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

2024-05-04

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精选5篇)

篇1: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

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

金效发[2008]2号

一季度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巡查情况

通报

各镇人民政府,县各委办局,县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及时发现和掌握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5月7~9日,县纪委、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邀请部分县直党委书记,行政效能监督员、联络员组成巡查小组,从14个方面对全县11个镇、34个县属部门和24个垂直部门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巡查,并于5月15日对巡查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1.集中教育正在扎实推进。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各单位普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进作风、提高效能‛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林牧渔业局、工商局、质监局、农机局、公安局、供电局、国税局、电信局、地税局、药监局、国土局、盐务局等单位在集中教育

第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印发了专门的学习材料,将规定学习篇目编订成册发到人头。在集中教育活动中,部分单位除了组织好学习活动外,还结合本单位实际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如:电信局、工商局、供电局等单位开展了‚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廉洁从业促转型‛、‚读文思廉‛等主题教育;人行组织了‚完善机制,提升效率‛的大讨论和问卷调查,其中有12项内容引导大家进行深层次总结反思,为进入集中教育第二阶段——‚查摆问题‛开了个好头。1

2.创建活动已经开始启动。以‚合格单位‛创建夯实效能建设基础,以‚示范单位‛创建提升效能建设层次和水平,是县委、县政府今年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截止巡查时,大部分单位都在明确工作目标基础上制定了实实在在的创建活动方案,并能够按照方案组织实施。林牧渔业局、交通局、农信社、公安局、建设局、环保局、水务局等单位都将创建行政效能‚合格单位‛、‚示范单位‛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具体落实到人头,并与个人工作绩效考评相挂钩,从而形成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心中有目标的良好局面。作为创建活动重要载体的‚四牌‛和‚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有了新起色,民政局、环保局、农信社等单位‚四牌‛建设比较规范,特别是民政局的人员去向牌一律挂在每个办公室门上,且内容可反复擦写,方便实用,个性鲜明。林牧渔业局、烟草局、广电局、物价局等都努力开展‚一站式‛窗口服务,林牧渔业局投资20多万元建设的林业站服务中心比较规范;烟草局专门拿出两间门面房,投资10多万元建设服务中心,准备将20多个对外项目集中到‚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金南、塔集等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也较规范,运行机制良好,深受民众欢迎。

3.制度建设逐步趋向健全。部分部门已将制度化作为行政效能建设的行动指南,严格完善、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行政效能建设科学、规范、高效。各部门普遍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教育局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将领导干部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述廉述勤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并定期开展活动;不少单位将已经出台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汇编装订成册。如:药监局专门印制了《机关作风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工作手册》,汇编了综合服务、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勤廉双考、文明创建及201室工作等制度;一些单位在学习制度、掌握制度上狠下功夫,县人行专门组织了‚纪律制度应知应会测试‛,使得相关管理

制度入脑入心。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进一步明确人员岗位职责,认真编制机关科室岗位职责说明书,将职责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针对岗位特点制定出相应绩效考评细则,使得单位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与职工的待遇奖惩挂钩,有效调动起全员投身单位效能建设的热情。药监局、水务局、人事局等,此项工作做得尤为突出。同时,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如:县工商局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对相关科室、基层分局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进行督查;人行、林牧渔业局、教育局等都正常开展监督检查并定期编发督查简报,对正反两方面典型人和事进行公开;县建设局下属建管处,今年以来共开展督查11次,对检查结果专门编发了一期督查通报。一些单位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广电局一工作人员因迟到被扣款20元,并通报批评;经贸委一值班人员在清明节假期值班时提前离岗,被扣除值班补助、通报批评外,还要在年终考核中扣2分。在内部督查中,多数单位都建立有相应台帐,特别注重对窗口服务行为的检查督促,对被投诉的工作人员加大惩戒力度,以保证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健康平稳进行。

4.推进措施更加注重实效。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各单位结合自身特点积极采取个性化的措施,十分注重工作实效,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人行、农业局在各自系统内部组织了行政效能建设专题推进活动,并及时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公安局对机关科室及下属基层单位绩效考核实行‚红黄旗制度‛,每季度考核评比一次,考评对象分三类:基层派出所、一线大队和局机关,考核结果前3名授予红旗单位,后2名为黄旗单位,并将单位主要责任人和局机关分管领导一起公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行借助科技手段设立柜台服务星级电子评价器,评价结果每月自动汇总反馈,并直接和职工工资奖金挂钩,达五星级柜员可以转正,有效地增强了员工服务意识;县审计局制作周记卡,用周记卡客观记录每个人一周的工作情况,作为督查台帐;

县工商银行每月开展一次文明检查活动,对营业网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监测,对查出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及时通报,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惩罚;县农信社组织开展‚维护十佳荣誉,巩固十佳成果‛文明规范百日竞赛活动;林牧渔业局从领导到职工实行上下班签到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农业局率先建起全省农业系统示范网站,为行政效能建设提供现代化平台;农行为方便客户改造营业大厅,并准备增设存款机;电信局开展了‚服务提优年‛专项活动,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农业资源开发局出台了‚创建‘六型机关’实施意见‛,该意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县交通局、农机局、劳动局、财政局、卫生局、计生委、司法局等单位和塔集、金北、金南、戴楼等镇行政效能建设基础资料比较完善且收集整理科学规范,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政效能建设向前发展。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有少数单位工作没有认真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一。个别单位负责人对行政效能建设重视不够,工作做的不多,牢骚抱怨不少;自己工作不扎实,反而说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走过场。

2、政策理解不一。有部分单位对县委、县政府44号文件精神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严重偏差。如: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公开办事结果、制定创建活动方案等工作明显不符合要求。

3.工作进程不一。总体看,多数单位能够严格按序时进度向前推进,但也有少数单位工作明显滞后,目前已经进入集中教育第二阶段,而有些单位第一阶段还未结束。

4.推进成效不一。大部分单位建设活动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但极少数单位存在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迹象,材料虽然不少,实际工作做得并不多。

综合上述情况,林牧渔业局、工商局、物价局、人行、质监局、供电局、国税局、电信局、地税局、药监局、国土局、盐务局、交通局、农信社、建设局、环保局、水务局、农机局、农业资源开发局、劳保局、卫生局、司法局、计生委、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和塔集、金北、金南、戴楼等镇行政效能建设推进工作做得实在,成效显著。而公积金管理中心、联通公司、建行、工行、文化局、房管局、招商局、旅游局、规划局、供销社、安监局、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发改委、经贸委等单位和银集、前锋、黎城等镇相关工作有待切实改进。

各部门接到本通报后,要组织干部职工,尤其是热点岗位、一线窗口人员认真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查找不足,切实改进工作,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良好氛围,为‚加快融入苏中板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新金湖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

金湖县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行政效能(软环境)巡查通报抄报:市软建办,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2008年5月29日印发

共印120份

篇2: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

泸龙效建办发〔2009〕5号

泸州市龙马潭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 关于印发《泸州市龙马潭区2009 年机关行政效能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现将《泸州市龙马潭区2009 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本方案要求,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区效能办

二○○九年四月三日

泸州市龙马潭区2009 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实施方案

2009年,我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按照省、市效能建设要求,创建“两个一流”,即一流政务服务中心、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以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加强监察问责为手段,强化工作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全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两集中两到位”,建设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

(一)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1、清理规范审批项目。根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市上要求,参照外地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经验,对现行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并作相应的取消、转变管理方式和保留的处理。制定保留、取消和转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统一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及审批工作流程(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

2、创新行政审批监管制度。建立行政审批定期清理、公布机制,根据新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行政审批情况,以及国家、省公布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目录,对应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定期公布有效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建立对实施中的行政审批的评估制度,定期对新设定的行政审批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进行 评价并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意见。向上级和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报告有关信息,为新设定的行政审批是否继续保留提供参考(牵头单位: 区政府法制办);制定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意见,对行政审批进行实质性监督(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监察局)。

(二)开展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1、制定标准化体系。参加市上组织的德阳、新津考察,学习省内先进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4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效能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对照省政府制定的标准化体系,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体系和实施方案(6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效能办、区政府法制办)。

2、开展标准化建设。开展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年底前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到位(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效能办)。

(三)建设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

1、加快政务服务局域网建设。部门实现业务专网与行政审批通用软件有效对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传递、网上审批(6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中心)。

2、优化完善行政审批“三大系统”。拓展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兼容性,完善通用软件的综合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将行政效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党委、政府领导及监察监督部门领导办公室,改进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完善网上逐环节、逐岗位生成 3 问责程序(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区监察局)。

3、建设公文办理通用软件系统。建设机关公文办理通用软件及监察系统,规范机关公文办理流程,提高机关办文效率(牵头单位:区政府信息中心)。

(四)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

1、全面推进“两集中”。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按照“三定”要求,健全行政审批股,配好工作队伍,开展工作试运行,为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做好准备(5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编办、区效能办);组织具有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股集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编办、区监察局、区效能办、区政务服务中心)。

2、确保实现“两到位”。大力推行首席代表制,按省政府要求统一制作授权书,授予首席代表审批决定权、审核上报权、组织协调权和电子印章使用权,提高现场办结率,现场办结率达到95% 以上、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有条件的部门争取实现两个100%(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编办、区监察局、区效能办、区政务服务中心)。

(五)切实提升政务中心服务水平

1、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会商、会审、会签制度,建立“绿色通道”。重点抓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11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11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建设局);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工作(11 月完成;牵头单 4 位:区工商局);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与企业的联系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

2、拓展中心服务功能。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项和便民事项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积极创造条件,将与行政审批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纳入政务中心办理(12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编办、区监察局、区效能办、区政务服务中心)。

二、加快推进职能转变,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构建全面覆盖、全程代办的政务服务体系

1、建设三级扁平化政务服务体系。乡镇街建立惠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12月完成;牵头单位:各乡镇街、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效能办)。

2、严格实行全程代办和限时办结。乡镇街惠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严格实行全程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确保实现“三级联动、分级承办、全程代理、限时办结、便捷惠民”的工作目标(12月完成;牵头单位:各乡镇街、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效能办)。

(二)建设作风优良、服务优质的行政机关

1、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制定落实“三项制度”的指导意见和监督办法,完善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办法及措施,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年终考 5 核、职务晋升、岗位交流和年终奖惩相挂钩(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人事局、区直机关工委、区监察局)。

2、规范机关工作流程。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部门职能,大力推广政务中心工作制度,开展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优化机关办文、办会、办事工作流程,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严格实行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水平(12月完成;牵头单位:区人事局、区效能办、区直机关工委)。

3、加强机关作风整顿。开展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专项活动;着力规范公务用车行为;定期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明查暗访;定期召开企业效能监督员、特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对机关工作作风的情况反映;年终开展“万人评风”活动,并通报评风结果(12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监察局)。

(三)打造反应快捷、立体高效的效能监察网络

1、拓宽效能投诉渠道。完善区长、乡(镇)长行政效能建设热线(牵头单位:区监察局);开设效能建设专题网页,设置行政效能投诉窗口(6月完成;牵头单位:区效能办)。

2、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效能投诉实行“分线收集、归并受理、分线回复”,各渠道收集到的效能投诉信息归并到区监察局效能投诉中心受理;投诉的处理结果由各收集渠道负责反馈给投诉当事人(6 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监察局)。

3、明确效能监察职责。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的监察工作由区效能办具体负 6 责;机关作风建设、软环境建设、政务中心窗口行政审批服务的监察工作由区监察局负责(6 月完成)。

(四)建立考核科学、问责到位的效能考评问责体系

1、全面推行机关绩效考核。健全完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政府绩效考核办法、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把绩效考核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行政问责及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相挂钩(12月完成;牵头单位:区委目督办)。

2、着力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制定《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为问责重点,大力查处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吃、拿、卡、要”及“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及单位领导的责任,对典型案件进行通报(12月完成;牵头单位:区监察局)。

(五)营造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效能建设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制定《2009 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宣传工作方案》(4月完成;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效能办)。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党政网等宣传渠道,全面、及时、准确、深入报道效能建设工作情况,大力宣传效能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我区效能建设工作的知名度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的知晓度(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2、拓展宣传深度。媒体开设效能建设专栏专题,深度挖掘效能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 7 传;组织新闻媒体对机关行政效能进行暗访,公开曝光工作不力和效能低下的单位和个人,对曾经报道过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追踪报道和新闻回访(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效能办)。

篇3: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

关键词: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公共资源,服务工程,三争三促

政务服务中心是塑造政府形象的窗口, 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6年来, 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优化环境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创新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水平, 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 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1229项削减到110项, 减幅达91%, 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项目最少的领先水平。

一、创新管理方式, 加大放权力度

针对现行审批管理方式存在申报程序复杂、审批环节繁琐、审批周期过长、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 中心按照“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行政管理要求, 大胆实践, 促使审批职能授权到位, 实现了审批事项精简瘦身。

1. 调整理顺审批机构设置。

按照“职能集中、事项集中、人员集中”的原则, 对市直部门的审批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调整与规范。通过整合职能、归并机构等手段, 全市3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部成立了独立的审批机构, 并整建制进驻中心开展业务。特别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土地规划审批、消防审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实现了整建制进驻、封闭式办理, 有效解决了“两头受理”、“厅外审批”、“体外循环”等改革难题。

2.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项目。

会同市编委办、法制办、监察局等部门, 坚持每年开展项目清理, 已累计开展九轮清理。目前, 全市仅保留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34项。全市各区、县 (市) 、开发区全部实现了审批项目名称、依据、要件、流程、时限、收费设置的“六统一”。

3. 不断提高审批工作效能。

严格执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签字、一个公章办结”的规范流程。全市审批事项的平均办理时限为3.8天, 时间压缩70%以上。其中, 基本建设类项目从立项到开工, 审批时限由151天缩减到30天;企业设立类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7个工作日以内。审批事项办结率达100%, 即办率由66.2%上升至84.3%。

二、建立服务型窗口, 改善服务环境

将抓好服务窗口建设作为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 构建电子政务技术平台。

1. 建设全市四级政务服务中心。

不断加强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明确功能定位、规范办理机制、梳理工作流程、狠抓项目进驻, 逐步构建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目前, 全市已建有1个市级中心和5个分中心、17个区县级中心、215个乡镇 (街道) 便民服务中心、2084个村 (社区) 便民服务站, 初步实现了政务服务在市、区县 (市) 、乡镇 (街道) 、社区 (村) 四个层级的全覆盖。

2. 加强行政审批网络系统建设。

正式启动“网上审批服务平台”, 实现“网上审批”新功能, 降低行政成本, 提升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项目单位和企业、群众足不出户, 可通过网络进行申报、查询、预审, 审批部门对申请人申报的事项进行网上审核, 同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并通过短信通知方式向申请人反馈事项办理信息。

3. 推进决策公开、权力运行公开和办事公开。

建立决策规则和程序,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通过新闻发布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对3万余项行政职权和自由裁量权进行梳理, 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 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将办事公开范围向教育、卫生等行业延伸, 收费项目和标准、办事流程和时限等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 群众监督权得到保障。在全省率先完成《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财政预决算等8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 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757件, 确保群众知情权得到保障, 沈阳市因此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城市”。

三、转变政府职能, 解决好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问题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社会中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 近年来, 中心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 提升科学调控水平。

1. 建立集中公共资源交易场所。

2008年12月, 中心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将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等全部纳入集中的交易平台, 实行统一进场、规范交易、专业管理。2012年, 沈阳铁路局、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也陆续进场开展交易活动。交易平台启用以来, 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1445项, 成交额3140亿元。

2.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出台《关于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汇编《沈阳市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目录》, 明确交易范围, 规范交易程序。要求承担招投标活动的管理部门进驻交易平台, 依法对招投标活动实行日常监管。在全国率先通过摇号选取方式确定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 切断代理机构与招标人之间的利益联系, 杜绝了“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现象。

3. 完善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

建立了沈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和管理系统, 将操作、管理、监察三个层面纳入电子化网络平台, 实现各类交易信息的统一发布, 并对各部门交易项目、交易过程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积极推进电子招投标进程, 工程施工类项目实现电子评标, 采购协议类项目实现了网上交易。

四、做强“服务工程”, 提升服务型政府形象

针对中心涉及部门多、人员多的现状, 中心着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 通过选树典型, 加强团队建设, 努力营造“团结、和谐、互助、奋进”的文化氛围, 进一步提升服务型政府形象。

1. 开展竞赛活动, 增强服务本领。

结合政务服务窗口工作实际, 针对性地开展争当带头人、促进班子建设和争当排头兵、促进工作提升, 以及争当新标杆、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三争三促”活动。同时, 开展创优良环境、创优质服务、创优异成绩“创三优”活动, 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 优化了软环境建设。去年, 省市主要领导先后到政务服务大厅调研, 对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央相关部门也以简报形式予以内部报道。

2. 扩大服务范围, 放大社会服务效应。

通过深化学习、创新、精品、奉献四项工程活动, 拓宽了服务领域。在业务方面, 主要开展了即时服务、延伸服务、追踪服务、上门服务和全程代办服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组织服务队, 开展走向社区、走向企业、走向学校、走向街头、走向农村等志愿服务。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活动, 营造了政务服务中心浓厚的为民服务氛围, 强化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 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 为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奠定了良好基础。

3. 积极选树典型, 筑牢服务根基。

篇4:xx县行政效能投诉暂行办法

玉环县行政效能投诉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效能投诉是指对行政活动中的行为、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的监督。

第三条 开展行政效能投诉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贴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紧贴经济工作,紧贴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第四条 开展行政效能投诉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效能建设相结合,勤政建设与廉政建设相结合。

第五条 县委、县政府成立县行政效能投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具体负责行政效能投诉工作。各镇乡和县直属各单位应建立行政效能投诉办理室,承办中心交办的各类投诉事项。

第二章 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 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职责是:

(一)负责对全县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受理因行政行为引发的群众投诉,组织调查处查投诉事项;

(三)督促、指导、协调各有关单位处理各种投诉,办理投诉事项;

(四)不定期组织公开投诉。

第七条 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提供与调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及其他有关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行政纪律的行为;责成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纠正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并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四)对经调查确有问题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给予诫勉教育或通报批评,无效的建议组织处理,构成违纪违法的移交职能机关处理。

第三章 行政效能投诉的工作程序

第八条 行政效能投诉的工作程序由投诉受理、分类办理、调查处理三个环节组成。

第九条 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对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投诉,予以受理:

(一)不依法行政和不执行县委、县政府决定的行为;

(二)工作作风粗暴、态度恶劣的行为

(三)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或失职渎职的行为;

(四)违反政务公开、全程办事代理制度的行为;

(五)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行为;

(六)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涉及部门和行业不正

之风的行为;

(七)其他违纪违规行为。

第十条 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应当向社会公布投诉电

话和办公地址,认真受理投诉。

第十一条 决定受理的投诉事项实行分类处理:

(一)直办:对简单的、可当即解决的投诉事项,直接予以解答释疑或处理解决;

(二)转办:对不能当即解决的一般投诉事项、涉及行政机关下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以《行政效能督办通知书》形式转交各行政效能投诉办理室办理;

(三)查办:对重点投诉事项或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县直属各单位、镇乡及其领导干部的,由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直接调查处理;

(四)呈办:对具有一定影响、涉及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突发事件,呈有关领导批示后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办理。

第十二条 承办投诉的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投诉事项,并将办理结果书面反馈给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对问题简单的投诉,当天处理;对一般性问题的投诉,一周内处理;对涉及问题较复杂的投诉,一个月内完成调查工作并作出处理;对涉及问题严重、案性复杂的投诉,经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批准可适当延期。

第十三条 投诉事项调查核实结束后,视不同情况,以下列方式处理:

(一)被投诉单位存问题较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被投诉单位对投诉问题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提请县职能机关追究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二)被投诉的工作人员,确有问题需给予其诫勉的,发给《行政效能诫勉通知书》。县管干部由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其他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需要给予通报批评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三)被投诉的工作人员,实施诫勉或通报批评无效的,由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单位发出《行政效能监察建议书》,建议给予调离岗位、待岗、辞退、免职等处理。

(四)被投诉的工作人员,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违纪者所在单位给予其党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行政效能投诉处理结果的运用

第十四条 被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通报批评一次以上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并取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评先评优资格;被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一年内被诫勉谈话一次的机关工作人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一年内被诫勉谈话两次,或被通报批评,或受到行政效能监察建议处理的,当年考核应定为不称职,并扣发当年奖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县监察局负责解释。

篇5:金湖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文件

1.1 项目背景

建湖县文化中心项目基地位于建湖县城南新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新区建立以来,建湖行政区划分与产业结构发生极大的变化,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新区道路已全部建成,城市用地变化突显出以下内容:加大旧城区改造、商业配套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设施予以升级,兴建新区-新型、节能的居住楼盘,新区环境提级;将市中心二级产业外迁至城南新区,以兴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行政办公服务中心与新城居住区。市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城市文化思潮、活动日益多元化,文化理念日新月异,闲暇时间日增,文化活动已成市民生活重要组成,建湖县文化中心项目兴建迫在眉睫。

1.2 项目概况:

建湖县文化中心项目地块功能定性为:将1200座大剧院、400座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杂剧团、淮剧团、艺术培训、文化局等设置于一体。基地总用地6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

2. 空间的设计理念、原则:

建湖县文化中心设计1根据凯文·林奇在《城市印象》一书中强调的城市设计五大要素,如路径、边缘、区域、节点、标志物等设计要素,对建湖县文化中心设计之分析加以逐步展开。

2.1 一个城市重要的节点:

以城市转型、南部新城规划、城市区设计之视角,研究建湖县文化中心基地之特性、相关空间与地理条件,巧妙利用地形特质,结合原有水体、绿化、地势与交通,打造出一个城市新地标---使建湖县文化中心——城市节点、架构成一个市民文化活动之新形象(图1)。

2.2 外部交通易达性:

建湖县文化中心工程在设计中力求多路径和易达性。与外部道路、内部路径条条相连。东西相联的市民广场、南北相通的步行长街(图2、3),与多个围合、半围合的合院相织,尤其还通过二层立体式、室外对称式屋顶连廊相接,不同活动流线之间可达性、多达性,可通过多层次三维交通予以表达(图4、5)。

2.3 建筑边缘的限定性:

虽然建湖县文化中心基地四周位于四条垂直主干道之间,基地位置优势明显,建筑、西侧广场处预留有大片曲面喷泉水体,从各干道交叉口处看建湖县文化中心建筑,都能看到柔美曲线与曲直相交的轮廓边缘,象征着建湖九龙口、西塘河—湖光美景之韵味。

2.4 区域划分清晰,层次分明,整体有力:

建湖县文化中心区域含四大复合功能,相辅相连,通过南北、东西经纬与多层次屋面、室外二层对称连廓的首尾相连,取得良好图底的拓补关系,构成了一体化完型、大气呵成、整体性极强(图6、7、8、9)。

2.5 城市的新标志:

建湖县文化中心设计将大剧院同杂剧团、淮剧团屋顶平面予以组合,犹如一把余音绕梁的琵琶;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局同博物馆、群艺馆屋顶平面相融合,宛如一把铿锵有力的古筝;将大剧院观众厅与高耸舞台空间予以组合,象征着一架时时奏响黄河协奏曲的Piano,“方与圆的有力碰撞”(图10)又让方与圆的几何元素突增了许多空间之安静,又忖托出多许空间性格之沉稳,在造型上力求使设计构思集约与流畅,一瞬间使曲圆与方正的次序混然天成。在东西相通的市民广场同南北步行街之聚焦处所贯入的灵然、曲变、高耸屹立的玻璃景观斜塔(图11),在阳光下突显出一片生机。

2.6 交织与对冲:

建湖县文化中心设计将简洁明了的多种纯几何形式嵌入不同的约定空间,包括室内与室外空间,以提升建筑文化品位,在空间系列交织与对冲(如东方与西方文化、传统与当今形态、建筑与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之中,产生了超越形式的、不可同日而语的情绪着陆点。从单一市民懒散活动视野中,经多个不同区域、连续延展之空间,例如庭院、共享空间犹如经过“门洞”(图12)式的景观一般,突然产生一种生机的、内在的、整合性的、覆叠错位的城市印象,让空间细节更丰富、场景更深邃、内涵更朴实、环境更幽美,使市民的精神感受在传统、时代、当代、地域、人文、空间环境中不停地流淌,让城市空间即刻透露出丝丝透明之感,让空间创意之印象停留地更加久远。

2.7 人本主义、交流心往与激励空间:

建湖县文化中心设计考虑到市民参与各项文化活动时,还会追求早已扎根于市民心灵中的美好天性,正如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1995年普里茨凯奖获得者安藤忠雄所言---“我更希望这些空间能够升华,对在其中的人们有戏剧般激励作用,”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公共交往空间中,如街区步行空间、市民广场、立体连廓、内庭合院、展厅与舞台、共享空间、西侧沿广场的大面积曲面喷泉水体等,在复杂多变空间与交往流线轨迹中,打动其中之市民,创造出一个易于、乐于、善于交往的人本主义—交往空间。

3. 反思与展望

3.1 引领文化中心设计的多个推手: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之时,追随着城市转型之热潮,城市文化中心设计一定要与社会时代同步伐,对其新要求、新概念需要更新与提升,要利用新科技手段,接收国内外赞助或BT建造方式,加强设计理论之研究,积极与国际设计思潮接轨,寻求新出路与新发展。

3.2 正视传统文化中心存在的问题:

以往许多城市文化中心设计区域定位不当,如偏远或偏僻、规模过大、盲目标新立异,投资与面积利用率不高、忽视节能低碳、设计理论研究落后、缺乏大胆公开的学术评价等。

3.3 探求当代文化中心设计之发展新方向与有益启示:

城市文化中心空间设计应向全方位、开放式空间、多功能复合式、友好交往型发展,运营管理模式应趋社会化,挖掘深刻的文化蕴含与人文主义,打造出城市形象建设的新亮点,现代结构创新为文化中心造型日趋丰富提供了可能,地域性与象征主义设计思潮使文化中心设计风格更加多元化,公众参与、问卷调查为使用后评估提供了便捷的改进途径。

3.4 文化中心设计之启示点:

城市文化中心应以人文本、利于与人交流,强调地域性和象征主义、重视时代性,打造人与自然间复合型环境,高科技、工业化、新结构体系有利于建筑设计形式创新与深化绿色节能,遵循可持续循环理论3R原则,城市文化中心建筑的大体量带来大屋面,其为雨水回用系统、光伏发电与并网、太阳能热水、地热或水热式热泵之使用创造条件。另外,市民参与、运营模式社会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设计要重视阳光、屋顶绿化、空气、底层架空要素,为市民打造出更多视觉愉悦、情感传递、更具强度和深度与安全感的交往空间。走出以往设计功能单一、轻情感的怪圈,设计思路的研究之路真可谓“身未动,心已远。”

参考文献

[1].齐康;风景环境与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

[2].齐康;创意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袁玮:文化体育建筑的内外部空间营造;建筑与文化;2012(03)

上一篇:美丽乡村施工资料全套下一篇:保护牙齿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