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仓储物流问题的分析

2024-04-23

对仓储物流问题的分析(精选8篇)

篇1:对仓储物流问题的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关于物流运输对企业成本影响问题分析与对策 学生:郑建军学号:200800006211专业:物流管理

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择的背景及意义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融高新技术与物流为一体、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现金管理技术与组织方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物流已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物流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物流运输成本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物流成本控制室物流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所谓的“第三利润源”也主要是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实现的。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已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构建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等改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物流成本的降低能促使企业成本的降低,而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对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如何降低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管理问题,了解整个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对物流运输成本进行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物流成本的理论学说,而后对国内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解决方法。其中具体介绍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的选择,最后通过效益背反的理论,强调不仅要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也要注重物流的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合理化。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通过运输工具的合理配载,构筑有效的运输线路网络,实现企业合理化、效率化的物流运输,从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

三、毕业论文提纲

1、物流成本概念

2、与物流成本相关的理论学说

3、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4、提出控制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

5、结束总结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五、毕业论文所需要实验条件及其意义

研究的内容是关于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管理问题,了解整个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对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进行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物流成本的理论学说,而后对我国企业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解决方法。通过企业物流运输现状,分析存在哪些运输优势,并针对我国企业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为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同行竞争,发挥物流优势,提升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速物流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篇2:对仓储物流问题的分析

1.电子商务物流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执行的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缺乏物流行业系统专门的法律规定,导致市场机制不健全,秩序混乱,价格无序。

2.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我国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规范性不强,缺乏法律责任的制约作用,大多是一些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其中不少内容还有悖国际惯例,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操作性,难以产生法律效力,多数只适合作为法庭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

3.物流法律法规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法律法规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延续而来的。物流法律体系从技术上普遍缺乏对物流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约束能力不足。

4.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物流立法上涉及交通、铁路、航空、商业、供销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协调沟通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打架”现象,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形成行业优势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例如食品运输物流安全方面:

《食品卫生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其农产品产后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只制定了市场准入准则、标签条例、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取样检测方法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却没有规定食品在运输流通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虽然各有关机构对食品运输安全也做了一些规定,但各类标准和体系较为分散,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食品物流安全这个较为现实而急迫的问题。

篇3:对我国物流市场供需问题的再认识

物流产业在国际上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是传统和新兴产业形态的结合体, 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 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 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潜力。各地纷纷兴建物流园区, 大量的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也都热衷于向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转变, 工商企业分别将自己原有的运输、仓储部门合并组建物流部门, 物流建设呈现火热状态。

但是, 各个物流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 结果与建设初衷大相径庭, 典型的反映是建好的物流园区没有大量入驻企业, 改制后的所谓物流企业仍然在低水平层次上惨淡经营, 工商企业随着物流部门的成立, 并没有有效降低自己的物流运作费用。

现在, 学术界对于物流市场运作问题研究大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为参照背景, 结合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手段, 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 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改进市场绩效, 然而却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忽略了对物流业运作内在机理层面上的研究。

进行管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通常是为了解决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 对物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 是为了解决当前物流业经营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实现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 从而达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从物流市场需求和供给两个最基本的层面展开研究, 以此探寻发展物流产业的基础理念, 再有了技术的支撑, 物流业才能较快得以发展。

2 物流业供需矛盾内在机理分析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同时, 物流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仍然不能回避火热的物流需求市场背后大多数物流公司业绩平平、惨淡经营这一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核心问题就是物流业市场运作的不规范, 究其主要原因, 物流业市场需求和供给各自存在问题, 亟待解决。

2.1 物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1]

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存在着一个物流市场, 而物流市场的存在又取决于社会对物流的需求。没有物流需求也就等于没有物流市场, 没有市场就直接影响到物流资源通过市场的配置。

那么什么是物流需求?传统的观念认为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主体 (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机关单位、军队等) 由于生产、交换、消费等需要, 而产生对物资流动各个过程及相应信息流动的处理需要。它强调的是一种派生需求, 源于生产、交换和消费等过程, 因此只要生产、交换和消费存在, 那么物流需求就客观存在。这样的定义抹杀了物流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向社会所提供的物流需求社会化特征。按照这样的理论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究竟的真实物流外包意愿, 是不是所有的这种需要都会转移到市场中作为交易的基础对象, 使得物流需求充满不确定性。

以此理论预测物流需求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通常潜在的物流总量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总量是成正比的, 但物流总量并不等同于物流市场需求量。按照传统理论计算,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 与GDP的比率为18.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GDP的水平[2], 就可以节约物流费用或实现利润约3188.3亿元, 这3188.3亿元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空间。这实际上混淆了物流总费用规模与物流服务交易规模的界限, 同时也把物流总费用的节约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了, 使得物流业需求市场被畸形放大, 客观程度上导致了把物流产业作为逐利性的产业来发展的倾向, 功利性地看待物流产业。

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费用支出并不等于该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市场就是要有交易, 而且是自由的交易。没有企业自主的自由交易, 市场规模也就无从谈起。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费用支出指的是全社会企业组织必要的用于获得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其中既包括企业自我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即企业内部维持物流功能的费用开支, 也包括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一国物流市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间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 即仅仅指企业在市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分, 或企业用于物流外包的支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每年的物流总费用中就包含了企业到市场上采购物流服务的费用。

依照传统理念认识, 物流需求的火热掩盖了实际上的物流有效需求的不足这一事实, 与有形产品的需求是一样的, 构成物流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即物流主体有物流的需要, 并且物流主体愿意并有能力支付其物流需要所用的费用。物流需求的实质是基于产品流转价值最大化的外在表现, 是一种优质、高效、低价的实现产品的位移转移需要, 是一种第一性的、客观的、主动的需要, 并且随着物流运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长的一种需要。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 国内企业大多自建物流体系承担商品流通, 不愿外包物流项目。这一问题除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 更进一步地可以追溯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本着流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 企业应该外包物流项目, 但实际上却无法构成物流有效需求。所以, 面对媒体炒作的火热物流市场, 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物流业面临着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

2.2 物流市场供给结构性失衡[3]

从供给主体——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来看, 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 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 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竞争处于胶着状态, 各物流企业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居绝对领先地位的企业很少。《美智》的调查结果也表明,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处于高度分散化, 没有一家物流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2% (调查对象中最大的市场份额仅占1.4%) 。大量物流企业的涌入必将造成有限物流市场的极度分散和有限物流服务资源的极大浪费, 物流服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普遍下降。

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 有规模、有实力、能够形成网络化、信息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少之又少, 所以在物流市场上, 存在提供高质量的、完善的、专业化的物流市场服务供给不足, 而低质量的物流服务过剩的现象, 即物流业市场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服务, 在服务市场同样存在着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之分。一般来说, 价格竞争是一种比非价格更低层次的竞争。劣质的市场结构导致了我国物流市场明显存在着因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而产生的价格竞争。如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 (送货) 和仓储服务, 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 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这样便出现了许多物流企业简单地在运输和仓储等的价格上做文章, 从而导致物流服务提供商间的恶性压价竞争, 也就出现所谓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这种供过于求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 调查表明工商企业最希望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项目如物流过程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管理以及包装加工和条码采集等增值服务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尤其是物流过程管理和物流运作项目的动态全程监控。

3 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3.1 刺激社会对专业化的物流需求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物流业也一样, 物流需求才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根据上文对物流需求的分析, 物流需求第一性、客观性、主动性的特点要求刺激专业化物流需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物流服务机制。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极大化的丰富自己物流服务产品的供给, 以满足工商企业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开展自己的物流服务项目。同时同被服务企业建立起一种超越契约性信任、能力信任的一种信誉信任, 在这种信任中, 服务与被服务双方都相信另一方会完全对双方关系负责, 他们会愿意做超过契约所期望的事。

本着对物流需求第一性、客观性、主动性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充分注重供给改善对刺激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作用, 这将是指导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思路。这一思路很好的区别于以往忽略需求的盲目发展, 仅从物流业自身的角度思考物流体系的构建, 没有将整个物流体系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统一考虑的思维模式。所以, 各个物流运作主体市场行为, 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立, 都要紧密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规划, 跳出物流的范畴去规划物流发展, 通过优质的物流服务来拉动整个物流市场。

3.2 优化物流市场供给结构

刺激物流需求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大量提供高质低价的物流服务, 所以如何优化物流市场供给成为每个物流从业者所必需思考的命题。

从物流的实践运营上来看, 网络化是物流市场运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网络化经营是物流企业运作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主要手段。能够供给优质的全程化物流服务公司应是较具实力, 在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实体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型公司, 网络化的战略布局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国物流企业间进行合作以取得双赢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企业运作理念的差异和相关政策措施的不到位, 本应该是网络化经营的物流企业被人为的割裂开来, 导致跨区域的物流服务供给不足。物流运作手段单一, 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没有很好的整合起来, 无法发挥各自的技术经济特性, 这也导致了物流服务的品质不高, 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定制要求。多数物流公司, 包括许多知名企业并没有形成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络布局, 即使极少数形成了一个网络, 但是面对扩张后的企业布局在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 没有达到网络化整合后应该有的质和量上的效益。

所以, 物流企业本身应该走特色发展之路, 树立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意识, 注重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提供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 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全程物流服务和以集装箱和托盘为基础运输单元的集装化服务等特色物流, 最大程度的满足工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定制化需求。

3.3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健的平台基础

解决物流产业供给结构性失衡同物流有效需求不足这一困扰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不能就物流论物流, 要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大局来思考物流业的发展问题, 要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供给主导型发展观念转变为需求主导型观念。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发挥作用, 建立健全相关产业政策体系, 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健的平台基础。

建议在现有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 将阻碍物流畅通的各类不符合市场竞争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政策逐步废除, 努力建设统一开发、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为物流网络化经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 规范物流业市场行为, 加强物流业准入机制的建立, 健全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同时, 积极发挥行会的力量, 加强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性指导, 重点推荐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 促进有限资源的相对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物流的政府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区域, 需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特点, 进行分级调控, 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避免由于中央和地方的“效益悖反”而带来的局部最优、整体次优的问题。

摘要:为了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本文针对我国物流产业供给结构性失衡和有效需求不足两个基本问题, 从内涵、本质上进行了系统化的再认识, 充分强调了物流需求的主导作用。基于对物流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再认识, 提出了刺激需求、优化供给、完善政策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物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性失衡

参考文献

[1]张国锐.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管制经济学分析[J].江苏商论, 2004, (07) .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篇4:对水果行业物流管理问题分析

关键词 水果物流 问题分析 建议

一、前言

从水果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涉及到水果生产、采购、供应、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等多个环节。由于水果具有存储温度要求高、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腐烂变质,造成浪费。这就要求水果物流中的各个过程能够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能高质量完成。只有发展好水果冷链物流,才能有效的保证水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的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我国水果冷链物流在预冷处理、冷藏运输中比较薄弱。但是由于冷链物流所涉及的设备和技术高,在我国,水果冷链物流发展较慢。

二、国内外水果行业物流现状

我国水果以鲜销为主,当前世界各国水果鲜销都在追求安全低耗和理想货架期。中国是农业大国,水果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产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未能解决分选、分级、预冷、冷藏运输和保鲜等采后水果处理问题,水果在采后物流过程中损失严重。我国物流管理发展起步晚,水果物流技术不够先进,近几年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水平依旧较低。

三、问题分析

1、国内水果物流缺乏系统的管理,小而散的水果物流经营模式普遍: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其主体具有明显的分散性,而这种分散性不会随技术的进步而改变,不会因制度的更迭而动摇。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制度普遍存在。众多分散、小规模、无差异的种植户是水果物流的源头。水果物流管理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化的高投入的特点,致使行业门槛较高,一般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的公司是不会轻而易举的从事第三方物流工作,一些小型的水果种植户只能在有限的选择,甚至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销售。所以这种问题一直存在却难以解决。

2、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运作基础设施如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缓慢。

3、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书面知识,很难与实践进行结合;另一反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套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对从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强,物流人才尤其是水果物流人才匮乏。

4、物流信息技术落后: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EDI)、资源配置技术等。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信息缺乏,数据采集困难,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有关人员、企业、商品等的基础信息不充分,同时物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单证采用纸面和传统的传输方式,即使采用了电子化的部分信息,也主要靠人工录入。此外,在物流领域常用的单证格式和数据代码也不统一,各地、各行甚至各企业自成体系,难以在信息系统中实现共享。

(二)信息与业务管理脱节,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欠缺:信息平台的建设没有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平台的功能定位未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总想包揽一切,结果导致信息平台与实际业务管理脱节。

(三)国内物流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政府监管方式和手段信息化水平对整个物流信息化发展影响极大。

(四)针对物流信息服务行业的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滞后:物流信息服务正在走向专业化,并逐步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将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相关法规制度为物流服务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四、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加强政府部门对水果问题的重视,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水果物流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水果物流的源头分散且多,只有得到政府的扶植才能予以改善。水果物流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可以对水果物流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或者对从事水果第三方物流予以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给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事第三方物流,这样第三方物流就可以将众多闲散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和强大的信息系统,共同储存,共同配送。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水果物流行业的小而散模式,实现物流大而全的管理。

2、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一)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建设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的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地方自己拉投资。在现有的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对有缺损的道路予以检修。对枢纽地带可以加强道路建设的力度如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构建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有销往其它地方货物的地区可以审请当地政府的投资。国家可能没有那么多资金建设各个地区的运输基础设施,但是国家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前景,现有交通设施是否能满足基本运输、

其周边交通状况等各种因素来决定是否投资建设。

(二)信息基础设施:

依托物联网加强物流信息建设,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受约定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依托物联网,客户可以随时查到自己货物的运行情况,减少电子商务的虚拟带给客户的不安全感。

3、建立企业办学校的人才教育机构,国家给予优惠补贴政策。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时间和理论有效结合。国内存在少数企业自费培养人才,但是这在中国毕竟只是少数,只有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来支持企业培养人才,才能鼓励企业下定决心培养人才。

4、發展现代化水果冷链物流

我国水果冷链物流冷藏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在发展大型冷藏车的同时,还应加强多品种、小批量的冷藏车的研究,不同的水果对冷藏车的要求不同,所以加强不同水果的冷藏工艺研究力度,建立不同各种不同种类的水果需要的冷库,其设定的储藏温度可以调节。

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在现有的冷链设备基础上可以完善冷链物流。这一个系统的工程所需要物流园区投入巨大资金,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基础上,投入的资金所获得的效益是巨大的。一方面它改善了现有水果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它又能减少物流成本。是一种战略性的转变。

五、结束语

水果物流管理的问题需要国家、经销商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改进现有的问题,不断学习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持续不断的培养新型人才,我国水果物流管理的问题就一定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周然.中国水果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会议论文]. 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大会.2008.

篇5:对仓储物流问题的分析

对广州物流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探讨

通过分析广州物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物流业在广州市经济发展中支柱产业地位的观点,对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措施.

作 者:黄荣新 Huang Rongxin  作者单位: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广州,510130 刊 名:商品储运与养护 英文刊名:STORAGE,TRANSPORTATION & PRESERVATION OF COMMODITIES 年,卷(期):2001 23(1) 分类号:F713.52 关键词:物流   现代物流   对策研究  

篇6:我国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重复运输、浪费严重。

货运车辆、搬运设备、仓储设备等物流装备落后,运作效率低。物流设施简陋和管理水平落后,引发在途时间长、途中损耗大、运输费用高、便利程度差等问题。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货物运输过程中往往出现多次中转、分拆倒装,增加了无效运输。“重线路、轻节点”,相应的物流节点建设相对滞后,线路和节点、节点与节点间缺乏统筹协调,网络作用发挥不够。

二、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附加值低,费用高,局限于“物品流通”。

先进的物流管理和技术应用不广泛,创新能力不强。物流业增值服务少、物流业务附加价值低,仍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企业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使得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增加。把物品从此处运往彼处似乎就是物流的全部

三、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

一方面相关标准仍需完善,在设施和设备、信息化等标准化方面比较低。另一方面体制性障碍和市场化发育不足使得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各种标准难以推广,应用正确率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

四、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粗放经营、难以规范化。

物流市场的“多、小、散、弱”。长期以来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市场呈现货源封闭状态,很多新设备、新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五、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

六、能适应物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

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缺少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高效、科学管理,并通晓现代物流配送运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高层次人才。

七、物流市场无序竞争,行业抗风险能力弱。

一方面对大多数承运人而言,这些年来持续在价格上的低端恶性竞争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一步步被挤压,企业运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对于托运人而言,时不时就发生的“货运蒸发”、“卷款走人”等现象使货主谈之色变。

八、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联动不足。

虽然随着物流理念在我国的逐步深入,许多制造企业分离外包了物流业务,然而迄今,仍有许多行业和企业还在按照“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运行,外包也仅仅是停留在仓储和运输等部分业务。

九、关键领域物流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篇7:从5P的角度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

从5P的角度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

摘要:所谓5P指的是Philosophy、Policies、Pro-grams、Practices、Processes,也就是物流管理哲学、物流管理政策、物流管理规划、物流管理职能和物流管理流程.在本文中,笔者从这五个方面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业界尽些许贡献.作 者:彭飞  作者单位:广州公路实业发展公司 期 刊:商场现代化  PKU  Journal: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30) 分类号: 关键词:物流管理    哲学    政策    规划    职能    流程   

 

篇8:对仓储物流问题的分析

一、合理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

每个物流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要发生成千上万笔成本费用,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们汇集到一起, 无法满足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只有确定了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才有意义, 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企业给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 留下痕迹并可以区别的有物流合同、物流客户、物流业务、物流货物、物流资产、物流部门等记录, 就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而言, 都可以作为产品品种分类标准, 它们的分类名称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不仅有理论依据, 而且实务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在实务操作中, 这些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虽各有利弊, 但就成本核算本身而言并无不妥, 只是无法满足物流业务不断发展、成本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这是因为:首先, 同类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对象不同导致成本不可比;其次, 相同性质的成本核算对象因核算内容不同而成本不可比;第三, 即使成本核算对象的性质、核算内容相同, 还存在核算方法不科学而成本不可比等等, 这些也正是物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陷入困境的根源。

如何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以满足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根据对不同物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研究, 发现把物流业务分解为基础产品组合, 不管采用哪种产品品种分类标准, 都可以满足成本管理要求。比如, 装卸业务分解为发运装卸、到达装卸、存储装卸等三种基础产品, 仓储业务中的库房存储业务分为自有自管库房存储、自有出租库房存储、租赁自管库房存储、租赁出租库房存储等四种基础产品, 运输业务分解为不同线路、班次等基础产品, 由这些基础产品结合业务单据、合同等资料, 按照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核算出物流合同、物流客户、物流货物、物流业务、物流资产、物流部门等的成本, 反之则不能核算出基础产品成本, 而这些基础产品在物流行业不仅广泛使用, 而且可比。由此可见, 分析企业的物流业务, 引用产品概念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产品成本管理的要求, 把可以单独核算的物流业务确定为物流的基础产品, 可以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困局。

实务中, 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应注意三点:1、因为企业的规模、业务组织形式、技术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 成本核算对象也会不同。2、各企业应结合实际对业务进行分析, 确定物流业务产品品种分类和基础产品。3、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 需要对业务单据进行必要修订, 内容应包括物流合同、物流客户、物流业务、物流货物、物流资产、物流部门等记录, 以满足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方法选择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关键

物流产品不同于实物产品。相对于先期投入的土地房产、机械设备、信息系统等资产, 物流产品在服务性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费用只是很小一部分, 间接成本费用是物流成本的主干, 能否恰当设置产品成本核算科目, 科学、合理地把间接成本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决定了物流企业产品成本的正确性、完整性。

1. 恰当设置产品成本核算科目

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 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 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必须恰当设置成本核算科目, 使不同性质的成本费用在物流产品之间、会计期间进行科学分配。物流企业一般都设有“物流业务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

“物流业务成本”科目, 是核算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产品费用, 包括基本业务成本和辅助业务成本。在这个科目下还应该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开设明细账, 同时,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 便于我们对成本进行控制, 也便于我们分析物流活动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和对业务部门进行考核评价, 账内按成本费用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成本或费用项目根据管理需要可多可少, 可以借鉴工业企业的费用分类方法, 也可以自己设计费用分类, 比如设置人工成本、办公费用、资产费用、专业费用、综合费用、其他费用等, 每个项目下可以再分几个小项。如果企业规模小, 物流业务过程简单, 成本或费用项目设置可以简单一些。但是, 无论设置繁简, 都要注意保持一致性。

规模较大、业务过程复杂的企业, 还应该设置“物流间接费用”科目, 核算物流企业为完成物流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科目按部门设置明细账, 账内按成本或费用项目内容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月终将“物流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如果企业规模小也可以不设, 直接把各项间接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待摊费用”科目, 是核算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共同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该科目也按费用项目内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预提费用”科目, 是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提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种费用, 该科目也按费用项目内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 正确选择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完成某种物流产品需要不同部门、不同生产要素密切配合, 该物流产品销售和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又是多种多样, 而且不同物流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组织不同, 因此成本核算中直接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的内容不尽相同, 为能科学合理分配间接成本费用, 准确反映物流产品成本, 必须正确选择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

首先, 根据物流企业不同业务的生产作业类型和组织特点, 初步确定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如:物料传送带作业属于单步骤、大量生产, 存储装卸属于连续式、成批作业, 大型异型设备运输属于单件产品业务, 专业运输公司的公路运输、市内配送属于多步骤、成批作业。

其次, 了解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不同的企业, 由于物流生产作业过程、生产作业组织, 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 成本核算的方法不一样;同一个企业, 不同物流产品, 也会因为物流生产作业过程、生产作业组织不同, 成本核算的方法也不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核算物流业务成本, 而有的企业要核算到基础产品成本, 有的企业甚至要求核算各个业务环节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核算成本, 而有的物流企业可能只要求在该项目合同产品完成后才核算成本等, 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 确定不同物流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品种法, 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业务环节的物流产品核算, 如物料传送带作业、到达装卸等, 或者虽属于多环节业务操作, 但不要求核算每个业务环节成本的物流产品, 如存储装卸等。 (2) 定单法, 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的物流产品核算, 如大型异型设备运输等。分批法的成本核算期是不固定的, 一般把一个服务性生产作业周期作为成本核算期。 (3) 分步法, 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环节物流产品核算, 如存储装卸、市内配送等。不仅要按物流产品品种计算成本, 而且还要核算各环节成本, 以便考核和分析各种物流产品及各业务环节的成本执行情况。因为物流企业不同于工业企业的生产和核算特点, 使用待摊和预提费用, 不考虑在产品和半成品问题, 按月定期核算成本。

三、确认产品成本费用应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物流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多种多样, 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 需要对费用进行科学分类, 确定哪些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 哪些是期间费用。比如, 物流业务中使用的材料和人工等应计入物流业务成本, 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方面的支出都属于期间费用。

2. 正确处理产品成本和跨期成本。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发生的成本费用应该按受益情况分配到不同受益期间。 (1) 属于本期产品应承担的成本, 计入”物流业务成本”或”物流间接费用”; (2) 本期发生但效益递延到下期的成本费用, 利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核算。

3. 正确选择生产费用的分配标准。

物流业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 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 由多个物流产品共担的费用应在它们之间进行分配。为使劳动生产率与产品应负担的费用水平结合起来, 均采用比例分配的办法, 常用的有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产品数量等办法, 注意选择分配标准的客观性、科学性、连续性。

4. 正确记录成本核算业务信息。

为满足后期的会计处理, 业务记录必须要明确反映费用性质、受益产品、发生部门和支出金额等信息, 并作会计分录: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产品名称——成本费用项目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部门名称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 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物流业务成本、物流间接费用等, 反映这些费用用于哪种产品、哪种费用性质;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 比如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等账户, 反映企业哪个部门支出了一些什么费用。

摘要:当前, 我国物流企业执行的仍是原属行业的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办法, 存在着产品概念不明确, 间接成本费用分摊不科学等弊端, 致使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个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不可比, 不利于加强产品成本核算、提高产品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把物流产品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强调间接成本费用归集和科学分配, 从而满足成本核算和管理提升的要求。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产品,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科目,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

[2]严玉康, 沈涛.《物流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3月

上一篇:快乐的六一节小学作文200字下一篇: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