风病专项防治经费,病人及可疑麻风病线索追踪调查和主动发现病人工作以及必要的防治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四、二0一0年麻风病防治工作打算

1、麻风病防治工作是关系到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因此,要认识到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防治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做到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努力提高发现率,降低发病率,控制流行,确保各项防治和疫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力争使我县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2、进一步加强防治队伍建设,配备和完善开展麻风病检

查的必要设备设施条件与技术能力。疾控中心地病科至少有2名以上专业人员具体负责麻风病防治工作,并具有独立完成麻风病临床与细菌学检查的设备设施条件与技术能力。

3、采取多种形式对县、乡镇、村级医务人员进行麻风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适当的时候选派1名检验人员去汉中疗养院学习麻风细菌学检验,以承担全县麻风细菌诊断技能,不断提高对麻风病的发现和识别能力,时刻保持对麻风病的高度警觉性,力争不漏诊每一例前来就诊的麻风病病人。

4、继续在全县范围内,以乡镇医生和村医为主要力量,力争做到每年一次对历年治愈存活在家麻风病人进行临床复查,每年一次对麻风病人家庭内成员及密切接触人群为主要对象,采取以重点调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及早发现复发和新发病例,并及早发现和治疗全县隐藏的麻风病人,为争取我县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坚持做好麻风病的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麻风病的疫情动态信息。县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发现和报告的可疑麻风病线索要及时进行检查确诊;对院外现症病例每半年进行一次病情访视监测,主动与汉中疗养院对本县住院麻风病人进行疫情信息交流和资料核对;对现症麻风病病人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同时做到所有疫情监测工作都要有完整的资料,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一套麻风病的长效监测工作机制,以达到及时发现和确诊病人,及时掌握麻风病疫情动态信息。

6、进一步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深入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特别是要针对较偏远的乡村和原有较高发病乡村的群众、干部和学生,让他们掌握麻风病防治知识,提高知晓率,使他们积极主动自己来查、互报,尽早发现病人。

7、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对自报、互报可疑麻风病线索,经确诊后给予报病者报病奖励,以提高发现率。

二0一一年一月五日

篇3:麻风病的护理进展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它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及周围神经组织, 如未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可出现皮肤及神经损害的症状, 表现为手、足、眼的严重畸残和毁容, 造成终身的畸残和心灵的伤害, 麻风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护理工作显得相当重要, 现将近年来麻风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心理护理

过去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治疗手段的缺乏, 麻风病曾被视为“不治之症”。现在由于科学的发展, 虽然他们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但对病人所形成的社会偏见还没有完全根除,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 病人仍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 在合理规则治疗下, 配合心理护理对本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意义。

任欣报道[1]对麻风病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制订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方法: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社会心理, 麻风病是一种累及皮肤及周围神经的疾病, 早期症状不明显, 但病人忌疾忌医导致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 而发生眼、手足等部位的畸残, 加之社会歧视加剧了病人的困惑, 恐惧、懊丧, 颓废、负罪、自卑等不良心态, 严重影响病人身心。确诊后的心理, 病人确诊后出现抑郁, 焦虑、怀疑, 孤独感。②心理护理措施, 对各个年龄段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如用关注的目光, 微笑的表情能够稳定病人的情绪, 从而减轻病人入院时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娴熟的技术, 沉着、稳重的举止, 给病人安全、信任感。护士发现病人应主动上前与之打招呼、问候, 消除隔阂,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鼓励和发动病人参加各种活动, 拉近距离, 减少心理创伤, 有利于安心休养和治疗。效果:通过对22例病员心理障碍的消除和疏导调节, 22例病人均能用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经规则的联合化疗 (MDT) 病情均明显好转, 其中7例康复出院, 另15例留院康复治疗, 其中并发致畸残的14例病人中, 4例溃疡已愈合, 1例爪形手的可以拿筷子吃饭, 3例进行单株植 。胡海琴[2]报道对麻风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合临床需要从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麻风反应的心理护理和出院后的心理护理三个方面进行施护, 结合治疗从而使病人在身心等方面得到康复。为此, 护士要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 还要有良好的修养, 关心、同情病人, 及时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 消除病人的心理疑虑。

2 足底溃疡的护理

莫江玲等[3]报道对麻风病足底溃疡病人进行护理干预, 收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方法是:①分阶段干预, 将仅有皲裂而无足溃疡的94例病人编为A阶段干预组, 给予麻风足底溃疡发生前期教育, 讲解麻风病的并发症, 尤其是足底溃疡的危害及预防要点, 具体指导每日足底自我护理的方法, 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足20 min, 并在皮肤水分干燥之前涂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不蒸发, 自我检查有无小伤口, 水泡或任何肿胀, 发红, 发热压痛的部位, 出现任何损伤者, 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选用合适的防护鞋;②将81例单纯性足底溃疡病人编为B阶段干预组, 给予足底溃疡发生期教育, 重点指导伤口护理中要使患肢得到完全休息, 应避免行走, 并保持正确的姿势, 以增强患部血供, 保持溃疡面清洁, 可采用肥皂水或盐水清洗, 每次20 min~30 min, 每天2次, 然后消毒伤口, 根据伤口敏感菌培养选用抗生素, 再用灭菌纱布覆盖伤口;③将77例有复杂足底溃疡病人编为C组, 给予足底溃疡后期的教育, 特别强调每日护足, 由下向上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 经常变换体位, 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 高蛋白饮食, 其余方法同A组。结果:病人通过护理干预后足底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A组仅1例发生足底溃疡, B组、 C组足底溃疡发生率分别下降了69.14%和46.75%。

王艳芳等[4]报道为了观察外用聚维酮碘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的效果, 将45例患有足底溃疡的麻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 (32处) , 选用1:5 000高锰酸钾、20%硫酸镁或生理盐水浸泡30 min, 浸泡结束后用无菌刀片轻刮溃疡边缘死皮, 外敷红霉素药膏, 无菌敷料包扎, 每天1次;治疗组28例 (46处) , 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浸泡清创后再应用聚维酮碘外敷、包扎, 每天1次,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足底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88.5%, 对照组为69.6%。应用聚维酮碘软膏治疗麻风足底溃疡效果好, 值得推广。

3 自我护理

韦晓宇等[5]报道通过麻风病人的自我护理, 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对象为试点区所有60岁以下的麻风畸残者, 通过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 对所有参加的病人进行畸残预防及自我护理培训, 包括角膜感觉或眼睑运动障碍的终身护理, 感觉障碍的手足皮肤护理 (浸泡、去老皮、涂油、功能锻炼) , 每人配发 (眼手足自我护理示意手册) , 有些试点区根据不同情况给每人发放简单自我护理包, 有视力表、眼药水、防护鞋、防护镜、小镜子、凡士林、竹片、敷料和胶布等。医务人员每6个月随访1次评价视力、红眼、溃疡、皲裂、骨缺失等, 发现问题时与病人一起分析讨论, 共同找出解决的方法, 对已取得一定疗效者给予鼓励, 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结果:9 995例病人经2年自我护理, 除视力与骨缺失外, 其他损害均明显改善, 红眼治愈率为56.6%, 手部皲裂治愈率为81.3% , 足部皲裂治愈率为:76.75%, 足底伤口治愈率30.8%。陈亮等[6]报道麻风病人的自我护理的作用, 主要是阻止病人已有的残疾不进一步加重, 继发性残疾不再发生与发展, 3年随访结果中, 410例麻风病人红眼下降70%, 皲裂下降48%, 足底溃疡下降24%, 麻风病人眼手足自我护理的实施, 对阻止残疾进一步发展是有效的。

4 手术护理

有学者报道25例麻风治愈者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术前护理:①手术前几天协助医生了解病人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 检测眼睑与结合膜等有无炎症, 检测眼压, 光感, 光定位及血尿常规等;②术前3天起, 双眼滴林可霉素、氯霉素或诺氟沙星眼药水, 每天4次, 晚上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药膏1次, 连用3 d;③手术前1 d洗头, 沐浴, 剪去上下睑睫毛, 用生理盐水或1%林可霉素溶液冲洗泪囊和结合囊;④手术前1 d晚上入睡前及手术当天早晨, 分别用1%阿托品或2.5%新福林扩瞳, 如效果不明显, 5 min后可重复1次, 按医嘱服用地西泮1片, 手术前1 h服乙酰唑胺1片。术后护理:手术眼用无菌纱布覆盖时, 勿施加压力, 嘱病人勿用手揉眼或用力挤眼, 病人回病房后, 嘱卧床休息3 d~5 d。术后次日首次换药, 动作要轻巧, 仔细观察伤口情况, 如有渗血分泌物过多或水肿, 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眼部滴用氯霉素, 或林可霉素加地塞米松等眼药水, 每天4次, 睡前用四环素或金霉素眼药膏封眼, 连用2周即可。结果本组25例病人经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经严密护理, 无一例有术后并发症, 8例随访4个月, 17例已随访18个月, 视力多有明显改善。

韦晓宇[7]报道麻风病人截肢与假肢安装后的护理。理想的残端不仅为假肢的安装和穿戴提供良好的条件, 且可减少溃疡的发生。理想的残端应呈圆锥形, 故术后包扎很重要。方法:①拆线后即开始包扎, 持续1个月~2个月;②向病人说明包扎的重要性, 并教会病人或家属包扎;③嘱病人于伸膝包扎, 包扎由下向上, 以增强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绷带层与层之间要服贴, 加大对残端的压力, 护理应注意: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时应将膝关节伸直抬高, 以增加静脉回流, 减轻水肿, 嘱病人于膝关节伸直位主动收缩股四头肌, 应仅有收缩而无膝关节运动, 用软毛刷或按摩器轻轻地从残端到膝关节向心性按摩, 每天3次或4次, 每次5 min~10 min, 待残端有一定角化后, 嘱病人将残端放于有黄豆或柔软干草的桶内摩擦、转动, 增强皮肤角化, 以适应负重的需要, 每天2次, 每次4 min~10 min, 视情况加大摩擦力度, 安装假肢后要向病人解释残端护理的重要性, 残端最好用2层袜套被覆, 保持平整, 每天换洗, 嘱病人每晚检查残端有无红斑, 擦伤与水泡, 假肢是否合适, 发现立即处理。每晚清洗后, 用毛巾擦干, 涂上凡士林。有条件者用75%乙醇消毒后, 抽取泡液后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敷上, 并嘱病人继续训练, 可减强度, 但不能停止, 使其进一步角化, 尽早独立行走。

5 小结

麻风病是一种千年痼疾, 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完全能够治愈, 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认为麻风病是不治之症, 加上如不早期发现与治疗, 麻风病人可能出现畸残, 呈丑陋外观, 因此, 社会上一部分人谈“麻”色变, 对麻风病人产生歧视和偏见, 麻风病人身心受到重创, 所以, 麻风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一是要针对麻风病人的不同心理进行教育,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舒缓紧张, 恐惧和焦虑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 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使病人在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 使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组织专家, 撰写科普文章, 普及科学知识, 利用现代媒体, 如广播、电视、报纸、出版物等, 广泛进行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宣传, 让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了解麻风病的基本知识, 消除偏见和歧视, 以利于早日发现病人, 早期予以治疗, 消除传染源, 降低畸残率, 最终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8]。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足底溃疡的护理、自我护理、手术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是麻风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任欣.麻风病病人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06 (7) :85-87.

[2]胡海琴.麻风病人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08, 8 (4) :52-53.

[3]莫江玲, 魏中和.护理干预对麻风病足底溃疡的预防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 (3) :726-727.

[4]王艳芳, 张美容等.麻风足底溃疡外用聚维酮碘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5) 34-36.

[5]韦晓宇, 蒋娟, 张国成.9995例麻风病人自我护理2年的效果[J].中华麻风杂志, 1999, 15 (1) :37-38.

[6]陈亮, 李允文, 叶小清, 罗卫东.410例麻风眼手足自我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0, 16 (增刊) :35-36.

[7]韦晓宇.麻风病人截肢与假肢安装后残端的护理[J].中国麻风杂志, 1998, 14 (3) :177-179.

篇4:麻风

【关键词】麻风病;防治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59-02

麻风病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会侵犯患者的皮肤和周围神经,如果没有及时给予诊治,那么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畸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而且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虽然加强了对麻风疾病的防治力度,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针对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现状,对加强麻风防治工作力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降低麻风发病率做出一点贡献。

1 麻风病临床特征

麻风病共分为六类,分别为结核样型麻风病、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中间界线类麻风病、瘤型麻风病和未定型麻风病。一般情况下,各类型麻风病患者都会出现皮肤损害和神经损害症状,其中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皮损则表现为红斑、浅色斑、丘疹、结节、水疱、浸润、溃疡等。临床诊断通常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2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防治人员产生松懈心理

防治人员由于对“基本消灭”概念了解不深,认为麻风病消灭后没有工作要做,把基本消灭当作麻风防治工作的终结,进而放弃以后的防治任务,导致防治监测工作、培训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等停滞不前。有资料显示[1],个别县基本消灭麻风病,但是还没有达标验收前,就停止收集麻风档案资料,5年后验收达标,再次对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发现没有资料可供查询,所以防治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即使麻风病基本消灭后也不能放松警惕。

(二)防治经费投入显著减少

麻风病基本消灭之后,麻风病人显著减少,麻风病的危害性随之缩小,卫生体制和管理模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防治人员不再将麻风防治工作当作福利性事业,麻风专业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门诊创收上,导致安排任务时出现重门诊、轻防治的严重现象,而且下乡的专业人员也大量减少,不能有效落实防治措施,麻风防治工作陷入僵局。

(三)麻风病教育宣教地力度降低

麻风疾病致残率较高,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畏惧、歧视等不良心理。虽然,近些年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型抗麻风疾病药物纷纷出现,同时结合化疗治疗,麻风病已经从不治之症中被摘出来,但是人们对麻风病的畏惧心理依旧没有消失。有学者指出[2],许多病人都是在打工期间确诊为麻风病患者,由于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谎报姓名和住址,防治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访等工作。由于麻风病患者需要服用三联药物,而用药之后皮肤会着色,部分患者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拒绝用药,导致疾病不能得到控制。基本麻风病消除以后,人们普遍产生麻风不会再是公害的心理,加之防治经费较少,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宣传活动。长此以往,漏诊、误诊等现象会频繁发生,不仅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还降低了防治质量,导致麻风疫情反弹,以前所做的努力都付诸一炬。

(四)隐藏病人发现难度增大

虽然抗麻风病的疫苗较多,但是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所以及早发现,及时诊治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措施。但是医护人员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缺乏对麻风病的敏感性,麻风疾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检查技术较低,加之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不会开展麻风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诊断,所以时常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再者,麻风病基本消灭后,仍然会出现新发或者复发病人,防治部门为了“保标”,极有可能出现隐瞒报告疫情的现象,进而对全省麻风疫情的准确性造成影响[3]。

(五)防治工作有名无实

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达标地区就不再将麻风视为公共性问题,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开始放松对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许多兼职的防治人员开始从事其他工作,防治队伍面临着解散的危险。麻风防治工作属于软任务,不存在经济效益,容易受到经费的制约,基层单位通常都是以经济创收为主,所以在乡镇卫生院、村医疗所中,基层防治队伍难以分配任务,即使分配任务也不能有效落实,三级防治网络已经名存实亡。

3 落实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部分要给予麻风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防治机构应该将麻风防治工作放在首位,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将麻风防治工作纳入到经济发展计划中,向防治工作投入足够的经费,针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响应WHO的号召,大力开展麻风消除运动,在第一时间发现隐藏患者,保证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

(二)加强防治宣传力度

基本消灭麻风病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明白麻风疾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基本消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病率,并不表示防治工作也随之结束。完成多学科诊疗后,麻风患病率显著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发病率下降,基本消灭麻风病后,还是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新患者,所以需要借助宣传消除人们对“基本消灭”这个概念的误解。

(三)建设专业防治队伍

通常情况下,麻风防治人员都是在基层工作,生活比较艰苦,而且工资较低,所以麻风防治工作出现人才流失、断层、转岗的现象。为了稳定麻风防治队伍,首先需要改善防治人员的生活条件,给予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奖赏。此外,还需要对麻风防治人员进行培训,使防治人员掌握更多的防治知识和技能,全面调动防治人员的热情。此外,麻风防治工作应该与基层防治网结合在一起,鼓动健康志愿者、卫生人员和麻风治愈者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

(四)健全麻风监测系统

各省(市)需要对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对麻风病人发现和治疗的属地加强管理,主动发现结合被动发现,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展开个体化线索调查,对接触者、疫点、中小学生等进行检查,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自主入院就诊,提倡群众报告病例,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麻风疾病患者[4]。针对新发现的麻风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照统一的治疗方案,免费为患者提供化疗药物,给予患者系统性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具有神经炎和麻风反应的患者,以免患者出现畸残症状。再者,相关防治人员还必须观察麻风疾病的流行动态,及时给予流行趋势准确的预测。

(五)教授麻风病人自我保健方法

针对新患病的患者和已经治愈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教授患者自我保健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针对肢体残疾患者,及时给予矫正治疗,使麻风病人残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4 小结

综上所述,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由于对“基本消灭”缺乏深入理解,广大群众认为防治工作可有可无,加之政府部门投入经费较少,宣传难度较大,导致防治工作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麻风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心理,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1]朱立,孙超,吴丹,等.浅议麻风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4(10):5595-5596.

[2]张健安,方丽萍,张杜娟,等.安徽歙县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防治工作现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25-27,32.

[3]王尚辉.关于麻风病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4,28(34):270-270.

篇5:麻风病教案

六二班吕斯权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麻风病;

2、掌握麻风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等知识;

3、掌握麻风病的治疗。

4、教学重难点: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

5、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病原学

麻风杆菌属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 ̄6μm,宽约0.2 ̄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可活3 ̄4周,强阳光照射2 ̄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麻风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3、中间界线类麻风(BB)

典型皮损为斑疹与浸润性的双型损害,基本皮损呈多形性和多色性。可见有特征性的倒碟状、靶状或卫星状损害。面部皮损呈蝙蝠状者,称“双型面孔”。皮损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皮肤与神经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中间界线类麻风可向结核样型或瘤型麻风转化。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皮损有斑疹、斑块、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等,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少数皮损边缘可见。有的弥漫性浸润中央可见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但不对称。晚期患者皮损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润可形成“狮面”,鼻中隔溃疡或鞍鼻。病变还可以侵犯内脏。

5、瘤型麻风(LL)

早期瘤型皮损多为斑疹,呈淡红色或浅色,边缘模糊,形小数多,分布对称。无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可有痒和蚁行感等感觉异常。病程长者可出现温觉、痛觉迟钝。中期瘤型可出现斑疹、弥漫性浸润和结节等损害,边缘不清,表面光亮呈多汁感,分布广泛,局部可出现轻度浅感觉障碍。

晚期瘤型麻风弥漫性浸润更加明显且向深层发展,体表皮肤绝大部分都有浸润。面部皮肤弥漫增厚,额、颞部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大。四肢和躯干广泛深在性浸润,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与闭汗。

神经损害早期不明显,摸不到神经粗大。中、晚期可出现广泛而对称的神经干粗大,可导致严重的残废畸形。

早期眉毛外侧对称性稀疏。随着病程的进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脱光。头发等也可逐渐脱落。粘膜损害出现早而明显,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丸、眼球及内脏损害。

6、未定类麻风(I)

为麻风病的早期阶段,常见少量斑疹,多为浅色,少数淡红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7、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二)、治疗

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治疗麻风病。一般选用氨苯砜、利福平、苯丙砜和丙硫异烟胺等对麻风病患者进行联合化疗,或采用免疫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对麻风反应,可选酞咪哌啶酮、肾上腺皮质素等进行治疗。检疫监测

(一)、随时掌握国内外麻风病流行的最新疫情动态,有重点地对出入境人群进行监测。

(二)、当在来自疫区的交通员工和旅客中发现有斑疹、眉发脱落、歪嘴兔眼、虎口无肉、勾手吊脚、足底溃疡、“马鞍鼻”或“狮面”等麻风病体征者,应立即检诊,并及时做出诊断

(三)、对来自疫区人员,在入境时应填报“旅客健康申明卡”,凡曾患过麻风病者,应立即实施体检,以检出麻风病复发者。疫情管理

(一)、在国境口岸发现的外国人患有麻风病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立即阻止其入境。入境后发现患有麻风病也应令其出境。

(二)、凡在国境口岸或交通工具上发现的外国人为麻风疑似患者时,应立即隔离检查。征得疑似患者同意后,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麻风病诊断标准者,应立即劝告其离境。对不愿接受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者,也应立即劝告其离境。

(三)、出入境的中国公民患有麻风病时,不能签发健康证明书,应立即实施隔离,并通过有关部门,将其送往当地麻风院(村)隔离治疗。必要时取得公安部门协助,对麻风病患者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对麻风疑似患者,也要立即隔离,并实施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当诊断明确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对密切接触者(尤其家庭成员),应立即实施健康检查,以判断是否患有麻风病,然后作出相应处理。

(五)、对麻风患者或疑似患者用过的什物、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六)、当旅途中因患有麻风病而死亡的尸体到达国境口岸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按规定令其就近火化处理。

(七)、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阻止移运因患麻风病而死亡的尸体、棺柩和骸骨出、入境。

风 病 教

篇6:麻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为你为我为他 维护家庭幸福靠你靠我靠他

防麻 东营小学预防麻风病知识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为全面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麻风病氛围。

2、利用学生传播家长及周围人群的途径,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知识、国家免费救治政策及发现病人的激励措施。

3、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发现水平,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传播家长及周围人群的途径,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知识、国家免费救治政策及发现病人的激励措施。

教学难点:

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发现水平,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主题一:麻风病的了解 时间:2013年3月19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麻风病知识讲解。

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归纳小结。

主题二: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时间:2013年9月24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麻风杆菌常识介绍。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是否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三、归纳小结。

主题三:患麻风病的表现 时间:2014年3月20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三、归纳小结。主题四:麻风病的传播 时间:2014年9月17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麻风病的传播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

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归纳小结。

主题五:麻风病能治愈吗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三、麻风病能治愈吗?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上世界40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1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联合化疗就是用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麻风。对联合化疗的效果,目前各国麻风专家及有关学者一致认为治疗麻风的最佳方案。联合化疗的药物现在使用的是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

主题六:怎样预防麻风病 时间:2015年9月23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二、麻风病人是否需要隔离治疗

麻风病人不应与家人和社会隔离,治疗就在家进行,病人只要服1周药后,基本上就失去传染性。病人在家治疗不但可和家人一起生活,而且可以从事他应从事的工作。

三、归纳小结。

主题七:患了麻风病怎么办 时间:2016年3月16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主要及早去当地的皮防站(所)或防疫站就诊,在我国,麻风病治疗是免费的,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麻风会引起毛发脱落? 头发脱落是麻风的特征之一,脱发程度与病期成正比。脱眉则令人注目。瘤型麻风患者脱眉,一般由外侧1/3开始,先稀少,如不及时治疗,则渐向内侧延伸,最终全部脱落。亦有患者从眉中部或内侧开始稀疏、脱落,继之前者向两端,后者向外侧慢慢扩展;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如头面部有皮肤损害,也可见皮肤局部毛发稀薄或脱落,即使眉部未发生过皮疹,也可有患侧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脱落常伴有睫毛的稀疏、脱落。瘤型麻风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对称性稀少、脱落。

头发的脱落,可见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一般是从额部和枕部发际开始,呈小片不规则形脱落,继之向前额和顶部发展,但即使严重的脱发,沿浅表血管走向的头发,往往残留而不脱落,脱发处如无皮损,多无浅感觉障碍。

麻风患者脱发的原因众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认为瘤型麻风主要因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受累。

麻风病可防可治,我们要告诉周围的人正确对待麻风病,还要做好宣传。

三、归纳小结。主题八: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时间:2016年9月21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麻风杆菌常识介绍。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是否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三、归纳小结。

主题九:患麻风病的表现 时间:2017年3月22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三、归纳小结。主题十:麻风病的传播 时间:2017年9月14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麻风病的传播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

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归纳小结。

主题十一:麻风病能治愈吗 时间:2018年3月20日 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三、麻风病能治愈吗?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上世界40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1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篇7:麻风是什么原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现根据五级分类法,对各型麻风症状特点分述:

1、结核样型麻风

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有浅感觉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为很重要的特征。斑疹颜色有浅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损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经。有时损害附近的淋巴结也变大。头发,眉毛一般不脱落好发于四肢、面部、臀部,除头皮,腹股沟,腋窝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

本型的周围神经受累后,神经杆变粗大呈梭状、结节状或串珠状,质硬有触痛,多为单侧性,严重时因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形成脓疡或瘘管。部分病人中人神经症状而无皮肤损害,称为纯神经炎。临床上表现神经粗大,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障碍和肌无力。神经受累严重时,神经营养、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则出现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手”、“猿手”、“垂腕”、“溃疡”、“兔眼”、“指(趾)骨吸收”等多种表现。畸形发生比较早。本型查菌一般为阴性。麻风菌素实验晚期反应为阳性。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本型发生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许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躯干、四肢、面部为多,分布较广泛,但不对称。除面部外,一般皮损浅感觉障碍明显,但较TT轻而稍迟。除非局部有皮损,头发、眉睫一般不脱落。神经受累粗大而不对称,不如TT粗硬而不规则。黏膜、淋巴结、睾丸、眼及内脏受累较少而轻。

本型查菌一般为阳性,细胞密度指数2~3+。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为弱阳性、可疑。细胞免疫功能试验较正常人低下。预后一般较好。“升级反应”可变TT,“降级反应”可变为BB。麻风反应后易致畸形和残废。

3、中间界线类麻风

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有时在一块皮损上呈现两种颜色。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若为条片状,则一侧清楚,一侧浸润不清。若为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其内环清楚高起,渐向外体面斜,外缘浸润而不清,呈倒碟状外观。有的损害呈红白的环状或多环状,形似靶子或徽章,称为“靶形斑”“徽章样斑”。有的病人面部皮损呈展翅的蝙蝠状,颜色灰褐,称为“蝙蝠状面孔”。常见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上存在似瘤型和结核样型的损害。有时可见到“卫星状”损害。有的病人在肘、膝的伸面和髋部可风由结节组成的厚垫状块片。损害表面滑、触之较软。损害数目较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神经受损后,轻度麻木,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中度粗大,质较软,较均匀。眉睫稀疏脱落,常不对称。黏膜、淋巴结、眼、睾丸及内脏可以受累。

本型查菌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3~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界于两极型之间。本型最不稳定,“升级反应”向BT发展,“降级反应”向BL发展。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

本型查菌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为4~5+。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缺陷。预后多数演变为LL,也可演变为BB型麻风。

5、瘤型麻风

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组织器官受侵的范围比较广泛。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边缘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油腻光滑。皮肤的颜色除浅色斑外,大多由红色向红黄色、棕黄色发展。感觉障碍很轻。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先由眉的外侧开始脱落,以后睫毛也稀落,这是瘤型麻风的一个临床特点。麻风杆菌检查强阳性,皮肤损害有斑疹、浸润、结节及弥漫性损害等。早期斑状损害分布于全身各状,以面部、胸部、背部多见,颜色淡红色或浅色,边界不清,须在良好的光线下仔细检视,方可辩认。稍晚,除斑损继续增多外,陆续形成浅在性、弥漫性润和结节。在面部由于浸润弥漫增厚,外观轻度肿胀,眉睫常有脱落。稍晚,斑损融合成大片浸润,或在斑损和弥漫性浸润上出现结节,弥漫性浸润向深部发展,更增明显而严重。往往遍及全身。在面部弥漫增厚,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变大,眉睫脱光,头发稀脱或大片脱落,结节和深在性浸润混融在一起,眼结膜充血,形成“狮面”样外观。四肢伸侧、肩、背、臀部、阴囊等处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更晚,由于弥漫性损害部分吸收,并有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在小腿,皮肤轻度变硬,光滑发亮,出现鱼鳞样或蛇皮样损害,长久不退,有的头发几乎脱光,可见残发多沿血管存留分布。

神经干虽然受累,但感觉障碍较轻,表现较晚。神经干轻度粗大,对称而软,到晚期也可出现肌肉萎缩、畸形和残废。

鼻黏膜损害出现较早,先充血肿胀,以后随着病情加重,发生结节、浸润和溃疡。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当鼻梁塌陷即见鞍鼻。淋巴结在早期即已受累,轻度肿大,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到中晚期则肿大明显,并有触痛。睾丸受累,先肿大后萎缩,并有触痛,出现乳房肿大等。

眼部受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内脏组织器官也同时受累,如肝脾肿大等。

本型查菌强阳性,5~6+。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明显缺陷。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畸形较少,晚期可致残废。本型比较稳定,只有极少数在一定条件下可向BL转变。

6、未定类麻风

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他类型转变,可自愈。皮损单纯,上有淡红斑或浅色斑,表面平无浸润,不萎缩。毳毛可脱落。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皮损可有轻度感觉障碍。一般无神经损害。毛发一般不脱落。一般不累及内脏。查菌多为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有的正常或接近正常,有的明显缺陷。麻风菌素试验阳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正常者预后良好。其发展有的可以自愈,有的向其他类型演变。

麻风病的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

篇8:贵州麻风院村变得冷清

“儿媳知道我得过麻风病, 但是她没说过嫌弃话。”杨秀文除了眉毛稀疏, 看起来与正常人无异。他呵呵笑道:“他们小两口现在健健康康的, 生活得挺好。”——曾经“热闹”一时的贵州省麻江县麻风院村, 近年来变得冷清, 目前仅有29名治愈病人在这里生活。杨秀文1988年治愈后便娶妻生子, 他的儿子也已大学毕业, 学的是水电专业, 儿媳是浙江义乌人, 现在小两口均在外务工。

贵州省曾是我国麻风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麻风病人一直受到社会的歧视。”麻江县副县长梁谊欧说。“由于社会对麻风病人排斥得厉害, 又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政府只好设立麻风村, 把他们隔离起来。”上世纪80年代, 贵州普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 有效提高了麻风病治愈率, 病人由过去的隔离治疗管理, 转变为重返家庭, 由社区治疗管理, 并全面开展畸残预防与康复项目。

目前贵州省还有47个麻风院村, 居住着700多名病人, 不少人已经治愈。目前贵州省麻风病患病率已达历史最低水平, 社会对麻风病的认识日趋理性, 每年都有志愿者和义工到麻风病村服务, “癞子”这个过去对麻风病人的不雅称号, 现在已经听不到了。

上一篇:安全生产案例人员受伤下一篇: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