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2024-04-16

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通用8篇)

篇1: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以预防医学需求为前提,应用分析化学为手段和技术来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的化学物质的质、量和变化的学科[1]。它既有化学本色,又有医学特色,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预防医学相关学科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学科服务。因此,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些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本文通过调查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卫生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分析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采取相关教学改革措施、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200人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式匿名式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态度及兴趣、课程满意度、实验过程及掌握程度。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0.5%,其中男生81份、女生100份。

2结果

2.1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认识

50.3%的学生认为卫生化学实验课重要,45.3%认为很重要;54.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有帮助,38.1%认为很有帮助;95.0%的学生认为实验内容与预防医学专业相联系。见表1:有帮助,2=有帮助,3=一般,4=没有帮助,5=完全没有帮助;☆1=是,2=否。

2.2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54.7%的学生一直都主动上课,其中男生36人(44.4%),女生63人(63%);42.0%学生上课前没有预习,仅9.4%经常预习;71.8%的学生从不逃课;47.5%的学生对实验课内容感兴趣,14.9%非常感兴趣;20.4%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对待实验课的态度和学习风气是经常抄别人的实验报告,仅有18.2%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见表2:注:*1=不是,2=有时是,3=通常是,4=一直都是;#1=没有,2=偶尔有,3=经常有;☆1=经常,2=偶尔,3=从不;□1=非常感兴趣,2=感兴趣,3=一般,4=不感兴趣,5=非常不感兴趣;△1=全都是抄报告,2=经常抄报告,3=偶尔参考别人,4=自己独立完成,5=报告作为范例。

2.3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评价

54.7%的学生对实验课教学方式满意,9.4%非常满意;44.8%的学生觉得通过听老师当堂讲解差不多能理解实验原理、弄懂操作,1.7%表示完全听不懂;62.4%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能满足实验课的需要;70.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内容安排合理;66.9%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课内容;43.6%的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活跃。见表3:全能理解,2=能理解,3=差不多,4=有困难,5=完全听不懂;☆、□、△1=是,2=否;○1=课题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参与实验过程,2=课堂气氛一般,能配合教师完成实验操作,3=课题气氛沉闷,不太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操作,4=课堂嘈杂,教师和学生各做各的。

2.4卫生化学实验过程及掌握程度

80.1%的学生大部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仅有7.7%能全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其中男生11人(13.6%)、女生3人(3%);对于实验结果,仅有23.8%的学生每次都会认真分析,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出原因,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22.1%的学生会反复操作再分析结果,37.6%认真思考并与同学共同分析;61.9%的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掌握程度为50%-70%,仅有3.3%掌握程度达90%以上。见表4: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到其中的原因,2=如果实验成功了,会分析并得出结论,3=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验会分析,4=不分析;☆1=反复规范操作,再分析结果,2=认真思考并与同学共同分析,3=寻求老师帮助,找出问题所在,4=不放在心上;□1=小于50%,2=50%-70%,3=70%-90%,4=90%以上。

3讨论和建议

3.1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认识、学习态度和兴趣调查

显示,虽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卫生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认为对专业学习和科研有帮助,但仅62.4%的学生对实验课内容很感兴趣和感兴趣;仍存在逃课现象,仅9.4%的学生课前经常预习,18.2%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原因,“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仍然存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足。建议教师和学生改变思想观念,教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验技能操作的指导,适当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环节,强化课前预习监控,增加实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评价

64.1%的学生对卫生化学实验课满意,45.3%的学生通过老师当堂讲解能理解实验操作和弄懂实验操作,37.6%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无法满足实验课的需要,43.6%的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参与实验。分析原因,可能与教学方式单一有关。目前,该校实验课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尤其是涉及到某些大型贵重仪器的实验,仅以演示性实验、观看教学片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按方抓药”式地完成实验;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操作的机会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建议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如加强虚拟实验室建设,引入CAI课件[2]、微课等,最大程度整合现有的分析仪器资源,生动形象地传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就可以自主学习,实施翻转课堂,从而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3]。

3.3实验过程和掌握程度

调查显示,仅有7.7%能全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结果仅有23.8%的学生每次都会认真分析;如果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22.1%的学生会反复操作再分析结果;3.3%的学生对实验掌握程度达90%以上。这可能与实验内容的设置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有关。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仅在大一接触化学课,基础化学实验技能薄弱,仅注重实验结果的思想严重,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建议重新整合实验内容,结合公共卫生热点事件、教师和大学生科研项目等,锻炼学生的“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动手操作—分析结果—书写实验报告”等一系列技能。同时,丰富实验考核内容,增加实验注意事项的提问,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4]。

4结语

卫生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实验教学是训练学生基础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科研思维的重要手段。该校在卫生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科研项目重新整合实验内容,丰富实验考核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唐礼庆 陈燕 钱彬彬 李海波 金岳龙 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篇2: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的因素,探讨了如何保证本科生的顺利就业,树立卫生事业管理品牌专业的形象等理论问题。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管理本科学历教育是我国卫生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卫生管理人才。在全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今天,以一所长期从事卫生管理专业教育的学院为例,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探讨如何保证卫生事业管理品牌专业的质量,实现大学生的理想就业,具有现实意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

1.1 就业率稳步增长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择业面宽,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医疗机构以及医药相关单位工作。以我院为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率保持稳步增长,2004届毕业生年就业率为96.67%, 2005届毕业生年就业率为96.72%,2006届毕业生年就业率为96.77%,2007届毕业生年就业率为100%。

1.2 就业去向以医疗机构为主

在毕业生就业去向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在医院、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高校就业, 医院以及事业单位是学生的首选(2004-2007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单位性质见表1)。表1 2004-2007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单位性质单位性质 2004届人数构成比 2005届人数构成比 2006届人数构成比 2007届人数构成比医院19 31.67% 27 44.26% 34 54.84% 24 45.28% 事业单位12 20.00% 4 6.56% 8 12.90% 6 11.32% 企业单位11 18.33% 11 18.03% 6 9.68% 2 3.77% 国家机关1 1.67% 2 3.27% 3 4.84% 2 3.77% 高等学校9 15.00% 7 11.48% 2 3.23% 1 1.89% 研究生6 10.00% 8 13.11% 7 11.29% 15 28.30% 未就业2 3.33% 2 3.28% 2 3.23% 3 5.66% 1.3 就业层次以地市级为主从近几年

卫管专业的就业层次来看,学生就业层次也在不断变化,从以前的省级、地市级为主,逐渐转变到以地市级为主(2004-2007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层次见表2)。表2 2004-2007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层次就业层次 2004届人数构成比 2005届人数构成比 2006届人数构成比 2007届人数构成比部级1

1.92% 0 1 1.89% 2 5.71% 省级28 53.85% 39 76.47% 25 47.17% 5 14.29% 地市级18 34.62% 11 21.57% 24 45.28% 27 77.14% 县级5 9.62% 1 1.96% 3 5.66% 1 2.86%影响今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的因素

2.1 用人单位要求日益提高

近几年,一些知名医学院校以及一些地方医科类院校都设立了卫生管理的相关专业,整个人才市场上卫生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量涌现,这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单位都要求学生除掌握扎实的卫生管理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外语交流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此外,一些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均出台优先录取本地生源毕业生的政策,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2.2 学生就业观念更新缓慢从前些年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层次及单位性质来看,大部分集中于省、市一级的机关、医院和卫生机构,这造成了今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考虑县级单位工作机会。其家长也十分强调单位的等级、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对毕业生就业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2.3 学生综合素质仍需提高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考评结果显示,学生一般都能充分掌握卫生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普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人文素质的修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积累,忽视实践能力 510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July 2008,Vol.28,No.7的培养。虽然学校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 但仍有小部分学生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导致在就业中无法凸显优势。

2.4 学生就业能力亟待加强

学生了解就业知识和消息的渠道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盲目思想,在择业时,只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不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在面试时,提出过分要求, 求职失败后,又缺乏自知之明。有些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自卑心理,没有信心和勇气

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有些学生缺乏求职经验,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求职中屡屡受挫,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未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对策的思考

3.1 树立品牌,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品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赢得生存空间的关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为了使卫生管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对专业教师、学生培养力度,应加强学科建设。在稳定本科生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时,应拓宽教育对象,增强学院的科研水平,不断增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竞争力。

3.2 加强指导,提升学生择业能力卫生管理专业就业的去向主要是医院、卫生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卫生机构。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可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要及早进行,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要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增加社会竞争力。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职业实践活动,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通过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互动。

3.3 多方联系,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卫生管理专业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学科,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按照专业发展要求,拓宽实习基地、搭建就业平台,使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途径,走访用人单位,既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又可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达到推销毕业生的效果。定期或不定期地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资源优势,挖掘更多单位的用人信息,宣传推荐毕业生,“滚雪球式”地扩大毕业生就业。

3.4 合理规划,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应重新规划课程设置, 推广卫生管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载体,给教师定课题、交任务、压担子,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在教学安排上要采取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的思路,按照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科研实践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基础性科研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环节拓展;综合性科研实践教学环节则着力让学生通过小论文、实习论文的撰写等对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检验;创新性科研实践教学环节则需要结合学科发展,让优秀的本科生尽早接触专业科研领域,激发其参与科研的动机和热情。

篇3: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1 更新实验内容, 完善实验教材

以往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基础验证性实验比重较大,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 一些内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导致学生对实验毫无兴趣。另外, 针对我院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些内容并不适合进行实验, 而有些先进仪器学生又没有机会了解使用。因此, 有必要按照实际情况重新编写实验教材。

我们精选、保留了一些技术性和实用性强的验证性实验, 删除方法陈旧且现在基本不采用的实验及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的实验, 适当增加营养学相关实验。将实验内容模块化[3], 分为基础实验模块 (以营养素检测为主, 培养和巩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食品安全实验模块 (以食品中有害因子检测为主, 满足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应急工作要求) 和现场教学模块 (案例讨论、模拟食品卫生监督、营养调查及分析评价等) 。三大模块内容既独立又相互协调, 可使学生在参与各模块实验时具有目标性, 同时体会实验的系统性。各模块内容应与时俱进, 定期更新, 增加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专题。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各模块实验又分为基础型 (验证性实验) 、提高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和研究创新型等不同梯度, 同时设立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让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对自己进行不同程度能力提高的规划, 把学生从只注重基本规范化操作训练逐渐引向注重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观察、思维、探索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来。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 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 以教师为中心, 教材上已列出详细操作步骤, 教师在实验前给学生准备好样品及仪器、试剂等材料, 并详细讲解实验内容, 甚至进行操作演示, 学生仅需“依样画葫芦”模仿。这种教师全面指导的训练方式对学生安全、有效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但也限制了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发现有些组的学生对同一实验不同操作步骤进行分工, 有些学生却不动手, 只是旁观。而对于单台实验设备, 只能由教师和少数几位学生操作完成, 其余学生只能旁观、记下实验数据, 甚至还有学生听完教师讲解不参与实验就开始忙于照教材抄写实验报告。这完全是“大锅饭”实验, 学生做这种实验自然无趣。“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授人以渔, 实质是教会学生善于质疑和答疑, 将被动地全盘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因此, 我们有必要从培养和强化学生实验兴趣入手,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2.2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逐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2.1 基础型实验——互动式教学法

对一些必选的原理验证性实验, 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简单仪器的使用, 教师利用实验课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 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调动实验积极性。

首先从样品入手, 改变过去样品单一、由教师统一采购的方式, 教会学生自己采样, 可使样品多样化, 并贴近学生生活, 调动学生实验兴趣。如在基础实验模块中, 学生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一种食品进行全套的营养素检测, 由此完成从取样到分析测定并总结报告的一系列过程;在食品安全实验模块中, 学生可自主采样对鲜奶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性质的综合评价, 对火腿肠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对果汁进行食用色素含量测定。由于学生采集的样品是自己关注并经常食用的, 因此, 操作时会更加注重分析测定的准确性, 这样的实验课采样花费是相同的, 效果却要好许多。

实验准备在实验全过程中非常重要, 只有花费很多工夫完成相当多的细致工作, 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而目前常规教学中, 学生不参与实验准备, 也是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因此, 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参与一次实验教学。该组学生需参与教师的备课、准备实验器材、预实验等, 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细致指导, 让他们掌握实验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等, 在正式上课时, 该组学生协助教师教学, 组织讨论, 协助指导其余各组学生完成实验。

2.2.2 提高型实验——开放式教学法

不拘泥于传统的跟着学时走的模式, 采用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实验内容、实验资源、实验时间、实验过程, 由学生自己定组、定时、定地进行实验。一方面, 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实验, 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 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时间主动学习, 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 从图书馆、网络等获取知识,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践。这种教学法主要针对一些自选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大体流程为:教师布置实验项目供选→学生查阅文献, 设计方案→教师审核→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预实验, 调整方案→正式实验→整理实验数据, 分析结果→总结实验得失。这种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经历实验的失败与成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研究创新型实验———自主式教学法

对研究创新型实验进行自主式教学, 只针对部分学有余力、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 鼓励和支持其进行课外科研训练。本课题组教师承担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 可吸收、鼓励部分学生自愿参与科研活动, 担当科研助手, 并让研究生承担部分指导工作, 进行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另外, 学生还可参与每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立项申报。学校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机会, 同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积极配合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改革考核方式, 综合评定成绩

以往实验考核是根据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来确定成绩, 实验成绩的构成为:实验态度 (2 0%) +实验操作 (5 0%) +实验报告 (3 0%)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学生人数很多 (两个班共有7 0多人) , 教师只能凭学生出勤、平时印象和实验报告来粗略评价, 有些学生参与实验敷衍了事, 通过编造结果或抄袭他人报告得到高分, 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因此, 有必要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并进行量化考核。

首先, 在实验课教学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其次, 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操作情况, 做好平时成绩记录。再次, 要求在实验报告中增加思考和讨论两项内容[4]:思考内容主要列出注意事项, 加强学生对实验重点、难点的理解;而讨论内容主要是对实验的总结, 要求学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明确考核成绩不能单纯以实验结果的好坏来评定,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实验结果, 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这样, 那些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学生成绩自然相对较高, 也可防止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另外, 在所有实验结束后单独安排一次实验操作能力考核, 以抽签形式对实验基本概念、原理、注意事项和问题分析与处理等进行口头阐述及答辩, 由教师组成的评分小组按预先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最后, 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规定实验考核与理论考核分开进行, 前者合格方可参加理论考核。这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又能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全面、公正的考核。

在上述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学改革, 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自主立项的热情有所增加, 并且能积极为以后的教学出谋划策。另外, 此过程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 促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实验技术并应用于实验教学,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达到教学相长。

摘要:为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更新实验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的对策, 以期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今后实验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5) :17-19.

[2]王秀娟, 程海萍, 党占翠, 等.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2) :100-101.

[3]邵继红, 徐莉春, 任香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2) :1238-1239.

篇4: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倡导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等对策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  本科教育  问题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08-02

一、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之后,全国开始了卫生管理岗位干部培训工作。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在新时期适宜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以及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1]。

二、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视管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管理实践教学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是国内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办学的通病,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专业见习时间短、频率低,与理论课程不能良好结合,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国内大多院校在设置见习时一学期仅有一两次机会,每次多为半天至一天。学生在每次见习时仅仅有机会通过听带队老师对见习单位的介绍,了解单位运行情况及管理机制,而很少有机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难题。②实习与见习缺乏量化考核,对实习与见习的结果难以控制。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与结束后缺乏质量评价标准或评价程序。③实习与见习的地点过于单一。大多院校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地点放在医院的行政科室或是卫生行政部门,但新时期要求学生的能力是多元化的,对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种传统的实践思维应与时俱进。

2.办学方向不明,专业特色不突出

2012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第四次修订目录,此目录中仍没有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仅是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上开设的一个专业方向。加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有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导致了办学主体基本上是依托本校原有学科基础及专业师资力量进行办学,致使其办学方向并不十分明确[2-3]。而如何把握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管理知识技能乃至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关系,形成专业教育特色,已成为本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3.课程内容简单堆积,而不交叉渗透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管理与医学交叉的学科,需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与技能,还需兼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但大多数院校为此专业开设的与医学、卫生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等等都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管理学相关课程又与综合型院校开设的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相近,这种简单的课程堆积难以达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

三、从强化学生管理实践的角度,强化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生的培养

1.强化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我校开设了“管理实践项目”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参与院系和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实践工作,践行管理理论,提升管理实践能力。具体方案如下:①课程开设对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一、二年级的同学,每班每次派3人(为一组)参与实践;②实践时间:每组实践时间为3周,每周的周一到周五的正常工作时间,轮值同学课余时间来学院会议室当班;③实践内容:转变角色做好管理助手,完成学院和教研室老师指导的各项工作;④实践考核:参与实践课程的同学需记录每天的实践日志,包括具体时间段的实践安排明细,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每天实践日志于当天形成电子版,最后递交教研室,形成实践档案。完成轮班后,递交实践档案、实践报告(包括时间、团队成员、流程;具体工作内容和体会,对管理和教学的认识,总结等)和成果(如参与制定的文书材料和相关工作的纸质文件材料)。考核成绩将根据具体行为、表现、档案、报告和成果等实际情况综合计分。此课程开设后学生得到了切实的管理实践与锻炼,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还可以得到老师的直接指导。在最后对学生实践效果考核时,加入了过程评价,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考核效果。

2.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卫生管理教育的发展需要适用的教材,管理方面的教材应该增加更多的卫生管理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管理知识在卫生领域的应用[4]

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尚属于年轻专业,师资队伍年龄层次较为年轻,缺乏卫生管理的实践经验。针对此种问题,我校邀请了校内行政管理层以及各附属医院的各级领导为本专业的多门课程(如: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公关与礼仪,卫生行政管理,卫生财务管理等)进行教学服务,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课堂上汲取理论知识,同时还能获取很多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金波; 王锦帆; 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2), 740-741+755.

[2]张旭; 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 重庆医学 2006,  (06), 564-566.

[3]魏晶晶; 吕新, 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构建和路径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2), 134-135.

[4]刘瑞明; 廖云峰,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 卫生软科学 2008,  (04), 236-238.

第一作者:高翔(1987.12),男,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助教,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

第二作者:卓朗,男,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篇5: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问题对策

现今许多高中仍然没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应试背景下,依然要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补充。所以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通常用“说实验、讲实验、画实验”等来替代亲自动手的“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基于这些弊病我们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动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得出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所抽选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一线岗位的高中化学老师,这些调查对象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新实习的年轻教师。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高中化学教师的阶层。每位老师几乎都在不同的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具体的内容有:(1)化学实验的总体开设数量;(2)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3)当前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状况和设备拥有量;(4)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5)教师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核情况[1]。

(二)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同时将采访个别教师的调查作为辅助方法。问卷调查主要是在化学教师集体培训结束后,下发下去进行现场作答。对一些骨干教师在课下进行采访调查。调查结束后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现今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缺陷

1.实验教学开设的数量不多

通过调查显示,从总体教师的问卷中,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数量少之又少,甚至有的教师半个学期过去后都没有进行过实验教学。同时还存在实验教学方式手段僵化的问题,现今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方式依然以老师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为主,演示实验的地点也一般在教室进行。一些学校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而放弃浪费时间的实验教学。

2.化学实验资源短缺

通常情况下学校为了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该建设独立的化学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化学实验操作员。但是经过调查显示将近75%的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许多学校也因为专门的实验室建设不足,而实验仪器和药品缺失,教师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其次一些学校及时有专门的标准化的实验室,但是也存在实验室管理不足,闲置状况明显的问题。

3.教学考核状况不理想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依然以升学率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考试的形式通常以纸质的笔试答题为主。所以化学实验被认为是化学教学的辅助。在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上也存在考核管理不严,考核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一些学校也缺少对老师实验教学的考核措施,没有建立完善教师化学实验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体系。这些都不利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改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推动教师专业进步

长期以来,高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和老师在观念上只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对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可以组织教师对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观摩化学实验,聘请专门的实验专家和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专题探讨。指导教师在加深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实验教学的专业化建设。

(二)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拥有量

首先要在化学实验的内容上进行创新,真正的使化学实验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合理的分配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重,适当的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同时还要把实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化学实验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在增加兴趣的前提下,了解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生活中,以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再者学校要加大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注重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引进多样的化学仪器和设备,对于污染严重、试剂昂贵、危险较大的化学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其次要注重化学实验内容的定量化,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设一些定量的化学实验,并与教材中定量化学实验相互承接,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三)运用多元化实验教学手段

有效的改变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进实验创新的理念,改变原有单一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策略。首先要注重探究性和启发性化学实验的应用。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向同学提出具有探究性特征的问题。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后发表自己对实验的看法或问题。再者在进行实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实验的补充和辅助。例如对于一些不能及时或明显的得出实验现象的实验,老师可以采用录像的形式,采用“慢放”的手段,来增加实验效果的明显性。

结语:

篇6: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楚雄州2012年小学科学

骨干教师培训班 西舍路乡中心小学

胡武 *** 指导教师:杨德生 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楚雄市西舍路乡中心小学 胡武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载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学科素质弱,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差,科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发展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有效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农村实验教学的存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正 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通过实验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材料,上好每一节科学实验课。自我担任科学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几年的工作中发现,在广大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并未扎扎实实开展起来,目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克服和解决。下面我就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方面谈谈几点做法和体验:

一、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装备残缺化

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探究,要实验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装备。否则,再“巧”的老师也难为“实验之炊”。目前,影响农村实验教学开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实验装备的不足和校舍短缺,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办学点逐步被取消,学生集中到中心校、完全小学学习,学生人数逐年稳定。中心校、完全小学一些老房子年久失修,变成C、D级危房,或拆或封,教室不够用,实验用房被挪为教室,致使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很多学校的实验器材都是以前《自然》课教学时配备的,《科学》课改以后,许多实验教学所需的内容和材料都更改了,原先的实验装备要么使用不上,要么就是年代久远老化损毁不敢使用。尽管逐年各省区又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检查力度,要求各学校每年都要有一定的经费用于购置实验器材。但是对于资金短缺、环境恶劣的农村小学来说,每年的教育经费还是少之又少。而且,许多实验装备都必须在县级以上城市才有销售,一般学校也不方便购买。为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为了防止学校挪用有限的实验经费,一些上级部门也做了统一规划,每学年都按一定比例将学生的实验经费统筹上去,让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验教学情况,把急需采购的实验器材报上去,由教育领导部门统一采购。因为一些学校对实验的重视不够等因素不能及时上报自己的实验配备材料,结果致使上报了实验器材的学校也因数量不足而一直“被等待”。没钱买或买不到实验设备,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管理制度陈旧化

实验教学要有一定的制度管理。但是目前的农村小学,很多管理方式还是科学课改以前沿用过来的,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员,有的学校配有管理员的编制,也多由其他教师担任,平常只负责开门锁门之类,试验管理工作 也全由科学教师自己兼任。如果要上实验课,任课教师必须自己准备实验器材,组织实验教学,有现成的实验材料还好办,没有现成的往往提前两三天准备还不一定做好;上完课,教师还要自己整理实验记录,收理实验材料,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而且,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常常是一人任两三个年级的很多个班级的课,课多任务重,加上实验准备工作的繁琐和实验材料的不足,很多时候的实验教学活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不少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就放弃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教学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

(三)、教学环境传统化

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山区小学科学考试为开卷考试。他们对科学课的教学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教学、合作学习、参与式探究”了,许多老师只是在课本上划划题,把标准答案给学生记下来,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中考个高分就行。所以科学实验课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部门领导)还将科学课程看作副科,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予以配合、支持,科学教师也因为课程教学的边缘地位而处于一种尴尬的角色。加上一些地方政策机制的不足,对实验教学及教师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评工作量时,科学教师为实验所做的工作所花的时间却又不被计算为工作量,评优秀评评职称也总被遗忘掉,教师所做的工作得不到肯定,付出的心血得不到回报,教师的工作热情受到了打击,在科学教学中粗心怠慢自不用说了。久而久之,一些科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就不高了,组织教学时实验能“节省”的就“节省”,分组实验的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变成讲述实验。反正上好上不好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仪器闲置,教师很少用或不用,教学仪器演示实验开出率很低、分组实验开出率极低甚至为零。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根本不用,嫌太麻烦。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 报告。部分学校仪器紧锁柜中,师生难以见到。正是这种随意的教学活动让实验教学的目的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实验教学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四)、专业知识疏漏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的教师不多,热爱科学了解科学而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科学教师都是语文或数学老师甚至高龄教师兼任,师资力量和专业技术非常薄弱。而且,出于语文数学考试的需要,科学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练习占用。没占用的科学课,老师也只是对照着教参或课本照本宣科一番便完成,别说组织学生实验探究,连教师的演示实验都很少做。受形式化评价方式的影响,一些科学教师变得比较浮躁,简单认为科学探究活动就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活动,至于活动中的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等等技巧方面的问题就遗它而去了。我也曾参加过几次科学课的观摩活动,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语文数学老师兼任(语文数学教学活动多、锻炼多,容易在比赛中拿分),上的课很精彩,语文味数学味都很浓,就是缺少科学味。专业知识的疏漏、不足,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真实开展。

(五)、实验课堂封闭化

实验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课内外的学习生活结合在一块,才能促进儿童兴趣爱好的形成和发展。目前,农村小学的实验探究活动一般只能保留在课堂上进行。有时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一些观察活动或制作过程,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不完成,原因是要写语文数学作业或者家人不让做。学生科学素养差,不是我们的孩子没有实验能力,不是我们的学生科学素质低,是我们把学 生的学习课堂封闭了,是我们把孩子的思维限制了。封闭的课堂让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有序开展。

二、改善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

课程改革的路子虽好,但执行起来却比较艰难,面对科学实验教学这种现状,如何改善?根据我在乡镇基层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是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前提。不能依照教学的要求,开足、开全、开好课程,也是与学校领导不重视、放任自流分不开的。因此,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尽快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每学期开学初,都要组织任课教师通研、熟悉教材,让每位教师根据年级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技能状况制定出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学校对实验教学计划认真检查,通过不定期查备课、听课、找课代表座谈等形式检查落实,督促任课教师按计划上课,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科学课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搞好科学课教师培训工作是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关键。

科学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小学科学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地质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并且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所以各领导部门要加强科学教师及实验员、管理员的培训,可以定期举办基地培训讲座和远程教育的网上学习研讨,借鉴其他科学教育发展得好的地区的做法,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员、管理员的专业知识,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学校要给教师搭建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使新接 任的科学教师迅速掌握实验技术,教师除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材培训外,还可开展校本教研,“引进来,走出去”,随时随地培训新科学教师。同时经常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号召科学课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科学课教材,以理清教材编排体系,教材中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目标的体现等。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操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力是开展好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 农村虽然设备不如城市硬件设施较齐全,但农村也有自己的优势,因此农村小学要因地制宜用足用好现有的材料,同时结合实际环境,积极开发利用地方资源辅助教学。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应学会保养器材,改善实验用品增强实验效果。要勇于探索、研究,多学习,多动手设计、制作教具,自制教具不但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节约开支,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要通过多方渠道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也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

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注意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基础,发挥科技园地和生物角的作用,在学生中开展小制作、小种植和实验操作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学知识的生活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发展到校外,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探究生活中的科学。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生活态度的养成。

(四)、加强对科学实验教学的考核是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必要手段。

新课程评价提出: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因此,改革科学课考试,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就能促使实验教学全面的开展起来。

21世纪是科学创新的时代。孩子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今天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开展了多少,明天的国民科学素质就提高了多少。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对科学实验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开动脑筋,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就一定能改变目前这种现状,使科学教学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

3、《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陈星火

篇7: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1.构建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完善实验内容设计

伴随着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化学分析实验教学应当从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为基本操作训练阶段:在实验初期,加强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使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比较熟练的程度,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验证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结合分析化学理论,在实验题目的选择方面,特别重视“量”的概念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为综合设计实验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操作的综合性和难度,拓宽实验的知识面,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此阶段开设的是一些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实用性的与其他学科间互相渗透的实验。开设这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研究的前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筛选,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增加现代化分析手段的仪器分析,增加综合性、实用性、技能性实验内容,遵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规律,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使实验内容体现“巩固基础、规范操作、体现应用、强调综合、培养能力”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职高专化学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实验前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中让学生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做实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正是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之前,应当让学生进行完备的课前预习,撰写预习报告,在正式实验前,学生能够带着疑问来研究,来分析,教师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和强调,然后再让学生开展实验。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化学实验考评制度

评价考核能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注重平时的考核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考核应包括多方面内容:预习报告、原始数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理论考查等。促使学生懂得实验的严谨性,不随意更改实验数据,从根本上杜绝胡编、篡改数据的行为。考核方式可通过学生口述、提问、笔试、现场测试和操作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各项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学生能高度重视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4.加快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设备应满足教学的需求,由于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存在实验室经费短缺,管理模式陈旧,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陈旧老化、分散、更新缓慢,仪器、设备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加快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结语

我们高职高专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采取各方面的对策措施,争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会、霍宁波.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01)

[2]卢文.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深化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7)

[3]罗杨合、于秋良.高职分析化学实验应用型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6)

[4]崔艳、温静、刘中博、张鹏、李发美、郭兴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4)

篇8: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1 A学院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自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 A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目前, A学院已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 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 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 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 这将大大有利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 A学院规定理工农类专业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 经管文类专业不小于20%。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不少于80%。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课程内实验学时大于等于8学时就需要单独考核并单独计算学分;增加实验选修课;着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及综合性课程设计, 深化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 (论文) 的改革。

(2) 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 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到目前为止, 学校拥有87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学校拥有水利工程, 测绘工程、水电动力工程、水土保持、岩土工程研究、网络工程、亚热带区域生态环境研究、电气工程、水文水资源、自动化等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

2 A学院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滞后

从实验室建设方面来说, 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多本科专业都是近几年新增加的, 所以在实验设备方面, 肯定没有老本科院校那么完备。A学院一直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 所以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不断地增加了资金的投入, 去购买一些实验设备, 但是多数的实验设备的购置仅仅能满足教学的基本实验, 缺乏先进性,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于实践教学方面, 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这个问题是非常明显的。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过多, 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对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建设重视不够;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在《A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调查表》中, 50%的教师认为校内实验 (实训) 条件不足 (53.4%) 、校外实践性基地建设不足 (52.2%) 。

2.2 实验、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我国大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即重理论, 轻实践。A学院也不例外, 在2010年4月, A学院召开了一次关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学生代表大会, 在会上, 有半数以上的代表都把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协调作为主要问题提了出来, 具体的说就是理论课太多, 而实践课太少, 甚至演变出“走走过场”无关紧要的局面, 这与A学院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A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 其目标就是培养大批的应用型人才, 而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又是极为关键的, 可想而知, 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在《A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调查表》中, 50%的教师认为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培养的学生最为欠缺的是实践能力, 其次是创新创业能力 (32.3%) 和综合素质 (28.4%) 。

2.3 实验及实践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从管理视角看, 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人员一般被定位于教学辅导人员, 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培养和待遇方面也被区别对待, 这就导致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都不愿去当试验及实践教师, 有很多教师在当了实验或实践教师后都会想方设法的专为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 如此一来, 实验实践教师的质量及稳定性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A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调查表》中, 认为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的占到43.1%, 认为实践教师队伍不稳定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占到21.6%。

2.4 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由于实验人员短缺, 造成现在的许多实验室实验课程少。高校许多实验室只在学生有实验课时开放, 其它时间都是关闭的, 学生只能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实验。对于A学院这种明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实验对他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而实验室的这种“课后就关闭”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实行开放性实验的实验室, 又因规章制度没有健全, 导致实验室开放混乱。这样就使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3 A学院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3.1 构建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课时比例, 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占30%左右。应该按照“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步骤, 构建有基本能力培养、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实训、专业设计 (论文) 、拓展和创新等五大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设置校级通识要求平台。校级通识要求平台是针对全校学生要求的基本技能模块, 并在教学方案中加以明确。学校设置2周的基本技能实习或实训环节, 即水利工程认知实习和金工实习, 各专业都必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系级专业要求平台则按照专业实践教学要求进行设置。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引入教学方案, 设立认证课程, 以此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带动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同时, 还要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建立层次分明、制度规范、符合实际、扎实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 使课外活动于课堂教学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要落实建设经费, 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实验室建设要统筹规划, 优化配置, 要按功能设置实验室, 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 提高使用效益。以实验中心和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 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 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 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加强实验室和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的工程环境建设, 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初步锻炼。

3.3 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 要注重基础实践环节、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三个层次教学内容的改革,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基础实践环节中要重视认识与认知的结合, 基础实验与提高性实验的结合:在专业基础实践环节中, 要重视专业基础实习和基础应用的结合;在专业实践环节中, 要重视设计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做好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中, 应当把“验证性试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加以优化组合, 减少验证性实验, 加强综合型设计性实验, 积极开展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 将学生参加开放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部分专业, 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中, 增加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实践, 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逐步实现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

建立校、系两级实验室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对全校校级共享实验室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统一宏观管理。每个系院则成立实验教学中心, 对所管辖实验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管理, 在校、系两级管理的框架下, 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 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率。要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 探索不同的开放共享形式, 形成合适的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开放基金、实行开放工作量补贴等配套政策和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实验室扩大开放共享, 并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开放。

3.5 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全面组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 ;采用选购与自编的办法, 配备与大纲相符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指导书;规范学生实验、实践报告格式, 注重报告的撰写;做好时间各环节的日常记录、总结工作和资料建档工作。学院要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运行工作, 做到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等六个落实;学员要抓好时间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和后期评定 (含成绩考核) 、工作总结等四个环节的工作。

3.6 培育“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师队伍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践行者。高校要制定政策,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 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我国高校的教师来源渠道长期以来比较单一, 主要是刚毕业的研究生, 他们的理论知识较完备但实践教学能力却是相对较弱的。新建本科院校应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如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调入一部分教师, 相对而言, 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会更加的丰富。另外, 学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大量机会让教师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并将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成绩作为教师功过考核内容之一。抓好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工作, 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 是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摘要: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 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建本科,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登秀.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曾祺.当今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高教研究, 2006 (10) .

[3]徐放.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8 (1) .

上一篇: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下一篇:回复建设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