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2024-05-12

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精选14篇)

篇1: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顺应形势需在水资源治理体制、水价制度、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改革,为灌区工农业和城乡保证供水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

水价和水价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的低水价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而且抑制了社会资金投向水利的积极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利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

规范农村供水机制,研究农业水价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说农业水价的调整必须有利于提高全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既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也要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

2加快水资源治理体制改革

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资源治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兼顾,兴利与除害综合考虑,各种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落实责权任务,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一是合理界定治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二是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治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依法管水转变。

3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治理水平

水利工程治理单位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治理机制。

一是效率机制。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治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治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治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干的水利工程治理队伍。

二是激励机制。要在水利工程治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为开创水利工程治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竞争机制。要搞好水利治理单位内部改革,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增强治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果断杜绝内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看实绩、看成效,做到按绩计酬,适当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工作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水利工程治理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才智。

四是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治理单位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不管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工程治理单位,都要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非凡要大力开发水土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要灵活把握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人才、资金、项目等一切有利的生产要素。水利工程治理单位通过发展水利经济和多种经营,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仅为更好地搞好水利工程的运行治理和维护提供保障,而且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出路。

4明确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利工程治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抗旱防汛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人畜饮水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作为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重要方面的水利治理工作,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灵活高效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开创水利工程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水利工程治理工作在新世纪赢得新优势、创造新辉煌。

篇2: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工业、农业生产和农村供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水资源短缺、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方面与我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是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活,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模式,水的商品属性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一、加快水价制度改革

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水价和水价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的低水价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而且抑制了社会资金投向水利的积极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利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

建立控制性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我区的水资源缺乏这一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大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水库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

规范农村供水机制。研究农业水价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该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对解决“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说农业水

价的调整必须有利于提高全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那一世范文网.://.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既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也要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

二、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利投入不足是水利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在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通过水价和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水利,建立起多元化的、多渠道的、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抓紧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从我区水利建设的情况看,目前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如果仅靠国家政策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研究建立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应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来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节水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建立起水利建设专

项资金,为水利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投入来源。同时,对于国家规定的各种水利收费,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足额征收到位,专项用于水利事业。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当前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群众投劳、投资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吸引社会投资。三是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合作,积极研究融资方式,吸引外资搞水利建设。

三、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水利市场化改革,必然要触及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就难以形成。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效产权制度,理顺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现有水利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行。水利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应按照明晰产权、授权经营、抓大放小、规范运作的基本思路,尽快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水利行业特点的新的运行机制。

四、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兼顾,兴利与除害综合考虑,各种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落实责权任务,促进全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一是合理界定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全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二是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依法管水转变。同时,坚持依法治水,依法处理各项涉水事务。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管理机制。

一是效率机制。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干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二是激励机制。要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为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竞争机制。要搞好水利管理单位内部改革,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

竞争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杜绝内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看实绩、看成效,做到按绩计酬,适当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工作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水利工程管理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才智。

四是市场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不管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工程管理单位,都要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特别要大力开发水土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要灵活把握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人才、资金、项目等一切有利的生产要素。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发展水利经济和多种经营,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仅为更好地搞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保障,而且

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出路。

六、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抗旱防汛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人畜饮水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作为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重要方面的水

篇3: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分析

1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维护管理经费不足,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目前维修养护经费确定的依据还是多年前编制的定额标准, 这些年来物价在上涨, 材料费和人工费逐年增加, 尤其人工费增加幅度更大一些。加上“两项经费”落实情况不理想, 管养分离不彻底, 生产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病险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维修养护, 设施老化失修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养护企业因为无法维持收支平衡, 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1.2 机构配置不尽合理, 人员难以适应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 水管单位及维护企业普遍存在职工老化、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体制改革人员分流后, 这种问题更加明显。水管单位中直接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少, 尤以技术人员匮乏, 而养护企业虽然人员多, 但能够直接承担维修养护的人员仍然不足, 因此人才结构失衡、人员不适应水管体制运行要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1.3 管养协调难度较大, 影响管养工作开展。

水管体制改革以后, 水管单位不直接负责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 其与养护企业通过合同建立工作关系, 当管理段出现险情, 需要经过逐级上报、审批才能落实抢护任务, 这样就会因耽误了时间而使险情扩大, 无疑要增加抢险维护的费用, 所以水管与维修养护工作中协调工作量加大, 影响维修养护工作高效运转。

1.4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尚难确立长效机制。目前, 政策法规方面仅明确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职能, 但对于服务体系设立方式、所处地位、职责等没有明文规定, 这导致地方水利体制改革政策依据不足, 再加上基层专业执法人员数量较少, 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不足, 影响水行政执法。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不建立起来, 必然影响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2 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思路与对策

2.1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完善管养分离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 2020年要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按照公共财政制度要求, 需要区分水利工程性质, 分类推动体制改革。公益性水管单位所有支出均应由财政负担;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收入不能满足各项支出的, 超出部分可由各级财政补足;经营性水管单位各项支出全部通过市场经营解决。小型水利工程面广量大, 重点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 落实管护主体及其责任, 并探索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问题。管养分离是规范水管运行机制和解决养护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应通过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来提高工程管理质量;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信息化程度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定岗定编定员标准, 建立高效精简的水管机构。维修养护任务应通过社会招标完成, 使维修养护服务形式逐步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

2.2 利用水管优惠政策, 改善经费不足问题。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例如扩大节水、抗旱设备的补贴范围, 支持农村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价格, 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水域补偿制度等。此外, 还有鼓励开展多种经营弥补养护企业经费不足以及鼓励引入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维修保养业务等政策。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 再加上严格“依法治水”, 有助于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依法治水”就是通过强化水费征收管理, 积极探索和改进水费征收办法, 从而提高水费计收率, 例如实行分区计价、分季节计价以及不同灌溉水量实行不同的计收标准等。将水费计收与粮田直补挂钩也是提高水费计收率的一个有效办法。

2.3 注重人员教育培训, 提高水管队伍素质。

面对基层水管单位人员业务不精、水平不高的普遍现象, 提高队伍素质是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水利工程优质的管理, 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 以此提高水利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另外, 还应改进用人制度, 在做好本单位职工培养的同时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充实到基层水利单位中, 提高水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4 引入竞争效率机制,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水利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应当在用人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效率机制, 既要实施严格的编制管理, 就应实行聘用制和落实竞争上岗制度, 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聘用制和竞争上岗使水利单位内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竞争氛围, 增强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同时应对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大、具有创新精神人员给予奖励, 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 这样才能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实行目标绩效考核机制, 可以强化岗位职责, 使干部职工目标明确、责任分明。除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还应加强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 必须发挥财务收支制度的核心作用, 对经费使用、合同履约、工程外包等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 并落实政务公开制度, 通过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水管工作水平。

结语

优质的管理是产生良好效益的基础,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又是发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所谓“体制决定机制, 机制决定活力”清晰地表达了这层关系。面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困境, 既要改革管理体制, 更要创新运行机制,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利国利民的长期效益。

摘要:本文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等问题, 探讨并提出了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创新,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付玉明, 户文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新机制的探讨[J].河北水利, 2014 (05) :42.

篇4: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水利水闸;安全管理;运行维护

一、水闸安全管理的要求

1、以防洪或排涝功能为主的水闸,汛前应通过合理调度,将水位控制在最低;2、以灌溉功能为主的,汛前应通过合理调度,将水位控制在兴利水位;3、明确水闸安全运行的控制指标,按设计任务确定最高水位,最大流量,最大水位差。按照安全鉴定要求,一些年久失修的水闸应降低标准使用。4、水闸地处航道口门,有通航要求的,上下游水位应满足最低通航标准。5、在观测中发现上下游引航道有淤积的,应研究采取科学的方式防淤、冲淤和排淤。6、有鱼类洄游要求的,应通过控制运行创造洄游条件。7、有环保功能的,特别是水质污染区域,应合理运用,防止或减少水资源污染。

二、运行维护的主要内容

1、闸门振动  闸门振动在设计阶段无法有效预测,这一现象在水闸运行中经常发生,特别是一些小型农村水闸缺少维护,更为普遍。根据在农村水利一线观察,闸门振动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水流不平稳引起的。当闸门和水流有接触,就会引发振动。为了避免振动所产生的破坏,一是精心管理,在运行中勤于观察,积累经验,避开振动部位;二是对加强闸门日常检查和养护。启闭频繁的时期,特别要注意检查闸门上下桁架与纵向大梁连接处的螺栓,应确保连接牢固可靠。必要时应停止运行,贴近闸门详细检查,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2、闸门左右不同步  双吊点闸门在运行中,经常发生左右不同步,门体不正、倾斜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侧向偏移加重,将发生卡阻严重妨碍闸门启闭,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要防止闸门发生左右变位,主要是在闸门运行时多观察,如果两台卷扬式启闭机的绳鼓或同一绳鼓上左右绳槽的直径误差较大引起倾斜,应采取措施对较小直径进行补齐,一般可采用采用玻璃钢布和环氧树脂粘。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用两根直径不同的钢丝绳进行临时调整,但前提是必须保证钢丝绳直径符合设计要求。如检查发现是绳鼓的椭圆度与锥度等出现问题,超过设计要求的,则必须更换。此外,不同吊点的钢丝绳松紧度不同,也会引起闸门左右倾斜,这种情况可采取在加装微调螺栓或者重新编绕钢丝绳的办法,调正闸门水平度。

3、滚轮卡阻闸门滚轮的工作环境长期处于水中,轴承很容易出现锈蚀现象。锈胀以及水中污物颗粒进入滚轮轴与轴瓦之间,增加滚轮的摩擦阻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滚轮不转,使原有的滚轮与轨道之间的滚动摩擦,转变为不利的滑动摩擦,在运行中为了强行启闭闸门,造成启闭力超载。这种情况引发的门体抖动,将对滚轮、轴承、门槽和启闭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要防止防止滚轮锈蚀、垃圾造成卡阻的情况,主要措施是增加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水平,加强检查。

4、闸墩破损  农村的水闸一般都有通航功能,过往船舶在过闸时经常会对闸墩结构产生撞击、挤压和刮擦。在缺少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水闸的闸墩在水位变化区及以上对应部位会遭受较为严重的损坏。特别是临水侧水位变化区以上的闸墩表面,长期受到压、挤、撞和冲刷,表面往往存在麻面、露筋现象,严重的还会主筋外露甚至剪断等,如未能及时维修和加固,听任破损继续扩大,会严重危害工程结构的安全。

三、水闸平常检查和维修

1、中小型水闸的日常观测项目包括沉降观测、扬压力观测、裂缝观测、伸缩缝观测和上下游引航道淤积观测。日常检查工作则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即当水闸在承受自然灾害或超负荷运行后进行的全面检查)。

2、日常检查应包括对砼表面的裂缝、起壳、松动、磨损、腐蚀、渗漏、剥落等现象的观察,以及伸缩缝填充物状态等进行观察。

3、石工建筑物的日常检查应包括:有无塌陷、裂缝、松动、起拱、勾缝损坏等现象。对于河道块石护坡,应重点观察有无石块翻动、松动、塌陷、垫层缺失、架空等损坏现象。

4、日常检查中还应该包括上下游水流形态。特别应观察有无不正常的水流现象,如是否稳定、水跃位置是否在消力池范围内,跃后水流是否平稳,有无折冲水流、倒流、漩涡、突涌等现象。

5、在水闸的养护维修工作中,应注意主体结构的承载情况,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负荷,主要有一下情况:一是公路桥应有限载标志;二是翼墙墙后2到3倍墙高范围内,禁止堆放重物;三是翼墙的排水应保持良好;四是操作闸门应该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违规直升。

6、闸门养护。钢结构应定期采取防锈防腐措施;砼结构闸门要经常清洗表面污渍及苔藓等,用环氧砂浆及时修补;滚轮、钢丝绳等运转部位应定期清洗,经常润滑;门叶如有变形、杆件弯曲或断裂、焊缝脱焊、螺栓失效等情况,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7、启闭机养护。经常闸门是否灵活、到位情况、有无不当震动、门槽有无异物、止水是否漏水等情况。螺杆式闸门,应经常检查螺杆与横轴的垂直度,是否存在倾斜弯曲现象。木质的闸门应检查有无腐烂、破裂、虫眼、螺栓修饰、脱榫、涨拱、油漆剥落等现象。启闭机养护应检查其运转是否灵活、有无异响和震动、传动轴有无损坏磨蚀、地脚螺栓是否牢固、制动器是否失效、润滑是否过期、安全防护设备是否完好等。闸门与启闭机如不经常使用,亦应确保每个月试运行一次,以防止长期停用后部件积尘,发生锈蚀失灵。试运行和日常检查均应按规定表式进行记录。

8、冲刷部位的养护。汛期承受较大洪水后,应对下游河道和两岸护坡进行汛后检查,危及海漫或护岸安全的严重冲刷,要进行抛填加固。工程冲刷加固应对冲刷受损部位进行恢复处理,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完好;且应确保加固后的主体结构经受运行考研,但应注意不得減少水闸的净宽。加固设计的重点,应提高砼结构表面防撞、防磨能力,要保证加固后的砼结构不会再次被船只撞损。

9、杂物清理。对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积聚在底部门槽和消力池内的砂石和杂物,应定期组织清理打捞,以避免影响闸门启闭和正常水流。

四、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水闸作为蓄水和排涝重要建筑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保证,有些水闸工程甚至成为生态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对于水闸工程养护管理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韦小敏罗强《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9年.

[2]张彦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十项管理工作[J].施工企业管理

[3]闵锐《浅议加强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管工作》2007年.

篇5: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璧山县健龙镇

唐开川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商业化组织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新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分散经营到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经营,再由集体经营包产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再发展到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并存的经营方式。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确立了土地作为农民个体所有制下的农户家庭经营制度。1956人民公社化推行,确立了土地为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制度,土地收益按个人投入的劳动进行分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为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承包制。1983年,土地为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制度。2000年前后土地开始规模流转,形成了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也开始形成,三种模式成为了当前农业经营体制的主导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主要以“订单农业”的形式组织农户发展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主要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二、几种常见农业经营模式弊端分析

改革开放后实施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2000年前后土地开始规模流转,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开始形成,初步构筑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土地流转形成的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社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适应了农业经营模式,但几种经营模式的弊端也是不容置疑的。

(一)家庭承包制经营模式。家庭承包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需求,发挥了家庭经营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小生产模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存在着矛盾。家庭经营的地域性、分散性和自然经济性决定其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生产盲目性大、抗御风险能力差和经营效率低的缺陷。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同高度组织化的企业主体是不平等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在农产品市场上,由于农业作为供给方面的集中度低,需求方面的产品替代范围大,使农产品销售面临过度竞争。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上,作为供给一方是垄断和集中程度很高的工商资本,作为需求一方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家庭,农民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方面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尤其目前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其生产本身的经济技术特点决定了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分散,造成农业投资环境趋向其他产业,表现出积累能力不足、积累机制不全、投资效益不高的缺陷,单靠农业自身无法提供改变弱质产业所需的先进设备和要素。

(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有利于组织大批农户发展生产,但在客观上却是把农民束缚在从事提供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狭隘范围内,广大农民得不到这一行业的平均利润,而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合法获取农产品增值链条上的绝大部分利润。因此说,这种模式是藏富于少数的涉农大资本,而不是藏富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不利于调整社会分配结构,不可能承担起进一步推动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任。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虽然眼下政绩好看,但客观上却促使社会分配结构日益失衡,加剧新形势下的社会基本矛盾,因此不符合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三)土地流转形成的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两种模式以其小规模、灵活性和因地制宜的多样性显示出与乡土农业相适应的顽强生命力。它们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个体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势单力薄的不足,有利于保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的相对稳定。但其先天弱势和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两种模式与已经大举进驻农业领域的大资本相比,没有平等谈判的条件,缺乏发展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度,只有充当涉农大资本的附庸和掮客。其二,依靠其自身力量无法突破先天的发展瓶颈——资金、科技等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素质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其经济活动能力也只能局限于生产原材料或粗加工包装的原始领域,很难延伸其农业产业链进入到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业。其三,以其先天孱弱的实力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一旦遭遇不测则血本无归、一蹶不振。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

(一)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广大农民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

(二)以实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抗灾农业为农业生产方式。在推动农村改革和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绿色抗灾”的战略理念,把握好经济增长与环境安全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审视农业正面临的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大问题。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为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做抉择时,必须同时牢牢把握“环境安全”这一国民利益重心,大幅度提高农业抗御全球性灾害的能力。

(三)以“志在全球”为思路,用经营跨国企业的方式经营农业。中国农业要有大出息,就必须立志向世界拓展无形疆土,走全球农业合作发展的道路,这一思路则是上述任何农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所无法实现的。

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

现代农业必须有高效的农业生产效率,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和对市场反应的效率,是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竞争所必需解决的大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农业经营体制才具有高效率呢?

这种新农业经营体制必须:1)自身就能够适应国土综合整治,并且在农业综合整治、防灾抗灾和生态维护方面具有统筹全局、长期规划、集中治理的长效机制;2)具有重视修建水利设施和防灾抗灾的内在的经济驱动力,以及调动大集体的力量形成防灾抗灾和生态规模化治理的实力优势;3)具有企业战略眼光和对农业科技前沿发展动态与市场需求的敏感性;4)具有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的先进管理素质和研究开发实力。

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以国家为主导推进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政策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动用国家投资或者引进社会资本高起点配置资源要素,创建一种专业化、规模化、股份化的股份制农业企业,同时用市场手段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自愿投资成为新模式的股东。这种新模式农业生产企业按照企业进行管理,由企业主体(全体农户股东)自主治理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全体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作为公司财产托管人拥有重大决策及对以CEO为首的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和报酬决定权。

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流通平台

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政府不履行任何职能,更是要注意积极提升政府管理的新能力,注重对现代农业流通平台等配套措施的完善。

(一)构建“市场平台”,完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引导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涉农企业可以根据期货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和不同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从收益最大化原则出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面积,追求最大边际产量和边际效益。借助期货工具,可以为企业“保驾护航”。传统农业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种植前见某种农产品价格高,而一窝蜂地抢着种,等收获后扎堆卖时,却是“价贱伤农”。而借助期货工具,可以“先卖个好价——再种——到时交货、收钱”,将传统农业的“先种养后卖”转变为“先卖后种养”或“边种养边卖”,这样就可以在加工企业的引领下,通过期货市场卖到更好的价钱。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还利于推广农产品的等级标准,提升相关品种的质量标准,促进农业企业品牌的推广。

篇6: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对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探讨--安全系统本征与结构

通过对安全系统本质属性的再认识,提出了安全系统具有客观性、本征性、目的性、环境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论证安全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系统,非线性系统,远离原始态的系统;阐述安全系统如何从原始态自组织转变到耗散结构,从而提出安全系统是以耗散结构形式存在的,同时通过对安全系统流入负熵流和排出正熵流,使得安全系统的剩余熵减少.安全系统以稳定态为中心,通过在非线性区的扰动造成安全系统质的变化,分析了安全系统耗散结构形成的过程.

作 者:张景林 蔡天富 ZHANG Jing-lin CAI Tian-fu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太原,030051 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 16(5) 分类号:X913 关键词:安全属性   耗散结构   安全系统   运行机制   非线性  

篇7: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管理体制

(一)办学体制。反映学校的外部管理关系。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

1、概念: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体系和制度,主要解决由谁举办学校的问题,主要涉及办学

形式和投资主体的问题。

2、我国现行办学体制。

办学形式:公办、民办、公有民办、民办公助

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大发展。

问题:(1)贵族学校。争议:高昂学费=优质优价

(2)能否盈利。争议 合理回报

(3)公办学校改制。公转民,收取高额学费。

解决:十二五规划纲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办学形式,提高办学水平。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反映学校内部管理关系。行政组织与党组织、领导与教职工。

组织机构及其相互联系的制度。包括领导体制、执行体制、监督体制、保障体制等。核心是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反映学校内部的领导结构方式以及校长的地位和权限范围。

两种:委员会制和一长制。

一般而言。凡行政性、事务性、执行性、技术性、纪律性宜采用一长制。凡方针政策、长远规划、立法性的、咨询性的、顾问性的、协调性的,宜采用委员会制。

三、校长负责制。

1、概念:教材56页。结构性概念。

2、实施要求。

案例:见教材。讨论:校长的权力有多大?

四、学校运行机制。

1、概念:学校内部机构及其相互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篇8: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有:C/S、FTP、P2P、广域网B/S(www)5种技术。

传统的信息传递结构是星型广播结构。受众的特点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只能过滤自己不需要的信息,而不能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而门户网站,或者说新闻聚合站点,是星型广播结构在互联网时代的继任者。虽然它们时效性和互动性更强,但是“门户”的编辑特质,决定了门户网站不论玩什么新概念,他们都必然属于“推”的时代。

P2P则是另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就P2P的协议而言,有两个层次的网络。第一层次是需要中心结点的网络,中心结点作为信息发布源。Bit Torrent协议所需要的tracker、e D2k协议所需要的服务器都是第一层次的中心结点。中心结点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用户信息的列表和提供更快捷的信息检索方式,然而这仍然免不了要中心化的技术。P2P的第二层次是DHT网络。DHT是分布式Hash表的缩写,这是一类在分布式网络中查找结点和结点信息的算法。利用DHT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个“强”结点获得邻近结点的分布信息,继而接入网络。只要接入了网络中,任意一个结点再不需要链接任何中心结点或者强结点,而只需要往他们的邻近结点发出搜索和获取信息的请求,就可以获得相应信息。当然,纯粹的DHT网络搜索效率会低于有中心结点的网络,然而,DHT网络代表了一种更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我们只依靠我们认识的人,就可以找到需要的信息。

P2P的信息传递拓扑不再是单纯的星型,而是星型网络与分布的网状网络同时存在。而后者的拓扑形式和动力学模型,与D.Watts&S.Strogatz提出的小世界网络的模型更为相象。而小世界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世界的系统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互联网的物理链接模型是符合小世界模型的,Web的超文本链接模型也是符合小世界模型的。可以预测,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必然也会符合小世界模型。P2P信息传递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P2P的发展,带来的结果是互联网结点分散化和小圈子化,以及信息检索和获取成本的大幅降低。当信息复制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时候,现有的物权法律将不再适用于“信息”。因为对信息的处置权不再具有交易的意义。

WWW(World Wide Web)的含义是“环球网”、“布满世界的蜘蛛网”,俗称“万维网”、3W、Web。WWW是一个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工具。它是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研制的。通过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网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WWW提供这样一种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仅需提出查询要求,而到什么地方查询及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你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只要操纵电脑的鼠标器,你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你所希望得到的文本、图像(包括活动影像)和声音等信息。另外,WWW还可为你提供“传统的”Internet服务:Telnet、FTP、Gopher和Usenet News(Internet的电子公告板服务)。通过使用WWW,一个不熟悉网络使用的人也可以很快成为Internet的行家。WWW与传统的Internet信息查询工具Gopher、WAIS最大的区别是它展示给用户的是一篇篇文章,而不是那种令人时常费解的菜单说明。因此,用它查询信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WWW的成功在于它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易为人们掌握的超文本开发语言HTML、信息资源的统一定位格式URL和超文本传送通信协议HTTP。

基于以上几种运行机制,可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

2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局域网管理模式、Internet管理模式。

2.1 局域网管理模式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有的企业应用各种分级管理模式来应对局域网上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有:单级管理、主辅管理、多级管理,满足不同局域网不同管理模式需要。

单级管理模式:控制台直接管理网络引擎,一个控制台可以管理多台网络引擎。适合小型企业用于局域网络。

主辅管理模式:网络引擎同时接受一个主控制台和多个辅控制台的管理。主控制台可以完全控制网络引擎,辅控制台只能接受网络引擎发送的日志信息,不能操作网络引擎。适合大型企业或者有分权管理需求的用户。

多级管理模式:控制台支持任意层次的级联部署,实现多级管理。上级控制台可以将最新的升级补丁、规则模板文件等统一发送到下级控制台,保持整个系统的完整统一性。下级控制台可以通过配置过滤器,使上级控制台只接收它关心的信息。适合跨广域网的大型企业用户。

2.2 Internet管理模式

Internet管理模式主要包含:网格技术、网络存储、网络蜘蛛、全文检索技术等模式。

2.2.1 网格技术

网格技术关注如何有效安全地管理和共享连接到Interne上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网格所关注的问题无论从范围、程度还是本质上都已经与互联网所关心的互连问题有了很大的不同。网格在连通计算机和网页的基础上,还将各种信息资源都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网络如同一台巨大无比的计算机,向每个用户提供包括计算能力、数据存储能力以及各种应用工具等一体化的透明服务。它强调的是全面地共享资源、全面地应用服务。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实现资源层面的全面共享,只是信息的传输,所以属于网络技术,而非网格技术。互联网新一次浪潮的实质,就是要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升华为网格(Great Global Grid),即实现WWW到GGG的变革。

网格作为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能够吸收各种计算资源,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且相对经济的计算能力,其吸收的计算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有操作能力的人等各种相关资源。

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提出的,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计算能力解决问题时像使用电力一样方便,用户不用去考虑得到的服务来自于哪个地理位置,由什么样的计算设施提供。也就是说,网格给最终的使用者提供的是一种通用的计算能力。

2.2.2 网络存储

PC用户都会有同样的困扰,超过软盘存储空间限制的文件无法携带、传输,借用CD-R(刻录光盘)、ZIP、MO等大容量存储设备对于普通PC用户来说又成本过高,所以通过Internet进行文件的传输是最佳选择。网络存储服务的设计思想就是为用户解决文件传输方面的问题。实现的功能是把用户的文件资料存储在通过Internet可以访问到的网络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连接到Internet上就可以自由存取自己账号中或者其它用户共享出来的文件资料。

2.2.3 网络蜘蛛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上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要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快速、全面地收集信息,就不得不依靠网络蜘蛛的威力。

“网络蜘蛛”,学名Spider,这是一个自动程序,会自动地在互联网中搜索信息。一个典型的网络蜘蛛工作的方式,是查看一个页面,并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它再从该页面的所有链接中出发,继续寻找相关的信息。对网络蜘蛛的要求是能够快速、全面。

凡是需要积累信息的都需要蜘蛛,比如搜索引擎、情报的搜集、资料的收集、信息的收集。

2.2.4 全文检索技术

全文检索是指计算机索引程序通过扫描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对每一个词建立一个索引,指明该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和位置,当用户查询时,检索程序就根据事先建立的索引进行查找,并将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的检索方式。这个过程类似于通过字典中的检索字表查字的过程。

全文检索的方法主要分为按字检索和按词检索两种。

按字检索是指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建立索引。检索时将词分解为字的组合。对于各种不同的语言而言,字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英文中字与词实际上是合一的,而中文中字与词有很大分别。

按词检索指对文章中的词,即语义单位建立索引。检索时按词检索,并且可以处理同义项等。英文等西方文字由于按照空白切分词,因此实现上与按字处理类似,添加同义处理也很容易。中文文字则需要切分字词,以达到按词索引的目的。

3 结束语

篇9: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项目也不断增加,随着工程的施工开始,科学合理的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井然有序的施工才能将工程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并进行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时主要是对整体的项目进行,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时间长和难度大,单纯地分析工程项目,其主要内容是招标、竞标和投标及签署相关的合同和协议以及对施工人员和物资材料的准备、工程的施工、验收和后期保养维修等。这个管理过程是动态的管理过程,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在工程原有程序和签署的施工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管理的时间较长。由此可见,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应当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目标、手段、方式等随时进行调整,由于项目的需要和突发的特殊情况等,管理中应随时都准备对管理内容进行调整。动态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融合了各种资源,并且对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都起到了提升作用,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时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差错,因为无论出现的错误多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对工程组织方式和协调方式多加注意,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运行管理概念

运行机制:为了保证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行,其基本的运行制度和措施应当包含管理的模式、机构的设置、机制之间的协调等,以此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行。

经营机制: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企业能够进行顺利的生产和实现其经济效益。相较于普通的企业,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在其本质上,并不具备经营方面的相关内容和活动。

奖惩机制:应当在权责和利益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奖惩机制的构建,明确惩罚和奖励,将个人和机构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进行紧密的连接和联系,对员工和机构进行积极性的激励,以保证其能够对本职工作进行良好的落实。所以,奖惩机制就是将按劳分配的制度进行实际落实,也是企业进行高效经验和管理的根本。

应急机制: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面临的水情始终都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若水情的变化情况超过了设计的边界,或是发生的突发的自然灾害,就会对工程的效益及其本身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要建立预警的相关系统以及应急的方案,保证工程在非正常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运行。

监管机制:水利工程具有特殊的外部特征和公益特性,特别是公益性的工程在对其效益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并不是通过总体的效益进行评定,而是以社会评价的形式来进行反映。所以,要通过民众的意愿、社会和政府的监督管理来实现高效的水利工程运行。

三、强化管理措施

(一)对施工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时要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如我国水利部发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根据实际的工程施工内容和情况,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制定出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若已经存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应当对已有的制定和规定进行改进和健全完善,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切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在此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和要求,保证工程项目有序、安全地进行。

(二)对施工的相关技术手段加强组织和管理

在水利项目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施工的技术手段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和严密的组织,管理的内容包含建立场站、车间的技术和手段以及班组的管理,针对这些管理内容建设相关的管理系统。组织施工的技术和手段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有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要时常进行施工技术和手段方面的交流和研讨,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制定完善、合理的技术手段的组织和管理制度规定,为项目工程的施工提供强大有利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对工程的监督力度和维修管理进行提高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管理时需要支持辅助,这个支持就是高科技的先进技术手段,然而传统的对水利工程的提升是对工程设备进行改进,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将改进的重点着重在工程的技术手段之上,使用最新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最新的维护理念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使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始终都能够处于优良的技术手段条件之下,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四、结语

本文对工程管理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讨,提出质疑对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加强才能够将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要对工程的施工和技术方面都进行相应的严格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高效完工。

参考文献:

[1]童筱君,姚小妹.探究水利施工管控的具体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

[2]王义才.对构建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的看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

[3]陈先锋,孙玉民.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3(09).

[4]屈毅.强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措施[J].低碳世界,2016(02).

[5]王旭.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篇10: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近些年,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投运得到不断的推进,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肩负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任,然而目前,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是影响水利工程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设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体系成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突破口,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现状

目前,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是国务院统一管理,相关机构协同管理,即国务院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水资源的整体管理,其他部门则根据职能不同被分配不同管理辖区,协助国务院水利行政部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可以根据流域划分,也可以根据工程功能划分,例如防洪、排水、水力发电、航道、港口工程等,但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各部门职能间的交叉,导致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整体很复杂。且我国水利工程始终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管理机构臃肿、制度死板、经费不足、管理粗放等方面,因此想要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

3当前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供需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导致原本水利工程提供给城市生活、绿化及工业生产的用水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水资源利用率低,过度的水资源索取都成为导致流域内水资源急剧下降的原因。

3.2上游环境脆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体流域附近的土地和植被被大量开发,不仅农业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生活用水导致水资源被大量消耗;土地和植被的开发还导致水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因树木和植被的更新速度缓慢,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上游水资源量和质量。

3.3水质不达标

篇11: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1.1 需要良好的硬件和软件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需要具备良好的水利工程硬件与软件条件。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软硬件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等现象的产生,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作出保障。水利工程硬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工程设施设备,这些硬件条件共同构成了水利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而水利工程软件主要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技术规范等内容。良好的水利工程软件与硬件,对于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当前在水利工程领域,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水利工程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因此,作为水利管理单位,应当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提升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技术培训水平,并且积极引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所需的专业人才,建立高技能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从而满足不断提高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需求。

1.3 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

篇12: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论文

后勤一词最早出现在部队,是指向部队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物质支持的团体。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后勤一词演变成各个部门的物质保障人员的总称。高校的后勤指的是为学校的师生提供后勤支持的团队。主要包括:学生公寓人员、校内食堂人员等。管理主要指的是采用一系列的制度形成规范对人员有约束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的目标,实现团体的利益。在整个管理中,管理者者处于主体的地位,成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指的是高校的师生不必在为物质设施而忧心,能够专心于教育活动,但是需特别提到的是在整个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节约性。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实现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让高校更多为社会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篇13: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探讨

1.1 对水利工程管理认识不足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 不少地区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挖潜改造和强化管理的重要性, 思想上仍停留在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上, 运行维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方面, 对于已建工程没有规范的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单一、定额标准陈旧。“重建轻管”使得水管部门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落后、业务能力有限、管理条件差等问题。

1.2 水管部门定位不准, 性质不明;管理运行体制不顺, 权责不明

综合性水管部门功能的双重性造成了难以准确区分水管部门的性质 (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除外) , 导致许多单位性质不明、定位不清, 既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国家补贴, 又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如:堤防管理单位为纯公益性单位, 本应由财政部门拨款, 但大多都被定义为差额补助事业单位, 导致其生存经费存在较大缺口。据统计, 约39.12%的纯公益性单位没有获得财政拨款, 加上自身又不具备对外经营创收的能力, 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大多是由经营性工程、综合开发、公益性工程和综合利用工程构成, 所以综合性水管部门在总体水管部门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单位的资产性质难以界定, 无法得到财政的合理补偿, 并且它们不具备法人资格, 无法在市场经济下独立核算、经营, 因此存在“事”为管理, 管而不专, 维护管理投入较低的现象。

1.3 人员超编, 人才结构不合理

水管部门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员超编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对用人权利过多干预和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如随意安置复转军人、乡镇干部。水管部门不得不兴办一些附属机构解决家属和子女的就业问题, 这些行为导致水管部门基层人员不断增加, 人员远远超出规定的编制, 不仅增加了管理单位的经济负担, 而且降低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1.4 水价标准低, 水费收取率低

水费是水管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 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水价计收是否达到成本。目前水管单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水价低于供水成本, 导致水管单位收入较低;农业水费收取率不高, 导致拖欠缴费问题较为严重;水费收入分配不合理, 导致供水单位年年亏本运行, 水管单位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2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深化改革的举措

2.1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水管单位的多种经营是指依托于市场经济, 在做好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 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特点积极开展一些生产性经营活动, 如养殖、餐饮、技术服务、旅游等。但多种经营的开展必须要以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 要有清晰的实施思路, 遵循党中央新时期的政策方针, 积极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此外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还需要政府部门加以指导、监督, 以规范其经营活动。水管单位自身也要加强内部审计,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严格财务管理, 对多种经营单独核算。在市场成熟时, 多种经营还可以采用股份制、承包制的融资模式。

2.2 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

聘用制是最基本的用人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解决传统管理运行体制下干部能上不能下、用人单一化的问题, 真正实现人才流动。同时我党也提出了新的时期要构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打破用人论资排辈的观念,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因此各水管单位可以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聘用制:对行政领导人员可直接采用聘用制、招聘方式, 通过竞争来确定最适合的人选;对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及养护人员, 要落实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推进聘用制;对于新进人员可实行完全聘用制, 通过双向选择决定人员去留。实行聘用制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 根据人才类型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使考核结果成为人员续聘、晋升、奖励的依据, 使人员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

内部分配机制是提高单位内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单位活力的重要手段。水管单位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不断探索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实行以岗定薪。这种机制推行的前提是科学地设置岗位。根据岗位、责任和岗位目标任务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可以有效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这种以工种、工作业绩为主的分配制度可以真正实现重业绩、重贡献, 从而建立起向人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呈现出的诸多弊端进行分析, 总结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模式。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复杂性, 导致其性质不清、资产划分不明, 应加强对其资产性质的研究, 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实施方法;管养分离既可以减轻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负担, 又可以实现维修费用的专款专用, 因此是适合于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管理运行体制模式。

摘要:本文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历史和现状为分析基础, 客观、科学地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了新建水利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后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篇14: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运行发展;长效机制

最近几年,在政府助推之下,农家书屋特有的工程,凸显了延展的倾向。然而,农家书屋原有的数目递增时,也要预设科学的总指引。若缺失了宏观范畴内的管控机制,那么建构起来的这些书屋,很难供应地段内的文化服务。为此,有必要明辨管控及运行的可用机制,发觉既有机制的弊病。只有这样,才能提快书屋发展的速率,提升服务层级。

一、概要的建设态势

农家书屋特有的工程,起始于十年以前,在07年,这种书屋延展了规模;各地也制备了书屋发展的可用规划。从现状看,经由建成的这种书屋,能超出20万家,覆盖了偏多地段内的行政村。农家书屋被划归成公益特性的文化设施,依循既有的统一要求,建构好的书屋内可被查验及借阅的关联书目,要能备齐一千五百册;书屋存留着的报刊,要能备齐三十种;书屋存留着的音像制品,要能超出一百种。若条件许可,还可在既有的书屋以内,添加网络报刊,或网络特有的图书等。农家书屋这一新颖工程,被看成地段内的民心工程,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在书屋建构这一流程内,也发觉了很多疑难问题。具体而言,很多的区段,没能吸纳足量金额,去建构书屋,投资路径凸显了单一的弊病;运行机制不佳,管理者没能积极去延展业务;书屋预设的服务项目,也带有单一的弊病,受众范畴偏窄;设定出来的服务内涵,以及既有的服务水准,都没能提升;书屋原初的产权没能明晰,也没能增添后劲。归结出来的这些弊病,限缩了书屋发展的速率。

为巩固既有的建构成果,预设规范管控的对策,促动书屋应有的良性进展,就要更替偏旧的思路,摸索出长效范畴内的进展机制。平日以内的书屋管控、存留着的书籍借用,都要被注重。建构起来的这些书屋,应能丰富地段内的村民生活,提升文化层级内的整体素养。

二、创设可用的长效机制

(一)增添原有的资源渠道

农家书屋范畴内的工程,关涉着偏大的面积,延展时段也很长,年度时段内的投入量,带有递增的总倾向。若建构必备的一切金额,都由政府创设,是很艰难的。在这样的态势下,就应延展渠道,与地段内的其他场所,互通存留着的书籍,活跃这样的书屋。我们觉得,在统筹规划特有的指引下,农村书屋与城区以内的图书馆,可以整合存留着的多样书籍。高校范畴内的图书馆,在每年度以内,都要更替既有的馆藏,并创设数据库。为此,城区内的高校,可以选出带有可读特性的关联书目,借给乡村范畴内的农家书屋。这种轮流互通的路径,提快了文献利用的速率,与此同时,还添加了书屋的新颖书刊。

例如:某地段特有的农家书屋,就吸纳了科技大学、关联的中医院校、公职院校存留着的多样书籍。这样一来,就添加了关涉农业科技的、关涉医学保健的、关涉家电修护的、教育范畴内的新书目。院校范畴的图书馆,还可以明晰村民需求,把搜集得来的网络信息,编辑成可用的文献;在这一流程内,提炼出实用特性的技术知识、关涉农产品的特有知识。整合了图文的新颖资源,带有逼真的优势,便利了接纳及操作。

(二)创设新颖平台

依循产供销特有的属性,农家书屋要协同村内的组织,创设技术培训的可用时机,让村民经由参与,获取真正收获。若添加了电脑,则村镇内的书屋,还能预设信息查验的新颖平台。这样的平台,带有对外联络的特性,能促动村民去致富。

例如:某农村创设出来的产业模式,会随同季节,而不停更替。农家书屋建构好的网络平台,就归整了地段内的常见品种,还添加了合规的认证证书、产出模式及接续的销售内涵、订购范畴内的产品数目、可用的注册商标。农民只要查验这样的网页,就能明辨关联的产品特性。创设了这一平台后,农产品原有的售卖量,凸显了递增的态势;区段内特有的某些产品,还频繁去出口。

为此,农家书屋预设的新平台,要更替惯用的服务理念,延展多样的渠道,搜集可用的致富信息;同时,还要经由建构好的平台,宣传地段内的新产品,促动村民去增收。

(三)明辨地区特性

地区经济带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选购进来的书刊类别、关联的书籍载体,就要凸显出侧重点。要依循区段固有的经济特性,分出多样板块,供应可以查验的多种信息。

例如:陕西范畴内的某农村,惯常遭受虫害。在这样的态势下,农家书屋归整了关涉虫害防治的特有书籍,供应村民去查验。创设了书屋范畴的网站,密切注重特有的产销对接,互通市场以内的信息,让村民明辨虫害管控的新动向。再如:某村培植了偏多的果树,书屋就吸纳了果树管控的关联书目,添加了套袋及转果、覆盖地膜及贴字的可用知识。村民经由查阅,发觉了限缩病害的良方,回避掉了很多烦恼,也增添了原有的培植技能。

地区固有的产业结构、区域特有的文化,都会凸显出差别。在这种态势下,农民对搜集得来的书籍报刊,也会带有多样需求。要延展书屋原有的覆盖面,依循地方的特性,创设新颖的出版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回避掉形式化的弊病。

三、结束语

农家书屋这一范畴的新颖工程,要为农村区段的接续发展,供应稳固的支撑,满足农民潜藏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创设的新颖书屋,还要延展原有的图书市场,为出版物的更替及优化,供应可用的时机。农家书屋固有的根基,应当带有公益的特性;农家书屋的接续延展,要带有经营的特性。长效架构下的管理路径,有利于长时段的书屋发展,为书屋添加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乃琴.珠海市金湾区建立“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实证分析 [J].图书馆论坛,2011(06).

[2]马竹英,王荣,吴晓燕.如何建立农家书屋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咸阳市为例 [J].图书馆建设,2009(10).

上一篇:悼词范文朋友下一篇:原料采购合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