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新闻报道

2024-04-10

美术课的新闻报道(精选8篇)

篇1:美术课的新闻报道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教学过程:

一、看新闻,说新闻

1、观看新闻:新闻联播

2、说新闻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二、欣赏范画,以供欣赏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

(1)《抗洪救灾》

(2)《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

(3)画面精彩。

三、学生作画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篇2:美术课的新闻报道

10月12日上午,张燕老师执教给我们上了一节骨干教师示范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我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风采以及美术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张燕老师的这堂《戏剧脸谱》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同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始终亲切可人,无论是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在游戏中,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调动整堂课的气氛。她的教学准备很充分,一个个动听的戏曲音乐,精美的图片和范例,使同学们的认知非常感官化。整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视频的步步导入到新知的逐渐渗透,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篇3:美术课的新闻报道

一、媒体融合的介绍

媒体融合,是指将多种媒体形式联合起来,形成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媒体融合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多元化的媒介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发展方式。媒体融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部分。从狭义上理解媒体融合,是指在传统媒体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革新,改变媒体形式的性质,进而生成一种融合性型的媒体形式。例如,在杂志基础上的发展形成的电子杂志, 就是一种融合型的媒体形式。广义上的媒体融合从媒体的综合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除了媒体形式的融合之外还包括媒体所涉及的各种要素,是媒体行业联合的一种体现方式。

二、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新闻美术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

(一)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新闻美术设计原则

新闻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简洁性,在进行新闻美术设计的时候,也需要严格遵守这三个基本原则。新闻是将新进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和传播,只有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才能将新闻报道的价值体现出来。新闻美术设计要紧跟事件的动态发展,根据事件的变化及时更新内容,保证美术设计的时效性。同时,通过美术设计将新闻内容真实地反映出来,不能为了利益而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要保证美术设计内容的真实性,使人们通过美术设计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在进行美术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排版的简洁性,突出新闻主题,使整个版面情况一目了然,使人们快速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合理搭配各种美术元素,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方案,使人们更加乐于接受。

(二)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新闻美术设计理念

新闻美术是对新闻文字的丰富和扩展,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相比枯燥无味的文字,新闻美术设计更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在媒体融合环境中,新闻美术设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平面图片、静态图片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美术设计的要求,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新闻美术设计理念,对美术设计进行创新,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到美术设计中去丰富美术设计方式,提高美术设计的趣味性,加深人们的印象,为新闻的传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新闻美术设计的创新方法

(一)赋予新闻美术设计个性化特点

新闻美术设计是新闻内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首先要保证其时效性和真实性,然后再根据实际新闻事件对新闻美术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新闻美术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再次根据新闻类型对版面进行科学排版,使用与主题相照应的图片,合理设置图片尺寸,突出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引起大众心理上的共鸣。同时可以采用抽象手法对图片进行处理,在图片中添加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波纹、破裂效果等,使美术设计更加新颖,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精简新闻美术设计形式

信息化时代的信息量比较大,人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进行美术设计的时候,为了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需要对整个版面进行优化,去粗取精突出新闻主题,使整个版面看起来更加整洁,内容更加系统、有序,使人们一眼便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进行设计时要突出主题,对于次要的、 容易造成视觉杂乱的美术元素,可以进行淡化或者虚化处理。

(三)加强多种媒体技术的融合

网络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丰富了新闻美术设计形式,除了传统的平面图片、图形之外,现阶段美术元素更多的是以立体、动态等形式表现出来。在进行新闻美术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多种媒体技术的融合,通过科学规划将多种美术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弥补传统新闻美术设计中元素组合单一的缺点,丰富了美术新闻内容。在利用不同媒体技术对新闻进行传播的时候,需要根据媒体技术特点和新闻类型,对美术设计版面进行科学规划,保证版面满足媒体特点。

(四)做好新闻美术设计的细节处理

细节处理是新闻美术设计中的一项重点,做好细节的处理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新闻内容主题,起到一种渲染作用, 使人们通过美术设计便能够感受到新闻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观念。细节处理包括文字处理、色彩处理等方面,作为美术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色彩的组成以及透明度在整个版面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通过对新闻主题思想的分析,对色彩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搭配,使色彩构成以及透明度与新闻核心内容相呼应,在突出新闻主题思想的同时,渲染出一种氛围, 将人们带到新闻内容中去,起到更好的新闻传播作用。

四、结语

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便是信息化,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 媒体融合俨然成为当前国际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必须改变新闻美术设计理念,以新闻美术设计原则为基础对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新闻美术设计水平,最大化地发挥出美术设计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摘要: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多种新型媒体方式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新闻美术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媒体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新闻美术必须更新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方式。本文通过对媒体融合的介绍,指出了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新闻美术设计原则及设计理念,并对其设计创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美术设计,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凯.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美术设计创新方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191-192.

篇4:2003江苏十大美术新闻等

1、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山水册页八开》拍出1980万元天价。

2、首届江苏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

3、南京博物院隆重举行“吕凤子、傅抱石、刘海粟、陈之佛”四大画家特展。

4、南京徐悲鸿纪念馆落成暨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5、南京博物院珍藏傅抱石真迹首赴澳门展出。

6、“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行。

7、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现代都市水墨画展在南京观摩。

8、当代江苏画派名家九人作品展在上海、南京成功举行。

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率先设立我国第一个中国古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点。

10、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本绘画本体研究专著《中国绘画学》在南航开编。

尘封七十八载 傅抱石《刻印概论》终于出版

在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一生著述的二百多万字艺术理论专著中,有一本他生前十分珍爱的印学专著,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出版,成为他一生的遗憾。近日,这部尘封近八十载的《刻印概论》终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原书稿系傅抱石先生用端正的小楷手写而成,笔力劲健。它既是一部理论专著,也是一部书法作品,为了真实地展现傅氏原作的风貌,上海古籍出版社采用宣纸仿真影印技术,书中插图、印拓精美,赏心悦目,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学术理论研究价值。

《刻印概论》原名《摹印学》,始作于一九二六年,傅抱石时年二十二岁,这是他继二十一岁完成首部理论专著《国画源流概述》一书后的第二部学术专著,年轻的傅抱石才华横溢,创作精力旺盛,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书稿,还重写了一册。他在书中完整、系统的评述了我国数千年来印章艺术的发展与变迁,对印章样式、用途、印石材质识辨以及篆法、章法、刀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一加以介绍,见解精审,极具独创性。而今,距傅抱石写成此书稿已过去近八十年,在傅抱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此书得以出版,成为我们对一代宗师傅抱石先生的最好纪念。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首届“研究生书学学术周”

2003年12月14日至19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首届“研究生书学学术周”。学术周是由该校研究生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和书法所共同主办、书法所研究生会承办的。围绕“营造学术氛围、拓展学术视野、深化书学研究、提高创作能力、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宗旨,学术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第一,学术周开幕式暨四校研究生书法联展;第二,研究生书学论坛;第三,系列学术讲座,由欧阳中石先生、张同印先生、吴元真先生主讲;第四,在京青年书家创作座谈会。

这次学术周围绕“学术性”来展开,以特有的学科意识使它和一般群众性书法活动相区别,并突破了封闭的院校活动形式,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又体现了“社会性”特点,取得了初步成功。首届学术周虽然结束了,其在大学校园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必将持续下去。大家期待着下一届“书学学术周”的召开,期待着又一次相会在首都师范大学!

当代江苏画派名家九人作品汇报展在宁举行

2003年11月18日上午九时,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博物院主办的“当代江苏画派名家九人作品汇展”于南京博物院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了喻继高、范保文、卢星堂、华拓、叶维、朱葵、盖茂森、贺成、赵文元这九位画家的二百多幅中国画作品,本次联展是继十月一日国庆期间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之后移师南京面向江苏家乡人民的一次汇报展览。这次展览,不仅给江苏人民带来丰硕的精神食粮和美的享受,还展示了当代江苏画派创作的雄厚实力,同时也对振兴当代江苏画派和弘扬民族传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50华诞书画展在南京举行

12月14日,“崇文尚德耕耘忙——江苏省文史研究馆50华诞书画展”在江苏美术馆隆重举行。

成立于1953年3月的江苏省文史研究馆是省政府领导下的文史研究机构,迄今累计聘任馆员529位,他们多为年高德劭、博学多识的名流耆宿,50年来辛勤耕耘,或著书立说,或修史编志,或诗词唱和,更有大批潜心书画者,他们用笔墨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情感,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欣逢盛世、与时俱进的大好形势。由启功题名、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江海骊珠——文史研究馆建馆50周年馆藏书画作品选集》同时首发。

董欣宾逝世周年纪念活动在锡举行

董欣宾(1940~2002),无锡张泾人,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在11月25日其逝世一周年之际,无锡市文化局、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联合主办了“大师之旅——董欣宾逝世周年艺术回顾展”及纪念座谈会活动。

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代表共同缅怀了董欣宾的艺术人生,对他的人品、画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他的英年早逝深表惋惜,提出应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他的艺术成就,倡议成立董欣宾艺术研究会,进一步加强对董欣宾及其绘画艺术的研究。

人美社隆重推出《徐湖平中国画选》

由启功题写书名、秦孝仪和冯其庸分别作序的《徐湖平中国画选》,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徐湖平研究员现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同时兼任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大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湖平说:“我从事绘画无籍以成名之念,亦无凭此致利之想,纯属闲中作乐游艺于圈外。”因此他能以古为法,能者为师,边临摹边创作,或写实或写意,或具象或抽象,不拘一格,直抒胸臆,艺术观念与作品已渐入佳境。

黄养辉百余件遗作捐献无锡市人民政府

日前《恪承父志,德艺双辉——黄贤安捐献黄养辉书画仪式暨精品展》在无锡市博物馆举行。黄贤安是著名书画家黄养辉之子,他恪承父志,慨然将其父的精品力作129件无偿捐献给无锡市人民政府,由市博物馆设黄养辉艺术陈列馆永存,出版的《黄养辉书画集》是一本欣赏与珍藏的理想读物。

周炳辰欧洲行画展获得成功

篇5:民间美术视导通讯报道

专家组通过检查台账、实地考察、随机访谈等方式,对市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视导。葛高中校长及民间美术课程基地颜闻老师,向专家组汇报了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情况。随后,视察了课程基地的场所建设和实施状况。

最后,专家组反馈视导意见。对建国路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建设中所作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建议,马主任指出,连云港市民间美术课程基地在实施模型建构中,要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产生区域辐射和引领作用,实现课程基地的深远价值;陆处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主动为民间美术课程基地搭建更多、更大的展示平台。最后葛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专家组给予的肯定与鼓励,表示在今后的建设中会继续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以“普爱·和美”为核心理念——建构具有民族素养的创新人才平台,以民间美术为特色载体,促进师生素质的主动发展。

篇6:平阳县美术教师培训报道

平阳县美术教师培训报道

9月16日、23日上午,平阳县鳌江学区、腾蛟学区中小

学美术教师在鳌江八中举行了美术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活动。教研员李崇高老师主持本次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叶志杰老师为主讲老师。培训的对象为鳌江、腾蛟两个学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叶老师讲述了自己对美术课程培训的切身感受和意见。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

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篇7:XX小学成功举行美术展报道稿

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校园的艺术氛围,培养美术特长,提高审美水平,6月1日,XX小学举行了“彩绘童年”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活动。

此次展览的作品以彩绘作品为主,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走进展厅,呈现在面前的一件件“无声胜有声”的学生作品,不仅饱含着孩子们的那份最真、最纯的童趣,承载着孩子们那个最初、最美的艺术之梦,同时也凝聚着金东小学近年来的美育成果。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动物彩塑描绘了童年的欢乐与梦想,一面面灵逸轻盈的彩绘摇扇把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一个个神情各异的面具脸谱和各有特色的剪纸则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体现……参展作品种类多样,风格各异,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欣赏。

篇8:美术课的新闻报道

经过调查分析, 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学校外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 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 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 兴趣爱好是次要的, 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 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 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 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 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 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 上美术课时, 因缺乏资料, 或图省事, 只教学生临摹作品, 课堂气氛低沉, 讲课呆板, 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育是不能忽略的,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 我们很难改变, 但是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改变内因, 转变教学观念, 从课堂抓起, 培养其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 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 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 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 激发其热情。比如要大家用速写形式描绘自己的同桌, 总会有些同学会提出异议, 想画动物或其他, 如果这时教师大怒, 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 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 正确的引导, 才能培养其兴趣, 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审美意识。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 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 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 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 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 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 只有随着年龄增长, 知识的积累, 技巧的提高, 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 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 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 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 渗透各学科, 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 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再次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以前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书非常“认真”, 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 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 教师讲, 学生听, 墨守常规, 老一套, 不变样, 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 以至学生失去兴趣,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 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 形象生动, 鲜明直观, 在对学生进行美育, 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 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 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勇于创新, 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 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是一种享受, 一种娱乐。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 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 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 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 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 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 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 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泥, 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 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 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 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 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 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 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 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 培养学生兴趣。教师上美术课时, 总不能天天“游戏”, 长了也呆板, 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 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 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 被动地学习,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通过自己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 多方面, 提供大量直观, 形象的感性材料, 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 少临摹, 要分层次训练, 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 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 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 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 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 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 要循序渐进, 逐步加深。

上一篇:八号镇中心幼儿园工作经验材料下一篇:二恶英学习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