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2024-05-15

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精选9篇)

篇1: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信贷风险控制;会计分析;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摘论文要】: 文章通过将会计分析方法有效的应用于贷款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的全过程,寻找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从而揭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的发放和贷后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信贷风险的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信贷风险是客户违约行为形成的一种风险,违约即指客户没有对到期债务按契约偿本付息。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越来越大。在此,作者从会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如何做好信贷风险的控制进行初步探讨。

一、贷前调查阶段企业会计资料分析

在贷款人贷款前,必须对拟贷款的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有关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的审核和分析。为了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会计资料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以便相互印证,提高会计资料的客观性和完整性。

1.对拟贷款企业的经营特点、资本充足、偿债能力、抵押品、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经营特点指企业的信誉,即企业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这一点被视为企业信用品质的首要因素;资本指企业的财务实力,表明企业可能按时偿还债务的背景;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抵押品指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能够被用作抵押的资产;经济环境指可能影响企业偿还债务的经济环境。贷款人可以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分析,决定贷与不贷、贷多与贷少。

2.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一是一种定性分析,因此还必须辅以会计报表的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加强对信贷风险的防范。

(1)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表明企业负债经营程度及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商业银行从贷款安全角度出发,可以设立一个资产负债率的信贷警戒线指标,如60%,对高于这一指标的企业进行贷款时要特别注意。

(2)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其长期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该指标以大于1为妥。这表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足够用来担保其长期债务,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较小。

(3)流动比率。该指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因为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动资金贷款,所以要利用这个指标分析。为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必须计算速动比率,即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等剔除后计算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4)现金债务总额比率。该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承担债务能力,比率越大,企业承担债务能力越强。如果现金债务总额比率为10%,说明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是10%。

3.CART结构分析法。该方法采用四个财务比率作为分类标准,即现金流量对负债总额比率、留存收益对资产总额比率、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现金对销售总额比率。按照CART方法,这四个指标分别属于不同的级别,其中现金流量对负债总额比率属于一级指标,留存收益对资产总额比率和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属于二级指标,现金对销售总额比率属于三级指标。这四个财务分析指标按照级别组成一个分类回归分析树,每个指标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临界值,从而进行分析。[!--empirenews.page--]

二、贷后管理中的会计分析

贷款人决定了信贷对象和信贷额度后,就可以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在贷款人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谨慎性原则,将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预先估计入账。商业银行在提取各种准备金的同时,要定期编制应收贷款人贷款的账龄分析表或应收贷款一览表,从中发现哪些贷款还处在安全期内,哪些贷款处在可能收不回来的危险中,从而确定相应的催收措施。

在对贷款对象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贷款对象利润质量的分析。利润质量包括企业利润的真实性和实现利润的优劣程度。后者又可以分为短期利润质量和长期利润质量两个方面。短期利润质量是从一个会计期间判断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实现的会计利润的变现能力,它代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实现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长期利润质量是指企业各期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能力,强调利润的稳定能力和可持续能力,它主要受会计政策的稳健程度、利润构成以及诸如研究开发费用等特殊费用项目因素的影响。在对利润构成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应当关注营业利润在总利润中的比重和变化趋势。营业利润应当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大,否则说明企业利润构成不合理,其长期利润增长趋势也就不够稳定,长期利润质量自然不高。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对于做好信贷风险控制,真实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会计信息的失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观察企业环境,从非财务因素中寻找突破口。需要选择不同时机,分别与企业中的负责人、采购员、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生产形势、生产能力、原辅材料来源、销售形势,用工状况、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

2.实地查看,账实核对,寻找突破口。不仅要注重账面数据的真实性,核查是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更不能忽略“账实”是否相符。

3.从会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对比分析企业历史和同行业的会计报表中寻找突破口。即要查验报表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通过审核会计报表间的勾稽对应关系,同一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的动态平衡关系,主表与明细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纵向分析企业历年来的会计报表,横向分析同行业的会计报表,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4.认真剖析现金流量表能识别虚假破绽。认真剖析现金流量表,能够识别虚假破绽。现金流量表反映了现金流的来源与去向,比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的结构,可以识别企业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还是依赖于投资和筹资。通过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可以识别企业的盈利质量。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的比率,可以识别企业剔除虚拟资产后的真实偿债能力。

5.关注会计报告相关资料。关注会计报告相关资料是有效识别会计虚假的方法之一。认真阅读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说明,尤其是收入确认、存货计价、投资的核算方法、合并报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对利润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重组、对外担保、涉及的诉讼,经营战略调整等等有关的文件决议资料,从中查找高风险领域。[!--empirenews.page--] 综上所述,控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有效利用会计方法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的全方位、多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从而揭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的发放和贷后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为更好的发挥会计分析的作用,也需要我们所有从业人员在不断提升自己会计水平的同时,不断的去发现和运用好会计分析方法,以提高其科学性、有效性。

篇2: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逐渐扩大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同时也引发了金融行业对信贷风险的关注,随着巴塞尔II协议的出台,更加迫切要求各个金融企业有全面的风险信息化管理,从而能更好帮助管理层做出准确的决策。

而在早期的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相对独立,这些业务管理系统经常是不同的软件集成服务商开发完成的,采用不同的软硬件架构平台,不同的技术实现方案、不同的数据定义规范。这样的管理系统存在有数据共享困难、数据汇总统一困难、信息趋势预测困难、企业网络硬件资源浪费等缺陷,所以整个企业急需一次大规模的数据整合,建立企业内部的数据仓库,将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融汇统一。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 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的主要作用从日常运营数据之中将对分析有用的数据分离出来,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信息。

但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由于融合了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其系统中肯定存在有大量的脏乱数据,而造成这些脏乱数据的主要原因:

1、由于源业务管理系统自身问题而产生的数据冗余,包括无效记录、重复记录等;

2、多个源业务管理系统其业务规则变更的不统一,包括不同的计量单位、编码规则的失效等;

3、业务习惯原因,包括滥用习惯用词等。

如果不对这些脏乱数据进行处理,系统根本就不可能为决策分析系统提供任何支持。所以必须在数据仓库系统中进行数据清洗。由此,一个重要的字眼映入眼帘,这就是ETL。ETL处理贯穿了整个数据仓库逻辑架构,且其花耗的时间成本接近建造整个数据仓库的70%,我们现在用一个信贷数据仓库的逻辑架构图来分析下ETL的重要性及其所能解决的问题。

二、ETL所做的那些事

ETL是在数据集成整合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与工作流引擎和元数据管理体系相结合,对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抽取(E x t r a c t)、转换清洗(T r a n s f o r m)、装载(L o a d)到数据仓库,目的是将多个源业务管理系统中的零乱、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数据整合到目标数据仓库中,从而提供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依据。

在这个信贷数据仓库项目中主要有ODS源系统、仓库存储、应用三大模块组成。ODS源系统主要是负责对源系统数据的明显错误进行修复和过滤,之后将数据加载到仓库存储的临时数据区。在仓库存储方面,主要是根据ODS提供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加载,之后提供统计信息给应用区,之后通过应用区展示给使用客户。

ETL在整个数据加工过程中的重点在于“T”,即数据的清洗和转换。以下为数据清洗和转换所做的事情。

1、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的任务是过滤,将过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后的结果加载到目标区域。并产生包括所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的拒绝文件,有相关客户经理进行核对,确认是否需要修复。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主要是有冗余数据、数据缺失和错误数据三大问题。

(1) 冗余数据:冗余数据主要是业务系统长期累积的一个过程,此情况在历史拉链表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在信贷数据仓库中常见的有由于机构编码规则的不同,导致数据的不断累加。对于这一类数据只需要根据主键导出,经相关业务客户经理确认后进行删除修复。

(2) 数据缺失:这部分是由于源系统对字段不做必输要求,但这字段又是目标系统要求分析的重要指标,或者由于源业务系统某时点问题,导致的指标信息不全。对于这部分信息则要求返回给源业务系统,要求客户经理进行完善后重新加载。此部分信息亦称为“补录信息”。

(3) 错误数据:这一类错误常见于不同源业务管理系统由于平台、规范等不一致而导致的数据错误。如日期格式错误、字段长度不一致、字段类型不一致、指标结果越界、或者由于不同系统的字符集问题导致的乱码等。这类程序则要求在修复程序的同时重新加载数据进行修复。

数据清洗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经常由于某时点的数据质量问题或程序异常而引发错误,常见的处理方式为作业清洗完成之后,立即做常规数据检核,以保证每次数据加载的正确性。

2、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的任务主要根据既定的转换规则,对不同的源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或在仓库内部做规则数据统计。

(1) 数据整合:这个主要是提供既定业务数据转换规则,常见于不同源业务管理系统的编码统一。

(2) 汇总统计:根据不同维度进行汇总统计,以期达到不同的分析应用。

三、结论

ETL是作为构建数据仓库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负责将异构业务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数据层后进行清洗转换后,最终加载到目标数据仓库中;或者是直接在数据仓库内部进行的不同维度的数据汇总统计,并加载维表统计区或应用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摘要:随着金融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 建立全行的数据仓库势在必行, 由于之前业务管理系统的各类规范不同, 所以如果做好数据的清洗和转换, 对构建完善的数据仓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ETL,数据仓库,数据清洗,数据转换

参考文献

[1]周根贵.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杨辉.数据挖掘及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1998

[3]王珊.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M].科学出版社.1998

[4]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四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3: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笔者曾与不少支行客户经理就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有过交谈,客户经理尤为苦恼的不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不规范,也不是担心市场风险。有位客户经理曾经这样说“我就怕实际控制人,贷前怕对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掌握不够,贷后怕对实际控制人的行踪掌握不够。既担心他参加赌博、吸毒,也担心他突然之间失去踪影,恨不能潜入其内心,时时跟踪。”此话大约潜藏两个信息,一是实际控制人对小企业发展有绝对影响力;二是挖掘实际控制人信息在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上非常重要。

实际控制人,一般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目前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基本上都是自然人,因此,我们这里也仅谈自然人的实际控制人。小企业实际控制人通常是小企业的灵魂人物,完全能够通过个人行为影响企业行为,或者关键时刻做出决定性结论。所以,作为一名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分析小企业实际控制人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识别和把握实际控制人在银行信贷管理上的风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收集信息才能对识别实际控制人风险有实际帮助呢?笔者根据多年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整理,认为需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全面了解实际控制人动态信息,判别其风险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也就是指实际控制人的社会关系,包括实际控制人的主要直系亲属情况,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以及社会交往对象和范围等方面。

(一)家族情况

银行应弄清楚实际控制人的家庭以及整个家族的总体实力、成员以及成员关系、社会信誉、资产负债情况等。假若其家族实力较强,且家族成员联系紧密,当该客户发生暂时的危机时,一般都会及时施以援手,给予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较为有利。若其家庭中有不良嗜好的成员,比如嗜赌、吸毒等,那么肯定会对实际控制人有很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对公司的资金、经营等产生一定的干扰,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较为不利;若实际控制人婚姻状况不稳定,可直接影响其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

(二)社会交往对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相对其家族情况,具有隐蔽性,很难掌握,也容易被忽略。但是恰恰是这种隐蔽性的关系,往往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俗话说,人以群分,从你交往的人就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经常和劣迹斑斑的人交往,一般来说品行会受其影响,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主导个人行为,所以实际控制人个人素质高低也是决定银行信贷资金是否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资信状况

资信状况是指实际控制人声誉,是长期积累、多方面形成的,最能反映实际控制人最真实的面目。实际控制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商业信用、社会声誉等,都能够反映其资信状况;其信用记录可以通过人民银行等征信系统查询其还款记录情况;其商业信用可以从媒体、借款人的供应商或客户及其他相关渠道获得的其资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负面评价或报道;其社会声誉可以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业、亲友、社会媒介等途径侧面了解。若实际控制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度,企业就不能获得长远发展。

(二)品质

实际控制人的品质具体可以通过其平时为人是否诚实、作风是否正派、是否具备社会公德意识、是否守信守约等来判断。特别是存在黄赌毒等不良嗜好的,哪怕其企业目前经营情况良好,也不应小觑,应拒绝提供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三)其他个人信息

包括其受教育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对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一般说来,实际控制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积累的专业知识越多,实际控制人年龄越大,其社会经验和阅历越丰富,对公司的发展越有利。而有些对实际控制人依赖程度过高的小企业,当实际控制人的健康出现问题或者面临突然死亡等情况时,对公司经营是一个巨大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从而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三、从业经验

从业年限和专业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控制人在此行业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业经历中有无重大决策失误、以往经营的企业有无关停、有无违规违法经营记录等,都能够折射出实际控制人以往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强弱;对公司未来规划的明确性和可实现性能够反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信心程度。试想,对于一位刚涉足新行业的小企业实际控制人,银行是否需要对其高度關注和慎重决策?对于一位曾经有过违法经营记录的实际控制人,银行还能够和其打交道吗?一位对公司发展方向不明的实际控制人,银行还敢对其予以信贷支持吗?

另外,还可以从其员工那里侧面了解员工对实际控制人的支持度、口碑以及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掌控力,从而判断其对企业的驾驭能力。

四、资金实力

实际控制人的资金实力包括其个人和家庭财产。其资金实力的强弱决定公司资本投入或后续追加投入。一般说来,其资金实力越强,对公司的投入也会越大,对公司发展越有利。特别是当公司出现暂时经营困难时,可以及时补充资金,助其渡过难关,银行信贷资金则相对安全。温州信用风险集中爆发有成因之一就是自身现金流不足,在银行信用逐步收紧,难以满足其投资需求后,或借入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因民间资金规模缩小,借不到资金引发资金链断裂;或弥补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因高额的利息负担,使企业难以维系。

五、其他重大情况

除了上述几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帮助判断的因素。比如,实际控制人是否涉及重大事故、经济纠纷或曾出现拖欠合同款、税、费等情况、是否存在民间借贷特别是大额高息借贷、投资行为是否盲目扩张等,都是银行在调查实际控制人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肯定会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负面影响,继而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浙江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中资金断裂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元经营,铺大了摊子,盲目进入主业以外的陌生行业。而且从风险企业暴露的情况分析,“跑路”的企业大都存在超自身实力的过度投资行为。

篇4: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产生的定义和特点

数据挖掘顾名思义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技术角度看,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数据中。提炼隐含在其中的、不为人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一般认为数据挖掘只是知识发现 (KDD) 中的一个过程, 整个KDD过程包括了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及结果的解释和评估。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的本质区别是, 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前未知、有效的和实用的三个特征。先前未知的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预先未曾预料到的, 即数据挖掘是要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 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 挖掘出的信息有可能是很出乎人的意料的。

2. 数据挖掘的对象过程和方法技术

数据挖掘方法是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发展而来, 结合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 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 形成了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

本文着重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的应用, 针对用到的几种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 分类。分类是数据挖掘中应用最多的决策支持技术, 分类是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 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 即该类的内涵描述。一般用决策树模式表示。该模式能把数据库中的元组影射到给定分类中的某一个。分类技术能鉴别和预测新事物的类别和种类。

(2) 预测。预测是利用历史数据找出变化规律, 建立模型, 并用此模型来预测未来数据的种类、特点等。典型的方法是回归分析, 即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 以时间为变量建立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预测时, 只要输入任意的时间值, 通过回归方程就可以找出该时间的状态。

(3) 时序模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 需要找出在某个最小时间内出现比率一直高于某一最小百分比的规则;在时序模式中, 一个重要影响的方法是“相似时序”, 要按时间顺序查看时间数据库, 从中找出另一个或多个相似的时序事件。

(4) 孤立点挖掘。经常存在一些数据对象, 它们不符合数据的一般模型。这样的数据对象被称为孤立点, 它们与数据的其它部分不同或不一致, 孤立点可能是度量或执行错误所导致的。孤立点探测和分析是一个有趣的数据挖掘任务, 被称为孤立点挖掘。

二、我国住房信贷风险的现状

在当今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 主要依靠三大主营业务生存:存款类、贷款类和结算类, 其中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各项贷款业务, 而且在我国的贷款类中住房贷款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住房贷款的门槛变低,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住房贷款的机会, 但是每个人的还贷能力不同, 对于贷款人的经济能力情况掌握不充分使住房信贷风险日益加重。住房信贷信用风险控制的难点在于, 既要鼓励和方便客户贷款, 又要避免坏账的上升, 传统的人工估算已越来越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了, 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 则为住房信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估和控制机制。

以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技术, 能够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的大量行为、信用和背景记录, 准确计算出不同属性值的客户群所具有的消费能力、还款概率, 从而建立起有效分辨好坏的数学模型, 帮助银行树立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新客户的信用审批。对于银行既有的客户, 数据挖掘技术则能跟踪和监控每个客户的行为、消费和还款数据, 并根据相应的模型, 智能化地调整客户的信贷额度, 对可能出现的坏账也能提前进行预警。对已经出现的坏账, 由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的模型则能根据客户的背景、信用记录, 对该笔坏账的催收成本、收回的概率进行分析计算, 帮助银行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见, 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可以使银行有效地建立起事前、事中到事后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

三、数据挖掘在防范住房信贷中的应用实例

住房信贷业务的主要流程一般为:1.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2.贷款行对借款人提交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审查;

3、贷款行同意申请贷款, 双方签订协议;

4.经贷款行同意发放的贷款, 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5.贷款人按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

根据住房信贷业务的流程,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防范住房信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不同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

(1) 运用分类分析方法确定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等级

贷款行对借款人提交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同时确定借款人属于哪种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等级, 在对贷款人的信用风险等级进行分类时可利用数据挖掘分类分析方法中的决策树方法进行分类, 决策树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节点, 分支, 叶子。其中的每个内部节点代表对某个属性的一次测试, 一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结果, 通常对应于分析对象的属性。叶子代表某个类或者类的分布。决策树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归构造方法, 每个节点都会根据不同的分类属性进行一个测试, 形成不同的分支, 最后到达一个叶子。图3.1给出了本文中住房贷款的决策树流程图:

通过本决策树的分类属性进行测试, 可以对住房贷款的信贷风险等级分为一下几部分:

(1)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 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是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即使执行担保, 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即使执行担保, 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 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运用这个风险等级分类, 以后就可以运用这个模型来对数据路的其他申请或是新的申请者做出预测。

(2) 孤立点挖掘技术在防范住房贷款骗贷中的应用

住房贷款恶意骗贷行为一般只能通过事前信贷贷前调查、事后监督等掌握。而这些行为数据一般都被淹没在大量的财务报表和企业申贷材料数据中, 粗看起来与普通银企合作关系无法区分, 但如果财务报表的特征属性和客户自拟资料分析, 借助聚类挖掘中对孤立点的检测技术, 挖掘以往信贷交易中的骗贷交易特征, 然后建立预警模型, 就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这也是未来防范金融风险的技术手段之一。

在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中, 运用聚类分析来进行孤立点挖掘, 解决贷款中的骗贷行为, 孤立点挖掘和贷款相结合是根据贷款客户提交的申请材料,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预测客户未来发生风险的概率或区分便是风险客户, 为事前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能提高信贷员审核资料, 提高审查资料质量, 达到低风险、高效率的贷款发放速度要求。

首先虚拟建立一个简约数据库, 包含了银行内部所有业务的数据, 其中我们选择贷款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中的平均差和曼哈坦距离方法进行孤立点的挖掘。其中平均绝对偏差是实现量度值标准化的方法之一, 曼哈距离则直接体现了一个数据的偏差程度。具体用聚类算法分析的过程为: (1) 从样本集中抽取样本 (2) 发现样本间的相似性 (3) 分组聚类 (4) 分组聚类回馈循环到样本的选取和分析样本的相似性。

(3) 运用预测统计方法确定已贷出的住房贷款发生风险的概率

对于已签订贷款合同并贷出的住房贷款, 贷款行应及时预测贷款发生风险的可能, 以此尽早估计可能出现的坏账, 同时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银行损失。

(1) 回归分析方法

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 以时间为变量建立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做出回归曲线, 预测时, 只要输入任意的时间值, 通过回归方程就可求出该时间的状态。针对已贷出的住房贷款人的历史还贷情况建立回归方程和回归曲线, 找出近期还贷情况是否符合回归方程, 从而确定近期还贷情况是否出现问题, 预测后期的还贷情况是否会出现风险甚至坏账。例如如果某用户上个月拖欠贷款, 则这个月拖欠贷款的概率是55%。

(2) 时序模式分析

采取时序模型中的“相似时序”, 用“相似时序”的方法, 要按时间顺序查看时间事件数据库, 从中找出另外一个或多个相似的时序事件。应用倒煮住房贷款的风险预测中, 贷款行在预测某个客户是否会出现还贷风险情况时, 可以在原有数据库中寻找相似的贷款客户情况, 针对此相似贷款客户的还贷情况来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待研究用户是否会出现还贷风险情况, 以此为推测依据, 采取相应措施, 做出不同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们积累的数据量急剧增长, 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成为当务之急。数据挖掘就是为顺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发展起来的数据处理技术, 是知识发现的关键步骤。银行住房信贷业务的数据挖掘要引入大量的外部数据, 如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的波动、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的经济和信用信息等等。而这些数据来源渠道不一、结构形态差异, 并包括着许多虚假的、残缺的、噪声部分。因此需要认真做好数据的准备和预处理工作, 更好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金融信贷风险问题。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数据挖掘在住房信贷风险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数据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 只靠人工挑选数据中的大量有用知识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数据挖掘技术由此应运而生, 用以提炼隐含在其中的、不为人知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住房贷款已经成为我国银行贷款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住房贷款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加重。本文先是对数据挖掘技术产生的背景、定义以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加以简单介绍, 然后分析了我国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的现状, 然后分别运用数据挖掘的统计方法中的分类分析预测、时序模式分析、孤立点挖掘几个技术对住房贷款的不同时期、不同方面进行风险防范处理, 达到减少信贷风险, 防止骗贷行为产生, 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数据挖掘,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孤立点挖掘

参考文献

[1]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2]陈文伟黄金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量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篇5: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险安全;工程项目;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的施工技术、工艺逐渐出现,使得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风险因素,因此必须积极做好风险安全的控制工作,避免工程建设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给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人为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引起工程项目风险安全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员,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能严格按照施工的流程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容易给工程项目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1]。目前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是由农民工构成的,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能力有限,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工作中往往依靠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施工建设,不能严格按安全规范进行,导致风险因素出现。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都比较大,对施工技术的需求也比较高,如果不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以及水平,就会给工程施工造成一系列安全问题。

2、管理因素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科学有效地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风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工作,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不明显,有的施工现场甚至没有安全警示标志,进入施工现场后安全设施佩戴不全,对于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安全风险的处理能力比较差[2]。

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努力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风险安全控制工作中,各部门对各自的工作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监理部门不能全面的进行监理工作,安全以及风险因素不能及时被发现,导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安全受到严重制约。

3、技术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对于工程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的建设技术,就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造成威胁。由于工程建设人员大都是由农民工构成的,他们对先进的施工技术了解不够,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失误,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

4、外界环境因素

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都是户外进行的,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交通、自然灾害以及地质条件等,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辩识环境危险源,就容易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风险因素,影响工程的安全。

二、风险安全控制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1、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

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做好风险安全控制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效果最佳的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安全进行控制,减少风险对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实现动态化的风险安全控制。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要包括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辩识清单、工程项目的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控制措施。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管理的任务、步骤、措施等进行细致的研究,积极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安全控制工作[3]。

2、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应对和预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对工程施工中已经存在或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评价的结果,明确风险是否能够接受以及风险的措施是否有效,对于风险过高的部分要编制应对措施并实施。做好工程施工的风险预警工作,成立风险控制小组,根据工程过程内部以及外部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变化,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将工程施工过程分为安全和不安全状态,对于不安全状态要进行有效地评估和分析。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设备故障以及结构问题等进行风险识别,对风险进行早期的预警,并在预警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应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减少事件的危害程度,避免出现次生风险和伤害,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安全控制的职责,避免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问题的出现。做好风险应急的演练工作,保证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冷静、机智的处理。

3、做好风险安全的监管工作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识别的风险与事先判断的情况是否相符,并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重新分析和判断。明确风险是否按照已经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变化进行明确,了解工程施工是否存在新的风险来源。

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进行风险安全监管,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监管,及时发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4、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实现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可以利用预测控制法,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全面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各种因素,对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一环节进行动态化的预测和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对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内容进行管理,将实际建設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存在的误差,并进行改进,避免对后续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可以利用参数控制的方法,以预测控制方法为指导,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参数修正,将设计图纸与实际的建设情况相符合,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4]。业主、监理单位必须督促施工单位投入必须的安全资金,安全设施配置到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各尽其责。此外,事后进行控制,工程项目不同阶段施工完毕后,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取长补短,确保安全。

结束语

一般工程项目都是比较系统、复杂的工作,施工过程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安全控制,就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积极做好风险安全的控制工作,降低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实现质量合格、零安全事故的工程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冉龙华.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彭巍.地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朱云.项目管理在高速公路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

[4]宫志群.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评价[D].天津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篇6: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1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网络化为共享平台,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储存以及使用,并为经济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指对会计系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的处理活动的控制过程。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导致了会计系统的高风险性,因此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人机结合的系统,其面临的风险既受系统本身硬件、软件因素、运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应用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2.1 系统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技术集成性,系统风险是由其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分为硬件风险和软件风险。

(1)硬件风险: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基础,硬件的选购、运行阶段都存在一定风险。在购买阶段,对提供商缺乏全面的了解,设备的性能也不能完全掌握,硬件本身具有技术更新快的特性,加大了这种风险。在运行阶段,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对电压、湿度、温度、防尘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运行环境达不到要求,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和老化,甚至会引发设备故障,导致会计数据丢失。

(2)软件风险: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功能是由软件实现的,软件的正常运行是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合规、准确、及时处理的关键。如果对会计软件缺乏完善的管理,那么容易导致软件运行故障、内部控制失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影响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没有采取严格的病毒防护措施,会计信息系统就容易被病毒感染,影响系统安全性。

2.2 人为风险

(1)操作风险:是指由企业会计人员不恰当的操作所引起的风险,主要由违反正常操作流程和操作人员缺乏防范意识导致。会计人员违反规定流程,随意修改数据;会计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保护措施不完善,对于网络中的会计信息资料缺乏必要的安全性技术审查、检验;会计人员非法访问等,这都会形成潜在的风险,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2)入侵风险:是指开放网络环境下企业外部人员,如黑客、企业竞争对手等非法入侵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所造成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危害大、难以及时防范的特征,对会计信息系统构成很大的安全威胁。企业内部系统一旦被入侵,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大量丢失,甚至会泄露商业机密,严重危害企业的未来发展。

(3)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所带来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合理的制度保证,但是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系统中,会计信息集中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存储,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多元化,企业的会计业务更加繁杂,会计信息复杂度高。另一方面,传统的控制制度以劳动分工思想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往往难以发挥作用,原来广泛使用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通过对账来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机制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应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

3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控制措施

3.1 确立风险控制目标

进行风险控制,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系统有效运行,因此,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控制,不仅是会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任务,更应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有效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使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符合相关要求的高质量会计信息。

3.2 加强系统安全管理

1)对于硬件安全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硬件购买阶段:购买硬件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选择运行情况良好,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品牌。对于服务器要选择性能稳定、有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的产品,以保护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2)硬件运行阶段:要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避免电磁干扰,达到设备要求的温度、湿度,做好防火、防尘的准备,安装稳压装置保证电压稳定,确保计算机运行的正常、稳定。(3)硬件维护阶段: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必要时更换设备,避免物理损坏造成数据丢失。

2)对于软件安全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操作授权和严格用户权限控制,不同权限人员不得跨权限操作;对程序源代码和密码要严加保密,防止泄露,避免被他人非法使用;对于数据的输入、输出要进行合规测试,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检查软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定期更新和升级软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加强软件安全防护,避免受到病毒感染,提高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3.3 加强人员培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操作人员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更加难以控制,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也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企业应该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做好以下两点: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职业胜任能力,满足工作的需要,这样可以降低操作风险,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加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这有助于防范会计人员道德风险,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潜在风险。

3.4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为防范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发生,企业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部控制:(1)加强权限控制:权限控制可以有效地制约操作权力,会计人员必须在获得批准和授权后,才能执行或处理某个事项,这样可以防止恶意篡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员在给下属人员授权或修改权限时,要和财务主管、行政主管一起决定并做出记录。(2)明确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使会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奖惩分明,有利于分清各个岗位的职责,可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3)完善会计资料保管制度: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存储介质发生了变化,要完善数据备份制度,加强对电子资料的保管,防止资料毁损与丢失。

3.5 实时动态风险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对于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发生后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企业应该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分析并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将危害降至最低。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数据库,对已发生的风险,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增强管理的效果。

4 总结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肩负着处理企业业务信息,形成会计信息,实现财务目标的任务,同时也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进行分析防范,无疑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来讲,应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对其风险应做好分析、预测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监控和防范,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高质量信息。

参考文献

[1]马江波.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探析[J].科技信息,2014(5):219.

[2]张文杰.刍议新时期企业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8):35-37.

篇7: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运作和经济效率、效益的提高,企业进行的内部会计监督与管理。而内部会计控制对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管,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尤为重要和紧迫。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很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分离,但是由于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刚刚建立和运行,许多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和界定。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在立法上已初步规范和确立。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具体如下。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增固定资产利润、掩盖亏损;侵占流转税款;隐瞒固定资产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二)总会计师制度上的欠缺

目前我国总会计师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大体表现为管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职能不到位和素质不到位。

(三)会计核算质量不高

一些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违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 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以上问题已经违反了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领导离任交接时责任不清,容易出现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的后果。

二、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固定资产的控制机制

程序是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流程,是为了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顺利进行。固定资产控制和管理程序的设计主要从业务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两方面来考虑。固定资产记录控制程序主要涉及原始凭证和记录系统控制。原始凭证记录是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明文件,也是进行控制管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手段。对固定资产记录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落实资产经济责任。因此,為加强固定资产的运用及动态管理,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的动态变更的文件或命令填制相应的原始凭证、调整技术履历簿和档案,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按规定手续进行账务处理,做好记录控制,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比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比如甲公司于2009年初购入一台生产用设备,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三次付款,2009年末支付400万元,2010年末支付300万元,2011年末支付300万元。税法规定,增值税在约定的付款时间按约定的付款额计算缴纳。假定资本市场利率为10%,无其他相关税费。相关会计处理如下:首先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该设备的入账成本=400÷(1+10%)+300÷(1+10%)2+300÷(1+10%)3=836.96(万元);

2005年初购入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836.96(现)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04(未来利息费)

贷:长期应付款 1 000(终)每年利息费用的推算表: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当前很多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为此企业发生固定资产购入、调入、调出、清理、报废、出售等增减变动业务时,要及时到核算中心报账,核算中心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但对物品不能及时进行核对、检查和管理。因此各企业都要建立建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在核算中应保留固定资产备查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备查登记簿、卡片由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设账页、账内按照保管、使用企业设置专栏,每月序时登记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同时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的财务核算上,缺少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很难适应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所以在目前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拓展财务软件的功能十分必要。长远而言,会计部门要与企业实现联网,通过中央控制,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终端操作权-有限的查询和输入操作权,会计部门可以在企业的工作站上在线参与固定资产的部分账务处理,会计部门也具备了远程账务处理能力,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实时化的高效互动,从而能更加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工作。

(三)积极开展企业固定资产盘点

在盘点过程中,各部门派出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全程参与,确保盘点工作顺利,取得实效。盘点工作的重点为:一是核查各部门分台帐、平面放置图,发现不 符情况要求立即整改到位;二是核对现场实物的铭牌、标识及存放地点,存放地方发生变更的各类办公类资产在盘点表上的痕迹化记录及时、详细;三是重点核查资产报废、移位的处理手续是否齐全及在分台帐、资产平面图上是否及时更新。盘点工作结束后,各部门按时上报资产变化月报表及更新后的资产平面放置图,分台帐、铭牌标识和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铭牌标识醒目、资产平面放置图与实物存放地点一致。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约束,保证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最终目标与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韶君,郑敏.论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09(9):85.

[2] 江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2011(12):38.

[3] 汤谷良,王仲兵.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几个理论认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5):35-43.

[4] 崔学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J].会计研究,2010(1):114.

[5] 史晓江.对工业企业库存存货清查账务处理的建议[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75-76.

[6] 李勇.财产清查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7,10:74-75.

[7] 鲁荣.对固定资产清查中主要问题的探讨[J].金融实务,2010,2:33-34.

篇8: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分析

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这样的企业在日常业务中只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轻视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管理层对风险控制的忽视很容易导致在以后的工作安排中缺乏对风险控制的抵抗力, 同样不利于企业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 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 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意识到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有具体的计划安排。企业的管理层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 还要考虑到后期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关系到企业财务安全的影响因素。管理者在重视的基础上要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环境, 要求利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高层进行管理, 需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风险意识, 从而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自愿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 同时也要关注企业职工个人的风险培训学习, 实现全体人员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的全面提高, 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环境。

2 确保会计信息合法化

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是, 财务合法会计信息的不可信, 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失职。例如, 在一些小型企业中,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由企业领导人自己负责, 他们对企业的各项开支计算都是不精确的。由此看来,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合法化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企业会计信息合法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确保会计信息合法化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制定合理可行的财务计划, 同时要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管, 多频率地开展有关财务的分析研究会议, 要及时地反馈企业的财务信息, 定时进行财务审核, 等等, 只有各司其职, 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在保证会计信息合法化的基础上, 要改进企业的财务报告,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企业向外公布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发展水平和可周转的现金。如果企业向外界公布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即使可以对公司目前的发展有所帮助, 但是一旦企业存在一些无法承担的义务时, 就会打乱企业的正常运行秩序, 有可能积压更多的债务, 这些都将是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如果企业传播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 就会出现良性循环, 使企业的财务在平稳的状态下运转, 减少财务风险。

3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水平

目前很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工作水平或是工作方法老套, 甚至不清楚盈利模式中的利润和销售模式带来的利润是不同的。可以说,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是控制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中的主要措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企业的扩大化。只有专业化的财务人员, 才能有灵敏的市场观察力和灵活的风险应对能力, 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在招聘企业财务人员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要求, 努力使财务工作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对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学习, 向专业化靠拢。财务工作人员要把握会计管理的目标, 提高应变能力, 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专业的财务工作团队, 要制定长期的和短期的财务发展战略以及必要的控管机制。

4 完善监督机制

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 要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尽力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 实现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根据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特点进行风险控制和制度管理, 要明确实际情况和管理之间的距离, 要建立必要的决策和审批部门, 在工作中要强调员工的岗位职责。特别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 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后续完善工作也要给予关注,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护措施, 尽量做到运转自如、反应灵敏以及权责明确, 从实际意义上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自我调控能力。最后, 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 要涉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根据切实可信的数据建立预警模型, 提高财务预警的可信度, 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示, 从质量和性质两方面进行合理分析, 实现对企业的必要监督。

5 结语

企业在实现会计有效管理的同时, 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利于处理好企业运转过程中的风险。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金融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加强风险控制, 才能进行良性的经营业务,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有效转型, 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开放政策。

摘要: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共存, 这就对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企业会计管理, 就需要加强其中的风险控制。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环境, 要确保会计信息合法化, 使企业的财务在平稳状态下运转, 减少财务风险, 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水平, 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孟繁颖.对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4) :325.

[2]张文杰.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9) :6-8.

篇9:谈论会计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信贷风险采取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对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1 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离不开良好控制环境的支持。其中影 响较大的主要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不少差距:①产权仍不明晰。②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到位。③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仍不完善。④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在统一法人体制下,各级高级管理人员片面强调经营业绩目标,对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控文化,不能很好地处理员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2 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方法不科学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内部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技术人才也很缺 乏。风险识别与评估基本仍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即使是对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 也仅局限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风险监测仍是主观判断多,难以真实、 客观反映企业风险。对新业务、新机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还不够充分。风险数据仓库不完备,信用风险特别是对集团客户信用风险分析跟不上内控管理的需要。

3 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无论在信息的收集、加工、 处理、传递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失真、数据分散、规格不统一、传递效率低以及各系统之间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不高、内部控制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

4 内部审计功能发挥有待加强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①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待提高。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③内部审计方法有待完善。④审计手段比较落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内部控制重点逐步由业务人员和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商业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内部审计作用有待加强。

二 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研究完善风险评估技术,加强和改进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大力推进信贷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信贷风险内控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

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为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第一,要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适当分散股权,妥善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股过分集中的问题。通过吸收各类社会保障基金入股等方式,将政府的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逐步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确保董事会尽职尽责。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选聘得力的董事会成员,强化监督和约束职能,确保商业银行规范运作。第三,要加强监事会的独立监督职能。坚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确保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2 完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是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首先,要进一 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真实反映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其次,要完善评级方法,充分揭示信贷风险。充分借助国内外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弥补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起步较晚、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的缺陷。目前,要加强行业研究,抓紧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为内部评级的顺利开展和评级结果的检验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提高评估技术,研究开发风险评估模型。

3 建立和完善对信贷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制度

(1) 实行审贷分离制度 首先,要实现贷款 各环节的完全分离,达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逐步改变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全由客户经理一人负责的状况,其次,要实现审议机制和审批机制的分离,逐步强化落实审议责任。行长不再担任贷审会委员,但对贷审会审议贷款的质量享有质询权、检查权和监督权,旨在实现多重横向相互制衡。最后,信贷业务过程中要落实“四眼”原则。贷前调查、审查和贷后检查应由两人分别进行,分别撰写业务报告,确保信贷信息全面、准确。(2)进一步完善统一授信制度体系 首先,要统一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集团内部单个客户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各单个客户授信额度之和不得超过集团整体授信额度;其次,要统一关联企业授信管理,对由同一人或同一家庭成员人任法定代表人的多个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有参股关系的企业等关联企业要进行统一授信,对跨区域的关联企业可比照集团公司授信办法授信;第三,要统一区域授信管理,商业银行要对区域金融环境和信贷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合理确定区域授信限额和区域信贷指导政策,各区域的信贷投放必须控制在核定的授信限额内,整合全行信贷资源,形成系统合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贷业务信息系统,对信贷业务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实时、准确地反映信贷业务经营情况和资产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信贷业务风险和收益。首先,要改造现有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尽快完成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有效联接,实现数据相互核对和资源共享;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子系统,全面掌握客户资信水平、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信息,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高营销和管理信贷客户能力;最后,要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子系统,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風险管理技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映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监测分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5 加快建设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内部审计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独立于各分支机构、只对一级法人负责、垂直的内部审计系统,客观、独立地开展工作,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总行的审计部门对各分支机构的审计部门实行派驻制,上下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监督组织体系;其次,要改进审计手段,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研究开发非现场技术平台,连接信贷业务信息数据库,对日常业务情况和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测,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效率;最后, 对审计部门发现的信贷风险和其他问题,及时采取必要行动,促进被审单位限期整改、处理相关责任人和完善管理制度等。

6 大力推进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无形的约束。首先,要从高级管理层做起,在全行战略制定和业务决策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内部控制价值标准,积极倡导、树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理念;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道德标准,形成道德习惯,从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克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最后,要重视员工现代人格的塑造,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中要坚持实行人性化管理,依靠员工的内省能力,不断地自我扬弃、自我更新,突出风险意识,实现信贷人员个人目标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的统一,自觉防范信贷风险。

金融自由化愈加发展,金融全球化愈加深化,金融活动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总之,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制的改革继续深化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国商业银行必将与国外商业银行进一步趋同,我国赶超国外强国将成为可能。这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浩岭.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武汉金融,2006,(l):48-49

[2]马志娟,肖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的防范[J].经济论坛,2006,(20):104-106

[3]朱梦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研究[J ].经济论坛,2009,(6):39-40

上一篇:山中杂诗下一篇:变电所维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