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

2024-05-28

让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精选8篇)

篇1:让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

让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

山东屯九年制学校李海英

作文教学历来是老师和学生都很都疼的事情,学生不愿意写,教师叫起来也费力,而且批改作文更是一项大工程。教学这么多年,一直在探索作文怎样让学生想写、会写、乐于写呢?现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现在带的学生正好是三年级的开始,所以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更为重要。第一篇作文是写一个游戏,学生虽然每天都在玩游戏,但能写出来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先从课文入手,学习《吹泡泡》一课时,认真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让学生回家试做一下这个游戏,真切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真实性,还让学生也写一写吹泡泡的过程。第一步完成了,再领学生亲自做一个游戏,我领学生做了“贴鼻子”、“二人三足”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学生记下游戏的场面,有了亲身的体验,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作文交上来时,我很满意,没想到第一篇作文会写的这样好。

二、修改时小组合作。先由小组长检查作文,组长指导修改后,交给老师再做指导,有不足之处再做修改,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是不断修改才更出色的。并告诉学生你是小作者,你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来。

三、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性。批改作文一直是让老师头疼的大事,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将互助模式应用到作文讲评之中。因为写上来的作文已经有老师看过不止一遍了,学生对老师写的评语也不感兴趣,再批也是得不偿失。我将学生作文交换,首先看字迹是否工整,如果工整,就在作文后加注批语,并获得一颗星;第二步,读文看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错别字做上标记后修改,如果没有错别字,就再获一颗星;第三步,再读文章看句子是否通顺,不通顺的及时修改,通顺的加一颗星;第四步,读文找到好词好句,有好词佳句的,再得一颗星;最后看是否使用修辞方法,如果有修辞的加一颗星。然后统计超过三颗星的为“优”,不足三颗星的为“良”这样就轻松解决了批作文的难题。在批改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读一读好的词语和句子,并说出怎么好。这样,学生还能借鉴别人的写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快乐,学生还会期待着下一个作文课的到来。虽然是刚刚开始尝试,但觉得会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

篇2:让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一直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最难得就是作文教学。作文课上,老师讲解得再好再详细,课后学生的作文往往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佳作。究其原因,通病就是语言枯燥乏味单调,不够生动,言之无物。作文让学生头疼,教师头更疼。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的作文生动起来呢?经过思考,我想,如果学生的作文里有颜色,有声音,有味道,再把这些内容加以加工,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就有可能改变这种空洞无物的`状况。于是,我就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了一节作文课,课题是《让作文有声有色有味》。设计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是让作文有声音,第二环节是让作文有颜色,第三环节让作文有味道。分别让学生抓住同一个主题或对象,运用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写几句话,最后把这些含有声音、颜色和味道的句子加以整理,写成一篇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的文章。

篇3:让作文变得轻松起来

一、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 世界对儿童来说, 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 世界万物的鲜明形象和画面, 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的认识, 使之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辨别人间的真、善、美, 寻求做人的真谛, 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 陶冶自己的性情, 启迪生活的哲理。写作的素材, 就可以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

1. 善于观察。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尖下溜走, 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 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 首先, 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 然后设法接近他, 观察人物的长相、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 以防“身在此山中”, 却“不识真面目”。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 通过视觉, 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 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 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 尝到它的滋味。

2. 注重感情。

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 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 欣赏悦耳的音乐, 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 听到刺耳的声音, 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 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 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 没有半点生气, 缺乏真情实感。可见, 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 可以使我们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 心入于境, 神会于物, 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积累写作材料

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 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 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 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 写同一个主题, 形成一个系列。如“家乡美景”、“童年往事”、“春天的故事”……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 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 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 加以构思写成文章, 这样在考试中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茫然, 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 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 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时, 碰到有价值的, 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 即把它存入作文材料库, 在闲暇时朗读或背诵。这样, 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 提高作文素质, 让我们写起作文来, 才会运用自如。

三、丰富写作素材

少年儿童天真机灵, 思维活跃, 充满创造力, 他们蕴藏着各种天赋, 需要我们去精心开发。组织各种活动, 可以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参观浏览, 科技制作等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促进创造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 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 丰富写作素材, 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实践证明, 各种活动的开展, 都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 内容也富有情趣。如春天在杨柳依依的江畔漫步, 让学生身临其境, 呼吸春的气息;到社区清扫街道, 让学生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参观家乡旅游景点, 让学生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给贫困地区小朋友捐书捐物, 让学生向同龄人献上一份爱心……

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 学生却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 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 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 有了真情实感, 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 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从中捕捉灵感, 由此及彼, 从而拓展视野, 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

篇4:让音乐课变得有声有色

一、不拘一格的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交流。在音乐课堂里,它不像语文和数学课堂那样,学生的座位摆放要循规蹈矩。在音乐课堂中,座位的摆放可以多样化,可以把课堂的桌椅摆放成一个小舞台;也可以全部由凳子组成的课堂,方便学生上课;更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自由组合上课的方式,这样既开放又符合学生的心理。

教学《妈妈的心》一课,这首歌叙事性强,速度比较慢,多听几遍学生就能哼唱,但唱出“味道”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妈妈平时都做了什么?如何唱好这首歌?当教师把事先邀请到的几个特殊妈妈请到课堂时,几位学生一下子愣住了。当他们面对家长深情地表演着,轻柔地歌唱时,这已经加深了他们的母子情深。例如,在导入《羊肠小道》的欣赏时,可以通过课件播放三个旋律片段,请学生以四人一组听听并讨论、连线。其中,从音乐3欣赏中,有学生首先感受到了“奔走”,又有学生说是“悠然的奔走”、“旅行者骑着驴悠闲地奔走”,继而有学生模仿旅行者在羊肠小道时而紧张、时而悠闲……教师随口问道:“若要你帮这段音乐取个名,你认为哪个最合适呢?”学生立即与《羊肠小道》进行了链接,并争先恐后地讲述心中的链接情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这场“辩论”中的主角,在充分的“品头论足”中相互并肩走进了音乐,获得了音乐所赋予的美感体验。

只有课堂形式做到多样性,学生从第一印象中就可以一下子对这节音乐课产生兴趣,而且是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教师的顺利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灵活高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达到教师预设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声音,还要采取多种方法;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合唱、独唱、对唱,也可以根据特定的情景进行歌唱。

例如教学《圆圆和弯弯》一课时,教师从生活导入,问学生果实中哪些是弯的哪些是圆的,能说出几种这圆圆和弯弯的名称,一石激起千层浪,热爱生活的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议论纷纷。接着让他们听教师泛唱,听听从这首歌曲里知道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看着孩子们个个认真倾听的样子,又进行了听记曲调比赛。从教师口风琴和和学生同奏,到增加难度,加强记忆的复唱,再到后来的即兴舞蹈,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这样活跃的教学氛围、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怎能不对音乐课感兴趣呢?

三、生动合理的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可以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些不能用言语所表达的东西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对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同样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在上音乐鉴赏课的时候,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原声唱法,优美的PPT图片演示其课文内容的解说,让整节音乐课达到有声有色的境界,此时,音乐才是一种艺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聆听《灵隐钟声》时,播放寺庙的钟声;在教学《樱花》时,让学生欣赏富士山下那一片山花烂漫的情景;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放出一碧千里的草原课件,让学生自豪地表现出草原小牧民喜悦的心情。

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领域,音乐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学到什么”或“了解到了什么”,而是重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以及“参与中是否获得美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拓展课堂,聆听开放,也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总之,要上好一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音乐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萃始小学)

篇5:让苦难变得芬芳作文

“你这么复杂的经历怎么会写出这么柔情的作品呢?”我曾经问过他,“有时候我读你的作品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只有初恋的人才能写得出。”

“那你认为我该写什么样的作品?《罪与恶》吗?他笑。

“起码应该比这些作品沉重和暗淡些。”

他笑了,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家家都储粪。小时侯,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送粪时,我都回掩鼻而过。那时我觉得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 庄稼长得更壮实呢?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坏,也没有堕落,甚至连麻木都没有,就完全明白了粪与庄稼的关系。”

我看着他。他想做一个怎样的比喻呢?

“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他一直储在粪池里,他就会一直臭下去。但是它遇到泥土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和深厚的泥土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对于一个人, 苦难也是这样。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 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这个智慧的人,他是对的。土地转化了粪便的性质,他的心灵转化了困难的流向。在这转化中,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唇间的洌酒,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是诗句的花瓣。他文字里那些明亮的妩媚原来是那么深情,隽永,因为其间的一笔一画都是他踏破苦难的履痕。

他让苦难芬芳,他让苦难醉透。能够这样生活的人,多么让人钦慕。

后来,我把他的一首小诗抄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健康的赤足是一面清脆的小鼓

在这个雨季敲打着春天的胸脯

没有华丽的鞋子又有什么关系啊

篇6:让自己变得更好作文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可是总把梦想留在未来,想做的事情留在以后,这样下去,唯一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治愈,再受伤,再治愈。每一次的治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

生活中的许多,无论是快乐或是痛苦,都将成为过往!经历时、拥有时我们去感受、去体悟,然后无奈地看着它们的离去!

经常会说,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相信,201x年的每一天都是一首曲子,经历的每件事、每个景会汇成生活的五彩乐谱,有华丽,有沉重,有优雅,有欢快,也有悲伤……

201x年的生活,仍然不会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进行,但一定会有机会……这个世界没有永远也不会有永远,如果我们什么都想拥有,到头来也许什么都没有。

世界太大,生命又太短,如果我们不导演好自己,又怎能悟透人生的意义。有些事,无论我们在意不在意,结果就在那里!

每个人都在路上,没有必要把仇恨指向别人,因为别人无罪;也不要把后悔留给自己,因为自己无辜;更不要把成见留给世界,因为世事无常。只要内心存有美好,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无憾人生、无悔岁月!

篇7:让生活变得美好作文

自信并不是一个远离我们遥不可及的梦,它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带给你雨过天晴的喜悦与欢欣。——题记

有人问:“自信是什么?”

词典上说:“自信是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而我认为自信是在课堂中踊跃回答,相信自己的答案最正确的;自信是在球场上自然洒脱,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自信是在舞台上舞姿飘逸,相信自己是最美的;自信是在比赛中神采奕奕,相信自己是最后的每次相信自己,你都能做到最好,但是,能在每次比赛、表演都做到自信的人并不多。

人人都可以成才,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自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你干什么,首先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了信心,便有了成功和收获的希望。

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株小百合生长在荒山断崖上,它跟其他的野草没什么两样,但它相信自己是一株百合,是一株能开出美丽花朵的百合,它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儿,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如果它失去自信,不敢证明自己,就只好永远与荒草为伍了。而我们的人生不也正需要这种相信自己、坚持信念的精神吗?

古人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现今有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海伦。凯勒;有高位截瘫的轮椅姑娘张海迪……如果没有执着顽强的自励,他们的名字将会永远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他们的生活也终究是灰白色的,渴望成功、渴望多彩生活的人们,有谁能缺少这种珍贵的力量呢?

只要你拥有自信,就等于你收获了成功的希望。但是,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自信是一种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斗志昂扬迎接生活挑战的的乐观情绪,是一种战胜自己而告别自卑的灵丹妙药。

篇8:让作文变得简单些

一、注重生活的指导, 丰富写作储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蕴藏闪光点, 值得我们用自己的笔描写。可有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文章开头说的情况呢?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仔细观察生活, 没有用心感受生活。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的信中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 多看看……此后创作。首先需要观察生活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生活的音乐,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的图画, 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生活的真谛, 有所看才能有所感, 有所感才能有悟。因此我每学期的第一次作文课的训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给学生方法, 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内心感受, 使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看法和老师与同学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形式。

二、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瞬间, 应时而写

作文无巧妙之法, 没有什么高招秘招, 唯有经常训练才能熟能生巧,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怎样多练, 什么时候练什么, 是非常讲究的。春天的花香扑鼻而来, 夏天的飞蚊嘤嘤嗡嗡, 秋天的天空碧蓝如洗, 冬天的大雪如梨花片片, 同学之间的友谊, 师生的关系, 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其实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 多和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所感所想, 在学生欲言不吐不快之时, 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将说和写作结合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了言为心声的良好习惯。

一次, 我一进教室就发现门上有两个清晰的脚印, 从脚印的位置来看, 显然是有意踩上去的。我抓住这个契机, 让学生写了一篇有见地的作文,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的写作真情,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实这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如一写亲人就是父母雨中送伞, 一写同学就是刻苦认真, 一写友谊就是小艺术品之类的故事, 究其原因, 是多年来作文教学的僵化造成的。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将作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将书面语言与生动活泼的口语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说实话, 表达真情实感, 形成良好的文风, 引导学生良好的人格, 引导学生抓住生活的瞬间, 从而培养发现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日积月累, 学生何愁没有素材, 又何必为了应付老师而写那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呢?

三、创设生活情境, 进行情境教学

学生作文空洞无味的根源, 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分析能力。许多时候, 学生不能从细微处见闪光点, 且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我们不可能整天领着学生观察每一件事情, 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各种事情,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 再现需要再现的东西, 或是通过课堂剧的表演再现情境, 渲染气氛。2009年冬天下第一场大雪的时候正赶上上作文课, 学生被漫天的雪花吸引, 时不时地往外探头, 心思已不在教室内。这时一个“调皮”的同学诡异地说:“老师, 我们不愿意写作文, 咱们打雪仗好不好?”我灵机一动立即说:“好!”教室内立刻沸腾了, 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这时我说:“同学们, 我先来朗读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 再去好不好?”教室内立刻鸦雀无声, 学生激情昂扬, 非常专注地听我朗诵:“夕阳落山不久, 西方的天空, 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接着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 用“橘红色”形容晚霞, 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 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写出了晚上海滨的独特美景, 使读者如临其境。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把这一景色写活了。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 玩够了, 闹够了, 再静下来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这次的作文非常成功, 现摘录于下:“积雪有一尺多厚, 站在教学楼上遥望操场, 像面对一面镜子, 它照出了一串串快乐的脚印”。“龙爪槐静静地迎着雪花, 像撑起一把厚厚的大伞, 为鸟儿留下一片觅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斓的, 只要不断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 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独特, 就能产生有个性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感, 就能用自己的话语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就能写出好文章。

四、广泛阅读, 仿写入手, 循序渐进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而书本应是学生最好的伙伴。通过阅读, 学生慢慢感悟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 感受作者是怎样感受生活、描述生活的,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能力, 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读课本, 充分发挥自读课本的作用, 因为其中不乏名家名篇, 学生从中可以学到无比优美的语言, 巧妙绝伦的谋篇, 深刻而富有哲理的主题。我们在每次作文之前都精选几篇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名家之作, 印好发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体会, 这就是我坚持了许多年, 取得显著效果的名家指路之法, 使学生在惊叹名家的写作能力之时, 产生一种后来者居上的激情, 在模仿中创新, 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在作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 就能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学生就会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体现, 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之路, 是培养学生习作习惯, 发展学生语言, 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 解决写作中“无米之炊”问题, 使学生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素材,观察生活,反映生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参.

上一篇:诚信的作文下一篇:关于2011年党务公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