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制度

2024-06-05

监控制度(共14篇)

篇1:监控制度

监控员监控操作制度

1、监控员必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班,分三个班次,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不准私自换班或替班。

2、接班人必须提前二十分钟到岗,详细问清上一班的监控情况和任务落实情况;接班人员接班不清楚或不负责任,出现问题,由本班负责。

3、交班人员必须在交班前做好一切交班准备工作,查清并交代安全隐患,情况说清,问题说透,搞好环境卫生,填写好交接班记录。

4、监控员必须做到眼勤、脑勤、口勤、手勤、脚勤,严禁懒岗、睡岗、脱岗。

5、监控员必须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监测监控的基本知识,学会学通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能够独立安装调试系统软件。

6、监控员必须有责任心,必须认真监视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出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防范于未然,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7、监控员必须经常与井下维修人员沟通,及时根据井下变动情况更改相应位置和传感器的报警点、断电点和复电点。

篇2:监控制度

一、安全主管应根据商场布防要求,将商场监控镜头区分为一般镜头及关键镜头,并登记《商场

关键镜头登记表》,关键镜头一般以重点部位(如收银台)镜头,安防死角镜头,外围商铺镜头,车场出入口镜头等为主。

二、如监控器因数量不够等原因不能显示全画面时,关镜镜头应有独立画面,剩余镜头由安全主

管负责制定分配方案,一般镜头画面实施切换扫描,切应周期应不小于一分钟。

三、监控中心当值人员应密切注视监控画面,关键镜头出现异常情况应在3分钟内发现并通报相

关岗位,一般镜头出现异常情况应在5分钟内发遇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第一时间通知领班及其它相关人员,及时调整镜头录相,进行详细跟踪记录,并填写《监控中心值班记录》。

四、遇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第一时间通知领班及其它相关人员,及时调整镜头录相,进行详

细跟踪记录,并填写《监控中心值班记录》。

五、及时配合现场安全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跟踪或对重点部位进行监视。

六、与外围巡逻岗配合,对外围巡逻岗巡视进行监控签到,即外围巡逻岗巡视到相应点位,应及

时通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应查看相应镜头,确认巡逻岗到位,并填写《外围巡逻岗监控巡视记录表》记录巡逻岗签到时间,对于巡逻岗未能按巡视周期巡逻签到的应提示巡逻岗按时巡视并将情况通报安全领班。

七、经安全主管授权后,监控中心当值人员每小时应通过对讲机引领各岗位报岗,检查各岗值岗

状态,对于未及时报岗的岗位,安全领班应及时到场查看,并将情况反馈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应将每次报岗情况记录在《监控中心值班记录表》,因特殊情况当值期间未引领报岗的,应在《监控中心值班记录表》中注明。

八、安全监控系统存在异常时,应及时报修,配合维保人员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维保,填写《监控

中心设备运行记录表》,配合维保人员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维修。

万象城监控中心

篇3:监控制度

(一) 税号制度的产生。

税号制度是由澳大利亚税收委员会颁布的制度, 被广泛用于在澳洲发生应纳税义务行为的每个人及每个企业。在澳洲, 每个纳税人都会有一个终身制 (不随姓名等外因更改而改变) 的由8位或9位数字组成的税号。税号制度实行的最初意图是为了使纳税范围更加完整, 使税务局能依靠税号系统更有效地监控纳税人收入情况及纳税情况, 以增加税收收入, 防止偷逃税造成的税款流失。税号制度的实行的确提高了税收系统对纳税人税收范围完整性的监控, 并同时保护纳税人的信息隐私。

(二) 税号制度的发展。

1999年8月29日, 针对税号制度管理的有效性, 澳洲公认审计报告1998~1999年第37号报告出台。2000年8月28日, 国家经济常务委员会又对该报告进行评论, 名为“飞速前进中的税号制度”。这份评论的其中一条内容是,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正在为税号制度体系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更简单、更低成本、更人性化税收系统工程。

澳洲税务局正准备执行一个四年规划, 目标是使税号系统发展成使纳税方式成为一种简便、低成本、人性化的活动。

2、税号申请的新模式。

2002~2004年, 政府拨给税号系统2, 600万美元, 以提高税号制度完整性建设。此项工程包括精炼数据、成立跨机构身份验证体系、成立外来移民其本土居民纳税部门以及自动注册税号系统 (简称DIMIA) 。现在, 移民者、拥有签证的旅行者都可以通过网上DIMIA自动注册税号系统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税号。

3、成立辨别身份造假行为研究部门。

2004年7月1日, 澳洲联邦税务局成立了分辨身份造假研究部门 (ICRU) 。它的作用是帮助澳洲税务局辨别身份造假犯罪, 以实现在税号制度下一个人的税号是终身的, 无论通过任何身份造假手段, 税号是唯一的。

4、税号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政府管理水平。

对于整个国民政府, 一共有两个显著影响:第一, 有效发现并预防身份欺诈;第二, 对澳大利亚的反洗钱系统进行改革。政府宣布国家将实行全球标准, 旨在以立法的方式及基本的检查手段压制洗钱、非法筹资等活动。

二、审计观点

审计报告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分别是审计背景、税号制度的完整性及可监控性、对纳税人的服务、身份确认、非居民及旅行者的工作权利及纳税义务、税号系统对应纳税额的规定。以下是后五个部分:

(一) 审计观点:税号制度的完整及可监控性

1、税号系统的数据过滤及数据核对。

第37号报告和“飞速前进中的税号制度”都提出澳洲税务局应提高税号系统数据的质量, 过滤多余的数据, 并核对数据。

税号系统包括个人税号制度和企业商业代码 (ABN) , 每个人有一个税号, 每个企业也都有一个商业代码。澳洲联邦税务局专门开发了一套关于处理商品与劳务税 (GST) 的软件, 如果企业没有商业代码则无法开具发票。联邦税务局对企业商业代码的核对有效提高了企业税号的数据质量, 并且对企业收入纳税范围及税额税率定价的规定也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也使得更多收益纳入税收范围。

2、对非个人纳税范围税号系统完整性的体现。

合伙企业、信托机构、公司、养老金税收管理司以及一些政府机构被定义为非个人纳税人, 这些实体的一些收入也需要纳税。

(二) 审计观点:联邦税务局对纳税人的服务。

澳洲联邦税务局的税号制度使税收管理更有效、更方便、更低成本。

1、注册税号的渠道。

联邦税务局提供以下几种方式为纳税人申请税号: (1) 纳税人亲自到联邦税务局前台服务申请; (2) 通过邮件, 把个人申请及身份证明邮寄给联邦税务局; (3) 以网络方式, 商业用户通过互联网上澳洲商业注册系统 (ABR) 申请税号, 旅游者及永久移民者通过澳洲联邦税务局网站申请; (4) 学校教育计划 (SEP) , 为扩大纳税范围, 让符合条件的15岁和16岁及以上的学生有选择性地通过学校教育计划申请属于自己的税号; (5) 成立了为纳税人服务的机构:联邦服务机构和具有丰富经验办事处。这些都是澳洲联邦税务局为实现每个纳税人都能平等的申请税号, 享受税务局提供的服务做出的努力。

2、税号系统的扣缴税程序。

在最近的审计中, 澳洲审计署得出结论, 澳洲联邦税务局已履行了两个报告的建议。如果联邦税务局对享受免税优惠纳税人的税额扣缴错误, 该纳税人可以直接到政府各财政机构申请退税;如果是财政机构已正确地执行扣缴税政策, 那该纳税人可以向澳洲联邦税务局申请退税。

(三) 审计观点:

对纳税人身份的确认与查证。身份造假犯罪日益增长, 已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威胁。在税务上, 身份造假的目的是通过一个虚假身份对应纳税款进行逃税、骗税。

1、整个联邦政府对身份造假欺诈行为的回应。

澳洲审计署对身份确认提出建议, 主要是对政府提出的。对此, 澳洲联邦政府成立了由上而下的身份验证系统, 这个系统的参加机构有澳洲国会、澳洲联邦警局、信息管理战略委员会及身份验证委员会。

2、澳洲联邦税务局对身份确认工作的回应。

税号系统不仅是对纳税情况的管理, 同时它也具备辨别纳税人身份的功能。澳洲税务局首先对大量能证明身份的数据作分析, 其次税号系统对客户身份的安全性也作了设置, 最后把税号系统的身份验证和联邦政府的身份验证结果进行校对。

3、对纳税人进行个人税号安全意识教育。

澳洲联邦税务局是这样提醒纳税人的:“当您申请一份工作时, 不必要提供您的税号, 当您了解到某个网站申请工作需要提供个人税号时, 或是您得知某人会有不适当的使用您税号的行为时, 您可以直接给税务局办公室打电话, 我们将会对您的一切信息保密。”

(四) 非居民的工作权利和纳税义务。

澳洲审计署发现非居民设法逃税的一个关键理由是他们的税负较居民的要重, 且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资格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但如果他们能隐蔽起非居民身份, 就有可能得到纳税上的好处。举一个例子,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居民的税负为15%, 而非居民为29%。

澳洲税务局连同DIMIA正在研究实行改革, 为了给非居民提供合法工作的权利, 以及让他们合法纳税。DIMIA成立了在线工作权利查证系统 (ECO) , 这是一个新兴部门为有澳洲签证的外国人提供合法工作的服务。与此同时, 澳洲税务局也做出了努力, 它允许移民者和非居民通过网络申请税号, 这个税号将为有工作权利的移民者和非居民确定身份。

(五) 税号系统对应纳税额的规定。

澳大利亚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商业代码, 通过商业代码进行纳税。澳洲财政部通过调查研究, 提出扩大税号系统扣税范围的建议, 提出应把与政府间的商业往来也纳入税号系统征税, 尤其是那些可以准确估定金额的政府报酬 (AGP) 。

三、审计结论

澳洲税务局基本履行了两个报告的建议, 提高税号系统的完整性。澳洲税务局已经对数据库进行了精炼, 移除了多余的数据, 并对剩余数据进行核对 (尤其是和广大第三方数据系统的核对) , 提高了数据质量。

澳洲税务局通过以下方法使税号系统有了显著改善: (1) 把税号系统数据质量公布于众; (2) 提高合伙企业、信托机构、养老金税收管理司的数据质量; (3)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联邦服务机构申请税号; (4) 对于身份造假及税号错用, 更注重思想教育及纳税意识教育; (5) 更好地管理可估定的政府报酬; (6) 保证学校教育计划 (SEP) 的收益; (7) 注重为纳税人服务, 重视税收宣传。

四、税号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篇4: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监控制度探析

摘 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发展体系中的主体,其稳定发展对于平衡我国金融市场秩序以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实际出发,以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为例,对如何构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希望为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

0 引言

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阻碍,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法律风险监管体系和制度,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但是就目前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实际而言,各大商业银行对于法律风险的发现、评估以及计量缺少有效的防范方法,关于法律风险的认识以及防范还是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而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逐渐繁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已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其中,建立法律风险监控制度就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体现。

1 我国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体系的构建

1.1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

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作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监控中心,对商业银行法律监控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三个部门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在不同的制度约束以及管理模式运行中,这三个制度分别发挥着各自的效力,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中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从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中进行选拔。

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出台,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在一些满足相关条件的企业中设立,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主要是由该企业的最大股东进行负责[1]。至此,风险管理委员会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必须设立的一个管理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现、评估以及计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产生的时间比较长,总法律顾问于2002年在一些企业进行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风险总监制度则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系统进行设立的,主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握,重点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进行管理。

因此,以上三个机构的设立将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全面监控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及机构支撑,对于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关于法律风险的全面监控更是极其关键,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1.2外聘律师制度

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对法律风险的全面监控制度进行协调,另一方面作為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商业银行也需要对法律风险的监控成本进行考量。而外聘律师制度的建立主要就是出于法律风险监控成本的考虑[2]。同时,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其主要经营特点是高负债经营。因而,多数商业银行都在其内部设立了专门的法律部门,同时外聘律师提供有关法律支持。这一操作模式的出现以及实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外聘律师制度。然而,外聘律师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以及安全性不足,也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埋下了风险。

因此,作为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在使用外聘律师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外聘律师制度加以规范,明确规定外聘律师标准、外聘律师主要职责、外聘律师聘用程序、外聘律师费用以及期限、外聘律师主管部门等各个方面的规范,从而严格控制外聘律师的工作流程,提升外聘律师法律风险监控的效益,从而进行科学的法律风险监控决策,促进商业银行有效抵御法律风险。

1.3法律风险授权制度

一般商业银行内部都设有相应的法律部门,而法律部门的职责以及权限需要进行明确,以此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法律部门工作的效益。而法律风险授权制度就是针对商业银行内设法律部门而设立的,通过对商业银行纵向法律部门以及横向法律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法律风险决策制度。授权制度的类型十分多样,常见的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授权制度、负责人授权制度等,而风险授权制度则比较少见,多数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风险授权制度。

因此,为了更好的监控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需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授权制度,对商业银行内部法律部门的职责以及权限进行明确,减少法律部门误操作的法律风险,建立完善的授权制度。

1.4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使得有关法律人员能够对商业银行面对的法律风险进行准确、科学的发现、评估以及计量,同时制定预防法律风险的措施。因此,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对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法律风险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其受到的重视度并不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对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视度、建立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3]:

第一,商业银行可以向国外先进的金融机构学习法律风险监控理念以及手段,同时引入相关的法律风险监控人才,建立法律风险监控队伍。

第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经验自行开发法律风险监控技术,提升自身风险监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出一条属于自身发展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

第三,培育商业银行法律文化,提升商业银行法律氛围,推动法律风险健康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

2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的构建需要从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外聘律师制度、法律风险授权制度、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等方面促进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效应对一系列的法律风险,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以及稳定,真正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亚.浅析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J].金融与法.2010,(2):45-46.

[2]赵燕.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语法.2012,(8):44-46.

篇5:舆情监控制度

1、舆情监控制度是指对天涯论坛(天涯社区)、强国论坛(人民网)、红网论坛(红网)、华声论坛(华声在线)等网站涉及我县的负面信息进行监控的制度。

2、网上舆情监控重点为:网上散布的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利的信息,有损县委、县政府和各单位形象的信息,有损县领导个人形象的信息。

3、网站定期对中央省市重大决策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等网上报道进行整理,编辑成《舆情信息清样》,供领导参阅;舆情信息清样出台要按程序报相关领导签发。

4、网络舆论监控由相关技术人员负责,随时对上述网站、论坛等以关键字进行搜索监控,及时捕捉网上舆情动态,并分析研判。

5、网络舆论监控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情况及时向主任汇报,由主任向分管领导汇报,然后酌情向部长和各相关领导汇报;是否编辑舆情信息,由部长决定。

篇6:医院监控制度

一、环境卫生

(一)、遵守院纪院规,执行后勤科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决定,完成后勤科下达的工作、质量指标,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检查和评比。

(二)、以服务为宗旨,搞好医院环境卫生,创造和谐优美的医院环境;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窜岗、不睡岗。

(三)、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检查督促物业公司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院内公共场所、门诊楼、住院楼等处的卫生保洁以及院内绿化环境的卫生工作。

(四)、制定工作计划,对医院环卫工作定出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五)、每天对全院的卫生清洁工作进行细致全面地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联系监控公司及时解决问题,组织并参与解决卫生保洁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不能解决及时向后勤科科长汇报。

(六)、做好搞好卫生爱护绿化的宣传工作,制止一切损坏绿化的行为。

篇7:监控中心值班制度

一、监控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24小时坚守工 作岗位,不能脱岗。

二、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不得接触机器,特殊人员进入 机房时需经有关领导批准,且要听从监控人员的指挥。

三、监控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各项记录和报表,并报有关领导审签。

四、严禁任何人携易燃易爆、强磁性物体进入监控室。

五、严禁在监控主机上使用不明来历的U盘、软盘、光盘、硬盘等 存储介质,如果必须使用,应先进行杀毒,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六、若出现监控系统异常或网络通讯异常等情况时,要及时汇报有 关领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七、每班至少对监控系统巡查4次。

八、保证监控室的清洁与卫生,做到空气新鲜,无灰尘、无杂物。

九、认真填写各项记录,做好各项报表的审签工作。

九、监控室管理制度十、十一、为了加强监控室的管理,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监控设备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十二、1.监控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监控系统的操作规程,及时掌握各种监控信息,不得随意调整监控目标。

十三、3.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准确地通知巡逻人员前去进行处理、跟踪,必要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十四、4.要对当班的监控情况认真登记,做好值班记录;在交接班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不得涂改、缺页,物品交接要清楚。

十五、5.监控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擅自调班,严禁脱岗、睡岗。

十六、6.在监控室不得看书报、杂志、玩游戏,不干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7.应保持监控室清洁卫生,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监控室内。8.自觉加强监控室的管理,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监控室;非公安人员查询监控记录的,必须报请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登记记录,未经批准一律谢绝查询。

十七、9.监控人员对监控到的打架、斗殴、盗窃、火险、交通事故、突发群体事件,以及其它有价值的监控资料等要及时保存,并做好记录。

十八、10、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维护,保持设备清洁卫生,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上报并做好文字记录。

篇8:监控制度

关键词:水利施工,分包管理,监控,制度

水利水电分包施工的过程管理, 其实质就是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健全对分包施工的质量监控制度, 成本监控制度及进度监控制度, 从而达到保证质量、安全要求及降低成本, 达到预期的生产计划。

1 水电施工成本监控的具体措施

1.1 企业定额的编制要为分包单价提供依据

任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为了准确掌握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施工企业须及时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补充, 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定额的编制为分包单价提供依据, 实际上就是制定分包单价的最有力的工具。

1.2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在使用前要严格进行抽样检查, 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现场, 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同时要严格避免分包商的偷工减料以及材料浪费。

1.3 加强施工成本监控, 确保企业整体盈利

在分包合同实施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工程量的计量, 确保钢筋、混凝土等主材和辅材的即时扣除。每次在为分包支付款项之前, 由技术部门联合计量科质量科对分包方已完成且合格的工程进行计量, 材料机械等部门提供租赁或者领用项目部材料、水、电和机械等费用后, 方能对分包方拨付相应工程款项。在拨付相应的工程款时要根据合同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注意代扣营业税金和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等。

1.4 原始记录要制定健全制度

施工的原始记录是反映企业施工和管理活动的最原始资料, 是对成本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监控、对消耗进行分析和对施工进行正当索赔的重要依据, 是水利水电施工成本监控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必须为施工的原始记录提供一套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

1.5 办理结算和支付要严格按合同

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制度, 明确施工结算工作的职责以及结算程序, 要做到对分包单位工程款结算的公开透明性, 严禁对分包单位进行超前、超量、超价结算;实事求是地给分包单位办理工程款结算, 诚信守约就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工程结算后, 按分包合同的相应规定及时、足额地将工程款支付给每一家分包单位, 不能以任何理由或者借口拖欠分包单位的工程款。

2 严格分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制度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质量是安全的前提, 安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空间。施工质量永远都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 要严格做好对分包施工的质量监控管理, 其实就是保证施工单位具有更好更宽阔的生存空间。

2.1 质量监控环节要进一步细化

施工是形成水电建筑实体的过程, 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 因此要提高水利水电的施工质量, 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基础工作进行质量监控:

1) 严把工序质量关;

2) 严把中期计量支付关;

3) 正确处理好进度、质量和开支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4) 严格履行施工合同, 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及机构;

5) 严把施工原材料质量关;

6) 严把工程验收关。

总之, 工程施工质量涉及方方面面, 只有加强了所有因素的控制, 从意识上、行为上认真得把握住每一个环节, 才能创造出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

2.2 严格执行分包工程的质量监控

因每一个分包工程都是总包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旦质量、进度发生冲突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就会对总承包单位的总体质量、工期和社会信誉带来很大的影响, 可能会因此失去有力的市场份额。因此, 对分包工程的各个环节应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 以确保分包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符合总承包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控制分包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 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分包队伍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施工队伍。对分包队伍的选择应考虑:施工资质应满足工程分包要求;分包队伍的以往业绩以及社会信誉较好;主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经历;分包队伍应具备胜任分包任务的资金、机械等多方面能力;与本单位以往合作过, 且形象良好;

2) 严格组织分包单位参加图纸会审, 并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分包合同或施工协议书签订后, 总承包单位应及时将分包工程相应的施工图纸发放给分包单位, 并组织分包单位技术人员参加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以及业主召开的施工图会审会议。

3) 严格核查分包队伍的实际进场人员和施工设备;

4) 分包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

5) 对分包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

6) 分包工程每一部完工之前, 要提前通知总包商对分包工程实物质量以及技术资料等进行检查验收。

3 严肃分包过程中的进度监控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能否按合同工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系到业主投资效益的发挥。所以, 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度要进行有效的监控, 使其能够按照合同约定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 也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项的重要环节。

3.1 进度管理体系的贯彻途径

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有各分包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例会, 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或者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质量、安全问题的专题会议。项目部负责及时落实人员到位问题。

3.2 建立进度管理体系及机构

项目部必须确立明确的进度管理负责体系, 设置专职计划员和调度员若干名, 计划员和调度员须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 了解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图纸、方案等技术文件, 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

3.3 进度计划的监督、检查与评价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因受到外界各种干扰, 经常会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滞后的现象。通常采取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办法,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写入施工日志加以解决, 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去现场检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 然后与网络进度图进行对比, 并定期与不定期地参加施工现场会议, 了解工程实际的进展情况, 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分析。

3.4 设置相应的进度奖励

为达到要求的进度目标, 项目部应设置相应的进度奖励, 甚至可以奖励落实到天。特殊时期, 每天下午确定第二天的进度安排, 第二天下午进度检查和评估, 按计划完成的给予奖励, 没有完成的则给予处罚。这一措施有效的前提是:当时兑现, 不得拖欠;奖罚分明, 不能含糊;奖金可观, 具有诱惑力。

4 结论

篇9:监控制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监控问题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2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路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学生培养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不再是单一传到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进步的人才库、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其承担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始终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成因,强化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问题的表现

(一)学生作弊之风不断蔓延

绝大多数高校目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检测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缺乏必要的约束,“翘课”、“早退”似乎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很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的时候做小抄或抄袭其他同学,力求安全过关。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过得去”,避免“教学事故”,也在监考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加放纵了学生的抄袭风气。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学生变得日益浮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教师教学评价失真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大多通过学生评价、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评价、获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缺乏足够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关系。不少学生不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水平来打分,更多的是参照其期末考试成绩和个人情绪来进行评分。教师和教师间的评价,一般是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这一过程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的因素。领导的评分的随意性同样很强,它是结合教师间的互评分值、教师的个人陈述及对老师的印象进行打分的,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三)教学督导缺乏灵活性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教师授课进行指导、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查分析和对教学管理提出建议。在当前,教学督导工作不断被忽视,集中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创新。当前高校在执行教学督导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检查相关教学档案资料、随堂听课检查等浅层上,对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流程缺乏足够的关注。作为落实教学督导活动的院系单位,教学督导早已名存实亡,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教学督导更多的是应付领导检查的一种形式。在督导队伍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一些退休教职工来参与,来源较为单一,思维老化,缺乏和当代高校发展的紧密结合。有不少督导人员已经不在教学一线多年,其教学理念和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且缺乏新思想的吸收,和年轻教师很容易产生分歧。还有些兼职的教学督导员本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自然无暇分心进行督导工作,导致其职责无法有效的履行。

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的因素

高校规模的扩大给了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一些学生来到大学后,不求上进,但求学历和文凭,这种求学动机下的学习效果自然无法保障。再加上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高校也缺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和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沿袭过去的学习方法,被动地获取知识。不少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忙于上网、做兼职,无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临考前普遍采用突击复习的方式,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复习,将希望寄托于作弊、抄袭,并且最后也安全过关。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存在侥幸心理,从过去为了及格抄袭逐渐演变成为了奖学金和个人荣誉而抄袭。

(二)教学管理的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了解和有效决策,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部门的配置却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要求。这样下来,教学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疲于应付而非主动的调查,无法有效地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情况和变化,对教学信息的掌握较为片面。同时,高校领导缺乏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和自己业绩息息相关的形象工程放在第一位,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关注。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学工作运行,同时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这种自作自查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利于高校教学监控水平的提高。

(三)师资结构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有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教师力量非常薄弱。过低的师生比例让大多数的老师都在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新知识的吸收和更新,导致教学存在诸多的限制,进而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下,教师疲于应付学校下发的教学任务,缺乏对自身提高的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升。一些教师尽管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也很负责,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型教学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学和社会严重脱节。另外,高校过于重视教学的科研成果,将教师的学术能力作为评价教师好坏和水平高低的依据,忽视了对教学效果的关注。这种情况下,教师忙着搞研究,对教书育人反而日益轻视,大大偏离了教师的职责。没有良师,自然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的首要工作。例如,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监控模式,分层管理、共同协调配合。就具体职责而言,校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构成对学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把握,在学院级是“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院级督导组—教研室主任”的形式来具体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确立的教学监控总体目标下,明确各个院系和各个层面的职责,逐层监控,上下负责,按照高等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校要加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需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要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第二,切实贯彻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第三,完善学生教学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在巩固督导“督”的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导”的作用;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制度,使学校和学院的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更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例如,我校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全校的专业基础课由校级督导负责,而专业课由学院负责。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落实,不仅可以带动全校上下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更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决策。在学生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我校增加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达到全员参与和充分认可,另外通过不断完善网上评教系统的功能,增加各种形式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有效反馈,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授课方式的建议和意见。这种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对于高校来说,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反馈。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中,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有利于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为之后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传达给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也增强大家的使命感,一起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这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化下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和反馈系统上去支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高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视角[J].教育探索,2013,6(3).

[2]王会.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三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1).

[责任编辑:雷艳]

篇10:临床用药监控制度

1、根据我院用药特点,以心脑血管药物、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物制品及营养治疗药等,实行单品种药品用量 “双排序’’制度。每季度的第一周,由药剂科专人完成全院医生单品种用药量的排序,并将排序在前十位的医生名单报药事委员会。对单品种用药量排序在前十位的生产厂家及配送企业、经销公司上报药事委。

2、每季度的第二周,要对药品用量排序在前十位的医生、厂家、经销公司进行“双公示”,公示结果要张贴在医院政务公开栏内,方便职工查阅。“公示”时间不少于两周。并报卫生厅备案。

篇11:监控管理制度

1.0监控录像带是对一定时间、空间内所发生的具体情况的真实记录,对于事后分析事情发生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并被司法机关列入证据范畴。因此,监控录像带的`保管使用应执行以下规定:

1.1录像带录制完后,保管期限一般为7天,保管期满后,确认无重要情况需要保留后,可重复使用。

1.2管理处应备有一盒用于复制、保存重要情况的专用录像带。所谓重要情况录像,系指现场摄制的已经发生或有迹象表明有可能发生的治安事故、刑事案件,包括可疑的人或事,并对事后分析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所涉及的人员等,以及对事后处理事故(案件)能够提供帮助的实况。

1.3对有重要情况记录的录像带,须填写《监控录像带使用保管记录表》,并在带上做好起始时间、地点、部位等标识,须保留至事情处理完毕后,再将有重要情况的录像时段,复制到重要情况专用录像带上并播放,经管理处护卫主管浏览确认复制完成后,请示管理处主任同意,原带可重复使用。

1.4重要情况专用录像带应编好目录,确定专人妥善保管,定期检查,防止丢失损坏。

篇12:监控管理制度

二、瓦斯监控设备必须具有“四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防爆合格证、ma标志)计量产品还必须有计量合格证,按要求购置安装使用。

三、井下监控分站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距底板不少于300mm,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风速、负压、温度传感器应悬挂在能正确反应该点测值的地方。

四、传感器的安设数量、种类、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规程》要求,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瓦斯监测设备的种类、数量、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五、井下跟班领导、科队长、班组长、电钳工、安全监测人员等入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六、各种传感器的.备用量不得小于在用量的100%,分站备用量不小于在用量的50%,便携式不小于在用量的100%。

七、配备监控设备校验仪,配定仪器仪表调校及维护人员,定期对瓦斯监控系统进行调校。巡检维护人员每班不少于2名,标校人员每班不少于1人,监控系统值班员每班不少于2人。

八、瓦斯监控系统设备每月至少调校一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7天必须使用标准气体调试一次,其它传感器按规定要求定期调校。

九、认真填写监控系统运行日志,及时填写校验检修记录,发现瓦斯超限按程序及时报告并处理,如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值,切断控制开关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规定允许浓度值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篇13:监控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7个外科病区临床一线护士在医嘱查对、服药、注射、输液、处置、输血和饮食查对过程中不规范事件报道。

1.2 研究方法

我院护理部于2013年1月根据护理查对制度要求组织护理查对执行的专项检查。从医嘱查对, 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 输血查对, 饮食查对4个方面对外科17个病区进行了专项检查, 每个病区各随机检查5例次, 共检查85例次。未反问式查对病人姓名、未按操作流程查对、查对顺序颠倒、查对漏项、接液前未先查对执行单或先签执行单后查对接液、进针前未再次查对姓名药名、操作后未再次查对等列为查对不规范, 同一人次存在一项或多项查对不规范例次予以累计。针对该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并把问题制作成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 清单上明确列出此次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各环节查对重点和关键点。把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发到各病区, 应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对护理查对制度执行进行监控, 即由一级质量控制员使用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进行监督和指导, 病区护士长随机检查强化。经过6个月的指导和强化监控后, 同样对外科17个病区进行专项检查, 每个病区各随机检查5例次, 共检查85例次, 检查结果与应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监控前检查结果相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次 (%)

3 讨论

3.1 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的应用有助于护士养成良好的查对习惯

护士工作繁忙、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查对不规范的原因。时间压力和工作负荷大会增加违规的可能, 违规往往会变成习惯, 因为违规可以节省时间。有研究表明,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7d, 而一个习惯替代另一习惯则需要21d。本研究根据此习惯的养成周期特点, 应用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指导并监控护士查对制度的执行。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清晰地列出各环节查对的重点和关键点, 让护士明确知道不同环节的查对要求及查对重点, 有利于指导护士规避不规范的查对行为, 确保查对不缺漏。护士长和质量控制员的强化监控和指导, 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护士不良的查对行为, 帮助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 逐步养成良好的、规范的查对习惯。应用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监控和指导后, 护士良好的查对习惯逐步形成, 护士查对不规范率由54.12%下降为8.24%。

3.2 应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进行监控有利于质量控制员把握质量控制重点

安全意识培训及强化不到位, 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 等于默许违规行为的存在。护士不规范的查对行为如果不能及时纠正, 则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针对1月份护理部护理查对专项检查发现的查对不规范的问题, 大科统一把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各环节查对要求及查对重点列成清单下发各护理单元, 让护士长和质量控制员明确护理查对制度的质量控制重点。护士长和质量控制员应用清单进行有目的的实地监控和指导, 逐步帮助护士规范查对行为, 确保护士有效执行护理查对制度。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除了有利于质量控制员把握质量控制重点外, 还有助于质量控制员指导临床护士了解质量控制标准, 规范护理行为, 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3.3 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

今年下半年大科二级质量控制小组把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运用到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等项目中。在每次检查前把平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及管理者需要了解的问题列成清单, 质量控制员拿着清单到病房实地检查。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质量控制重点突出、条目清楚, 质量控制员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 问题检出率明显提高。根据管理者需要了解的问题制作的清单, 可以让管理者清楚了解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 有利于管理者把握质量控制方向, 及时纠正偏差。

4 小结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2009年度病人安全目标》中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列为病人十大安全目标的首位[2]。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借助清单式管理的理念发挥着它的优点[3]:它有着鲜明的导向性和计划性, 为工作单位的执行提供研究和行动的蓝本, 还可以实现可控制性和可追溯性。清单式管理能有效反映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方法, 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4]。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质量控制重点突出、条目清楚, 有利于质量控制员把握质量控制方向, 对解决质量控制难点及指导护士掌握质量标准很有帮助, 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对提高护理查对规范率的作用, 旨在及时纠正护士执行查对制度的不良习惯, 从而提高有效查对率。[方法]根据护理查对制度的要求, 实地检查本院外科17个病区的护士在不同时间段及不同操作环节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了解护士不规范的查对行为。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制作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 由一级质量控制员进行监督和指导。[结果]应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监控后护理查对不规范率由54.12%下降至8.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质量控制员把握质量控制重点, 有助于护士养成良好的查对习惯, 提高护理查对规范率。

关键词:清单式质量控制,护理查对,监控

参考文献

[1]简毅英.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8) :241-242.

[2]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发布《2009年度病人安全目标》[EB/OL].[2010-04-26].

[3]朱彦体.借助清单式管理提升中小学中层执行力[J].教学与管理, 2012 (10) :13-15.

篇14:监控制度

摘要:现代行政是一种裁量型行政,发挥行政裁量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公平行政,但实践中也存在被滥用的危险。政府内部监控是一种重要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内部监控是推进行政裁量科学化的保障,提出完善政府内部监控制度设计的建议。关键词:行政裁量科学化政府内部监控制度设计一、行政裁量的科学化从行政管理视角看行政裁量,是指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下,行政机关在授权的范围之内,对同一事实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进行选择,包括事件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判断以及具体时间、幅度和方法的选择。行政裁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积极运用可以促进行政公平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滥用行政裁量,会妨碍社会正义,导致行政专断。所以,行政管理者都积极追求行政裁量的积极作用,实质就是致力实现行政裁量的科学化。本文认为,行政裁量的科学化主要涵盖三个方面:1、指导原则的科学化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行政裁量成立的基本要素为“依法行政”。行政裁量自身具有一定“度”裁量的空间特点,因此,指导原则的科学化就是在依法行政的背景下,以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为指导并且保持二者的均衡。2、价值取向的科学化行政裁量的实质是一种利益衡量的过程,现代行政都倡导一种平等、公开、统一的状态,这可以理解为行政裁量价值取向的科学化。3、目标结果的科学化

目标结果的科学化首先是裁量结果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裁量的目标应当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行政环境,最后裁量结果要满足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综上,行政裁量的科学化就是指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下,行政机关在授权的范围之内,对同一事实要件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进行选择,做到对事件本质的认识实现客观性、真实性和公平性,时间、幅度、方法的应用符合法制化要求,并且保持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均衡,考虑社会效应影响,满足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裁量的结果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政府内部监控:推进行政裁量科学化的保障内部监控又称政府内部监控,该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政府内部监控是行政裁量权性质蜕变的防火墙;是行政裁量科学实施的调制器;是行政裁量失当救济的安全网。1、防止立法泛滥对于行政裁量的内部监控,实际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自我约束行为,可以减少规则增长,防止行政立法泛滥。2、实现行政裁量公正效率的平衡内部监控以行政立法约束为前提下,鼓励行政裁量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保障行政机关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裁量的自主性、灵敏性、时效性,实现行政裁量公平效率的动态平衡。3、促进裁量实质性正义与形式性正义的统一对行政裁量的政府内部监控,不仅重视实质上正义的实现,对个案事实认定和裁量作出都严格借助法律规定和推理技术,同时也重视民主参与,从行政立法的制定到个案裁量的全过程,都运用一些列程序手段监督裁量民主利益的贯彻。三、完善政府内部监控制度设计的建议

1引入权力竞争制度行政立法的严格控制与行政裁量的权力扩张是一对长存的博弈关系,引入权力竞争制度来调整这一对博弈关系是较为有效的措施。权力竞争制度实质是利用规则的模糊性,在对行政裁量进行立法控制时,激发法制和裁量权之间的竞争,从而在法治框架下能动地实现人治,而非以固定不变的规则来控制行政裁量。在行政裁量的政府内部监控中,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因素,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以及裁量者和规制者之间博弈特征明显,各主体有着各自的心理预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博弈,争取利益最大化。权力竞争制度应用到行政裁量的内部监控制度设计中,就是将行政法规作为博弈的规制条件,它的模糊性为各博弈主体提供實现心理预期的可能,使博弈主体通过权力竞争从而达到利益均衡,即监控者的控制裁量权和裁量者的裁量行使权之间的竞争,通过一个调整博弈关系的过程来达成行政立法的严格控制与行政裁量的权力扩张之间的妥协,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限度的社会利益保障目的达到行政裁量作为一种利益权衡的工具。2、设立裁量基准制度所谓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裁量空间内,按照设计的各种不同的事实情节,将法律法规预先规定的裁量范围加以细化,并设以相对固定的具体判断标准。从本质上看,设立裁量基准是对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作为行政标准的规范性文件,它的设立不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它是从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中派生出来的权利。裁量基准的表现形式包括指南、备忘录、通知、会议纪要、公务员手册以及培训材料等多种多样。裁量基准是沟通抽象法规与具体个案事实之间的桥梁,也是行政裁量的内部监控最实际和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它对行政裁量的控制,可以完全尊重法制权威,弥补立法的不足,同时将模糊立法更加具体化;另一方面,它更加贴合现实,追求事实真相,追求个案正义,更加切合行政裁量的实际需要。只要存在合理的、特别或者充分的理由,行政机关可以基于案件的重要特殊性或者外在情势的可能变化,采取不同的裁量基准。这样,既构建了普遍正义的秩序模式,又在具体案件中实现了个案正义。3、 完善机构权力配置权力是行政裁量的核心,制度设计的基础是权力配置,也就是说在行政裁量的政府内部监控制度设计中,关键是如何合理分配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享有不同行政职能的机关应当享有不同性质的裁量权,相同系统内的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应当享有不同权限的行政裁量权。同时,给各级各部门行政机关分配行政裁量权的同时,也应当授予上级对下级机关和下级对上级机关相应的监督权,以及同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互相监督权,使行政机关内部基于权力制衡形成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有机体。具体来讲,对裁量权力分配实现科学化,一方面,强化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督,限制裁量空间,并且严格监督下级机关的行政裁量权是否确实有法律授权或受有权行政机关的委托。实现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监督,可以通过授予下级机关一些必要权利,主要包括要求上级机关说明行政裁量行为依据的合理性、目的的正当性和方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平级机关之间的监督权配置,主要是监督权和裁量权能够相互制衡,或者配置的权力能够实现统一的利益追求。同时,不要忽视巩固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权。四、结论推进行政裁量的科学化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能够为实现行政目标节约成本,为追求行政效果的公平正义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引入权利竞争制度,设立裁量基准制度和细化机构权力配置来完善政府内部监控的制度设计,更有利地保障了行政裁量的科学化。参考文献:[1]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徐晨.权力竞争:控制行政裁量权的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卢汉桥.政府内部监控:一个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6,8.

上一篇:专业建设委员会下一篇:地震演练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