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汇报

2024-05-28

文明旅游汇报(共8篇)

篇1:文明旅游汇报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文明办各项工作部署,注重文明旅游与本职工作的融合,以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打造文明诚信、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着力将全市旅游行业塑造成文明的窗口行业之一,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文明旅游宣传

1、印制了 “文明旅游出行指南”、“中国公民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十大文明提示语”、“文明与旅游同行”、“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等各类资料,通过旅游企业窗口和广场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

2、20xx年10月至205月期间,每日9:00—16:00时段向首次经过营前高速公路口入航的移动用户发送以体现长乐旅游资源特色为内容的欢迎短信,截止目前共发送欢迎短信200万条。

3、开通“常来长乐”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及时发布行业动态及旅游资讯,编印《长乐旅游信息》,积极向省局、市局、长乐市委、市政府、吴航乡情报、中国旅游报及长乐新闻网等部门和媒体投稿宣传长乐旅游。

(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

1、印发了《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旅游星级饭店优质服务承诺》、《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在全行业开展“讲诚信、促发展”主题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旅游检查和文明旅游广场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2、督促星级酒店、景区每个月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和青运会期间,在大门、大堂等醒目位置,电子显示屏、图片、标语等多种形式持续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3、各星级酒店持续深入开展文明餐桌活动,使节俭用餐、文明用餐习惯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自觉行为。

4、加强对从业人员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讲解员严格遵守服务承诺,热情周到,规范讲解。旅游景区设立游客法务中心,设置咨询台、饮水机、便民服务箱、宣传资料架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

(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成立旅游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6名,占单位在职人员的46%。

2、组建旅游局支部党员服务队,今年共4次组织党员入社区共建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得到基层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3、制定《年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喜迎青运”、“绿满吴航”、“清洁家园”、“生态保护”、“邻里守望”、“文明旅游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4、建立网络文明传播队伍,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扎实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服务,积极参加“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我的美丽家乡”征文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传导文明新风尚。

篇2:文明旅游汇报

一、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活动初期,我们专门制作了一批“讲文明树新风”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光盘,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有播放和张贴文明旅游广告的场所,多角度、深层次对文明旅游、文明出行进行宣传和报道。5月19日,依托第四届“中国旅游日”在市淞江小区举办了以“快乐旅游,公益惠民”、“爱旅游、爱生活”“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宣传活动。组织全市旅游企业的近百名代表,通过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和接受旅游咨询等方式向市民进行“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倡导游客热爱生活、快乐旅游、文明旅游的理念。

二、积极开展“文明导游员”评选活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塑造讲文明、重礼仪、诚实友爱、热情好客、井然有序的旅游文化环境,市旅游局于7月-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导游员”评选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旅游局制定了“文明导游员”评选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拟定了参选条件及评选标准。全力打造我市“文明友好、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旅游市场环境和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导游员的文明素质,让文明出游成为最美的风景,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旅游。

三、开展“文明游客”评选活动

为促进“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市文明旅游工作实际,在开展了“文明游客”评选活动。活动期间,在全市旅游组、接团队中,每队评选出一名“文明游客”,评选条件主要包括:遵守管理规定,排队有序,文明参观;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关爱保护动物,不投打、不乱喂食;遵守安全规定;不污损酒店客房用品,节约用水用电;不强行与外宾合影,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等方面。“文明游客”在行程结束后,由全团旅游者和带团导游根据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的表现共同评选,确保“文明游客”的评选公平、公正、公开。市旅游局还为每一位获得“文明游客”称号的游客,发放一份精美奖品,以促进旅游者参与“文明游客”评选活动的热情。截止目前,共评选出“文明游客”36名,发放奖品36份。通过“文明游客”评选活动的开展,打造了全市“文明出行、文明服务、文明诚信”的旅游市场环境和浓厚氛围,积极引导旅游者树立“爱旅游、爱生活、爱自然”的行为理念,全面提升旅游者的文明素质,让文明出游成为时代新风尚。

四、扎实开展文明旅游进景区活动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文明旅游进景区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区旅游局、各景区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文明旅游进景区具体办法,确保文明旅游进景区活动有抓手、见成效。比如在“十一”假日期间,组织人员对景区文明旅游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倡树文明用语、文明讲解、文明提醒、文明服务。组织志愿者在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向游客提供问讯服务、发放《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游客乘车安全须知》等宣传资料,劝阻不文明行为。各景区也结合实际,通过布置展板、悬挂标语、播放文明宣传短片等方式倡导文明旅游,引导游客自觉做到文明旅游。

五、在旅行社开展文明出行活动

与旅行社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文明经营。通过在旅行社显著位置摆放统一印制的《文明出行指南》、《文明出游用语》等小册子,出行前举行行前说明会、与游客签订文明出行公约,将文明旅游作为重要附加条款写入《旅游合同》,引导游客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同时,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查处“非法经营旅行社和导游业务”、“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挂靠承包”及“非法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黑社、黑导、黑车、黑店的打击力度,治理导游变向加价、变更线路、强制购物等不文明旅游行为。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50多人次,查处违规违法行为12起,对6家旅游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

六、星级饭店开展“文明就餐、拒绝浪费”宣传活动

在星级饭店开展 “适量点餐、剩餐打包”和“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为内容的文明用餐公益宣传活动,在酒店用餐场所,醒目处适当张贴节约文明标识,努力营造拒绝浪费、理性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氛围。

七、在旅游行业开展文明服务技能大赛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旅游行业“文明导游之星”、“文明讲解员之星”、“星级饭店文明从业人员之星”评选等活动,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从业人员文明旅游服务技能。8月份,市旅游局、市文明办、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比技能、赛服务、展风采、讲文明”为主题的全市导游员(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10月份,举办了全市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文明,通过举办、参与一系列的赛事活动,树立了行业典型,对行业文明服务进行了示范引导。

八、举办旅游行业道德大讲堂

按照市文明办的要求,市旅游局定期举办全市旅游行业道德大讲堂,邀请市沙南广电中心立体声广播电台谈话节目《今夜情怀》主持人王予,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赵华,漯河银行五一路支行行长臧晓祥,市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玉峰等多名行业先进人物为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做事迹报告。先进同志在报告中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各自紧贴基层,坚守公平正义,知难而进,为群众排忧解难,争创一流业绩的感人事迹。报告彰显了模范人物为人清廉、甘守清贫,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品德。通过道德大讲堂的举办,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加强了旅游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文明旅游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九、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对文明旅游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的文明旅游引导工作,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的理念。

一是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不同的载体和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二是积极探索文明旅游工作机制,把文明旅游纳入星级旅行社评定、星级旅游饭店评定、A级景区评定以及文明景区创建等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文明旅游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三是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导游”活动。通过问卷调查、企业推荐、明察暗访等形式,发现和推出一批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导游,全面展示职业美、品德美、行为美,牢固树立我市导游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篇3:分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现状分析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是指旅游者从常住地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主要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不符合旅游者身心愉悦和旅游活动效率最大化的相关行为。在“吃”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在吃自助餐过程中肆意插队,大包大揽浪费食物,而且在公共用餐场所大声喧哗,甚至不顾自身形象语言粗俗或将吃完的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乱扔乱丢,对景区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在“住”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夜间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注意保护接待地的公共设施;在“行”的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乘坐交通工具和景区购票过程中插队抢队,横冲直撞,扰乱公共秩序;在“游”的方面表现在有些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过于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随处乱刻乱画,肆意攀爬景区建筑物,违章拍照,还有很多旅游者在公共游览区域席地而坐脱鞋袜,或袒胸露背的在人多的地方游走,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景区公共环境;而在“购”的环节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时你争我抢,有的为了一件商品不惜恶言相向,大打出手,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素质,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在“娱”的方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部分旅游者为寻求娱乐,在旅游目的地聚众参与“黄、赌、毒”等违反法律的活动及做出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行为。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旅游者素质低下、自身的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弱化、环保意识不强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影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直接因素。而间接的影响因素是外在的大环境,包括旅游者从小生活的环境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及受教育的程度。可以说外在的大环境影响旅游者内在的心理,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举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在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每天接待成百上千的旅游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接待量可能会超过它最大的环境承载容量。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有不文明行为,以丢垃圾为例,那么可以想象旅游旺季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的产生,这对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还可能影响景区基础设施的损耗,环境卫生的下降,使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威胁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寿命,严重降低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二)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游客与目的地的居民频繁接触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利益的冲突及口角方面的矛盾。不同的游客将多种多样的文化带到旅游目的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观念。所以旅游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目的地道德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些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自身的旅游感受造成影响,大大降低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舒适度。另一方面,旅游者会把这些惯性思想无意识的带到旅游目的地,将会对当地居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知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甚至会给当地的旅游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之间的距离正在日渐在缩小,世界多元化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日渐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国旅游亦是屡见不鲜。当旅游者走出国门领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时,也必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呈现给了目的地的居民,使之成为对客源地的印象,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将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会降低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不利于目的地和客源地进行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损害。除此之外,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社会道德弱化的一种现象,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三、针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对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不利影响,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这些和旅游者直接接触的行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如旅游景点适当增设垃圾桶,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并配备相应的提醒标示物,如禁止吸烟、禁止拍照、不得大声喧哗等,导游将游客带入景区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如在向大家宣告行程或注意事项的同时,也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鼓励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

(二)加强相关舆论的监督

如今,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被传到网络上让公众知道,不文明行为也会曝光与大众面前,这些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将受到无尽的舆论指责与批评,为了自身的声誉,已经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会感到有压力,进行改正,对于潜在的能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旅游者来说,他们会更加谨言慎行,尽量避免自己触碰舆论的这条高压线。除此之外,媒体也应报到一些正面人物的例子作为典范,让更多的人效仿,更好地弘扬文明精神。

(三)对游客的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工作

旅游部门或教育机构应适时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将正确的旅游的理念及意义,旅游中应有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个公民,提升他们的自律意识。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多播放些有关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人们文明旅游的意识,引导人们摒弃不文明的行为,使旅游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的开展下去。

(四)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法规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去约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如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可以规定旅游者有依法享受旅游目的地产品设施的权力,但不得破坏目的地的任何设施设备,不得损害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设置最低的道德底线及奖惩措施,再由相关部门监督执法,更为有利的控制人们的旅游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鼓励社会的各界人士,企业部门开展相关提升文明行为与自身知名度及声誉有关的活动,参与到文明旅游的行列中,倡导人们文明出游。

篇4:文明旅游三问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了效力 。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对规则的遵守就是全部” 。在诸种规则中,法律规范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因此,以法律规范引导和约束旅游者的言行,实现文明旅游,就成为普遍的共识。当前我国文明旅游最直接的法律治理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它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在施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更应引起恰当的关注,以不断完善和推进文明旅游的法律治理。

第一,“文明旅游”如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这种宏观的法律条文设计为旅游部门制定文明旅游实施细则预留了法律空间,也为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制定相关的文明旅游条款提供了法律可能。但是,法律并没有对宏大叙事式的“文明”术语做出更加精微的解释。诚然,“文明”的内涵容易取得共识性的理解,可是,“文明”的可操作性判断标准往往充满了纷争。“文明”的判断本质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中,“文明”的判断必定关联着特殊主义的具体文化境遇,不同的文化社群有着不同的“文明”判断。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兼容、不断融合的多元整合型的文明系统。因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分享着共通的文明观,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的文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气质是普遍主义的伦理精神,它面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旅游时的人、言、事、物和景。于是,普遍主义的立法追求与特殊主义的文明实践之间的冲突必然紧张。

国家旅游局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旅游合同附件,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列举了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和提倡健康娱乐这八类文明旅游规范,每一类规范又分别做出了细分,总共列举了28种符合或者违背文明旅游的行为。它不仅有着表达逻辑上的形式缺陷,而且存在着实践应用中的实质难题。八类概括性的文明旅游规范同其细分的具体旅游行为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容关系?它们是否穷尽了所有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这些禁止或者提倡的具体旅游行为如何操作?“用餐不浪费”是旅游文明。但是,是否只有光盘才是不浪费?饭菜口感或者品种不适而无奈弃食是否是浪费?主观浪费和客观浪费是否需要区分?女士穿吊带裙或者男女在沙滩日光浴,是否违背了“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的旅游文明规范?触摸古建筑的外墙是否构成了对“不攀爬触摸文物”的禁止性规定?多久时间才构成“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这些疑难足以证明,将具有强烈价值判断和道德内涵的“文明”落细为可操作的法律概念,困难重重。

第二,“文明旅行”怎样落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如当人完成为人的时候,人才是最好的动物一样,当脱离法律和裁决的时候,人就是最坏的动物。” 法律的威慑源自其固有的惩罚。法律义务如果不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依托,那么,它就容易沦为一纸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旅游者提出了文明旅游的义务,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违犯后的法律责任仅仅是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依法赔偿旅行社的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的获益更大,那么,即使旅游者违反了文明旅游的规定,旅行社也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那些选择自由行的游客,这款法律条文更是鞭长莫及。《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的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大量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虽恶劣,但达不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标准。即使是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只在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征信机构如何对待,是否会将之列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生产、生活和消费,没有相应的措施。

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是文明旅游的守护者和看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规定,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应当注意的旅游目的地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宗教禁忌,依照中国法律不宜参加的活动等”。立法的本意是通过强化旅行社和导游的责任,来督促游客文明旅游,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仅在第一百零一条对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做出了相应的法律处罚。导游、领队和旅行社如果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那么,仅能根据第一百零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的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做出相应的法律追究。但是,由于旅行社、导游和领队的告知、解释、引导和劝阻的法律义务只能做定性的衡量而无法做定量的评估,因此,在多数情况中,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会被束之高阁。

第三,“文明旅行”怎样入心?当代中国旅游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它意味着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的跃升。但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或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个有钱、富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的素质涵养、文化品味、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的精神文明之水准不能提供支持的时候,“旅游”就异化为“庸游”“俗游”“陋游”甚至“恶游”。因此,提升人内在的精神文明之水准,就成为实现文明旅游的核心。文明不仅是外化于行的规范,更是内化于心的美德。因此,文明旅游治理需要任法,但不能唯法。良法可以使人行善,但不必然使人心善。强制人们做正当之事不会使之美德更好,而只是对规范外在的遵从,而美德必源于其内在,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做正确的事情。文明作为一种美德,不仅要“外化于行”,也要“内化于心”,而心的化育尤其艰难。人们行为的文明可以来自外在的压力或诱惑,如制度胁迫或者利益收买。但是,人们心灵的文明是人内向的自由之域,可以免受外在的压力而保持本真。于是,在制度或者利益之前的行为文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灵文明,就成为表演,沦为虚伪。法律或者制度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能无所不为。

以亲近性为基础的传统文明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身份伦理。对方的身份决定了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在身份伦理的视域中,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越遥远,彼此间的道德约束力越脆弱。旅游者更多的是需要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必定会降低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文明旅游生态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而漫长的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改变人的道德心理,形成开放的道德心态,使之从内心真诚地悦纳陌生的人、事、物和景,减少亲近性道德的排他性,逐渐把他人也视为“我们之一” 。惟其如此,游客才能不仅本能地“亲亲”,更会自觉地“爱类”,直至以“天地万物一体为仁”。只有当文明内化为游客习惯性的品质时,其文明的行为才是油然发自内心的意识冲动,才可能以文明为乐或者不以为苦。显然,这种治理效果不能依赖催化的思维方式,而必须借助濡化的思维路径,在一个漫长的时段,精细耕耘,培育游客的文明习惯,涵育其文明品质,由此收获文明旅游治理的效果。

在推进“文明旅行”入心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其它国家或者地区鲜有的重要教育载体。这就是自小学直至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人们总是将这些课程视为贯彻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课程,却往往忘记了这些课程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和养成公民行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强调德育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惯。从教育治理的层面来说,文明旅游的实践追求完全可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按照“文明旅游”的根本目标,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习惯直至文明旅游理念。目前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中,与文明旅游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有16次课,占小学阶段所有思想品德课程的10.5%;生命教育有4次课,占2.6%;历史文化教育有12次课,占7.8%。当然,不是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同旅游文明有关。因此,有必要将“文明旅游”作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德目单列出来。这其实也符合国家主导性意识形态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篇5:文明旅游汇报

为进一步提升公民素质和文明旅游意识,按照 文件精神,我局全面落实 的指示要求,在文明旅游宣传方面积极行动,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大宣传。利用 旅游网,制作文明旅游宣传图片和视频挂在网站上,大力宣传文明旅游,倡导“文明出行、和谐旅游”理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宣传贯彻活动,积极开展《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宣传普及文明旅游知识,促进游客旅游素质提升。结合法定节假日和“中国旅游日”等组织文明旅游活动宣传,向广大市民宣传旅游法规和文明旅游常识。同时,通过设立旅游投诉热线,并与 有线电视台联合对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二是加强管理。向各旅游企业、社会群众发放《旅游法》、《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旅游倡议书等宣传资料2000多份,要求各旅游企业向游客进行文明行为宣讲。加强对导游和 讲解员进行文明礼仪专项培训,加强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文明旅游劝导作用,时刻提醒游客,杜绝出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

篇6:文明旅游汇报

2008年度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汇报

2008年,我局在省、市、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县文明委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围绕“推进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中心工作,通过加强市场综合整治,规范服务行为,积极开展阳光投诉,认真落实社会承诺,使文明创建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我局文明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思想,以“创一流服务环境”为目标,努力提高景区品位,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五名副职为副组长,下属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际有效的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文明创建工作细化量化,纳入年终全局考核内容,确保工作实效。

二、规范管理,树立形象。

认真落实上级提出的“五加

二、白加黑”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工作。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打造实干型机关。我局以提高员工素质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了局机关挂牌上岗制度、学习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坚持每周一工作汇报学习制度,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工作制,坚持小事不出城,大事不出县的工作原则。在全系统实行统一服装,挂牌上岗,文明用语,值班上墙,明确各岗位职责。为了创建优美环境、创建和

谐机关,我们投资2万元对机关办公室、楼道进行了环境改造,在楼道悬挂励志书法作品,认真执行日报告,周例会,月交流制度,局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了以制度强管理,以形象带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精神状态、工作环境、工作效能都有明显改善。二是在全系统开展了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我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形成多样的创建活动。组织了导游员大赛、服务技能大赛、旅游知识考试、棋牌比赛、兵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评出了文明公民7名,服务明星5名。通过开展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意识。参加有趣味的比赛,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友爱。

三、加大景区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宽松的旅游环境。

我们以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为宗旨,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使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国家4A级景区**山为重点,扎实开展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规范市场秩序。县旅游局依据旅游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开展旅游市场集中整治行动,会同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卫生等部门,对景区门票运行、花杆服务、客运车辆、导游市场、个体私营摊点进行了强化管理,规范了私搭乱建、随意摆摊设点、悬挂不规范广告牌、占道经营等行为,打击了哄抬物价、强卖强买、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遏制了有损景区形象和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现象。全局职工文明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年无违纪、违法案件发生。

同时,整顿导游队伍,对专职导游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服务,统一持证上岗,统一服务标准,对私拿回

扣和扰乱票证市场的导游进行了严肃处理。继续开展阳光投诉活动,健全完善了游客投诉制度,开展游客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针对问卷中提出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并督促整改,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公开投诉电话两部,认真接待游客投诉,今年,我局全年共接待游客投诉13件,旅游投诉案件明显减少,通过回信和电话回访等方式逐一解决问题,游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二是强化旅游安全。我们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县各景区(点)进行了专项检查督导,对苍岩山、锦山、仙台山、于家石头村、秦皇古驿道景区、滑雪场、隐凤山景区的游览环境、市场秩序、旅游交通、饮食卫生、索道、滑道等进行了重点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彻底治理安全隐患,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安全生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

四、强化宣传促销,树立旅游新形象。

为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落实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战略部署,加快省会西部“一体两翼”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主导,我们突出“千年古县,魅力**”主题,科学整合资源,坚持巩固周边,放眼全国的营销策略,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工作。一是“攻大台,上大报”。以北京2008奥运会为契机,重点加大北京市场宣传力度。在石家庄电视台播放《请您欣赏》、河北电视台《绿色家园》栏目播放**风光片、旅游专题片,与河北电视台联合录制了“魅力河北”形象宣传片;在《石

家庄日报》、《声屏之友》作了“**旅游”专版,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河北广播电台“话说燕赵”栏目,录制了10期反映**历史旅游文化的节目。二是以节庆活动促经济增收。成功举办了苍岩山庙会、金秋登高、健身、采摘节和仙台山红叶节。圆满完成了“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接待任务。三是精心包装产品,树一流外宣形象。我们于11月2日在省博物馆广场举行了以“千年古县、魅力**”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宣传周活动,并邀请省市县领导参加。发放精美宣传彩页和画册3万余份,积极参加了石家庄市2008金秋采摘节旅游商品交易会。四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今年5月和10月分别召开了京、津市场和山西市场百家旅行社、百家新闻媒体联谊会。重点推介了**2至3日游线路,印发宣传路线单页30000份,签订旅游合作意向书20余份。五是积极组稿。在《河北青年报》、《河北商情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和《**信息》等报刊杂志发表**旅游文章、图片50余篇,播放电视新闻稿件20余条次,我县旅游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工程。

我局突出项目建设,加快传统景区升级改造,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一是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苍岩山水景工程二期河道整治工程。二是投资110万元完成了苍岩山福庆寺步游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三是投资90万元对苍岩山福庆寺大碑房进行了落架维修的文物保护工程;四是投资40万元完成了秦皇古驿道广场绿化和生态厕所建设工程。五是投资100万元完成了仙台山步游路升级改造、宾馆设施、景观灯及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六是投资80万元继续完善秦皇古道滑雪场续建工程,增加了射击娱乐场、训练拓展营、钓鱼池改造等基础工程。

总之,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方面上,都有了较大地提高。我县旅游景区(点)的品位和档次得到一定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完善,将文明创建工作继续推向深入,为旅游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7:文明旅游汇报

XX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现有干部职工37人,下辖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风景旅游管理中心、广播电视管理中心、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等7个事业单位,为XX市第十三、十四届文明单位。成立以来,在市、区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以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为中心,不断创新和充实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措施、提高创建水平,干群素质、工作效能、生活质量和文明环境不断提高,有效促进全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事业的发展。文明创建工作没有终点,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建设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创建水平。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局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具体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组织保障体系。局务会将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局办公室负责落实文明创建相关工作。二是建立责任机制,与局属各单位签订文明创建责任书,逐级落实。三是制定创建工作整体规划,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四是坚持党建领航,突出党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地位,围绕党建工作打造文明创建品牌活动。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职工素质。一是强化班子建设,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和民主集中制。二是强化素质建设,以创建“学 1习型、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强化干部职工政治理论、道德培养与诚信教育、文明礼仪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等。三是强化作风建设,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廉政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创建效能。一是结对帮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与XX镇XX村结对,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义务献血、文明交通督导、“邻里守望”、“洁净家园”等各项志愿者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二是健全制度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着力打造节约型、环保型机关,通过建立制度常抓不懈,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三是积极参与有力推进创建活动开展。局工会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之余,增强了集体活力和凝聚力。

篇8:文明旅游汇报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 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农业是基础, 实现伟大中国梦、全面奔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民,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在农民, 没有农村的文明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文明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 大力发展旅游农业, 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已成为农村全面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各级领导和部门都应高度重视,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

深刻认识发展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是发展旅游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 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 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 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二是旅游农业能大力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三是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能吸引资金投入,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城乡一体化, 转移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六是旅游农业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 发展旅游农业, 能满足观光、休闲的新需求, 扩大农村社会的开放度,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 生态得到保护, 环境得到优化。

突出地方特色, 科学合理搞好规划。四川省农业资源丰富, 特别是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得天独厚, 为发展四川省旅游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搞好全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 按照“突出重点, 量力而行, 有所侧重, 规划到乡镇”的原则, 合理布局四川省旅游农业基地, 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 科技为支撑,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低耗的农产品, 做大、做强、做精、做好四川省的特色旅游农业, 增强竞争力,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增加旅游农业投入,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已成为发展旅游农业的主要瓶颈。因此, 要充分利用全国高度重视农业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 实行机制创新和思路创新, 形成长效机制, 协调城乡发展, 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不断改善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 用好“绿箱”和“黄箱”政策,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坚持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 减少工农业生产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 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努力增加投入, 发展旅游农业,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科技和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旅游农业必须不断强化农业科技, 加强技能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各种素质和服务水平,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让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素质化。努力把体力型农民培养成技术型农民, 把生产型农民培养成经营型农民, 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壮大一批爱农、重农、懂农, 以农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 促进农业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以抓工业的思路抓旅游农业, 提高市场竞争力。四川省农产品商品率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 要发展旅游农业,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市场经济规律, 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平等、诚信等原则, 必须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广精品战略和名牌战略, 突出地方优势, 搞好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形成规模化农业旅游产业支柱。发展特色农业, 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 推广产地标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 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不断提高, 促进旅游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五个统筹”, 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四川省为内陆地区, 与发达地区相比, 农村人口多, 城镇化水平不高, 要发展旅游农业还必须大力转移农村人口,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五个统筹”, 加快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第三产业、生态农业等, 有计划地将中小企业逐渐向县城和乡镇转移, 使广大农民直接参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在实现城镇化条件较好的农村,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全城镇化试点, 通过发展旅游农业等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城镇化, 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调整四川省经济的布局, 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旅游农业包括国家和省、市、县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景点, 是指以它们为载体, 以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以生态旅游为功能特色, 并能以富有生机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和一定的人文景观, 供人们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人与自然亲和的情趣的自然农业或园林农业。四川省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多, 大多是国家级或省、市级景点。一定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经营, 完善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监理体系, 确保必要的投入, 做到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与开发利用相配套, 人工美与自然美和谐一致, 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保护开发服从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努力提高农业效益。观光旅游农业包括观光农业和景观农业, 是指以农业产业为依托, 以农业效益为主, 旅游效益为辅, 并相对稳定, 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 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农业。四川省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独特, 特色农业已有基础, 特别是以特色水果为代表的水果园, 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观光菜园, 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观光养殖场等各具特色。我们一定要选择资源基础条件好、具有产业特色、能够形成独特景观、紧靠旅游线路的地区, 使生产功能与观光功能可在同一载体得到表达, 达到生产性与观赏性两相结合, 效益互补。通过搞好桃花节、梨花节、油菜花节、石榴节、芒果节等活动, 促进农事活动和观光旅游相协调,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休闲旅游农业包括庄园农业、庭院农业、市民农园等, 是指以农业为依托, 农旅效益并重, 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 可供居住生活、农事操作、休闲度假的园区性农业, 或提供漫步休息、健身娱乐、聚友谈心的广场式农业。四川省各地农家乐、度假村已得到较大发展, 但档次较低、服务跟不上。因此, 必须搞好市场调查, 搞好基础设施, 选择城镇郊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安全、舒适的地方, 建成基地, 形成规模和品牌, 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 使人休闲、旅游、心旷神怡、和睦相处, 文明程度得到升华。

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农业, 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民俗旅游包括民俗村寨、特色村镇等, 是指以独特的民俗风情为前提, 以“三农一体”为载体, 由特有的环境条件和传统习俗长期形成的, 可供人们欣赏传统文化, 感受返朴归真, 尽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亲和的地区特色农业。四川省民族众多, 风俗、文化、庆典等各有特色, 要着力保护和挖掘, 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 加强管理, 增加投入, 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用好民族牌, 办好民族节,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共同繁荣, 提高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农业, 加速城乡一体化。都市旅游农业包括市民农园、生物主题公园、城市绿化工程体系、城郊农业等, 是指以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和美化城市形象为目标, 以城市绿化体系、生物主题公园和“菜篮子”工程为主要载体, 可供游览、观赏、休息和采购, 位于城市内部或城乡结合部的设施化、园林化农业。四川省不少城市环境质量差, 生态条件也差, 休闲、娱乐、活动地方少。因此, 发展都市旅游农业潜力较大, 我们一定要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 增加公益性项目的投入, 立足于长远,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以项目带动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旅游农业, 提高四川省科技生产水平。科技旅游农业包括示范农业、工厂化农业、技艺农业等, 是指以科技为武装, 融现代农业功能和现代旅游功能于一体, 可供农业科技示范和考察游览, 并能起到农业孵化器作用的知识密集型农业。四川省各地农业生产特色明显, 特别是盆地和河谷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设施农业发展较快, 科研单位科技支撑作用大。因此, 一定要因地制宜、强化科技、突出重点, 选择基础条件好, 管理水平高, 示范带头作用强的园区或村镇, 发展现代农业, 建成培训和示范、旅游景点, 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提高人们的科技水平,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提高四川省旅游知名度。四川省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攀西冬春阳光明媚, 气温高, 适合老年人和很多慢性病人生活和疗养;独特的温泉资源是人们休闲养生的最佳选择;各地溶洞、森林、草原、高山、水库等更是人们休闲、度假、锻炼的好去处;长漂项目已享誉海内外。因此, 一定要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提高全社会服务水平, 搞好规划、科学开发和利用,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不断提高四川省旅游业的知名度, 使之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小学班规班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科学让生活更美好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