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2024-04-25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通用9篇)

篇1: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谈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全文下载 收藏本文 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对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进行探讨,为煤矿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同时也可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从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来看,目前2.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60%~70%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随着开采的深度的增加和扩展,瓦斯、水还有火灾、矿压等,对于煤矿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

从生产开采条件来看,全国50%的小型煤矿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我国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60%~70%,但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落后。

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前些年由于煤炭市场形势不好,奖金极度短缺,甚至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在这种情况之下,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减少。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

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造成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煤矿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的原因。去年煤炭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煤炭产量增加了2.5亿t,达到了19.5亿t,创建国以来煤炭年产新高。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盲目生产,导致事故。安全事故发生机理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凡是物质系统具有能量,能量在失控状态下都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危险因素,当这些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在某物质系统存在时,就成为隐患。隐患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基础,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失控的能量多少有关。虽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其转化是有条件的:首先,物质要处于失控状态;其次,要受到外在的错误行动的触发。因此,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当一个因素一定时,另一个因素控制得越好,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据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来进一步加以分析。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的最佳安全匹配建设,它包括人的本质安全化、机的本质安全化、环境本质安全化三个方面。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核心,机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都是围绕着人的本质安全化而开展的。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通过对人进行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文化及安全技术等多方面的选择和训练,不断的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技能,提高人与其所处的大物质系统之间的安全匹配水平。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机具有的可靠

性、安全性能、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四个方面的安全化建设。环境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所处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五个方面的安全化建设。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内任何一部分的安全品质变化都会引起相关联的部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管理控制手段,系统安全机能就会失调,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品质也就达不到优化匹配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或一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反复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强以奠定的管理规则或管理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循环、优化,失去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管理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这个系统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器(含技术)的因素、环境因素;另外还有人、机器(含技术)、环境三因素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相互作用的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人机环境相互作用图

煤矿安全管理水平:sml=f[m,f(p.t.e)]

m——管理因素;

p——人的因素;

t——机器(含技术)因素;

e——环境因素。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家reason总结和归纳了近20年来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发展的4个特征。这些特征对系统中人员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系统更加自动化。操作人员的工作由过去以“操作”为主变为监视——决策——控制。人因失误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后果及影响变得更大了。

(2)系统更加复杂和危险。大量地使用计算机使得系统内人与机、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更加复杂、更加紧密,同时使得大量的潜在危险集中在较少几人身上(如中央控制人员)。

(3)系统具有更多的防御装置。为了防止技术失效和人因失误对系统运行安全的威胁,普遍季多重、多样专设安全装置,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对这些安全装

置的依赖性又降低了操作人员对系统危险性的警觉性。同时,这些安全装置仍可能由于人误而失效——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实验过程中关闭安全保护装置),因而它们也就是系统安全最大的薄弱环节。

(4)系统更加不透明。系统的高度复杂性、祸合性和大量防御装置增加了系统内部行为的模糊性,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经常不知道系统内正在发生什么,也不理解系统可以做什么。

针对上述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特征,reason提出了该类系统的一种失效模式,认为所有的人工系统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潜在失效,就像人体内存有病原体一样。这些失效的影响不是立即表面化的,但它会助长不安全行为,弱化系统御机制。通过系统的保护性措施,它们中的多数或能被发现、修正、防止。但有时,一系列的触发条件发生,那些“驻在病原体”便同其以“微妙和几乎不可能的”方式相结合,阻挠系统的防御,从而带来灾难性的破坏。驻在病原体包括:由决策人员、设计人员、管理程序等作出的不当决定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维修错误、常规干扰和人的固有弱点。触发条件包括部件失效、系统异常、环境条件、运行人员失误和异常干扰等。reason认为,管理决策和组织过程中的失误是诱发系统失效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由此可见,以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人因事故的防范采取以往基于多米诺骨牌原理的策略可能已无能为力,必须采取技术手段、组织手段、文化手段融为一体的纵深防御策略,任何单一的或孤立的措施都将是徒劳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对系统中的人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致使系统的失效模式产生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迫使人们必须综合运用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人因工程去建立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和战略思想,才有可能解决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基于上述观点可建立一种主动型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该系统应具有两个特征:一为突出主动,强调主动从科学、组织、制度、创新、文化、战略等方面综合探查与辨识可能的人因事故,并采取综合性措施去减少和预防,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路。二为纵深防御,系统是多层次和多阶段的,构成了人因事故防范与解决的多道防线体系。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的构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即是不断提高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由于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在此笔者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核心层次,六个维度。如图2所示。

图2 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即第一层次;管理观念要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来实现,所以流程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二层次;而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则事关管理的成败,因此执行力的问题便成为核心的第三层次。

人的素质及观念→流程→执行力→安全目标,这个核心系统需要六个维度(安全科学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制度管理、安全创新管理、安全文化管理、安全战略管理)来保证,煤

矿安全管理六个维度是作用于煤矿动态的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核心系统提供保障作用。

这里的观念是指导煤矿安全管理总的理念,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总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的理念也包括具体执行者的理念,是组成企业的个体、群体、组织的总体观念,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等理念;流程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全部的业务流程,包括生产流程、技术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观念流程等。流程必须科学、有效;执行力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落实能力、保障能力、有效实现安全目标的能力。

六个维度的保障作用:

(1)安全科学管理:强调安全管理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目的是提高煤矿安全资源的使用效率。

(2)安全组织管理:强调安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安全计划、安全组织、安全领导、安全控制)的作用与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真正做到安全管理的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

(3)安全制度管理:强调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重点是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4)安全创新管理:包括人员、技术、组织结构等的全面创新,是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动力。

(5)安全战略管理:是对有关煤矿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安全总体规划的管理,旨在整合煤矿安全资源,系统、全面、长期的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

(6)安全文化管理:从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组织的安全管理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建立并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企业文化,此为实现安全管理的软环境,是有效开展安全管理的文化基础。

篇2: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一)II10310工作面

1.风险描述

外段位于突出危险区,原始瓦斯含量6.26m3/t,原始瓦斯压力0.92MPa;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28m3/min(本煤层4m3/min,邻近8煤层24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防突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二区。瓦斯办负责超前卸压钻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采二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采取地面瓦斯井、顺层钻孔、拦截钻孔、高位钻孔、斜交钻孔、老塘埋管、超前卸压钻孔等瓦斯抽采措施;

②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循环预测;

③工作面配风1300m3/min;

④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约为40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二)II834工作面

1.风险描述

位于突出危险区,采用放顶煤开采,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6.3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综采一区、综掘三区、瓦斯办、防突区、通风区。瓦斯办负责顺层钻孔、拦截孔、高位钻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掘三区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强对顶板管理,综采一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掘进期间:

机巷:①掘进期间执行区域验证,过断层及瓦斯异常区域执行连续预测;②机巷掘进期间选用两台2×30KW和两台2×15KW对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两路风筒供风以满足通风安全需要; ③加强顶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煤层注水等措施防止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

风巷:①掘进期间外段执行区域验证,过断层、瓦斯异常区域及里段执行连续预测;②风巷掘进期间选用两台2×30KW和两台2×15KW对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两路风筒供风以满足通风安全需要; ③加强顶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煤层注水等措施防止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

回采期间:

①采取保护层开采与穿层钻孔大面积预抽措施;②采取高位钻孔、顺层钻孔、超前卸压钻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③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连续预测;④配风1300m3/min;⑤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⑥在收作线外设计施工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175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三)8102工作面

1.风险描述

采用放顶煤开采,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4.6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单位为综采三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采三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采取高位钻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

②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

③配风1200m3/min;

④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约为30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四)879工作面

1.风险描述

位于突出危险区,采用放顶煤开采,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6.8m3/min。存在瓦斯大量涌出的风险,造成瓦斯高值超限,引起、人员窒息。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单位为综采一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顺层孔、超前泄压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采一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采取保护层开采与穿层钻孔大面积预抽措施已消除突出危险;②回采期间采取高位钻孔、顺层钻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③保护层保护范围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穿层钻孔消突区域执行连续预测;④回采期间过断层或瓦斯异常区采取连续预测⑤配风1300m3/min;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⑥在收作线外设计施工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55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五)II1055机巷

1.风险描述

无突出危险区,掘进期间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1.5m3/min。存在瓦斯涌出的风险,造成瓦斯高值超限、人员窒息。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参与单位为综掘一区、综掘三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顺层孔、超前泄压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掘一区、综掘三区掘进期间严格按照措施要求进行施工,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掘进期间采用钻屑指标法执行连续预测;②掘进期间选用两台2×30KW和两台2×15KW对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两路风筒供风以满足通风安全需要;③加强顶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等措施防止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④迎头采取排放钻孔和巷帮钻场超前预抽钻孔进一步降低煤层瓦斯。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20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六)8102降低风巷、II830回风石门揭煤

1.风险描述

8102降低风巷位于无突出危险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2.8m3/t,原始瓦斯压力0.2MPa。存在瓦斯涌出的风险。II830回风石门位于突出危险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6.8m3/t,原始瓦斯压力0.64MPa。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造成瓦斯、人员伤害。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参与单位为综掘一区、综掘二区、综掘三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顺层孔、超前泄压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掘一区、综掘二区、综掘三区掘进期间严格按照措施要求进行施工,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经区域验证无突出危险后,执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②揭煤期间按规定的7个节点要求施工。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26万元(主要为防突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七)Ⅱ834工作面

1.风险描述

8煤层为自燃煤层,发火风险地点有掘进期间冒高区、采空区遗煤。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一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采一区负责施工上下隅角隔离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回采期间机巷迈步预埋注氮管;

②上隅角迈步式预埋2趟监测束管,压茬15m,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③回采期间风巷迈步预埋注浆管路向采空区灌浆;

④利用风巷高位钻场施工防火注浆钻孔。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28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八)8102工作面

1.风险描述

8煤层为自燃煤层,发火风险地点有掘进期间冒高区、采空区遗煤。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三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采三区负责施工上下隅角隔离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回采期间机巷迈步预埋注氮管;

②上隅角迈步式预埋2趟监测束管,压茬15m,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③回采期间风巷迈步预埋注浆管路向采空区灌浆;

④利用风巷高位钻场施工防火注浆钻孔。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40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九)879工作面

1.风险描述

8煤层为自燃煤层,存在掘进期间冒高区、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风险,造成火灾事故、CO中毒,人员伤亡。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一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采一区负责施工上下隅角隔离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回采期间:①回采期间机巷迈步预埋注氮管;②上隅角迈步式预埋2趟监测束管,压茬15m,定期取样化验分析;③回采期间风巷迈步预埋注浆管路向采空区灌浆;④利用风巷高位钻场施工防火注浆钻孔。

过特殊地段期间:①在过断层前100米,提前编制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②工作面回采至断层带附近,机风两巷增设灌浆、注氮等防火管路,根据工作面推进度采取注氮、灌浆(CO2)等措施;③过断层期间加强灌浆量、防火预测预报。④合理组织生产,加快推进速度。

收作期间:①在收作前100米,提前编制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②进入收作线前80米,机风两巷增设灌浆、注氮等防火管路,采取注氮、灌浆(CO2)等措施; ③过断层期间加强灌浆量、防火预测预报。④合理组织生产,加快推进速度。 ⑤严格落实“45”天封闭制,杜绝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35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8103风巷、II1055风巷

1.风险描述

沿空掘进采空区发火。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掘三区、综掘一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掘一区、综掘三区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强顶板管理,避免出现冒顶事故。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提前采取打撞楔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顶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现象的发生;②施工单位在现场冒高区域做好标记,提前预埋注胶钢管;③对冒高地点由施工单位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然后进行喷浆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④通风区对冒高地点利用插入的钢管进行带压注浆(胶)处理,以充满、压实为宜,保证封堵严密;⑤每天由测气员进行一次现场防火检查,及时记录在检查手册上,并取样进行化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⑥沿空掘巷采空区一侧顶帮必须喷浆或注浆堵漏,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处理措施滞后迎头不大于30m;⑦连通采空区停用的瓦斯治理、探放水、地质等钻孔必须全孔注浆封堵,保证严密不漏风;⑧沿空侧防火观察孔每圆班观测一次,随机取样化验;当班施工的防火探管随机取样化验;防火观察孔要挂牌管理,做到检测、记录、台账“三对口”。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72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一)Ⅱ1055机巷、879出架联巷、II834机巷、风巷

1.风险描述

煤巷掘进期间,存在冒高区煤层自然发火的风险,造成火灾事故、人员伤害。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掘一区、综掘三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掘一区、综掘三区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强顶板管理。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提前采取打撞楔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顶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现象的发生;

②施工单位在现场冒高区域做好标记,提前预埋注胶钢管;

③对冒高地点由施工单位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然后进行喷浆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

④通风区对冒高地点利用插入的钢管进行带压注浆(胶)处理,以充满、压实为宜,保证封堵严密;

⑤每天由测气员进行一次现场防火检查,及时记录在检查手册上,并取样进行化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112万元(主要包括掘进期间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二)Ⅱ10310、Ⅱ1053工作面采空区

1.风险描述

受地面井抽采影响。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防突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防突区按照要求控制抽采。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合理控制采空区抽采,定期取样化验、观测,发现CO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抽放;

②对已封闭的采空区,合理安排采空区灌浆,强化采空区防火效果;

③对封闭区域进行均压处理,减少采空区漏风,对封闭墙进行每周取样化验。

(3)资金保障

篇3:对煤矿安全事故分析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安全管理

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 涉及领导科学、社会心理学、全员安全素质、工程技术等方面。因此, 必须用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手段, 从上到下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减少事故发生, 使煤矿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走上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之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总结, 进行以下论述。

1 煤矿事故分析

1.1 煤矿事故根源分析

由于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自然灾害严重。随着目前开采深度的快速增加, 瓦斯、地热、矿压、水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再有, 我国煤矿多、面广, 多种所有制并存, 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大, 总体上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决定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根据历年来煤矿事故调查分析发现, 煤矿安全管理的松驰是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这些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引起重视, 通过主观努力, 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管理, 绝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1.2 事故综合分析

直接原因。根据对典型矿重伤和死亡事故的档案记载统计, “三违”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三违”是造成事故的表象, 透过现象来看本质, 找出其根本原因。 (1) “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固。 (2) 管理不严格。具体来讲, 有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分配制度不合理;二是检查验收制度不完善;三是技术方案不得当;四是责任划分不明确;五是责任追查说得凶, 抓得松, 处理轻。 (3) 个人主义严重。有些人不顾别人的安全, 图省事, 为下一班留下困难、埋下隐患, 加之交班时交待不清, 这是对安全的极大危害。 (4) 作风不扎实。有思想麻痹、工作松懈现象, 浮在上面多, 深入井下少;井下检查流于形式;讲情面的多, 铁面无私的少。 (5) 不利于安全的心理作用。即侥幸心理、麻痹心理、习惯心理等。

2 现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安全生产管理基点--安全质量标准化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 抓住了标准化才抓住了根本,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安全被动的局面。工程质量的坏与好, 直接关系到事故的多与少, 应将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减少事故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从严从细, 严格制度不放松。

2.2 装备作为重点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

能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能够创造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 防止和避免某些人为事故的发生。 (1) 要升级矿井的安全监控系; (2) 普遍采用新型支护材料, 同时不断改进支护方式; (3) 尽可能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

2.3 狠抓“三违”, 严格责任追究

确定“三违”人员处罚范围和标准。杜绝和制止“三违”是消除事故的根本。但对“三违”人员如无统一处罚标准, 势必让工人感到处理问题不公正。既要严惩“三违”, 又要避免对“三违”人员任意处罚, 真正体现以严治矿、以法治矿, 达到安全隐患超前治理, 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追查事故、查处“三违”一条龙。除追查处理当事者外, 还要追究业务部门、监察部门、单位一把手、跟班班队长、安监人员、下井跟班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查清现场有无党团员、安全网员、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对在场的骨干进行追查处理。对在场非管理人员, 也要根据现场实际株连追查, 适当进行处罚。所有下井的班长以上及管理人员每月都要有抓“三违”指标, 月底完不成指标要按规定处罚。凡查出的“三违”人员, 都应按事故进行追查处理, 决不能等出了事故再追查。

2.4 事故防范措施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践证明, 提高职工素质, 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根据“木桶理论”, 部分低素质的工人才是安全工作的最短板, 补齐短板可起到立竿见影的安全效果。

对易违章人员控制法。抓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 做到超前预防。通过大量调查, 对人员进行分析, 找出了容易违章的20多类人员:如刚下井的新工人;抱有撞大运的人;懒惰人;对“规程”一知半解的人;性格急躁的人;极度兴奋和过度悲伤的人;家庭负担重的人;极度疲劳、体力消耗过度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反应迟钝的人;上花班的人;自由散漫违纪的人;放炮员;粗心大意的人;过度自信甚至胆大妄为的人;干活落后的人;凭经验干活的人;频繁违章而又侥幸没出事的人;人缘好的人;有“根子”的人;对干部有抵触情绪的人;探家前后的人。对以上人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安全教育, 从主观上消除安全隐患, 才能促进安全生产。

对易违章时间控制法。通过对违章时间进行大量统计调查, 发现有以下趋势:下午和夜间违章现象较多;每个班的下半班违章普遍要高于上半班;交接班前后违章偏多;倒班日前后容易违章;井下的上级安全质量检查过后容易出现违章;改变新的工作场所时容易违章;生产任务紧张时违章较多;出勤率低的时候容易违章;领导不在场时违章偏多;领导干部调动变换时容易违章;生产资料供应不及时, 或者缺少时容易出现违章;人体生物钟节律处于低潮时容易违章;家庭闹矛盾时容易违章;农忙季节时容易违章;新婚前后, 思想不够稳定容易违章;家中来信、来电时, 思想紊乱、不专心容易违章;在安全周期延长时, 滋长麻痹心理, 容易出现违章;工作面各个工序不协调, 各工种进展不均衡时容易出现违章;黎明前的一段时间违章偏多, 并且较为严重。一些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抓安全工作上, 把上述容易违章的时间作为重点时间来抓, 重点督促检查, 使这些时间事故率大大降低。

2.5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煤矿班组是安全管理的最基层组织, 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最终落脚点。多年的实践证明,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组。班组长是煤矿的兵头将尾, 具有安全生产的现场指挥权和决策权。一个好的班组长能带头遵章守纪, 不违章指挥, 工人违章作业能及时制止, 能长期保证本班组人员的安全。所以选拔班组长, 要任人唯贤, 管好、用好、用对班组长。并明确班组长正职抓安全、副职抓生产的工作格局。

2.6 建立新的安全运行机制

一是矿内管理人员实行分工负责制;二是安全和工资挂钩;三是建立入井登记制度;四是广泛开展提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即: (1) 各队队部分别设立“安全合理化建议箱”, 并号召广大职工积极提意见和建议; (2) 安全合理化建议统一由工会系统负责随时收集和整理, 并于月末形成书面材料 (包括工会系统的主观意见) , 提交矿长办公室; (3) 由矿长办公会审查“安全建议”是否采纳, 对采纳的建议责成有关人员加以落实; (4) 对采纳的安全建议, 根据情况给提议者适当的奖励, 奖金由安监部门从安全罚款中列支。

3 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煤炭工业永恒的主题, 安全管理在于提高灾害防治科学水平, 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 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加强管理,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从国.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J].煤炭科技, 2002, 22 (2) :41~42.

[2]王泰, 刘宝民.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措施[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2) :70~74.

篇4:如何对煤矿机电进行安全管理

增强煤矿领导对煤矿机电管理的重视

煤矿领导人要加强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要人尽其责,时刻掌握机电工作的情况,及时向领导进行详细的汇报,找出具体得解决办法,使领导能够随时掌握煤矿机电的管理情况,使基本的信息能够上通下达。煤矿领导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加强对煤矿机电管理知识的学习,从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学习和提升,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

经常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修,加大设备的升级改造力度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

完善煤矿机电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性

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或者实施的不到位。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严格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让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让他们都能够明确安全生产的监督责任,实行安全工作的互相监督,每个部门及个人都要担负起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互相批评,扩大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的影响范围。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当前的规章制度存在着不健全、不够详细、执行不够到位等种种问题,而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增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当前大多数煤矿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都比较差,甚至有许多连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具备,或者即使知道也不照办,总觉得安全问题离他们很远,直到真正出现时他们才后悔不已,这样小则会给企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大则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为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安全,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对培训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开展一些比赛来激发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和奖励,通过这种奖惩鲜明的方式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安全培训的效果,改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过于被动的现状。

要充分的发挥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的作用,要使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的机电监察力量,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管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总之,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最大化地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煤矿因为安全事故导致的重大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延长煤矿生产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设备的损耗,相对地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所以,煤矿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提高煤矿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生产中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每一个煤矿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

(作者单位:淮北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袁庄煤矿机电科)

篇5: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连日来,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陶二煤矿对新近分配的大学生,加紧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工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授课与操作相统一,收到明显效果。

7月下旬,这些大学生分别从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院校来到陶二煤矿。他们平均年龄25岁,虽然有一定的书本知识,但见到的煤矿上的一切,还是有一种陌生感。为了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和熟悉煤矿生产经营情况,尽快适应煤矿和生活环境,尽早进入岗位角色,该矿有关领导决定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教育培训,每天进行理论授课,并且实施现场观看及操作。授课人员,有针对性地讲述了《煤矿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守则》、《自救器的使用》、《企业文化》等内容,并由各现场技术负责人带领他们进行实地观摩和实践操作。

通过培训,这些新职工找到了在校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掌握了施工技能和各项规定制度。同时,对煤矿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有了一定的感知,加快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化过程,树立起热爱企业、努力奋斗、快乐生活的自信心,为上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6: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一、研究背景

西方管理会计于 20 世纪初萌芽,之后经历了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和企业价值创造阶段,现在已经在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事实证明,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保障了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不管是理论引入还是实践应用均晚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进行了不少成功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还是非常滞后的。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还可以为深化财税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保障。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已成为当务之急。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总结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于 年 1 月 29 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财会办〔2014〕5 号),并于 2014 年 10 月 27 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其作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总纲。《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以及工作要求,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未来五到十年管理会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同时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面临四项主要任务,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中,关于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财政部规定要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发展的有力保障,因而意义重大,需求迫切。

二、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意义

管理会计能够在向资源提供者反映资源受托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客观展现企业发展现状;能够通过某些指标的变动分析,发现企业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能够通过预测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服务。但是,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管理会计研究相比,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势必会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的规划、控制,以及做出专门决策的决策者不能够最大幅度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会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加快管理会计的全面建设工作。管理会计的全面建设离不开一个系统的指引体系,指引体系的规范与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三、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最早开始于 50 年代初,而管理会计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才从国外引入,自此我国踏上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和经验发展自身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征程。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使管理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不断增多。

21 世纪之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尝试了案例研究方法,之后引进了西方的大样本研究方法;管理会计实务中,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西方国家盛行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逐渐由国外引进转向本土化应用探索研究,研究视角从单一视角转向多视角综合研究,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融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现虽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管理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短板这个问题, 年以来,财政部加大了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政策力度,出台了管理会计发展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管理会计逐渐成为会计领域关注的焦点。

但是目前尚无一套系统全面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以保证管理会计在企事业单位实务操作中的正确应用。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建议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作为我国未来五到十年管理会计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中,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要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建立管理会计统一规范,保障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管理会计工作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要求,致使即使运用了管理会计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上也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应当建立一套规范管理会计应用实施的约束性体系,以指引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鉴于财务会计具有完整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进行严格规范,为保障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管理会计也应当有完善的准则制度。我国可以在借鉴美国《管理会计公告》和加拿大《管理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管理会计准则,达到指引和监督管理会计在实践中正确应用的目的。

篇7: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业突飞发展,到 年底预计我国投入运行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亿千瓦。正是由于过快的建设速度,风电公司过度追求了发展规模,使得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其建设进程发生了脱节。为满足风电现代安全管理需要,构建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长远发展机制,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能力,成为风电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风电场安全管理及人员构成现状分析

我国风电运行大约有十多年,客观讲应该积累了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对于对风电场安全运行和有效遏制风电事故发生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国电力生产企业受各自管理体系的不同影响,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风力发电企业因为地处位置僻远、技术力量薄弱、运维人员少、专业配置不合理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误操作、违章指挥等时有发生,造成重大设备事故或人员伤亡。目前风电场的安全管理体系一般比较简单,通常是场长、副厂长、值长、运行和检修人员,也有的是场长、副厂长、安生部主任、值长、运行和检修人员,既便是设有安生部通常也是一个人。

所谓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兼职安全员,一般由安生部主任或者值长担任。因此说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应该是全员的管理,应该以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能力为主。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充分适应风力发电的行业特点,做到机构精干,指挥有力,工作高效。通常风电场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包括如下方面:人员规模相对较小,组织机构简单;专业水平要求高,员工要求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水平,在工作中要采用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 风力发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需求

风力发电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包括机电一体化、空气动力、电力电子、工业控制、机械制造等。作为一个合格的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运行经验,还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总体概括其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如下文所述。

2.1 具备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对各类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维护方法及运行程序熟练掌握,具备基本的机械及电气知识;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依据知识的学习,提高依法、依规管安全;加强风电安全生产技术的学习,提高对风电安全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要掌握一定的急救和应急知识,掌握触电现场急救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

2.2 具备落实安全生产职责的能力安全管理的源头在于责任制的落实,所以说要想管好安全工作,就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由于风电场生产条件艰苦,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就要站在讲奉献,讲大局、讲责任的.高度,对那些违反安全操作和违章指挥的人和事必须依据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

2.3 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决策领导能力安全管理无小事,当遇到每一项问题时,都要涉及组织相关人、财、物,进行领导决策。尤其在事故应急状态显得更为重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协调各方面资源,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可能状态。此外,如风电场安全隐患排查、设备缺陷等问题的解决都需领导决策。所以说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胆略,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决策能力。

2.4 具备风险辨识的能力能够针对风电场实际,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对风力发电机组及升压站变配电设施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判断处理,对一些突发故障有基本应变能力,能发现风力发电机组及升压站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能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安全对策措施予以实施。

2.5 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风电场人员比较少,每个人均承担多项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较繁杂,各类问题层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直面发生的各类问题,加强反事故措施管理工作,做好危险点预控,把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均考虑到,并认真抓细节、抓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途径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大多数风电机组已经出了质保期,风电公司运行和维护工作任务越来越多重,人们对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停留在一般的日常管理,更多的是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的结合,要求有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力。为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针对目前我国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按照科学、系统和持续改进的原则,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和提升途径。

3.1 加强培训,提高基础理论和安全管理知识掌握各风电公司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学习和培训,通常普遍更多关注了安全培训的广度,培训的内容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大多沿用了以前火力发电厂的学习材料,而针对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专用的教材或者学习材料特别少,使得风电场组的学习没有突出其风电场的特点,没有从实用性、深度上下功夫。此外,风电场的学习和培训更多注重了专业技术的学习,而对安全方面的培训较少,也忽视了基础理论和原理的学习,导致很难提升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和能力。为此,建议各风电公司组织相关资深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委托科研院所、高校等科学、系统的编制和研发针对风电场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的书籍和教材,构建良好的风电场基础理论知识体系。通过持续的注重专业深度和实用性学习,使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进一步拓展理论知识。

3.2 完善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重在闭环,要想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建立完备的考核体系。如果考核体系不能得到完全的落实和贯彻,就很难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更不能实现安全目标。为此,建议风电场针对其实际特点,建立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体系,实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全过程闭环管理,为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提供管理理论支持。

篇8: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1 海上石油生产废弃处置的影响因素

海上石油的废弃处置虽然属于开发工程的逆过程, 但是也涉及到诸多方面, 并与开发过程有所区别。近年来, 随着石油设施种类的加多, 处置方案也呈现多样化。给其相关管理带来较多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在拆除海上结构物的过程中, 如果结构物或者其中某个系统还有残留物, 而在处理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管理手段, 极易对海洋环境产生污染。为了避免海洋环境的污染与损坏, 保持生态平衡, 必须加强对各项生产废弃排放与处置的控制, 最终符合各种法规法规的约束范围, 促进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技术因素

由于海上石油生产废弃处置的施工环境恶劣, 涉及到诸多复杂过程, 因此须加强注意。例如上部组块和下部结构的分离、泥面以下拆除部分的清淤工作等。一般来说, 石油生产废弃的结构物拆除主要分为分离、吊装、运输以及上岸处理或者海上倾倒等几大部分, 每个部分都涉及到较多技术问题, 例如选择整体吊装还是分开吊装、选择聚能爆破切割还是水下机械切割等, 相关技术选择的可行性都要深入研究。

1.3 成本因素

海上石油生产废弃的处理涉及到的工程量较大, 涉及到诸多设备、船只等,

施工时间较长, 且施工技术难度较大, 存在一定风险, 这些都有可能带来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 在制定相关拆除方案及选择具体施工方法、程序时, 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对于同一个平台处置工作, 在其切割以及吊装、运输等过程中采用不同设备对成本的影响非常大, 拆除的设置运到哪里、机具功能状况等都需要不断优化。最佳拆除时间的确定, 实际上就是费用最小化的选择。当石油开发完毕后, 仍然保留海上平台除了考虑各项维护费用之外, 对渔业及环境的影响也不得不重视。

2 海上石油生产废弃的有效管理

2.1 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对海上石油生产废弃物的管理与控制, 对开采石油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 利于将实验室理论与海上石油废弃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提高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管理工作, 有效避免由于不当开采或者过度开采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这也是促进石油公司改善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促进石油开采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可有效降低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的成本, 也是贯彻相关减少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及无害化等原则的重要形式。因此, 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工作的如火如荼开展, 加强对生产废弃的管理十分紧迫。

2.2 加大宣传力度

海上石油生产废弃的工作人员作为作业主体, 他们的素质情况直接影响废弃物的处置质量。经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 针对工作人员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对减少废弃物污染、降低投资成本等发挥重要作用。以我国当前海上石油平台的工作人员特点来看, 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较高, 但是人数少;承包商的素质相对偏低, 且占大多人数比例。因此, 需不断加强对海上各项作业, 如生产平台的废弃处置、项目招标建设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可通过开会培训、现场示范及观看宣传片、贴宣传标语等形式, 重点提升承包商对海洋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视程度。

2.3 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分类

海上石油生产废弃物的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是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减量化为核心, 实现资源化, 主要有三大含义:一是直接回收利用, 例如玻璃瓶、饮料瓶等;二是循环利用, 例如金属、电池、塑料、废纸等;三是综合利用, 如生产污水的地层回注等。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分类, 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回收质量, 当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 可以实现再利用与再生效率, 极大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及减量。

2.4 平台残渣的管理

食物残渣是海上石油生产平台的主要废弃物成分之一, 以渤海海域的某平台为例, 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食物残渣量0.41kg, 那么整个渤海海域每天需输往陆地处理的参照总量达到约为26.06吨, 增加了大量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及处理成本。海上石油平台的各类食物供给, 主要来自配餐公司, 因此促进平台工作人员意识到食物残渣排放量的实际情况、提高节约意识, 对避免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2.5 不断推进新技术

根据相关环境法律规定,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废弃钻井液和钻屑需运回陆地处理。但是高昂的运输费用, 给就地处理处置废弃物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发展带来空间。

2.5.1 注入环形空间或者安全地层

将废弃注入到环形空间或者安全地层中, 可彻底改善由废弃产生的环境问题。但需注意对适宜地层的选择, 做好工艺设计与施工, 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2.5.2 钻井处理技术

利用海水冲洗含油钻屑, 降低钻屑中的含油量, 以达到排入海中的指标要求, 但是这种方法的除油效果有限, 也可能带来含油污染, 需慎重采用。

2.5.3 生物处理技术

将实验证明, 经过驯化的烃类降解菌可有效降解石油中的烃类含量。因此, 将废弃的油基钻井液及钻屑等与海水混合, 可在好氧和加温条件下实现生物处理。通过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可降低废弃的含油量, 避免海水污染。

另外, 有关海上石油生产废弃的处理, 还可选用离心分离法、焚烧法等,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完善, 再加上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约力度, 必须加大石油生产废弃的处置与管理手段, 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冬莉.海上油田钻井平台水基泥浆生物降解技术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热能工程.2008

[2]董仕明、王平全、陈志勇、张报.油气田钻井废气泥浆处理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5 (25)

[3]张军.川西油气田钻井污水及废泥浆固化处理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0 (4)

[4]吕明春.胜利埕岛油田海上石油设施废气方法[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 (4)

[5]罗超、王琮、赵冬岩.弃置平台与管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 (1)

篇9: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质构造;评价指标;指标;优选

煤矿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采掘部署和安全开采的重要地质条件之一,实现矿井地质构造的综合评价和预测是煤矿走向稳产高产的基本前提。目前,矿井构造研究已从过去单纯的经验定性分析迈向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预测相结合道路。一些先进的评价预测数学模型及专用软件系统不断地在国内外煤矿得到探索和实践。然而,作为煤矿地质构造定量评价与预测重要基础的指标体系及其优化筛选方法却鲜有报道。本文建立一整套地质构造综合评价与预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相关煤矿构造综合评价与预测软件系统。

一、矿井地质构造分析

研究矿井构造是一项贯穿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建设和煤矿开采等各个阶段的首要地质任务,也是构建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内容。

对于矿井地质构造研究主要采用地质评价和综合探测两种方法:

(1)地质评价是从地质角度,采用多学科、多方法、多手段对矿井构造发育规律及复杂程度作出客观评价;(2)综合探测是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矿井内具有生产前景的采区,进一步采用地质、物探、化探及钻探等多种手段互相配合,具体查明区内构造的规模、性质及对煤层的破坏程度等。

二、煤炭矿井开采利用率分析

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煤层产状及地质构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质构造非常复杂,所以对煤的有效开采与回收也变得困难起来,如何提高煤炭矿井开采的利用率,回收率,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当前矿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办法:

(1)进行补充矿井地质勘探、巷探,调查研究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储存情况和能利用价值;(2)计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3)研究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4)对煤系地层观测时,对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对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做重点观测。

三、评价指标的建立

结合煤矿地质构造和采掘工艺特点,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其对采掘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原则,建立经济技术、构造评价2类指标。

3.1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集中反映了地址构造综合复杂程度及其对采掘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大小,解决了矿井构造定量研究与生产脱节问题。(1)构造面积损失系数(S);(2)构造面积掘进系数(J)。

3.2构造评价指标

从不同侧面建立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指标,是实现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与预测的前提。(1)煤层厚度变异系数(P);(2)褶皱密度(W);(3)剖面褶皱强度系数(Z);(4)断层密度(C);(5)断层影响系数(F);(6)断层密度(R);(7)煤层倾角变异系数(D);(8)构造组数密度(N)。

四、评价指标筛选

煤矿的地质构造表现在褶皱、断层、层间滑动和煤层流变等多个方面,地质构造同时又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控制。单个评价指标只能从1个侧面反映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预测时,首先应该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筛选,以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指标,并通过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才能得到较好的综合评判结果。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构造评价指标的优化筛选。

(1)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1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状态,并采用关联度来定量描述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影响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因素之间具有不确定性关系(灰色关系),人类在主观上难以确定它们的主次,为了客观地评价和预测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完成评价指标的优化筛选工作,以构造面积损失系数(S)为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程序,分别求出各构造评价指标和建模预测指标相对于构造面积损失系数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的指标,在地质构造综合评判和预测时应着重考虑。

(2)逐步回归分析法。为了验证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指标的实际效果,选取构造面积掘进系数(J)为因变量,分别以8个构造评价指标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程序完成了评价指标的筛选。

通过煤矿地质构造特征、规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建立一整套地质构造综合评价与预测指标体系。通过经济技术指标、构造评价指标建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指标进行智能化筛选,优选出最适合的构造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后续煤矿构造定量评价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喜成.煤矿小型地质构造评价榷议[J].矿井地质,1993,(1):38-43.

[2]龙荣生.矿井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3]李北平.杉木树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分析[J].煤炭技术,2007,26(1):111-114.

上一篇:未系安全带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卢村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