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24-06-07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共6篇)

篇1: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贯彻执行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2007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和综合情况

2007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余个(次),交流论文1200余篇,17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学术交流方面我会重点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此外还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分析学术报告暨研讨会”、“2007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第三届中日环境催化和生态材料研讨会”、“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等专业技术与行业信息交流会。2007年我会的学术交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我会在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会完成了“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内蒙古稀土行业环保现状与治理讲座”等咨询服务工作,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工作,并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有关部委和国家开发银行、中科创投公司提供了国内外稀土资源、产业、贸易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并多次做专题汇报和交流咨询。

出版方面,我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2006《中

国稀土学会年鉴》。《年鉴》的出版受到稀土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此外我会《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杂志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出版质量,扩大了再稀土领域的影响。其中《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组织开展“2007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资助。《稀土》杂志在2007年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稀土》杂志荣获优秀期刊奖。

组织建设方面分别组织召开了“在京常务理事座谈联谊会”和“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以及“2007主任秘书工作会议。这些会议在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确定学会工作方向以及制定学会未来工作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会在经费上和基建项目上一直得到国资委和钢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基建项目方面我会连续几年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使学会的办公条件大为改观,一改过去捉襟见肘的局面。此外还得到了理事长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财政支持。

二、典型事例

(一)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与开发研讨会

“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7日至11日在内蒙古包头召开。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会议共收录论文465篇,其中境外95篇,国内370篇。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瑞典、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朝鲜人民共和国、波兰、印度、埃及、斯洛伐克等共20个国家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代表等共56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06人。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07国际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2007国

际稀土产品及技术交易展览会”,交流了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示了国内外稀土生产及应用、设备、分析仪器等企业展示近三年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和产品。

国内外专家代表认为,这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此次会议是中国稀土界举办的国际会议中论文数量、参会人员、国外代表最多的一次盛会,为来自国内外的稀土界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一次极好的交流机会,为稀土科学研究、材料科技进步、信息和产业应用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

4月23-27日我会王新林秘书长等四人应赣州市人民政府邀请,赴赣州考察了赣州地区的稀土产业,并与江西省及赣州市各县政府、企业领导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对整个稀土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了全面而多方位的了解。

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产业大背景,根据其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现状,编制了赣州稀土产业规划。学会还组织有关专家就该规划进行了研讨。整个规划共柒万余字,后经专家评审鉴定,认为该规划内容全面、对赣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促进赣州稀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该规划也得到了赣州市方面的认可。

(三)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4月25∼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86余位从事稀土催化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内容涉及稀土催化材料及其原料的制备,稀土催化材料的表征、反应性能与作用机制,稀土催化材料

在机动车尾气净、催化燃烧、室内空气净化、石油化工、天然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其他能源、环境领域的开发利用。会议旨在全面展示和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交叉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会议评选出了5篇优秀论文,对优秀论文发放了奖金。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向会议提供了资助。

(四)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20∼25日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及部分国外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代表论文摘要共计500余篇。

代表们就目前稀土新材料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光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光子材料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发光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五)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

会议于11月17∼19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稀土应用领域的专家及内蒙古、江西、广东、四川及江苏等地的稀土行业领导及企业代表共35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稀土各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稀土在钢铁、硅镁铁和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稀土标准工作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稀土的应用与市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对目前制约稀土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

9月29日在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召开了“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11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新林秘书长主持。

钐铁氮、钕铁氮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情况和产业化现状。他引用了日本粘结磁体工业协会会长原田英树的话:“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中国尚不能生产,日本应集中力量于此领域,不断改进性能和开发应用,专利的战略极为重要。”可见日本对于钐铁氮和钕铁氮磁体的生产技术相当重视。

与会专家认为杨应昌院士的钐铁氮/钕铁氮的生产专利技术是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由该技术所生产的磁粉性能是可以保障的;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磁体制造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

(七)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工作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我会编辑出版了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五部综合性年鉴,其内容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改进,特别增加了“稀土开发应用技术进步述评”。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全书共约85万字,687页。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会议于8月7日在包头市召开,常务理事及代表32人参加了会议。王秘书长向与会常务理事汇报了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以来学会工作情况,特别是第五届国际稀土会议筹备情况和近期工作计划。干

勇理事长作了讲话。会议决定:

1.经与国外稀土同行商议,第六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2010年在中国南方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议。

2.常务理事会授权稀土学会办事机构发展国内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这项工作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发挥主任、秘书和委员的力量,积极发展会员,使我会的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3.随着我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外籍人士要求加入我会成为个人会员或者团体会员,为此常务理事会委托学会办事机构起草外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条例,以扩大我会的国际影响。

2007年我会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在为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稀土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促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开发研讨会规模空前,效果良好,说明中国稀土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要继续发挥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会员、团体会员、全体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篇2: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2003年12月

目录

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2

一、学术活动及咨询服务与培训................................................................2

(一)学术交流.....................................................................................2

1、首届中日双边稀土新材料学术研讨会....................................2

2、全国稀土功能材料进展研讨会................................................3

3、第十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3

4、全国第八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4

5、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5

6、固体科学与稀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6

7、第四届地采选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6

8、第十五届中日稀土交流会议....................................................7

(二)咨询服务及培训.........................................................................8

二、组织建设................................................................................................9

1、中国稀土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9

2、中国稀土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0

3、中国稀土学会企业发展研讨暨团体会员代表会议.....................10

4、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增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12

三、编辑出版工作......................................................................................13

1、《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13

2、《中国稀土学报》编辑出版工作...................................................13

2、《稀土》杂志...................................................................................15

四、深入稀土企业调研考察......................................................................15

1、毕群理事长到广东考察.................................................................15

2、毕群理事长考察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

3、毕群理事长一行考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7

4、毕群理事长赴包头考察稀土企业.................................................18

5、毕群理事长考察四川省稀土科技与产业.....................................22

五、其他工作..............................................................................................29 1、2003年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9

2、继续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工作.........................................................31

3、推选两院院士工作.........................................................................31

4、推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2

5、推荐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32

6、包头稀土研究院为航天事业作贡献.............................................33

7、地方学会工作.................................................................................33 中国稀土学会2003年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计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2003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经过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和全体稀土工作者的努力,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学术活动及咨询服务与培训

2003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 余个(次),交流论文240余篇,35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一)学术交流

1、首届中日双边稀土新材料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2003年9月25日~28日在长春举行,由中国稀土学会和日本稀土学会联合发起,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余宗森教授、日本稀土学会足立吟也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副所长张洪杰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会议收到论文130多篇。会议交流81篇。来自40多个单位的1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方代表112人,日方代表11人。与会代表就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贺电学材料等当前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参加会议的代表中,80%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充分展示了我国稀土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充满生机。本次会议对提高我国稀土研究水平,加强中日两国在稀土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全国稀土功能材料进展研讨会

会议于2003年11月10日在江苏宜兴召开。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2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毕群理事长、徐光宪院士、李东英院士以及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王彩凤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稀土功能材料,交流了研究方法、前沿研究成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稀土产业链、稀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分析了制约我国稀土功能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推动我国稀土发展高精尖产品的战略对策,探讨了全球稀土市场周期性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全球及中国稀土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和重组发展趋势。

3、第十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2003年8月18日-2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毕群理事长、张国成院士、国家发改委工业产业司熊必琳副司 长、王彩凤处长、科技部高新司黄世兴处长、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会孙希春处长、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王开宇处长、牛京考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科技部高新司、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5篇,交流41篇。会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国内稀土催化科学研究以及稀土催化在能源环境等方面应用的最新成果,讨论了我国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研究发展方向和相关问题。与会代表认为,稀土催化研究与应用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从稀土基础研究入手,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新材料,从而进一步拓宽催化应用领域;要将学术和企业、应用和理论相结合,搭建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公平竞争的平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采购力度,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制定具有前瞻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加大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4、全国第八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

2003年10月28至30日在武汉成功召开了“全国第八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稀土钢专业委员会主办,武钢技术中心、包钢技术中心协办。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稀土在钢中应用的研究及产业化合作,合理利用稀土资源。来自16个研究研究院校、企业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毕群理事长到会并讲话。徐广尧秘书长做了题为“稀土钢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的报告。会议认真回顾了近两年稀土在 钢中应用的作用机理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会议明确了稀土钢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推动稀土在钢中的应用研究、扩大稀土钢产品产量,开发新的品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会议征集论文18篇并以专辑的形式在《稀土》杂志上发表,会议交流10篇。

5、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

会议于2003年10月25日-29日在南昌-井冈山举行,由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的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和国外分析仪器制造公司等7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集论文75篇,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分组交流等形式,就中国稀土元素分析的成就与回顾,稀土元素分析新进展及分析仪器新技术,稀土元素形态分析及环境效应,稀土元素分离技术以及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与交流。本次会议充分反映了我国稀土分析领域的新成就、新成果、新动向、新机遇。与会代表认为,进入21世纪,稀土将伴随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关注,稀土分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将层出不穷,稀土分析工作者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的召开,对我国稀土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学术交流起到很好得推动作用。

6、固体科学与稀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2003年10月17-2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16个单位从事稀土能源材料、稀土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超导材料、稀土庞磁电阻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的代表20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10篇。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洪广言研究员就《显示技术与等离子体荧光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古宏伟研究员就《稀土超导材料发展》,四川大学材料学院陈云贵教授就《室温稀土磁致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周怀营教授就《镁基稀土储氢材料》,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孟健研究员就《稀土固体电介质的新进展》,山东聊城大学及深圳艾尼光电技术公司的赵昆教授就《稀土钙钛矿类庞磁电阻材料的输运特性和磁性》,北京科技大学的高学绪博士就《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若干发展》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7、第四届地采选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会议于2003年9月9-10日在包头市举行,侯宗林主任代表第三届地采选专业委员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汇报,全面总结了4年来第三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并对下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和意见。徐广尧秘书长、内蒙古稀土集团总经理崔臣、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资源组组长胡玉林到会并 讲话。余永富院士、侯宗林教授、徐广尧秘书长、熊家齐教授、杨主明博士等分别就国内外选矿技术进展、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我国稀土应用及稀土矿物晶体化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

8、第十五届中日稀土交流会议

会议于2003年10月2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中方由国家发改委组团,稀土办王彩凤处长任团长,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刘贤利副司长任代表团顾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领导和国内主要稀土企业的负责人共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主持,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承办。会议期间,双方通报了2002年稀土产销情况,对稀土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动态进行了交流,参观了日本同和矿业集团的家电回收厂和废水处理厂等。会议对促进稀土领域中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推迟到2004年进行。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会在这方面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够,今后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国稀土学术交流的国际地位。

(二)咨询服务及培训

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是学会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咨询、培训工作。

催化专业委员会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国内的10余家汽车尾气净化器企业开展了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发展现状无偿咨询服务。还配合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的新材料专项计划参与了项目评审和论证工作。

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为深圳汇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高折射率微珠、夜光粉涂料等方面的技术咨询;还帮助沈阳化工学院建立了“超长余辉研究基地”,并协助该院申请了辽宁省科学基金“提高超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亮度的研究”项目。

农医专业委员会在河南进行稀土农用知识和使用技术基层讲座,参加人数500余人次,发放稀土农用科普资料200余份。还在湖北、云南、广西、宁夏、甘肃等地举办稀土农用学习班,参加人次达到2600人次。

学会拥有众多的科技专家,在为政府、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咨询服务与人才培训工作是发挥学会专家作用的重要形式,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组织建设

1、中国稀土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中国稀土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于2003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应到会常务理事51人,实到43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首先由学会办公室作了2002年以来工作情况、关于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方案、关于学会章程修改建议、关于缴纳会费暂行办法和学会改革方案的汇报。与会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对“中国稀土学会改革方案”和“章程修改建议(讨论稿)”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有益建议。学会办公室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会议通过了“中国稀土学会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换届方案”和“关于缴纳会费暂行办法”,原则通过了“中国稀土学会改革方案”。会议闭幕时周传典名誉理事长作了讲话,毕群理事长作了总结讲话。毕群理事长强调指出:这次常务理事会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关于“换届方案”,建议学会理事会组织规模不超过上届;成立专家组,其目的是为了强调为企业服务。另一个问题就是学会要更好地为企业和院校服务的问题,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办培训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也要搞好会员发展工作和会费收取工作,以便把学会的工作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建议:稀土学会和稀土协会应统一挂 靠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工作,上下左右形成合力。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意见。并希望尽快组建中国北、南两大稀土集团,学习世界石油欧佩克组织限产保价,从矿山源头抓起,为中国稀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中国稀土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

根据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以稀学字[2003]20号文向中国科协上报了“会议纪要”和“召开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换届方案”,中国科协学会部已科协学发团字[2003]027号文件批复,同意换届方案内容,并希望按规定要求组织好各项筹备工作。为了配合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首先组织各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是学会工作的基础,因而其换届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各专业委员会积极配合,新老交替工作进展顺利。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理事候选人的推选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共有165名理事候选人,其中55名为常务理事候选人。165名理事候选人中,57名为原有理事,新增理事候选人108人,占理事候选人的近2/3。为了更好地发挥稀土科技界的作用,两院院士、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都作为学会理事会候选人。

3、中国稀土学会企业发展研讨暨团体会员代表会议

2003年3月24日~27日,中国稀土学会在海南三亚市 召开了“稀土企业发展研讨暨团体会员代表会议”。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中国稀土学会名誉理事长周传典等领导到会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徐广尧教授主持。来自全国稀土界33个单位的5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筹备办公室副主任马晓玲同志和中国北方稀土集团筹备办公室的代表、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张安文同志,分别介绍了南方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集团筹备工作情况。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中国稀土学会2002年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会议讨论中,代表们就有关学会如何更好地为稀土企事业单位服务;稀土民营和合资企业加入稀土集团、稀土出口配额、稀土行业加强从源头控制管理、国家加强稀土应用开发的资金投入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国家能给予高度重视和加强管理。

毕群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稀土学会要从多方面更好地为稀土企事业单位服务,关于稀土配额的定位问题,配额品种的选择问题应当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然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建议;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企业,真正能起到国家宏观调控、发挥集团优势的功能作用;稀土学会要多召开一些技术、学术交流会议,针对稀土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生产、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强调,稀土集团要组建好,应当认真研究运作的方式,要考虑到包括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各方面的意见。

会议闭幕式上,毕群理事长和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分别向中国稀土学会团体会员单位颁发了“团体会员证书”。会议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交流信息,发表意见,专题讨论,增进共识,取得了圆满成功。

4、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增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

根据学会宗旨,我会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稀土工业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学会发出“关于发展团体会员的函”、“关于批准加入中国稀土学会团体会员的通知”等文件,并于2003年3月召开团体会员会议,向到会团体会员企业颁发了证书。截止到2003年12月,我会共发展团体会员81个。收缴团体会费工作得到了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交费会员达到74.07%。团体会费将全部用于开展学会各项工作,特别是学会为团体会员服务方面。团体会费是开展学会工作的重要经费来源,为学会开展高层次的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学会向各团体会员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希望广大会员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对学会工作给予鼎力支持。

三、编辑出版工作

1、《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

为了全面展示我国稀土学术研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反映我国稀土行业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最新成就,及时沟通我国稀土各界信息,促进我国稀土事业在新世纪里更加健康稳步地发展,经2002年4月29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创办《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年鉴》编写工作经过各有关方面的配合支持,在我会信息和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努力下,业已完成出版工作。全书45万余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一部综合性年鉴,因此其内容也包含了学会创办以来的历史沿革、会议、专利、科技成果、企业介绍以及市场分析等栏目。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它的出版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国稀土学报》编辑出版工作

2003年《学报》中、英文版分别按时按质出版6期。全 年共收到来稿330篇。一方面说明《学报》编辑部组稿工作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报》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发稿177篇,退稿率为51%。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现已成为世界稀土产品的生产大国。稀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在发光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正逐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学报》中文版与英文版适时地报道了这些领域的成果和进展。

《学报》是国际六大检索系统(包括SCI Search,EI,CA,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的文摘杂志)的收录期刊,在我国4000多种科技期刊中居于前列。

为了扶持国内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从1997年起七次组织有关科学家和学术期刊专家对国内科技期刊进行了评优活动,对入选的优秀科技期刊给予经费资助,《学报》连续七年获此殊荣,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的经费资助。2003年入选中国情报研究所“百种中国优秀学术期刊”。2003年中国科协组织“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共评选出99篇优秀论文,王龙妹发表在《学报》(英文版)2001年第4期上的文章“Effect of Barium-precursors on Action Kinectics in YbaCuO System”入选。这些都是对《学报》的学术水平、编辑质量的认可,《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地位不断上升。

2、《稀土》杂志

《稀土》杂志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年共计6期的编辑出版工作。全年收到研究论文210篇,发表130篇。2003年《稀土》杂志坚持办刊宗旨,传播稀土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及时报导稀土新工艺、新技术,传递情报信息,为我国稀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全国稀土及其相关行业,《稀土》杂志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科技刊物。该杂志2003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二届国家期刊奖重点百种科技期刊奖”。

另外,还编辑出版了以下文献资料:《CREI》(季刊)、《稀土市场》(旬刊)、《中国稀土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农业抗旱技术》等。此外,各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会议以多种形式分别出版了会议专辑。

四、深入稀土企业调研考察

1、毕群理事长到广东考察

2003年3月28日~30日,中国稀土学会毕群理事长、周传典名誉理事长一行8人,分别对广州珠江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原广州珠江冶炼厂)、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中山市天骄稀土材料公司、广东省 肇庆三环京粤磁材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南海高新无机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先后听取了这些单位的情况介绍,参观了实验室、生产车间、产品车间、检测检验室,并进行座谈讨论。

通过到上述企业考察调研,普遍反映由于稀土生产总量大,新上企业较多,没能协调价格,形成无序竞争,导致售价较低,企业效益下降。这是一个带有宏观型、全局性的共性问题,必须加强立法,对已发证的要管好,严格控制新证发放,新上分离要从严审查,要从扩大应用上入手,抓二头,即矿源和出口,屡中间,即分离生产线。这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扩大内需和应用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毕群理事长考察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4月24日,中国稀土学会毕群理事长、周传典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稀土办厉大汛主任一行6人,到位于北京大学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听取了公司董事长杨应昌院士、吴宁三总经理介绍,参观了中试生产线和原料产品车间。毕群理事长一行对该公司的生产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这一拥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项目,在较短时间内建厂并投产,使科研 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定位在配套生产用钕铁氮磁粉原料的磁体应用上,表示极大的赞赏。研发的钕铁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发明成果,是一项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行业,是国家重点“863”项目和“973”重点项目。学会表示并呼吁有关部门、单位,在过去关注支持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的为这项发明成果实现产业化继续给予支持,这项第四代磁性材料的产业化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毕群理事长一行考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03年7月2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名誉理事长周传典等一行6人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有研院)考察,受到了院长屠海令博士,副院长姚建明、张少明以及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有研稀土)总经理李红卫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学会副秘书长牛京考、北京市稀土办公室主任历大汛等陪同考察。

屠海令院长、李红卫总经理首先介绍了有研总院、有研稀土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状况;随后毕群理事长等参观了院本部有研硅谷半导体硅材料生产线、《中国稀土学报》编辑部,并赴位于河北三河燕郊镇的二部重点考察了高纯稀土金属、稀土特种合金、磁效应材料、发光材料等生产车间和实验室。

在考察过程中,毕群、周传典同志高度评价了有研总院在历史上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特别对近十年来该院在经营模式、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充分肯定了有研稀土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工作,认为该公司不愧为我国稀土行业技术创新的骨干企业,在稀土金属、特种合金、磁效应材料、发光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特色,工艺有特点,技术储备很雄厚,市场开发有活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稀土高科技企业,并希望有研稀土加强技术辐射转化,促进稀土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4、毕群理事长赴包头考察稀土企业

2003年8月10日~15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等一行八人,考察了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希望铝业集团公司、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包头市华美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三个企业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包考察期间内蒙古人大副主任周维德同志、北方稀土集团董事长、包头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林东鲁同志、包头市人大副主任郭福成同志、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文清同志和企业领导等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同考察团全体成员就钢铁和稀土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座谈。毕群同志一行还参观了生 产线,详细地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包头稀土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考察调研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保护包头稀土资源刻不容缓

建议一方面减缓主东矿的开采,多利用外来铁矿,另一方面就是要保护好尾矿坝稀土资源及单独堆放在白云鄂博的中贫铁矿和霓石型高稀土、铌矿石,以保持中国稀土资源的长久优势。

(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飞猛进向前发展 2000年以来,稀土开发区引进项目总投资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其中稀土及应用产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材料,包括稀土储氢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和稀土高分子材料等;二是永磁电机,包括电动自行车电机、中巴永磁电机、小汽车永磁电机、鱼雷电机和小型振动时效电机等;三是镍氢动力电池;四是电动自行车,包括由钕铁硼永磁电机、稀土贮氢电池和稀土铝合金车架生产的各类电动车;五是其它应用系列,如稀土合金包芯线、稀土微肥、稀土催化剂和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在钢中和铝中应用的配套技术和材料。预计2003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财政收入达10亿元。

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希望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和稀土科技园。其中包含稀土企业孵化器、软件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三)北方稀土集团组建工作稳步推进 组建两大稀土集团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总量,集中配臵稀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稀土行业的“三乱”问题,制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和整体市场竞争力,将我国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企业重组最主要的是从源头抓起,控制总量。实质性、有效的企业重组才能使组建稀土集团的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四)坚定不移地大搞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包头稀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风雨雨,几经兴衰。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大搞技术创新的企业,经济效益才会步步升高。如包头市启通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拓日本、南韩的液晶腐蚀剂市场,大搞技术创新,使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出口要求,只此一个产品年经济效益在500万元以上。目前正着力研发蚀刻液,准备捷足先登中国市场。包头市启通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储备,目前已开发出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钕等纳米稀土化合物,并准备逐步产业化,寻找适当机会投放市场。

包头市京瑞稀土新材料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企业大搞技术创新,生产荧光级氧化铕,节省锌用量65%,使产量增加50%,废水全部循环使用,从废水中回收氯化铵等副产品,使工厂达到零排放,效益大幅上升。他们的研发部门正在开发稀土润滑剂、稀土塑料稳定剂、油漆添加剂、涂料固化剂等新产品,企业前景看好。

(五)加大环保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稀土在选冶过程中产生大量三废,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这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建议:

1.加快稀土精矿酸法冶炼清洁工程的进度,严格环保设施同步建设,环境达标开工生产。逐步解决稀土精矿焙烧对环境污染问题。

2.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的检查和检测,对污染超标、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执行环保法,限期进行治理,凡在限期内治理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产。

3.加大环境科技投入,研究清洁生产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稀土生产清洁工厂的水平。

在这方面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荧光级氧化铕清洁生产线通过萃取工艺改进实现了沉淀废水的再利用、皂化废水及其再利用、稀土碳酸盐废水的再利用和碱式碳酸锌废水的利用等,不但使车间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还从废水中回收了碱式碳酸锌和氯化铵等产品,达到零排放,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清洁工厂的示范项目。

(六)稀土分离应贯彻“精料”方针

建议立项对50%REO~55%REO~60%REO稀土精矿选、冶(包括环保)的技术经济进行评估。并研究进一步降低60%REO精矿的成本和提高碱法的稀土回收率,而后确定最经济的稀土精矿品位。这将会对全国稀土产业发展和环保治理产生重要作用。

5、毕群理事长考察四川省稀土科技与产业

2003年9月11日~22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名誉理事长周传典一行11人对四川省稀土产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考察期间先后会见了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四川省计委常委副主任朱以庄、产业发展处处长兼稀土办主任龙其云、峨眉市副市长黄佰勇、五通桥区副区长陈友波、乐山市计委副主任邓洪和、凉山州人民政府州长曲木史哈、副州长毕志强、冕宁县副县长马联双、副书记康俊、副书记郑国松和德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曾绍清等领导。四川省稀土行业协会理事长刘资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稀土办助理调研员杨云生同志全线陪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考察团成员同四川省有关领导、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就稀土资源、稀土市场、稀土产业以及稀土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深入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四川省稀土产业方面双方意见基本相同。毕群和周传典同志对四川省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就考察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1四川省稀土资源及特点 1.1地质勘察及储量

四川省稀土资源地质勘察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发现稀土矿29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2处。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冕宁、西昌、会理、会东等县,构成了四川省西部南北 长270公里的稀土矿带。经四川省储委和四川省地矿局审批,四川省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B+C+D+E级各类储量239.49万吨,其中轻稀土239.46万吨,重稀土0.03万吨。牦牛坪稀土矿为155.11万吨,占全省的65%。

1.2四川省稀土矿的采选

四川省稀土矿采选全部集中在冕宁和德昌两县。近年来凉山州加强了对稀土矿采矿和选矿的管理,通过矿山整顿和企业产权兼并、重组等改革,全州采选企业由原来100多户整顿到目前的19户,其中冕宁县17户(牦牛坪7户、木洛寨7户、三岔河3户),德昌县2户(志能公司和富源公司)。冕宁县的几个稀土矿山,2003年预计采原矿40万吨,平均稀土品位3.5~4.0%REO,平均15吨原矿选1吨稀土精矿(按50%REO计),可生产稀土精矿2.5~3万吨(50%REO计)。

四川省稀土精矿多为三个品级,即60%REO、70%REO和75%REO。这对贯彻精料方针是有益的。冕宁稀土选矿企业的稀土回收率都很高,例如:昌兰稀土公司采用重选——磁选法,给矿品位4%~6%REO,精矿品位60%~75%REO,尾矿REO<1%,收率76%。方兴稀土公司采用重选——磁选——浮选工艺给矿品位平均4.63%REO,精矿品位50%~75%REO,尾矿REO<0.8%,稀土收率80%。

德昌县大陆槽乡的稀土采选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今年生产精矿约2000吨。

1.3四川省稀土资源的特点

四川省稀土矿分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六个类型,但主要为 与碱性伟晶岩——碳酸岩相关的氟碳铈矿——重晶石碱性伟晶岩、碳酸岩型矿床。其中牦牛坪、大陆槽乡矿都属于与喜玛拉雅期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矿床类型。该矿床主要特点如下。

(1)采选容易、收率高、成本低(2)磷、钍有害杂质低、适于火法冶炼(3)湿法冶炼环保问题少,萃取成本低(4)钕含量低,铕含量较低,经济价值稍差些 因此,四川省稀土矿同内蒙古包头稀土矿比,其中价值较高的钕、铕偏低,经济价值稍差些。

2稀土冶炼 2.1火法冶炼

四川省稀土冶炼分离的企业约30多家。火法企业主要有7家,分布在凉山州冕宁、德昌和雅安市天全等县。产品多为稀土硅铁合金、稀土硅镁铁合金、稀土球化剂、蠕化剂和混合稀土金属及少量金属钕、镨钕金属。冕宁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火法冶炼车间金属钕生产能力为500吨/年,但2003实际生产不超过100吨。万宁稀土公司、飞天稀土公司、华龙稀土公司、天泰合金厂、禧龙稀土公司生产稀土硅铁合金的能力分别为8000吨/年、2500吨/年、3000吨/年、2000吨/年和4000吨/年。还有金江稀土公司,生产钕或镨钕金属能力为200吨/年,实际今年生产不到150吨。包头和江西的金属钕供不应求,而四川销路不好,其根本原因是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所致。2.2湿法冶炼

四川省湿法稀土分离企业共20多家,总分离能力约2万吨REO,主要分布在乐山、成都、德阳和凉山州等地。湿法冶炼分离企业单体规模多数较小,技术装备差,产品雷同,但在稀土冶炼分离技术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特色。

(1)普遍采用的是包头稀土研究院研究开发的氧化焙烧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包括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出、化学法提铈工艺,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取还原沉淀生产氯化稀土工艺和氧化焙烧盐酸——烧碱法生产混合氯化稀土工艺等。特别是化学法提铈,不仅简单地获得了铈产品,而且使提铈后的氯化稀土中镨、钕得以富集,为进一步萃取分离制备镨、钕、镧和钐铕钆产品创造更经济的条件。

(2)冕宁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的工艺是氧化焙烧→盐酸浸取三价稀土→稀硫酸浸取四价铈→碱法处理其他不溶部分稀土。这一工艺的优点,一是提高了稀土的收率,两步酸浸的浸出率均大于95%,碱法的收率为93%。二是提铈后,使整个萃取工作量减少近一半。冕宁北大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镧、铈、镨、钕的氧化物或碳酸盐及钐铕钆富集物。

(3)冕宁县方兴稀土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李德谦教授发明的“攀西稀土矿萃取分离铈(Ⅳ)、钍新工艺”,工艺流程:氟碳铈矿→氧化焙烧→硫酸浸出→滤液→溶剂萃取分离使铈(Ⅳ)、钍与其他稀土得到分离。该工艺流程简单,适用性强,收率高,特别是钍得到回收,没有放射性废水和废渣,解决了放射性污染环境问题。设计投入总金额为4000多万元,年处理冕宁矿4000吨,萃取分离能力为2400吨REO。因资金不足,设备还未安装,何时投产尚不确定。

(4)五通桥东风化工厂焙烧窑和萃取生产线均已停产。现购买碳酸铈生产高纯硝酸铈铵,这是一种液晶显示屏彩色滤波片专用腐蚀剂,属于用于IT产业的电子化工产品,生产能力600吨/年,产品出口日本和韩国。同时,生产高纯氢氧化铈,月生产34吨,用于生产催化剂,出口美国。另外还生产抛光粉(含CeO285%),生产能力200吨/年。

3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研发及应用多项居全国领先水平

3.1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四川省新力集团与清华大学研发的稀土超长余辉蓄光发光材料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已建成共沉淀法蓄光粉(很可能属于铕激活铝酸锶蓄光材料)生产线和多个应用加工车间。产品分3大类,9个系列,近200多个品种,主要有红、黄、蓝、紫发光粉;发光涂料、油墨、塑料、陶瓷和发光工艺品等;发光地名、消防、电力和公共信息标识牌等。该企业生产长余辉发光材料,可印制在纸、塑料和金属板上,耐水、耐磨、无放射性,光照10分钟~15分钟后可发光10小时~60小时,夜间清晰可见,寿命达15年。最近中标深圳地铁标识,合同金额近4000万元。四川新力集团公司除开发超长余辉荧光材料外,还开发氮化镓基白光二极管光源材料和等离子体PDP显示荧光材料。

3.2镧系光学玻璃 成都光明光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镧系光学玻璃生产厂。已建成四条生产线,年产含30%La2O3的光学玻璃1000吨。由于镧系光学玻璃具有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特性,能扩大视野角,从而有效简化光学系统,使镜头小型化,广泛用于数码相机、扫描仪、CD―ROM、DVD读取头和LCD投影电视机等。该公司生产镧冕LaK、重镧燧石ZLaF和镧燧石LaF三大类,数十个品种镧系玻璃,还生产石榴石晶体YAG和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应用于固体激光器,发光十分稳定可靠。

3.3钕铁硼及钐钴永磁体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和绵阳西磁科技开发公司是我国最著名的磁性材料科工贸一体化部门之一,下设7个研究室和多个产业化试验生产车间。

西磁公司的粘结钕铁硼中试车间已投入试生产阶段。快淬炉生产非晶态或纳米晶态鳞片状合金装备技术从美国MQ引进,其余由国内配套。年生产钕铁硼永磁粉300吨,供生产粘结或注射钕铁硼永磁体使用,磁能积为11~13MGOe。烧结钕铁硼车间的生产能力为100吨/年,目前根据订单只生产磁能积42~45MGOe的钕铁硼永磁体。

除西磁公司外,四川还有一家全国最大的粘结磁体生产厂——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粘结钕铁硼永磁体,是从美国MQ或MQ天津分厂购入钕铁硼纳米微晶粉末,配加塑料等粘结剂,通过模具压缩、注射、挤压等工艺一次成型,不需烧结和机械加工,低温固化后经电泳防腐涂层便得到最终产品,尺寸十分精确。该公司生产能力为600 吨/年,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仪器、电脑、家电、通讯和汽车工业,产品出口日、美、欧、韩等国,预计今年利税可达1.2亿元。

3.4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稀土储氧材料

依托四川大学和成都光明光电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光明器材厂已建成一条年产催化剂1万立升的中试生产线。产品经长安汽车集团公司上车测试优于欧Ⅱ标准。208厂、四川大学、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和167厂正在联合实施欧Ⅱ催化剂产业化,同时研发欧Ⅲ催化剂、摩托车和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相应的储氧材料。四川大学与川化集团公司合作正在实施天然气燃烧催化炉(节能16%)产业化,同时进行天然气催化燃烧热水器的研制。

此外,四川虹泰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稀土储氧材料开发出电动自行车用锌—空气电池,电池标称电压1.2V,36V电池组重8kg,容量30Ah,一次充电自行车正常行驶100km,放电平稳,寿命长,价格低。该公司还开发出稀土永磁密码防盗锁,规格品种繁多,性能十分可靠。同时,公司利用稀土材料开发的防腐涂料和水净化设备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4、几点建议

(1)扩大镧玻璃的产量品种,由现在的1000吨/年增加到2000吨/年,并拓展镧玻璃的深加工产品。

(2)加快长余辉蓄光材料应用的市场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稀土发光材料产业。(3)加快金属钕(镨)→钕铁硼→永磁电机产业链的建设。

(4)加快稀土储氧材料、催化剂的开发,促进汽车尾气净化器、催化燃烧设备、锌—空气电池的产业化。

(5)支持大学及研究院所研发稀土高科技领域新材料,并鼓励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尽快使其产业化。

(6)调整省内湿法冶炼分离产品的结构,鼓励向精细化工产品发展,限制扩大雷同产品和生产初级稀土化合物(如氧化物、碳酸盐),低价出卖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

(7)利用四川省的廉价电力资源和低磷单一氟碳铈矿,一步法冶炼稀土合金的优势,把火法冶金做大做强,占领国内外市场。

(8)保护矿山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杜绝乱采滥挖。

五、其他工作 1、2003年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于2003年12月24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15个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报》编辑部和《稀土》编辑部的2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毕群理事长到会并讲话,徐广尧秘书长主持会议。各专业委员会和杂志编辑部汇报交流了本领域2003年工作进展和2004年工作计划安排。这是各专业委员会今年换届后的首次会议。会议起到了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作用。毕群理事长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个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稀土学报》、《稀土》两个杂志的工作。他强调指出,学会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学会工作要和企业相结合,促进企业的经济技术进步。《年鉴》工作很重要,它的编写要体现出学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会创办以来的第一部《年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日前已经出版,它是对学会各项工作的系统全面总结,今后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办好,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继续积极支持《年鉴》的编写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稀土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骨干力量就是学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都将在学会换届后进入学会理事会,要更好地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他还指出学会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特别是国际交流的工作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徐广尧秘书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学会工作中、在促进稀土企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国际交流方面比较欠缺,总体比较薄弱,希望以后的工作中加强,提高我国稀土学术交流的国际地位。学会工作不能脱离企业与市场,各专业委员会要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学会将成立专家组,其主要功能是联系国内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双边学术交流的开展;参加指导国内学术交流;参加项目评估、鉴定、立项和审核;参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专家组将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开始工作。

2、继续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工作

学会网站在学会工作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宣传窗口,应该作为学会工作的一个重点,纳入学会未来的工作日程。为了更好地方便访问学会网站,学会办公室为网站申请了网络实名—中国稀土学会,这样浏览者可以通过在浏览器中输入“中国稀土学会”来访问学会网站。针对学会未来的工作重点建议依靠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各级组织,加强团体会员、期刊杂志、组织状况、科普专栏、学会活动等栏目的建设,同时要加强英文版的建设,扩大对外宣传。

3、推选两院院士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组发教字[2003]004号文同志和精神,2003年1月20日发文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并成立了以毕群理事长为组长、徐光宪院士为副组长,肖纪美院士、张国成院士等7人为组员的推选两院院士工作小组。3月,在北京召开了推荐提名评审会,经过审阅申报材料、专家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严纯华同志以全票(1/2以上有效)获得提名,并按照要求向中国科协报送了有关材料。

4、推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根据科协发组字[2003]80号文件关于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通知精神,学会组织常务理事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荐报符合要求的候选人事迹摘要。在2003年12月24日召开的由副理事长余宗森教授、秘书长徐广尧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7位候选人进行了评审。经过宣读文件,领会精神,对照条件,对7位候选人的事迹、业绩和四种精神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最后采用无记名投票产生中国稀土学会候选人张志宏同志,并按照科协文件要求上报有关材料。

5、推荐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根据科协发组字[2003]43号文件精神,我会组织各专业委员会、有关科研院所进行了第八届中青奖候选人推荐工作,同时成立了由毕群理事长、徐光宪院士、张国成院士等7名成员组成的评审组。共有4名候选人参加评选, 分别是林君(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邢献然(北京科技大学)、高松(北京大学)、张深根(国家稀土材料工程中心)。2003年8月30日我会中青奖评审组根据候选人的材料并参照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条件在公开评议后进行了无记名投票,共有3名候选人入选,分别是张深根、高松、邢献然,并向中国科协报送了有关材料。

6、包头稀土研究院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高性能钴基稀土永磁辐射环是我国研制新型导航陀螺仪力矩器的关键部件,这种陀螺仪主要用于我国航空、航天、航海、导弹、卫星等惯导系统中,对实现国防高新工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努力研制生产的陀螺仪马达和组合传感器,成功应用到神舟五号“长二F”运载火箭惯性导航平台中,作为关键部件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包头稀土研究院受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部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表彰,并发贺信、颁发奖状。同时受到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的表彰和奖励。

7、地方学会工作

(1)江西省稀土学会组织召开“金属材料工业发展与江西工业化高层论坛”

2003年12月27-29日,“金属材料工业发展与江西工业化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重点研讨江西省钢铁、稀土、有色金属三大产业的发展,江西省在实施“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江西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该论坛构建了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平台,创建了一个科技与经济,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新型学术交流形式。论坛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得高度重视。6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00余篇。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56篇。

篇3: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1 糖尿病_肥胖的治疗

1.1 糖尿病与肥胖合并出现,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积聚状态,而细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追根溯源,肥胖亦是源头之一[1]。

2004年世界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主题是“糖尿病与肥胖”,这标志着体重是糖尿病防治的立足点和关键所在。

1.2 强调注册营养师的参与及治疗的个性化

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治疗应包括熟悉糖尿病MNT的注册营养师,根据对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查、营养状态的评估及治疗目标的需要,提供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监测患者的血糖、HbA1c、血压、血脂及肾功能状况来评估MNT效果,并随时做出修正。熟悉糖尿病MNT的注册营养师的参与,是糖尿病的防治观念、策略及措施进一步向病因防治深度发展的重要举措。

1.2.1 糖尿病前期个体中应用MNT的目的:通过加强锻炼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危险,通过选择健康食品达到适度的体重减轻,从而维持或至少阻止体重增加。

1.2.2 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应用MNT的目的:通过达到和维持最佳的代谢结果(包括血糖、HbA1c、LDL-胆固醇、H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血压及体重),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3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使糖尿病治疗更为复杂。肥胖也是高血压、脂质紊乱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VD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适度减轻体重可改善血糖水平、降低CVD发病危险并可预防糖尿病前期个体发展为2型糖尿病。

1.4 治疗性改变生活方式是减重的主要方式

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ADA2006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指出,生活方式改变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及重要方法。

1.4.1 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应包括糖尿病教育,减少能量和脂肪摄入(<30%总能量),规律的体力活动减少原体重的5%~7%。其中再次强调对脂肪提供的能量小于总能量的30%。而减少原体重的5%~7%作为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

1.4.2 Joslin指出,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份,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2]。强调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必须按国家标准接受糖尿病自我治疗教育[3]。意在强调患者积极参与和有效的自我管理在糖尿病MNT的重要性。

1.5 通过体力活动与行为改变有助于保持体重

改变膳食结构和行为,并结合患者的营养评估、临床生化结果,适度减少能量摄入可使体重缓慢减少。有规律的适度锻炼有利于体重的长期维持,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糖水平和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脂质异常),同时,加强有氧运动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2 严格控制饱和和反式脂肪酸

饱和和反式脂肪酸是决定血浆LDL-C水平的主要膳食因素,也是CVD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非糖尿病个体,减少饱和和反式脂肪酸以及胆固醇的摄入,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的水平,但并未能逆转LDL-C和HDL-C的比例。尽管如此,AD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糖尿病患者饱和脂肪酸在总热量中<7%,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应降到最低,有利于预防及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3 碳水化合物

3.1 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是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饮食治疗控制餐后高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十分重要。因此,用计算、食品交换份或经验估算监测碳水化合物的量仍是血糖控制达标的关键。

3.2 血糖指数(GI)代表了一种食物的生理学参数,能确切地反应食物摄入后人体的生理状态

FAO/WHO专家委员会1997年通过的GI的健康声明指出。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后血糖峰值高。而低GI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可避免刺激胰岛素过多分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负荷(GL)为GI乘以糖类总量即得。糖尿病患者糖耐量降低,当仅考虑总碳水化合物量时,应用GI及GL来设计膳食,比单独考虑碳水化合物总量更有助于血糖控制。

3.3 尽管GI或GL用于糖尿病的教育,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但仍缺乏充分的证据,暂不推荐用GI或GL用于指导预防糖尿病。

3.4

尽管碳水化合物是餐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其也是能量、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纤维素的主要来源。ADA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食物和营养委员会相一致,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总热量的45%~65%,不再支持大营养素占有特定百分数的概念。

3.4.1 虽然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比其它膳食在短期内明显减重,但由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完全依靠血糖作为能源。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保持减重效果与低脂饮食相似,其长远效果及降低CVD危险的作用尚不清楚。所以不推荐低碳水化合物量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130g/d)。

4 其他营养素的建议

4.1 甜酒和无营养甜味剂每日摄入量与健康人相同,在FDA规定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4.2 对糖尿病患者饮酒的要求与一般人群相同。成年糖尿病患者酒精摄入限少量(女性每天≤1杯,男性≤2杯),1“杯”指啤酒12盎司(1盎司=28.35克,啤酒340克)、红酒5盎司(142克)或白酒1.5盎司(42.5克),各相当于酒精15克以下。

4.3 糖尿病可能处于一种氧化应激增加的状态,但大样本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却未能显示补充抗氧化剂有益。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不良反应,缺乏有效性和有关长期安全性的证据。因此,不主张常规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

4.4 给糖尿病和肥胖者补充铬,这在我国糖尿病治疗中很为流行。但ADA认为可能中国人群铬的水平处于基础边缘水平,因而结果显示有利。但在美国及芬兰几个设计较好的对照研究却未能证明铬对糖尿病控制有利。随机对照的荟萃分析提示补充铬对减体重并无好处。最近美国FDA声明称,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补充铬对健康有益。天然食物中并不缺铬,因此,不必额外补铬。

参考文献

[1]贾伟平.糖尿病与肥胖[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61~1762

[2] Salazar S Arguedas C,Evaluation of an Educational Pro- gram:How to Treat My Diabetes”[J].16th IDF Con- gress.1977,A608

篇4: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近日,有报道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尽管中国对WTO裁决稀土出口政策违规提出了上诉,但预料只能接受裁决,并可能到明年时取消稀土、钨和钼的出口限制。这意味着中国将取消稀土出口关税和配额。

就上述消息,中国稀土学会专家表示,关于稀土出口限制取消的事情,国内仍在争论中,暂无定论,目前倾向于取消部分轻稀土的出口配额,但也不会全部取消;重稀土部分还是要适当限制,关税方面也不可能完全取消。

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日本将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以及出口配额管理和分配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2014年3月26日,WTO专家组认定,我国对上述三产品的出口政策不符合WTO相关规定。

中国稀土学会相关专家表示,从时间表来说,WTO专家组裁决意见公布后,被诉国家有3个月的上诉期,上诉期结束之后,WTO公布裁决最终结果。若败诉,届时,被诉国需要调整相应的出口政策。

专家表示,稀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产业。一旦取消稀土出口关税和配额,对行业影响会较大。

实际上,中国早已预料到WTO稀土诉讼中国败诉的结果,并在想方设法争取有利于中国稀土产业的政策。

年初以来,稀土收储传言屡屡刺激稀土价格上涨,然而,由于供应过剩较为严重,稀土价格还是一路下跌,中国稀土协会稀土价格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下跌7%左右。

稀土分析师认为,稀土供应量较大,而国外需求并不是特别好,若中国没有实质性的对策,稀土出口放开后,稀土价格或面临下跌。

文/阮晓琴

2014年稀土矿钨矿开采继续实行总量控制

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关于下达2014年度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指出,取消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继续实行稀土矿和钨矿总量控制指标管理。《通知》明确,2014年度稀土矿开采总量指标为10.5万吨,其中岩矿型(轻)稀土矿指标调增1.12万吨,比上年增加15%左右;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8.9万吨。

《通知》明确,2014年度不再下达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钨矿综合利用指标实施指标加核定考核,适当放松约束。

《通知》明确,继续实施稀土矿钨矿矿业权暂停政策至2015年6月30日。对国务院重点项目和中央基金或省级地质专项资金项目、开发整合项目、资源枯竭扩区、部省协议、矿山资源枯竭异地接续、中央扶贫支持项目、省级政府要求支持项目和支持大型稀土企业集团重组项目,在符合开采总量控制、产能平衡要求下,允许新设稀土矿钨矿矿业权。

文/丁全利

“蛟龙”将开展深海矿产资源调查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今年“蛟龙”号将组织开展两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将于6月下旬出发,前往西北太平洋的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进行为期40天的探测;11月下旬,“蛟龙”号还将前往西南印度洋,对中国另一个海底勘探合同区进行为期120天的海底热液勘探。两个航次将有10名到15名科学家乘坐“蛟龙”号进入深海,开展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调查研究。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蛟龙”号未来的母港一国家深海基地正在加速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整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在深海基地加快建设的同时,“蛟龙”号新母船也已进入到可行性报告论证阶段。另外,我国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也被列入“863”计划,将重点攻克载人潜水器球壳国产化、耐压浮力材料国产化等技术难题。

篇5:中国数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中国数学会的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数学会以组织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主线,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动中国数学会会员制建设,切实落实中国数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扩大方案。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是中国数学会呈递给全国的数学工作者的一份阶段性工作的满意答卷。

一、以组织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

中国数学会历来一直十分重视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经过几届理事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4月22日至24日中国数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探讨中国数学会如何能在新时期把握机遇,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深化学会改革,切实落实会员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为了适应我国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国数学会理事的名额范围应该适当扩大,并在分析各地区数学力量变化的基础上,依据数学学科博士点的分布情况,提出 “中国数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扩大方案提案”,并酝酿提出了“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提案”。两提案于2005年7月26日和27日在九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九届二次理事会上通过,并最终形成《中国数学会关于扩大第十届常务理事理事方案》和《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2007年5月20日中国数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第十次会议,对提请讨论的《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额方案》和《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充分的酝酿,最终对理事扩大提出分两个环节进行的办法:第一环节,依据《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额方案》(114名)扩大理事会;第二环节,为了团结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将保留个别少量的名额,用于吸纳那些在数学教育、数学普及、数学交叉等领域的人士(机构),成为中国数学会的理事(理事单位)。2007年8月27日召开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和2007年9月27日召开的九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扩大和实行会员制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学会与有关单位推荐的下届理事候选人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最终确定下届理事会规模为122人,常务理事会的规模为34人。在11月2-4日召开的中国数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以无记名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制方案》,从会议现场开始,理事和常务理事单位已陆续遵照会员制方案,自觉交纳会费。

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成员共122位,其中新当选的有72位,占理事总数的59%,平均年龄为47岁。新生力量的加入,为中国数学会注入巨大的新的活力。

二、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隆重举行 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2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大报告厅隆重开幕。各方面领导、嘉宾、20多位数学院士和著名数学家以及各大院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会代表及特邀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张立群、科学院基础局副局长刘鸣华、科技部国家奖励办公室社会力量设立奖励办公室主任黄灿宏等到会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给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文兰致大会开幕词,历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杨乐、马志明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郭雷主持。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

大会听取了文兰理事长作的题为“团结广大数学工作者开创我国数学事业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数学会章程(修改草案)》。11月3日,在全体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数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机构,马志明院士当选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长,陈志明、巩馥洲、李安民、龙以明、王诗宬、吴宗敏和周向宇当选为副理事长,王长平当选为秘书长。

大会同时举行了2007学术年会。这次大会邀请了50多位近年来在数学各个领域取得出色成绩的优秀数学家做45分钟邀请报告,同时安排了若干场15分钟报告。

三、承接社会职能,提升科技奖励的社会影响

中国数学会在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方面做出了极为出色的工作。

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和钟家庆数学奖是中国数学会有着崇高声誉的三个奖项,分别设立于1991年、1985年和1987年。华罗庚数学奖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资,奖励我国有杰出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的50岁以上的资深数学家,每年一人,是一种“终身成就奖”。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亿利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奖励我国有杰出学术成就的中青年数学家,两年一届,每届两人,是一种“斩关夺隘奖”。钟家庆数学奖由我国数学界有关人士出资,奖励我国最优秀的在读以及获得学位不久的数学研究生,两年一届,每届数人,是一种“初出茅庐奖”。中国数学会的三个奖项,年龄分布齐全,是我国在数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奖励项目,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人才成长、推动数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数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颁奖仪式。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人为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严加安院士;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人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宗传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吉敏研究员;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邸亚娜等八位青年学者。

四、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1.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暨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为了响应中国数学会“全面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计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的支持下,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山东大学联合组织了“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暨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会议于2007年8月10—16日在兰州交通大学和西藏大学成功举行。会议主题是对当今概率论与随机分析的国际前沿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并与西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巩馥洲代表中国数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向西藏大学捐赠了图书

2.七届全国微分方程稳定性暨第六届全国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工作委员会主办,运城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七届微分方程稳定性暨第六届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于2007年10月6日—10日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山西运城召开。会议专家云集,探讨微分方程妙机,纵横生物动力系统,各抒睿思卓见,欲穷稳定性之谜。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63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135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5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录用196篇,分别刊登在核心期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和《生物数学学报》上。

本次学术会议代表人数多、学术论文多、中青年学者占了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比例占到了27%。特别是微分方程和生物动力系统会议的共同举办,突出了学科交叉和应用,为以后举办类似的会议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显示了我国微分方程稳定性和生物动力系统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3.全国第七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七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7日至12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和国内的4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3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是历届研讨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4.2007年黑龙江省数学会年会召开

黑龙江省数学会于2007年1月13日至15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黑龙江省数学会第十一届二次年会。会议共有来自全省数近二十所大专院校、重点中学的百余代表参加本次大会。会议期间全省各高校共进行了四场28次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泛函分析、拓扑、代数、微分方程、控制论等领域。通过学术报告及互动式的交流;使与会代表扩大了视野;促进了学科发展。

5.第二届HPM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于4月26-30日在石家庄召开

“第二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于2007年 4月26至30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单位、重点中学的代表共计170余人参加了会议。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简称HPM)研讨会是数学史研究工作者与数学及数学教育工作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旨在推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利用历史知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本届会议共安排大会报告13场,分组报告72场。

6.第三届国际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第三届国际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会议”于2007年5月18-22 日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菲尔茨奖及沃尔夫奖获得者S.Smale、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美国SIAM前理事长G.Strang等。会议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吴宗敏教授与周定轩教授担任。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有120余人,其中半数以上来自海外,并且有20多位来自国外的学者自费参加了会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次会议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水平。

五、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造精品

中国数学会目前编辑出版《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数学进展》、《数学通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9种数学期刊,各刊发展态势良好。在提高期刊整体水平的同时,中国数学会致力于发掘潜力,打造精品。《数学学报》(中文版)成为我国数学类唯一连续五次获“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的期刊。《数学学报》(英文版)自1999年起由Springer公司出版,采用国际办刊方式,编委会国际化,实行编委负责制。该刊的学术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期刊影响因子达到历史最高的0.44。2007年《数学学报》(英文版)再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A类资助,成为科协仅有的四种连续获得A类资助的期刊之一。《数学进展》2007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C类资助。

篇6:中国稀土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理事会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在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活动,编辑出版以及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各项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古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1、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在山东省平邑县成功召开。2007年9月14-17日,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石油、煤炭、地质矿产、博物馆和出版等系统共计近60个单位的近240多位专家和同行参加了会议。这是继2005年4月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3届学术年会及2006年6月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之后,我国古生物学界的又一次盛大聚会。

本次年会学术活动为期两天,交流内容丰富而广泛,共做学术报告80个:其中大会报告6个,分会场报告74个。研讨内容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涵盖了古无脊椎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分子古生物学以及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分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者在早期生命起源与古胚胎化石、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二叠/三叠纪生物灭绝与动物群时空分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积极而广泛的关注;在贵州关岭动物群、热河生物群、侏罗/白垩系界线与海陆对比、中生代植物群与气候和古大气碳循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新生代地层研究、哺乳动物群以及分子古生物学和谱系年代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十分显著的成果。本次年会的论文摘要集共收录了230位作者和合作者的130篇论文摘要,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十分活跃的喜人局面。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除了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和中青年学者外,还有一批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研究生和年轻科技人员,表明我国古生物学研究队伍后继有人,人材辈出,也预示着我国古生物学事业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希望。

2、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七届二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6月5日—8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花粉资源开发等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一处处长宋长青博士也应邀与会发表了讲话。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7篇,学术报告55个。内容涉及早期生命、几丁虫、生物地层、孢粉相、古植被与古环境、第四纪孢粉与环境、考古、表土花粉、空气孢粉、花粉形态学与系统演化、埋藏、花粉营养学、数据库、植硅体、硅藻等众多方面。朱日祥院士为大会作了题为“早期人类与环境”的特邀报告。郑卓教授作了“中国大陆尺度表土花粉与植被地理分布的气候特征对比”的大会报告。会议收到13篇学生论文,经理事会评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唐鹏和中山大学的黄康有两位同学的论文为优秀学生论文,以示鼓励。学会希望这一评选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中国的孢粉事业。

3、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10日-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此次学术年会是一个高效、内容丰富、交流热烈、十分成功的会议。会议交流的学术报告,包括了我国化石藻类当前研究的多数方向,反映了我国化石藻类研究的现状概貌。从生物类别上来说,这些报告包括了从原核到真核生物,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多细胞生物,如从低等藻类到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涉及十余个生物门类。从所研究生物的年代来说,早到25亿年,新到更新世几万年。从化石的地区来说,跨越我国南北,从陆地到海洋,还有来自大洋的记录。从研究的方面来说,涉及了生物分类和多样性,包括新的类型和群落;涉及了生物地层学和对比;也涉及了系统演化。既有国际前沿的内容,也有着重应用的研究,还对专业委员会如何在化石藻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与会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的结构以及参会人员的精神,都反映出学者对化石藻类研究的热忱。这次参会的有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从研究到教育和生产单位的人员。从年龄上来说,有老一辈的,已经70多岁高龄;有中青年学者,更可喜的是有年轻博士生的加入,显示出化石藻类研究后继有人。大家认真参加会议,积极参与讨论。大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了有关研究新近展、交流和讨论的有关的问题,必将促进一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将激发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会议在全体参会代表和会务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二、学术期刊工作方面

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学术刊物《古生物学报》,2007年共出版5期(含增刊1期),共刊出论文136篇。《古生物学报》是宣传和交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改进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是编辑部的主要任务。经过与挂靠单位协商,中国古生物学会聘请了戎嘉余院士为《古生物学报》的新任主编。在戎院士的主持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一年多来,《古生物学报》全体工作人员遵循国家出版方针和法律法规,恪守行业准则,顺利完成2007年的出版任务。同时,学报还筹建了100期全文数据库,注册了学报的专用网站名称,为使学报全面信息化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古生物学报》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编辑部正在酝酿制定《古生物学报》优秀论文奖的实施细则。

三、组织工作方面 中国古生物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会议于2007年1月28-29日在山东省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馆召开。会议由沙金庚理事长主持,杨群秘书长就2006年学会在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期刊及出版工作、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学会日常管理工作以及2006年度财务状况和2007年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汇报总结。他指出,2007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将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及七届二次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学会的改革,促进学会的发展,并将在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学会网站建设、等多方面积极开展一系列工作。

本次理事会会议就以下事项做出了一系列决定。

1、中国古生物学会作为《古生物学报》的主办单位,理事会成员对学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每位理事每年有必要向学报编辑部至少提交或推荐一篇论文。

2、继续加强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学会作为科普教育主力军的职能。

3、成立领导小组,对2009年的“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的活动、第十届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25届学术年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安排。

四、学会日常管理工作

学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科协各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2007年主要作了以下这些工作: 1、200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工作。2、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推荐工作。

3、推荐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工作

4、推荐第四届青年女科学家候选人的工作。5、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的推荐工作

上一篇:县公安局派出所2021年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士官犯罪记录片观后感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