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24-04-14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篇1: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题目: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观兴趣评价

摘要:本文从美术教学过程出发,探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做法,并进一步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摘要------(200字)

引言------(500字)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项思维能力(800字)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000字)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的审美情趣融入生活实践,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2000字)

四、展现创造,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2500字)1.激发创造的兴趣

2.启发创造思维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五、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发展(2500字)

1.以尊重、宽容、积极保护的心态来进行评价

2.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性

五、结论(500字)--

六、参考文献(150字)----------------------------

篇2: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李子芬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校正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的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力,让学生体验实践带来的成就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一、从培养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共性。通过对各种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学生们对这门学科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积极参与,主动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因此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使学生创造欲的释放与持续保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改变美术课不“美”的局面,就要转变教育思想,从单纯的“讲”中走出来。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改变长期以来“满堂灌’或“都不管”的课堂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把学生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变单纯的接受者为创造者,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课堂教学自然生动活泼,学生自然乐学爱学。

1、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现在的电教设备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观赏名画名作,使学生产生精神愉悦和学习兴趣,激活创作的欲望。

2、以创作主题为基础,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创作的内容来满足他们创作的需要,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创作方法(绘画、剪纸、泥工等)和创作材料,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创新欲望的产生。

3、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和社会接触,去面对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和社会中的真实生活,使他们能真实的了解自然与社会,并从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在创作和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激发儿童自身存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发现中得到发展。

1、科学地设置问题,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

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钻研,帮助学生克服浮光掠影的缺点,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启知识宝库,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益处。所以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经常设置一些不易发现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努力开启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性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从热作像真正的成功之路。

2、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一堂美术课必须要重点设计指导学生创作的内容。添画游戏

组织学生对没有完成的作品或某个几何形状进行欣赏,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经过添画能把它们改成其他什么作品。给作品命名

出示无题目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后组织他们进行命名比赛,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对画作内容的理解,给它起个合适的名字并说出理由。改错练习

鼓励学生对失败的作品或创作时的失误之处不要轻易的扔掉或进行涂擦,多想一想能通过什么方法手段把这些失败失误弥补过来。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篇3: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界的重中之重,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 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张扬他们的个性。以下是我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美术课中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多观察生活, 激励、指导学生大胆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在教学中启发与思考, 引导学生联想并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总结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中创新与应用,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并用于生活实践,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探究者, 能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利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出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

1. 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如《好玩的陶艺》一课, 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黄泥和制陶用具, 了解陶艺知识, 掌握的陶艺技法, 并把这种创新的思想运用到亲自动手制作的实践中来, 展示师生的一些优秀作品,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对泥土有进一步的了解。例如学生作品《多功能智能电子书包》, 它是一个能打开的微型盒子, 相当于一台超薄的笔记本, 里面有成语、英汉互译等各种词典, 还有各年级的教科书, 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学习, 而且轻便快捷, 这很有创意吧。还有《大海的女儿》运用夸张表现手法, 塑造的是一位小姑娘、贝壳、各种鱼类, 在造型手法上, 小姑娘采用的是立体造型, 而贝壳、鱼类采用的是平面的造型手法, 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 这件作品象征着家乡秦皇岛是个沿海的开放城市, 有品种繁多的海产品, 欢迎各界朋友来秦皇岛做客。在这堂课中,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 通过自己发散思维, 将脑中的想法付诸实践, 在动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的开发和利用, 是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 特别在此类课程领域里, 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 进行直观教学。如果教师一味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设计, 那么会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 特别是对设计不是很了解的学生, 因此现代教学设备的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利用网络和电子等技术, 学生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的各类景色, 使他们在大脑中积累“旅行经验”, 扩宽视野。在《标志设计》一课中, 我利用照相机, 拍摄了学生熟悉的大街小巷中的本课所需的标志, 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 这就让学生在脑中产生这样的想法:哦, 原来我经常看到的东西就是标志, 然后通过教师讲解, 学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生活中标识的重要性, 对标志设计就多了一层新鲜感, 并且能够认真系统地去思考跟设计有关的问题。这样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 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因材施教的分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重要的一环。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行为差异性的基础上,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教学对每个小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达到要求, 从而使学生找到自信, 增强对美术的兴趣。

4. 鼓励性的创新评价,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声轻微的夸奖, 一丝会心的微笑, 一句赏识的批语, 一个赞美的动作, 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回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妨尝试迎合学生的表现欲, 尽量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大多数学生眼中, 老师的地位可以高于一切, 老师的一句肯定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因此,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好的作业, 可以请其作者谈谈创作体会, 能够启发其他同学。对于学生身上的不足, 老师要通过鼓励措施促使学生积极改正, 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造思维能力, 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让他们得以自由地应用。如在学习《自我介绍》一课中, 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描述或者画出自己, 而是先通过镜子细心地观察自己, 再观察周围的同学, 通过比较, 把自己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描绘出来。结果每张画都各不一样。有的画大眼睛, 有的画大鼻子;还有一位学生展开联想画出自己眼睛中映出的外部世界,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最大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 在脑中形成一定的个性思维, 并将其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自由发挥中, 学生的个人特色也不断发展起来。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及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获取最新信息, 更新固有观念, 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力, 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注入青春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高等美术专业教学随想[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2, (3) .

[2]范爽.浅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9) .

篇4: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视觉艺术 发散思维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一、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2.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作画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的所谓专家们一厢情愿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一刀切”。

二、应当因材施教,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其中有些特点,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同时,我们也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三、结语

篇5: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和思路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在创作和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激发儿童自身存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发现中得到发展。

1、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人体素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创作中,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触摸感受,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许多学生举手,争相发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了。

2、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

3、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实践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切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扑捉到自然和生命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篇6: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开始,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不断增强,他们渴望接受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美术鉴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能够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作用,对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体课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没有主课与副课之分,正确对待每一门课程。有了这一前提,之后的一切才会应运而生,顺理成章。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主要还是家长、社会、以至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里面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县区和乡镇尤其严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课与副课无意识区分,过度的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课堂学习和课堂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彻底改变全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美术教师,如果让学生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那么作为教师是不合格的。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关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在讲到《古代人物画》这节课时,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画要注意的地方,线条的浓淡、粗细以及轻重,让学生通过寥寥几笔就能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照现代人物画与古代人物画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创新,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三、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

美术教材是普发性,不可能针对某个地方,某个学校进行编排,具备普遍性,但不具备个别性。因此,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在遵循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自主创新,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让教材更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校实际,这样的改革更加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对美术教材的改革中,首先要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根据学生认知实际和现有能力水平,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美术教学的知识面;其次要能够借鉴各种美术教材,取众家之长,扬长避短,在其他教材中选取与学生相适应的内容,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能够诱发学生美术的创作欲望;再次,教师要积极探索教材特点,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突出美术教学的特色;最后,在美术的具体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四、课程合理安排,培养创新思维

融合学科的特点、魅力及人文素养,将传统的美术技能教学转变为学科合作的课堂。例如,在欣赏课程《青瓷》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或者询问历史老师进行一些根源探寻。再通过课后的集体交流,增进他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体现对多元化人文素养的尊重。从中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好感和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自发创作的灵感和表现欲望,最终对思维开放也起到启发作用。传统美术教学中,只有在课堂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闭门造车”的教学氛围。改封闭为开放,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充实自我,在实践中探究艺术真谛。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参与到学习探究和思维构建之中,亲身感受、直观体会、认真观察、勤于动手等行为方式,能在美术课堂上产生新看法,提高美术技能、发掘美术情感,并进一步对创新思维加以培养。

五、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绘画作品不能仅以形似为判定标准,还要以神气来表现灵魂,这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幻想,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而美术教学正需要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量想象,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只有独特个性的创新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创新,唯前人,唯书本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要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个性,不唯书,不唯人,要有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信心,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平等的艺术气氛,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种激情的冲动就是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和创造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利用美术的学科优势,发挥美术直观形象的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赞许犹如阳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京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中美术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17.

篇7: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属于艺术类学科。强化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激发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亲身实践、因材施教四个方面,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方法措施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加强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此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学习,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美术是艺术,对美术的学习不能墨守成规、千篇一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准则,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美术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激发兴趣,化热情为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成功的教育不是强制的灌输,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事物的看法直接而简单,心态往往“爱憎分明”。喜欢某个教师,连带着喜欢他的课程,反之亦然。因此,教学第一步需要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状态。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属性,教师在教学时,言语要大方、自然、幽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化热情为创造力。此外,还要注重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例如,笔者教学《流动的颜色》时,对学生说:“老师今天表演一个魔术,不用笔也能画画,同学们想不想看?”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笔者用吹墨的方法,简单的“画”出一只小树。此时笔者观察到学生的兴趣很高,跃跃欲试。于是因势利导,教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想象力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创作的作品,大多“风格一致”。许多学生的作品,只是简单的模仿事物的表面特征,缺乏形象、生动的内在活力。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观察”不细所致。如何让学生乐于观察,认真观察并引发联想?相比较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件实物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技术为典型的现代电教手段,更有利于?W生“观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媒体技术,集中图片、视频、文本、动画、声乐于一体。能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的缺陷,引导学生“俯仰高山、鸟瞰大地”。例如,教学《恐龙世界》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小段“恐龙世界”的动画视频。以此“近”距离的欣赏、观看,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效果,从而除去头脑中关于恐龙的模糊印象。观看结束之后,笔者没有要求学生立刻作画,而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回味”,讨论关于恐龙的体态、动作、色彩等等。最后在学生创作的作品中,笔者发现学生有很大进步。许多学生已由简单的模仿表面特征,转成对恐龙形象、生动的描绘。一改之前千篇一律的现象,神态各异的“恐龙”跃然纸上。

三、亲身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创造力需要天马行空,但并不等于胡思乱想;需要奇思妙想,但又不能脱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增强学生的亲身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有所得、所感、所思。教学中,笔者较为反对始终是“言语”描述的教学模式,凡属于方便携带的实物,笔者均会带入教室。以实物代替图片,多角度的方便学生观察。例如,教学《橘子》时,笔者将橘子展示给学生,问学生:“橘子的形状像什么?”引发学生的形体记忆,学生回答:“像太阳”、“像月亮”、“像皮球”、“像线团”等等。在观察之后,笔者将橘子递给学生,让学生用手触摸,通过触觉提高对橘子的感知。之后笔者将橘子刨开,让学生尝尝,以味觉的形式引发联想。如此“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多维角度开展,远比仅仅观看图片效果更佳。此外,教学中还可以组织亲身实践的小游戏。在教学《泡泡飞呀飞》时,笔者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动手吹泡泡。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态、颜色、飞行等。学生创作时,笔者鼓励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泡泡飞行的千姿百态。

四、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可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划分。比如,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其他低年级的学生更强,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而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形象思维则较为活跃,虽然审美观念模糊,但有浓烈的创造热情。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制定好相应的教学“倾向”,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喜欢表现,渴望表扬,争强好胜等),教师需要实施“鼓励性”评价方式,以保持学生的创造热情。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潜力无限。笔者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的作品仔细检查,认真书写评语。其中线条的画法,色彩的使用,只要有可取之处都进行鼓励;而至于不当之处,则委婉的提出。

美术创作,即是一种精神与心智的集合。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新颖、灵活、个性化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客观情况。结合生活、事例、故事、实物开展教学,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活跃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高效、开放的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凤英.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0年02期

[2]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篇8:浅谈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绘画兴趣,审美能力

儿童凭借自己的童心来观察和感受外在的客观事物,由于受认识事物能力的局限,其感受和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在成人眼里显得幼稚而单纯。表现到其绘画作品中,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作品虽显幼稚,但表达方式却非常独特———构图大胆新颖,造型奇特夸张,落笔无拘无束,色彩对比强烈,整个画面使人耳目一新。

对于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而言,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充分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潜能亦应是其主要目的。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引导儿童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技能,而且要为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潜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陶治其道德情操创造具有人文情感氛围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无论是美术欣赏课、美术绘画课,还是工艺课,应始终贯穿着这一主旨。

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美术兴趣的过程亦是挖掘其创造性潜能的过程。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潜能,将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1. 情景激趣。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如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 《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但是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 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2. 故事激趣。如教学《小动物盖房子》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呜,房子被大风刮倒了,怎么过冬呢? 小兔伤心地哭了,小动物们都赶过来帮她,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 小朋友们,你能给他们出个主意吗……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有的想建蘑菇房,有的想建苹果屋,还有的想建高楼大厦,大家很自然地沿着“故事”导向的思路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并激发起他们动手创作的欲望。

3. 诗歌激趣。如教学《动物的脸》一课,结合幻灯教学,我一边示范讲解猫头鹰的画法,一边读出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绘画步骤和方法,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再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示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猫头鹰的画法。

4. 音乐激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如《发现老房子的美》教学,在学生欣赏中外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时,播放与之相应的民族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交流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是他们没有思维定式,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所以,要正确看待儿童画,不能一味注重绘画的结果,而应该注意绘画的过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直观演示。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是视觉艺术。其中课堂范画,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彩墨游戏》一课,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积墨、破墨、宿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 表演体会情境。通过表演这种行为艺术的表现方法,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绪再现。如《唱起来跳起来》一课,先请一位同学面向大家伸平臂站直。教师板演简化了的骨式人:头是圆的,颈和躯体呈直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画出各种生动的动态。再带领全班同学做体操。体会: ( 1) 颈、腰的活动可以表现出人体的大动势; ( 2) 肘关节只能前曲,不能后曲。膝关节只能后曲,不能前曲。最后请一位同学做简单舞蹈动作,教师演示相应骨式动态。这样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所取舍。

3. 实验体验情境。实验演示具有直观性特点,其强烈的过程渗透,形象直观,这对于抽象的美术知识的理解是极为有效的。如在教学认识三间色———橙、绿、紫时,教师通过演示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过程进行当场示范,使这一教学难点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三间色,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4. 自然渲染情境。如教学《色彩的色相》和《色彩的明度》两课时,利用三原色进行色彩调和,可以产生无数种其他色彩,像橙绿紫三间色等。喜庆的事一般用红色系列的色相,如大红、玫瑰红、西洋红等。温馨的事一般用黄色系列的色相,如橙黄、柠檬黄、中黄等,表现野外的美景则用绿色系列的色相等。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天边的晚霞,雨后的彩虹,清澈的小溪,甚至一片秋天的落叶都蕴含着美。它可以开阔人的眼界,陶冶美的情操。因此,教师应该多带学生到外面走走,扩大活动范围。孩子们的想象在大自然里自由驰骋,画笔在大自然里涂抹出一片亮丽的色彩。

5. 媒体介入情景。为了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挖掘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辅助手段。例如,我在上《字的联想》一课时,在教学中我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了汉字从古至今的变化过程,既有动感的画面,又有丰富的色彩,如果仅只是语言的讲解,是苍白而枯燥的,这样一个声色并茂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轻松了解和掌握了要学的知识,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上课也觉得简单而轻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艺术特色。开阔学生的思路,渗透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xx党委书记述职报告下一篇:大学生光伏发电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