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

2024-06-07

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通用11篇)

篇1: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

《中班社会教案《折纸》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教案《折纸》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拿出各种颜色,看老师的钱包漂亮吗?(漂亮)爸爸妈妈有吗?(有)你想拥有吗?(想)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折漂亮的钱包。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幼儿用彩纸 按步骤折钱包

活动准备

长方形的彩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小朋友你想有一个漂亮的钱包吗?(想)

拿一张彩纸问:这张纸漂亮吗?(漂亮)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那今天我们用长方形的彩纸折一个漂亮精致的钱包,好吗?!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好)

2.折纸过程

首先把彩纸发给小朋友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变成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再从长方形的中间折叠。

将纸面翻转过来,背面朝上,将下边向上折。

将上边下折。

将左右两边向中间对折。

翻过来看看,一个精致的钱包就做好了。

3.总结:做每一个步骤都要辅导孩子,多演示几遍。

教学反思

1.孩子的眼和手的协调能力很差

2.要积极调动孩子懂得互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3.如果再上这一节课的话,自己多演示几遍,活动一下手指,再让孩子折叠。让孩子多动脑 多动手 多观察

中班社会教案《折纸》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354字。

篇2: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

活动目标

1、掌握纸船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4、由于本人是小学教师刚转岗的幼儿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

5、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师。

篇3:浅谈幼儿趣味折纸

关键词:幼儿,趣味折纸,分析

折纸造型是通过纸折叠的几何形变化, 一步一步演变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它有许多非常特殊的地方, 就是它非常关注过程, 并且内容综合。常用的教学形式有如下几种, 示范、跟折、难点解析、独立阅图。在具体教学的时候, 老师要注意幼儿学习的具体步骤, 对于关键的内容要多次的简述并且指导, 而且要着重锻炼他们独自分析图样的水平和在活动的时候具备的创新思想。在折纸中, 最常见的是仿生委托, 为了调动起幼儿的热情, 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老师可通过让幼儿设计场景等方式来进行, 这不但合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特征, 具有实践性, 同时还可以将很多种类综合到一起, 此时幼儿就会无形中变得更加感兴趣。如:设计形象———折完基本形后给小动物添加形象特征, 添加表情、添加服装;设计画面———配背景;设计故事情节———做折纸连环画等。

通过这项活动, 幼儿能够锻炼自身的肌肉, 尤其是手的地方, 同时还能够使得大脑变的更加灵活。在活动中, 幼儿要按照从前向后的过程来进行, 要重点的培养其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活动的条理性特征。因为它是把各个点以及线等多次的动作, 然后形成不同的形状。所以, 可以提升他们的数理思想, 并且锻炼其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强化认知能力, 通过有趣的活动, 还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 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通过这项活动, 幼儿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加有趣, 为生活留下非常美丽的印迹。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是按照如下的内容来进行的。

1 通过玩手绢, 来提升他们对折纸的喜爱程度

1.1 通过让幼儿折叠手绢, 了解折纸术语

小手绢是幼儿生活的必需品, 并且手绢的图案都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因此幼儿喜欢手绢, 爱不释手。所以我引导幼儿重叠自己喜欢的手绢开始练习折纸的基本功。幼儿把自己的手绢叠成正方形、三角形,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对角折、对边折, 了解了点、角、线的数理概念。通过玩手绢的游戏, 幼儿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了这些几何图形概念。

1.2 教会幼儿折叠简单的物体

在玩手绢的过程中, 幼儿了解到手绢不仅可以用, 还能变出许多图形, 慢慢地, 幼儿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 他们越来越喜欢玩手绢了。幼儿会自由地折叠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础上, 我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就会变成生活中的物体。如小狗、小花、小房子、大风车等。

2 因势利导开展折纸活动

手绢虽然好玩, 但折叠的图形不能固定。即使幼儿折得很好, 拿起来就不成形了, 这时我及时给幼儿投放新的材料———彩纸。彩纸颜色新鲜, 还能把物体变成立体的, 能装饰。又能移动, 孩子乐意接受新材料, 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活动———折纸。幼儿通过玩手绢, 了解了折纸的基本概念, 掌握了一定的折叠技能, 所以幼儿在接触到折纸时会简单一些。

2.1 引导幼儿在纸上了解折纸术语

如对角线、中心线、中心点等折纸术语。

2.2 学习系列折纸内容

三角形系列:简单三角形系列.如折小狗头、小花、小牛等:变异三角形系列, 如折小兔、萝卜和小鱼等。

正方形系列:简单的正方形系列。如小房子、大风车、钢琴、百宝盒、钱包、小船和知了等;变异正方形系列, 如小袄、东西南北、小裤、照相机、猴子等。

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系列:让幼儿用它们折叠:“像皮球、水壶、宝塔、啄木鸟、千纸鹤、老母鸡等形象”。

3 活动中要秉承的原则内容

3.1 先做简单的后进行困难的

从最初的三角形, 逐渐的发展成多边的样式。从最基础的折叠活动发展为各项动作, 通过一步步的强化来为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操作的时候, 要结合手力以及脑力, 要认真的分析, 积极的研究, 这样才可以保证作品更加富有特色。当进行折叠的时候要使用全新的措施。正是因为这种步骤的递进, 在无形中提升了幼儿的思考能力。

3.2 结合图样进行活动

可以结合图样来进行手工活动的话, 我们可以判定幼儿已经熟悉了基础的折纸能力。同时这还是对幼儿思维以及记忆等的锻炼, 确保幼儿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在实际操作的时候, 幼儿要想获得优秀的作品, 就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开展, 要不然的话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不同种类的内容能够使幼儿获知一项知识, 即不管是进行何种活动都要依照合理的次序来开展。

3.3 富有创新思想

幼儿要想到平时常见的物体, 然后结合自身的思维力积极地美化品质, 常见的是给作品添加图案等。在已有的前提下稍微的改变获取新的样式, 换句话讲就是可以根据一个例子联想到众多的内容。比如把小裤子进行一定的改变就变成了相机。而且老师要积极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对于有创新思想的幼儿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把其作品展示个大家看, 这样幼儿就会无形中有一种自豪感, 在后续的活动中就可以积极的发挥这种能力, 同时还能够让别的幼儿从中学习, 更好的发展自己。

4 区域活动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机会

为了培养幼儿的折纸兴趣, 给幼儿展示自我的舞台, 特设置了专门的区角活动“小巧手”, 幼儿可自由进行折纸活动, 并将幼儿的折纸作品及时展示出来。幼儿在折纸过程中通过将点、角、线等几何数理要素的反复组合, 构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各种形状, 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以及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这些几何和数理概念会通过折纸在幼儿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幼儿的作品被展示出来, 他们非常高兴和自豪, 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在区角活动时, 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折纸材料, 这样可以使他们自由发挥, 折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同时我还及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并为幼儿作品的展示搭建好平台。如幼儿折好了小鱼, 我就给幼儿布置好一条美丽的小河;幼儿折好了啄木鸟, 我给幼儿布置好大树, 这对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 进行小老师教学

我在班级进行了一场名为小老师的教学内容。具体的讲是让所有的幼儿在其父母的辅佐或者是完全通过自身的创新思想来完成一件内容, 这样自己就可以充当老师的位置来为别的同伴讲述。通过这项活动, 幼儿们都非常积极的去寻求辅助, 认真地学习各项折纸内容, 这样无形中对于活动有着非常多的热情。

经过各种折纸内容, 让笔者意识到, 这项活动关键是在激励幼儿的折纸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 并非是单纯的为了让他们学会很多很多的内容。在学习时, 要让幼儿自己积极地去分析, 通过结合自身的知识, 提升其实际操作以及思维能力。进而可以享受成就感, 最终确保其能力可以很好的提升。

篇4: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

关键词:幼儿;折纸;难度;图示

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周边事物的认知逐渐明确,对周边的人和物都开始产生独特的看法。想要儿童发挥这些优势,幼儿园可以开设折纸课程,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折纸的难度也逐渐增加。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儿童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空间,提高儿童的创造意识。想要充分发挥折纸课程的积极作用,就一定要明确哪些图形对儿童的影响更加积极。所以说,研究不同图示和不同任务难度对儿童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的具体形式和具体步骤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折纸的基本形式和难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不同图示和任务难度对于中班幼儿的影响。在中班幼儿的折纸课程中,折纸的方法和形式更加多样,所以本文只选取长方形、菱形、三角形以及圆形这四种基本的图形进行探究。实验的对象为某幼儿园的100名中班幼儿。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将这些幼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25名儿童,让他们分别依据前文提到过的四种图形进行折纸活动。工作人员负责记录每组儿童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反应。包括不同小组儿童在面对不同图形时面部表情和心理情绪的不同、完成折纸作品时间的不同、与同伴之间讨论交流的次数不同以及向老师求助的次数不同。

实践表明,不同图形对于儿童的折纸活动有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影响。直线型图形对儿童来说难度较小,可以帮助儿童更加快速地完成折纸活动,而曲线形图形对儿童来说难度较大,但是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利用圆形图示进行折纸活动时,儿童的折纸作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二、探究不同图示和任务难度对幼儿折纸效果影响的意义

折纸课程是目前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普遍开设的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探究不同图示不同任务难度在该课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幼儿折纸课程可以全面提高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的儿童一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父母及长辈的疼爱中成长,难免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时间久了,他们对任何需要自己动手做的事情都会出现一种抵触心理,这也是很多儿童在折纸课程中表现不够积极的原因。利用儿童感兴趣的图示对儿童加以引导,可以让儿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折纸作品,逐渐提升儿童对折纸课程的兴趣。这样可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动手做事情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凡事都需要自己动手的观念。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折纸课程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更擅长整理自己的物品,对事物有着更独立的思考和观点。

同时,折纸课程可以提升儿童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折纸课程中,将儿童进行分组通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在此过程中,儿童可以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有时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可能会集思广益,互相帮助一同完成作品。这可以充分地让儿童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改掉自身可能存在的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全面提升儿童的素质。

三、针对幼儿折纸课程的相关建议

1.教师要注重图示的色彩

儿童对周边的事物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经常被颜色鲜艳的事物吸引。在折纸课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出色彩过于单一的图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向儿童展示过于复杂的图示,因为这样的图示不在幼儿可以接受的范围,很可能引起儿童的反感,适得其反。

2.注重创新课堂的形式

教师不仅要给出既定的图示,也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教师可以将室内课程拓展到室外,让室外的自然景物成为天然的图示,比如盛开的花朵,幼儿园内的游戏设施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折纸课程的效果,也可以增强儿童对周边事物的感知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自然,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儿童的特点,将有相同图示偏好的儿童放在一组,针对每一组的差别给出不同的图示和任务难度,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完成折纸作品。

综上所述,不同的图示和任务难度对幼儿折纸的效果各不相同,教育工组者在进行折纸教学时,一定要对不同图示的使用加以区分。尽量选择难度适中的图形,让儿童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同时,一定要注重不断创新课程的形式,不能因为课程形式的单一和枯燥,让儿童失去对折纸课程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折纸课程的作用,为儿童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静菲.不同图示和任务难度对中班幼儿折纸的影响[J].好家长,2014(34).

篇5: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

2.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折好的小狐狸、彩色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出示一只折好的小狐狸。

师:有一只孤独的小狐狸,它没有朋友,每天都一个人在森林里,它经常会想:“我要是能有个朋友多好。怎样让小狐狸有好多朋友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幼:。。。。

二、基本部分--观察、交流

1.教师进行折纸狐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出来的。

2.教师边操作边说儿歌师:四个好朋友头碰头,四个角就是四个小朋友的头,我们把它们挤到中心交叉点,然后把边压平。

师:接着让四个好朋友背靠背,反过来,我们把四个角向中心交叉折,压平。看,四个小朋友多么亲热呀!

师:再将上下、左右两条边、两个角对齐,压平成一条线。

3.教师将折好的这一步反过来师:这好像四顶小帐篷,四个小手指当小柱子,把四顶小帐篷支起来,转过去看一看会变成什么呢?幼:。。。。

4.添画师:现在让我们给小狐狸画上眼睛、嘴巴和胡须吧!你学会了吗?“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来折一只小狐狸把。(难折的地方重点讲一下)

5.幼儿尝试折小狐狸折纸要求:折时要角对角,边对边、对齐压平折,纸要平整。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不会折的教师给予帮助、指点

6.幼儿拿水彩笔进行添画

三、结束部分--游戏:森林音乐会师:小狐狸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它好开心啊。森林里要举办音乐会了,你们想让你们的小狐狸参加吗?幼:。。。。

播放音乐,幼儿用手指控制小狐狸纸偶张大嘴巴唱歌、跳舞,自由创编动作参与音乐会演出。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篇6:幼儿园中班折纸

开飞机

作者:王立红 单位:滨州市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设计意图:

幼儿对飞机充满了向往,也非常喜欢叠纸飞机,根据幼儿的喜好,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次动手的机会,提供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折纸中感受快乐,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大胆表达,畅所欲言,共享成功。拓展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同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目标:

1、尝试学看折纸步骤图折纸飞机,了解飞机的折叠方法。

2、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兴趣和幼儿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彩色卡纸 纸飞机制作方法示意图。范例一个纸飞机。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关注纸飞机,激发折纸的兴趣。

1、师:这是什么?

2、纸飞机是怎么折出来的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纸飞机的折叠步骤图,了解其折叠方法。

1、纸飞机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折的?打开范例让幼儿观察。(长方形)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学习看折叠步骤图,纸飞机是怎样一步一步折出来的。折叠步骤:

1、将长方形的长边对折,打开后从顶上折一个角到中间,同样把另一个角也折向中间。

2、把折好的这个角向中间折一次。

3、把另一面向中间折一次,纸的上部呈尖三角形。

4、将两半折到一起,然后折上下部的两条边,作飞机的两个机翼。

三、幼儿看折纸步骤图折飞机,教师指导。

1、教师交代折纸内容。

2、幼儿折纸,教师辅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到室外活动场地玩飞飞机的游戏。游戏开始

大家一手举着飞机在机场内四散走(飞),边走边念儿歌:“小飞机,飞飞飞,飞到西,飞到东,快快飞到高空中。”念完儿歌,幼儿任意走向周围的航线,必须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航线走,边走边发出飞机 的声音。教师说:“飞机降落。”幼儿走回机场蹲下,同时手臂放下。游戏结束。教学反思:

篇7:幼儿园中班 折纸:造房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折出房顶,并贴到大小对应房子上去。

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以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各色正方形蜡光纸若干(有大有小),浆糊,棉签

2.兔妈妈与兔宝宝的家(一张有房顶,一张没房顶),双面兔妈妈、兔宝宝(一面哭,一面笑)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动物朋友,我把它们编到了一个谜语里,看看谁先把它才出来!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跳呀跳,是谁?(小兔子)

二、集体跳兔子舞。

教师:(出示笑脸兔妈妈兔宝宝)原来是兔妈妈带着兔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了,小朋友快跟它们打招呼。看到小朋友这么有礼貌,它们还想请我们跳一支兔子舞呢,想不想参加?(跳舞,放音乐伴奏)

三、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啊!不知不觉天黑了,兔妈妈兔宝宝也该回家了,跟它们说再见吧!月亮升起来了,兔妈妈兔宝宝到家了,看(出示有屋顶的房子),它们的房子漂亮吗?漂亮在哪里?

教师:玩了一天,它们也累了,该休息了!你们也趴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吧!(放摇篮曲及暴风雨声)

教师:刚才什么声音?(大风,大雨,打雷)

教师:天亮了,雨停了,咦,谁在哭呀?(出示哭泣的兔妈妈兔宝宝),他们怎么了?为什么哭呀?

教师: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出示没屋顶房子),原来是他们的屋顶被大风吹走了,怎么办?快想个办法帮帮它们!

教师: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纸折个屋顶吧!(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正方形纸)这两张纸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大屋顶送给谁?小屋顶送给谁?

四、操作活动。

教师:小朋友,兔妈妈它们还有好多邻居家的屋顶也被大风吹走了,你们想不想去帮它们造新房子啊?别忘了送上一个太阳公公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篇8:幼儿园折纸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

孩子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孩子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集体教育活动,首先我折了几个孩子喜欢的小动物,请孩子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小动物。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小动物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己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教他们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了“狗头、猫头”等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己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孩子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他们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他们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孩子折纸的兴趣。我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图例,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折叠方法。如: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再学习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单菱形折、双菱形折、双三角折、双正方形折等。同时,在孩子学习某个基本折法的时候,提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巩固对基本折法的掌握。如:学习双菱形折法时,提供了菱形的变形——茶壶、啄木鸟、鹤的图例。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孩子学会了一个基本折法,而且为将一物体变形成另一物体打下基础,开拓了孩子们思维的多维性。我还利用各种形式巩固孩子对折叠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从材料上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纸、图例、展示板、折纸书,供孩子折纸使用;从练习途径上在活动区设置美工区,利用集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保证每名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以达到目标要求。

二、重视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首先可以面向全体提出要求。刚开始让孩子学习看图折纸时,我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折叠方法,提出折叠要求,如:边和边、角和角对整齐,折痕压平整等。第二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指导每名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分组原则视具体教育目标而定,有时按能力分为三组;有时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对于能力强的孩子侧重于培养独立突破难点完成作品的能力,而且折叠的作品要选型美观、棱角分明。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注重其观察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或小朋友的帮助折出物体,并允许他们拆开范例,跟别人学折难点部分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在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时,我给孩子提供范例,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如:在一次“折帽子”活动中,每组孩子团结协作,互相商量,互相尝试,有的组轮流折,这一步我会了我折,下一步你会了你折;有的组推选一位代表折,其他人帮他观察、指点;还有的组把步骤范例打开,再按折印还原,然后自己学折,我则深入各组巡视指导,观察了解孩子探索情况。这样,孩子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需教师帮助、缺乏信心的依赖感,养成了动手动脑,互相帮助的好习惯,还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运用趣味性语言指导

在折纸过程中,有些孩子常常急于求成,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作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这时只用一般的语言提示和要求效果并不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较为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意图,达到折叠活动的要求。例如,在教孩子折风车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两边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孩子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虽几经纠正,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就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们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带着保护小白兔的感情,认真细心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跟中心线也对齐了。以后,在折纸活动中,只要我一说把大门关紧,孩子们立刻就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的很整齐。趣味性语言的运用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又促使他们手、眼、脑共同协作解决了困难。

四、重视折纸活动的评价

评价欣赏不应该以一个固定的模式存在,我们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欣赏。如集体评价欣赏、自由讨论评价欣赏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的导入来设计评价欣赏,使活动更具完整性。尤其是针对折纸能力较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如:在中班折“衣服、裤子”活动中,我通过天气冷了,要为娃娃做衣裤引出活动的主题,在进行评价欣赏时,我又以娃娃的身份和学生一块欣赏学生的作品,在评价过程时,我没有武断地评价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好在哪里?”进一步促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表示还愿意为娃娃再做一套衣服、裤子,这时我也允许孩子们再来一次或几次,让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篇9:幼儿园中班 折纸 美丽的房子

活动目标:

1、复习对边、对角折

1、了解房子的简单折法 活动准备:

彩色折纸、房子范例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兴趣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已经折好的房子)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许多许多的房子,有大房子、小房子。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折房子呀?

二、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让幼儿学习对边、对角折。

我们一定要把房子折得很好,因为如果是歪的或者不好看的房子就没有人喜欢了,对不对呀?

篇10:中班幼儿看图示折纸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象

在班上开展区域活动时,发现幼儿对于老师提供的绘画和折纸材料,往往更愿意选择绘画,对折纸经常不予理睬,即使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折纸区的活动,小朋友只会折出一些简单的物品,如飞机、双三角、等。

在平时开展的折纸活动中,尽管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图示,但是孩子对这些图解不甚理解,更喜欢老师折一个步骤自己学一个步骤,由于班上幼儿折纸的速度有快有慢,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就会喊老师帮忙,为了不影响接着往下折,老师只好不停地穿梭在幼儿中间帮助,整个折纸活动中,教师忙碌得像转个不停的陀螺,而且嗓子也由于重复讲述而变哑。不少教师都不太乐意组织折纸活动,觉得那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我决定以学会看图示折纸为课题研究的主题,在中班实施该项研究,借此来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掌握看图示折纸的方法。

(二)问题思考

中班幼儿为什么不喜欢甚至不愿意参加折纸活动?我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以下三个原因。

1.幼儿普遍动手能力不强。现在的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许多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往往被家长们“辛苦”地代劳了,无形中剥夺了幼儿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造成班上不少孩子小嘴巴能说会道,而对动手操作的活动往往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2.幼儿不会看图示。折纸活动是锻炼幼儿手、眼、脑三者协调的手工活动,而学会看图示是真正掌握折纸本领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活动中,因为看不懂图示就成为许多幼儿不喜欢折纸的主要原因。

3.折纸活动欠缺正常化开展。由于折纸活动开展起来需要老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和心思,如画图示、讲解图示等,所以许多老师宁可组织其他活动,而不愿意开展折纸活动;教师的懈怠导致折纸活动没有正常开展,这是导致幼儿对折纸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问题的研究

1.理论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艺术部分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的能力,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从而让幼儿有能力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

2.他山之石。

为了能实施更行之有效的研究,我上网搜索了关于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方法,发现进行此类研究的同行并不多,丹阳市经济开发区幼儿的朱燕芬、杨霞老师进行了较好的研究,他们的经验是这样的:

①激发幼儿看图示折纸的兴趣。②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折叠符号。

③引导幼儿掌握折纸的规律。教学安排具有规律性,让幼儿能在不同物体的折法中达到复习巩固并掌握方法的效果;运用联想法寻找规律性。

④幼儿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实验幼儿园西部中五班的幼儿,共40名。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3)制定研究方案、成立研究小组。

2.实施阶段(2010.4---2010.6)边研究边实践,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让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会看图示折纸,并真正掌握这个技能和方法。

3.总结阶段(2010.7)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观摩,并总结经验。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叙述性观察法中的轶事记录法,通过记录将整个研究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以下是我在研究过程当中的四则案例记录。

案例一:合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一次教班上小朋友们学看图示折双三角形。我按照一本折纸书上的图示,将折双三角形的几个步骤画在了黑板上,让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折,小朋友们在我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说出所以然来,可是在动手看图示折的环节中,我发现了问题:在折到关键一步——将小正方形拉成三角形时,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有的还喊起来“老师,我不会!”,那次活动中,只有四个孩子是靠自己看图示折出了双三角。

活动后,我对孩子们的反应和表现进行了反思:是这个图示不容易理解?是我示范的方法不够清楚?还是我讲得不够清楚?……在反思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折双三角形并不是用的这个方法,只是这次为了让小朋友看图示,才照着折纸书画的,我何不用我以前折得顺手的一种方法再教小朋友折一次。

我决定组织小朋友第二次学习折双三角形。这次,我将折纸的图示进行了变换,换成了我以前常用的一种折法,当我将四个步骤画在黑板上,有些孩子甚至不需要我的讲解,就自己看着图示折出了双三角形,那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讲解和示范后也取得了成功,只有个别动手能力不强的幼儿是我一对一进行地指导。

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折纸书编者的不同和折纸习惯的不同,折纸的方法和步骤也有不同,但是只要找对适合班上幼儿学习特点的折法,就会取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大胆地放手

在学折《蝉》时,我将折纸的图示挂在黑板上。在活动的导入阶段,我很神秘的出示了自己折的蝉,小朋友们对我用绿色纸折出的蝉表现出极大兴趣。

接下来我就让小朋友观察图示,说一说哪里看懂了,哪里看不懂,孩子们对我出示的图示观察的很仔细,基本上都将每一个步骤该怎么折都讲了出来。在幼儿折的阶段,我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小朋友们自己看图示折,如果在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说实在话,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可以成功,没有想到,陆续有孩子举着折好的“蝉”向我示意,那一脸的开心让我心里也喜滋滋的,自己看来是小瞧孩子们了!

有几个孩子对图示理解出现了错误,在折第三步时,将纸上下颠倒了,在我提示后很快也折好了;有几个孩子在第六步时遇到了困难,需要我提醒“将纸转过去,在后面折翅膀”……或在我的提示下,或在同伴的帮助下,全班的孩子都将“蝉”高高地举给我看,那种“我成功了”的快乐从孩子们的眼睛里可以读到……

在活动结束时,我对孩子们提了一个任务——回家教爸爸妈妈折一个“蝉”;许多家长对孩子们自己能看图折出“蝉”来也很高兴,觉得看图示折纸的办法真好!

这是一次大胆地放手尝试,没想到真的取得很不错的效果,只要教师敢于放手,你就会看到孩子们不一样的表现。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也体验到进行折纸研究的妙处,案例三:爱上折纸

中午吃好饭的等待时间,我原计划是让孩子们看“书吧”里的图书,可是有孩子提议折纸,结果许多孩子都赞成,于是我也“顺应民意”,让吃好饭的孩子在小椅子上折纸,等待没有吃好饭的孩子。

有几个孩子不时站到“我爱折纸”的折纸图示区那儿,去看看我新贴的图示;有的孩子还沉浸在折出老师教过的所有折纸中;还有孩子不时跑到我的身边,“桑老师,你来看我折的小房子。”“我会折球了。”“我妈妈教我折的衣服。”……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知道了许多家长对我班开展的看图示折纸的课题研究是非常支持的,有不少家长还从书店买了折纸的图书,在家里教孩子折,这些在家里学会折纸的孩子到幼儿园后,就成了其他孩子心目中的“小老师”,不少孩子围着这些个“小老师”,跟着他学新本领。

从孩子们主动要求折纸,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爱上了折纸这个“技术活”,因为折纸不仅只是打发等待别人的时间,还能在这其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一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教师收获的是业务素质的提升,孩子们收获着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自信心的培养,家长们也学会了如何在家里陪孩子们“做中玩、玩中乐,乐中学”!

案例四:有比较才能看到成效

暑假班开始了,今天开展了第一个折纸活动——猴子爬树。昨天我就将折纸的图示画好,由于这个暑期班是由两个班的孩子组成的,我原来所教的中五班幼儿占到2/3,所以昨天利用小朋友起床后的时间,让所有的孩子都来折一折双正方形,因为这一技巧的掌握是进行今天折纸活动的重要一步。

昨天的折纸练习中,我原来班上的幼儿大部分都独立折出了双正方形,只有两个孩子需要老师帮忙,而另一个班的孩子则对双正方形显得很陌生,纷纷表示不会。于是我让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很快,那些刚才喊“不会”的孩子也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折出了双正方形……

今天上午的折纸活动中,我考虑到班上小朋友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在一开始,就对图示进行了详细地讲解。我原来班上的孩子对这个图示显得很熟悉,有的竟然看出和“猪头”的前两个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里外对折”的标记,我告诉小朋友这个里外对折就是像折扇子一样的,小朋友们恍然大悟,我还当场演示了一番,小朋友们纷纷表示看懂了。

“猴子爬树”的第三步骤是需要剪刀帮助的,所以我在小朋友开始折纸的时候没有将剪刀发到桌上,而是要求折到第三步的孩子到老师这儿拿剪刀,这样我可以在小朋友下剪刀之前把一个关。

折纸开始了,原来有过看图示折纸经验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功地折出了作品,还饶有兴趣地给“小猴子”装饰面部;而那些没有看图示折纸经验的孩子有些卡壳了,纷纷跑到我跟前“求援”,我很有耐心地讲解演示,并且让学会的孩子做他们的“小老师”……

慢慢地,所有的孩子都在位置上玩起了“猴子爬树”的比赛游戏,一个个绽开的笑脸让我体验到:“看图示折纸的微型课题”开展得真有效果,没有比较前,我只是觉得班上的孩子动手能力增强了;现在有了平行班级的比较,让我很有成就感。

看图示折纸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没有进行和开展过的孩子是有着质的区别,会看图示折纸的孩子是“一点就通”,而且老师教的也很轻松。这种微型课题的研究需要在幼儿园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享受课题研究的乐趣和幸福,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这种福祉!

四、研究成效

为期五个月的微型课题研究,无论是班上的幼儿还是我自己,都在整个过程中受益匪浅。

(一)幼儿的收获 1.迷上了折纸。

相比较之前不喜欢折纸,现在班上的幼儿对折纸有了近乎着魔的喜爱,无论是在美工区还是在吃好饭后的自主活动时间,班上小朋友常会要求折纸,有的孩子还让父母上书店买来一些折纸的图书,一有空就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研讨、折纸,在班上小朋友看来,折纸活动实一项非常好玩的游戏。

2.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四个月坚持不解的折纸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班上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地进步,折纸让他们的手部小肌肉变得发达了,手部动作变得精细了,在其他活动中,如建构、绘画、泥工、生活活动中都可以感受到幼儿动手能力的增强。3.学会了废物利用。

在进行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向孩子们倡导了“只要合理利用,废旧物品也是宝贝”的环保理念。在折纸时,发动家长从家中带来彩色印刷纸和广告纸,这些小小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纸的使用概率,而且小朋友发现这些彩色纸折出的东西更漂亮、更耐用,还让幼儿从小知道废物可以多次回收、利用。4.幼儿更加自信、主动。

掌握了看图示折纸,让小朋友们经常会有成功的体验,小朋友们在父母的眼中也变聪明能干了,尤其是那些在集体面前不敢表现自己的幼儿,通过折纸活动,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有时还能够充当同伴的“小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信心,让他们乐意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变得更自信、更主动!5.幼儿想象力得到拓展。

在折纸过程中,我们给幼儿安排的折纸内容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规律,对同一折法的内容逐一加深难度,如折小家伙、灯笼、沙发、衣服等是属于同一系列的折纸内容,小朋友在折会了一个的基础上对其他的折法就会举一反三,还能够自己变成一个想象出来的物品,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拓展!

(二)我的感悟

1.更新理念要从实践开始。

无论什么教育理论不付诸于实践就是虚空的、不着边际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实践工作了理论的支撑,是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有远见和卓识的新时代教师。

2.要重视幼儿的自主、互助式学习方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小朋友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式学习,是很好的学习形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要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游戏、学习!3.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在这短短的五个月当中,我有过困惑,有过担忧,有过迷茫,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所以得到的更多是惊喜和快乐,尤其是看到班上幼儿有了长足的长进,那种激动和欣慰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4.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家长更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让家长知道并参与整个微型课题研究,家长们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学期的研究中,家长见证了我们的用心和孩子们的成长,对我们的工作也更加配合,正因为有了所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

五、研究后反思 看图示折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循序渐进地指导、坚持不懈地付出,所以在进行这项研究时,不能光凭三分钟的热度,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地训练。

篇11:幼儿园中班折纸教学

折纸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是一种最经济、最简易可行的手工劳动,是幼儿园手工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的重要途径。折纸活动虽然没有音乐那明快的节奏,但它手脑并用,孩子们通过折一折、玩一玩、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这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试探、好模仿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如今,在很多幼儿园,由于孩子多,条件限制,加上折纸活动集体辅导的难度相对较大,以至很多教师不愿意或很少开展折纸活动,孩子们没有折纸的机会,更谈不上掌握一些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所以当老师提供纸张时,要么孩子把纸当成投弹玩具,要么孩子把纸扯成了一大堆碎末,要么孩子的一片“老师我不会折”的喊声淹没你。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关注幼儿的有效成长。如: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否能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是否有创造性发展,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感受自信和相互尊重等。折纸活动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如何真正做到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折纸教学活动,谈些个人的实践探讨:

一、栩栩如生的纸艺作品欣赏是培养幼儿折纸兴趣的最好老师。

幼儿好奇、好探索,喜欢新鲜形象的事物:一吹就鼓的气球、展翅而飞的千纸鹤、蹦蹦跳跳的青蛙、色彩鲜艳的花朵……一张张普普通通的方形纸,经老师的双手象魔术一样,转眼间摇身一变,能变成各种各样的物体造型,呈现在孩子面前时;或借助电教手段,将一些美观、新颖的纸艺作品展示给孩子。孩子们在栩栩如生的纸艺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兴奋无比,跃跃欲试。他们会感觉折纸是一项十分神奇的手工活动,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也由然而生,更加的想自己动手去做。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指导幼儿参加折纸活动的有效方法。

折纸讲究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向反面折、找中线、四个角向中间折等;有时还强调整齐对称,如:对边折时要求边与边对整齐,对角折时要求线之间的重叠等;有的折纸作品步骤多、难度大。由于幼儿年龄小,当幼儿有足够的兴趣,满怀喜悦去操作时,会发现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面对困难,更多的孩子会失去信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必须将折纸活动形象化、游戏化,而其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在折纸教学时,为了将枯燥、难理解的专业术语转变为生动形象、童趣化的语言,我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讲解方法。如:将“对边折”称为“脸挨脸”,“对角折”称为“头碰头”,“向中线折”称为“关门”,“沿中线打开”称为“开门”,“折成双三角后”叫做“戴帽子”,“折双正方形”成为“做豆腐”等。这些语言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孩子参与折纸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和方法。在折纸过程中,教师针对孩子的一些难点,同样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正方形纸折帆船,四个角向中心折,正反面共折三次后整个打开,再向后翻。幼儿非常难以掌握“向后翻”这一步,有的是不敢翻怕弄破,有的是不知道怎么做,这时,我就对幼儿说:“小食指当小虫,爬呀爬进洞洞里(折好的两个角),洞里真舒服,小虫伸伸懒腰,翻个身(翻一面),再把门关上。”故事性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幼儿一会就掌握了这一难点,帆船自然就做好了。

三、适时的鼓励是给予孩子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自信的重要保证。

《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折纸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怎样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吃饱吃好吃出味道”,获取满足感和自信心?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当幼儿不能顺利完成作品时,老师应首先给予鼓励和赞许,再启发和引导,如:“你真棒!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吗?真了不起,老师真佩服你!那你再仔细看看,后面的该怎么做呢?你一定能行!”,然后再让孩子自己主动观察和思考,完成作品,还可以按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当孩子确实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进行讲解示范,让孩子掌握折叠的过程及难点问题,再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此时,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必不可少。当幼儿已经独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师以欣赏的语言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再从不断创新的高度提出希望,促使其再创新。如在折青蛙的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力强,顺利启发幼儿:你的青蛙做得真好!你试试,还能变成什么呢吗?在教师和幼儿合作探究下,新的作品完成了,青蛙变成了乌龟、大象,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自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尊重个体,因人而异,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师生的互动。

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折纸活动的主要目标。在折纸活动中,仅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是远远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的。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逐步实现幼儿自主的学习的目标。如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再加上年龄和能力限制,在教学时尽量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幼儿初步学习基本的折纸技能;中班幼儿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看简单的折纸方法示意图,如沿虚线对角折、对边折、向反面折等,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大班幼儿处于抽象思维萌芽阶段,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引导幼儿从观察步骤示意图过渡到图示示意图。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孩子们掌握了一些折纸的基本技能,就可以轻松接受新的内容并可以举一反三。在我们传统的折纸活动中,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示范、指导幼儿制作、教师点评、幼儿作品欣赏等这几个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于让幼儿模仿教师完成作品,限制和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甚至还打击了部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角度也与成人不同。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我有目的选择一些折纸活动,只告诉幼儿要折的作品名称,而不教折纸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去想象、思考、动手操作,然后希望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完成作品。如大班折纸活动《美丽的花》,我提供给幼儿各色彩纸后,说:“你会用这些彩纸折什么样的花呢?看谁想得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们用自己手上的纸,开始自己创作。在活动中,教师及时观察,启发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整合,发现幼儿的创新点,并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和经验,通过整合、丰富和充实,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动手的兴趣。对于在折纸活动中出现茫然的幼儿,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幼儿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五、集体团结协作,共享折纸活动的乐趣。

折纸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如大班折纸活动《向日葵》中,葵花的花瓣是由许多的小船制作而成,如果让幼儿独立完成,花费的时间长,容易造成幼儿疲劳,失去兴趣。让幼儿集体协作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另如大班折纸活动《美丽的春天》。我让幼儿讨论春天的景物:河边的桃花、草地上的花朵、水中的青蛙、乌龟、小鱼、空中的燕子、嫩绿的柳条等,然后让幼儿商讨完成作品的方法,让幼儿自主的进行分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一幅美丽的春天图制作完成时,孩子们多么快乐,他们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体验到了团结协作的乐趣,更增强了对折纸活动的无限兴趣。

上一篇:高中毕业十周年聚会主持词下一篇:我好想当一天爸爸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