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议论文训练

2024-05-14

2023议论文训练(共8篇)

篇1:2023议论文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

1.读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同音字。(4分)

[chán] 嘴( ) 纠( ) ( )鸣 ( )房

[fù] ( )重 ( )业 ( )属 胸( )

2.根据下图中“裁”字的解释,选择图中合适的意思填空。(4分)

(图片未显示)“裁”字在词语“裁剪”中的意思是,在词语“别出心裁”中的意思是,在词语“裁决”中的意思是,在句子“这次机构精简,裁了不少人”中的意思是。

3.写出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4分)

(1)日暮客愁新 (2)_

(3)路转溪桥忽见 (4)五岭逶迤腾细浪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夕阳亲吻着西山时,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拟人)

b.重庆山水之城的风光难道不值得我们喜爱吗?(反问)

c.这里四季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晶莹剔透。(排比)

d.我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好像已经嗅到了白面馒头的香气。(比喻)

5.按要求写出合适的四字词语。(4分)

评价人物:(《桥》中的村支书)(狼牙山五壮士)

赞美景物:(内蒙古大草原) (故宫博物院)

6.下面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已被农庄生活深深吸引,期待再次造访

b.“重阳”指的是重阳节,指出了诗人期待下次造访的时间

c.“还”字应读“huán”,意指返回

d.“就菊花”意思是欣赏菊花,这也是诗人到朋友家做客的原因

7.填入句子“春天的气息是温润的。我伸手一摸,就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我闭目静气,”横线上的分句,最恰当的是一项( )。(2分)

a.就感受到她无限的生机 b.温暖的呼吸扑面而来

c.就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 d.无限的生机扑面而来

8.与“承诺别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意思不一样的是( )。(2分)

a.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不努力做到。b.承诺别人的事情非努力做到不可!

c.承诺别人的事情能不努力做到吗?d.承诺别人的事情非努力做到不可吗?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嘱咐,幸福是,幸福是。(仿写句子)(2分)

(2)阳光是那么明媚,是那么温暖。真舒服啊!(注意加点词语,用加点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2分)

1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5分)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草原》一文注重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使描写更细致,更富感情。( )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暖”字写出了当时天气的温暖。( )

③《穷人》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来表现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

(2)上半学期所学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课是,原因是。(2分)

11.口语交际。(5分)

某小学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进入校园,若有违反,一律没收,由家长前来领取。规定一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人同意:“带手机总是不自觉地想玩儿,禁带有利于学习。”有的人反对:“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联系,还可以当字典、查资料,这项规定不合理。”你的看法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理由说清楚。

二、阅读与理解。(共32分)

(一)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14分)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二十多千米,面积达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着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九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包括:①举例子;②列数字;③打比方。用“”各画出一个句子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相应的序号。(3分)

2.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其原因是。(2分)

3.第②③段是分别从哪方面介绍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的?简要概括。(4分)

第②段: 第③段:

4.关于第④段的大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

b.徐闻的珊瑚礁群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

c.当地政府已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护好我国最大的珊瑚礁群

5.读画“”的句子,对这一人为的恶果,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童年钟声(18分)

①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得五花八门,衣服各式各样,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了……

⑤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⑥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第②段中的“抑扬顿挫”形容。(1分)

2.文章第②段主要写。(2分)

3.第③段叙述的童年趣事包括“设施简陋但学习卖力”“”

“难忘学校的钟声”和“”。(4分)

4.第④段画“”句子的意思是。

如果在此句话的省略号处补充句子,下列最合适的是( )。(4分)

a.我们背着书包,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

b.在新的学校,再也难觅当初那清脆的钟声

c.我们离开课堂,步入社会,为了自己的人生努力拼搏

5.第⑥段画“”句说童年是“人生的独版”是因为,说童年是“绝版”是因为。(4分)

6.说说你对文题“童年钟声”的理解。(3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头顶的天空已不再蔚蓝,我们呼吸的空气已不再清新……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或许,你能从上图中找到答案。仔细观察上图,结合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习作,注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字数450以上。

篇2:2023议论文训练

2.① ④ ③ ②

3.(1)愈来愈深。(2)轻易。(3)出现。(4)弯曲、绵延。

4.d

5.示例:大公无私 英勇顽强 一碧千里宏大壮丽

6.d 7.c 8.d

9.示例:

(1)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黑暗中的一缕光明

(2)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10.(1)①√②× ③√

(2)示例:穷人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对善良、淳朴的穷人夫妻形象

11.示例:我认为学校的规定是合理的。这项规定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专注地学习。带手机进入校园,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易引发攀比行为。所以我支持学校的规定。

二、(一)

1.示例:①其中软体珊瑚有……扇形等等。②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供养着九万多种鱼类。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触手可及。

2.它占海洋面积极小,却栖息着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九万多种鱼类

3.种类繁多 景色秀丽

4.c

5.示例: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应该合理利用,并积极保护,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肆意破坏。否则,最终的苦果也将由人类承受。

(二)

1.孩子们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的诵读声

2.学校后面树林的美丽景色以及同学们诵读的情景

3.重要节日升五星红旗 快乐玩耍

4.我们离开了学校,走入了社会 c

5.每个人的童年时光都是独一无二的 童年逝去了就不会再来

6.示例:“童年钟声”余音袅袅,永远铭刻在了作者的心中。这里的“钟声”不但指钟的声音,也指童年的一切美好回忆。这些回忆,与钟声一样,不时在作者的耳畔和心田回荡。

篇3:浅议口算训练

一、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有很多老师在口算教学中也确实重视这一点, 于是一个简单的口算题目在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不断地产生一个个不一样的算法, 终于达到了“算法多样化”的目的.实际效果怎样呢?在这众多的算法中, 很多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理解的、比较快速的算法, 从而埋下了以后口算速度慢的祸根.那么“算法多样化”到底该怎样理解?它是口算教学的目标吗?显然, 把“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教学的目标是错误的.实际上, 算法多样化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 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种自己能理解的计算方法, 而大多数同学是能够接受理解一种比较快速的口算方法的, 不需要那么多的算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 在多样化的算法中, 提炼优化一种或几种算法,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比较快速的算法.剩下的少部分学生如果不能掌握, 可以在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一种自己能理解的算法进行计算.我想, 这就是算法多样化的目的.

二、口算训练方法的优劣

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口算训练形式大致有“开火车”、“夺红旗”、“小组竞赛”等, 甚至还有很多老师借助专门的口算练习册搞题海战术.其实用心想一想, “开火车”等口算训练形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没有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口算过程中, 也就没有使大多数学生从口算训练中受益.另一方面, 这些方式只注重计算结果, 而忽略了计算过程、思维方法, 导致会的学生永远又对又快, 不会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从这个角度考虑, 在题量不多的情况下, 用指名回答结合过程汇报和方法指导, 从而做到一题一得, 照顾全体学生, 尤其对口算速度慢的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口算速度的要求

老师总是希望学生的口算又对又快, 因此有些老师借助口算练习册搞题海战术, 认为熟能生巧, 练得多了, 速度自然就提高了.事实绝非如此!通过实践观察你会发现, 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做到了熟能生巧, 可还有相当多的同学的计算速度一直在原地踏步, 甚至随着难度的增加, 有的学生的计算速度还会下降.一个班中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 总不可能全部达到要求.那到底口算速度有多快就算达到要求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这里的能熟练口算和会口算是有区别的, 会口算速度要求应该低于熟练口算.一般来说, 达到下表要求即可认为是能熟练口算了.

拿口算练习册来说, 每一页大约有60道口算题目, 如果内容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每页需6到8分钟即可, 但是到第二学段以后, 仍然要求10分钟以内完成就超过学生的能力水平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都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一页口算, 而这些学生在老师眼里就是口算速度很慢了, 其实这些学生也是达到了口算速度要求的.所以, 我们不能对学生口算速度要求过高, 达到上表要求即可.

四、对口算能力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比如说, 第一学段的口算要求,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结束时达到目标, 也是允许的.而现实是老师往往操之过急, 把学段目标当成学年目标甚至学期目标, 学生不合格即否定, 没有给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机会.

总之, 我们的口算教学与训练都要在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重视训练效果, 理性看待学生差异, 最终达到全部合格的目标.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口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一线教师非常重视这一重要思想, 但是在实际训练中却出现了各种不当的做法.本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口算训练方法的优劣、口算速度的要求、口算能力的评价四个方面指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做了简要论述.

篇4:浅议合唱的基本训练

关键词:合唱 训练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提高的关键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和、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集体训练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的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中间的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一、合唱的呼吸训练

独唱讲究个性,而合唱要求共性,在用声、用气上要受多方面的制约,既要有统一规定的气口,又要有不减低音量为原则的循环呼吸,还要控制各种音量的变化,有时轻得扣人心弦,如《摇篮曲》,有时重得激动人心,如《怒吼吧!黄河》。有群体吐字唱词的一致性,和各种对比的默契感。所以习惯性的东西往往是达不到艺术的效果的。虽然合唱训练难度大,但乐趣也在其中。因此,呼吸是发声的动力,说话用气是无意识的,而唱歌则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地控制使用,如整体呼吸、声部间轮流呼吸、循环呼吸等。

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主要靠三种呼吸方法[2],首先,整体性一起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吸,同时换气,数十数百人都整齐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其次,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即以声部为单位呼、吸,换气,常用在复调作品中。第三,循环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气息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自己没有气时就悄悄的换气,使音不断的延长下去),个人循环呼吸换气,整体声音延连不断,从而作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变化。

二、合唱的发声及共鸣训练

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由于合唱的多声部集体性,所以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常用的发声有:激起——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作好相应的器官状态的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震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富有弹性并带有音头的声音,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直声——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波动,因为每个人波动幅度大小不一、波动快慢不一、都直接影响合唱的音响效果 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净的音质,对于倾听音准也很有好处。当然,在延长作品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颤音就会更具表现力。

有了正确的呼吸和正确的发声,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共鸣。合唱艺术的共性在于共鸣的位置的统一。解决好各声部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队声音的统一。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队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而适当地淹没自己。好的声音位置和好的音质来自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兴奋的歌唱状态及统一的头腔共鸣声区,松懈声音易偏低,喉头发紧易偏高。我们常用哼鸣练习来体会声音的共鸣位置。[3]

三、合唱的吐字与咬字训练

字正是前提,以动人的语言达到优美的声腔,字清声美为一体。字与字之间要相互靠近,做到“宽母音窄唱,窄母音宽唱。横母音竖唱,扁母音圆唱”“向前的字往后靠,明的字向暗靠,横的字向竖靠,扁的字向圆靠”。把声音送向头腔面罩,使声音获得统一的共性。

完美的合唱总是以清晰、动人的 音乐 语言作为重要标志来塑造音乐 艺术 形象的。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个别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的。歌唱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的美化与夸张。

四、正确掌握合唱演唱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合唱属集体演唱形式,参与者众多,必须强调合唱的共性因素,统一合唱状态,以形成集体歌唱的合力。因此,合唱共性问题历来受到特别关注,人们对合唱的共性也基本达成共识。然而,人们对合唱共性的认识似乎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只强调合唱的共性问题,而无视合唱的个性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其正反两面性,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合唱的整体状态中也必然存在共性与个性双重因素。在强调共性之时,合唱中的个性不可能就完全不存在了。人们之所以要强调合唱的共性因素,就是因为合唱中存在着太多的个性因素,而合唱的整体状态是建立在各位合唱队员的个体基础之上的,所以,只有处理好合唱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才有可能形成最佳的合唱整体状态。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发声状态的统一并不等于嗓音音质的统一,发声状态主要指歌唱的技术状态,即歌唱方法系后天培养而成,而嗓音音质则是自然生成的,理想统一的合唱音色应是规格一致的歌唱技术状态与丰富多彩的个人嗓音个性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合唱中应注意调动全体合唱队员的嗓音潜能,要求合唱队员在规格统一的发声状态中正常发挥各自的嗓音音质优势,使之形成丰富协调、有机生动的“合唱音色”。从总体上看,合唱音色的共性特征指合唱队的整体音色,但相对整体音色而言,合唱队各个声部的音色特征又分别具有其各自的声部个性,即达成声部内的声音协调。而同—声部中各位合唱队员的个人嗓音特点又是绝不雷同的,因此,同一声部既要做外部的共性展示,也要达成其内部的个性协调。由此可见,合唱音色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正松.合唱与指挥教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徐武冠.高奉仁编著合唱与指挥[M].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5:2023议论文训练

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两项工作都必须抓好,绝不能顾此失彼。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尽管各二级单位和集团本部可能要采取错峰上班、灵活办公等方式办公,但不能因此而耽误工作。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

第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随着我们的返岗人员越来越多,各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做好对返岗人员的管理,要求每一位职工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个人卫生,返岗后,不聚餐、不聚会、不参加大型的聚集活动。同时所有的返岗人员要全力配合好所在单位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自觉接受各类监测和检查。希望各个基层单位要层层把关,认真落实,同时也要对从疫区和发病区域返岗的职工,要更加关心和关照。

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把一些不紧急的工作暂时放下,把工作重心放到疫情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上,为各类岗位职工保驾护航,让一线操作岗位职工感受到安心、暖心和放心。

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班组长、区队长、部门负责人,要对管辖范围内每一位职工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尽早解决问题。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把小事拖成大事。当前复工复产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这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我们不走这一步又不行,所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定要牢记防控是前提条件,决不能让疫情在焦煤集团内发生,在职工间传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关于疫情防控,集团公司已下发了若干个文件,一旦有什么新情况、新措施也能够通过微信群及时通知大家,我们的二级单位也都有完整的应急预案,因此希望大家切实把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要做好安全生产及经营工作。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方方面面的任务都很重。作为企业来讲,要保障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最近国务院在*月*日刘鹤副总理主持召开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题会议,*月*日下午*也主持召开了全省企业复工复产的电视电话会议。作为国有煤炭企业,我们不仅承担着几十万职工和家庭生计所需,也是国家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最近很多用户已经向我们求援,因此我们如果无法保证经济链条通畅,后果也不亚于疫情的蔓延。因此,我们上下要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尽快精准复工,保持正常的生产状态,也是对抑制疫情蔓延的最大支持。

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希望广大职工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复工后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反“三违”。各级管理人员切实要把“管住大系统、消除大隐患、防止大事故”作为重点,确实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大家要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绝不仅是医务人员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守土有责、爱岗敬业,也是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对疫情防控的应尽之责。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把精准复工工作努力做好,推动矿井尽快达产达效。

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正式进入工作状态,虽然我们不要求大家每天打卡上班、按时到岗,但工作上一定不能懈怠,不能还处于假期状态,现在已经是*月*日,时间不等人。大家要尽快通过网络、OA等形式,把该梳理的工作梳理清楚,把该安排的工作安排到位,把一些工作在小范围、短时间内布置下去、落实下去,推动企业尽快进入正常循环,把*年各项工作抓好抓实。

在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国内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北京本轮疫情感染者人群多样,活动轨迹复杂,来源不明。加之“五一”将至,人员流动、聚集将进一步增加疫情传播风险,疫情防控面临常态化防控以来最严峻挑战。刚才,刘总传达了X月XX日XX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请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举一反三,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XX局工作部署,围绕落实疫情防控底线,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尤其不能放松防控工作。坚持就是胜利。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单位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的深远意义和我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要深刻领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

习总书记指出,防控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疫情成效的首要标准,也是我们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选择不同防疫道路的根本原因。各单位要高度警惕,奥密克戎病毒株无论是从传播力、致病力、病死率等都远远超过流感。吉林、上海等地教训表明,一旦放松管控,将导致病毒广泛传播。

(二)要深刻领会“动态清零”的科学内涵。

“动态清零”是对传染源进行有效地识别和管理,对传播途径进行有效地切断,使疫情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要算大账、整体账、动态账。“动态清零”的成本包括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方舱建设、人力资源等投入,这就如同为我国14亿人口应对风险买了一份保险,在所有方案中,“动态清零”对国家和个人的成本都是最小的。

(三)要深刻领会“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政治责任。

习总书记指出,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慎终如始的韧劲儿,方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冬奥的安全顺利举办,再次证明了我国的疫情防控是精准有效的,只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风险,就一定能够办成我们想办的任何事情。各单位要深刻认识集团公司作为XX局直属单位的特殊地位和内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下大力气持续保持防控纪录,坚决不能发生感染病例。在京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北京的疫情防控是全国的重点,容不得半点闪失”的重要指示,按照X局长在XX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和2022年定点帮扶工作部署动员会上的指示精神和XX局相关部署要求,坚持“国门”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坚守阵地,决不能突破防线。对因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到位、员工风险排查管控不到位、疫情防控不力和措施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到位导致出现感染病例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深刻领会其中的政治内涵、政治要求,把抓落实作为政治任务、政治责任。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与病毒共存”“病毒流感化”等错误思想,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二、要严格闭环管理,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外防输入是机场口岸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近期,各成员单位通过疫情防控交叉审核,发现了244个问题,有的XX还存在闭环管理区域缺少标识和物理隔离、人员违规进出,员工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高风险岗位人员台账底数不清晰,误入闭环区域应急处置措施不符合标准等问题。截止目前,还有未设置XX专用通道、XX垃圾处置人员交叉等问题没有完成整改。上次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上我提到了风险已知和未知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已知的,各单位要按照“隐患动态清零”要求,严格落实闭环整改。这些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还有未知的风险隐患。各单位要认真反思,不论是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还是自己发现不了问题的原因,都是自身管理问题,结合这些思考,我想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提升指导能力。

上次会上我提出“两个一公里”中,各级领导班子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的“最初一公里”,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方阵。疫情防控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大战大考,是对工作作风、能力本领的全方位、系统性检阅。各级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加强学习,掌握标准,成为专家,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做到科学、有效指导,切实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二)要强化岗位责任,提升班组管理能力。

“两个一公里”中,基层班组、基层党组织、基层岗位和个人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的“最后一公里”,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基层班组和个人最直接面对疫情输入风险,最直接影响防控工作效果,各单位要完善疫情防控岗位手册,将上级各项防控要求标准细化转化到岗位手册中,融入日常工作。要健全班组日常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每日上岗前提醒和复盘总结,立足自身严抓日常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三)要改进工作作风,贯通“两个一公里”。

目前,一些单位还存在疫情防控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把部署当落实的情况,分析原因就是“两个一公里”没有贯通,“中间段”没有发挥作用。贯通“两个一公里”,就是各层级都要做到层层细化防控标准措施,部门层面要细化到具体的工作方案,覆盖职责、要求、流程、措施、标准、责任人等,岗位层面要细化到可操作的具体动作。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方面,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已经形成了从学习标准到分析解读标准、梳理工作流程、形成工作方案、推进方案落实的工作机制,有效应用在T3D处置专区启用和这次T1航站楼上海进京航班处置专区启用工作中。各单位要认真借鉴学习这些规范做法,积极探索有效经验,为行业贡献标杆贡献,集团公司也将组织股份公司进行交流分享。

三、要提级内部管理,坚决防范疫情倒灌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平均每感染1人传播9.2人,社会面疫情倒灌风险极大,员工内部感染风险大大增强。X月XX日晚,XXXX发生多名国内员工核酸检测呈阳性事件,涉及XX、XX、XX、XX等多个岗位。这次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单位作为疫情防控主体,要做到主动担责、令行禁止、从严管理,切实做到社会面疫情不倒灌。

(一)要从严落实在岗防护。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客货防控的防倒灌,严格做好员工上岗管理,分级做好在岗防护,强化重点管控人员的管理,加强员工防护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XX局、当地政府防控要求和风险评估情况,提高防护标准,确保不发生员工在岗染疫和经机场造成的疫情传播扩散事件。

(二)要从严落实日常管理。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谁管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压紧压实各级管理责任。一是严禁聚餐聚会,北京本轮疫情约近一半感染者与聚餐相关,其中1起餐厅聚集性疫情发现感染者超50例,共同就餐成为感染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在“五一”期间,要提高警觉性,严格控制管理。二是从严做好健康异常情况的闭环管理,直至排除疫情风险;提级风险排查管控标准,按照“从严就高”原则,严格落实风险排查管控要求;按时参加属地政府组织的核酸检测,检测时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出检测结果前,减少社会面接触,不聚集、不出京。三是员工在办公场所佩戴口罩;严格非必要不离开工作地,离开工作地要经单位分管领导批准;在京单位不举办线下全国性会议、培训等聚集性活动。四是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广大员工提高思想认识,对本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行业负责、对首都和中央负责;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关心关爱工作,在疫情缓解后合理安排员工返乡探亲。

(三)要强化应急管理。

一是各单位要确保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始终高效运转,本土发生疫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提级防控标准,迅速转换为战时状态。

要立足于快,备战在先,加强人员培训演练,本单位发生异常情况时要果断快速处置。二是各成员XX要牵头组织辖区内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完善机场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与属地政府做好全员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等资源的协同对接,X月XX日前联合属地政府完成应急演练。XX机场、XX机场集团广大干部员工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经受住本土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代表集团公司党委向各单位致以由衷的感谢。三是要建立XX、应急救援、XX等关键岗位人员备份轮班制度,分批次安排上岗,社会面疫情严重时,可采取不见面交接班、全员封闭管理等应急措施,以有效应对可能的突发疫情事件。

(四)要加强信息报告。

一是各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自觉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如实报告涉疫健康状况,发生被隔离情形的,要书面向XX管理机构报告隔离原因,XX管理机构向集团公司、管理局进行报告。

二是所属人员一旦涉及疫情风险,要快速妥善处置,及时向XX管理机构报告处置情况,XX管理机构向集团公司、所在地区管理局进行报告。

篇6:浅议作文教学的定格训练

[作者]  赵玉娇

[内容]

八股文,与缠足、辫子、鸦片、烟枪等似为一类,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在五百多年的漫长时间里,无数的读书人为学作八股而穷心尽力,这岂不是一大文化现象?历史上留下那么多八股文,虽是废物而不利用未免可惜。现在为数不少的中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痛,勉强挤出来的也是干巴巴的芦柴棒式的文章,甚至干脆不着边际、文不对题,天马行空一般地胡诌一番。于是,我想:能否以“八股”为钥匙,进行作文定格训练,借此打开中学生学写文章的大门呢?或者可以将一些学生引入写作文的轨道。

但是,对于八股,我也知之甚少。所幸有机会拜读了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启功、张中行、金克木三位学界老前辈合著的《说八股》一书。他们对八股文翔实准确的介绍、敏锐独到的看法、公允深刻的评价,使我受益匪浅。由此我想到:中学作文教学进行各种文体基本程式的训练,“八股”一下,很有必要。

一、八股的兴衰

八股取士,始于明初,终于清末。五百多年来,从阐明经义、代圣贤立言的内容,到八股的程式作法,都没有根本的变化,但也有一个由盛到衰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曾涌现过一些八股大家。明初的刘基、方孝儒、解缙等八股文章多被称颂。后来更是名家叠出,明朝的于谦、唐寅、徐渭、归有光等,清朝的方苞、袁枚、纪昀等都能写一手好的八股文。八股文可以说兴盛一时。

八股的兴盛虽然与统治阶级科举取士、读书人将八股作为当官入仕途的“敲门砖”关系很大,但是八股文体本身的特点也是一个原因。八股文的程式是吸收了古代诗文的`写作经验而制定出来的。写文章自然都要有次序、有条理,又有逻辑性。也就要有主题、有发挥。这就形成有破题、有起讲,到分条议论的分股。对偶、声调是古代文章的艺术手法,也是汉语文学技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纳入八股的做法中。科举考试,使“应考作文章的人都必须具有许多古代文章技巧的素养,在作文或答卷时随手运用出来,就自然形成了多项功能,多种形式拼合而成的综合文体,逐渐定型于八股文。”(《说八股》P45-46)

八股文的基本结构如下所示:

(附图  {图})

题前部分主要是解释题意,说明题目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并由此引出自己的见解。正题部分要求根据题意阐发儒家的有关思想,表达作者的认识,文字要用对偶。综观八股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讲究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破题是解释题意的,这是八股文章的“起”;承题、起讲进一步阐发题意,从而引出“入题”的文字,承题、起讲、入题即是八股文的“承”;用排比、对偶写的分股部分,阐发作者的认识,这是八股文的“转”;文章末了的结语,收束全文,是八股文的“合”与“收”。

由此可见,八股文所规定的文章结构,作为文章的一种思路,条理是清楚的,它使用的一些技巧方法,一般文章也常使用。所以,就表达方面而言,八股文体思路明晰,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张中行老先生这样认为:八股文“只说表达方面,值得颂扬的不少。”甚至觉得“由技巧的讲究方面看,至少我认为,在我们国产的诸文体中,高踞第一位的应该是八股文”。启功先生也谈到,八股“形式太死板,苛刻条件太多,那究竟是限定者、设条件者的责任,实与文体基本形式或说各个零件无关”。

那么,八股文为何走向衰落、死亡且那样的臭名昭著呢?首先,当然是内容上的原因。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出题,代圣贤立言,限制了思想,使天下士人都沉潜于四书五经之中。很多知识分子,除了八股不知另有文章,其思想之僵化、偏狭、腐朽,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其次,八股文的程式化也是一个原因。文章有法而文无定法。文章写作是有规律和法则的,但如果把某种规律和法则当作一成不变的程式和教条,只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八股文之所以没有生命力,从形式上说,就是因为违背了“文无定法”的法则。从出题到作文,从内容到形式,全是僵化的,空空洞洞只剩下形体的骷髅,当然也就衰败而灭亡了。

二、作文教学应先定格――文章有法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但是,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脱节”现象。作文教学处在一种无序的、混乱的、模糊的状态之中。作文教学无章可循,语文教师大都在摸索和寻找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作文教学途径。但由于作文教学的复杂性与教师控制探索过程的模糊性,只能使自己根据所谓的经验训练学生,跟着感觉走,结果,缺乏较系统、较正规的写作训练。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很多学生望文生畏,每到动笔之时难以落笔,常常是绞尽脑汁、胡拼乱凑。这样的习作,往往内容空洞乏味,结构残缺不全。不少学生中学毕业以后不能提笔成文。学生习作即使有一些佳文妙作,也多半是靠学生自身的悟性。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与写作本身的客观难度,使广大的中学生在写作文的大门外久久徘徊。

路在何方?怎样使这种“粗放经营”式的作文教学有所改观呢?

从八股的兴衰看作文教学,首先是:文章有法,作文教学应先定格。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文体模式,对中学生进行作文定格训练。这样,就可以克服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将写作训练纳入比较容易掌握的轨道。参照教学大纲,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形式的写作基本要求,分别设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形式的结构模式,并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文体、各种形式的写作胸有成竹,迅速地按要求完成作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结构模式进行定格训练,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写作给材料自命题议论文为例。由于给材料作文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一直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而有一部分学生写此类文章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作文甚至与材料无任何关系。我们设计了此类作文的结构模式,目的便是想培养学生写作文的思路,使学生有章可循。

文章结构模式如下:

一、题目:阅读分析原材料,准确提炼中心论点,自拟一个含中心论点的题目。

二、开篇:简述原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附图  {图})

注意:每段应有首括句,这些概括性语句为论证的语脉。

四、结尾:总结全文,作出结论,使论点进一步升华。

这样布局文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框式架构,写起文章来再不会无从下笔。梁启超曾说过:“如何才可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的。”由此可见,规矩对于初学作文者何等的重要。定格训练对于中学生写作文非常有必要。

三、作文教学鼓励破格――文无定法

从八殿的兴衰看作文教学,第二要注意的是文无定法,作文教学应鼓励破格。

篇7: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造句的训练

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造句的训练

【内容摘要】句子是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自由、独立地表达情感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当前学生造句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用词不当,句子的逻辑性不强,句式单调等。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教学中能提供帮助。【关键词】造句 问题 训练

“我聚精会神的发呆。”

“雷锋叔叔是个所向无敌的人。”

“几年不见,我老弟长得膘肥体壮,都快认不出了。”

“我们的班长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小栋,你还没交作业哦。’”

“上语文课时,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讨论,我和同桌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

这是笔者任教的四年级学生在作业和单元测验卷里的部分造句。这些句子,一看就知道学生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许与笔者在授课时没有详细析词有关。近年来,造句这种测试题型已经不常见,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老师都没有把它当做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有老师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造句教学是渐行渐远,甚至可以消亡了。而笔者认为,这是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理念上是有不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交际的需要。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句子作为习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应该着重训练了。当然,“检验同学们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根本。所以,在遭遇了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后,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和改正。

一、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明白词义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很多学生理解词义多是靠词典的解释,似懂非懂,所以才会闹出笑话。因此,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除了查字典理解生词,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最好能写上两三个意思相近的词或一个句子。只要在课堂上一提问,学生有没有认真去完成一目了然,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词义,让他说一个句子出来,他一下子也会无从下手,还是需要老师在一旁创设情境加以引导。

例如讲到《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个别反应快的就说:“我全神贯注的听课。”我表示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然后让学生再造句。“张老师上的课很精彩,我全神贯注的听着,外面下雨了也不知道。”“妈妈在全神贯注的研究新买来的手机,菜烧焦了也不知道。”“我在全神贯注的看新买来的书,妈妈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我再问:“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我调侃:“那你们还会造出‘我聚精会神的发呆’这样的句子吗?”全班哄堂。

只有对词语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的句子来。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只考虑词语本身,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逻辑性,显得不合事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个“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句子。我让学生仿照说一句,有学生说“在家里,我时而吃饭,时而睡觉,时而写作业,时而看玩游戏,结果被妈妈骂。”我说:“你这个句子很特别!你能现场给我们大家示范一下吗?”这学生才演了一半就不好意思的停下了,显然也觉得不太合理。

怎样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认为可以多用关联词语去造句。在讲授课文时,只要文本中出现了关联词,我都会让学生模仿练说句子。如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时,我先完成前半部分,让学生补充。“因为他不认真学习”,有的学生补充“所以成绩下降了”,有的补充“所以老师批评了他”,还有的补充“所以他的爸妈很生气”。又如用“非......不可”造句,我启发学生:有哪些情况使我们“非好好学习不可?”有的学生造出了“要想成绩优秀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做三好学生,非好好学习不可。”“要想考上大学非好好学习不可。”这时我再让他们汇总,于是就有了“妈妈总是对我说:‘嘉俊啊!你要想成绩优秀,要想做三好学生,要想考上大学,现在非好好学习不可了。’”再如“不但„„还„„”,很多学生都是造“她不但学习好,还乐于助人。”四年级还造这样的句子,显然单调了。于是我启发他们,除了在班里,在家里或社会中有没有可以用上这个关联词的?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句子“今天我在家不但帮了妈妈做饭,还和爸爸一起了打扫房间。”“昨天在超市里,妈妈不但给我买了好吃的零食,还给我买了学习机。”“今天早上天气还好好的,现在不但刮起了风,还下起了大雨。”这样的训练,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

三、鼓励学生百花齐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要使学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新意,表现出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记,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在造句教学时我不断强调:

1.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一词造多个句子,避免雷同。我平时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对于与众不同的句子,我高调给予表扬鼓励,而对于那些内容雷同或抄袭的句子则要求重造。

2.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作褒义词,又可以做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似乎反应不过来。于是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永一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嗬,广告词都用上了。

3.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

例如“敬佩”这个词,有学生说:“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能不能换一种句式?沉默一会后,就有了“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怎能让我不敬佩她?”“张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我不得不敬佩她。”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造,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擅用手中的那把钥匙。

其实,在造句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造句就会文思泉涌,造句就会变成一件令人畅快的事,造出来的句子才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重新审视新课程下的造句教学》 周巷镇中心小学 吴红利

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新中南平小学 程秀珠

4、《让“造句”绽放灵动的光彩》东莞中堂中心小学

篇8:议扬琴技巧的训练

其一, 腕、臂紧张, 身体僵硬。有的学生学习心切, 急于求成, 见到老师轮音弹得快, 以为只要快就好听, 一着急, 也顾上不老师有关手腕要放松, 手指配合带动的叮咛, 就以肘就支点, 抬起手臂直直地敲下去, 这样虽然可获得一时的快速, 但是敲出来的轮音不均匀, 音色、音量不统一, 或虚或噪, 而且由于手臂僵硬, 身体动作也跟着紧张, 不能做到放松自如, 演奏时便会感到十分疲劳。

其二, 手腕、手指不能很好地配合。有的学生鉴于认识和理解的偏差盲目模仿, 看到教师在弹轮音时中指、无名指、小指飞快地抖动, 误以为只有这三个手指配合得好就行, 故而忽略了手腕的轴心作用, 造成了轮音不均匀、速度提不上去的情形。另外有的学生则只注意到老师手腕在快速轮音时的左右颤动, 在其手腕还不够灵活、放松的状态下, 就单纯地模仿这个动作, 虽然暂时速度有了, 但是琴竹抬不高, 动作显得僵硬, 或声音发“飘”, 或轮音长度不够等, 形成无法控制轮音强弱及进值的现象。

其三, 左、右手用力不均衡, “左低右高”。在扬琴的轮音演奏中, 严格要求厅右竹在高度、灵活度以及力度上要保持一致, 这样敲出来的轮音才能均匀, 有美感。可有的学生左手远不如右手来得灵活, 平常又对左手练习不够重视, 练得不多, 故造成在弹轮音时“左低右高”的现象, 也就是在击弦时左手手腕抬得低而右手手腕抬得高, 这样弹出来的轮音相应的就“左轻右重”, 磕磕巴巴的, 美感尽失。

其四, 击弦点不统一。扬琴的高、中、低音区击弦点略有不同:高音区正确的击弦点是在距琴码1cm左右的地方, 中音区是1.5cm, 低音区则是2cm左右的地方。在这里, 扬琴的音色基本能达到高音清亮、中音饱满、低音浓厚。若是过分靠近琴码击弦, 则琴音干涩;反之, 离琴码过远, 则高音虚散、中低音易带杂音。可见, 不同的击弦点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弹奏时手腕、手臂、手指的状态均很好, 配合起来也觉得协调, 可就是声音却不和谐。这又是为何呢?原来是击弦点不在同一点上, 往往是右手偏右、左手偏左, 这样敲击出来的声音就较刺耳, 这对很好地表现乐曲的内涵及意境无疑是一大障碍。

通过多年的摸索及实践, 笔者找到了几种针对学生常犯错误的训练方法。

一、手腕灵活的训练

手腕是否放松、灵活是演奏轮音的基础。手腕若是紧张、僵硬, 轮音的演奏便无从谈起, 故笔者的第一步便从解决手腕的紧张入手。具体方法是:首先向学校申请几副铁鼓槌 (注:爵士乐鼓手练习用的, 用铁做成的鼓槌) ,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几个大号的沙包, 用铁鼓槌在沙包上进行双手上下交替往返练习。由于铁槌的重量, 学生很容易地就可体会到手腕的上下转动。开始训练时, 每次为五分钟, 节奏多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常用节奏, 然后逐渐增加为15分钟至30分钟;为了练习不至于枯燥乏味, 在节奏上又加进了附点、切分、三连音等节奏型。通过种种训练后, 学生的手腕变得灵活、持久, 回到琴上练习时, 觉得轻松以自如。而且由于采用的是铁槌作为训练工具, 在腕的带动下, 小臂的运动得到加强, 从而增强臂力, 为以后演奏表现恢宏、气势磅礴、热烈奔放的轮音段落埋下伏笔, 打下基础。

二、手指灵活及指腕配合的训练

在轮音演奏中, 手指、手腕是否能灵活、协调地配合对增加轮音的密谋, 特别是在表现细腻、委婉、歌唱性较强的轮音段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手腕灵活度得到保证后, 笔者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指力的训练。具体方法是:以大木槌作为训练工具。首先, 以大指、食指为支点握在木槌尾端约8~9公分处, 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关节内侧托住木柄, 掌心收拢。开始练习时, 手腕、大指、食指均不动, 以中指、小指的运动为主, 托动木槌一拍一下地敲击桌面 (若用鼓面作练习则效果更佳) , 然后逐步提高速度、变化节奏型。其次, 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灵活度得到加强后, 再配合手腕进行练习, 具体方法是由慢至快, 跟上面相似, 若是中途出现手腕或手指紧张的现象, 那么就从慢练起再找放松的感觉, 直到手腕、手指能够和谐地配合。最后再回到琴上练习, 就会发现轮音的密谋得到加强了, 着力点和音位都能较准确地击出, 而且声音有弹性、饱满、圆润, 这时候教师不可布置一些歌唱性较强的小型乐曲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此过程中也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乐感方面的培养, 尽量做并茂, 较好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三、琴竹高度统一的训练

由于琴竹高度无法一致而造成的“左轻右重”的音响, 对轮音起的破坏作用毋庸置疑。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左低右高”现象, 采用的训练方法是:1.在两根棍子中音拉条绳子, 蓝天是在学生床两边的支架上绑根绳子, 敲击时两手臂放松, 以手腕为轴心, 琴竹以碰到绳子为准 (注意左、右手腕的高度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并着重体会左手腕的感觉, 绳子的高度可以由低到高慢慢调节) ;2.用左竹法进行训练。老师给出各种变化的节奏, 如:这些节奏都从左竹开始进行练习, 因此增强了左手腕的主动意识, 提高了手腕的灵活度及力度。接着再进入三连音的练习, 目的是练习左右手的平衡, 避免左手练得过激再出现“左重右轻”的现象;3.双音练习。在中高音区以五度音程……进行练习, 注意两手腕高度、力度的统一。在力度上可以由弱至强进行训练, 手腕也相应地由低到高;在节奏上可以从简单的节奏型到复杂的节奏型过渡, 采取多变化的练习。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学生的“左低右高”现象普遍得到改善, 再进入到轮音练习, “嗑嗑巴巴”不整齐的现象自然也就跟着消除, 随之而来的是优美、悦耳、和谐的音响了。

四、击弦点统一的训练

首先, 从持楗入手, 这是击弦点统一的关键。要求学生持楗时让竹头相对, 放在同一点上 (但是手掌不能外翻) 做“抬起———放下———抬起———放下”的动作, 放下时琴竹一定要在同一点上。如此反复训练形成定势。其次, 采用“点”训练法。笔者准备了几张白纸, 在每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 圈内用蜡笔涂上一层厚厚的色彩, 让学生左右竹交替击打, 要求不能超出圈外, 若是不小心超出圈外, 琴竹的皮套上沾满蜡笔的颜色在白纸上很容易就显示出来, 由此学生也就知道自己打得是否准确了。这个圆圈的大小可根据学生训练程度而定, 可从大圆逐渐过渡到小圆, 再到一个点。其次就是练眼神了。扬琴不足一平方米的琴面上码着150多条琴弦, 眼神差点别说轮音了, 就连基础的“交替竹”都不容易敲准。因此, 除了让学生经看窗外的绿色植物、做好眼部保养外, 笔者还经常给学生进行“瞬击”训练。所谓“瞬击”, 通俗说就是“指哪打哪”, 老师口令一下, 要求瞄准哪个点学生马上手起竹落, 要求做到既快又准。这个点可以是书上的某个字、琴上的某个琴码、墙上的某一点等等, 这些训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敲击的灵敏度及准确性。

上一篇:幼儿园关工委学习计划下一篇:学会宽容的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