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2024-05-26

党课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共6篇)

篇1:党课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就是手段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第三,一切依靠群众,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还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全面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各时期的各项政策,都凝聚了党的睿智和心血。综观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世界复杂多变的潮流中岿然挺立,这归根于我们党制定的各项惠民政策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支持,使得国家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党的惠民政策说到底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和延伸的。下面从众多惠民政策中选取三条简述:

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是新时期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在20%以上。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在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将延续并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未完事业。如今,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对当前“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事实做出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注重公平的发展理念,是政府“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鲜活实践。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3年我国开始了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工作,从2003年试点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06年1月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是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支持力度,并且明确提出了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基本推行,比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13号文件中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意在恢复和创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它蕴含扶贫帮困的立意。在“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的双重困境之下,更体现了党和政府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了去考虑问题的。

3、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统筹国内外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12月开始施行的家电下乡与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都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既是实现惠农强农目标的需要,也是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上述几个实例来看中国共产党真正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的统一起来。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了将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

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注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制定不同的惠民政策,其核心都是不变的,即都是为民着想的。新时期应当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把党员分散表现出来的好的作风加以总结、提高,并将其作为规范,在全党宣传推广,使之为全党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从而成为全党范围内比较稳固的自觉行为和风尚,而不只是个别党员的模范行动。这样,才可以说有了全党性的优良作风。

不仅如此,党的优良作风是在同各种不良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产党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外部的剥削阶级思想作风以及各种旧习气的影响和侵蚀,而且党内由于认识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和作风。党内正确的思想作风与错误的思想作风的斗争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种斗争将会贯穿于党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不断克服各种不良的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够形成、巩固和发展。还必须看到,党的作风建设是随着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的变化,向党提出了新的任务,也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不是凝固僵化,停滞不前的,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作风建设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在树立常抓不懈思想观念的同时,又要在一段时间里,抓住一些突出问题、重点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使局面为之改观,真正取信于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因为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党风、政风廉洁,历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人民群众认识一个政党,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就是看它的作风如何,从其行动中得出对它的感性认识,从而作出它是否代表自己利益的判断,作出拥护与否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惟一宗旨。这就必然要求党把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要求全体党员坚持尊重社会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记住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从而在工作决策上,必须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为依据,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在工作摆位上,必须以大多数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为第一信号,把大多数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生活中的难点做为工作的重点;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尊重大多数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工作作风上,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体察群众的疾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与大多数群众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至关重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力的决定性力量。领导干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所处的极其重要地位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在制定党的作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起主导作用,在决策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党员群众起组织领导作用,在党的领导机关和群众之间起桥梁作用,在党风建设中起模范作用。党的领导干部遍及党的组织、国家政权组织以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条战线,他们的言行与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作风,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因此,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首先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既要立言,更要立行。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示党员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榜样,抓住成效。检验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最根本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正确导向。这样,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就一定会收到”党风正、民心顺、国家兴、事业旺"的效果。

篇2:党课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今天很荣幸能够跟新闻中心的各位党员一起上这堂党课,交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悟,今天党课的主题是:在干事创业的历练中,提升共产党员的觉悟。

一、如何认识共产党员的觉悟的深刻内涵?

共产党员的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共产党员的觉悟和一般人的觉悟有明显的不同。它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严明的政治纪律,是比普通人的道德品德要求更高的政治修养,是比高尚情操更神圣的政治使命,所以普通人的觉悟高度我们尚且不对它进行评价。共产党员的觉悟我们要更加看的清,更加要求高。群众如何看我们的干部,如何看我们的共产党员,不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

共产党员觉悟的内涵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1、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在入党申请的时候就已经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入党宣誓的时候已经对党表过忠心。对党忠诚、永不叛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既然许下了承诺,无论是多么的艰难困苦,都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职责使命。前段时间大家学习的楷模“群

1众心中最美司法所长”傅德纯,“最美司法所长”美在哪?我们说,美在他的言行,美在他的付出,美在他扎根基层真心真意为群众服务的那种理想和信念。

2、崇高的精神境界。明辨是非、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吃苦在前,不计、少计个人得失;克己奉公、争当奉献,保持先进性;淡泊名利,争先作为,发扬崇高的精神境界。

3、自觉的组织观念。一是自觉参加党组织活动;二是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三是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

二、共产党员觉悟现状分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论述以及习近平群众路线理论对共产党员的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书记讲,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所以,我们在相信和充分肯定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修养的前提下也客观的看到少数党员觉悟堪忧。少数乃至一批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党性丧失、观念错位、官欲泛滥、党性颠覆,对党的机体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一些基层党员也存在一些觉悟不良的表现,反映在几个方面:

第一,忘记身份,认识模糊。这是因为不学习修正自己,忘记党的宗旨,长期混迹于社会,是非不分,做群众尾巴,不去引导带领群众。

第二,脱离群众,官气十足。表现在:一是定位不准,官本位太强,脚不沾民,情况不明,颐指气使,满口胡言,乱批评、乱表态、乱发言;二是划分等次,制造对立,形成隔阂;三是拈轻怕重,消极生存;缺少胆识,回避矛盾,逃避责任;怕苦为难,保养身体,茶杯不离手,营养品不离口;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消极应对,拖拉推诿,借口一堆;四是本领弱化,工作无方,表现在:知识缺乏,技能退化,不适应形势,不作钻研,缺少真功,遇事无解,方法粗暴,工作不深不细,效果极差,群众抱怨;五是私字当头,遇事先做分析,有利则罔,无利则推,小节不注意,吃喝卡要,习惯成自然,早晚要出问题。

第三,完成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觉悟以作思想的支撑。

三、共产党员觉悟提升的路径

1、加强学习,锤炼党性。腹中空空是缺少底气,难以定位自身,明确角色。通过学习要锤炼党性,增加内涵,底气足,遇问题时不慌,想到自己是党员有责任和义务来解决问题。

2、认清任务,肩负使命,行为自觉。要坚持正确的行为方向,践行科学理论和价值观念,勇于实践,务实作为,在完成目标任务中重品行、做表率、讲党性。

3、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率先垂范。第一要品格彰显,人格端正。第二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梳理群众意见建议,整理提炼,理性思考,共同决策,有效解决。第三要有胆有识,吃苦奉献,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楷模、做表率。

4、修身养性,完善自我,锻造形象。一是向上之心。心态积极,面对艰难困苦绝不怨天尤人,消极沉沦,而是率先苦干,决不放弃,危难之中显身手,出形象,树威信,争光荣;二是向善之心。对群众嘘寒问暖,体恤民情,不忘记前辈的出生,不忘记过去的艰辛,不回避穷人的无助,对百姓促膝谈心,冷暖相知,和风细雨,尽力帮助扶持;三是见微知著。从小处着眼,在家庭中要做到尊老爱幼,在朋友中用心帮助做灵魂,在同事中友好协作见真情,在群众中谦虚谨慎建口碑。

各位大党员,共产党员肩负着历史使命和政治纪律,必须具有超长的军风,要表现出比普通群众更强的革命斗志,同时也要比普通群众付出更大的心血,共产党员必须要在群众中当表率、做示范,有威信,有号召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须是谦谦君子,贴

篇3:试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关键词:群众路线,根本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智慧创造。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党的传家宝,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形成了经典表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经典表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理论起点、价值归宿与思想核心;二是“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中介环节和实现途径;三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联、缺一不可:没有“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难以产生“一切依靠群众”的态度,也就不会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没有“一切依靠群众”的态度,“一切为了群众”就成了空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而且“一切依靠群众”是“一切为了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结合起来的中间环节;不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都将最终无法实现。

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刘少奇就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离开群众路线,党的政治、组织、军事及其他一切就不可能有正确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也始终把走群众路线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时刻注意搞好党群关系,邓小平曾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当作党的“传家宝”,江泽民更是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里明确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是制定和执行政治路线的内在要求

党的政治路线,也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实现总任务而制定的全局性奋斗目标。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提出过各个不同时期的政治路线,这些政治路线都蕴含着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政治领域的最高体现。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领导的合法性,确保党的事业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坚决拥护。

一方面,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政治路线的制定都是“一切为了群众”的,都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终极目的的。就像刘少奇指出的那样:“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还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都体现着各个不同时期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政治路线的执行都必须是“一切依靠群众”的,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要依靠千百万的人民群众,所谓“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建设和改革时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更得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保证

党的思想路线,也就是党的认识路线,是党的实践行动的思想方法和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基础。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凝聚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而群众路线则是实现这一思想路线的根本保证,是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路线。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而言,根本的“实事”就是群众的实事,根本的“实践”和“实际”是群众的实践和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利益需要出发。人民群众的广泛实践是党获得正确认识的真正源泉。党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始终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群众的新鲜经验,善于从群众经验中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才能获得对客观现实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政策。“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必须与群众的实践和实际相结合。人民群众既是党制定路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又是党落实路线、政策的依靠力量和终极目的。“实事求是”就是党要面对并正视现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群众的实践和实际,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真切关心群众疾苦,真情回应群众期待,真心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要把党的理论、路线、政策放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只有经过群众的实践经验,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理论、路线、政策,才能转化为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行动,并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群众路线,离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是与党的组织路线内在统一的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是实现其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从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动员、依靠群众才能取得胜利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党的组织路线就是发动、组织和团结党内外广大群众的路线。正像刘少奇指出的那样,“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我们党的组织路线,应该是正确地从群众中来的路线,又正确地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在我们党内,有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有干部组织路线,这些具体路线、原则都是以群众路线为基础的,是群众路线的具体运用。

就民主集中制来说,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也就是领导“先当学生”的过程;而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领导“后当先生”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既是民主和集中的结合过程,也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群众路线为工作指针的过程。因此,党的民主集中制“既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既是反映党内的群众路线”。离开了群众路线,党的组织工作便无法开展,组织路线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四、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党的工作路线和方法是指党为实现一定历史任务而所采取的路径、方法。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等,这些方法都是以群众路线为基础的,是群众路线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运用。

早在1943 年6 月,毛泽东就概括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刘少奇对此也有精辟的分析: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构建了党的领导逻辑,决定着党的领导的合理性,确保党的事业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坚定支持。

群众路线一头是党,一头是群众,领导联系着党和群众,领导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其代表党组织扎根于群众,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就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因此,党的各级领导都应该虔诚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篇4: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工作路线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54-2

一个政党,必须有其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要使之得到切实的贯彻与实现,还必须有一条正确的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工作路线,使之贯穿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发扬与保持这一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受到挫折。因此,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行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更是我们今天追寻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永远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贯穿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其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就是群众路线。这一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的结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之所以坚持这样一条路线,是由党的工人阶级政党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决定的。

一、“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我党的唯一工作宗旨,体现着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列宁指出的:共产党“代表着全体农民,全体劳动者和被剥削群众,即反对全民族的敌人的全体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所以,“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而,在党的章程上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规定为党的宗旨,即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与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党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执掌政权、治国理政,其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期盼与愿望。

正因为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才赢得了民心,赢得了群众,嬴得了克敌制胜、克难制胜的法宝。坚持这唯一宗旨和显著标志,落实到党的各项活动和全部工作中,就构成了党的工作路线的重要内容,即工作宗旨——“一切为了群众”。

二、“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党的根本工作动力、力量源泉,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永远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即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中,劳动者是“全人类最首要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说的,“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它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当然也就是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物质力量——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以及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个阶级和阶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我国,无论是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的结果,都是人民群众革命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如列宁所讲“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政治优势,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依靠对象,是党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动力,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从理论上讲,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是搞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搞历史唯心主义的问题。坚持党在全部活动中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正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原理和群众观点这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从政治上讲,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能否充分發挥,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人阶级政党,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都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从群众中来”,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集中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群众愿望要求的决策、意见和办法;又要“到群众中去”,使之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这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认识过程是一致的。只有在群众中、在实践中、在个别中,才能形成符合规律和实际的领导的、理性的、一般的办法与意见;又只有到群众中去,在群众新实践中使领导的、理性的、一般的办法与意见推广开去,得以实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就表现为指导方法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过程,即从许多个别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实现、检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又形成新的意见去普遍地指导群众。这样,“群众——领导——群众”、“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三者一致的过程,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因此,我们说,党的群众路线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于一炉,正确地解决了领导与群众、认识与实践、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它既是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可见,党的工作宗旨——“一切为了群众”;党的工作动力——“一切依靠群众”;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内容构成了党的科学的工作路线,它集中体现了党在全部活动中从出发点到过程,从具体工作途径到归宿,都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因为我们党坚持了这一路线,从而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得以保持作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始终坚持在一切工作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保证了自己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实现,从而使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篇5:党课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同志们:

自2月份以来,全县上下按照中央、市委和县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正处于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也有一些体会和认识,借建党93周年之际,将这些体会和认识以上党课的形式与大家一起相互交流。

我讲课的主题是:坚持群众路线,弘扬优良作风。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讲一下中外的民本观念;二是简要回顾一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三是讲一讲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四是讲一讲水务干部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中外的民本观念。

中国传统的民本观念:传统的民本观念是指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其一,重民贵民,“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立君为民”等古训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其二,爱民仁民,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民思想。其三,安民保民,《尚书》中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比如《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政治才能稳定,国家才会安宁。战国时期的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旗帜鲜明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左传》从国家兴亡的高度阐述了“民”的重要性,其中曰:“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意思是,国家将要兴起,听百姓的;将要灭亡,听神明的。

国外的民本观念,我们讲两个小故事。故事一:拆不掉的小磨坊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战马的塑像。一天,他来到波茨坦的行宫,当他豪情万丈地站在宫顶远眺大好河山时,一座破旧的磨坊却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他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低,丝毫不顾全大局,一点也不把“君王威望”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几次协商,许以高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老汉软硬不吃,均告失败。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龙颜震怒,威廉一世派警卫人员把磨坊给拆了。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在拆迁时倒很配合,好像一点都不担心。他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状把国王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受理后,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擅用王权,拆毁私人拥有的房屋,违反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应立即重建一座磨坊,并赔偿损失费150塔勒。”威廉一世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只好遵照执行。而那个“刁民”此后躺在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用不着冒着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帐。从此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地磨他的面粉。后来皇帝威廉一世和那个磨坊主都归天了,小磨坊主经济拮据,想把磨坊卖给威廉二世,于是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这间磨坊已经成为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去3000马克,请务必收下。你的邻居:威廉二世。”于是,这座磨坊被德国政府永久性地保留下来,每年游客络绎不绝。

故事二: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涉及财产权利的脍炙人口的法谚,它并非出自经典法学著作或教科书,而是源自老威廉·皮特1763年在一次国会的演讲——《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但其流行程度甚至超过了某些出自法学名著的谚语。原文是:“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简短句子。古代的民本观念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却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发挥了客观的历史作用。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

第二个问题:简要回顾一下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历程 大家知道,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奋斗史;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最终成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成为党的光荣传统和重要法宝。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党在不同时期的群众路线及其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早在建党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1922年,我们党的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组成大的‘群众党’”。1925年2月,党的四大又明确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也开始倡导“要到群众当中去,搞调查研究”。1928年7月,党的六大制定了党的总路线,叫做“争取群众”。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写了一封指示信,前后三次提到“群众路线”,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的概念提出来以后,在革命实践当中得到了有力的贯彻。特别是毛泽东非常注重在革命根据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先后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两篇文章,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实行科学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个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开始走向成熟。1945年5月,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从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中,提炼和概括出“四个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观点;集中群众意见、深入坚持下去的观点。这四个群众观点,比较完整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使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

下面,我再讲个小故事:独轮车的选择

陈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这一直被认为是对淮海战役的经典评价,但这毕竟是非常笼统的说法,究竟有多少独轮小车?背后是什么样的一支力量?除了推独轮小车之外,他们还做了什么?

《一个小竹棍的故事》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当年支前的场景:1948年秋天,山东农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使用的一根一米长的小竹棍,从家乡山东莱东县出发,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淮海战役军需的9.64亿斤粮食,就被唐和恩这样的普通民工运到了前线。而在唐和恩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等等,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

今天,这个小竹棍就平躺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展厅里。据统计,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国民党的80万军队需要对抗的远远不止中野和华野的60万大军。当时民工中有句口号“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这不光对作战部队带来单纯的物质上的支持,也让军队更加灵活机动。不管是华野、中野的部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军路线,或者路过什么样的地形,民工都能跟上。

(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

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当中指出,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群众路线碰到了两个严重的情况:一个是官僚主义。也包含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第二个就是宗派主义。邓小平指出:“除了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还有民主进步人士,无党派人士,还有非党派群众,我们党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认为不需要人家,也不跟人家来往,甚至瞧不起人家。”邓小平在八大上指出的“两个严重情况”,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毛泽东对我们党如何在实践当中去采取更好的方式贯彻群众路线,做了很多的思考。他结合工业和农业的实际,先后总结和推出了两个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实践形式。第一个形式,叫做“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指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实践形式,当时主要针对工业方面,是依靠工人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二个形式,叫做“三同五包”。“三同”就是要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五包”就是干部要包一个生产队的思想发动、生产任务、技术革命、社员的生活安排、社队的经营管理等都全包了。这“三同五包”是毛泽东在农业方面倡导的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形式。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不但在形式上总结推出了两个实现形式,在理论上也有创新。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他把我们党的根本的制度——民主集中制,跟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了。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就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说明它们本身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也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三)改革开放时期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曾被“四人帮”破坏和利用,变成了整人、打倒人的手段,走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及时进行了拨乱反正,全面恢复和发扬正确的群众路线,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从1981年以后的30多年当中,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比如说1990年,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此后,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些有关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文件、意见和办法,十四大以来历届工作报告都涉及到群众路线的论述。

概括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群众路线主要在六个方面得到了创新发展:一是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克服消极腐败。二是选拔干部必须走群众路线。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排忧解难。四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六是十八大以后中央做出了《八项规定》,大力改进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为民、务实、清廉”,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发展。

第三个问题:讲一讲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 大家知道,当今世界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两大主题。当代中国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势错综复杂,给我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挑战之一:群众主体发生多元分化的变化 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和核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要的是要了解群众、掌握群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群众这一主体结构和利益要求出现了多元化的变化,给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是社会上出现新的社会阶层,这对党如何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出了挑战。改革开放以后,除传统意义上的工农商学兵外,新的社会阶层还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在内的新兴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安排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政策瓶颈等原因,大多数新社会成员组织化程度较低,利益的维护和实现难度较大,已有的一些政策、措施和做法仍然不能满足新社会阶层各种利益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因社会矛盾引发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传统的执政基础即工农群众也出现分化,对党如何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形成了一个以固守土地的农民、进城的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贫困阶层,他们在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中容易被弱势化,成为社会弱势群体。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这些社会成员生活状况不佳,利益诉求表达不畅,对于改革发展的认同度不高,容易引发对社会的不满,产生仇富、仇官的不良心理,极易因矛盾纠纷发生冲突和对抗,酿成“群体性事件”。大家知道,近几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数也大幅增长,如广安事件、瓮安事件、孟连事件、陇南事件等,这类事件的一再发生,是社会危机的重要信号,说明做好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已经成为事关全局、影响全局、决定全局的工作。

三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我党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巩固群众基础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路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凸显出来,并呈现主体扩大化,纠纷复杂化,种类多样化的趋势。比如涉及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村集体内部分配不公引起的维权上访、农村土地开发引发的经济纠纷、利益之争引起的各类民间纠纷等,社会管理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情况之复杂、处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小事突变,导致集体上访、社会治安事件,甚至发生打、砸、抢、烧等**骚乱事件。这些严峻的形势变化提示我们,如何运用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来扩大群众基础和巩固阶级基础,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我们全党上下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挑战之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群众工作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载体,党的群众路线是通过群众工作来体现的。然而,在新形势下,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各级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面对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的特点,有的领导干部沟通协调的能力不足,不愿做群众工作。根本原因是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干部和群众之间缺乏真情实感,不愿与群众打交道。

二是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状况,有的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足,不敢做群众工作。主要是嫌麻烦、怕负责,遇到矛盾棘手问题,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明哲保身,应付了事。

三是面对群众思想意识多元化的表现,有的领导干部引导掌控的能力不足,不会做群众工作。正像习近平同志所形容的那样: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被顶了回去。

四是面对群众利益纠纷日益复杂化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不足,不善做群众工作。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群众性事件,容易失职、失言、失当,导致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当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能否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挑战之三:“四风”问题对党的群众路线造成严重影响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之后的最大风险是脱离人民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作风问题摆在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这些年来,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等等。从总体上看,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对此应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构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500多万党员,规模数量大,成员分布广,新鲜血液多,来自党内外的风险挑战和严峻考验前所未有。在新的形势下,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和作风问题日益严重,一些问题还相当普遍,最突出的是面临“四风”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试想一下,我们如果不打倒“四风”敌人,那么这个敌人就会把我们给打倒,就会亡党亡国,问题就这样严重、形势就这样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作出并带头践行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同时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总书记列举了“四风”问题的19种表现,这些问题,在我局的党员干部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可以说,党中央、市、县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深刻剖析,令人反思,让人警醒,清楚地表明了“四风”问题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比如说形式主义,表现为作风漂浮、文山会海、夸夸其谈、走马观花、表面的政绩。官僚主义就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专横跋扈、弄权渎职。享乐主义就是贪图享受、及时行乐、慵懒松懈、不思进取、封建迷信、盲目攀比。奢靡之风就是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私欲膨胀。这些“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严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深恶痛绝。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泛滥,必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用形象的比喻来说,这“四风”问题就会像是生长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毒素、肿瘤与祸害,必须要清除它。

那么怎么清除呢?中央提出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四条措施”:

第一步,照镜子,主要就是学习理论,武装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第二步,正衣冠,就是要把自己摆进去,对照一下差距在哪里,反省自我缺失了什么。第三步,洗洗澡,就是要把查找剖析的这些毛病、问题、污垢统统清洗掉,清除作风之弊,洗净行为之垢,确保肌体健康。第四步,治治病,就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弘扬新风正气,重塑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学习教育、武装思想,改掉错误、治病救人。就是要通过对“四风”问题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实现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是要以新的作风和形象,重新凝聚党心民心,重新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处理好“鱼水”关系、“水和船”的关系,坚决杜绝“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所以,大家一定要端正态度、全力投入,切实把自己摆进来、深进去,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四个问题:讲一讲我们水务干部应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改进作风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我们水务系统的党员干部,我们所从事的水利民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水务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决定了水务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期望。

(一)必须恪守党的宗旨

作为一名水务干部,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践行群众路线是否到位的基本标准。恪守宗旨,关键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一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

党的干部肩负从政使命,也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水务干部绝大部分是农民百姓出身,这个本色永远不能变、不能丢。我们只有视人民为父母,视自己为公仆,才能全身心投入水务事业、尽职尽责、兴利除害、造福人民;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捧出一颗真心、赢得一片民心。

二要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的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我们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强化群众观点,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服务群众、取信于民。

三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我们水务事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最具体的群众工作。我们水务事业的价值有多大?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从这个意义讲,水务工作使命是神圣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基层单位、各企业和人民群众对水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提高行业效能和服务质量,切实以优良的作风凝聚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强化履职本领。本领不强,小马拉大车,自己尴尬、组织被动、事业受损。水务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提升素质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增强本领恐慌。一要提高理论水平。水务部门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头绪多,下基层、进企业检查指导工作多,学习理论、武装思想的工作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切实把抓好理论学习,作为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的“第一要务”,养成勤于读书、善于学习、深入研究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懂理论、懂政策、懂法律,精通业务。二要提高业务素质。现在,全局水利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不多,很难适应越来越专业化的水利建设需要。现在经常是组织下基层、到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人不少,却往往因业务不熟练,发现不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工作常常是走了过场。今年,局党组将进一步强化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业务学习。同时,要抓好干部的业务培训,大力提倡一专多能,既要研究分管领域的业务,也要对其他行业领域的业务进行交叉学习。每一名机关干部,都要苦练内功,做到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下基层能指导,使自己成为水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提高思考能力。我们不少同志爱学习、爱思考,进入水务系统很快由外行成为内行。但也有一些同志工作很认真,但是动脑能力却比较差,从事水务工作时间不短了,却没有成为内行,没有多大建树。我认为,智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没有多大差别。人与人形成的差别主要在于兴趣、勤奋度、悟性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大家要加强学习思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真正把水务工作作为事业、作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平台。应该说,我局大多数干部职工还是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的,但是,还存在思维模式相对固定,思考的空间小、题目小,处理有些复杂的事情,容易方法简单,思考和思维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凡事要多思考、多研究,要有独特的见解才行。

(三)必须顾大局识大体

顾大局、识大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品质。一是要有政治意识。党政机关不是企业单位,机关干部不是单纯的技术或业务人员,更不是普通的社会人。关心政治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要坚持经常学习政治理论,增强党的意识、国家意识和政权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了解掌握时事政治、民生问题、社会新闻和时代脉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样迟早会犯错误、栽跟头。二是要有全局意识。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从全市角度来讲,加快发展、安全发展是大局;从水务部门来讲,水利民生工作是大局,团结协作是大局,水务形象更是大局。不论是局领导干部,还是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学会跳出科室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束缚,做到胸怀大局、放眼四方,积极为全局系统整体建设、为全县水利民生工作献计出力。要大力营造团结共事的氛围,同事与同事之间要重协作,班子成员之间、局机关科室之间更要重协作,自觉讲团结、顾大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推进全局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三是要有责任意识。我们作为水务干部,要切实解决水利民生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站在群众和企业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帮群众解难、对群众负责,使水务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必须敢于担当责任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能否担当是评判一个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一是要积极尽责。人的一生是要承担各种责任。进入了一个单位,就有了各自的工作责任。我们每个科室、每个岗位都有一份职责,这既是工作范围,更是一种责任。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要认真负责。责任感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在单位内部,责任感不强,就会敷衍塞责,忙忙碌碌搞应付,很难成就人生的事业。在工作中,如果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局长交给副局长,副局长交给科长,科长还给局长。过程走完了,事情可能耽误了。因此,水务系统的每个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二是要坚守原则。我们从事水务工作,涉及原则的问题决不能动摇。不论是工程建设管理,还是水行政执法,一切按规矩办,决不能以人情换原则,不能对工程质量问题发善心。三是要敢于担责。对党员干部而言,拥有职务与权力之时,就意味着身上担当了责任和义务,必须增强担当自觉。能不能担责,不但是个工作问题,更是人品问题。我们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面对责任问题,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绝不能推给科室、推给下属。有时,多余的解释,其实就是一种责任的推脱。要养成水务干部遇事能顶天立地不怕事,遇责能妥善处理不推责。

(五)必须严格作风纪律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严格作风纪律是最低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严格作风纪律,严于律已,淡泊名利,远离诱惑,才能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在这方面,一要增强纪律意识。去年,中央制定了“八项规定”,市委制定了“*条意见”,县委制定了“*条意见”,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严格执行,要结合我们的工作,认真对照学习,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大风大浪中不摇摆。二要严守纪律规定。遵守纪律对每个机关干部来讲,显得特别重要,可能一个违反纪律的小事,就能捅出人生天大的窟窿,党员干部从功臣到罪人、从公仆到贪官,往往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因吃饭、用车、消费、贪污腐败等方面而处理的干部很多。客观讲,这些干部也不乏有很优秀的干部,但是一个小行为被新闻媒体炒热了,一生的政治生命就受到极大影响。很多腐败案例已深刻警示我们,一个人为名利所累,必定心力交瘁,甚至走上不归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形势,正确把握自己,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决不能触犯纪律红线,切实珍惜正常工作和美好生活。三要严查违纪行为。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纠正“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局领导、每个科室要注重对所属党员干部平时的管理监督,有缺点犯错误要以诚相待,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给予批评帮助,这是领导的本份,也是做人的德行。尽量使干部不犯错、少犯错。对于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的人和事,要坚决立案立处,决不护短。

篇6:党课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同志们:

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课,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大家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群众路线”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我们党比较明确的提出“群众路线”概念,是在1929年中共中央给转战赣南、闽西的红四军前委的“九月来信”中表述的。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采用了这个概念。此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思想在中央苏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展开,并有多方面的伟大创造。首先,它是思想理论的伟大创造。在1943年毛泽东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他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升华为“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赋予了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大飞跃。其次,它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伟大创造。就全党来说,将群众路线作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自觉地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有这个自觉同没有这个自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不一样。再次,将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也是活动方式的一个伟大创造。群众路线作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作为实践活动,则是作 用于客观,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活动形态。群众路线作为实践活动,形式很多。就思想教育来说,整风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形式。这次搞群众路线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形式,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的党的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这多层面伟大创造的基石,就在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揭示了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有生命力、活动力和创造力的缘由。因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他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的。”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在重新概括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时,将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党的思想理论也在发展。党的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界定,指出: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对于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理论形态的具体内容虽各有不同,但都可视为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最重要的就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三个基本点的坚持。这是精髓的精髓,应一以贯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理论形态中。这样,群众路线思想,毫无疑问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

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的迫切需要。医院是直接服务人民健康的前沿窗口,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医院能否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把卫生改革的“红利”与人民群众共享,关键之一,就在于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近年来,我院通过“三抓一提高”、“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和民主评议行风等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升,医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素养不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不强,部分干部深入一线解决实际困难的作风还有待改进;二是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部分同志存在“吃大锅饭,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还有部分人不立足实际,不安心本职工作,好高骛远,只考虑个人待遇,计 较个人得失,缺乏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三是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刻苦专研精神。不能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新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新的业务技术,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部分人员执业医师考试屡次不过,该参加职称考试的不积极参考;四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牢固,用心交流、用心服务做得不足。对待人民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一些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还不能让群众满意,在构建平民医院的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五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个别人组织纪律涣散,对待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职能部门、窗口单位仍然存在浮、懒、散、慢、推等现象,工作效率不高,病人投诉事件屡有发生;六是个人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上不求上进,不积极向组织靠拢,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仍然存在等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坚决纠正、反对“四风”,实现“五个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防止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党关心、社会关注、群众期盼。要对这些期待和关注作出积极回应,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入点是学习教育。行动上的自觉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基础筑牢在前,思想问题解决在先,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教育实践活动辅导读本,深刻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要求,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从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边教育边整治,切忌轰轰烈烈搞教育,不痛不痒抓整风。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问题,把为民、务实的价值追求深植于思想和服务群众健康的实际行动中,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开展以“转换角色、换位思考,比技能、比作风、比服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从规范窗口服务,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文明风尚等方面着手,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职能为一线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切实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突破口是整治“四风”。要紧抓改进作风这个主要任务,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作为窗口服务单位,尤其是要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生、冷、硬,红包、回扣、大处方等问题,进行彻底清查,绝不姑息、手软。

“四风”是什么?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表象不注重本质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它增加群众负担,伤害群众感情,削弱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官僚主义,是指不为百姓办事、不关心民情民意,对群众安危冷暖漠不关心,不倾听意见和呼声,甚至对群众 蛮横刁难,其中“官本位”和“机关病”的毒瘤不浅。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近些年,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大都从奢靡腐化、自我放纵开始,贪图享乐成了他们灵魂扭曲、思想病变的“催化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全国看,农村还有一亿多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在我们这样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就更大。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干部依旧恣意妄为助长奢靡之风,违规接待、讲究排场,浪费社会财富,激化“仇富心态”,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把“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央提出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把“四风”作为靶子,真正地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满意、群众褒奖的民心工程。

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点是把好“总开关”。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及其行为方式,追溯思想根源,都是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产物。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制度建设贯穿活动始终,对已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行之有效、有利于医院健康发展的要长期坚持;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抓紧修订完善。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 落实没有变通的思想,坚守制度“底线”,不越“雷池”,不闯“红线”,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自觉培养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将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

上一篇:老人挑着瓷碗作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品品尝尝》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