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小学昆明暴恐事件安全教育

2024-06-05

郭家小学昆明暴恐事件安全教育(精选3篇)

篇1:郭家小学昆明暴恐事件安全教育

关于昆明暴恐事件安全启示教育

春暖花开之时,喜迎两会之际,深化改革之机,就在美丽即将浓墨重彩的开幕时,在美丽的彩云之南省会-----春城昆明,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在人员非常集中的火车站,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发生了这么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让人们一时难以接受。

2014年3月3日星期

一早上,学校全体师生降半旗,对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以示沉痛哀悼!

针对这一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丧心病狂的暴行,学校全体师生发出了内心最真挚的呼喊:谴责暴力!严惩凶手,13亿人共铸铁壁、同筑铜墙,岂让魑魅魍魉横行!同时,学校安全专干教师常俊在会上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生活、学习中应该注意防溺水、防火、防电、防暴、卫生、饮食、交通等各个方面安全事宜,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4年3月3日 马街镇郭家小学

篇2:郭家小学昆明暴恐事件安全教育

——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例

摘要

暴力恐怖事件作为社会安全事件之一,其发生越来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从01年的美国“911”事件,到现在出现在我国境内的新疆极端分子打砸抢烧,砍人事件,和前不久ISS组织在巴黎制造的爆炸事件,无不使人们意识到社会中不安定的因素的存在。在经历了13年10月北京金水桥事件和14年“3·01”昆明暴恐事件,我们对国家在应对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理能力都有了肯定,但在事件过后,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自己的预防与应对能力,本文就以3.01 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例,分析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事件后的处理措施及方法,分析其的有效性及后续对政府的反思。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社会突发安全事件,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及原则

目录

摘要.....................................................................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

二、论文综述..........................................................3(一)主要概念界定.............................................................................................................................3(二)研究内容......................................................................................................................................4(三)研究现状......................................................................................................................................4(四)研究思路和方法.........................................................................................................................5

三、事件还原..........................................................5(一)暴恐事件的发生.........................................................................................................................6(二)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方案.........................................................................................6(三)各大医院火速前往实施救援..................................................................................................6

四、事件影响..........................................................7

五、政府处理机制......................................................7(一)快速反应......................................................................................................................................7(二)启动预案......................................................................................................................................7(三)部门联动......................................................................................................................................8(四)信息公开......................................................................................................................................8(五)善后安抚......................................................................................................................................8

六、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8(一)以人为本原则.............................................................................................................................8(二)立足尽早化解原则....................................................................................................................8(三)依法处理原则.............................................................................................................................9(四)慎用警力原则.............................................................................................................................9(五)当地领导负责原则....................................................................................................................9

七、事件分析..........................................................9

八、事件反思..........................................................9(一)提高情报工作水平....................................................................................................................9(二)反恐队伍与人民战争相结合................................................................................................10(三)建立全民性的思想工作和宣传教育体系.........................................................................10(四)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九、事件小结.........................................................10 参考文献................................................................11

一、研究背景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和冲突也越演越烈。如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增多,尤其突出表现在各地区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在不断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仅2013年一年发生的7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就有6起是在新疆发生的,暴恐分子的攻击目标也由群众多向政府部门和公共安全部门转移。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暴力恐怖分子砍杀政府工作人员并投掷爆炸装置导致巧人死亡2人受伤,除了新疆地区是暴恐事件的常发地外,各个大中城市也成了暴恐分子的袭击目标。2013年10月28日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发生暴恐分子开车冲撞游人并点燃汽油导致汽车燃烧事件,最终致2人死亡,38人受伤。2014年3月1日震惊中外的‘30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瀑徒手持砍刀砍杀无辜群众,致29人死亡,143人受伤的惨痛结果。基于此怎样更好的完善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便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怎样更好地预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怎样更好的控制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走向,以及怎样更好地将损失和危害减小至最低程度,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是非常值得砰究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应对此类非常规突发事件不仅崔理论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主要概念界定 1.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夏天中国的洪水、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2003年春天中国发生的SA邓事件等,都造成了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既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公共危机尽管起因千差万别,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涉及的对象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社会大众,至少是一个特定单位或地域中的一群人。公共危机发生时,受到影响的是大众,所以确定公共危机也需要取得大众的共识,重视并团结一致共同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阻止事态继续扩大。由此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1 2.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和紧急事态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重大冲 1工晓成。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pZI 击和损害,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策略,包括应付危机的准备、应付危机的运作、危机的解决与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20世纪末,我国开始现代政治学研究,其中包括对政治危机的研究。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对该领域最初的研究也始于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方面的研究,如台海问题、东突问题等。2000年左右,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重心逐渐从国际危机转向国内危机,包括从SARS疫情到近年接连不断的特大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群体性集体事件等。3.社会突发安全事故

根据社会突发安全事件的两个因素社会安全事件和突发性对该事件的定义是在社会冲突不可调和的情况下,由于暂时的矛盾激化所导致的突然发生的部分社会成员所做出的包含不可预料性因素的,在主观上违背一般社会认同感并且在客观上违背国家安全政策的行为。突发社会安全类事件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与一般事件相比,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爆发得比较突然,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来势之猛往往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让人始料不及,使方方面面陷入极大地被动。○2群体性。一般来说个体性矛盾不会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主体主要是群体。○3多变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很难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来供人们研究和应对。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爆发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严重影响到社会关系的协调性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性,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经济衰退、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同时它加剧了社会转型的剧痛,增加了社会变革的代价,延缓了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速度。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二)研究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剧烈,群体事件在不断地增多,尤其突出表现在各个地区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在不断的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发生于2014年3月1日晚9 点的昆明火车张暴力恐怖袭击是距离我最近的一次恐怖袭击,在新闻中才出现的恐怖袭击从没想过会发生在我的身边,当时恐慌笼罩着整个昆明,人们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但在政府的及时的处理与后续工作中,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平和。(三)研究现状

中国学者最早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大概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谭景彝、徐玺岑、刘春等的论著。刘恩照先生1987 年撰写了《关于国际恐怖活动的现状和特点》、《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和范围》、《联合国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讨论和决议》等系列文章,发表于1987 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国际资料》,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议题,有人甚至认为这些恐怖活动“属于革命行动”。2

对于中国恐怖主义犯罪研究的发展历程,赵秉志按照1997 年颁布的新刑法和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为分界点,将中国“恐怖主义犯罪研究”,划为探索、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中国关于恐怖主义研究还是以“9·11”事件为界划分前后两阶段更为合适。“9·11”前几年,中国学者开始从事恐怖主义研究,主要是翻译介绍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及国外学者反恐斗争的论著。2000 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了反恐怖研究中心。(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从昆明市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对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研究成果,对目前昆明市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呈现的特点、应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完善有关应急管理的制度规范、加强应急管理的部门间协调合作、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深化昆明市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具体设想。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思路,本人通过广泛收集、査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认真的蹄选精读,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对进一步调査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例研究法。本文针对昆明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并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三、事件还原

(一)2暴恐事件的发生

刘恩照: 《国际恐怖主义》,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年版,前言。3月1日21时16分许,平静的春城昆明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他们如被恶魔吞噬了灵魂的人一样,肆意的将大刀挥向男女老少,一刀一人,人们尖叫,哭泣,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血腥味充斥着整个火车站的上空。截至3月2日凌晨5时,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其中重伤73人,轻伤70人。4名暴徒被当场击毙,1人被抓获,逃跑的3人也在11日在红河州落网。(二)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方案

事发时暴徒持刀实施暴行,公安民警前往现场进行处置,暴徒仍然持刀顽抗。警方在鸣枪示警无效后,果断击毙其中4人,击伤1人并将其当场抓获。10分钟后警车赶赴现场紧急处置 火车站内传来枪声,永平路至火车站实行紧急交通管制。3月2日0时16分昆明市全部警力全城戒备,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政法委书记孟苏铁、公安厅长杨嘉武已到达案发现场。1时许,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委派,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凌晨赴云南昆明指导处置1日晚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5时许,受伤群众已分别被安置在10多家医院,昆明火车站当晚各车次均已发出,火车站秩序基本恢复正常。9时许,正在外地调研的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赶到昆明指导处置工作。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后,公安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有关专家随中央工作组连夜赶赴昆明。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1日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当天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令人震惊的袭击平民事件。潘基文向死难者的家属表示慰问,并祝愿伤者早日康复。潘基文指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杀害无辜平民的行径开脱,事件的肇事者应当被绳之以法。(三)各大医院火速前往实施救援

3月1日21时17分,云南省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立即指挥调度救护车辆和医护人员,于21时28分到达现场;共计出动救护车13辆次、派出医护人员80人次转送伤亡人员。3月2日,云南省、昆明市各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救治专家组,组织了急诊创伤外科、麻醉手术科、骨科、胸外科等科室医务人员积极进行抢救。根据伤员救治工作的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派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名医疗专家,赴昆明指导当地开展伤员救治。昆明市承诺将承担所有伤者的医疗救治费用和家属陪护费用。

四、事件影响

昆明“301”案件发生后,许多网民纷纷对伤害无辜的暴行进行谴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并指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和有关部门同志连夜赶赴云南指导处置工作,看望受伤群众和遇难人员亲属。

自从301暴恐事件发生后,昆明实施了高级戒备状态,火车站增加了进站安检关卡,也加大了警力人员,大街上安排武警巡逻,特别加强了对学校的保护,每天上下学都有武警持枪守护在各个学校门口,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此次事件全国引起了政府对各个交通枢纽安全保障的反思,全国各地不仅火车站加强了安检,飞机场,长途汽车客运站等都增设了安检点,加强了安保措施。

五、政府的处理机制

(一)快速反应。

政府以及主管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一时间,大批民警紧急出动,迅速赶赴现场处置,永平路至火车站实行紧急交通管制。原本应驶入昆明站的列车被安排到其他站点临时停靠,事件发生两小时后,昆明火车站陆续恢复售票进站。(二)启动预案。

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对于高效率地处理事件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事件发生后,公安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调集有关专家随中央工作连夜赶赴昆明。(三)部门联动。

各部门综合系统的协调和处理是事件处理高效率的保障。事件发生后各有关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应的工作。事发当晚大量警力在现场进行取证工作,公共卫生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消防部队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抢救伤员,保护疏散人群。迅速控制事件发展,交通部门积极做好交通安保工作,加强防空,严密车站,运营车辆等公共设施和人群密集场所的安全措施,杜绝危险人员与物品上车入站。(四)信息公开。

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积极的舆论导向,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事件发生后一些某些地方也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在逃歹徒曲靖落网,红河发 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迅速散播开来。这些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心理负担,进一步造成社会恐慌危害社会安全和公共稳定。官方媒体及时公布昆明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信息,僻处一些不当谣言对事件的影响。(五)善后安抚。

在事件处理完后,做好相应的善后安抚工作对于稳定人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稳定社会秩序是非常重要的。暴恐事件后,受伤人员都妥善安置在市区的各家医院接受治疗,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及患难家属的基本丧葬费,遇难家属和受伤家属的生活费用全部由政府负责。

六、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尽量防止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当事件发生后,要通过应急处理程序,最大程度地保护,挽救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二)立足尽早化解原则。

这一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尽早,二是化解,事件一旦发生!就必须及早介入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减轻社会危害程度。这是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所在。根据立足尽早化解原则!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出现后,一方面!应当马上采取相应行动!着眼于把事态化解于初始阶段,化解于基层!化解于当地%在方法上则可以打破常规和工作程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防止局势恶化。另一方面!在处理过程中也要防止无原则地迁就不合理不正当的要求。(三)依法处理原则。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管理和处理各项事务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理,也应当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纠正和防止一切损害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四)慎用警力原则。

慎用警力,是指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处置不当激化矛盾和酿成新的事端慎用不等于不用,面对带有冲击机关、阻拦交、哄抢财物、绑架扣押人质的行为,则须果断使用警力,控制事态发展,维持社会秩序,防止造成更大损害。至于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使用程度和具体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而定。(五)当地领导负责原则。当地领导负责原则是指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所在地党政领导应当负起领导责任,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应当确立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协调各方行动,并对处理结果负起政治责任,绝不能上下推卸责任。

七、事件分析

昆明“3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由有组织训练的恐怖分子实施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暴恐事件的发生,是历史根源、国际环境、宗教极端主义和南疆地区经济上的落后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审思这起暴恐事件,需从两个维度,一个是国家层面。恐怖分子选择的时间是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更容易造成轰动;具体节点是晚上9时20分——便于使用暴力,警方和公民的戒备心理较弱;选择地点昆明——不同于以往的新疆本土;针对特点区域的人群为火车站——人口聚集区,多是底层平民、流动人口。通过这一系列特点足以说明,恐怖分子筹划更周密、手段更残忍、目的很明确,目的是破坏我们平稳的形势,故意制造恐怖袭击来干扰我们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其罪恶步伐将不会停止,这就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个是公民层面。反恐,反击的是恐怖势力,也是恐慌心理。此次暴恐事件,会让群众发现,原来暴恐离我们如此之近,原来暴恐是如此残酷,如此没有底线。恐怖分子制造暴恐事件,就是要弄出声响、造成恶果,国家越惊慌他们越开心,公民越紧张他们越有成就感。“我们唯一恐惧 的就是恐惧本身”,因此,我们既需要严阵以待任何恐怖行为,血泪的惨剧只会更加教育我们,使我们更成熟,更同仇敌忾,更加痛恨暴恐分子。

我们需要铭记的是,反恐意识应提高,承平日久应更有忧患意识,正如地震灾害提高了我们的应急意识,面对暴恐事件我们也应该具备基本的应对能力。

八、事件反思

(一)提高情报工作水平。

建设、完善一个有相当社会覆盖面和很强信息消化能力的情报网,是反暴恐最重要的环节。暴恐分子的行动原则是以尽可能少的人制造尽可能大的杀伤,以形成社会恐慌。(二)专业反恐队伍与人民战争相结合。

世界各国反恐都离不开专业队伍,但我们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就是群防群治的传统。中国太大,不发动和依靠群众,无论如何是防不过来的。专业队伍、人民战争,加上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建立起一个反恐的天罗地网是能够办得到的(三)

建立全民性的思想工作和宣传教育体系。新疆暴恐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蛊惑性特别强。许多暴恐分子没有受过多少国民教育,也未必懂得什么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他就是看一部境外传入的宗教极端主义宣传品,转眼之间就可以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圣战”杀人者。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特别要加强反宗教极端主义教育,向群众讲清楚什么样是正常的宗教生活,什么样是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斗争,要重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让信教群众在他们指引下过正常宗教生活,压缩宗教极端主义的潜在市场。要努力创造一个社会环境,使年轻人不仅在学校里,而且在学校外;不仅在学龄阶段而且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仍然有经常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从源头上堵住宗教极端主义(四)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暴力恐怖主义已经呈现跨地域、跨国界的特点,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因此反暴恐斗争也必须是国际性的。我国已经同西部周边国家建立起良好的反恐合作关系,有必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要深化合作,同时对其搞“双重标准”予以揭露和抵制

九、事件小结

实际上,在最近几年,恐怖事件在持续地上演。如2008年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2013年“6.26”新疆鄯善县暴力恐怖袭击案、2013年“10.28”天安门金水桥暴力恐怖事件等。通过对案例昆明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进行的分析,我国政府在应对社会突安全发事件时依然暴露出监控和预测能力不强。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以及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改革。

这次事件事发非常突然,防不胜防。但是遇害群众的血也不会白流。通过这个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对暴恐要坚决打击,而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反恐防暴的意识。这次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少数极端分子给我们的和谐生活参杂不和谐因素,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才是关键。国家履行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职能,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安全治安工作,公民要有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认识。参考文献:

[1]段成荣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2]张译丹 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思考——以昆明暴恐事件为例 [3]龚维斌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4]杨安华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_ [5]冯毅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概念的界定

篇3:郭家小学昆明暴恐事件安全教育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国家主席习近平致慰问电,表示俄方对这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予以坚决谴责,愿与中方就打击恐怖主义进一步全力开展合作。普京向遇难者亲属表示深切同情,希望所有伤者早日康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最强烈谴责这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强调没有任何借口滥杀无辜平民,犯罪分子应被绳之以法。潘基文向死难者家属表示慰问,祝愿伤者早日康复。

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对这起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的流血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强调任何理由都不能为此类行径辩护。法方向受害者家属表示慰问,将和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团结。

美国驻华使馆和美国国务院分别向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美使馆表示,美方对这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严重暴力事件感到震惊。美方谴责这一残忍的暴力行径。美国政府向中方表示慰问,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同情。

日本驻华使馆和日本外务省分别通过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日使馆对这起暴恐事件遇难人员表示哀悼。

上一篇:再见了,亲人课文原文下一篇:碎片拼出别样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