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2024-05-28

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精选6篇)

篇1: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2005年阿旗肉牛、肉羊产业开发专项推进

工作完成情况及2006年工作打算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业局

(2006年2月13日)

一、肉羊、肉牛两大重点产业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实效

(一)、肉羊产业

2005年6月末全旗肉羊存栏达180.7万只,其中绵羊达到83.2万只,山羊存栏97.5万只。肉羊饲养总量达到185.8万只,完成任务的109.3%。2005年全旗共落实肉羊项目建设资金4050万元,新建专业村36个,建设和维修棚圈35.6万平方米,完成任务的101.7%,建青贮窖15.1万立方米, 完成任务的137.3%,购买饲草料加工机械800台套,完成任务的160%,建设人工授精站点163个,完成任务的125.4%,共购进和调剂种羊1255只,其中优质肉羊种羊131只,大尾羊种羊556只,山羊种羊568只,举办技术培训班11期, 培训技术人员369人次, 完成任务的141.9%,完成肉羊改良配种58.4万只,其中人工授精完成27.1万只, 完成任务的104.2%,完成肉羊胚胎移植1200只,完成肉羊出栏73.9万只,完成任务的105.7%其中订单出栏完成23.2万只, 完成任务的104.5%。

肉羊胚胎移植工作成绩突出,罕苏木苏木依托国家科技扶贫开发项目,完成肉羊胚胎移植200只。连天牛业公司完 1

成胚胎移植400只, 华跃种畜繁育中心移植工作完成肉羊胚胎移植600只,我旗优质肉羊种羊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二)、肉牛产业

2005年6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28.85万头,同比增加

4.84万头,增长率达20%。完成任务的103%,良改率达到86.3%,完成任务的103.9%,母畜比例达到49.1%,完成任务的106.7%,肉牛改良工作成绩突出,共培训技术人员386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3014人次,布设冷配站点253个,更新液氮罐70个,显微镜24台,运送液氮6.6万立升,发放冻精18.2万支,完成冷配母牛7.25万头,完成任务的103.5%,完成肉牛出栏8.13万头, 完成任务的101.6%,其中育肥牛出栏完成3.7万头, 完成任务的123%。

全旗肉牛产业开发工作在赤峰市肉牛产业开发项目的带动下,经过五年的项目实施现已取得良好成绩,无公牛冷配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肉牛存栏格局表现为: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优良品种为主,品种良改率以达87%以上,出栏肉牛出肉率明显提高。

二、2006年工作打算

(一)、肉羊产业

2006年我旗肉羊产业的发展思路是:要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生产优质商品肉羊为核心,稳定增加肉羊存栏数量,主攻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出栏步伐。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在区域布局上,北部牧区包括罕苏木、坤都和赛罕塔拉等三个苏木镇以发展当地现有优良品种大尾羊为主,重点是提纯扶壮,加强种羊调剂,同时积极推广划区轮牧、舍饲育肥的生产方式,加快肉羊出栏。南部牧区包括绍根和巴拉奇如德两个苏木镇,由于肉羊品种比较杂,应积极引进优质肉羊种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商品羊,积极开展舍饲育肥,加快周转出栏,提高养殖效益。农区肉羊产业,主要依托肉羊人工授精,以小尾寒羊作母本,以优质肉羊多赛特、萨福克等作父本,大规模开展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肉羊,推广模式化舍饲育肥技术,实现商品羔羊当年育肥出栏。

2006年要把肉羊胚胎移植作为畜牧业科技推广重点,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扩大移植规模,进一步提高优质肉羊种羊供给能力,提高肉羊质量,增强肉羊产业综合实力。

全旗绒山羊发展重点是加强选种选配,在提高产绒量的同时提高个体肉产量,提高绒山羊养殖经济效益,使绒山羊产业向绒肉方向发展。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6年六月末,全旗肉羊存栏达到210万只,基础母羊达到120万只,购买和调剂良种公羊1000只,完成改良配种60万只,其中人工授精30万只,全年出栏商品肉羊90万只,其中育肥出栏35万只。

(二)、肉牛产业

2006年我旗肉牛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我旗肉牛产业规模优势和良种优势,继续巩固“十五”时期肉牛产业开发专项推进项目建设成果,积极争取第二期肉牛产业开发专向推进工程付诸实施,彻底清除劣质公牛,坚持无公牛冷配,以冷配为突破口,以行政推动为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完善旗、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统一供应液氮冻精,不断探索新型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基础建设上集中精力发展养殖重点村、重点小区和重点大户,抓规模增数量,抓品种提质量,加快肉牛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6年计划完成肉牛冷配7.7万头以上,受胎率达到92%以上,六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到31.9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49%以上,良改率达到88%以上,年末计划出栏肉牛9万头,其中育肥出栏1万头。

篇2: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发展总体思路与工作打算

一、肉羊产业

2007年我旗肉羊产业发展思路是:以赤峰市肉羊产业专项推进项目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生产优质商品肉羊为核心,稳定增加肉羊存栏数量,主攻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出栏步伐。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在区域布局上,北部牧区包括罕苏木、坤都和赛罕塔拉等三个苏木镇以发展当地现有优良品种大尾羊为主,重点是提纯扶壮,加强种羊调剂,同时积极推广划区轮牧、舍饲育肥的生产方式,加快肉羊出栏。南部牧区包括绍根和巴拉奇如德两个苏木镇,由于肉羊品种比较杂,应积极引进德美等优质肉羊种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肉羊,积极开展舍饲育肥,加快周转出栏,提高养殖效益。农区肉羊产业,主攻方向是人工授精,以小尾寒羊作母本,以优质肉羊多赛特、萨福克等作父本,大规模开展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肉羊,推广模式化舍饲育肥技术,实现商品羔羊当年育肥出栏。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7年6月末,全旗肉羊存栏达到60万只,基础母羊达到36万只,购买和调剂良种公羊1000只,完成改良配种 1

35万只,其中人工授精25万只,全年出栏商品肉羊25万只,其中育肥出栏10万只。

二、肉牛产业

2007年,阿旗在肉牛产业推进工作中,要以赤峰市肉牛产业专项推进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本旗肉牛产业的规模优势和良种优势,要以生产优质肉牛为核心,以肉牛育肥为重点,以冷配为突破口,以行政推动为手段,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完善旗、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统一供应液氮冻精。在基础建设上集中精力发展养殖重点村、重点小区和重点大户,抓规模增数量,抓品种提质量,加快肉牛产业良种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具体发展目标是:

2007年计划完成肉牛冷配7.7万头以上,受胎率达到92%以上,六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到27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14.3万头,良改率达到89%以上,年末计划出栏肉牛8万头,其中育肥出栏3万头。

三、绒山羊产业

近几年来,由于羊绒价格持续长高,养殖效益较好,所以农牧民群众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已成为我旗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旗这一资源优势,旗委旗人民政府在2007年要把绒山羊产业纳入农牧业重点项目加以强力推进。2007年我旗绒山羊产业的发展思路

是,要以本品种选育为中心,以优质绒山羊冻精冷配为突破口,大力引进优质绒山羊种羊和优质冻精,加强选种选配,强力推进精养舍饲生产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因地制宜,规范组织引导,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在保证绒山羊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绒山羊存栏数量,优化存栏结构,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加快推进绒山羊良种化和产业化进程。

2007年6月末计划绒山羊存栏达到120万只,基础母羊比例达到60%,羊良改率达到96%。计划自繁自育优质绒山羊种羊2000只,引进优质绒山羊种羊1000只,购买优质绒山羊种羊冻精5万只,完成绒山羊改良配种40万只,其中,完成绒山羊冷配3万只。年末计划出栏绒山羊45万只。

四、推广畜牧业适用技术

篇3:中央17亿元扶持肉牛肉羊产业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 (2013-202年) 》, 提出要加强牛羊原种场、扩繁场和种公牛站建设, 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和牧区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 支持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设施改造。纳入本规划资金测算范围的项目仅就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建设、良种场建设而言, 初步测算规划期内需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7亿元。关于区域规划方面, 肉牛生产将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和东北3省, 稳定发展西部8省区, 兼顾发展其他地区;肉羊生产将巩固发展西部8省区, 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 适当兼顾其他地区。

篇4:2006年信息产业工作思路

督促各部门工作,抓好政务公开

办公厅是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协调、服务各司局的单位。首先会加强对部里2006年重点任务的分解督办,将整个信息产业部今年的17项工作重点归纳为12个方面,分配和督促各个司局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由于2005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信息产业部的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了办公厅,所以,办公厅今年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持续抓政务公开的工作。今年,办公厅将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内容目录》;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继续改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及更新周期、行业特色、公众互动、在线办公等项目。

新闻宣传和展览工作一直是办公厅的工作重点。今年,信息产业部单独以部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会有1个,参与主办的有11个,作为指导或支持单位的有4个,如: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而今年部里最重要的展览工作是组织参与并协助香港筹备世界电信展。

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做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所以综合规划司也将在今年做好“十一五”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说,今年综合规划司将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的修改和报批发布,组织全行业开展“十一五”规划宣贯。

另外,综合规划司今年还有5项重点专项工作,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依托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年内完成首批国家产业基地的滚动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相关工作,配合推动接收终端设备、机卡分离标准出台,并做好标准后续产业化推进工作;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二期工程的前期组织,力争年内启动;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化能力;配合部内司局做好2006年度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指南的制定及项目的评审工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作也属于规划司的工作范畴。王建章说,今年规划司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深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做好行业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集成电路、软件、基础元器件、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

两法两条例,建立法规制定思路

政策法规司是信息产业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的部门单位,副司长郭福华介绍了今年政策法规司的工作重点。由于2005年政策法规司研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指导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立法设想,并推出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架构的制定思路,即《信息产业促进法》、《信息化法》、《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今年政法司的工作重点也将围绕这两法两条例的研究、提出、制定工作展开。郭福华说,政策法规司今年要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重点要做好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除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外,加强对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也是政法司的今年工作重点。由于“自主创新”对于信息产业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政法司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郭福华说,政法司要多听取地区企业的意见,以典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调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摸清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

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

围绕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年信息产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司的工作更是如此。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说,今年科技司将制定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指导。

今年科技司将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应用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了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配合“电子强国”战略,科技司今年还将支持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粤、港、澳三地快速通关的RFID标准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珠三角音视频产业开发、湖北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开发和安徽合肥中文语音识别产业开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试点。

另外,配合一些法案和条例的实施工作,科技司还将配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快电子产品安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电子信息产品关键环保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等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预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包括国有、外商外资、民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扩大经济调节手段争取国家扶植

经济运行司每年会负责统计我国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情况。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调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销售收入: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利税:1850亿元,同比增长6.2%;与国家增长15%的目标一致,不断改善贸易结构。

在这样的调控目标下,今年经运司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统计法规执行检查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网络系统,提高行业统计分析水平,完善软件统计体系,以游戏软件为突破口,形成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统计体系,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还说,今年,经运司将扩大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具体说来,经运司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协商,推动国家扩大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研究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税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争取增值税转型率先在产业试点;对大企业研发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国家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肖华

加强产品管理

作为和终端产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品司,在2006年的工作中,会继续去年产品司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的推进工作。产品司副司长肖华说,今年,产品司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拟订有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反信息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品测评和审定等管理办法,推进《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和《电子游戏机产品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而在一些具体的领域,产品司还将推行产用结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继续支持和推进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金卡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IC卡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标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模块和读写机具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做好“金税三期”的实施工作,做好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的资质认定、监管以及产品序列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加强管理监督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说,今年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快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加强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监测,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对讲机、业余电台的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上无线电业务专项整顿,保障重点无线电业务使用安全;加强频率占用费的管理力度等。

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

做好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出现“断层”、供需不对口的现象,人事司今年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说,今年,人事司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积极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职成[2003]5号);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力度(劳社部发[2003]26号);密切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人部发[2005]73号)等人才认证工作。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

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信息化推进司今年的工作还是集中在信息化发展基础、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上。

篇5:2006年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新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招数,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新跨越,始终围绕“融入主城区,打造卫星镇,做强亭湖经济第一镇”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出“产业集聚外学陈家港,内学张庄;财政增收外学潘黄,内学南洋;骨干企业外学森达,内学伯乐达;村居经济外学东

南,内学大洋”的口号,坚持“壮大规模,主攻项目,注重外资,突破三产,统筹城乡,优化环境”的工作思路,确保达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即: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争取16;财政增长15,争取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争取8。围绕上述目标和思路,在工作的主要措施上,重点做到“五个突出”,谋求“五个突破”:

1、突出规模培植,在以工兴镇上谋求新突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增幅确保在25以上,其中工业开票销售3.06亿元,入库税金2235万元。一是培植产业规模。继续按照“培植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高新产业”的思路,拉长工业产业链,提高企业关联度,像戴南、溱东培植不锈钢产业,张庄培植齿轮产业一样,做大做强我镇的机动车配件、医化、塑化、服装玩具三大产业。同时积极与科研单位和科技院校加强联系和合作全年通过省部级新产品鉴定2个,市级新产品5个,提升我镇的产业层次。二是培植企业规模。全年新增定报企业4家以上,规模企业贡献份额占工业经济的80以上,将全镇定报企业中培植销售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超千万元的6家,超500万元的10家。三是培植集聚区规模。加强构港中小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向东扩张,再引进4个项目进园区发展。伍东台资工业集聚区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力争当年进区发展企业不少于2家。

2、突出重点招商,在项目推进上谋求新突破。把项目大突破作为全年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确保全年新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1000万元项目10个。一是全力扩大项目信息源。镇三套班子为主的各招商团队都分解落实项目任务,每个小分队都要有千万元投入的项目落户,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信息可跟踪、可洽谈。要发动全镇人民,寻找项目源。组织外出招商小分队3个以上,常年外出找项目。二是全力主攻大项目。由镇三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担纲,组成大项目攻关小组,持之以恒,紧盯不放,以超常的毅力,细致耐心的工作,力争年内突破1个大项目。三是全力拓展招商主体。变政府招商为主为企业招商为主,变个体招商为主为产业招商为主。年内以行政手段的办法确保定报企业全部招到新项目,特别是骨干企业,重点招引大项目、外资项目。四是全力创新招商形式。在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上下功夫。五是全力组织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的品牌,以优质的服务,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见效。

3、突出富民增收,在全民创业上谋求新突破。一是激励全民创业促增收。重点实施“五个十”工程,即组织10名机关干部创办、领办民营企业,组织10名村干部带头创办企业,吸收10名回乡人士还巢创业办企业,引导10名下岗职工自主创办企业,引导10名个体工商户投资办企业。全镇新办私营企业40家以上。二是调优结构促增收。继续发展蔬菜、林果、畜禽三大主导产业,全镇新增蔬菜规模种植300亩,新发展蔬菜新品种10个,推广新技术5项,新拓连片果树种植100亩,新增良禽饲养量100万只,生猪年饲养量达到6.5万头。利用醉螺行业商会的作用,年内再申报名牌农产品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个。全镇新办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农民经纪人100人,使全镇农民经纪人总数达到500人,年购销总值达到6500万元。三是转移劳力促增收。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通过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全镇新增有序转移800人,新增农民人均收入100元。

4、突出融入主城区,在提升三产水平上谋求新突破。作为城郊卫星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我镇潜力巨大且作用明显,三产活则全盘活,三产兴则经济兴。一是发挥工业优势,积极培育生产服务业。以现有产业集群为基础,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配套协作水平,成立行业协会,培植配套协作群体。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恒达运输做大做强,引进外来物流大企业前来落户,加快储运和物流的有效对接,使**真正成为城南货物集散地。三是发挥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紧全镇房地产建设规划,以灵活的机制、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前来开发建设,建市场、招项目,聚人气,凸现“财富效应”。砖瓦厂地块开发工程、医院地块开发工程、大桥西侧启动工程全面动工,继续实施洋桥别墅区二期工程,年内完成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以房地产的快速

发展,城镇人口的加速集聚,有力带动全镇传统服务业的迅速兴起。四是发挥人文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借助盐城成功申报旅游城市的机遇,挖掘**千年古镇的历史沉淀,做足盐文化、宗教文化的文章。五是发挥信息优势,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启动企业上网工程,加速企业网络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全镇工业化发展。年内新增信息服务公司、中介咨询机

构3个以上。

5、突出协调发展,在建设和谐**上谋求新突破。继续开展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这项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都能够凝聚到加快发展投身发展上来。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努力建设生态**、法治**、平安**,全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

关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

在深入贯彻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同时,我们对**今后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认真规划,通过全面调研,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十一五”规划草稿。

(一)发展思路

以“跃出亭湖争第一,挤身全市20强,提前建成小康镇”为目标,突出培植工业、三产两大财源,全面实施“三业联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三产城市化、农业特色化、发展统筹化“四化”进程,构建国际接轨,都市融合,科技创新,多元合作,人才聚合“五大强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实现我镇经济与社会发展快速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三业总值亿元,GDP亿元,年递增,人均生产总值万元,一、二、三业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年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年递增。

工业经济目标:“十一五”期末,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开票销售亿元,税收亿元,自营出口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企业总数达家,其中定报企业达家,年纳税超10万元的企业达家,其中超50万元达家,超100万元达5家,超500万元达3家,超1000万元达1家。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主干道灰黑化达100,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0以上。加强水利建设,新建圩口闸座、排涝站座,疏浚河道公里,使全镇外部防洪设施达标。加大对文化的投入,镇图书馆馆藏达2万册,各村居建成千册图书室,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部,有线电视用户终端个以上,计划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3‰左右,计划生育率98以上。

(三)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带、两翼、三区”的加快建设,全面实施“三个同步”。一带即:加快204国道工业项目建设,建成贯穿**南北的10公里国道工业带;两翼即:依托串场河宏心大桥、虹桥、珠溪大桥的全线贯通,加快串场河西沿线的发展,实现沿河两岸比翼齐飞;三区即:建设构港中小工业集聚区、伍东台资企业密集区和串场河西新镇区;三同步即:

二、三产业发展同步,集镇与农村发展同步,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

1、坚持以工兴镇和三产活镇同步发展。工业经济一直是**的主体经济,而第三产业将是今后几年**日趋活跃的产业,必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发展的重点上必须始终坚持以工兴镇、三产活镇的两大战略。

在工业经济上。一是重点建设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继续按照建设构港中小工业集聚区、伍东台资密集区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做大机动车配件产业、做优化工产业、做强服装玩具产业战略,使之分别达到年税收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的效益目标。着力规划建设市开发区**配套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形成税收2000万元。二是重点培植规模企业,提高支撑能力。针对工业企业较多,但骨干企业比例偏低的实际,把培植规模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一项重点,一方面,选择一批具有潜力的企业扩能升级;另一方面,招引一批规模大、投量多、科技含量高的重量级企业,力争“十一五”末,全镇纳税超100万元的5家,超500万元的企业3家,超千万元的1家。

在第三产业上。一是快速推进房地产开发,坚持以国家房地产政策为导向,走市场化运作路子,抓好现有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同时,根据城市拓展,规划的要求,做好规划、引进开发工作,使之年开发量稳定在30000平方米以上。二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努力招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拉动作用强的大型专业市场,力争“十一五”末,专业规模市场达5家,三是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在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搭建创业平台,解决因土地减少而出现的劳力过剩问题。

2、坚持城镇与农村同步发展。**镇串场河东四个村居已逐步融入镇区,大部分已发展成为城镇居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占较大比重,经济基础十分雄厚,而河西村居还是典型的农村,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基础条件已明显存在差异。今后几年,我们将借助南北三桥贯穿东西的交通便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坚持城镇和农村统筹规划,统筹发展。一是大力调整城乡结构,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力实施“311”工程,策应城市化发展战略,做好经营城镇的文章,加快办事处、居委会的调整和设置,扩大集镇规模,使更多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城市化水平达55以上。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继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面积,积极扩大大棚蔬菜、花卉、林果面积,发展都市农业、提篮农业。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植一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牌农产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提高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大力实施农产品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种植机械化工程。三是大力调整收入结构,全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放大服装玩具加工业的特色优势,积极培植创业典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唱响全民创业之歌,通过内外转移,使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逐步减少。

3、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同步发展。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总要求,做到既加快发展,又协调发展,决不以一时之利而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一是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工业用地、三产用地、居住用地认真制定规划,按规划实施。二是注重招商选资,节约土地资源。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协议条款确定按期投入到位,投产达效,并保证规定的投资强高。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大生态示范村建设的力度,严格控制有污染的项目入镇入园,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无污染生产。四是加快实施农村“四清”工程,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河道,努力建设绿色**、生态**。

(四)保证措施

上述“十一五”规划目标是一个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目标,也是一个富有挑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促进工业经济增收。继续突出以工兴镇发展战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实现工业主体经济的再次扩张。一是重抓产业集聚。在构港、伍东两大镇区工业集中区的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对黄巷、武林、伍西、三星进行工业集聚,形成一定规模。二是加快规模培植。以现有支柱产业为支撑,吸引技术、资金、放大产业优势,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各类人才,推进技改开发,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5个,新产品增长率10以上,着力扶持和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到“十一五”期末,确保亿元以上销售的企业达4家以上。三是强化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进招商引资办法,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主攻大项目、牵动力强的项目。四是主攻外向带动。进一步加大外向开拓的力度,发挥优势,主动出击,突出台资,三外齐上,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实现外向型经济新突破。

2、以加快调整为主线,塑创城郊特色农业。要在调控总量、调活布局、调优品质、调高效益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优势优价特色产品,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提高精品蔬菜、畜禽、果品、园艺在农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城郊优势,着力培植农产品加工、经营、观光、休闲农业景点项目,大力发展保健蔬菜、花卉苗木、优质果品、精细养殖等优势产品,逐步形成区域特色,促进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和加工。在调整策略上,坚持“五优先”:优先抓种植业调整,逐步由种植业调整向全面调整过渡;优先抓品种调整,逐步由品种调整向规模调整过渡;优先抓现行调整,逐步由现行调整向战略调整过渡;优先抓初级调整,逐步由初级调整向高级调整过渡;优先抓产品调整,逐步由产品调整向产业化过渡。在措施上,着力培育“三支队伍”,培育一支新型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培育一支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一支市场经济意识强、文化科技素质高的农民队伍。

3、以融入市区为依托,扩大三产贡献份额。继续放大同城效应,在做大做强城南医药、伟业汽贸等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再引进两至三个规模大、拉动力强的专业市场,使专业市场达5家。继续抓住城市发展的有效机遇期,使房地产开发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延伸,在聚集人气的基础上,配套发展物业管理、餐饮、商务、休闲业等。大力发展建筑业,抓住扩大内需、新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壮大建筑龙头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4、以村镇建设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继续策应城市发展战略,做好经营集镇的文章。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加快实施镇区道路硬化、街道绿化、环卫设施、标志性工程等建设项目,进一步美化集镇、优化环境,重新规划中心村建设,着力提高规模档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民进中心村建筑,要按照“费用优惠、统一标准、专人监督,全程服务”的原则,注重抓进度,抓质量,上水平,争取新的突破。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年年建,加快建,千方百计改善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办一件、成一件,着眼长远,认真规划,克服短期行为;坚持社会办、全民办,加强政策引导,依靠全社会力量,实行多元化投入,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篇6:肉羊产业形势及其发展思路

一、羊肉产能不足,价格一路飙升

近几年来,我国羊肉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从2009年10月中旬的35.78元/千克,涨到2011年10月上旬的48.74元/千克,仅仅两年时间,羊肉涨幅就高达12.96元/千克。尽管羊肉市场涨势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说到底,肉羊产业本身产能不足,却是构成羊肉价格飙升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2010年新疆、内蒙古等地遭遇冻灾,许多母羊被冻死,导致肉羊存栏量大幅下降,截至2011年4月20日,新疆因灾死羊46.55万只,损失相当大,加上前段时间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提高了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兴趣,而与此同时,很多养殖户对肉羊养殖有所懈怠,这就使得肉羊出栏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因为货源缺乏而导致羊肉价格大幅上涨。2011年全国羊出栏2.7亿只,存栏2.81亿只,总产量398.9万吨,其中,绵羊存栏1.39亿只,山羊存栏1.42亿只,羊存栏量比最高时期的2004年下降7.8%。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能繁母羊存栏量下降9.1%,这是导致市场羊肉供应不足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报道,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羊肉产量达到最高点62.4万吨,以后逐年减少,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羊肉产量分别为60.5万吨、45.4万吨和43.8万吨。目前新疆羊肉缺口达20%以上,全国羊肉缺口在30%以上。我国畜产品生产中,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像羊肉这样缺口如此大、供需矛盾如此突出的。

二、肉羊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

肉羊是适应外界环境能力最强的家畜之一,能适应潮湿、炎热、干旱、寒冷等极端环境条件,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也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羊都可以顽强地生存下去。羊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能充分利用天然草地牧草、农作物秸秆、农副加工产品,饲养肉羊投资少、周转快、效益稳、回报率高,既可以大规模投资,也可以小规模养殖,尤其是边远山区,牧草资源丰富,适宜大力发展肉羊养殖。我国幅员辽阔,有大量的草山草坡,有五千多种天然牧草,每年还生产大量农作物秸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养羊业,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广大农民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全国羊肉产量大幅增加,但羊肉在肉类生产中仍然只占4%左右,全国人均占有羊肉量仅为1.19千克,这些数字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专家预测,随着经济发展,羊肉在国际肉类贸易中的份额将会不断增长,特别是中东和北非国家,羊肉进口量将大幅上升;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因疯牛病、口蹄疫流行,羊肉生产与出口严重受挫,这将导致羊肉供应市场出现空缺:因此,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国内羊肉需求上升,价格坚挺已成定局。

近十年来的畜产品市场,猪、鸡等行情均不稳定,价格经常大起大落,如果对行情把握不准,常常会出现倾家荡产的严重局面。但肉羊销路一直看好,价格稳定、市场平稳,从来没有大起大落过,偶有波动,也是幅度很小,周期很短,投资回报率很高。另外,由于肉羊繁殖相对缓慢一点,在很长的时间内,数量的增加与市场需求的增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养羊已成为广大农民投资小、效益稳的饲养项目。综合多种资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养羊不但有利可图,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项目,养好羊,准能发“羊”财。

三、多措并举发展肉羊产业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帮助肉羊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虽然我国有可利用草山草坡10亿亩,理论上讲饲料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封山育林,养羊都以成品饲料为主,投入很大,每只羊通过三个月育肥出栏后,纯收入只有几十元。要想激发养殖户养羊的积极性,促进肉羊产业大发展,扶持政策是最好的助推剂。甘肃省高台县根据农户引进基础母羊数量,每只给予50~100元的补助;对建设养殖小区的农户和企业,给予4万元补助或奖励;对饲养量200只以上的大户,每只协调贷款400元贴息一年;对农户在三荒地、空闲地新建养殖小区与相关设施的,在符合土地管理有关法规和程序的基础上,优先予以审批。一系列鼓励措施,有效推动了高台县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县5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达1466户,千只以上规模养殖场达28个,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48.8万只,肉羊产业呈现出可喜的局面,经验值得推广。

2. 注重羊业产品开发,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由于牧场退化、牲畜超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牧区发展肉羊产业的潜力有限,但传统的绵羊生产重在羊毛,实际上,羊肉收入占养羊总收入的80%以上,只有抓好肉羊生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羊业经济效益。因此,牧区羊业应从“产毛为主、淘汰吃肉”转变到“以肉为主、综合开发”的道路上来。综合评价,我国羊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在农区,但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实施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等管理措施,肉羊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据统计,实施生态保护以后,我国羊存栏数量下降了1200多万只。为此,从产业发展趋势上看,传统的肉羊放牧养殖将逐渐转为半放牧半舍饲甚至工厂化全舍饲方式,与之相适应,牧草栽培、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工厂化舍饲技术将很快得到普及,利用市场经营机制,加强肉羊繁育和杂交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肉羊科技水平和规模化生产进程,将成为实现肉羊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3. 种植牧草圈养肉羊,是肉羊产业的大趋势。传统观点认为,种草养羊会增加成本,但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的经验证明,种草围栏圈养山羊虽然增加了投入,但是产出效益的增加更大。传统方法放牧山羊,每只母羊年均仅育得成羊1只,净收入400元;种草围栏圈养山羊,每只母羊年育成羊3只,体重比放牧更重,出售收入1680元,扣除建舍、种草、补精料、设盐砖等费用623元,净收入1057元,比起放养来每只能繁母羊多收入657元,再加上粪便收入每年30元,合计增收687元。灵川县种植象草、王草、黑麦草等,亩产两万千克左右,种1亩草可养殖5只能繁母羊或10只成年羊,其中黑麦草在百草枯槁的冬季生长,平均每只成年羊需0.2亩黑麦草即可保证安全越冬。尤其是种草养羊背后的生态效益,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4. 科学开发种羊市场,走良性循环之路。我国共有肉羊品种127个,列入国家级品种志的优良山羊地方品种20个,培育的山羊品种2个,引入的山羊品种2个;存栏绵羊中80%用于肉羊生产,理论推算优质种羊应在50万~100万只之间,实际存栏不足5万只,即使初步达到每年生产2000万只肉羊的生产规模,现有种羊数量也微不足道,所以发展肉羊生产的种源问题远没有解决。由于种羊生产价值较高,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种羊繁育上,而忽视了种羊利用以及高档羊肉的开发生产。种羊利用不够,则造成种羊相对过剩,导致炒种活动无法维持,波及到了整个种羊生产。又由于高档羊肉生产不够,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影响了企业的加工生产与特色产品开发,没有实现优质优价,致使生产者积极性不高。因此,今后应充分重视种羊问题,做到保护与开放并重,并有效阻止炒种现象,使优质种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肉羊生产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作者简介:王道坤 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向阳路11号 邮编:276400。

上一篇:糕点广告语下一篇:田忌赛马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