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天气的谚语

2024-05-26

作文素材:天气的谚语(通用15篇)

篇1:作文素材:天气的谚语

天气谚语作文350字

今天傍晚的时候,我正在做作业。我做着做着,感觉腰酸背痛了。

于是,我就停下来,伸了一个懒腰。这懒腰不伸不要紧,一伸却让我意外发现了晚霞。那天边红彤彤的,挂着一抹晚霞,真是好看极了!我觉得我不能独自欣赏这美景,我应该和妈妈一起分享。于是,我就把妈妈也叫了过来。妈妈看着这红霞,不禁感叹道:晚霞好美呀!我也情不自禁地赋诗: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妈妈问道:“你还吟诗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我解释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朝霞的话,是不适宜出门的,因为天要下雨。但如果是晚霞的.话,明天就适宜出门,因为明天是个艳阳天。”

妈妈听了我的解释后,有点半信半疑,问道:“真的是这样吗?这句天气谚语真的灵吗?”我笑着对妈妈说:“你不信的话,那就等着看明天的天气吧!我们马上就可以见晓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妈妈点了点头。

篇2:作文素材:天气的谚语

去年暑假的一天,刚吃完午饭我就跑到楼下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

我们你追我敢,玩得可开心了。突然一个小朋友叫了起来:“你们快看这些小蚂蚁都排着队正向前方高处的地方搬家呢。”听到了叫声,我们就朝着那个方向跑去,眼前的`一幕让我呆住了。一只一只的小蚂蚁陆陆续续地向高处的台阶上爬去。这时,一个小伙伴提议道:“要不,咱们玩捉蚂蚁的游戏吧!看谁一分钟内捉的蚂蚁最多。”我们听了这个建议,觉得还不错,于是就玩了起来。我们捉这捉那,玩得可开心了。过一会儿,我觉得嗓子里直冒烟,只好回家喝点水再下来玩。

我回到家里,就看见妈妈正在生气地看着我,嘴里还说着气话:“你怎么浑身弄得这么脏,干什么来着,快给我如实交代。”听到妈妈这么一说,我也没敢说慌话,只好实话实说:“妈妈,刚才和伙伴们玩捉蚂蚁了。”听了我的解释,妈妈又说:“一会儿肯定会下雨,别出去玩了。”我不服气地说:“下雨?怎么会呢?我还没玩够呢,我就是要去。”

我又气呼呼地跑了下去,不到十分钟天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就像一只“落汤鸡”似的回到家。

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你真神,说下雨就下雨,以后你一定能当上咱们大家的天气预报员的。”妈妈说:“不是我神,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妈妈慢慢的说:“蚂蚁搬家,风雨交加”!

篇3:作文素材:天气的谚语

关键词:作文,生活,素材,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磨刀不误砍柴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来, 常看到许多学生的作文或者泛泛而谈, 空洞无物, 描述事物粗浅而缺乏特点, 形象苍白;或者言之凿凿, 千篇一律, 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重, 缺乏个性的显露;或者无病呻吟, 空发议论, 文章缺乏新鲜素材, 总喜欢虚构一些荒诞的故事。出现这些作文弊端,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素材积累不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特别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不仅要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技能技巧, 而且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从生活中寻觅源头活水, 不断补充学生的素材仓库, 为写作备好丰厚的物源。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 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这个源头很广大, 不用外表, 操持由己, 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确实为我们作文提供了广博的感受和直接的经验, 我们要走进生活, 亲近生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生活包括很丰富的内容, 我们亲身经历的是生活, 我们耳闻目睹的也是生活, 甚至我们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还是生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只要我们深入生活, 热爱生活, 用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生活, 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生活,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 一定会搜集到生活赐予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如果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积累, 一定会收获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关注自己, 叙亲历之事

自身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做自身生活中的有心人, 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每个人的经历都与众不同, 在与家人、朋友、社会的接触和碰撞中, 我们逐渐从幼儿一步步成长为花季男女,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心理、思想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立足自身生活, 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写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 抒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最个性化的素材, 这样的事情最容易抒发真情实感, 也最容易写出打动别人的东西来。如记叙自己的一个故事, 写一段自己的成长经历, 展现一种思想的变化过程, 说不定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这样说, 鲁迅先生如果没有对自己少年时代的深刻体验和认识, 就写不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等精美的散文。

二、关注他人, 记动情之人

对于初中生来说, 接触的人有限, 经历的事不多, 所以选材的对象多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一般来说, 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大事、新鲜事毕竟很少, 多是一些平凡无奇的小事, 甚至很多人可能重复着相同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中蕴含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蕴含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思想和感情的流动。这就要求我们独辟蹊径, 在大众般的事情中发现自己的独特感受, 把身边对自己感受最深触动最大的人和事写出来, 通过自己动心的场面描写和典型的细节刻画成为文章的“亮点”, 真正达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创作境界, 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豁然开朗之觉。如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 选取父亲在车站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细节刻画来表达父亲的拳拳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还有魏巍的《我的老师》, 选取自己与小学时的女老师蔡芸芝相处过程中微不足道的几件小事, 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至深, 印象深刻。

三、关注环境, 绘迷人美景

大自然充满无限神秘: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地震海啸、世季轮回, 有悲壮、雄奇与险峻, 也有温馨、高尚与典雅。无数的生命共同生存于这个复杂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世界中, 不时地泛着奇异而美丽的身影, 共同描绘出了一幅长长的画卷。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 都是一部无言的哲理书, 给每一个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的人以无穷的启示。作为中学生应该热爱自然, 关注自然, 作文中可以描绘山水的美景, 也可以写一草一木的特性, 同时也要融入自己的一些感情和思想,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只要热心关注环境, 并领悟其中蕴涵着的生命真谛, 你一定会搜索到许许多多的写作灵感。如中考满分作文《走过四季》就是在描绘四季景物的基础上的认识感悟和情感升华。

四、关注社会, 写时事热点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空前发展, 现代人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热点, 并能把自己对时事的所闻所思诉诸笔下。社会时事、时代焦点也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 紧扣时代脉搏的文章才更显立意深远。如满分作文《记住这一天》, 考生聚焦中国历史上三个难忘的瞬间:惨烈的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唐山大地震中中华儿女的坚韧和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自豪。悲中华之悲, 颂中华之魂, 喜中华之喜, 立意深远, 主题博大, 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熹的《朱子大全》.

篇4:天气气象的谚语农业谚语

2、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3、泥鳅跳,风雨到。

4、还细偷针,大哩偷金。

5、有雨亮四边,无雨顶上光。

6、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7、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8、将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头。

9、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10、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11、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12、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13、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14、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5、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16、冷得早,暖得早。

17、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8、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19、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20、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21、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22、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23、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24、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25、头发响,风一场。

26、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27、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28、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29、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篇5:天气气象的谚语农业谚语

2、七月北风及时雨。

3、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少。

4、饭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气晴。

5、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6、雷轰天顶,有雨不狠;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7、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8、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9、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10、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11、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12、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13、日光早出,晴明不久。

14、麦田开水沟,下雨不用愁。

15、有雨亮四边,无雨顶上光。

16、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7、麻雀囤食要落雪。

18、若要晴,望山青;若要落,望山白。

19、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

20、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21、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2、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3、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24、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5、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26、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27、雨后虹,天转晴。

28、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29、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篇6:天气气象的谚语精选农业谚语

2、蚂蚁垒窝要落雨。

3、小满不下,梅雨较少。

4、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5、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没晴天。

6、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7、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8、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9、贪欲如火,不遏则燎原。

10、鸡进笼晚兆阴雨。

11、星星眨眼,有雨不远。

12、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13、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14、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15、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6、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17、夏天雨绵绵,起北风便晴。

18、腊雪春烊,棉花搭棚。

19、红白黑云绞,雹子小不了。

20、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21、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22、星星明,来日晴。

23、水深才能养大鱼,上中下部鱼三层。

24、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25、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26、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27、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8、伏里起西风,稻管易生虫。

29、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篇7:作文素材的加工技巧

一、掌握几种技巧

1. 仿写素材

对于手中掌握的素材,我们不可能“照抄”下来,那么,就可以按照主题进行仿写。如这样一则素材: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的特征,他们又与北大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作如下仿写: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工部,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东坡,中国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

2. 扩写素材

对素材的重新加工过程,有一个技巧是扩写。所谓扩写,就是把原来一个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如“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把这一则素材进行扩写,有学生是这样操作的: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扩写后的素材,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这个学生在扩写时,注重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但同时也忠实于原素材主题。

3. 压缩素材

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4. 虚构素材

我们都说,写作文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是的,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贵在有入情入理的“编造”,也就是虚构。作文拘泥于“实”,而不写“虚”,写作的思维就会受到严重束缚,而且难以展开。其实,虚构是一个文学创作概念,绝不等同于跟实际不符合的“虚假”。虚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旨而进行的。对于素材来说,同样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虚构。有学生写司马迁的“选择”,虚构了司马迁在接受宫刑的前一晚上的内心活动变化过程。经过内心的冲突,司马迁最终选择宫刑,目的是为了编撰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著作。可见,虚构素材是完全可行的。不过学生要掌握几个原则:一是虚构必须可信。虚构之事,不必真有,但是必须能有,虚构的基础是可信,虚构必须在常情常理之内,而不能在常情常理之外。二是虚构要有新意。对原素材所体现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三是要有一定的情节。没有情节的虚构只是无聊的说教,只有通过情节的推进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二、多角度加工素材

1. 添加故事情节

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加工,加强情节的故事性,使素材内容获得扩充。如写“雨天等待妈妈”这一素材,就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之更加丰富:这雨却越下越大,雨点打落在泥土里,形成一滩烂泥。暴雨中的街头,穿梭着点点伞花,却没有一点是属于妈妈的。雨声、叫喊声、车鸣声、泥浆声,天地之间仿佛混为一体,凌乱而模糊。我觉很冷,冷至心肺。可妈妈还是没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我有点担忧了。(2008年浙江温州卷《下雨天,真好》)小作者添加了雨越下越大的情景,同时通过眼睛寻找妈妈这一动作,突出了自己对妈妈的担忧。

2. 丰满人物形象

对于一些人物素材,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扩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内容,从而达到印证话题的目的。如写一位中考生落榜的故事,如果写成:她今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懂事的弟弟鼓励她。这样的素材只能是单调无味。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以丰满人物形象:“‘姐,前面就是状元溪,八爷说,叫声状元溪,来年准能考中。’小弟一脸灿然,凌乱的头发,一双可盼的眼。弟弟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姐姐,我帮你叫,我声音大。’弟弟像山里娃赶集似地掩不住喜色。”(2008年浙江宁波卷《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小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具体。当然,要使人物形象丰满,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素材,找到人物身上的一些突出点、闪光点,才能诠释话题的事迹,进行重点加工,切不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流水帐”式的叙述。

3. 转换角度加工素材

对于一些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角度的转换,即把自己当成他人来写,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如“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你”,一定是文中所替代的“他”,那么,语言、内容等都要符合“他”的特征。

三、利用几种思维模式

1. 探因思维

对一则素材的加工,我们不能随意而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要找到这一素材最佳的切入口,否则加工就无从谈起。如何寻找这一切入口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反推,即因果思维的形式进行。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它的原因:“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因”正是写作的切入口。

2. 索果思维

所谓索果思维,就是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以2008年重庆中考卷《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果:出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人们之间彼此帮助,没有了隔阂;付出后的收获,掌声是对他的最好回报;震撼着人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那一时刻,人性的最美展现了出来……这样推论下去,对素材内涵的把握就更加深刻而全面,对素材的闪光点也找准了,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

3. 正反思维

篇8:作文素材:天气的谚语

【冬天的风】冬天还没有到,可是天气已经冷得不行了。狂风吹得树木东摇西摆,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听见外面的风呼呼地吹,好像老虎在怒吼。狂风吹得我家的窗户发出了“砰砰砰”的响声,害得那些老年人睡觉都成了问题。那响声响得还把熟睡的人都能够吵醒。我也久久不能够入睡,静静地听着那考老虎怒吼一样的风声„„

【冬天的风】外面寒风刺骨、北风呼啸,大街上冷冷清清,光秃秃的小树苗可怜巴巴地立在道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变得枯黄了,同花儿一起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北风吹来,小树苗在寒风中挣扎着;小草扑倒在地上,好像害怕这突如其来的寒风。而一排排亭亭玉立的柏树,在寒冷的冬天里,它们依然那样浓郁苍翠。

【冬天的雾】小城冬天的早晨是有雾的,迷茫茫的一片,整个城都笼罩在这雾中,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河里淡淡的白烟和这漫天的大雾融合在一起,人,桥,雾组成的小城冬天别有特色的风景,这是一幅优美又飘渺的风景画。

【冬天的雨】雨越来越小,天边居然出现了金黄的太阳,把雨渐渐隐去.雨中又有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是彩虹,而是太阳!雨还在下,由一层雨丝变成了几点雨丝,一切都清晰、明亮了起来。雨不再轻盈地蹦跳了,好像已经累了,但还没有尽性,抓紧时间再玩一下,看一下冬天的景色。雨儿一点一点地收敛自己,只看见远处有几丝淘气的雨还在留恋,久久不愿到达地下。

【冬天的雨】雨下的时候,有时让人很难察觉。因为这么多天来都是暗晦的天气。严寒中,呼出的气立即化成一阵轻烟在眼前飘过。雨:往往在人不经意的时候下来了。无声无息,待人感觉一股特别冰凉的时候,定眼一看,哦,原来雨已下多时。身上的衣服长满了无数个晶莹的小水珠,稍微一用力、那些小水珠或滚落地下,或润入衣中.此时地上一片白蒙蒙。

【冬天的雪】隆冬的凌晨,地面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银白色的霜花,四周一股股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最先带来冬天信息的应该是雪了。你看,它终于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走来了,步履是那样的轻盈、舒缓,悄悄然从遥远的天际飘落,片片光洁如絮的雪花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落在袒露着胸膛的大地上。哦,它是在为大地编织厚厚的洁白的羽绒衣吧!此时,那灰蒙蒙的天空似乎也明朗起来,天地完全融合在一起。啊,好一派银装素裹世界!

篇9:高考作文素材常用谚语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晨不起早,误一天事;幼不勤学,误一生事。

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大老爷丢签,老百姓啃砖。

刻薄成家,终无久享。

衣冷加根带,饭少加碗菜。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高中常见谚语

会交的交三辈,不会交的交一辈。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吃面多喝汤,省得开药方。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宁叫心受苦,不叫脸受热。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高中常见谚语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勤奋读书,必须紧紧抓住时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包谷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时节一朝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中常见谚语

晨不早起误一天,幼不勤学误生命。

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白露谷,寒露时节豆。

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云彩往南雨涟涟,云彩往西披蓑衣。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泥鳅静,天气晴。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高中常见谚语

寒露时节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时节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寒露时节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不怕千次使,就怕一次累。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到。

篇10:天气的英语谚语

1. No weather is ill, if the wind be still.

(早西风夜东风,日日好天空。)

2. When dew is on the grass, rain will never come to pass.

(草上露珠闪,告别下雨天。)

3. Fish bite best before a rain.

(大鱼吃小鱼,天空要下雨。)

4. For a morning rain leave not your trip.

(不要因为早晨下了一场雨就不去旅行。)

5. Yellow sky at sunset , wind in the morrow.

(日晕而风,月晕而雨。)

6. 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

(四月雨带来五月花。)

7. When ladybugs swarm, expect a day that’s warm.

( 蚂蚁搬家,天将雨。)

8. If bees stay at home, rain will soon come. If they fly away, fine will be the day.

(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9. When a halo rings around the moon or sun, rain is approaching on the run.

(太阳月亮镶银边,老天马上要下雨。)

10. Red sky at night, sailor’s delight. Red sky in the morning, sailor’s warning.

(晚上天色红,水手乐呵呵;早晨天色红,水手急煞煞。/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1. save for a rainy day

(未雨绸缪)

12. When the stars begin to huddle, the earth will soon become a puddle.

篇11:浅议作文素材的筛选

一、熟悉而陌生

因为经典素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是选材之首选, 但因为大众耳熟能详, 又略显平淡, 所以我们应该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信手拈来的素材, 把它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陌生一面作为选材切入点, 就可以旧调谱新曲、枯木再逢春, 让人眼前一亮, 达到化平淡为神奇之功效。“熟悉而陌生”的含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知道却不了解, 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望月思乡”, 以广为人知的杜甫为素材, 大家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他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就是知其一:路人皆知的老调重弹。我们只需稍加变通, 拓展延伸为二, 即选材改为他的《月夜》:“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杜甫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又有多少人了解《月夜》这首诗呢?即使知晓这首诗, 但是否又明确这首诗的独到之处: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 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 又以儿女 (因为年幼) “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 衬出妻之“孤独”凄然, 进而盼望聚首相倚, 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再如沈括, 北宋时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 堪称“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这是熟悉;却与章惇等人一起借苏轼的《咏桧》诗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 岁寒恐有蛰龙知”) 向皇上告密, 制造了有名的“乌台诗案”, 完全是政治上的小人——这是陌生。还有如雷贯耳的李白, 他平生傲岸、叛逆不羁的形象被我们示为典范——这是熟悉;其实李白并非像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 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25岁的李白就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 他不仅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 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 希望能荐用自己;44岁被贬出长安之后, 每到一处, 他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请, 一些连史传都无记载的人物竟被他美誉为雄才豪杰, 其目的是迫切的希望对方赏识自己) ——这是陌生。

二、新颖而独到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天才, 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庸才, 第三次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蠢才。”作文选材更是如此。经典素材固然典型, 但因为选材陈旧、雷同而缺少个性导致这样一个可怕的作文阅卷场景:老师从头至尾, “拜谒”的都是苏轼杜甫李太白这几个“永久”的例子, 一材多用, 一招通吃:“肩膀”是苏轼的肩膀, “选择”还是苏轼的选择, “温暖”依旧是苏轼的温暖!尽管写得行云流水、神采飞扬, 恐怕也会因为千人一面, 万人一辞而导致审美疲劳。所以为避免撞车, 选材必须打破常规, 不落俗套, 方能冲出重围, 出奇制胜, 于万绿丛中凸显一抹红艳。其最佳解决办法就是选材新颖而独到:不为他人占有或很少为他人占有, 尽量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2007年北京卷满分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的首选素材便新颖而独到——纳兰容若的寂寞, 于众多“李白、杜甫之寂寞”中脱颖而出、独枝灿烂绽放。再如2006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双城记》围绕走与停, 突破思维常规, 以成都、重庆两座城市为“非常”素材, 顿时让人眼前一亮;2005年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则用“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等最前沿的素材, 与时俱进, 紧扣时代脉搏, 一改羁旅情愁的“纪念”宿构, 彰显作者独具的匠心。

三、健康而高格

“健康而高格”是作文内容的最基本要求: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在文中流露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符合真、善、美的标准, 体现出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有对社会人生的客观认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 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 不违背道德规范, 能尊重历史。一篇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 有时比是否准确还重要,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考生的思想品质, 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材。比如2002年四川一考生写《潘金莲的选择》, 因其落脚点定在选择西门庆上, 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 虽三评后得到了高分, 但还是引起了评卷老师及社会的极大争议;更有甚者, 为打动阅卷老师, 不惜编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残疾”等假话、套话。相反,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一文在结尾处选择林则徐被贬伊犁、韩愈发配潮州, 却化寂寞为动力,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的高格素材, 为全文思想抹上了一笔最亮丽的华美色彩, 不仅与原文内容相得益彰, 还升华了主题, 得高分自然水到渠成!

篇12:天气的谚语俗语

2.大暑,秋后热

3.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4.东虹太阳西虹雨

5.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6.夏至起西风,天气晴得凶

7.初一下雨初二晴

8.蝉声长鸣晴,短鸣雨

9.娃娃云,晒死人

篇13:关于天气的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动物预兆天气的:

鸡迟宿,鸭欢叫,不久风雨到。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关于帮助的谚语: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关于思想方法的谚语: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关于团结的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篇14:关于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东虹日头西虹雨。

二月二,龙抬头。

过了冬至,长一蜂刺;

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朝雾晴,晚雾阴.朝雾不收,细雨淋淋.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1、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2、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3、春占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二八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47、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

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的分类

[14]

24节气按照所反应的现象不

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我国全部地区。四立便不尽然。尽管也从天文上反映季节的开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季风性和大陆性都极为显著,各地气候悬殊,因此各地四季开始日期和其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分明,有些地区不甚明显,甚至某一整个季节都不出现。例如黑龙江省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传着:“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有些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

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温度开始降低,水汽凝露较多;以后温度下降更甚,不仅露更多,而且凉起来,但还未结冰;最后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从农业生产上看,这三个节气的热量意义大于它们的水分意义,具体而生动。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

趣味习俗。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

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

春牛”的风俗。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2]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

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

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

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

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

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

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4]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即视太阳 在黄道 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花信

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 转暖,渐有春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北京地区,北海冰 融化,雁飞,蜜蜂开始群飞,春雪终止,榆树开花。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 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 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 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 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民俗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

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5]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或24日)经过此点。我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玄乌至,雷始发声,始电。《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春

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好。”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 作物进入春 季生长 阶段。华中农谚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京地区,山桃、加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 天气 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 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 对大气 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6] 清明节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我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

“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后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后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

饮食

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7] 谷雨节气

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谚语说“谷雨无雨,交回田主”,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雨水的重要。下面说说谷雨期间的主要天气特点:

春天由于天气多变,因此在饮食和养生方面很讲究,谷雨到时,已是暮春,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吃适合这一季节的食物呢?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

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风沙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1993年、1995年、1998年、2005年的谷雨期间,都出现了强沙尘暴、沙尘暴。其中,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的黑风,瞬时最大风速达34米/秒(12级),能见度陡降为零,风沙形成的沙暴壁高达300-400米,上下有三层结构,每层有一球状尘团滚动,最下层呈现黑色,中上部红黄相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各地的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降到-2-2℃。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至今令人毛骨悚然。

大范围的浮尘天气,昏黄的天空,落下的黄尘,让诗人所描绘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暗然失色。谷雨花信: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8] 立夏节气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

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农耕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 小满节气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养生

从字面上讲,小满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从环境上说,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根据此气候的特点,小满养生重在祛湿热健脾胃。在饮食上,应注意多进食具有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热量的油腻食物。[10]

芒种节气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

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食谱

芒种节气的具体食疗、食谱方。

西红柿炒鸡蛋:

[配料] 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 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11] 夏至节气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养生

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

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12] 小暑节气

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暑节气,传统上为夏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05°至120°的一段时间,约15.7天。小暑前后,我省大部分地方雷暴天气增多,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短时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西安去年7月上旬有3天的高温天气(即:35度以上,最高气温达到了38.8度),有5天降水日,降水量为34.8毫米。而今年同期到今天,没有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到今天以出现了4天降水日,降水量达到了38.7毫米,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预计:从今天(7日)到9日,西安地区(7日:雷阵雨转小到中雨,8日:中雨转小到中雨,,9日:大雨,10日:小雨转阴天)。请大家注意防范。这样来看西安地区今年上旬不会出现高温天气,雨水增多。农业生产:从今天(7日)到10日,大部分地区和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关中局地有大雨到暴雨。建议湿涝的柑橘、猕猴桃等果园及时排涝降

湿;加强果园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苹果产区注意中耕除草,蓄水保墒;同时果区应重视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尤其重视人工消雹。

提请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汛工作。特别需防范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同时密切关注中小河流和水库水情变化,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与监测。

保养

7月7日,将迎来小暑节气,标志盛夏时节开始登场。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盛夏时节,天气闷热,很多人常常感到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总想睡觉,也就是“夏打盹”。营养专家表示,多食含钾食物、多吃醋和保证充足睡眠可驱困意。

“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出现“夏打盹”。从中医角度上看,由于闷热,人体容易消耗元气,气阴虚者更易被夏季困乏所侵袭。

“夏打盹”虽然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有时也会对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一些小影响。为了预防“夏打盹”,李艳玲提示说,“夏打盹”是由于体内钾元素流失造成的。因此,盛夏时节要注意多补钾。

篇15: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1. 广泛阅读, 积累文字素材

郭沫若先生指出:“儿时背下的书, 像一个大冰山, 入了肚子, 随着年龄增大, 它会慢慢融化, 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石, 是积累文字素材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在广阔的文学海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 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快乐图书角”,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并摘记书中的美词佳句、格言警句、动人片段, 做到每日诵读, 强化记忆, 让优美的文字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进一步开展精彩故事会、名著大家谈、诗歌朗诵会等读书交流活动,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摘录卡”, 依照人物、动物、景物分成若干类,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做到常看常读, 熟记于心。

2. 指导观察, 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例如, 在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 我让学生走出教室, 亲自去感受雪的美丽。在快乐的氛围中, 我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触觉等角度进行观察,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认真的观察和体验, 学生们的写作非常成功。有的学生写道:“美丽的雪花轻轻飞舞, 宛如一只只银白的蝴蝶, 轻轻悄悄地落在人间。它们追逐着、嬉戏着, 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 将大地变成了银色的城堡, 为田野盖上了雪白的棉被。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钻到我的脖子里, 带来了丝丝清凉……”还有的学生写了雪中游戏的快乐、雪中的感悟等, 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 学生的写作也变得情思飞扬。

3. 关注媒体, 积累情感素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指导学生通过报刊、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较为狭窄, 情感体验也比较贫乏, 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从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中积累写作素材,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例如, 在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期间, 我让学生搜集了历年来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 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 真正走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伟大母亲高淑珍等人, 从中获得深刻的爱的启迪。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因为有了心灵的深深触动, 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他们的文章变得更加真实感人。

4. 牵手课本, 积累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众多名家名作, 饱含童趣的《槐乡的孩子》、豪情万丈的《七律·长征》……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带给学生无数美的感悟, 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许多写作的启迪。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文本, 展开活泼灵动的小练笔, 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方法。例如, 在学过《白杨》之后, 我指导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进行练笔, 在文本的引领下, 学生热情高涨,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听, 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划过, 悠悠扬扬, 仿佛一曲动听的奉献之歌。在我们求知的目光中, 它们化作了一个个美妙的汉字, 化作了一道道清秀的算式, 化作了孩子心中最美的梦。然而, 它却失去了挺拔的身躯, 在风中静静飘散。是啊, 粉笔是平凡的, 又是伟大的, 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纯朴的劳动者, 默默地付出着……”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在于长期的厚积薄发。希望广大教师行动起来, 积极引导学生有效积累, 让写作变得更加快乐!让我们不断创新, 共同努力, 迎接作文教学的美好明天吧!

参考文献

[1]施云云.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探究[J].华章, 2012 (12) .

上一篇:党员自我画像清单下一篇:销售派单员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