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

2024-05-24

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精选7篇)

篇1: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

词曲作品著作权专有转让合同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

电话:

邮编: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

电话:

邮编:

开户银行:

卡号:

户名:

为了繁荣文化市场,促进优秀音乐作品与表演者迅速走向市场。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相互协商就乙方创作(作词/作曲)歌曲作品《XXXXXXXXXXXXXX》(以下简称“该作品”)转让甲方专有事宜,特签署合同如下:

一、乙方以专有许可的方式转让甲方独家在全球永久专有乙方创作(作词/作

曲)的附件作品词曲的全部著作权/邻接权及其相关权利。如果出现词曲版权纠纷,由乙方一人承担。

二、乙方保证对其向甲方提供该作品享有完整、有效的著作权;该作品乃未公

开发表、发行之全新原创音乐作品,绝未侵犯任何第三人之权利。

三、乙方先前不曾、本合同签署后也保证不会就本合同作品另对他人作与本合同相同或相似之授权,乙方不得再以任何形式自行使用该些作品,否则视为违约。违约金元。如有违约,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一切经济损失并附带违约金元。

四、除甲方外,乙方此后除享有该作品的署名权外不再享有任何权利并且不得

再授权任何第三方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该作品。甲方除自己按照本合同项下的方式使用合同作品外,还有权自行决定许可第三方按照与本合同相同的方式使用合同作品,甲方有权根椐市场需求对作品的歌名及词曲内容作适当修改。

五、甲方发表该作品时,乙方享有作词/作曲署名权。

六、甲方有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之全部使用方式使用该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录音、录像、演唱、公开表演、制作并汇编录音录像制品权;改编权;授权他人或自行出版、复制、发行、出租该录音录像制品权;使用该作品摄制电影及音乐电视片并授权他人放映权;使用该作品制作电视及广播节目并授权他人广播权;使用该作品制作广告节目并授权他人发布权;授权他人用于信息网络传播、移动数据业务、新媒体业务以及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所产生的新的使用作品的种类使用合同作品。

八、甲方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追究任何侵犯《本合同》项下权利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所获得的收益和补偿由甲方享有;乙方应提供必要的协助。

九、作品版权费及支付方式:甲方支付乙方该作品(作词/作曲)著作权费人民币元整(¥元);甲方在年月日一次性支付乙方元整

3年月日合同生效。

十、双方均应维护合约内容的保密,不得公开给第三者知道。

十一、双方均不得违约,否则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相关的经济损失。

十二、双方因履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应由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

决。如经双方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在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本合同一式两份。两份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签名/手印): 身份证号:身份证号码: 代表人:

日期:

年月日附:合同作品《代表人:日期:》的歌词和歌谱。年月日

篇2: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

甲方:华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乙方创作的音乐作品(歌词)的著作权归属约定如下:

1、乙方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作品系乙方独立创

作,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2、乙方除保留享有其作品的署名权外,作品的其余著作权转让为甲方所有,期限

为此协议签订之日起。

3、甲方免费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作品制作成品作为

报酬。

4、本协议未尽事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的规定。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持两份,乙方持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篇3: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

数字音乐版权是数字时代到来以后版权的细化权利之一。数字音乐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过程中均涉及到著作权中所有人身权的保护以及财产权中的复制权和网络信息传播权、发行权等的保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音乐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在PC、MP3、手机和i Pod等其他设备中存储、播放, 原本的物理介质已经或者即将不复存在。一切数字化的音乐都可以被无限次地复制和传播, 各种有关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也随之而来。” (1)

一、数字技术引发的音乐版权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P2P技术的发展, 数字音乐产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数字音乐几乎已经成为音乐作品使用和传播的主要形式。根据所使用的技术不同, 数字音乐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普通搜索引擎技术传播音乐, 如“百度MP3” (2) 。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搜寻音乐时, 后台通过链接地址链接到网络上其他音乐数据库或音乐网站上, 用户直接点击便可欣赏或下载被链接的数字音乐作品。

另一种是在P2P软件共享技术下传播音乐, 如“酷狗音乐盒”。这种方式是软件开发商通过软件提供一个用户之间进行共享的平台, 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相互分享音乐文件并传播数字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的来源不是软件开发商提供的链接数据库, 而是网络用户个人电脑上的数字音乐文件。

全球虽然有近500个合法数字音乐服务商, 但数字音乐盗版现象仍然随处可见, P2P领域中的非法文件共享、非法在线下载免费音乐等行为屡见不鲜, 极大影响了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正常运转及音乐价值的正常流动。数字音乐市场2004年至2010年期间增长幅度超过1000%, 但全球整体音乐产业的收入却缩水了31%。 (3) 整个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 尤其是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 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数字音乐盗版的泛滥, 全球超过四分之一 (28%) 的互联网用户经常访问未经许可的音乐网站。 (4) 这个数字表明我们在发展数字音乐产业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若想使数字音乐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版权问题。而相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 数字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 数字音乐盗版问题

在不同国家, 数字音乐盗版问题的严重程度各有不同, 且差异显著。据调查, 在巴西和西班牙, 分别有45%和44%的网民在接受调查前的一个月内访问过非法音乐服务网站, 而在欧洲五大市场中, 这一比例为23%。 (1) 非法音乐文件共享现象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很常见, 以英国为例, 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 (Harris Interactive) 的研究表明, 2010年英国76%的在线音乐是非法的, 而大部分非法下载均来自于P2P网站。多数国家用户越来越喜欢使用Bit Torrent, 而其他数字盗版形式, 如Megaup Load及Hotfile等网络硬盘服务的使用也呈上涨趋势, 同时, 网站和论坛链接存储于网络硬盘服务中的非法音乐内容的使用率也在增加。P2P文件共享的音乐内容大部分属于侵权内容, 澳大利亚互联网商业安全实验室对Bit Torrent网络上的侵权程度进行分析后发现, 2010年4月, BT种子中有89%链接的都是侵权内容。

数字盗版几乎无须成本, 而合法服务则需要得到著作权人授权并支付报酬作为运营成本, 还要为研发更安全的支付方式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行相关投资, 因此, 合法服务如果与成本很低且不遵守商业规则的侵权盗版服务竞争的话, 必然处于劣势。数字音乐产业需要一个可以有效维护自己权益的环境, 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下面以西班牙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2005年至2010年, 西班牙的音乐销售额下降了约55%, 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仅在2010年, 音乐销售额就下降了约22%。前文已经提过, 大约有45%的西班牙互联网活跃用户使用非法服务传播数字音乐, 这一比例也远远超出欧洲五大市场的平均水平。 (2) 西班牙本地艺人, 尤其是新艺人成为这一情况下最主要的受害者。2000年以前, 西班牙本地艺人的实力及其演唱水平均很强, 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 (Julio Iglesias) 、亚雷汉德罗·桑斯 (Alejandro Sanz) 、米格尔·鲍斯 (Miguel Bose) 、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 (Enrique Iglesias) 、乐队“凡·高的耳朵” (La Oreja De Van Gogh) 、大卫·比兹伯 (David Bisbal) 等艺人可以说是享誉全球。2004年以前, 西班牙艺人每年都至少有一张专辑在欧洲的销量超过一百万张。而到了2007年, 西班牙只有亚历克斯·乌伯戈 (Alex Ubago) 一人获此成绩, 此后再没有一个西班牙艺人能在全欧获得超百万的销量。在西班牙国内的音乐销售榜中, 在过去的连续两年内没有一个本地艺人进入前50名。相比来看, 在2003年时还有多达10人入榜。西班牙艺人的本地市场销售份额已降到约40%, 仅为2004年水平的一半。在过去五年间, 西班牙的音乐销量大幅下降, 实体唱片和数字音乐的每周平均销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专辑的周销售量从2004年的26000张降至2009年的7000张, 而2010年全西班牙销量第一的专辑的每周销量也仅有6000张。尽管西班牙政府正计划建立有关法律以遏制数字音乐盗版, 但却没有指向最为关键的P2P领域盗版问题。据尼尔森调查公司报告显示, 在西班牙有21%的互联网活跃用户每月都使用P2P方式下载盗版音乐。 (3) 现在西班牙已经将屏蔽涉及盗版的网站的方案写入其《可持续经济法案》, 即《辛德法》, 该法规定, 若网站所有者不能自愿遵守法律, 有关管理部门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屏蔽拿下提供侵权内容链接的网站、博客和论坛。

从西班牙的数据可以看出, 对于音乐公司及合法的数字音乐服务商来讲, 盗版给合法的数字音乐服务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打消了消费者购买数字音乐的欲望。很多研究证实, 消费者们选择非法下载而放弃多元选择和优质服务的行为, 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和市场扭曲。

不当地使用P2P技术, 大量共享拥有著作权的数字音乐作品, 直接影响了相关著作权人的利益, 也影响了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不过, 我们相信“成也技术, 败也技术”, 技术既然可以创造数字音乐供用户享受, 也可以做到遏制盗版。但是, 在目前的商业背景和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完全消除盗版确实是个难题, 因为, 在某种程度上说, 数字音乐盗版问题不只反映着技术和法律的缺失, 还反映着健全的产业价值链的缺失。

(二) 数字音乐盗版带来的危害

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 52%接受的调查者都将“免费”作为非法下载的动机。如此看来, 能够给版权人带来回报的合法服务模式根本无法与免费进行竞争。瑞典乌普萨大学的艾德门 (Adermon) 和梁 (Li ang) 做了名为“盗版、音乐以及电影:一个自然实验”的研究, 结果证实了盗版音乐是合法音乐的强大替代品, 在瑞典, 如果没有盗版存在的话, 实体音乐的销售额将会提高72%, 数字音乐的销售额将会提高131%。 (4)

数字音乐盗版给整个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 数字盗版对音乐销售的影响直接反映到对艺人的投资上。国际唱片业协会2010年发布的《音乐投资研究》中表明, 唱片业要将年收入的16%左右用来投资艺人,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产业用于研发的投资比例。加之市场推广还需要13%的投资, 唱片业2009年在培养新艺人方面大约投资了50亿美元, 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音乐的销售, 所以音乐销售对于艺人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尽管现场演出、广告代言及其他非唱片业的收入吸引了不少“眼球”, 但艺人只有成名后才能享受到这些, 对于新艺人来讲, 这些仍然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1)

盗版给很多国家的音乐公司投资本地艺人带来压力, 如墨西哥国内专辑的发行品种从2005年的367个下降到2010年的190个, 本土专辑的单位销量从2005年的1810万下降到2010年的790万。 (2) 不仅如此, 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类似的状况, 近年来, 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专辑中, 新艺人的专辑数量及所占比例都显著下滑。2003年到2010年, 新艺人的专辑销量在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专辑销量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77%, 即从4770万张降到1080万张。与之相比, 非新艺人的专辑销量在同期下降幅度为28%。2003年, 新艺人专辑的销量占全球前50位专辑销量的27%, 2010年却下降为10%。同时, 新艺人专辑在全球前50位中的品种也从2003年的10种下降至2010年的7种。 (3) 由于令投资面临巨大压力, 盗版给音乐产业带来的打击直接影响到对新艺人的投入与推广, 其结果便是能够进入全球畅销榜的新艺人及其作品越来越少。

其次, 数字音乐盗版同样也对整个音乐产业的就业机会数量产生影响。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了人类进步的同时, 也使盗版者可以便捷地窃取和复制多年积累创作出来的音乐及其他艺术成果, 这让音乐人的工作及其职业前景都受到威胁。2010年3月, 泰若 (Tera) 咨询公司的一份名为《建立数字经济:挽救欧盟国家创意产业就业的重要性》的报告得到欧洲工会的认可。报告显示, 2008年至2010年, 盗版导致电影、音乐、软件和电视产业中大约345000个就业岗位消失。如果不解决数字盗版的问题, 到2015年欧盟将累计失去120万个工作岗位, 零售额将损失2400亿欧元。美国劳动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了唱片销售量与音乐行业就业机会之间的关系, 根据美国过去十年的就业数据, 美国音乐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自1999年至2009年下降了17%, 同时, 音乐销量下降了53%。 (4) 艺人和相关专业人员越来越难用音乐谋生。 (5)

二、数字音乐版权的复杂性

音乐内容是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核心, 解决音乐版权问题是打造健康有序的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基础。现在, 无论是在线音乐界还是无线音乐界, 音乐原创作者、表演者、软件提供商、搜索引擎网站、门户网站、音乐网站等多个方面之间的大小纠纷几乎不断。无疑, 音乐版权问题的处理方式, 关系到数字音乐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 但同时, 音乐版权问题的复杂性也是中国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发展的一个难点。

(一) 音乐版权纠纷的复杂性

版权纠纷涉及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的多个环节。

其一是在线音乐领域。国内的在线音乐网站达到上千家, 其中大部分都缺少自己所提供的音乐内容的版权授权。文化部曾在2010年采取措施, 查处关闭了300多家违规网站, 但是, 音乐版权导致的纠纷案件仍然呈上升趋势。作为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广告商或游戏商的投入, 而并非来自消费者为歌曲下载所付的费用。所以, 数字音乐内容提供商只能通过谈判, 从音乐服务提供商处分享一定的广告收入, 而非正常的音乐版权下载收入。数字音乐市场发展如此迅猛, 带来的相关利润如此庞大, 但是音乐的原创者却没有得到足以与之对应的回报。想避开目前的这些版权问题已经不太可能, 唯有全面开展和寻求战略性合作, 争取双赢 (或多赢) 局面。

其二是无线音乐领域。虽然这个领域的版权授权状况好于在线音乐领域, 但侵权现象仍然存在, 并以彩铃侵权最为常见。不少服务提供商的版权意识相对淡薄, 没有获得相关音乐作品的使用授权便提供手机铃声下载业务, 有些企业甚至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在国外, 通常有第三方版权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 在中国有音乐著作权管理协会, 但还有待在该领域的维权中起到更多的作用。

(二) 音乐版权授权的复杂性

音乐版权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很容易界定, 并不复杂, 但是音乐版权授权时的实际认定却有些繁琐。从权利的分类来看, 它同时涉及人身权和财产权, 同时还涉及邻接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在版权应用中, 经常出现权利多次授权及转让的情况, 有时是几个公司共同享有某个歌曲的版权或表演权, 有时某一首歌曲经过多次多人翻唱。当侵权问题发生时, 确认词曲作者、表演者和唱片公司三个权利主体的过程有时就显得很复杂, 所以可能出现遭遇侵权后举证无力的状况。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中, 非法音乐网站有时身兼音乐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 而且P2P网站在线传播音乐产品的行为又具有交互性, 因此单纯依靠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等, 不易规制非法音乐网站向公众传播盗版数字音乐产品的行为。另外, 通过技术手段在权利人和各个商业机构之间建立透明规范的收费统计和结算平台及机制, 也可能成为版权保护的另一障碍。由于对音乐的授权在价格上并没有公认的标准, 版权授权的谈判周期一般都较长, 争议也多, 版权费用的实现难度偏大。

目前, 无线音乐产业价值链由于运营商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其版权与利益的结合成了一个相对较好的范例, 既推动了音乐内容提供商的资源整合力度的提高, 又丰富了推广渠道, 增加了效益。

三、数字音乐版权各主体面临的法律问题

数字音乐作品是数字音乐版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而数字音乐版权是基于数字音乐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0条的相关规定, 音乐版权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著作人身权, 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音乐作品完整权四方面的内容;二是著作财产权, 它是著作人基于对音乐作品的利用给他人带来的财产收益权, 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翻译权等内容, 以及简称“邻接权”的, 由作品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理论上, 我们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当作数字音乐版权的基本大法, 但是, 实践中, 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好音乐作品的著作权, 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

(一) 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为的法律分析

在此, 笔者以广义的层次来界定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概念, 令它泛指一切提供网络服务的个体和组织, 包括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及无线音乐产业价值链的音乐内容提供商、音乐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等。网络服务提供商既是提供数字音乐作品链接服务的链接服务提供商, 也是在其网站上向公众提供数字音乐作品在线试听或下载的内容服务提供者, 还可以是同时提供以上综合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

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 数字音乐作品的保护应该从对于其侵权行为的认定开始, 因为, 首先要对数字音乐版权侵权行为有个明确的责任认定, 然后才能分清楚责任归属, 使数字音乐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数字音乐作品侵权行为比传统音乐作品侵权行为涉及的主体更为广泛, 情况更为复杂, 数字音乐作品侵权责任的认定问题也是国家立法部门认真研究的重要法律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音乐著作权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为了分清责任, 明确关系, 我们将网络服务提供者分成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两类。在对数字音乐作品进行侵权认定时, 这两类服务提供者的认定规则是不同的, 一般通过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来进行认定。

直接侵权行为是一种直接非法行使版权人或邻接权人的权利, 或者妨碍版权人或邻接权人行使这一权利的行为, 侵权人的行为在此直接涉及音乐作品。未经版权人同意, 而以任何方式对音乐作品予以复制、改编、翻译、表演等, 均构成对版权人的直接侵权。换言之, 未经版权人授权而行使版权人专有权利的行为就是直接侵权, 不论主观有无过错, 都应该承担责任。 (1)

而间接侵权行为并未直接涉及受版权直接保护的作品或受邻接权直接保护的表演、广播节目等, 这种行为是因为给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让行为人自觉或不直接地参与侵权行为, 才对版权人和邻接权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了侵害的。“第三人即使没有直接实施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 但只要其引诱、教唆或者有意帮助他人进行直接侵权, 其行为也被认为构成间接侵权。” (1) 间接侵权以过错为要件, 当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存在过错的时候, 才构成间接侵权。这种过错包括对音乐用户进行积极诱导, 或对用户的直接侵权行为进行了实质性的帮助。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没有过错, 那么就不能构成间接侵权。 (2)

搜索链接技术下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认定 在搜索引擎链接技术方面, 涉及数字音乐版权侵权的主要是搜索引擎服务商和直接提供数字音乐的内容服务商。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 设立链接的网站在以下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设置普通链接即不用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1) 设链网站不明知和不应知被链网站存在侵权内容; (2) 权利人没有通知设链网站断开侵权链接或设链网站接到侵权通知后及时断开。 (3) 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结果是搜索引擎服务商提供的链接服务, 如果搜索引擎服务商并不知道有具体的侵权行为, 那么即使搜索查询结果所链接的服务内容是侵权作品, 侵权责任也应由内容提供者承担, 搜索引擎服务商不必对此承担审查责任;然而, 如果收到著作权人的通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知道音乐作品存在侵权情况, 就应该立即断开或移除相关链接, 并且可以因此而免责。众所周知的“百度MP3侵权案”就是例证,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2006年11月17日对历时一年多的“百度MP3侵权案”的判决就体现出新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避风港原则”。

(4) 对于因设置深层链接导致侵权的网站,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设链网站的链接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即当设置深层链接时, 点击该链接的用户对内容页的来源认识会发生混淆, 从而构成不正当链接;二是设链网站的链接行为构成帮助侵权——若被链网站没有经过音乐权利人的授权许可便提供音乐的试听或下载, 则构成直接侵权;若设链网站明知该音乐未获合法授权却仍对其进行链接, 则构成帮助侵权。 (5) 而对于直接提供数字音乐的内容服务商, 若在其商业性网站上未经授权就加工、整理音乐作品并提供下载, 则认定其已超出合理使用范围, 侵犯了原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人或唱片公司的利益。 (6)

PP2P技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认定 P2P技术是一种根据共享原理形成的网络传播模式, 用户通过下载P2P网站提供的软件, 便可以选择“享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内容。P2P技术可以自动链接到对等网络, 并且使任何共享的音乐文件被传送给同时链接到同一对等网络的用户。 (7) 在P2P技术下, 提供音乐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并非专业进行数字音乐作品数据整理的音乐网站, 而是使用P2P音乐软件的网络用户。同时, 音乐文件也来源于用户的个人电脑, 他们之间可以实现音乐资源共享。P2P技术广泛应用于协同工作、文件交换等方面, 因此P2P网络技术或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相关软件或服务被终端用户用于直接侵权的情况就不可避免。

从技术的角度看, P2P技术克服了传统的C/S模式 (8) 由于中心服务器的存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P2P技术使数字音乐视频、音频文件的海量传送成为可能, 可使大量音乐资源在极短时间内广泛流传。然而, 尽管服务器不再是网络的中心, 但P2P服务器仍起着协调网络工作的作用。P2P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尽必要的义务进行监管, 否则由于P2P网络的无序导致的大量问题将阻碍其发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络著作权解释》, P2P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P2P技术服务原则上不构成侵权。除非著作权人出示证据, 证明P2P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存在用户侵权现象却仍然提供服务, 否则P2P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帮助侵权责任就应根据其收到著作权人的通知之后的态度和行为而定。如果在收到侵权通知后, 拒绝采取任何措施防止侵权内容的继续传播, 就应与直接侵权的用户一起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接近于违反法定注意义务的责任。 (1)

(二) 终端用户行为的法律分析

在目前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 终端用户虽然只是个体的、业余的音乐作品传播者, 其通过网络传播音乐作品的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音乐版权侵权现象也是不能忽视的。对于非法进行数字音乐作品传播的终端用户, 应该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也就是不管终端用户是否有主观过错, 只要传播的音乐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版权, 并且没有免除责任的法定事由, 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对于数字音乐终端用户侵权行为的责任认定, 和一般的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的原理是相同的, 只是在实践中因使用数字音乐产品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终端用户下载音乐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 在网上浏览音乐信息, 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是终端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对于P2P终端用户, 他们利用P2P软件搜索音乐文件, 点击链接, P2P软件会根据拥有该资源的在线用户的数量对文件予以分割, 然后将需求链接到一台或多台用户的电脑上。下载速度则视在线用户数量多少而定, 在线用户越多, 下载的速度就越快。这种从网络上下载文件存储于个人电脑的行为, 就是将提供源文件的在线用户电脑上的文件永久保存于终端用户下载人的电脑中, 所以实质上是一种复制行为。

对于其法律性质问题, 有些人认为用户下载数字音乐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 有些人则认为不属于合理使用, 终端用户下载需要缴费。在笔者看来, 终端用户的这种下载行为包括把内容复制到服务器或主机硬盘、软盘上, 复制到可与网络相连的其他介质上。下载, 是音乐作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在传播过程中必然被经常运用的技术手段。对于终端用户, 下载数字音乐作品若满足一定的条件, 就可以认为是合理使用, 不需要缴纳费用, 也无须获得版权人的同意。而合理使用的条件, 就是终端用户下载数字音乐作品的目的在于“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这种情况下“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可以不经版权权利人许可, 不向其支付报酬, 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并且不得侵犯权利人依照版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 于是, 判断终端用户下载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基本原则是:其下载是不是为了个人的合理使用而进行的。如果终端用户下载数字音乐作品的行为具有营利目的, 比如专门搜索网站上的免费歌曲, 收集整理后出售, 就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 属于版权侵权行为。若下载音乐作品只是为个人欣赏研习所用, 或者在合理范围内与朋友、同事、亲戚进行交流, 则不属于版权侵权。

终端用户上传或共享音乐的法律性质分析 上传是指终端用户将数字音乐复制到网上进行传播, 或将网络上已经存在的音乐作品传送到另一个网页上的行为。在P2P技术环境下, 上传行为的前提是终端用户将自己电脑中的音乐资源放置到特定的共享文件夹中, 若该用户处于在线状态, 该共享文件夹里的音乐即随时可能被任何检索到这个共享目录的用户下载, 当别人下载这个音乐文件的时候, 提供该共享音乐资源的终端用户就属于数字音乐作品的上传者。

终端用户一旦上传或者共享数字音乐作品, 就成了网络作品传播者, 所涉及的相关权利就包括了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 使得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著作权法赋予版权人的权利, 版权人可以通过控制信息网络传播权来控制是否将作品在网络上公布、在何种媒介上公布、公布的范围有多大等。

篇4: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

好山好水出好茶。五指山是海南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多雨多雾,光、热、水资源丰富,土质微酸、土层深厚肥沃,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最南端的高山云雾茶叶产区。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的滋润,才成就了五指山茶叶的优良品质,深受市场欢迎。

五指山茶叶尤其是五指山红茶,富含茶多酚、茶黄素、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以其“琥珀汤、奶蜜香”的典型特征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五指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不断创新营销理念,促进品牌产品健康发展,努力把五指山茶产业打造成五指山经济的一张王牌。下一步,该市还将推进民俗文化、山水风光、休闲养生、特色美食等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新闻发布会后,在五指山茶产业发展论坛上,茶叶专家、政府官员、茶企以及消费者代表等,就五指山红茶品牌建设与管理、五指山红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摘自《海南日报》,2016-03-21,易建阳,符国楠/文)

篇5:天翼爱音乐数字音乐版权使用协议

甲方: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18号电信广场38楼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张国新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双方一致认可并同意,本协议由甲乙双方签订。

乙方作为享有授权作品版权权利的提供商,有权向甲方提供其具有合法版权或相关权利的音乐、视频等作品及相关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丰富甲方数字音乐平台音乐内容,同时推进乙方授权作品在约定地区内的数字音乐发行及销售,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充分友好协商,现就共同推动甲方数字音乐业务发展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具体条款如下:

3.8甲方向乙方提供数字音乐产品的销售价格、授权作品下载和订购次数、音乐版权使用费用报表,并保证向乙方提供的音乐版权使用费数据真实、准确。3.9甲方由于网络、设备等原因,延长、修改、暂停数字音乐业务相关工作,应及时通知乙方,并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3.10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数字音乐平台上的数字音乐产品所有权归甲方所有。甲方负责受理并处理数字音乐产品销售和推广中引起的用户咨询、申告和投诉。3.11乙方提供的授权作品侵犯或可能侵犯相关权利人合法权利的,甲方有权在数字音乐平台上对侵权产品进行删除、屏蔽、或断开链接。甲方对乙方提供的侵权作品可先行屏蔽,并不进行音乐版权使用费支付,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将在乙方音乐版权使用费用中扣除。

3.12经双方协商确认后,甲方负责对乙方所提供的授权作品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

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

5.3.2月功能使用费、通信费由甲方向用户收取。5.4 含词曲著作权授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支付方式:

5.4.1按次计费产品,包括七彩铃音单曲、振铃下载、MV单曲下载、音乐单曲下载等。

彩铃业务,甲方按照数字音乐按次计费产品产生信息费的45%支付乙方授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

非彩铃业务,甲方按照数字音乐按次计费产品产生信息费的46%支付乙方授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5.4.2包月型产品:

(1)音乐下载及新型音乐包等包月产品:甲方按照数字音乐下载及新型音乐包包月产品产生信息费的46%支付乙方授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

(2)音乐盒包月:甲方按照音乐盒包月产品产生信息费的45%支付乙方授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

(3)卡拉OK包月产品:甲方按照卡拉OK包月产品产生信息费的36.8%支付乙方授权作品的音乐版权使用费。

5.5授权作品的词曲著作权版权使用费用为产品产生信息费的8%,如授权作品不含词曲著作权,音乐版权使用费中要扣除此部分使用费。同时,此部分使用费甲方将通过公告的方式进行公开认领。

5.6甲方每季度对音乐产品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有权根据考核结果对上述版权使用费用进行调整,详细办法见甲方相关管理规定。5.7版权使用费支付方法:

5.7.1数字音乐产品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一次。

5.7.2甲乙双方一致确认,以甲方系统统计的数字音乐产品信息服务费收入和使用数量作为版权费支付依据。

5.7.3甲方于每月15日前向乙方提供上月授权产品的使用数据,双方进行核对;乙方应在收到数据后5日内反馈对账结果,若乙方未按时反馈,则视为对账无误。

5.7.4若甲乙双方对授权产品的使用数据存在异议,则当双方争议数额不超过5%时,以甲方数据为准;否则,甲乙双方应重新核对,明确原因,并及时按实际情况协商解决。

5.8对账无误后乙方应在支付账期

方正确的银行账户之日起最近的一个6月份或12月份,甲方不承担未按时付款的违约责任。

5.12双方各自支付其依法应承担的税款。

(2)承担由此引起的全部法律及经济责任,并尽一切努力避免使甲方受到损失。当使甲方受到损失时,乙方应当赔偿甲方因此而遭受的一切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有权机构判定甲方支付的费用、甲方向

8.6本协议终止后,双方仍需继续遵守本条款,履行其所承诺的保密义务,直到对方同意其解除保密义务,或专有信息已为公众所知。

争议事项外,双方应继续履行本协议的其它条款。

13.3本协议一式陆份,甲方持肆份,乙方持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附件: 《授权歌曲清单》

篇6:浅谈数字版权保护与认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整个互联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程度也随之扩大,数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网络媒体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数字多媒体产品容易复制、篡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遭到侵害,进而打消他们的创作积极性。为保障创作者的利益,数字版权保护与认证技术应运而生。

数字版权保护是用来保障数字产品版权的一种技术手段。传统的数字版权保护侧重于对内容加密,限制非法复制和传播,确保只有付费用户能够使用。新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则追求控制复制、查看、打印、修改行为以及用户可能对数字内容执行的所有其他操作。本质上,数字版权保护是将对电子文件使用的控制权从拥有数字内容版权的个人移交给计算机程序来管理。常见的数字版权保护如PDF文档安全性、Office文档安全性等。数字版权保护有如下具体功能:数字媒体加密:打包加密原始数字媒体,以便于进行安全可靠的网络传输。阻止非法内容注册:防止非法数字媒体获得合法注册从而进入网络流通领域。用户环境检测:检测用户主机硬件信息等行为环境,从而进入用户合法性认证。用户行为监控: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防止非法操作。认证机制:对合法用户的鉴别并授权对数字媒体的行为权限。付费机制和存储管理:包括数字媒体本身及打包文件、元数据(密钥、许可证)和其他数据信息(例如数字水印和指纹信息)的存储管理。

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中,数字水印作为实现版权保护与认证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经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一大热点。它是从信息隐藏技术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技术,利用数字产品的冗余信息将携有知识产权信息等内容的数据以可察觉或不可察觉的方式隐藏到被保护的数字产品中,并且可以从加了数字水印的数字产品中检测或者提取出水印信息,从而可以证明原创作者对数字作品的版权,辨别合法用户,还可以作为起诉非法侵权者的依据。数字水印被认为是防止数字产品盗版的有效手段。数字水印系统基本框架包括水印的产生、嵌入、提取或检测以及对水印的评估等。不可感知性是数字水印技术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即在数字水印嵌入到数字产品中之后,不影响原始产品的视觉或听觉质量,通过普通信号处理不能发现嵌入水印后的产品和原始产品的可感知性区别。在不同的产品中,对水印嵌入的信息量不一样,用于隐秘通信时嵌入的的信息量较其它用途要多一些。在不明显降低数字产品的视觉或听觉质量时,不能去除水印信息。为了提高数字水印算法的鲁棒性,我们可以采用光学中的全信息技术,全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全息图的不可撕毁性,即用全息图的一部分就可以大致恢复出再现像,这一特性可以提高水印算法的抗将切能力。在目前的发展情况下,数字水印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数字水印处理技术与压缩编码的统一,处理算法标准的统一,数字水印安全体制的研究等。

版权认证作为数字版权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显得日益重要。用于版权认证的算法,通常要求能够对数据的修改进行准确检测,如对某些特定的修改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对其它的修改呈现破坏性,从而检测原始数字作品的完整性。用于该用途的数字水印通常用“脆弱水印”来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况,水印的鲁棒性和其它相关特性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篇7:音乐作品版权登记认证协议书

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可以申请资质认证: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有2名以上取得土地登记代理资格证书的专职人员。

上一篇:2024部队入党申请书下一篇:奶奶的纽扣盒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