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2024-05-27

机械电子工程概述(精选6篇)

篇1: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一)电子工程概述

电子技术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领域,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迅速、广泛地普及,随之出现的是电子工程的产业升级,电子工程的概念正在发展演变。

1电子工程的行业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内部成立电讯总局。1950年10月,政务院决定在重工业部设立电信工业局(十局)。其后,电信工业局多次变换隶属关系,曾划归一、二、三工业部。1963年,国家决定成立第四机械工业部。198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改称电子工业部。中间一段时间,电子工业部曾并入机械电子工业部。1997年,电子工业部与原邮电部等合并为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分为通信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中包括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软件及系统集成)。根据当前管理体制,在实际用词中,一般把电子信息产业仍称为电子工程。电子工程原归属电子工业部管理,现归属信息产业部管理。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投资体制的改变,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因此管理的内容和方面有很大变化。2电子工程的范围和分类

建设工程中的电子工程是指纳入基建管理的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建设工程,包括电子工业建设工程和电子系统工程。

电子工业建设工程是指电子产品生产和研发以及属于电子行业的教学、仓储等项目建设工程,按照自2007年3月21日起施行的《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4条的定义,“电子信息产品,包括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电子材料产品以及软件产品”,上述产品的生产工厂、研发基地等的建设即构成了电子工业建设工程。电子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电子工程技术,主要由电子信息产品和设备构成的各类专业系统工程。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87号令), 电子工程(指电子系统工程)包括雷达、导航与测控系统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和信息网络工程,通信和综合信息网络工程,监控系统工程,电子自动化工程,电子声像工程,电磁兼容工程,电子机房工程,电子设备安装工程。参照电子行业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的电子行业技术支撑机构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编制的《电子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电子工程包括的内容有雷达设备,有线电视设备,专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设备,道路交通、停车场监控管理系统,住宅小区监控管理系统,楼宇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音频系统,视频系统,灯光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洁净厂房(室)及电子设备技术场地工程,水纯化处理装置,气体处理、纯化装置等安装工程。

篇2: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工程机械的范围很广泛,工程机械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与旗工工程,建筑建设等等有关的综合性机械化旗工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装备都可以称为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常见的有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工业车辆等等都属于工程机械,像常见的起重机械,压实机械,比如压路机,桩土机械,比如此油打桩机,路面机械,比如平整机等都属于工程机械,还有各种的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等等也都是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机械,那么常见的工程机械品牌有哪些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3: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概述

1.1 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

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并不是仅仅局限在产品制造方面, 它包括从产品需求调研到产品售后维修几乎所有的过程, 并进行整合, 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今的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尤其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旨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

1.2 是优化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

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包含了多种技术, 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使整个生产过程更专业化, 系统化。在传统技术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机械加工将成为优化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工程。

1.3 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技术

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是我国传统机械技术的全新表现形式, 它在传统机械加工的基础上, 又融入了各个领域最新的科研技术, 并将前沿科技渗透到机械加工与控制工程的每个步骤。因此, 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革新改进的新技术。

2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的发展

2.1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向高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械加工自动化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课题。对机械自动化有最大影响的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同时也提出了机电一体化, 之后便出现了许多新的控制系统:计算机数字控制 (C N C) 、机床数字控制 (N C) 、成组技术 (G T)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 (CAPP) 、计算机直接控制 (DNC) 等。近几年, FMS技术已得到迅猛发展, 如今FMS除了可以完成机械加工外, 还能完成锻造、装配、焊接、铸造、钣金加工和电火花、激光等特种加工。

2.2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向超高速加工的方向发展

切削加工是当今机械加工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因此, 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极其重要, 而更高的切削速度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包括高速硬切削、高速软切削、大进给切削、高速干切削等等。切削速度的提升能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因为高速切削刀具和机床技术的迅猛发展, 因此, 该技术已开始在汽车、机床、模具、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得到应用。工业中常把高于传统加工速度5倍以上的切削加工称为超高速加工。目前, 发达国家在工业中的超高速切削速度一般为:铣削为300~6000 m/min、车削为700~7000 m/min、磨削为5000~10000 m/min、钻削为200~1 1 0 0 m/min。如今, 超高速切削技术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中, 有关数据显示, 今后加工常规钢材的速度会达到2500 m/min。

2.3 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向超精密的方向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 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在西方的发达工业国家得到重视, 快速发展。并在武器制造和高新技术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 是机械行业中主要发展方向。已成为机械竞争中致胜的核心技术。据了解, 在许多最前沿的科技产品中一出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精度要求, 并且目前的加工精度已经可以达到纳米级。生产光刻机透镜等零件的加工精度已实现1 nm。表面粗糙度Ra<1 nm的加工精度在人造微信的轴孔制造中实现。目前, 特殊发动机中连杆与曲轴的精度要求为亚微米级。现在普通中小型超精密机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在Ra0.01μm一下, 主轴的回转精度为0.05μm。用超精密研磨的方法可以达到集成电路、量块、工学平晶等高质量表面的要求。

3 提高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工程水平的途径

3.1 增加科研力量, 使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水平全面提高

由于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提高, 机械加工技术逐渐走向高度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高效化、精密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科研领域, 应该不但在对系统加工技术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如自动化工厂、自动线和加工技术, 而且要对原本的加工技术进行深刻的探讨, 如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少无切屑加工和特种加工等。现阶段的切削加工研究要展开机械加工的光、声、电、磁、热等能量的特种加工的探究, 如导电加热切削、激光辅助切削、超声摄动切削、低温切削、电解磨削以及磁化切削。同时还应该把重点放在新型的刀具系统和刀具研制的开发、难加工的切削技术、切削用量优化、切削工序优化、切削机理、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生产中的故障诊断以及预测方面上。不仅要做到提高效率, 还要不断提升加工精度。

3.2 提高检测与计量水平

在提高零件加工精度方面, 检测与计量的水平提高同样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生产方面应该先使用各种电子数显量具和电动测量仪、投影仪和各种电子数显量具。如果条件允许, 使用自动测量机、光电测量、电接触测量、三坐标测量机以及综合检验装置进行测量。

3.3 增强技术学习, 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

如今我国各大企业与高等院校中, 机电一体化的人才都及其缺乏, 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改善, 有了高新技术人才, 才能使机械加工技术与控制水平全面提高。为了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适应现代机械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一定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大力度对工人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徐冬, 陈晖.浅析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模式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6) .

[2]刘克琦.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8) .

篇4:我国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发展概述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机械设备和技术工艺,在当今社会,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功能的实现。从工程的造价方面来考虑,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就占到了三分之一,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我国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进行改造,积极运用大中型的机械设备,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多。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发展方向;现状

0引言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为促进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施工要求也更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防洪工程;一个是利用水资源的水利工程。我国的南方气候湿润,降雨量丰富,尤其是珠江沿线,由于人口的剧增,于是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这使得珠江总是隔几年就会有洪水灾害,而且灾害的程度也是越来越深。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各种能源的,水资源可以发电,可以调、可以引。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十二五”全国水利建设投资需求超过2万亿元,其中大约有1万亿元来自中央。国家水利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主要是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生态工程,中央水利投资将带动水利行业的发展,也带来水利机械的发展。

1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大型水利工程中机械设备基本满足需求,在小型水利工程和抗洪抢险中,机械设备运用较少,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人力来完成。水利工程机械设备按照不同的工种有很多类型,诸如清淤机、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水轮机等。我国的水利工程机械的品种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研究改良的力度不够,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加快,水利机械设备将会满足不了基本需求,而且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的水利工程中,机械设备的运用也是越来越多,机械化要尽快实现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

2我国水利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水利机械设备很多,同一种用途的也会有很多种不同型号。从类型上来说,水利机械设备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会有不同的分类。我国水利机械设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要分类型的,有的差距比较大,有的差不多。我国未来的机械设备是要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2.1防汛抢险机械设备

随着人口的剧增,扩大耕地面积,砍伐植被,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受灾的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出现洪水灾害时最重要的就是防汛抢险,机械设备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机械设备相对较少,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人员的撤离,而不是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爆发的程度。因此,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只有一些紧急的救援设备。

在防汛抢险上,大型机械设备诸如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大型自卸车等是可以在防汛抢险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大型机械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以发挥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抢险时间,节约抢险投资等作用。例如:一部wA380装载机,在坝上每次可抛下3.0m?左右的石料,每小时可抛200m?石块,相当于100个民工工日的劳动量。

2.2大型施工机械设备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是运用于大型水利工程中的机械设备,我国大型水利工程中的机械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大型水利机械设备主要是从国外进口的,自己制作的比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型水利机械设备与他们的差别不大。

2.3清渠机械设备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清渠机械设备是其中主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如:挖泥船,挖泥船的任务是进行水下土石方的施工,挖深、加宽和清理现有的航道和港口;开挖新的航道、港口和运河;疏浚码头、船坞、船闸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基槽以及将挖出的泥沙抛入深海或吹填于陆上洼地造田等。挖泥船的类型有很多,譬如:耙吸式挖泥船、链斗式、绞吸式、抓斗式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挖泥船适合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我国的清渠机械设备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将来还会有很大的改良和创新,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在维护管理中也是越来越容易。

2.4节水灌溉机械设备

在农业中,水资源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物质条件,在农田中,传统的灌溉采用的是“土渠输水,大水漫灌”,在当前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灌溉要注意节水,从1996年普及节水灌溉以来,我国的节水灌溉机械设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在喷灌设备上主要有大、中、小、轻型喷灌机、喷灌用水泵等。在大型喷灌机上主要有DYP-415型电动圆形喷灌机、DPP-400型平移式喷灌机。我国的大型喷灌机比较少,主要是以轻、小型喷灌机为主。

3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的发展方向

水利工程在当今社会里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为民造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机械设备的水平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功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需要发展水利工程的机械,促进水利工程的质量提高,不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不断将水能轉化成电能,供人们使用,未来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3.1自动化

自动化体现的是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无人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的使用中,人们更加希望的是无人操作,能够实现自动化,尤其是在一些危险源多的机械设备中。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将会采用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逐渐的实现自动化,实现运作和管理维护中的自动化。

3.2远程操作化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是水下工程,所以极容易出现事故,而在职业健康安全思想的指导下,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上将来是要实现远程操作化,人们可以在很远的距离里通过计算机等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远程操作,机械设备在人的指令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最大限度的保障人的职业安全。

篇5:电子硬件工程师工作职责概述

2、电路仿真测试、硬件电路测试、程序编写、调试;

3、配合结构工程师完成整机产品的开发;

4、负责电子元器件选型,编制设计文件、图纸、BOM等,审核样品承认等;

篇6:电子政务概述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全球经济-体化的趋势中.政俯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信息化对中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电子政务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央在关于国家“十五”计划建议中特别提到,政府行政管理今后一定要运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加快政府部门信息化的建设。

一、理解电子政务---揭开电子政务的面纱

1、何为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概念源于Electronic Governmrnt(E-Governmrnt),国外普遍理解为“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是指在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虚拟政府。

我们理解的“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进行政组织,重组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流程信息化,为

公众和企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信息:

①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 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

②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物,除了包括行政事物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如检务、审务、社区事务等;

③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2、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的在成本特性方面的区别(图1)

传统政务,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法则。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

电子政务,遵循的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是指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在社会管理范围扩大中相对减少。

二、信息化与中国电子政务的意义

1、审视信息时代的理论基础---枚系统经济学

人类所有的活动,及其涉及的所有因素,都可解析为物料(material)、能量(energy)和信息(information)三要素,简称质、能、息(M,E,I)。可用一个“枚(MEI)”表示。

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活动中,以枚为基础,以系统思路为引导,研究人类活动输入输出的关系,借以探索人类财富的根本源泉,提出一个基础理论“枚系统经济学”这样一门多学科综合集成的系统科学。

枚系统经济学认为: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犹如一个“协同反应过程”,必然有两个输入--控制输入(C)和资源输入(R);两个输出--有用输出(U)和相应的排放输出(D),过程的效率是有用输出量相对于输入量的比值,一般用η

表示:(音:伊塔)

公式

由于排放输出的存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中,由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物料和能量的转换效率一定小于或等于1,而信息的转换效率是不确定的,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

①当存在复制性时(信息多次copy),会出现信息的有用输出大于信息的资源输入。

②当存在综合集成性时,既系统通过综合集成过程的协同反映而发生“1+1>2时,会出现信息的有用输出大于信息的资源输入。

②当存在创造性时,特别是当有人参与协同反应而产生创造性思想时,会出现信息的有用输出大于信息的资源输入。

④如果协同反应中操作失误,导致信息丢失,则会出现信息的有用输出小于信息的资源输入。

难于确定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式,这就表示信息的转换效率是不确定的,可能小于、等于甚至大于1。

因此可得:物料ηm≤1;能量ηe≤1;信息ηi≤1或ηm≥

1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人类财富的根本源泉,只有二条。

一是大自然的恩赐;二是信息的有效增值

例如:①畜牧业和农业②工业化生产

由于大自然恩赐是有适当限度的,物科和能量的转换效率又不可能大于1。因此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前进,又要求人类财富的大量涌现和积累,势必依靠信息的有效增值。这是人类在现实中可以主动努力的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在自然界)

MEI系统理论是一种值得我们深思的理论。它不仅从一个新的视角回了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而且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铺垫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更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独到的理论依据。(在我国的意义)

正是由于信息有效增值是产生人类财富的现实有效的途径,才使信息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使信息化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把发展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投身到新一轮的竞争---信息竞争之中。(在世界范围内)

政府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龙头,是推进信息化的切入点,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

1、美国--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与实用的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的概念最早于1993年出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的两份报告,在名为“创造成本更少,运转更好的政府”的报告中,企图透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政府得到民政众的信任;

美国的电子政务的推动,是与美国的重塑政务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小组希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工作流程,改善政府对民众的服务工作。所以,NII小组提出了一个“客户”的概念。

美国政府的目标在于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要形成一个“虚拟政府”具体地说,美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构架是:

①建立整合的、共同的政府运作程序,为公众提供一个单一的申请渠道,所有跨部门、跨机关申请办理的事项,将由系统自动处理,公众不需要过多地介入。

②提供一套共同的、统一的信息使用工具和获取、使用信息的方法以及服务措施。使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准确、便捷地取用其他机关的资料和信息。这些工具将对标准化的取用以及透明、普及和互动式服务产生很大的帮助。

③推动跨机关分享信息,使社会公众享有简单和一贯的使用政府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可采取“一站式”(one-stop shop)服务的方式使社会公众、企业取用各种层次的政府信息。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宣传口号下一篇:教师面试问题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