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青蛙写诗

2024-05-18

人教版青蛙写诗(精选7篇)

篇1:人教版青蛙写诗

《青蛙写诗》

一、趣味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位朋友身披绿战袍,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青蛙!(出示折纸青蛙)

谁能说一说小青蛙有什么本领? 生:捉害虫。

师:一只青蛙一年能消灭许多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不过今天老师带来的这只小青蛙不仅有捉害虫的本领,还有写诗的本领哪!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青蛙写诗。

(板书7.青蛙写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下面翻开课本84页,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写的这首诗!

(老师范读)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看看上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想当小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点名朗读)

(单独指导:第一个同学真有勇气!这位同学声音真洪亮!)师:同学们都很积极!都想当小老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齐读)(读书姿势,准备完毕)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那我们来看一看,课文里面还有些生字宝宝你能不能读准确!

三、趣味识字

1.师:这些生字宝宝跳出了课文,你们认识他吗?谁能读准确?(点名认读生字)(老师领读,齐读生字)

2.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了,下面老师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青蛙跳跳”!

老师当青蛙妈妈,你们是小青蛙,妈妈点名,点到谁,你就跳起来,大声读出生字宝宝,读三遍!读的对,读的好!老师就把青蛙字卡奖励给你!“池塘边,真热闹,大家都来跳一跳,青蛙妈妈来点名,点到谁,谁就跳。” “xxx,你来跳”

“我来跳!写写写„„”

3.师:同学们真棒!好多同学得到了老师的青蛙字卡,没得到的同学也不要难过,你看大屏幕上,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游戏,青蛙跳伞!这一关更难,因为老师把拼音去掉了,这次能认出生字宝宝的小朋友更厉害!

如果你认识,请你大声念出来!(齐读认生字)

四、感悟课文

1.师:认识了生字宝宝以后,我们一起再回到课文里看一看。(示范朗读第一小节)师:小青蛙听到下雨的声音,淅沥沥,沙啦啦,很好听,产生了作诗的兴趣,谁能说一说小青蛙现在是什么心情?

小青蛙很兴奋!很开心!你能模仿小青蛙的表情,带着高兴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2.师:小青蛙要写诗了,这时候看一看谁来帮忙了? 生:小蝌蚪

师: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

大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听到青蛙要写诗,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向我们游过来了,多可爱呀!它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谁能把这句读好? 你就像小蝌蚪一样可爱!

3.师:听到小蝌蚪的话以后,这时候池塘里的水泡泡也来凑热闹了!他说了什么? 生:我能当个小句号。

师:哦!水泡泡圆圆的和句号很像!于是水泡泡来给青蛙做句号了!水泡泡能做句号感到很自豪!谁能读出自豪的感觉? 你就是自豪的水泡泡!

4.师:听到青蛙要写诗的消息以后池塘里越来越热闹了,这时候谁说话了? 生:水珠

师:是一个水珠说话了还是很多水珠说话了? 对!很多个水珠穿成了一串!一串水珠说话了!看到这个串字,你还能想到什么? 红红的、亮亮的,挂在门前的。一串灯笼 甜甜的、圆圆的,有紫色有绿色。一串葡萄 师: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了什么? 生: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5.师: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小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忙啦?“有„„有„„还有„„”“有小蝌蚪有水泡泡还有一串水珠来帮忙,小青蛙的诗写成啦!”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你到青蛙的诗中找一找他们,并把他们圈出来,看看他们有没有帮上忙。

逗号要读的短一些,句号停顿长一些,省略号要读的好像话还没说完。

五、升华朗读

师:现在,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看到天空下着小雨,很开心,写了一首诗,并得到了好朋友的帮助。你会怎样朗读你的诗?(带动作朗读)(高兴自豪感谢)

六、认写生字

同学们刚才朗读了青蛙写的这首诗,现在我们让小嘴巴休息一下,动一动我们的小手,写一写这课的生字。

1.第一个字是下,我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字,横要写的长,竖要写的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这是一个独体字,我们可以给下组词,下面上下。跟老师书空,(小手准备,准备完毕)横、竖、点,一共几笔?三笔。下面看老师板书,(小眼睛,看黑板)

2.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字个,一撇一捺要写的舒展,竖写在竖中线上,对准撇和捺的交叉点,但是不能碰到。这是一个独体字,可以给个组词,一个个子。跟老师书空,撇、捺、竖,一共几笔?也是三笔。认真看老师板书。

3.现在自己在课本上,先认真描红,然后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篇2:人教版青蛙写诗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青蛙写了一首诗。

生2:我读懂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来帮忙了。

师:说得真好!老师这有几张卡片,你会读吗?(教师出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小逗号、小句号、省略号)

(学生齐读卡片。)

师:你能到黑板上来摆一摆这些卡片吗?

(一生到黑板上摆词卡)

师:为什么这样摆?(指第一行)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指读)说一说想法。

生: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因为小蝌蚪和逗号长得像,所以把蝌蚪和逗号放一行。

师:见过蝌蚪吗?(出示图片)所以小蝌蚪游过来说--

生:(齐读)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刚刚大家读的这段中藏着两个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宝宝,它们是谁?

生:是“过”和“给”。

师:你会写这两个字吗?你能教教不会的小朋友吗?

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过”的,走之旁加上寸就是过。

生2:“给”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我还会给它们组词,过(过桥),给(送给)。

师:再看这一行(指板书),你们为什么把“水泡泡”和“句号”放一起,

生:因为水泡泡和小句号很像,所以把它俩放一起。

师:(出示图片)所以,水泡泡说--

生:(齐读)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师:“当”也是今天的生字,它还是一个多音字呢,跟老师一起读一读,dānɡ(当心),dànɡ(当做)。

师:把“一串水珠”和“省略号”放一起,谁找到答案了?

生: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师:(课件出示图片)“串”字还有来历呢,(课件演示“串”的字理演变)把东西从中间穿起来就是“串”。这是一串水珠吗?(课件演示一颗水珠)

生:不是,是一颗水珠。

师:现在呢?(课件演示一串水珠)

生:是一串水珠。

师:很多的水珠连起来才是一串水珠。

师:看,这又是一串什么?(课件出示“一串项链”)

生:一串项链。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生1:一串肉。

生2:一串糖葫芦。

生3:一串葡萄。

师:现在,看着你们自己摆的板书说说吧,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忙了?(指导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帮了什么忙?(生接说)试着背一背。(生自己练背)和老师一起带着动作背。(带动作背诵)

赏析:低年级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老师引领学生不仅识字,还了解字理、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使得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水乳交融、和谐统一。老师的引导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有识字方法的点拨,有读文方法的引领,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做到了扎扎实实识字,真真切切读书。

篇3:人教版青蛙写诗

一、两版教材的共同特征

1.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探究、进行合作性学习,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两版生物教材均在内容设计上融入了这一理念,不仅注重培养生物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更加涵盖了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容,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整个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两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又尽可能地体现当今社会生态教育所倡导的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两版教材均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人教版教材编排的“问题讨论、实验、思考与讨论”等板块;苏教版教材编排的“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积极思维及课外探究”等板块。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遍及各个章节,且两版教材在编排部分实验活动时,均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动手操作、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得出相应的结论。环环相扣的实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升华所学的新知识,在构建学生知识系统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合作,提升学生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知识应用能力。

2.图文结合、色彩鲜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两版教材在板块设计上,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编排,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摄影图和绘画图,具体形式有:显微镜下多样的细胞图、生态系统结构图、人物图、示意图、对比图、概念图、遗传图等。通过图示对生物体的结构形态特征、生殖和发育变化、生活场景以及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生动的描述,摒弃单调的文字叙述,使学生在感官上具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展示,有益于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直观化,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建构生物知识体系。笔者统计图示使用情况后发现,两版教材仅在“细胞的分子组成”知识模块中,为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就使用了大量的插图,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在此模块中均使用了17 张图示,图示类型分别为:摄影图、结构图与示意图等,部分图示中还不只采用了一种图示类型。如:人教版教材在“蛋白质的功能”知识点编排中使用了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均包含在“图2-7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图示”中,其中插入了羽毛、肌肉、头发、蜘蛛丝等摄影图,辅以胃蛋白结晶的结构图、血红蛋白示意图等,其目的在于阐释蛋白质在细胞中所具有的多种功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同化新概念,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两版教材的差异之处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体之一,教材的文本研究是教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从教材的课程容量、内容难度、编写体例、设计风格、呈现风格以及课程的综合性进行研究。[4]本文选取课程容量、内容难度以及编写体例三个维度,对两版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材对比分析的重要指标,是指教材所设计的知识总量,常常通过课程内容的多少来体现,即一节课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当然课程的容量不是越大就越好,需要同时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在课堂中思考、讨论、总结与收获知识等行为,总体来说课程容量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系列内容安排。因此,笔者就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课程内容分布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安排,即完成本章节教学所用的总课时数,通过表1 可看出人教版教材在细胞的分子组成模块中所需课时数为8,而苏教版教材则需6 个课时。两版教材章节的排列与课程内容的设计顺序上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将整章内容分为五个小节。苏教版教材将整章分两个小节,其中内容安排具有差异的地方为:首先,苏教版教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将人教版教材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安排在此小节中;其次,苏教版教材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独立安排在第二节的第一板块中,人教版教材则将此放在了第四节“细胞的糖类与脂质”板块中;再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放在第一节,苏教版教材将其分散安排在了相应的各个生物大分子板块中。

经对比后发现其他内容设计无明显差异,两版教材均依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写,但所用课时数目有明显差距。首先,苏教版教材在第一节中的内容设计远大于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但所用课时仅为人教版教材的1/3;其次,在蛋白质与核酸内容的课时安排上也少于人教版教材,还并未将实验内容的板块计算在内,还要考虑到学生参与课堂、思考问题、探讨交流的环节。由此可见,苏教版教材的课程容量大于人教版教材的课程容量。

2.内容难度

教材的内容难度,即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将两版教材的内容难度进行量化,采用可靠的数据与课程标准做以比较,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有效参考。影响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课程的时间、课程的广度、课程的深度。其中课程的时间可用课时的多少来量化;课程的广度是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广泛程度,采用知识点进行量化;课程深度反映课程之间的设计顺序、编排和组织的逻辑深度以及潜在的思维深度,可以根据教材中知识的要求程度来量化。课程内容难度分析,采用课程难度模型来量化,公式为:

其中,N代表课程难度,S代表课程深度,G代表课程广度,T代表课程时间,S/T代表可比深度,G/T代表可比广度 α,代表加权平均数(代表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侧重各占一半),课程内容难度实际就是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加权平均值。[4]

课程时间可用课时进行量化,课程标准中规定“细胞的分子组成”模块所用课时数为7,因此T3=7,人教版教材在此模块所需课时数为8,苏教版教材为6 课时,则T1=8,T2=6。课程广度可以用知识点量化,“人教版教材知识点共计24 个,苏教版教材知识点共计22 个”[1],故G1=24 G2=22 因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给出知识点数量,则在此取平均值G3=23。课程深度可以根据教材中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量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分别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模仿水平等[5],对此进行赋值:1,2,3,4…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水平,此模块相对应的课程深度值分别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 计算课标的深度系数S3=(2+1+2+1+2+1)÷6=1.5,同理可计算出人教版教材的课程深度系数S1=1.5,苏教版教材的课程深度系数S2=1.333。课程标准的可比广度值(G/T)为3,可比深度值(S/T)为0.188,带入公式,得出课程标准的难度系数N3=1.75;同理,人教版教材的难度系数N1=1.594;苏教版教材的难度系数N2=1.945。从课程难度计算结果可看出人教版教材课程内容难度系数为三者中最小值,低于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较为接近,差值为0.156;苏教版教材课程内容难度系数为最大值,高于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相差较大,差值为0.195。

3.编写体例

编写体例是指教材的结构方式,具有不同编写思想、编写理念的编者常常形成风格各异的教材编写体例[6],下面以两版教材中“细胞的分子组成”模块为例进行比较。

(1)人教版生物教材编写体例

人教版教材编写体例由“问题探讨”“正文”“课外阅读”“课后巩固”四个板块构成。每一章节首先通过“问题探讨”引入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一节通过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引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正文部分包括主栏和旁栏。主栏重在阐述本节主要知识点,涉及知识点的构建、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调查、实验、技能训练等环节,各环节紧密相扣、环环深入,知识点逐渐延伸、拓展、印证进而通过调查、实验、技能使得知识点不断巩固、内化,此栏目既有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技能的强化,栏目各环节的设计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相吻合。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习目标、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正文部分还设计了旁栏,旁栏内有:本节焦点、知识链接、相关信息、旁栏思考题等。课外阅读部分包括: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等,目的在于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想以及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课后巩固包括:练习和自我检测,目的为巩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苏教版生物教材编写体例

苏教版教材从编写体例来看,有别于传统生物教材的知识传授体系,将教材横向分为“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两大板块,从整体上统一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1]教材以“自主学习”的活动为主,包括:积极思维、边做边学、课题研究、放眼社会、回眸历史、评价指南六个小版块;辅以“自我发展”等知识拓展栏目,包含有历史长河、知识海洋、继续探究、走近职业、拓展视野五个小版块。教材首先由相关知识引入,介绍与章节内容有关的小资料或最新科学发现、成果等,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建构目标知识。

正文主栏包括:积极思维、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继续探究等。积极思维: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发展认知技能,建立科学态度;边做边学: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传统实验的制作、观察等实践活动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课题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与实验、交流与合作、结论与反思等;继续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实现科学方法的教育。正文旁栏包括:学习目标、关键词,目的在于明确学习重点及目标。课外阅读部分包括:知识海洋、放眼社会、拓展视野、走进职业等,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课后巩固包括:评价指南或综合评价指南,在于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如:每一小节结束后都设计了评价指南,其中包括与基础知识有关的单项选择题以及技能增进题,章节结束后的综合评价指南板块类似于章节小测验,可检测整个章节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建议

1.合理安排课程容量,促进教学相长

新课改中提倡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理念,因此课程的容量,不仅仅要考虑教师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通过比较得出,苏教版教材的课程容量大于人教版教材。因此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容量,课程容量不宜过多,会致使学生无法全面接受,也不宜过少,将造成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从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考虑,以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其次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当前所倡导的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下的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与慕课等教学方式,都应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思考交流、小组讨论或问题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应注意的是因材施教,在设计课程容量时,需注意到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师生的交互作用。

2.课程难度参照课程标准,应减去“繁、难、偏、旧”的内容

通过计算两版教材的课程难度系数并与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人教版教材课程难度系数为三者最低值:1.594,苏教版教材课程难度系数为最高值:1.945,课程标准的难度系数则处于中间值:1.75,两版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差值分别为0.156,0.195,即人教版教材课程难度系数与课程标准差值小于苏教版教材与课程标准差值。由此可得出人教版教材难度低于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难度高于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减去“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但并不是为了片面提高某些内容的难度,最终要保证教材中保留的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内容。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主,课程难度不宜高于课程标准,尽可能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促使教师与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3.准确把握教材编写体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苏教版教材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法体系,在内容设计方面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与自我思考的空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生物学素养,发展探究思维,并将专业知识的发展与职业选择的知识渗透其中,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另外,教材中部分知识点虽作为拓展内容,但在考试中仍有所涉及,如:知识海洋与拓展视野中就包含了此类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思考、总结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的补充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

人教版教材为传统的知识传授体系,编写体例分为多个板块,由“问题探讨”“正文”“课外阅读”“课后巩固”组成,正文又包含了“主栏”与“旁栏”,很多版块在形式上是与正文主栏的内容区分开来的,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面面俱到,这间接的加大了教师课堂的教学任务,如旁栏板块的知识链接、相关信息、旁栏思考题等。总的来说,人教版教材是将技能的要求融入到了栏目活动中,且更加偏向于教师教授性的教学,即学生以间接经验获得知识。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栏目活动中挖掘出科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学生则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转换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才能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阳.新课标下五套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汪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孔凡哲,张洽.教科书研究方法与治理保障研究[M].辽宁: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巴西”教学解读(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属于“新大陆”上国家之一,人口组成与其它“新大陆”国家有共同性——“民族的大熔炉”,各色人种俱全。教材除描述性语言外,一个“家庭”的案例是了解巴西种族特点的材料。通过实例认识种族融合、文化交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济发展需要一定条件,巴西依靠自身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成为全世界的典范。时间线索图体现了巴西“单一经济”的发展历程;地图中纬度信息隐含着热量、气温等条件,图形中有海拔、矿产资源的信息,可以对应上升至农业生产条件、工业资源与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前后对比形成“发展中”巴西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巴西是现今地球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在热带雨林开发方面是其它国家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前车之鉴。

二、教材分析

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巴西人口组成的特征——多样混杂,是“新大陆”的共性。巴西土著居民是黄种人。1500年殖民后,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纷沓而至,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余人。然而巴西印第安人却死于屠杀和疾病,至1922年仅存26万,而后略有回升。现在巴西人口组成中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由于这种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一个小朋友“卞卡”家庭成员的人种组成恰似“联合国”,是千千万万巴西家庭人种组成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2.发展中的工农业

殖民者在巴西发现红木后,大量砍伐运回欧洲。此时砍伐巴西红木成为当地主要生产活动,也被称为“巴西红木时代”。“红木(Brazil)”一词慢慢成为这个国家的名称“巴西”。在随后的两个世纪,砍伐了大约5 000万株,导致巴西红木数量剧减。至18世纪时这种经济活动终于崩溃。目前红木在巴西大部分地区绝迹,成为濒危物种。

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将甘蔗引种、非洲黑人劳动力贩运到巴西后,巴西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产区和欧洲主要的蔗糖供应地,也是当地传统甘蔗酿酒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巴西开始实施甘蔗酒精生产计划,甘蔗主产区的2/3被用于生产酒精,目前甘蔗及其副产品是位居石油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来源,并用于生产塑料等;蔗渣大量用于还田和造纸等方面。17世纪巴西首次发现并找到含有金刚石的砂砾层后,掀起了百年的“采金热”。欧鲁普雷图因有黑金矿被命名为黑金城,仅在其后的50年间靠采金富裕的当地人不惜用成吨的黄金装饰教堂,创造了体现殖民时期巴洛克艺术南美教堂的巅峰,也因此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仅在18世纪的100年中,黑金城就产出200万克拉金刚石、1 200吨黄金,有些年份黑金城黄金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40%。淘金高潮时黑金城人口多达11万,而当时美国纽约才只有5万人。咖啡在巴西18、19世纪之交得到大发展,1810年起咖啡庄园连片兴起,19世纪50~80年代成为咖啡盛世,那时约有40亿棵咖啡树,前后共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一直左右国际咖啡市场的价格。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从而赢得“咖啡王国”的美称,成为咖啡世界的“巨人”和“君主”。在较长时期内,咖啡占巴西出口总收入的2/3。巴西是天然橡胶的故乡,种植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得到大发展。19世纪末巴西曾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二战后汽车、飞机对天然橡胶需求增大,巴西天然橡胶重新出现振兴的局面。

巴西曾一直是“单一经济”,依赖某一种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19世纪末巴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靠国外资本和技术成就了“巴西奇迹”,建成比较完整的工农业体系,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均占一席之地。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行列,咖啡、甘蔗、柑橘等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大都居世界首位或前列,优先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如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占统治地位。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亚马孙河流域靠近赤道,丰富的降水量使森林生长得特别茂盛。这块丛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有700万平方千米,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大半位于巴西。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巴西的亚马孙雨林正在遭受惊人速度的破坏,平均每8秒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58%。最严重的1995年一次性毁林近3万平方千米,到目前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近60万平方千米,并导致水土流失、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已引起巴西以及国际环保组织的密切关注,专家们说,这种情况对物种保护和全球气候的平衡有可能构成威胁。

三、图表利用与活动建议

1.“巴西文化的多元性”(P83活动)

巴西的白人最初来自欧洲,也带来了欧洲宗教及节日。狂欢节原是基督教的节日,巴西的狂欢节可能融入了非洲黑人对本土文化的崇拜,也可能已经是非洲和伊比利亚两种文化的混合体。狂欢节现在成为盛况空前的非宗教全民联欢活动。桑巴最早起源于非洲土著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也有说从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通过被贩卖到巴西的黑人奴隶带到巴西,再与流传至当地的其它文化混合,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桑巴。20世纪初,巴伊亚州的妇女们将这种舞蹈带到当时的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从此桑巴从沿海流向内地,从贫民窟流向上层社会,从黑人、混血传播到白人中间。同时,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为主伴奏的乐器,逐渐被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中的铜鼓、大锣、钹等打击乐器所取代。桑巴现已被公认为巴西和巴西狂欢节的象征,是最大众化的巴西文化表达形式之一。巴西足球是从欧洲传入的。人种的通婚为巴西人造就了足球运动先天的身体和运动优势,融入各种技能甚至舞蹈动作的全民性运动将足球技巧发挥到极致。可见,多民族的融合交流,利于文化的大发展;尤其是包容性更大的现代社会,使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2.“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P85图9.20)、 “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P86活动)

农业需要依赖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气候、水文、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的特征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工业生产需要原料,矿产资源分布、农业生产空间特征,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地域性。

低平地势、深厚土层、肥沃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亚马孙河流域具有水热优势,且河流谷地、赤道低气压带风速不大等条件,共同造就了亚马孙平原的天然橡胶集中种植区。巴西热量丰富,东南沿海地势较低平,季节性降水适宜,成为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及粮食主要种植区,如棉花成就了东南沿海城市的纺织工业和商品工业;东南沿海中部的铁、锰、石油等矿产,奠定和支撑了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工业三角”的钢铁、汽车、造船、化学等产业部门。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P87图9.25)、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P88图9.26)、“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P89活动)

亚马孙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这里蕴藏8亿立方米的木材,经济价值超过7 000亿美元,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河里有2 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亚马孙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森林还具有改善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

大量移民涌入亚马孙地区,造成农业耕地紧缺,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如天然橡胶,为了满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为了生产更多的乳畜产品,亚马孙外围地区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另外,无序采矿、修路、建房等毁林占地的现象以及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的大火也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篇5:人教版青蛙写诗

1.认识“写、诗、要、成、点、串、们”等11个生字。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趣味。

3.初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能区分并读出这三种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4.正确书写四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正在学习识字方法,愿意在课文语境中学习生字。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易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经验,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背景下开展学习。期间,教师的引导和点评非常重要。

学生刚刚开始写字,对于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有初步的认识,需要教师引导观察,发现书写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要留足时间,给学生练习。对学生书写的点评也要详细、具体。

3重点难点

1.认识“写、诗、要、成、点、串、们”等11个生字。

2.初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能区分并读出这三种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3.正确书写“下、雨”两个带“点”的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要、成、点、串、们”等11个生字。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趣味。3.初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4.正确书写“下、雨”两个带“点”的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1.2学时重点 1.认识“写、诗、要、成、点、串、们”等11个生字。

2.正确书写“下、雨”两个带“点”的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1.3学时难点

1.认识“写、诗、要、成、点、串、们”等11个生字。

2.正确书写“下、雨”两个带“点”的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一、自主对学认字音。1.听范读,注意圈出的生字的读音。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预习时圈出的生字的读音。

2.对学读生字。

二人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成果。第一步,二人一起读。第二步,我指你认。读对了,夸夸他,没读对,教教他。开始吧。

3.展学读生字。

小小展台露本领,今天的展台小青蛙是主持人,他会带出一个个生字来考考大家。双轨火车开起来读生字,读对了,跟着读,读错了,教他们读。

重点教读“们”字,没有声调帽子,读轻点,快点。和老朋友你、我、他组成词语读。

挑战升级,小青蛙挑出一串翘舌音的字:串、诗、成,看谁能一口气读好。读得好。

活动2【活动】

二、随文朗读识字义 1.写、诗、要、成

在题目中和课文不同的句子中读“写、诗”两个字。(青蛙写诗。青蛙说:“我要写诗啦!”青蛙的诗写成了。)换个地方也会读,看来真的认识这两个字了。

这两句话里还藏着两个生字。要、成。他们都和“写、诗”做朋友,但是意思却大不一样,一个表示写出来了,一个表示还没写呢。读这两句话,选一选,它们表示哪个意思。

要写诗的要,是将要、快要、就要的要,但还没写呢。诗写成了的成,是完成、做成、成功的成,已经写好了。再读这两句话, 把它们不同的意思读出来。

2.点、以、当、串、们

听、读小青蛙写的诗。发现小青蛙的诗里除了呱呱,还有标点符号。

是的,每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名字哦。看标点,说名字。

这些标点符号都是谁来当的呢?读二三四小节诗歌,用上两个生字自己说一说____可以当小逗号、小句号、省略号。自学、互学。

小组汇报,质疑补充。

特别强调最后一处不是水珠可以当省略号,而是一串水珠。有这个“串”字和没有这个“串”字差别很大。

微视频脚本:最早,人们把不止一个东西,用一根直直的棍子穿在一起,就叫串。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串。比如香喷喷的(羊肉串),火辣辣的(串串香),甜滋滋的(冰糖葫芦串)。后来,哪怕不用直直的棍子,只要能把东西连在一起,也被叫做串。比如一串钥匙、几串项链、串串葡萄;还有些东西即便它们之间并没有真正连在一起,只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挤挨挨地出现,也叫串。看,荷叶上的水珠一个挨着一个,就叫一串水珠。六个小圆点,整齐地站成一排,就组成了省略号。

所以一颗水珠可当不了省略号,得一串水珠才行。一串水珠和小青蛙说话时就不能像蝌蚪、水泡泡那样说“我”了,而要说“我们”反复读三种小动物说的话,判断有“们”与否,动物数量的区别。

3.读课文

分大组读课文。在课文中复现生字。

4.看图说词。

小青蛙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叫“看图说词”。看看图片,可以用上我们今天哪个生字说词语。

(1)这是一首(诗歌),诗的作者叫(诗人),他写下一个又一个(诗句)。

(2)我是小学生了,我学会了(写字)、(写作业),我还要学(写诗)。

(4)这是一群(小朋友们),有(我们)(你们)(他们)。

(5)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标点)、天上飘着(雨点)、可爱的小朋友被叫做(小不点)。

现在这些词语一串一串地出来,组成了一首词串歌,拍着手读一读。在词语中复现生字。

活动3【练习】

三、写字 1.观察对比

生字中我们认识了“点”字,下面就来写两个带点的字吧。“下”“雨”这两个字都有点,可是这些点有什么不同?(数量、大小、位置)

下只有一个点,当然要写大一些。(范写)。“雨”有四个点,当然要写小一点。(范写)除此之外,还得把框写大一点,两边房间一样大,竖要写到中间,两点在一条线上,左略低,右略高。

2.试写

描红两遍,写一遍。

3.评价

下,点大,雨,点小,一颗星。

点的位置正确,一颗星。

竖中线在横折钩的中间,一颗星。

4.下来多练几遍

活动4【讲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在小青蛙的诗中认识了这些生字(认读)和这三个标点(认读),还正确书写了两个带点的字(认读),下节课还将学习如何根据标点正确停顿,读好句子,读好诗歌。另外还要学写剩下的字。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运用11个生字。

2.能区分并读出逗号、句号、省略号这三种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3.正确书写“全”“们”,了解人字旁的变形,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4.2.2学时重点

1.运用11个生字。

2.能区分并读出逗号、句号、省略号这三种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3.正确书写“全”“们”,了解人字旁的变形,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4.2.3学时难点

1.能区分并读出逗号、句号、省略号这三种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2.正确书写“全”“们”,了解人字旁的变形,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4.2.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一、复现生字,尝试运用 1.生字音、形对对碰。

玩游戏,给生字找对应的拼音。

2.生字大侦探。

在广告牌、宣传海报、商标等生活中常见事物中寻找生字。

3.给生字找伙伴。

小组合作给生字组词。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2【讲授】

二、发现停顿,读好诗歌 1.自读青蛙的诗。

青蛙用诗歌来表扬你们,自己读一读。

2.抽读,听读,发现停顿的不同。

谁来当小青蛙,给我们朗诵一下自己的杰作?请二学生,二人停顿长短不同,问学生为什么?二人差不多,老师夸张范读,让学生说区别。老师根据什么来停顿呢?青蛙小弟有个小窍门。

3.微视频学停顿。

微视频: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小弟。相信我写的诗你们都已经读过了吧?怎么样,是不是写得很好呀?所以我决定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看看你们谁能把我的诗读得最动听。当然,要想把这首全篇只有“呱”字的诗读好可不容易,想知道窍门儿吗?好吧,把耳朵凑近点,我悄悄地告诉你,那就是标点与停顿。你们认识诗里的这些标点符号吗?黑脑袋,尾巴摇,它的名字叫(逗号)正确。空心圈,圆又圆,它的名字叫(句号)答对了。还有六个小圆点,你可知道它叫啥?(省略号)没错,再读一遍。逗号出现在句子的中间,表示一句话还没说完,见到它停顿短一点;句号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表示一句话说完了,见到它停顿长一点。省略号和它一样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还有好多话要说,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简单点说就是,逗号停短,句号停长,省略号,声拖长。此处暂停,多读几遍窍门儿,把它们记住吧。好了,如果让我来朗诵,我会这样读。示范。此处应该有掌声。谢谢你们,现在就按照我的小窍门去练习练习吧,你们一定比我读得棒!呱呱呱„„

4.读好停顿。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停顿的小秘密了吗?一起说一遍。用上小窍门,自己练一练吧。(学生练的过程中,老师递话筒,生读)这只小青蛙,你读读。这只小青蛙,请你读。大家都读得这么有节奏,在青蛙小弟的朗诵比赛上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活动3【练习】

三、认识人字旁,书写汉字。1.微视频看“人”字旁的演变。

看微视频了解“人”字旁的演变,知道什么时候用人字头,什么时候用单人旁,它们的含义有何不同,它们的写法有何区别。

2.谈收获。

交流通过微视频了解到了什么。

3.观察书写。

观察人字头和单人旁在写法上的不同,尝试书写。

4.点评、修改。

点评同学写的字,修改自己的字。活动4【活动】

四、总结

篇6:人教版青蛙写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感情。

2、理解逗号、句号、叹号、省略号的作用,并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恰当运用。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7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7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老师在黑板上认真写一个字“诗”,左右结构,“言”字旁。

2、用诗组词,“写诗”“写”上下结构,秃宝盖

3、你学过哪些诗?

4、有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也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青蛙写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识字宝宝。同桌互相读一读。

3、媒体出示课文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语,学生认读,师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4、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认读生字。(1)注意读准后鼻音,轻声

(2)了解拟声词“淅沥沥,沙啦啦”(3)去拼音读生字。初读感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读文。指导读好句子。

2、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摆放词语卡片,完善板书。四、三读课文,深入感知

1、小蝌蚪为什么能当小逗号?

2、水泡泡为什么能当小句号?

3、一串水珠为什么能当省略号?

4、理解量词“串”

5、结合板书,试着加上动作背诵课文

五、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通过对比了解标点符合的作用。

六、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小蝌蚪 水泡泡

逗号 句号

篇7:人教版青蛙写诗

完等完小 李荣虎

教学内容: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板块动物天地《青蛙写诗》。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设计思路: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课识字教学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努力做到识和用相结合。借助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字卡、词卡、图片、课件情境图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

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感悟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诗”“蝌”“蚪”“给”“逗”“号”“泡”“句”“串”“珠”“以”“省”“略”“呱”14个生字,会写“给”“号”“泡”“句”“串”“成”“呱”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生字生词卡片。青蛙、蝌蚪、水泡泡、水珠的彩色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打一动物)(青蛙)

我们去看看小青蛙,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蝌蚪、荷叶、水泡泡、水珠……)

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作诗啦!”青蛙写了什么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

板书课题“青蛙写诗”。领读课题,认识“诗”字。音节“shī”为整体认读音节。组词:古诗、诗歌、诗人、诗集…… 拆字组合:讠+寺=诗。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几句诗之后出现了空行,这几句就是一小节。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4.练读:采取同桌分小节互助读或开火车分小节读和老师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正确。

5.在淅啦啦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它的好多伙伴也来帮忙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找一找,用直线画出来。(随着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分别贴出蝌蚪、水泡泡、水珠的图片,依次板书“蝌蚪”“水泡泡”“水珠”。)

(1)认识“蝌”“蚪”两个生字。这是两个形声字,虫+科=蝌,虫+斗=蚪。

(2)认识“泡”字。老师演示吹泡泡。认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三点水加包就念泡。氵+包=泡。组词:水泡、气泡、泡沫、肥皂泡、泡茶、灯泡…… 哪些字长得和“泡”很像?(抱、跑、炮、袍……)

(3)认识“珠”字。拆字,去掉“王”你认识吗?组合:王+朱=珠。组词:珍珠、珠子、眼珠、泪珠、汗珠、露珠、珠宝……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小节。

配合情境图,引导学生体会青蛙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这一小节诗。

2.学习第二小节。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们来读第二小节。指名学生朗读。(2)认识并书写“给”字。

认读生字卡片。这里的“给”是“为、替”的意思。组词:交给、送给、还给。用上这个字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写好“给”字。整体观察:“给”字左窄右宽,绞丝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不能过竖中线。重点笔画观察:第五笔“捺”停在横中线处,第六笔写在横中线处,第七笔“竖”写在竖中线处。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练写两个。

(3)认识“逗”“号”这两个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和蝌蚪的相似。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3.学习第三小节。

(1)水泡泡帮助青蛙做什么了?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小节。(2)出示“句”字卡,学生认读。板书“句”字。强调音节中“ü”的变化。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勹”这个偏旁叫包字头。带包字头的字还有哪些?(包、勺、勾、匀。)认读词卡“句号”。句号用在句子的末尾。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句号和水泡泡的相似。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4.学习第四小节。

(1)在那碧绿的荷叶上有一串水珠,它们也来帮忙了。指名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字卡,认读“串”字。利用课件展示“串”字的字理演变过程。“一串”用来说连贯在一起的某些东西。还可以说一串什么?(一串灯笼、一串珍珠、一串辣椒、一串羊肉……)

(3)认识“以”“省”“略”三个生字。认读生字卡片。组词。认读词卡“可以”,用“可以”说一句话。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省略号和一串水珠的相似。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5.学习第五小节。

(1)现在我们来看青蛙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朗读第五小节。(2)课件出示青蛙写的诗。你发现什么了?青蛙的诗很有趣,一直在重复一个“呱”字。

认识“呱”字。形声字。口+瓜=呱。“呱呱”是青蛙的叫声,这样的词叫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汪汪、喵喵、嘎嘎、叽叽、喔喔、嗡嗡、沙沙、哗哗……)

(3)青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停顿,有了好听的节奏。逗号的停顿时间短一点,句号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活泼轻快地),注意节奏。

(4)孩子们,我们来猜一猜,青蛙在诗中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情境图大胆想象。)

四.回读全诗

池塘边的风景这么美好,小伙伴们这么热心,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它高兴极了!我们也为它感到高兴,是吧?让我们再一齐读一读这首《青蛙写诗》。(看书齐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cpa考试会计讲义下一篇:一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