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

2024-05-29

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共9篇)

篇1: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

“平安”、“绿色”、“和谐”是当前学校常规管理新的建设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学校常规管理当中。

“平安”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遵章守纪。有了良好的纪律,才会有平安的校园。我们要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若干重点条款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动作”进行学习与遵守。第二是教学活动的安全,要在保证环境设施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师生教学活动的安全,特别是体育课、综合实践课以及上专用教室的课,相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学校将进一步执行教育教学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第三是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总务、安全部门要细致做好校舍安全检查,特别是防火、防毒、防盗、防溺水、防雷电以及学生集体活动、饮食安全的管理,消除不安全隐患。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绿色”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卫生,这是一所学校的面貌与形象,必须抓实抓好。要增强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责任,保证教室、办公室的整洁、美观,特别是后勤包干区和专用教室的卫生工作要扎实进行,以常态下“干净不干净”、“整齐不整齐”为主要衡量标尺,使校园常洁常净。第二是节俭,完善管理机制,建立量化目标,加强日常检查,努力消除班级、办公室的水、电、物等浪费现象。第三是绿化,加强爱护绿化教育,班级的绿化要管理到位,做到适量、美观,

我们目前的校园绿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教育学生呵护现有的一草一木。

“和谐”的主要内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政令的畅通与高效执行。令出必行,有责必负,有规必循,人人都要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保持学校工作的畅行无阻。二是人际关系的和睦,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以和为贵,平等相处,相互谦让,不计小节。三是要加强家校联系,要牢固树立教育服务意识。除了组织开展好每期家长学校的授课活动之外,还要利用各种互动平台增加与广大家长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对于学困生与德困生,鼓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采用上门走访的形式寻求家庭教育合力,每学期每生不少于两次。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在“六一”前后,以儿童节日为契机,以表演、读书、书法、绘画、手工、科技、体育、信息技术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展示活动,培育高雅校园文化。团队条线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要精心办好每一期升旗仪式、黑板报。二是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明理、晓行,最后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帮助树立“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导处要组织安排好每天下午第三节的活动课程,以此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要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培养特长、发展个性。

二、坚持质量意识,抓实教学常规管理。

1、树立“二手都要抓、二手都要硬”的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同样需要考试。我们反对的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不是反对考试这种评价方法。推进素质教育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我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社会与家庭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进一步营造“齐抓共管、团结拼搏”的教学氛围。

2、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从备课(提高有效性)、上课(体现时代性)、作业(加强精选性)、辅导(注重及时性)、评价(倡导发展性)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切实实现减负增效。期初责任教研组长制订明确工作细则,并在期初、期中分别开展自查整改活动,期末进行检查评比,使每一名教师扎扎实实做好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

3、切实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继续落实毕业班的每月例考制,并要做到及时认真批改,及时正确评价。同时大家要积极共同研究探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尽力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坚持“课堂抓主流,课外抓辅导”的做法,继续加大《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景教学课例研究》这一重点课题在六年级的推进。加大六年级的培优补差力度,因人而异,讲求实效,确保三科合格率达到95%。

4、加强教导处、教科处与各分部及教研组的联系。

由于我校的特殊性,更要特别明晰教导处、教科处与各分部及教研组长的职责与权限,起草出台《各部建设工作方案》和《教研组建设工作方案》。学校选聘各部主任和教研组长,既要重视教学教研业务能力,也要强调思想作风与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在教师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各部主任、组长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出色地当好领头羊。

5、巩固和扩大网络教学的建设成果。

前期,我校基本配备齐全了教学各种网络设备,基本实现了学校教育装备的现代化。下一阶段,我校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仪器设备的严格管理与规范使用,提升学校各种硬件、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并认真积累好档案材料。同时积极完成校园网的建设。

6、搭建教师成长舞台,着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一是继续推进“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风采展示、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评选辅导组级教学能手等途径,帮助新教师努力实现政治素养、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人文修养的共同提高。二是继续积极开展“五课”活动,有质量、有创新地开展第四届“飞鹭杯”竞赛,有意识的选定一批有潜力的教师,对他们提希望、提要求,压担子,提供一切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展示其才能的平台和机会,并进行必要的包装,使我校的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逐年增加。

三、坚持科研先导,丰厚学校发展内涵。

科研是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重要途径。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抓好四大主题: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不会的随时向会的请教,熟练的教不熟练,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为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另外,教科处要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责任主持开展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等校本培训活动。

2、落实校本教研,倡导行动研究。

以科研指导教研,各部、各教研组要以研究课题为主线,

继续以《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景教学课例研究》为导向,在去年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积极倡导教师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努力开展“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日常性行动研究,并将有价值的反思总结成文,向核心教育刊物和主流评比活动投稿,努力提高层次,增质增量,这是对教师个人考核、教研组考核、各部考核、学校考核的重要依据。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凸现这方面的具体要求与奖惩力度。

3、加强过程性管理,扎实推进各项课题的研究进程。

上学期,我们向上申报了教科研课题,原有课题要按计划规范实施,保质保量做好这些课题的过程性工作,并积累好原始资料。努力让课题研究锤炼一批骨干教师,引领一批青年教师。本期力争我校教科研工作能在区级范围内展开一定的局面。

四、坚持科学管理,追求改革发展高效益

管理是学校有序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下阶段要扎实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塑造中层管理形象,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人人心系学校发展,富有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斗志,这是我校各项事业取得进步的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塑造良好的管理形象,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努力实践四个方面的作风:一是加强和维护班子团结。能容人、容言、容事,记人之功、谅人之过、容人之短、学人之长,强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共识。二是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实践“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工作面前讲原则,利益面前讲风格,少当评论员,争当战斗员。三是带头弘扬学习之风。加强条线管理理论的学习,成为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改经验的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的精兵强将。加强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分管工作的水平,做到客观分析新情况、灵活研究新问题、大胆开拓新思路、努力达成新成效。四是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计划写得再好,如果得不到落实,那只是一纸空文。落实是一个人的能力,是忠诚敬业、恪尽职守的表现;落实是一种责任,是言行一致、脚踏实地的作风,落实又是一种技巧,它需要较高的素质,跨越种种障碍,创造条件,克服诸多困难,才能将五彩的梦想转变成真实的存在。

2、明晰条线管理目标,建立和完善量化考核制度。

瞄准市、区级小学管理规范、我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学校工作计划,各处室、各部要有针对性制定学期工作计划与目标,并细化、分解到教研组和个人。突出指标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各层面工作要有品牌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各类计划目标的审定、上交要及时,跟踪督查,阶段评析,材料积累要准确有效,加强逐级监控力度,追求落实过程的实效性。每月、学期末,我们将组织力量进行量化考核,倡树形成优胜劣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工作和管理局面。

3、优化后勤管理措施,提高保障意识和服务质量。

进一步明确校产管理职责,做到室室有人管、物物有人管,建立物产保管使用责任制度,尤其是一些教学损耗品的领用、登记与核销,努力消除水、电、物的浪费现象,使财尽其效,物尽其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立足学校发展作好规划和设计,筹措资金,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有计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本期初将大力完成学校食堂的改造,解决远路学生的中餐问题,并争取能解决学生的早餐。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等,常规做好校舍的维护与修缮工作。继续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临时工的管理,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五、坚持与时俱进,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发展现实与时代要求。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与广大教师息息相关。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本学期主要工作是:第一,提高信息化硬件水平,积极争取条件,各主要办公室更新配齐电脑。第二,加强技术培训,达到“骨干教师示范、青年教师过硬、中年教师过关、老年教师适应”的要求。第三,强化设备使用,提出合理的使用要求,制订有效的监督措施,发挥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进一步用好多媒体教室和电教设备,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第四,完成校园网站和的建设,发挥网络在师生学习、教学研究、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2、继续加强外宣工作,塑造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积极协调学校与教育局、与地方党政的关系,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4、做好财务、计生、文档、信访、工会、离退休等各项工作,力争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积极大力争取教师住房公积金。保持和争创各个条线的先进。

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教育质量管理年”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力争在管理创新、教学创新、特色创建、质量提高等方面有所作为,促进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在教育教学、教师、学生、后勤、学籍、安全等方面都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落实到人。

2、提高管理效益,在管理过程中要掌握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点面结合的管理方法,要落实到位每一项工作,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要在具体管理过程不断锤炼管理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管理效益。

3、按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厦门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厦门市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德育为首,体验为主:

1、以岗位大练兵和师德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扎扎实实开展好每一项活动,让每位老师在师德方面都得到提高。

2、遵循近一点、实一点、小一点、细一点、活一点的原则,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专题活动为载体和抓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做好家长学校和家务委员会工作,做好社区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能够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四、确实加强学校特色创建,力争有阶段性成果:

要根据上学年制定的创建特色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根据实际不断探索、积累、调整、完善,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力争再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阶段性成果呈现。

五、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教科研同步发展:

l、以《海沧中心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项措施》、《海沧中心小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十项措施》为抓手,结合本校实际,立足平时,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学校领导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检查指导教师德教育教学工作,采用听随堂课、抽考、随时抽查、重点检查、抽样检查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并适时公布检查结果;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强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监控。

2、学校各层面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各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校本教研为主体,尽可能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各种教科研活动要提前做好准备,定时间、定人员、定主题,定地点,注重教师点滴成果的积累。

六、巩固“双高普九”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要确保入学率、巩固率达百分之百,按省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

2、要用足用好各种教学设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省级“对区督导”各项工作。

七、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l、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全程管理体系,狠抓教育质量,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工作检查、评价、监督体系,切实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与评价5个环节的管理;让每位老师明确,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教师本职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要让每个老师都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教师听课制和教学开放周活动,通过课堂开放机制加强督导、相互促进;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加大教学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力度,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卓有成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以教育质量管理年为契机,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控。

3、加强对毕业班教育教学的指导,每月参加学区一次质量监控,召开毕业班教师教学工作研讨会。

4、要在导优辅差、分层教学方面有所创新,拿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毕业班工作方案,力争在总体成绩(面)和考特色校(点)方面都有所突破,尤其是点上的突破,要有实质性的措施。

5、切实加强对辅读班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辅读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与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三类残疾儿童底数,以加强启智教育为切入口,提高我校特殊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特教教育质量。

八、加强安全保卫,确保校园平安:

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随时排查学校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安全问题。

2、加强对学校保安、门卫的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九、严肃财经制度,规范后勤管理:

1、要严格财经纪律,合理开支,确保把主要的钱、财、物用于教育教学。

2、要规范后勤管理,开源节流,节约开支。

十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充分发挥群团、队、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民主,增强凝结力,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创设团结、和谐、民主的教工之家。

附:工作月历安排表:

九月份:

l、期初工作检查;认真做好期初各项统计报表

2、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

3、组织学习研讨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4、庆祝教师节

5、组织参加学区运动队训练

6、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继续开展“千名校长、万名教师”进家庭、进社区活动

十月份:

1、庆祝国庆节

2、组织参加上级各项教研、培训活动

3、参加毕业班质量监控,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

5、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

6、安全工作专题自查

7、组织学生参加区第二届中小学运动会

8、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考核

9、组织教学质量监控

十一月份:

1、迎接特色创建专题检查

2、毕业班质量监控

3、组织半期考试

4、开展教研活动

5、组织参加教案、作业抽查、评比

6、组织开展教学开放日

7、组织参加课堂教学考核

8、迎接学区技能科教学检查

十二月份:

1、毕业班质量监控

2、组织部分学科抽考

3、课堂教学考核

4、开展教研活动

5、开展第17界科技节活动

一月份至二月份:

1、期末复习工作

2、期末考试

3、参加校长例会,学校工作总结

4、组织寒假培训工作

篇2: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以及学校中心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树立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为创建品牌名校,打造精品实中而努力奋斗。

二 德育思路:

以爱心教育为主线,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以国内外重大节日、重大时事为契机,重视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德育科研,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德育目标: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进一步深化德育课题研究和实践。

(二)坚持以爱心教育为主线,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五)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七)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八)加强综治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建设。

四、具体工作:

(一)坚持以爱心教育为主线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爱心教育则是情感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学校的教育不应该使我们的孩子只是单方面的享受爱,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爱自已、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的情感。

(二)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行为习惯的行成始于日常生活,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及要求》,我们要通过学习-训练-督查-评比-奖惩-自省六个环节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本学期第一个月定为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通过反复规训,并施以各种合理的奖惩,令个体行为合乎标准,形成严明的纪律。

(三)要重视以重大节日、重大时事为契机,组织各种德育活动

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多种情感的渗透,而系统开展德育活动是产生多种情感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德育工作思路是:要让“德育回归生活”,要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关注学生在校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道德内涵,让学生的品德在实践中形成,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

(四)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后进生帮扶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多少直接影响班风、校风,因此我们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树立“教师不是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这一观念做好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1)班主任要通过班级德育活动来转化后进生,在后进生帮扶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特别重视通过德育活动来做好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因为后进生不仅具有潜在的智力,而且非智力因素常常表现突出,活动性德育课的开展为发挥后进生潜在的能力提供了良好机会。班主任要抓住时机鼓励指导后进生参与活动,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让后进生觉得“我也行”,然后引导他们及时把这份成功迁移到学习方面,这样后进生转化就会获得较好的成效。

(2)挂钩教师要按《华安学校学生帮扶制度》要求,采取“亲近、了解、欣赏、引导”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去开展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3)心理辅导员要做好重点女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对重点女生的转化,心理辅导员要通过班主任等详细了解重点女生在心理、生理、学习、纪律上以及家庭等方面,掌握女生的思想动态建立重点女生档案,要经常与女生谈心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做好重点女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4)要通过家访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经常违纪的学生,班主任要到他们家家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中采取以鼓励为主,从细微处发现闪光点进行放大并充分肯定学生优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与家长形成合力做好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

(五)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其次,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人之双手、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立家长学校委员会。邀请家长到校参与班级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帮助孩子在品德、学业、社交、能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对于学校而言,家长参与将促进教学质量,督导学校教育,也可以丰富教育改革的资源;对于家长而言,参与学校教育是父母再成长、再教育的最佳时机。

(七)加强综治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篇3: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

1 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价监测制度的初创期 (1979—1989年)

以197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召开“扬州会议”为标志, 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开始步入制度化阶段, 逐步形成了以落实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目录等为特征的制度体系。

1.1 实行体育课考勤和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 纠正了“文革”以来以“军体”为特征的学校体育工作传统, 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去衡量。为此, 对于学生要实行体育课考勤制度, 凡全学期缺课超过体育课总时数1/3以上者不予评定成绩, 成绩达不到良好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 体育课应作为决定学生升留级的学科之一。而对于中小学体育工作成绩的评定, 其着眼点是“六看”:看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看体育教研组发挥的作用;看体育教学的质量;看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通过的人数;看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程度;看学生的健康状况。这“六看”包括了组织领导、教学质量、课外体育、学生健康等重要内容, 是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雏形。

1.2 颁布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 尤其是学生健康状况的依据。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颁布《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具体规定了中学生体育的合格标准和考核办法。《办法》提出, 对中学生应实行体育合格登记卡制度, 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每学年按要求逐项登记, 学生毕业时将登记卡放入学生档案并转入高一级学校。《办法》规定, 体育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评为“三好学生”, 毕业时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只发结业证书, 不得报考高一级学校。体育合格登记卡制度的实行, 对提高中等学校体育工作地位、鼓励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1.3 发布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目录

由政府发布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目录, 既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标准, 也为评估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依据。1989年11月, 原国家教委发布《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与《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提出了一套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的最低标准, 并严加监督落实, 推动各级学校规范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切实改善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1]。

2 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价监测制度的发展期 (1990—2011年)

以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标志, 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监测制度建设开始进入法制化的新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2.1 落实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1990年1月, 国务院批准发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对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部分项目和评分评级标准做了适当修改和调整。与此相适应, 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和1992年先后出台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和《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两项法规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规定, 学生的体育合格标准采用百分制评定, 其主要内容是体育课成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以及学生参加“两操一活动”的情况[2]。同时, 《实施办法》强调了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的作用, 将其作为决定学生可否毕业、可否报考高一级学校并被高一级学校录取的依据之一。

2.2 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发布了《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 凡初中毕业生升学 (即升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 都要参加体育考试, 其成绩合格则计入升学总分, 并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这项制度与高中学校实行的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制度相衔接, 对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初中学校的体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出台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

进入21世纪之后, 我国加强了对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的管理。2002年, 教育部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大纲的精神, 对1989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以下简称《目录》) 进行了重新修订。新修订的《目录》分为必配类和选配类两大类。必配类器材设施是根据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确定的, 要求各中小学必须按照《目录》要求配齐;选配类则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备的器材设施[1]。2005年10月,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要求, 全国小学、初中学校体育器材、场地, 凡是已列入《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的, 原则上按照新标准进行购置、配备和建设;体育课教学、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学校运动会等所涉及的有关体育器材、场地的内容, 应逐步与《标准》规定的体育器材、场地标准相一致。这些法规的出台, 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工作评价提供了依据。

2.4 实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发布之后, 国家把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纳入了基础教育的督导检查体系。2003年11月和2005年3月, 国家教育督导团两次对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在此基础上, 教育部于2008年8月制订并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 (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 要求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 落实限期整改、结果公报和问责奖惩等制度。督导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并作为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2]。《指标体系》的颁布施行, 完善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制度。

3 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价监测制度的完善期 (2012年至今)

2012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和体育报告公示制度3个方面系统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监测评价机制的任务。这些政策的出台, 标志着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监测制度建设进入体系化新阶段。

3.1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

这项制度的核心, 就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为此, 教育部要求从2012年起, 各级学校需按照《标准》每年开展一次覆盖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 监测的重点是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体质健康素质及其变化趋势[3]。测试工作结束后, 要做好测试结果上报、公布和向学生家长通报等工作。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3.2 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这项制度的核心, 是开展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的评价。根据教育部2013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 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评估工作分学校自评、教育部门复核、国家教育部抽查3个层面实施。从2013年起, 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自评;各级教育部门对所属地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进行复核;教育部将组织抽查, 并于次年3月底公布各省 (市、区) 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4]。

3.3 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

这项制度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落实。从2013年起, 各省 (市、区) 对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全面总结, 形成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重点报告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4], 并分析学校体育关键指标信息, 填写年度报表。教育部在汇总各地年度报告的基础上, 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公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统计信息。除此之外, 各级教育部门都要对行政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报告进行公示, 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做法、效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信息, 以各种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通知[S].教体艺[2002]11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的通知[S].教督[2008]3号.

[3]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S].教体艺[2007]8号.

篇4: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61—01

体育是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

2006年,国家教委联合其他部委,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所下降。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达标要求。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有的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它用,或是用于补习语、数、外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甚至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或甚至没有。(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长年失修,坑坑洼洼,仅有的器材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丢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业务等方面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教委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转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足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 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对青年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经常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作报告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对青年教师悉心培养,尽可能地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并经常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篇5: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我校的艺体特色建设的办学理念为:以“以艺体特色健体、以艺体特色陶情、以艺体特色启智、以艺体特色怡心”为核心,提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素质教育育人方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同时。以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宗旨,以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运动和艺术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运动方法和艺术技能为根本,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通过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体育、艺术特色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打造校园艺体教育品牌,不断提升特色育人水平,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创建目标:

1、加强特色育人工作,重视艺体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艺术、体育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艺术、体育的意识,养成从事体育锻炼和对艺术不断追求的良好习惯,学会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加强学生艺术、体育素养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增强体质。

3、尊重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艺体活动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一项艺体活动、班班拥有艺体特长方面的团队、年年举行艺体活动竞赛周和艺体活动文化周。

4、切实上好音、体、美课,利用活动课时间专门辅导,以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进步。

积极开展艺体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艺体教育新路;立足艺体特色,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艺体特色的创建,以艺体特色育德、以艺体特色益智、以艺体特色强体、以艺体特色兴校,丰富特色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努力打造“艺体教育”品牌。

三、创建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艺术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普及性的原则。广泛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与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关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意加强相关体育、艺术知识和体育、艺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四、项目选择:

本着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内容。

五、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小组成员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制定计划,确定专人进行指导并组织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2、通过班会、校会、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师生全员参与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3、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体等学科课程。认真制定“艺术、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做到目标任务到位,落实安排到位,方法措施到位,严格规范实施。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艺体教育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有的电教设备,切实上好艺、体课程,做到专时专用,讲究实效。注重把审美教育渗透于其它各学科教学之中。

4、各班成立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种兴趣小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辅导,保证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一小时课外活动,每周利用一下午为中心兴趣活动课,分项进行强化训练:集中指导,分组训练,个别辅导,重点培养。

5、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引导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分层分类辅导,力求学生人人会做简单的运动项目动作,人人具备所选项目的简单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让学生的特长更长,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满快乐。

6、积极开展艺体竞赛活动,为学生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展示才艺本领搭建平台。利用小组、班级、学校等各种比赛活动,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通过体育游戏、竞赛,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通过艺术项目参赛参评,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

7、平时,通过作品展示展览、音乐舞蹈、体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在活动中乐于展示自我,大显身手。优秀生、特长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篇6:小学学校信息技术的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xx市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要点,以“新技术支撑下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重点,强化新技术的交流与研究。重点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和共同体建设两方面开展工作,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目标任务

1.围绕申报的苏州市课题开展学科共同体研修的实践与研究。

2.继续开展分片研修活动,加强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组的交流与学习,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3.认真组织好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争取在苏州大市中取得好成绩。

4.积极做好班班通学科网络资源平台和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网络平台的建设。

三、内容与措施

1.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推进学科课题研究

加强学科教学的研究,新教材的钻研,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贯彻“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小组互助”等生本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改变切实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素养。要将教研与科研结合起来,以教科研来指导信息技术教学。本学期将逐步推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申报的《依托wiki平台创新学科共同体研修的实践与研究》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

2.抓好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校内公开课和教研组研讨活动,促使信息技术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做到:①明确主题,注重实效,学期开始就要制定好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每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紧密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应当将课程案例研讨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②提高智慧,积累成果,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不要仅限在自己任教的班级授课,而应大胆尝试借班级上课,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胆量,提升智慧。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学期磨好几节课,每年磨好几节精品课。

3.完善学科工作组及片组建设,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实践已充分证明,做好学科工作组及片组建设,是解决教师发展瓶颈,提升区域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快速提高的重要有效途径。本学期除继续开展分片研修活动外,还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相互交流和研讨,计划搞一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展示会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交流分享近年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研究成果,引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新发展。建立学生技能竞赛组委会,开展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不断提高。

4.做好学科资源平台建设,提升教师新技术应用能力

篇7: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

小学学年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创磨口窗口小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中心校工作要点,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抓好学洋思、新课改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

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

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二是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

3、促进三个提高: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落实四项工作:⑴学校管理规范化。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⑶提高教学质量。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德育工作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构建德育工作机制。做到四有(有领导小组、有德育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重点教育专题),四坚持(每日常规有检查评比、每周汇总,每月按《班级管理细则》综合考核,每期评选优秀班级)。重视班主任队伍工作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2、开展“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各班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要求,通过学习、落实、评议、评奖等步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分别与“十一”、“元旦”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文明小学生”标志。

3、利用周一升旗时间,进行国旗下教育活动(讲话、唱国歌、进行宣誓、呼口号)。

4、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⑴学校少先队要有计划,各班要积极配合大队部开展德育活动。

⑵结合重大节日如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敬师励志教育,举行画展和作文演讲比赛。

十一、元旦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5、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

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

6、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7、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张贴标语,出好班级板报和墙报,组织读书竞赛活动,积极创建文化校园。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向管理要质量。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逐步做到条例化,制度化,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2、加强常规制度检查落实,做好档案管理。

3、教学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做好记录。

4、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5、开足开齐体音美课程,在夯实文化课的基础上,启迪智慧,培养求知,探索能力同时,抓好体、卫、艺工作,组建特长兴趣小组,力争使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特长。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毕业班管理。⑴对尖子生、优秀生、及格生,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到教师,责任到人。⑵锁定尖优生培养对象,强化培养。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文化课考试和考试分析。⑷做好资料收集与使用。⑸落实“三清”制度。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⑴严把备课关、上课关、辅导关、作业关、考试关、质量分析关,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到实处。重点做好二次精品备课、优化学科课堂教学、优秀作业、试卷展览,尖优生培养、周周清月考工作。

⑵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标准要求落到实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深入学习“洋思”经验,创新教学形式,高年级做到“三个一”,即学生自学占三分之一,教师指导占三分之一,学生练习占三分之一;低年级尝试兴趣教学方法。

⑶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章节过关,跟踪问效,坚持月考制度和质量分析制度。

⑷严把学困生、尖优生辅导关,把因材施教,培优补差落到实处。班、科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制定“三清”帮教辅导计划,实行“一帮一”,兵教兵,小组互教互评,按计划进行“堂清、周清、月清”。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创新”意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把课堂变成学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教研教改,坚持把改革与创新,质量与效益同步落实到位,向课堂教学实用性、实效性要质量,让课改与质量同步发展。

8、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参与与提

高并重,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本学期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开齐、开全体育课,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一活动的组织管理。

1、体育活动开展率力争达到100%,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本学期着重组织学生开展四至六年级学生足球比赛、XX年 二届校园艺术节暨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召开全校运动会,以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3、以同年级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4、抓好两操一活动,使之坚持经常化,开展率达98%以上,加强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的教学,并要求动作达到规范,在同年级间进行评比活动,达到以优带劣,以效促质,使两操两活动的开展达到具体要求,并逐渐提高。

5、学校方面做到常抓、常管、常落实,尤其注重日常工作的质量,倾向于基础工作,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逐步养成。

(三)、加强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我校专业体育运动水平;

1、根据学期初的工作安排,确定田径、足球等几个训练队。要求训练教师确定训练计划,训练目标,选好人才,拿出具体训练措施。

2、学校针对训练队的训练,制定出奖励措施,日常训练给予相应的补助,在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予训练教师适当的奖励。

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我校的运动水平有更大的进步。

篇8:如何抓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一钻研教材并结合实际,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制订学年计划, 做到有的放矢。把教材中的学习项目按比例分配, 在自选项目的确定上, 与学校的特色项目和竞技比赛项目相结合。如学校开展民族传统类的体育活动, 把这类项目列入学年计划之中, 按照自选项目的比例分配课时。把这个项目列入所有年级的计划之中, 贯穿于各个年级, 使这个项目的开展保持一个连续性, 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形成学校的特色项目。

学期计划的制订应考虑到季节、天气、气候、假期等因素对教学进度的影响, 教学时间安排要相对宽松, 特别要优先安排和照顾期末考核项目。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定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身体健康程度、体育锻炼承受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使教学内容的安排、锻炼的强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有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如果不考虑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具体情况, 制订的教学计划就缺乏了指导教学的现实作用。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简单、锻炼强度过低, 学生普遍不感兴趣, 无法达到提升学生体质的作用;也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繁杂、锻炼强度超出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 学生上体育课俨然成了罪犯遭受严厉惩罚一样, 让他们集体反感体育课,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 课堂教学也难以延续。

单元计划的制订应与学期计划中的课次相对应, 是某个项目进行教学的具体体现, 应符合项目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根据单元计划的安排, 有步骤地进行项目的教学。

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时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组织队形、练习次数、时间安排的具体体现, 应详细并切合实际。

二灵活采用教学法, 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准确, 讲解要精简、易懂,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动作示范和要领讲解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组织, 不浪费每一分钟, 教法要灵活多样。同样的教学内容在第一个班上课后, 要及时发现问题,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 及时调整。有的项目两个班的学生的情况不同, 应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法。体育课的教法应当具有多样性, 具体采用哪些教法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偏好、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教师的操控能力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 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为出发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当某种教法运用了多次,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换教学方法, 以适应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所需。

三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开拓进取

1. 通过观摩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踊跃地参加校内外、县内外、市内外的体育教学现场观摩会和体育教学研讨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不但可以学习到讲课教师的教学思路、组织形式、教法的选用, 还可以了解教学改革的信息以及新的教育理念, 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小学体育教师还应当积极参加各级评优课、研讨课等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对某一项教材的认识。每次活动可以尝试不同的教材, 跑、跳、投、体操和武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经过几年的积累对各个项目都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研究, 把经验进行总结, 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形成自己的观点, 提高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

2. 通过业务进修、培训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师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 满足打造优质高效的现实需要。教师进修包括学历水平提升和非学历水平提升, 如果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 应当以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开设的学历教育专业为主, 可采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学习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具体选择的进修方式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学校的体育师资状况等条件来确定;如果体育教师已经达到了本科学历及其以上, 那么教师的业务进修应当以教师进修校承办的非学历进修项目为主。培训包括骨干教师培训、教学名师培训、校本培训等项目, 一般周期比较短, 占用教学时间不多, 举办机构一般是县、市、省的教育主管部门, 不涉及学历水平提升, 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在教学困惑或某种教学模式的倡导、新的教学理念的灌输。

3. 通过参与体育方面的教研科研活动,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篇9: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不可否认,在现在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及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存在问题。校长认为体育学科不是应试科目,在师资力量安排、教学投入以及课程执行等方面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能够完全对照课程标准开展教育,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副科,教学中随意性较大。从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方面来看,体育教学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2.必备体育教学器材匮乏。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在体育课上能够使用的合格器材较少,不仅品种少,而且数量少。由于办学经费等方面的制约,部分学校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语数学科相关教学器材设备的购置上,对于体育等学科兼顾不足,导致现有的教学设施无法完全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3.教学研究活动成效不高。在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学校在整体教学安排中,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些体育教研活动,没有深入开展和精心组织,教师对于体育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限,导致整个教学研究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切实发挥出对教学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4.教学课时出现挤占现象。在农村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的现象层出不穷,部分教师在任教语术学科的同时,还兼任体育学科教学,有时直接就将体育课变为了语文、数学的练习课,这一现象在期中考试前后、期末考试前后表现尤为突出,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没有充足时间。

5.特长学生发掘培养不力。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着特长生,体育学科也是一样。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特长生进行发掘与培养的能力,部分教师半路出家,缺乏过硬的教学技能,即使发掘出了特长生也难以开展有效性的训练,导致这一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二、有效突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薄弱环节,教师以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深入思考,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与提升,主要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重视程度。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其与学生增强体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结合起来,并上升到全民健身、全民族素质提升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师资力量安排上尽可能安排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任教,在教学设施上想方设法满足教学要求,强化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力度,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以科学严肃的专项考核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效落实,各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当将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作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教学成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体育投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作为学校管理层,应当在整体投入安排中统筹兼顾体育教学设施,可以采取对外购置、内部修缮等途径,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学校还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反映本学校办学条件状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在财力扶持方面予以照顾,将体育教学设施投入纳入教育经费预算范畴。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匮乏的困境,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加大教研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应当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的方式,构建结对、辐射两种类型的教学研究团体,以地区龙头校体育教研组牵头,向本区域其他农村小学进行辐射,牵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研讨会、座谈会、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进一步汲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体育教师驾驭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严格执行标准,不得随意挤占课时。学校应当强化对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各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尤其是在复习环节,更要保证学生体育课能够正常上起来,做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与身体的适当放松相结合,有张有弛,保证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同时,严肃课时执行标准也是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了教学课时这一基础性条件,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

5.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农村小学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做有心人,通过运动观察、项目考核等方式,发掘出所任教班级的体育特长生,在教学中予以有意识的培养,如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加大训练量等等,并在征得学校、家长与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体育特长生开展专门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体育特长生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德育自我鉴定高三下一篇: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