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2024-05-11

十二中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精选5篇)

篇1:十二中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为了做好我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出示请假条或正规医院出具的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也务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二、班主任在得知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到校上课的情况后,应立即弄清学生的请假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作好记录,同时上报校保健教师备案。

三、上课时教师如发现有学生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每位老师要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学生身体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保健教师。保健教师必须及时做出处理。

四、患传染病的学生病愈返校时,必须由正规医院认定,持正规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交保健教师认同后,才可上学。

五、如因不负责任,没有认真落实以上制度,导致疾病在学校或班级传播,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2:十二中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为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根据上相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如下:

一、各班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患病缺课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患病的情况,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二、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做好对因病缺课人数的统计与登记,并做好与因病缺课学生的联系工作,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三、告知学生缺课时要向班主任请假,说明具体是事假还是病假,如是病假需向医院询问病因。

四、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患病学生在家治疗休息,严禁“带病上课”。

在校期间学生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病愈后由当地公立医院开具相关证明,经学校卫生(保健)室同意开具复课证明后方可复课。

篇3:十二中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一、筹备会议

1、史无前例的报送热潮。

本届科报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论文2956篇,论文数量与上一届(2011年)相比增加了485篇。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12个省(自治区、市)按规定各报送120篇论文,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报送论文各达到或超过100篇,河北、安徽、福建、广西、青海各报送论文不足100篇,黑龙江、海南、贵州、新疆各报送论文不足50篇。本届收到的论文中,学校体育理论171篇,占5.78%;课外体育活动499篇,占16.88%;学生体质健康361篇,占12.21%;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148篇,占5.01%;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960篇,占32.48%;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61篇,占5.45%;体育教师队伍176篇,占5.95%;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285篇,占9.6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50篇,占1.69%;其它145篇,占4.91%。从论文主题分布情况看,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2. 深思熟虑的遴选专家。

本届科报会评审专家由教育部体卫艺司推荐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各省份推荐的专家组成,共57人。根据参评论文总数及各个专题的分布情况,遵循“本省专家回避”的原则,将所有评审专家分为19个评审组,每组3名专家。每组负责某一个专题论文的评选。

3. 严格周密的评审过程。

本届科报会专门制订了“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评审会议指南”。评审专家在评审会议指南的指导下,保证了整个评审会议公平、公正和公开地进行,被部分专家誉为“史上最规范、最高效”的评审工作之一。2014年5月27日—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论文评审工作。整个科报会论文评审工作共分为准备会议、分组评议、组长会评、终审4个环节。

4. 曲终奏雅的评审结果。

经过专家评审,本届科报会从2956篇论文中遴选出1036篇优秀论文,录用率为35.05%。其中入选分会报告即一等奖论文79篇,占报送总数的2.67%;入选分会讨论即二等奖论文425篇,占报送总数的14.38%;入选书面交流即三等奖论文536篇,占报送总数的18.13%,内容涉及学校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育教师队伍、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和其他十个领域。报送论文的30个省市均有文章录用,但对不同省市录用率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东部省市的录用率为53.75%,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录用率为20.67%,这表明东部地区论文质量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录用的论文中,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为:小学教师185人,占17.79%;中学教师494人,占47.5%;大学教师215人,占20.67%;教研、科研人员38人,占3.65%;教育行政管理人员36人,占3.46%;卫生保健人员15人,占1.44%;其它人员57人,占5.48%。由此可以看出本届科报会的主力军仍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占比例高达65.29%。

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共收到国内外投稿论文642篇。2014年5月一6月,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委会邀请15名国际学者对所有论文进行了严格地匿名评审。最后,共有230篇论文入选,其中包括口头报告48篇,墙报交流126篇,圆桌讨论56篇。论文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政策、体育文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学生体质健康和青少年健康促进、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等方面。

二、会议举办期间的特点

1. 高端大气的会议内容。

本次科报会组委会邀请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乔治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著名大学的9名教授,分别从体育政策、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等多个方面开展主题报告。在4天时间里共安排了7场主题报告、10场实践培训、27篇论文的圆桌交流、108场口头报告、600多个墙报交流,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极大地拓展了参会代表的国际视野。

2. 平易近人的指导专家。

本次科报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体育专家近50名,这些专家为参会代表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进行了实践培训活动,活动之余对于一线教师的问题是有问必答,给代表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3. 充实易查的会议材料。

本届科报会组委会将本次会议的日程安排、会议须知、论文信息以及组织机构和相关通知、评审标准、综述报告等所有相关材料汇总成一本会议指南发给与会代表,为了方便查询,还在会议指南中设计了按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两种快速检索的工具。这本会议指南是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举办以来,设计最精致、内容最全面、检索最方便的一本会议手册,获得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4. 满足需求的多元平台。

本次科报会第一次在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这个平台上又同时引进学校体育国际论坛和学校体育博览会两个活动,在提升我国运动会科报会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将体育产业拉进了一线体育教师的视野中,突破了原来科报会纯学术活动的禁区,将学术活动与商业、产业结合起来,为科报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解决了一线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器材和活动设计的需求难题。

5. 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

本次科报会第一次将会议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课件资料整理汇总后上传至云服务器,供所有感兴趣的参会代表下载使用,方便所有参会代表后续的学习与交流共享,这也拓展了本次科报会的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本次科报会的志愿者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书面评价上写道,“志愿者工作尽心尽力,接待热情,服务人性化;他们的服务和笑容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从本届科报会暨国际研讨会录用的论文以及邀请的主题报告内容可以看出,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交流实践经验、分享优质资源的平台和载体。总体而言,会议的论文内容呈现出如下态势:一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质量明显提升,研究深度有所突破,部分研究在哲学层面对学校体育的理论和机制进行了探讨,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一些研究借助其它学科如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体育研究的视角;二是在对传统的体育课程与教学组成要素,如目标、内容、评价、效果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逐渐从前期理念的争论转向对理念的应用与创新,且研究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说明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效果逐渐显现;三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大量使用行动研究方法,重点转移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特色和模式的实践,研究领域从一般的体育运动拓展到融合体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后和假期,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进一步关注课外、校外活动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促进作用,探索相应的影响因素;四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要结合国家教育政策,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组等上位层面提出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模式与方法;同时还关注与体育教师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教师评价、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满意度、免费师范生、文化课教师参与体育活动指导等,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范围;五是学生健康研究主要关注体质和心理两大方面。其中体质健康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对象更加多元化,测试指标更加丰富,研究方法有所突破。在心理健康方面,能够结合“立德树人”等背景,积极探索运动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六是在学校体育研究的其它方面,聚焦于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提出的一些政策性建议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总体而言数量有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深度与范围急需拓展。

篇4:6、幼儿园幼儿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为加强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园者,应由家长向班级老师出示请假条或正规医

院出具的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也务必由家长及时向班级老师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二、班级老师在得知幼儿因病或因事不能到园的情况后,应立即弄清幼儿的请假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作好记录,同时上报校医室备案。

三、对在园幼儿,每位老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幼儿身体有

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保健医。保健医必须及时做出处理。

四、生病幼儿病愈返园,必须由正规医院认定,隔离期满身体痊愈持正规医

篇5: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

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发生,根据河北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学习河北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特制定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制度。

1、各班班主任把好晨检关,每天上课前开展晨检活动。

2、如发现学生有疑似传染病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医务室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3、一旦发现学生因病缺课或不来校,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同时向校医务室汇报。按要求做好记录工作

4、班主任每天按时(下午2节课后)向校卫生室汇报,实行零报告,如果不及时汇报耽误上报时间或造成后果将由该班班主任负责。

上一篇:广电编艺考题库下一篇:描写中秋的诗句及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