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阳光二课时

2024-05-31

第6课阳光二课时(通用6篇)

篇1:第6课阳光二课时

第 6 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建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无警。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直初规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旻曰:“公所谓简在帝心者。”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及推兵部左、右待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

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

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注】①輘轹(líng lì):车轮碾压。比喻践踏,欺压;②出閤;皇子出宫接受和管埋封国。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 1 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直入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并续写完成《宋元纲目》,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旻举荐了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南部为官八年,郁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谥为“文和”。

4.把文段

(一)和

(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种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②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③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④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 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⑤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A.①④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B.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

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①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②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③难以量化。④,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⑤其价值和⑥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①②③④⑤⑥

A 究竟乃至 / 因为 / 对于 B 究竟甚至非常 / 同时对 C 毕竟乃至也因此 / 对于 D 毕竟甚至也然而同样关于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①,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②。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③。4

第 6 课辛弃疾词两首

(二)1.A句译文: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为安南所逼”译为“被安南遇迫”可以为一句,排除BD.“议者”是“欲送之还”的主语,故选A.

2.A 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3.C “后他被李裕任命绍兴知府”错,被李裕贬为绍兴知府的人是袁清,不是尹直,原文“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

4.尹直,字正言,秦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郊,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位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清前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诱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尹直明察敏悟博学.熟悉朝廷的章程,但是急于进取.同时,(他)性格骄慢忌妒,不自我检点约束,和吏部尚书尹旻关系不好.尹直当初想任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了他人,尹直靠内宫皇帝直接下旨得到了这个职位.第二天在朝堂上遇见尹旻,他举起药板称谢.尹旻说:“你是所说的从生帝心里选出来的人.”从此二人怨恨渐渐加深.后来他在南京呆了八年,郁郁不得志,嘱咐他的同党万安、彭华设法召(他)回朝廷,尹旻就把持住不准许.众位朝廷大臣也都畏惧尹直,庆幸他留在南京.到推荐兵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列出何珠等八个人.诏命任用何珠,而尹直靠万安、彭华和李孜省的力童,让立帝直接下旨召他回朝.从此报讨厌他.等他回朝,马上授予他绍兴知府.衷清害怕,多次上奏章请求改任,李裕用最 终的利法判处他的罪过,被关进钦犯监狱.万安、郭润把这件事托付给尹直,尹直为他在李孜省面前说好话,取得内宫皇帝的圣旨赦免了他,改任那阳知府.

孝宗登上皇位,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人接连呈上奏章弹幼尹直.给事中宋琼和御史许斌说尹直从当初当侍郎到进入内阁,拉拢关系攀附权贵,都是取自内宫皇帝的圣旨.皇帝于是邵薄他的为人,命令他退休.弘治九年,他上表祝贫室帝生日,并且借口太子年纪应当出镇自己拥有的封地,上《承华茂》,援引前朝少保黄淮的旧例,希望被皇帝召对.皇帝拒绝了他。正德年间死去,谧号“文和”。

5.D(①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②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对象错误。③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④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望文生义。⑤布帛菽粟: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6.B(A成分残缺,在“最大程度地”后加介词“将”;C表意不明,“来体现自身的理想”可以理解为作家,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笔下的人物; D结构混乱,主动、被动选其一,可去掉“对”或删去“尤其为社会所关注”)

7.C(①毕竟: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结果或原因。究竟:毕竟,到底,强调事物经过变化最终达到的结果。②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侧重程度,乃至:甚至,侧重范围。③和前文形成并列,用“也”。④引出因果关系的结果。⑤不填更简洁。⑥表对象,不用表关涉的“关于”)

8①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 ②瞳孔不同形态与动物生存方式相关 ③以便及时逃脱

篇2:第6课阳光二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 神鸦社鼓 远目 嬴取 B.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季鹰 D.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解析:A.嬴—赢;B.犹—忧;C.邪—斜。答案:D 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业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①楚天千里清秋..A.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应笑我①故国神游,多情..B.②多情自古伤离别..仓皇北顾①赢得..C.②赢得青楼薄幸名..

人物①千古风流..D.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 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红巾翠袖”是年轻女子的装束,用服装代人,这是借代修辞。答案:A 5.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国神游 ④多情应笑我 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⑥早生华发

A.①④⑤⑥ C.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①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③为“神游故国”;④为“应笑我多情”;⑥为“华发早生”。

答案:C 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D.“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解析:应为儒者的装束。答案:C 7.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同。

答案:D 8.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解析:B项中“刘备拜访陈登”错,应是“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拜访陈登”。答案:B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B.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下阕借三个历史人物表明自己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

D.作者运用典故,实质上是借助于古人的事迹,表明自己国破家亡时想保家卫国却又不能实现的愤慨。

解析:“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答案:A 10.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描述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对情景结合的效果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雁。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心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解析:C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答案:C 1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答案:相同点: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不同点: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

三、语言表达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声声哀鸣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2)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3)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5)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4.下面一段文字部分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 ②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

③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

1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辛弃疾不被朝廷重用的原因。不超过30个字。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选自《宋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个人原因:为人刚直,不擅迎合。朝廷原因:软弱议和,不纳直言。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和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时,需要紧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及“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别作答。

参考译文:

乾道六年,孝宗召大臣们在延和殿讨论军政事宜。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提出自己的观点,刚强正直,不迎合他人。(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逆顺的道理、消长的形势、战术的长短、地形的要害,陈述得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刚和金讲和,(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倩何人唤取(含笑的样子).断鸿声里(失群的孤雁)..B.凭谁问(靠谁来问)...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一片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C.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红巾翠袖(代指女子)....刘郎才气(有雄才大略的刘备)....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名)...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烽火扬州路(当年扬州路上,到处都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解析:A项“倩”意思是“请求,使”。答案:A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遥岑远目.A.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人唤取①倩.B.②人道寄奴曾住.

目:眺望。觅:寻找。

倩:请求。道:说。

英雄泪①揾.C.②无人会,登临意.

揾:擦拭。会:理解。

①尽西风,季鹰归未.D.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尽:完尽。否:不是。

解析:D项①“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②“否”的意思是表询问,“是否”。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博弈于市场的券商逐利本________,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借鉴。

②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军事专家分析,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________的。

③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________。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A.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毋庸置疑 B.毋庸置疑

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C.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毋庸置疑 D.无可厚非

毋庸置疑

无可非议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各句语境进行判断。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用在①句中恰当。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用在②句中恰当。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多用于否定式)。用在③句中恰当。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①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②因为没有事先预备发言稿,于是他就信口开河地谈了自己对这个工程的真实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③王老师为人谨慎,胆战心惊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④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课将由特级教师王军老师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⑤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⑥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功.亏一篑。...A.①⑤⑥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正人君子”指正直有道德的人,这里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②“信口开河”和后面的“真实看法”不一致,而且“信口开河”是贬义的。③“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此处应换为“兢兢业业”。④“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⑤“刻骨铭心”指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⑥“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虽然他出色的才干,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北归人”的尴尬身份也阻碍了他的仕途的发展。

B.靖康之变后,父亲辛文郁为了保护家族不再不受金人侵扰不幸被害,母亲也因此忧伤去世。辛弃疾心伤双亲去世,决意为父报仇,遂南下投宋。

C.辛弃疾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等意象,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多雄伟壮阔,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D.辛弃疾以南宋朝廷大臣的身份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之情,对南宋战争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解析:A项,成分残缺,“出色”前应加上“有”。B项,否定不当,应改为“不再受金人侵扰”。D项,搭配不当,“进行”与“对策”不搭配。

答案: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他二十多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袭击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⑥这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光耀千古。

A.①③④⑥⑤② C.④⑥③⑤②①

B.③④⑤⑥①② D.③④⑥⑤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为客观题,可先观察所给选项,比较①③④哪个应该为首句,③中说辛弃疾“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有开启话题的作用,应为首句,可排除A、C两项。再看B、D两项,首先⑤⑥两句的顺序不同,⑤中有“也是”一词,应放在⑥后,因此选D。

答案:D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7~8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解析: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答案:B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参考译文: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少朝代的兴亡事变?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词人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是因为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词人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无疑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二)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9.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③②

①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解析:D项“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错。答案:D 10.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第七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第八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2)题较为简单,分清豪放派与婉约派即可。(3)第一问紧承上题。第二问: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答案: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达观、豪迈的胸怀。“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

三、语言表达

11.在学习了《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后,某中学高二(5)班打算出一期关于辛弃疾的黑板报。请以“写给辛弃疾”为题,写一段开篇语,要求不少于1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多少次,你的眼前仿佛充满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你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铁马冰河进入你的梦乡;多少次,你又忆起大漠孤烟„„

走进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虎啸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吴钩”,那清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幽幽的光。可惜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

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可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你的名字的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你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1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13.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篇3:第6课阳光二课时

一、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学Reading第一课时时,会帮助学生解决生词,带领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并完成书后相关习题。第二课时就要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复习,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二课时结束前还要通过不同形式检查学生对这篇Reading文章的掌握情况,最后设计一些活动,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通过完成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既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又适当拓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鉴于此,针对这节课,本人首先把课文里的四个电视节目分成四块来处理,先通过各种形式的任务来复习这四快内容,再用红笔在PPT中标注出各部分包含的重难点,接着通过超链接,利用图片或中考题引出重难点,并在语境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最后来个大综合,设计了两个任务供小组讨论:一是帮书中Millie和她的伙伴选择适合的电视节目,二是谈论适合自己观看的节目并给出理由。当学生讨论汇报完毕,教师再来个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最后,教师建议学生要根据爱好和个人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观看,并提醒他们不要看太多电视以免伤害健康。这样既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看电视这个问题。

二、说说这节课的亮点

1.课堂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这节课一开始,本人通过以下表达先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everyone! I’mMrs.Wang from Guangfu Middle School.My students are Grade9 students like you.They are busy with their study every dayAlthough they like watching TV,they don’t have much timeto watch TV now.They only watch TV at weekends.What aboutyou? Are you busy every day? Do you have much time to watchTV?”问完这两个简单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接着我又问:“When do you watch TVnow?”学生回答我:“At weekends.”我顺势引出主题:“This Saturday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TV programmeson TV,would you like to watch them?”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说:“Yes”时,我轻描淡写地来一句,“ok,let’s enjoythem!”就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这课的主题。

2.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看,认真听、主动思考、合理记录、大胆讨论和发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至关重要。而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巧妙地设境激趣,授以方法,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这节课上,在讲到be found dead这个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我呈现了一幅老人躺在沙发上闭眼的图片,让学生们用刚学的这一结构猜测老人目前的状态,并在图下配以这个句子:“The old man was found ___?___ when hisson came back.”同学们积极猜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befound dead/ alive /sick/ill,这样既训练了这一句型结构,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再比如,当复习完第四个电视节目时,本人精心设计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我问学生:“What have you realized after watching the documentary?”学生答:“Tigers face much danger now.”我接着问:“Why aretigers in danger now?”答:“Because humans hunt them for theirfur and bones”我继续引导:“What will happen to tigers if wedon’t stop hunting them?”答:“They will die and disappearsoon.”接着顺势引导,“Do you want to see tigers disappearin the future?”学生齐答:“No”。引起学生共鸣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Ok,it’s time for us to do somethingto save tigers,right? So 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them? Let’sthink of different ways to help them with‘unless’clauses.Forexample,Tigers will die unless we take actions to help them.Whatwill you do? ”通过层层设问,我巧妙地从复习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同时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救救老虎”,再通过例句授以方法,教会学生模仿用‘unless’造句,具体谈论如何救老虎。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了语言知识,又使学生的人文思想得到了升华,提倡了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理念。

3.知识点的讲解和任务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这节课的内容包含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既能学得轻松,又能有效地掌握呢?这节课一开始,本人通过四种不同的任务设计来复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填空、表格、词句配对和复述课文等形式。这样的设计既有效降低了处理整篇课文的难度,又使得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关注到老师在每个复习版块用红笔标注的重难点。接着教师再创设语境,让学生进一步加以口头和笔头的各种操练,直到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知识点。在任务设计方面,我也尽量体现由易到难原则。例如:在复习到第三个电视节目Murder in a Country House时,我要求学生用“a filmdirected by…模仿造句时,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我随机应变减低难点。先示范说:I like watching comedies directed byZhou xingchi.I like reading novels written by Guo jingming.Whatabout you? 以此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喜欢哪位作者的小说或哪位歌手的歌曲。这样做既能缓解学生表达不出的尴尬局面,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机械模仿再灵活运用,由易到难,分散难点。

三、谈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课堂时间的分配还不太合理。前面知识点的讲解和操练过快,有点像赶场子,不够细致,学生练习的面不够广。整节课的最后,没来得及当堂反馈翻译句子的练习。若能当堂反馈则能立马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学生才学得更扎实有效。其次,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面还不够广。课后了解到班级还有几位学生不会准确拼读重点单词和正确运用重点句型。这提醒我今后教学中要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向他们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篇4:第6课阳光二课时

曾记得去年中考结束后,当时我还在省城参加高考阅卷,从媒体上获悉全省12道中考作文试题(镇江、常州是合卷),真的豁然开朗,有许多题目与高考题相较也不逊色。“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也是一堂语文课”……我一激动,便在高卷阅卷小结中写道:建议高考命题人关注并学习中考作文命题。

2012年中考,就作文题的质量看,“今年花胜去年红”,正如徐州中考作文题——“又是一个新起点”。

“眉头舒展了”,形象,充满美感和诗意;“那条河”,简洁,富有文学和象征意味;“就这样慢慢长大”,亲切,温婉,饱含诗意;“不能没有你”,是那么地“情深深,意蒙蒙”;“又是一个新起点”“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是那么地富有哲理和禅意;“感谢阅读”“带一本书去旅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直接切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生活;“ 让我与众不同”“我的 主张”,引领新时代的中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心中有支欢乐的歌”“幸福就是现在”,借助考试引导初中生思考、感受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从题型上看,命题作文独领风骚。大作文中有11道是命题作文,其中连云港、无锡是“材料+命题”,南通、南京是“引导语+命题”,而淮安则是既可以按命题作文,也允许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只出现在镇江、宿迁两个大市。以多种形式的命题型作文为主,兼及半命题或自拟题作文,这是非常正确的一种导向。材料作文,特别是提供文字材料较多的材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因为阅读质量而影响写作,最后冲淡写作检测的意义。

从赋分情况看,最少的是50分,最多的是66分,绝大多数则是60分,有的大市还专门标注出书写分,可见作文在中考语文中的比重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任何一道题都无法超越的。

13个大市,14道命题(无锡市还有一道写简短评论的小作文),体现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人生、自然、社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关注阅读、写作与精神的成长。文体上,虽然绝大多数命题均强调“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但本质上依然是以检测记叙文写作能力为主。篇幅上,除连云港卷要求600~800字外,其余均是不少于600字。这完全符合对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写作的要求要适当高于课程标准的基本意见,符合会考兼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基本意图,更符合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对初中写作教学正确引领的方向性要求。称之为“14道风景线”,不算夸张。各大市语文命题人的匠心可见一斑。

“带一本书去旅行”

没有教师不同情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所以,想要学生在暑假里“放下书本”,痛痛快快地“玩”,“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可结果还是放心不下,孩子,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吧!题目中四次出现了“书”,可“书”还真的不一样,不是在“绕”孩子,而是命题人自身感情上的“缠绵”与“纠结”。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那日月可鉴的关爱考生、望生成龙成凤的情怀。

同样的情怀在“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天到晚埋头做练习、模拟题,把语文的味儿、文学的味儿丢失殆尽了,多希望孩子们读点诗,提升文学品位。所以,命题者请考生先读几句海子的诗,或许他们能触摸到一点海子的孤独、苦寻和绝望。至于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与海子诗的韵和味是否关联,肯定不予计较。

无锡的命题,不仅提供一则故事材料作为记叙文写作参照的例文,而且在命题后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现在”进行了“爱心”提示,希望考生不要把这里的“现在”与“幸福”画等号。“幸福”,物质上是指“能够拥有的”“急需而能得到的”,情感态度上是指“懂得满足”“学会知足”。而“现在”,命题者特别说明,既可以写“当下”,也可以写“昨日”“前天”,都不算走题。所以请考生放心,这道题虽然不容易,但评价的要求不会苛刻。

苏州的命题,“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懂得,即使学习、生活再苦,也得苦中作乐,哪怕是“强颜欢笑”一回也行,因为这是一支“欢乐的歌”。

“让我与众不同”

虽然,题目的导向好,风景迷人,又虽然,命题人的情怀如此宽厚仁慈,但因为毕竟是中考考场上的作文题,完全不是平时自由作文和练习作文,因而考生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还真的应该在审题、选材和表达上多用三分心。

比如镇江考生,面对“ 让我与众不同”这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推敲写作要求“将题目空缺处补充完整”。“让我与众不同”,从语法上看明明是一个完整的祈使句,从逻辑上看也是价值选择比较明确的判断,但为什么命题人认为不完整呢?这时,就得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希望考生能够填写“阅读”“爱好体育”“矮胖”“结巴”等,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一个富有写作智慧的考生,还可以添加一个“请”字,加强一下祈使语气,写一篇充满激情与个性的演讲稿之类的文章;也可以添加“别”或“不要”,来一个反向为文,写一篇或有生活真味的记叙文,或有思想力度的随笔、杂感。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如果顺着命题人的思路走下去,要想写得与众不同,有两个前提:一是所填的内容要能“与众不同”;二是要真正能够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由此想到“感谢阅读”“眉头舒展了”和“不能没有你”这一类写作空间特别巨大的题目,考生一定要在选材和故事上多下工夫,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出类拔萃。

而对于写作难度比较大的命题,比如“那条河”,一定要让所写的人与事同“那条河”有内在的、本质性的关联,而不只是发生在那条河畔,这样,你的文章也就基本成功了。对于“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样一个题目,关键是找一个载体(一个好故事),把“现在”的几重内涵装进去。

篇5:6 猫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玩个猜谜游戏吧!出示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褂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鹅)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师:这几个谜语的谜底都是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动物的课文。请大家放开声音,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能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我请四名同学来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哪些句子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汇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板书:猫可爱、淘气。)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三、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这里指猫的性格特别,让人难以琢磨。这是前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性格的集中概括。)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这是对猫老实性格的具体描述。表现了猫温顺安逸的特点。)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对猫贪玩性格的具体描写。)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连几个钟头”可以看出猫是那么的有耐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体现猫捉老鼠的决心之大。)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这几句话都是写猫高兴时的表现——温柔可亲。前面一个“蹭”字表现出猫对人的感情深;后面一个“印”字表现出人们对猫的宠爱,把猫踩在稿子上的脚印看成“小梅花”;接着说它的叫唤“丰富多腔”,表现出人对猫的欣赏。最后通过猫的“解闷”表现出这是一只富有生活情趣的猫,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古怪?(板书:胆小——勇猛)师:这样相反的两种特点集于猫一身,谁能用一组关联词来说说猫这古怪的性格?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儿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猫淘气?(板书: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师:课文是用怎样的方法写小猫淘气的?用了哪些事例?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用事例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大家能不能学以致用,也用这种方法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呢?

小练笔:请你用事例把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作者笔下的猫吗?为什么呀?其实这都与作者平时细心地观察、用心地感受是分不开的。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向老舍那样热爱生活,这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能创造美!

五、布置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虑()乖()耍()虚()乘()要()2写句子。

篇6:6小摄影师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上一篇:优秀求职信之“成功记”下一篇:英语教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