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麻风病预防教案

2024-06-02

四年级麻风病预防教案(精选6篇)

篇1:四年级麻风病预防教案

预防艾滋病和麻风病知识教案

高二(18)张真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和麻风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和麻风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和麻风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和什么是麻风?

二、知道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三、怎样预防麻风病?

四、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五、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六、如何预防艾滋病

七、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教学过程】

一、点入话题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1、什么是麻风?麻风病又叫“癞子”或“大麻风”,是由麻风杆菌 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 肤病,在我国流行已 2000 多年。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麻风杆 菌侵犯皮肤黏膜,在临床上表现为斑疹、丘疹、浸润、溃疡等,麻风杆菌侵犯周 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失汗、干燥、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

2、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 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 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 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 的抵抗力(免疫力)世界上 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 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四、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 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 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特征概括为: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五、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 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六、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 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

2、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得麻风 病的防治知识。正确对待和善待麻风病人,使病人不因讳疾忌医而延误病情和治 疗,以至于增加社会上的传染病,造成对健康人的威胁。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七、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一般来说有直接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染方式。直接接触传染是指与麻风病人 长期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而被感染的,这种传染的可能性较大;间接接触传 染是指健康人使用过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感染,但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麻风病均采取社会防治措施,即在门诊、家庭接受治疗,不需要隔离。

八、麻风病会遗传吗? 不会传染。

什么是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九、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篇2:四年级麻风病预防教案

活动时间:2016年11月28日 活动班级:七(6)班 主 持 人:李斌老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知识的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麻风病?传播的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和麻风病有那些危害?从而确保中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状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学习,与艾滋病、麻风病做斗争,为做好这些宣传工作做贡献。

【教学内容】

一、认识什么是艾滋病和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二、怎样预防麻风病?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四、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五、如何预防艾滋病和麻风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和麻风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2、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 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 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 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 的抵抗力(免疫力)世界上 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 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四、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 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 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特征概括为:

五、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 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六、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 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

2、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得麻风 病的防治知识。正确对待和善待麻风病人,使病人不因讳疾忌医而延误病情和治 疗,以至于增加社会上的传染病,造成对健康人的威胁。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七、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一般来说有直接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染方式。直接接触传染是指与麻风病人 长期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而被感染的,这种传染的可能性较大;间接接触传 染是指健康人使用过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感染,但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麻风病均采取社会防治措施,即在门诊、家庭接受治疗,不需要隔离。

八、麻风病会遗传吗? 什么是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篇3:四年级麻风病预防教案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技巧模块远撑前滚翻的第一次课,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 但又怕危险, 既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又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兴奋点分散, 不喜欢单调的课,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 要力求场地新颖、器材颜色亮丽、练习方式变化多样, 技能学习循序渐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以远撑前滚翻为主教材, 该教材在整个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小学教学内容前滚翻的延伸和中学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的惧怕心理。另外, 针对初中生喜欢竞争的特点, 结合主材进行素质练习比赛, 营造有序、活跃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并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 (喊数抱团) →自编垫上操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蹲撑运动→蹬撑运动→低头望月 (直腿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动作练习 (高向低练习及规定手远撑距离的一组练习) →检测 (学生展示) →拓展练习 (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练习) →“课课练” (尝试蹲撑跳、蹲撑跳接力) →放松→讲评、回收器材。

点评: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七年级的远撑前滚翻,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教材内容, 如果掌握得好, 就为后面的鱼跃前滚翻的学习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从教学设计来看, 严格按照《课标》以“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也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紧紧抓住了“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整个课堂教学较好体现了江干区域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体质与心理和谐发展, 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的要求。

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课堂主线条明确清晰。本节课的难点是“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衔接”。教师从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蹲撑、蹬撑运动、直腿前滚翻, 到基本部分安排了从高向低滚翻的一组单个动作的练习策略, 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发展了学生“蹬摆结合”能力和滚翻能力。同时, 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结束部分还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练习和比赛等, 都在围绕难点这个主线条展开, 教学思路清晰。

二是课的流程安排比较合理, 有复习教材的练习, 复习有重点、有具体要求, 有新授教材的学习和练习, 还有检测环节和拓展练习, 最后还为学生讲解、示范了生活应用, 不仅体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 同时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统一”的要求。

三是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上课, 改变与丰富学练形式, 在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以及学习的主体性, 这也是体育课程教育人、发展人的价值所在, 也是体育课教学呈现生命的活力。

建议: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 对常态体育课提出“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3个1 (1个动作学习、1个组合练习、1个围绕该动作的游戏或比赛) 、精讲且多练、复习成环型、放松系列化和安全组织佳”的“7个1”要求。按这个常态课的标准来看,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 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 可以在喊数抱团游戏前加入四列队形变两列, 再到一列的练习会更好;再如, 在基本部分中, “教材3个1”中单个动作的学习策略比较丰富, 但“围绕单个动作的组合练习”稍缺乏, 如可以“远撑前滚翻+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燕式平衡、远撑前滚翻+蹲跳起”等选择1~2个组合练习, 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自觉学习, 不断挑战自己, 并提高课的运动负荷, 在不同条件下复习远撑前滚翻的同时, 发展体能与滚翻能力, 提升课的教学效益。

在“围绕该动作的1个游戏或比赛”环节, 可以结合素质练习, 如, 学生做完远撑前滚翻后, 可以在返回时采用双脚跳、单脚跳、快速跑等进行接力游戏或比赛。当然无论在“组合练习”, 还是“游戏或比赛”环节, 教师的评价与指导都应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与主教材内容的学习。

点评人:莫豪庆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310020)

执教感受:

巧用技能迁移, 促进技巧教学

技巧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 是广大中学生喜欢和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

笔者通过执教王汉军老师的水平四 (七年级) 《技巧:远撑前滚翻》教案, 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在深入解读技巧教材的同时, 巧妙地运用技能迁移理论,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练习技巧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用类比

本课紧紧围绕滚翻这一主题, 通过准备部分的“坐垫不倒翁”, 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 到“课课练”环节的“蹬撑跳接力”,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技术动作的类比性强, 学生在掌握前一种技能后会对后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为快速掌握或熟悉下一个技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如, “不倒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滚翻时低头团身紧的动作要求;“前滚翻”则要求学生“一蹲、二撑、三低头, 团身滚动像圆球”, 要求学生团身后要像“圆球”一样;“远撑前滚翻”是“蹲地远撑缓屈臂, 低头、滚动、团身快”, 在要求学生团身“像圆球”的基础上, 结合屈臂缓冲实现“滚动快”的练习要求;“课课练”则对学生的蹬地远撑动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虽然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 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各环节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进行着正迁移, 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 并且由于易于掌握, 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逐层递进

技能迁移理论认为,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 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 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这个特点在主教材部分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复习掌握前滚翻的基础上,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环节, 王老师采用了“高向低—高向低0.5m—高向低0.6m—高向低0.7m—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设计, 这四种练习, 技能要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 每次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 学生在达成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很自然地会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技能的迁移发生是顺向地、自然地。同时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泛化─分化─巩固”规律。

三、情境转移

在“课课练”环节, 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小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蹬地与远撑动作, 实现在垫子间的蹬撑爬行。在主教材“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就是“蹬地与撑垫技术”, 教师创设蹬撑跳接力的教学情境, 变换练习方法, 目的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与概念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提高练习者的概括水平, 从而做到对未来情境的顺向迁移。

四、两点建议

1. 保护与帮助缺乏

众所周知, 技巧类的教学与训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也是技巧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纵观王老师这节课, 除了在“课课练”环节提到了“注意保护与帮助”的字眼, 对于如何开展保护与帮助则是语焉不详。在“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地保护与帮助更是只字未提。不得不说, 这是该教案的遗憾之处, 一旦在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会给学生在今后的技巧学习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 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进行分层教学, 更好地从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特点出发来实施体育教学,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本节课中, 教师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 如, “从高到低”的距离的不断加大, 到最后实现成功的“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但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为之采取明确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全体学生能够实现从高向低0.7m做远撑前滚翻, 85%的学生能够实现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通过这样的调整, 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部分体育学困生, 实行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五、题后话

本次教案试讲, 囿于时间关系, 没有进行更多的试讲体验, 对于教案设计的精彩之处感悟不足, 尤其是几点建议, 更是班门弄斧, 一家之言, 权且抛砖引玉, 更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篇4: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篇5:预防肺结核四年级教案

高枧小学 丁颖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肺结核是由于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2、使学生了解肺结核病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肺结核病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教学过程:

一、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

今天,我们要举行与大家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班会,预防肺结核。

二、调查问答:

1.调查展示:查一查在自己家里或周围邻居中有没有人患过肺结核病,都有什么症状?

(整天咳嗽,还不停咯血。易传染,十分痛苦。)

班主任: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2.有哪位同学知道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吗?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

3.患肺结核的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状呢?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浑身没有劲,软绵绵的,人渐渐消瘦,晚上睡觉常常盗汗,面部潮红,下午发低烧,胸口发闷,严重的时候还会咯血。这时病的传染性很强,因为病人咳嗽的时候,空气中会有许多结核菌。所以,前面那位同学讲他爷爷过去得了肺结核,妈妈不让他到爷爷的屋里去玩是有道理的。这一点,大家都要注意。过去,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很落后,得了这种并的人,只有等死。现在可不同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肺结核病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预防,就不会被传染上肺结核。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预防呢? 4.怎样预防结核病?

由于肺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做好室内通风和消毒是预防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少去或者不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受凉和过劳,以免机体抵抗力下降。凡发现有低烧、乏力、咳嗽者,请及时到校医院诊治。对与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可疑病人及结核菌感染者及时进行药物预防。

三、教师总结

篇6:四年级麻风病预防教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球类项目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垫球的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间相互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在教学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共同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排球是一项集体性运动,与足球、篮球相比,虽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以及对抗,但同样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以及比赛、娱乐、游戏的功能。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并且这一学段的学生对于体育课有着良好的参与意识。男生学习动作快,但是持续性差;女生认真但掌握动作相对较慢。

四、教学流程

本课设计遵循技能发展规律,由易到难,让学生依次掌握:徒手垫球姿势→有球垫球→垫反弹球→一抛一垫→隔网垫球→双手正面垫球正确技术动作。

试教感受:

雕琢教学细节打磨精致课堂

笔者试教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杨龙老师设计的水平四(八年级)《排球—双手正面垫球》一课,在试教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学练的愉悦,看到了学生排球垫球技术的掌握,见证了杨老师教学设计的精妙。

一、变革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课一开始,二路纵队反向的圆圈跑,给课堂带来了新意,学生一下就兴奋了起来。教师“1!2!”、学生“加油!”的互动,也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抛球、击掌接球、反方向跑步,进一步点燃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在整个跑步练习中,学生兴致盎然,不时发出欢笑声。小小的变化,营造出了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较之传统的跑步热身,有了笑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

双层圆圈的队形设计充分利用了篮球场地,也为后续的2名学生1组的教学组织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方便2名学生1组散开练习,也为教师的巡回指导和集中纠错等教学行为带来了方便。

持球绕颈、腰、膝→2名学生1组用1球一抛一接→2名学生1组压肩→脚步移动练习4个练习,较之传统的“万用”徒手操简单、有效,教师示范领做,学生立即就能跟上教师的指挥,与教师一起完成动作,简化了教学组织,精讲多练,提高了准备活动的质量和效益,练习形式新颖,关节活动充分,且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更好地作了铺垫,抛接球练习和脚步移动的专门性练习使得准备活动更具有了针对性。

基本部分的教学由简到繁、环环相扣,为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搭建了一个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逐渐提升的平台,使学生学得更为扎实。

垫球的手臂部位贴标记物,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将较为复杂的击球部位“腕上10cm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动作要点显性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学生对此感觉新鲜有趣,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在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排球做拉伸练习和气息调整,形式新颖别致,练习简单有效,学生练习投入,放松效果较好。

整节课,2个圆圈、1个球贯穿始终,突破了简单的4列横队的练习队形,各环节的设计都无一例外地利用到了排球这一教学器材,球类教学的特色展现充分,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练习有趣、有效。

二、循序渐进教学,遵循认知规律

该教学设计中的教法步骤围绕“正面双手垫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了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在热身慢跑中,就开始了抛接球的玩球练习,之后以简单易学的排球操进一步熟悉球性,最后以脚步移动练习结束准备活动,简单的练习内容的背后是设计者为主教材的教学铺垫的通道,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本部分的教学,先是教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建立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动表象,之后是徒手模仿练习,重点体会垫球手型和用力动作;再以2名学生1组用1个球的组织形式,脚步移动后垫固定球的练习,在进一步强调移动和用力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手臂触球部位;接下来的2名学生1组用1个球1名学生抛球1名学生用垫球部位触球的练习,则加大了学生正确判断、移动、手型、垫球手臂插入球下、垫球部位与2名学生间相互配合的难度,为后续练习奠基,然后由垫落地反弹球降低练习难度进入主动迎球、垫球的阶段过渡到一抛一垫练习,最后用隔网垫球加大抛垫力量,增加抛垫练习的难度,进一步巩固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整个练习设计自然顺畅、简单有效,学生的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层层递进,水到渠成,不做作,不粉饰,看似简单的技术练习,饱含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显示出设计者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深度理解和对学情的精准把握。试教后,83%的学生能用正确的垫球部位将同伴抛来的球垫回,充分验证了该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三、雕琢教学细节,打磨精致课堂

研读杨龙老师的教学设计,初步领会其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后,笔者依照教案进行了试教,在感悟杨老师设计巧妙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值得改进之处:

1.关于持球。慢跑热身环节,杨老师要求学生持球的方式是“单手持球置于腰侧”,试教中,学生不易拿稳,建议改为“双手持球于体前”,“单手持球置于腰侧”可用于学生的站立姿势持球。并且要注意强调学生前后间隔2m左右,防止学生抛接球后反向跑相互间发生碰撞,保证学生练习的安全。

2.关于练习队形。基本部分教师的准备姿势、脚步移动、垫球手型的示范讲解环节、“课课练”环节及结束部分的放松环节乃至整个结束部分,杨老师的练习队形设计的是课开始部分的4列横队。建议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的所有环节均以准备活动环节的双同心圆队形为基础,适当散开或靠拢,涉及2名学生1组的练习,就内侧圆学生向后转与对应的外侧圆学生组合即可,以简化队形组织,增加练习密度,用2个同心圆的队形贯穿整节课。

3.关于“隔网垫球”。本节课“隔网垫球”的设计,无疑是要增大一抛一垫练习的难度,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初次接触垫球技术,本节课该环节难度较大,学生完成困难,建议删减该环节,可以安排在本教学单元的后续课次。

4.关于“护腕”的设计。让学生带护腕的目的是明确击球的手臂部位,效果较好。练习中有些学生还是用了小臂挠骨部位垫球,疼痛的感觉削弱了其练习热情。建议直接用即时贴贴在学生小臂挠骨内侧,或者在护腕上画上颜色、符号标记,并转动到挠骨内侧,以更为清晰地指出垫球部位。

5.关于“课课练”。本节课的身体素质“课课练”安排的是男生收腹跳、女生纵跳,15次/组×2组,运动量偏小,建议加大,可以适当多做些往返跑、各种跳的练习。练习时间在5~8min,给学生肌体以较强的刺激。从教案中的生理负荷预计曲线图也可以看出,设计者对“课课练”的强度设计较低,课的运动负荷高峰值出现在课的第15~24min之间,明显偏前,不太科学。加大“课课练”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可以使运动负荷曲线更趋于科学。

6.关于器材。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学生如何取放排球的表述文字,笔者在试教中,课一开始学生就人手一球,节省了课中取球环节的时间。在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2名学生1个球的练习中,笔者在外侧圆外间隔放置了20个球托(P VC管头),方便学生放球,并有效防止球的滚动,杜绝了球的滚动干扰课堂和带来安全隐患。但本节课大部分时间,用了20个球,有一半的器材闲置了,器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教学中留有遗憾非常正常,也正是这种遗憾,可能会促进我们的成长,因为我们的追求是日臻完美。感谢杨龙老师分享的精妙教学设计。

点评:

评《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体育教研员,评课是最常见的工作。评课也是体育教研活动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活动形式,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可是,当看到教案时,笔者认为,杨老师作为3年教龄的新教师,可以说已站稳讲台。从教案来看,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整体比较完整,教学设计由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流程、安全预防措施等几个部分组成。

二是教学过程以表格式来书写,规范全面,层次分明。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大版块,并注明场地器材、练习密度与平均心率。

三是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和人体运动发展规律,由易到难,从徒手到有球,从原地到移动,并巧妙地将移动融合在教学之中,将垫球技术教学和排球运动结合起来,促进技术与运用的结合,更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是队形设计简约,省去不必要的队伍调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练习密度。

五是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能基于学生情况做到鼓励与表扬。

虽然本课的教学设计有许多优点,甚是完美,但从教学设计的一些细节来看,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分析应深入,表述应清晰

1. 在教材分析中已说明排球运动的作用与性质,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垫球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未说明。应分析本课教学技术内容在初中排球技术教学中前后的联系,阐述明白垫球技术在初中排球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学情分析中只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学生处于8年级年龄段的心智表现。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学生对本课所学技术掌握程度和学习热情,以及学生群体与个体在该技术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表述不够具体,不够客观,操作性不强。技能目标应从行为、条件与标准3个维度来表述。如,在认知目标中可写明掌握垫球的叠指法和抱拳法的手型;在技能目标中可写明掌握垫球技术的具体动作“插、夹、提”,标明隔网一抛一垫的成功率的百分比等。

4. 准备活动中未说明何时取球。

在练习过程中有时1名学生一球,有时2名学生一球,有时进行无球练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说明在练习过程中多余的球如何处置。

二、避免内容设计简单,密度与强度偏低

1. 内容简单运动量少。

作为第2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中徒手练习过多,基本部分教学内容中的前3个内容均为徒手练习;课的基本部分的第1个环节的内容“介绍准备姿势、脚步、垫球手型”应该是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在第2课时可作为辅助练习内容进行复习。

2. 练习强度较低。

主教材有一半是徒手练习,练习强度相对较低,“课课练”的内容只有收腹跳或纵跳30次,估计只有30″的练习时间。从教学设计来看,课的强度可能不大。

3. 生理负荷曲线偏高。

教案中的生理负荷曲线其实就是心率曲线图。根据本课所画的图进行计算,应该是结合课中15次测试的结果所画的心率曲线图。笔者根据图中数据,将这15次相加后再平均,计算出本课的平均心率为105~110次/分。因此,本教学设计中所预计的平均心率偏高。

三、审稿应仔细,版面应美化

1. 杜绝错别字。

本教案中尚有一些错别字,建议教师提交参加评比或公开课的教案、送审的论文或其他材料时,在完稿之后请同事或他人复核校正之后再定稿。

2. 前后缺呼应。

教学设计前后要对应,教学设计中本课的指导思想与课的整体设计不相符,指导思想中提出自主学习、同伴合作,而在课的设计中多以教师主导为主,在学生活动栏中每一个环节的第一点都是“按照教师讲解进行练习”。

3. 反思待商榷。

本教案中所写的反思没有着重写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情况,而是写教学策略与实践操作的设计思想,还停留在教学预设的层面。教学反思,反映的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和上课情况加以思考和追问,写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写教师情况,写学生表现,也写目标达成,还可以写教学再设计。

本次评课不是观课后的评课而只是评教案,不免有纸上谈兵的感觉。以上所写只是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上一篇:社区管理手册下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