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2024-05-26

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通用9篇)

篇1: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第一讲 绪 论

0.1 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概述

0.1.1 电机

电机是生产、传输、分配及应用电能的主要设备。电力拖动系统则是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各种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传动系统,是生产过程电气化、自动化的重要前提。

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它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方法也很多。主要有如下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功能用途分,可分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和控制电机四大类。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的动力。变压器的的作用是将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控制电机主要用于信号的变换与传递。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电机的结构或转速分类,可分为变压器和旋转电机。变压器为静止不旋转电机。

根据电源电流的不同旋转电机又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交流电机又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两类。

综合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可归纳如下。

变压器

直流电机

电机 同步电机

交流电机

异步电机

控制电机

0.1.2 电力拖动

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按照电动机的种类不同,电力拖动系统分为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两大类。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控制设备→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

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传动机构把电动机的运动经过中间变速或变换运动方式后,再传给生产机械,驱动生产机械工作。生产机械是执行某一生产任务的机械设备,是电力拖动的对象。控制设备是由各种控制电机、电器、电子元件及控制计算机等组成,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运动,从而对生产机械的运动实现自动控制。为了向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设备供电,电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异步发电机 异步电动机 同步发电机 同步电动机 直流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

由于电力拖动具有控制简单,调节性能好、损耗小、经济、能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大多数生产机械均采用电力拖动。

0.2电气控制

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不同,需要生产机械具有不同的动作,这就要求对拖动机械设备的电动机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很多,有电气控制、液压控制、气动控制和机械控制等,也可以多种控制方式配合使用,但以电气控制最为普遍。

0.3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是以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将“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电机”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等课程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直流电机及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及试验方法和电气控制技术。

第二讲 1.1 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1 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

直流电机可作为电动机的运行,也可作为发电机运行。电动机和发电机其结构基本相同,即都有可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可旋转部分称为转子,静止部分称为定子。

1.1.1.1 定子部分

定子主要由主磁极、机座、换向磁极、电刷装置和端盖组成。主磁极由铁心和放置在铁心上的励磁绕组构成,主磁极铁心分成极身和极靴。

直流电机的机座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整体机座,另一种为叠片机座。整体机座是用导磁效果较好的铸钢材料制成,能同时起到导磁和机械支撑作用。

换向极又叫附加极,其作用是改善直流电机的换向,一般电机的容量超过1kW时均应安装换向极。

电刷装置是直流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装置把电枢中的电流与外部静止电路相连或把外部电源与电枢相连,并把电枢中的交变电流变成电刷上的直流或把外部电路中的直流变成电枢中的电流。

1.1.1.2转子部分

直流电机的转子是电机的转动部分,由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电机转轴和轴承等部分组成。

电枢铁心是主磁路的一部分,同时对放置在其上的电枢绕组起支

撑作用。为减少当电机旋转时铁心中由于磁通方向发生变化引起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电枢铁心通常用0.5mm厚的低硅硅钢片或冷轧硅钢片冲压成型,并在硅钢片的两侧涂绝缘漆。硅钢片上冲出转子槽用来放置绕组,冲制好的硅钢片叠装成电枢铁心。

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绕组由带绝缘的导体绕制而成,对于小型电机常采用铜导线绕制,对于大中型电机常采用成型线圈。在电机中每一个线圈称为一个元件,多个元件有规律的连接起来形成电枢绕组。

换向器又叫整流子。对于发电机,换向器的.作用是把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动势转变为直流电动势向外部输出直流电压;对于电动机,它是把外界供给的直流电流转变为绕组中的交变电流以使电机旋转。

1.1.2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分为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两大类。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可通过直流电机模型加以说明。

1.1.2.1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磁极固定不动,称其为直流电机的定子。转子线圈与外电路的连接时通过放置在换向片上固定不动的电刷进行的。在定子与转子间由间隙存在,称其为空气隙。简称气隙。

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确定。

实际直流发电机的电枢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需要有多个线圈,线圈分布于电枢铁心表面的不同位置上,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构成电机的电枢绕组。磁极也是根据需要N、S极交替放置多对。

1.1.2.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把 电刷A、B接到一直流电源上,电刷A接电源的正极,电刷B接电源的负极,此时在电枢线圈中将有电流流过。

根据毕-萨电磁力定律可知导体每边所受电磁力的大小为:

f=BxlI

式中,I为导体中流过的电流,单位为A;f为电磁力,单位为N。 导体受力方向由左手定则确定。

与直流发电机相同,实际直流发电机的电枢并非单一线圈,磁极也并非一对。

1.1.3 直流电机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

铭牌数据主要包括:电机型号、电机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和励磁电流及励磁方式等,此外还有电机的出厂数据,如出场编号、出厂日期等。

国产电机的型号一般采用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其格式为:第一部分字符用大写的汉语拼音表示产品代号,第二个字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设计序号,第三个字符是机座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个字符表示电枢铁心长度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现以Z2-92为例说明,型号的含义是:Z代表一般用途直流电机;下脚标 2代表第二次设计;9代表机座号;2代表电枢铁心长度序号。

第三讲 1.2 直流电机的绕组简介

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核心部分。电枢绕组放置在电机的转子上,当转子在电机磁场中转动时,不论是电动机还是发电机,绕组均产生感应电动势。当转子中有电流时将产生电枢磁通势,该磁通势与电机气隙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从而实现机电能量的相互转换。

1.2.1电枢绕组基本知识

电枢绕组是由多个形状相同的绕组元件,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组成的。根据连接规律的不同,绕组可分为单叠绕组、单波绕组、复叠绕组、复波绕组及混合绕组等几种形式。下面介绍绕组中常用的基本知识。

元件:构成绕组的线圈为绕组的元件,元件分为单匝和多匝两种。 元件的首末端:每一个元件不管是单匝还是多匝,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相连,其中一根叫首端,另一根叫末端。

极距:相邻主磁极间的距离称为极距。极距用τ表示,可用下式

πD 计算τ= 2p

式中,D为电枢铁心外直径;p为直流电机磁极对数。

叠绕组:是指相串联的后一个元件端接部分紧叠在前一个元件端接部分的上面,整个绕组呈折叠式前进。

波绕组:是指相串联的两个元件像波浪式的前进。

1.2.2 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的特点是相邻元件相互叠压,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均为1,即:y=yk=1。

1.2.2.1 单叠绕组的节距计算

第一节距y1的计算

Z y1= ±ε 2p

式中,Z为电机电枢槽数:p为磁极对数;ε为使y1为整数而加的一个小数。当ε为负的小数时,线圈为短距线圈;当ε为正的小数时,线圈为长距线圈。长短距线圈的有效边的长度是一样的,但长距线圈连接部分比短距线圈要长,使用铜导线较多,因此通常使用短距线圈。

单叠绕组的合成节距和换向节距相同,即y=yk=±1,一般取y=yk=+1,此时的单叠绕组称为右行绕组,元件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进行。

第二节距y2的计算

单叠绕组的第二节距y2由第一节距与合成节距之差计算得到 y2=y1―y

1.2.2.2 单叠绕组的展开图

电机的绕组的展开图是把放在铁心槽里,构成绕组的所有元件均取出来,画在同一张图里,其作用是展示元件相互间的电气连接关系。除元件外,展开图中还包括主磁极、换向片及电刷以表示元件间、电

刷与主磁极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2.3 单叠绕组的元件连接顺序及并联支路图

单叠绕组有以下特点。

①同一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支路,这样有几个主磁极就有几个支路。

②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支路感应电动势最大,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

③电枢电流等于各并联支路电流之和。

单叠绕组为保证两电刷间感应电动势为最大,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里感应电动势最小,电刷应放置在换向器表面主磁极的中心线位置上。电刷应放在中心线上,是指被电刷短路的元件,它的元件边位于几何中心线处。

1.2.3 单波绕组

1.2.3.1单波绕组的节距计算

单波绕组的第一节距y1的计算方法与单叠绕组的计算相同。 当沿圆周向一个方向绕了一周。经过p和串联的元件后(p为主磁极对数),其末尾所连的换向片必须落在与起始的换向片相邻的位置,这样才能使第一周元件继续往下连,此时换向总节距数位pyk,即pyk=K±1

式中,K为换向片数。

K±1

由上式可得换向节距为yk=

1.2.3.2 单波绕组的特点 p

①同极性下各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支路,支路对数a=1,与磁极对数p无关;

②当元件的几何形状对称时,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中心线,支路电动势最大(即正、负电刷间电动势最大)。

③电刷杆数也应等于磁极数(常用全额电刷);

④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⑤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

单叠绕组适合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机。而单波绕组适用于较高电压、较小电枢电流的直流电机。

第四讲 1.3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距

当直流电机作为电动机运行时,电磁转距为拖动转距,通过电机轴带动负载,电枢感应电动势为反向电动势与电枢所外加电压相平衡;其作为电动机运行时,电磁转距为阻转距,电枢感应电动势为正向电动势向外输出电压,供给直流负载。

1.3.1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

电枢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简称为电枢电动势。电枢电动势是指直流电机正、负电刷之间的感应电动势,也就是每个支路里的感应电动势。

Ea= pN φn=Ceφn pN 式中,Cea为并联60a

支路对数;N为电枢导体总数。磁通φ的单位为Wb,转数n的单位为r/min,感应电动势Ea的单位为的单位为V。

公式表明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机结构、气隙磁通和电机转速有关。当电机制造好以后,与电机有关的常数Ce不再变化,因此电枢电动势仅与气隙磁通和转速有关,改变转速和磁通均可改变电枢电动势的大小。

1.3.2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距

根据电磁力定律,当电枢绕组中有电枢电流流过时,在磁场内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该力乘以电机电枢铁心的半径即为电磁转距。

Tem= CtφIa

Ct =9.55 Ce

式中,Ct为转矩常数,仅与电机的结构有关;Ia为电枢电流,单位为A;φ为磁通,单位为Wb;Tem为电磁转矩,单位为N・m。

从公式可看出,制造好的直流电机其电磁转矩仅与电枢电流和气隙磁通成正比。

★ 电机与拖动课程设计

★ 电机拖动简历

★ 电机项目申请书

★ 电机安装合同

★ 电机维修简易合同

★ 单相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综述

★ 单轴电机运动控制实验报告

★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 小班教案与反思

篇2: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一讲

一、章节:《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安排及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

应知:课程设计要求及任务 应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难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讲授 四、教学过程:

1、介绍任务安排,分组选题

2、讲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 五、问题与讨论:

1、对所选课题的设计思路 六、考工必备

电气安装及布线原则 七、课后小结:

篇3: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般都是先讲变压器技术和电机原理的知识, 然后是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调整方法。然后再讲各种常用的基本控制电路, 最后对整车电路图进行分析, 考核方法就是书面理论考试。

中专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不亚于大专院校, 而中专层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 且近年生源素质不断下降, 而中专学校专业要求是能培养出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增加了中专教师的教学难度。我校自97年开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 作为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我校在教学中实行大胆的改革, 教学效果不错。总结如下:

一、依据教学大纲, 实行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各专业的整体教学时数大幅度降低, 该课程的课时也压缩到76课时左右, 而高职高专教学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内容, 必须对教材内容的进行整合, 既不能简单的删、减理论内容, 也不能随便删减实践教学内容。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 对教材整个教学体系进行变革。因该门课实际上是《电机与拖动》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两门课的综合课。一般的同类教材就是将它们机械的叠加, 为前电机后控制, 将电机与控制截然分开。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很不方便, 如在讲到电机内容时, 做起动、调速、制动等拖动实验时, 就会用到电气控制的知识, 而此时学生对电气元件和控制知识一窍不通, 做起来效果较差。因而我们在教材中将这二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考虑到异步电机控制较多且应用广, 我们将变压器、异步电机提前讲。同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们将部分内容打“*”, 作为专业选修内容。

(2) 理论教学内容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理论教学内容本着“必须、够用”原则, 课程难点作分散、简化:如对直流电机的换向, 因其不但是电磁过程, 同时还涉及机械、电热等现象, 我们建议降低难度, 讲清换向的概念和为消除电磁火花而装设换向极的有关知识即可。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提高,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测量、放大、执行及解算的控制电机应用广泛, 因此, 我们增加了控制电机章节。学习该课程中, 教会学生工程近似分析方法。

(3) 结合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 分章穿插增加了实际操作、维修、维护工艺方面的和新技术、新知识方面的内容。

(4) 结合企业生产操作任务, 选定若干典型任务, 如行车的操作、加工设备 (车床等) 的典型操作为项目编选教材。

二、以实验、实习和设计为主,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们对该门课增加实践教学章节, 从基础实验、电机拆装、电气综合设计几个方面入手, 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安排。以保证它的层次性、先进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同时把以往的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进行教学, 以实物模型和实际元件进行学习, 向学生提出问题, 讲解问题, 验证问题, 使学生以实际应用为学习目标, 布置设计课题, 锻炼独自工作能力, 促进教学效果。

另外, 实验室、实训室以第二课堂开放的形式, 对学生开放, 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进行课外学习。

三、实施工学结合的项目任务、考工考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1)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社会调研、工厂参观,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了解工作过程;然后提出典型工作任务, 就是对上述典型设备具有安装、调试和维修的能力。

(2) 融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将与中高级电工联系紧密的电气控制技能、低压电器使用、电机性能测试、仪表使用等内容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实施教学。

(3) 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教学效果。如在讲单相电机的反转与调速时, 设计了两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题, 1) 为什么调速器能改变吊扇的转速?2) 为什么洗衣机的波轮能不断的正反转交替转动?这两个问题学生很熟悉, 却说不出, 这样可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促使他们进入认真思考状态。通过实际案例引入, 教师与学生最短时间内、最高效率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接轨。

(4) 实物教学, 增加感性认识。在介绍电机、变压器、电器元件结构时, 尽可能带些电机的零、部件等实物, 一些黑板上难画的图制成挂图, 提高效果。

(5) 以点带面, 运用“点盖面”法。“点盖面”法, 对电机部分内容, 始终贯穿着电磁感应原理, 如交、直流电动机重点从电磁感应原理认识理解相关知识;如电流互感器部分, 它与工厂供电的直接的关系, 我们认为重点讲清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电流变比、使用注意事项等, 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各种接线方案等内容在工厂供电中讲解。

四、通过做、问、考证、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改革

依据多元化考核思想, 制定了理论课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考核标准及细则, 制定了理论与实践成绩考核表, 教师依据具体理论、实践各考核细则, 评定出成绩。

在实践教学中, 若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基础上, 完成了选做内容或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 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同时, 技能考核借用社会考核, 以证代考, 实行“一书多证”, 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结论

篇4: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关键词:电气控制;项目教学;能力培养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该课程的教与学不尽人意。一是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难以接受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学收效甚微;二是社会的进步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培养出胜任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凡此种种都给《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寻求一种适合当前背景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新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机与电气控制项目》是研究运用低压电器控制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实现某种特定功能,以解决生活、生產实际问题的学科;是高等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核心项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为主要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分析及设计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任务实施为驱动,以基础理论为保障,以培养维修电工及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基础,讲清原理,注重实际,提高技能,理实相容为原则,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四个项目中。

3、项目内容设计。《电机与电气控制》项目教学内容包括:项目一、低压电器(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常用电器的认识及接触器的使用、时间继电器控制信号延时起停);项目二、电气控制基本电路(电气控制系统图、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CA614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项目三、典型设备电气控制 电路分析(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卧式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项目四、电气控制设计基础(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任务、内容及步骤、电气原理图设计的步骤与方法、组合机床电气原理图设计举例)。

二、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训52学时。基本采用2+4模式,即先上2节理论课,再上4节实训课。

1、理论教学,夯实基础知识。理论教学的总体要求是熟悉低压电器,会看图、会设计电路、能分析电路故障。在讲解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时,要尽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工程实际,注重联系实际电路讲解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场、实物和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利用直观性和体验性教学原则帮助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

2、实训教学,提升操作技能。实训时将教学班级分为13~15个实训小组,每组3人,并用A、B、C命名。在实训教学中,既有团队合作、角色扮演(主做工位、助理工位、检测工位)又有单兵实作、考核。具体到每一个任务,教师首先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电路连接及测试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约20分钟。团队合作45分钟,主做工位负责按图接线;助理工位负责监督主做接线是否正确,并协助主做者进行电路连接、检查;检测工位负责电路的测试,并共同分析、测量电路故障,角色扮演按任务依次轮换。单兵考核每人35分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理念。

三、项目考核评价设计

总成绩由理论测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平时考查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测试成绩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50%,平时考查成绩占20%。

1、平时考查成绩。平时考查成绩由教师根据平时记录评定。作业5分,每缺一次作业,扣1分,缺三次及以上,此项不得分每缺一次作业,扣1分,缺三次及以上,此项不得分;出勤5分,旷课一次扣1分,缺课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总成绩不予评定,直接进入重修;纪律5分,根据违反课堂纪律程度,酌扣1~5分;表现5分,根据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酌加1~5分。

2、理论考核评价。采用笔试方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考核项目一、项目二的内容,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核低压电器的符号、功能及型号意义;基本控制电路原理、基本控制环节、保护环节。第二次考核项目三 、项目四的内容,采用半开卷形式,学生可事先画出CA6140、T68、X6132电路,供分析电路时使用。重点考核学生阅图、设计能力。

3、技能考核评价。包括实操过程考核和实操综合考核两部分。实操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的具体情况,占40分;实操综合考核由教师确定三个任务,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题目,占10分。

技能考核由考评小组负责,考评小组由3~4名学生和任课教师组成。依据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逐个给出成绩,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结语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合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电机与电气控制项目总结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展示学生的专业风采,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学电子信息专业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县教育局于2015年5月在我校举办技能文化活动月专业技能比赛。其中电机与电气控制项目被列为竞赛项目之一。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技能竞赛训练过程

1、制定训练计划

在2015年4月15日全体教职工会议通过校园技能文化活动月活动方案后,我们专业组教师积极主动制订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制订训练计划,全天训练,周日加班,充分利用时间开展训练。教务处、专业部、教研组、各指导老师配合收集材料,积极准备每一阶段检查、验收,共同研究训练方法,在如何提高速度和质量方面下足了功夫。

2、筹备充分,全身心的投入。

2015年5月7日电子信息专业部开全专业部动员大会,并作进一步的工作安排,在此期间全体学生和教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技能文化活动月活动中。

二、取得的成绩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胜利的花朵,电机与电气控制项目总共有2013级电子班的17名学生参加预赛,8人参加决赛,最后罗荣通同学通过层层角逐获得一等奖,陈照超、周兴丽获得二等奖,陆朝米、李冬、刘开润获得三等奖。通过这次比赛成功,说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部的实力经受得住考验,也说明我们还有更多的潜力有待发掘。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有能力让我们学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更上一层楼!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层层选拔,但学生后劲不足,难于有成绩的突破。

2、教师的水平成为提高技能成绩的瓶颈,虽然教师都很努力,但离州赛和省赛还有一定的水平有差距。

3、信息闭塞,关门训练,不了解外面的学校如何训练,训练内容是什么。

4、教师的积极性不够,学校在制度层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教师有观望、畏惧心理。本组教师的协作意识不强。

5、实训材料的保障还不够,需要多渠道保障实训用材料的使用。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

1、解读历年省、州技能大赛方案,提前组建技能训练提高参赛队,研讨训练方案,提前指定参赛指导老师,筹划校内技能大赛,提前训练。

2、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

3、指导教师在训练方法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巧”字上突破,做到事半功倍。

4、加强指导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新的突破,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

篇6: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所包括的内容有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机、常用低压电器及三相异步电机的电气控制线路、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等[1]。该课程既涉及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我院在20以前的教学中,因教学条件不足,基本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对于变压器磁路、电机的原理等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但学生没有接触实物,不易理解。更为不利的是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操作,这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不相匹配的。年把该课程安排到实践场所教学,由于缺少多媒体设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中把交直流电机的原理和结构理论部分删减,因理论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续的《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等课程时感到困难。自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中,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题气氛,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融于一体,让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完成,同时要融合信息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1.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场所,能够实现讲解、演示、操作等功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动手操作利用实训设备或计算机绘图、仿真等手段。所以教学场所除实训设备之外还需要配备常用的黑板、多媒体设备,每个工位要配备电脑。教室的设计要考虑到教师讲授、演示的视野问题,学生听讲、操作与讨论的方便性。

2.实施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说项目和任务把“教、做、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学习与操作的每个环节,而学生要针对问题,主动寻求答案。项目和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该课程设计了8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前5个项目为基本控制电路的装调,分别是三相异步电机的自锁、正反转、星-三角降压启动、双速电机、制动控制线路的装调。电机的拆装在项目2中,电机的启动方法在项目3中,电机的调试方法在项目4中。第6个项目是典型机床电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有车床、平面磨床、钻床、铣床4个任务。第7个项目是直流电机控制线路的装调,分别有并和串励直流电机单相、双向启动4个装调任务。第8个项目是小型变压器的制作,分为单相变压器的制作和三相变压器制作2个任务。

从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可以看出,不是一开始就学习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知识,而是先让学生装调一个简单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学生对三相异步电机有了认识之后,再让学生拆装电机,在拆装中学习电机的`空载、负载磁场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使抽象变为直观。低压电器的知识贯穿于前五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用到什么电器就学习该电器的原理、结构、选型、测试方法等。有了基本控制电路的基础后,再学习典型机床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形成知识递进,学生容易接受。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之后,学习直流电机的控制线路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最后通过制作单相、三相变压器来学习磁路等知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还是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3.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化。当今社会,信息化引领生活,信息化教学彰显创新,信息化让学生探索学习,在实践中遨游飞翔。教学资源网络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络资源来进行预习、复习、测试等,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我院已经把《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资源建设重点课程,现已完成课程标准、教案、PPT、知识点和技能点视频的录制、案例库、作业、测试题等资源的建设挂在超星泛雅平台上,供本校师生共享。下一步将与企业合作,建设更为合理的资源拓展和整合,实现与企业的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解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过程走向多元化[4]。

4.改变评价方式。在多媒体授课时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由二级学院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卷子考试,这样形式的考核评价单一,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纯实践教学场所授课时采用考查形式,学生每次完成任务,教师就对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判,这种形式的考核立足能力,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但是学生又过于注重任务本身的完成度,而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采用过程+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过程包括学生的上课表现、完成任务情况、网络资源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主要是采用卷子考试。过程评价中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还可以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既注重实践又注重理论,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素质。

5.教材的开发。由于市面上没有适合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我校组织了校内及校外专家共同开发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匹配的项目化校本教材。教材要求不仅重视职业技能还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还纳入了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标准、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同时还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书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旁插入二维码资源来观看相应的动画、技能操作视频,并能在虚拟实训中接受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运行、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建设了理实一体化教室,以项目为载体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评价学习过程,开发了项目化校本教材,推行了网络化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苏翠云.浅谈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07).

[2]王一萍,圆.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教学与实践,2015,(07).

[3]伍王明.浅谈如何上好理实一体化课程[J].华人时刊,2015,(04).

[4]吴德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08).

篇7: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要避免大功率起动、停止频繁的设备,电火花设备同数控机床位于同一供电干线上,最好是采用独立的动力线供电。(4分)(2)减少机床控制中的干扰。(3分)(3)屏蔽 屏蔽技术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防护的电路或线路包在其中,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的耦合干扰。(3分)(4)保证“接地”良好 “接地”是数控机床安装中一项关键的抗干扰技术措施。电网的许多干扰都是通过“接地”这条途径对机床起作用的。(4分)2.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答:输入/输出装置:数控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设备,它能进行加工数据的输入和输出。(3分)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数控装置实际上就是微型计算机系统。(3分)伺服驱动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是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之间的电气联系环节。(3分)位置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工作台的实际位移或丝杠的实际转角。(3分)机床电气逻辑控制装置对主轴起/停、换刀、冷却液开/停等辅助功能进行控制。(2分)3.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答:输入/输出装置:数控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设备,它能进行加工数据的输入和输出。(3分)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数控装置实际上就是微型计算机系统。(3分)。

伺服驱动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是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之间的电气联系环节。(3分)位置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工作台的实际位移或丝杠的实际转角。(3分)机床电气逻辑控制装置对主轴起/停、换刀、冷却液开/停等辅助功能进行控制。(2分)4.步进电动机控制驱动电路如图所示,请回答步进电动机的驱动装置由哪两部分组成I并简 要分析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中“电路二”的作用。

答:1.步进电动机驱动装置由环形脉冲分配器、功率放大驱动电路两大部分组成。(6分)2.其中,步进电动机功率放大驱动电路完成由弱电到强电的转换和放大,也就是将逻辑电平信号变换成电机绕组所需的具有一定功率的电流信号。(8分)5.永磁式同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回答转子磁极轴线与定子磁场轴线e夹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具有两个极的永磁体(也可以是多极的)。(3分)按照电动机学原理,当同步型电动机的定子三相绕组接通三相交流电源时,就会产生旋转磁场(Ns,Ss)以同步转速ns逆时针方向旋转(3分)。根据两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定子磁极Ns(或Ss)紧紧吸住转子,以同步转速ns在空间旋转,即转子和定子磁场同步旋转。(3分)当转子加上负载转矩后,转子磁极轴线将落后定子磁场轴线一个8夹角。转子的负载转矩增大时,定子磁极轴线与转子磁极轴线间的夹角e增大;

当负载转矩减小时e角减小。

(5分)6.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篇8: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等自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实用性、普遍性,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关键地位。它是为后续的基本实验、专业实训和课程综合设计做铺垫的。

根据“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需要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及科研创新等方面建设,为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企业供电、电器维修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元器件的识别、电路的维护、维修以及达到中级或高级电工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好铺垫,适应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实际上是《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和《电机与电力拖动》2 门课的综合课。多年来,在内容安排上电机原理课时多。而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原理的目的是更好地应用电机。所以理论教学内容够用就行。一些枯燥的原理、公式推导,完全可以进行简化和压缩。例如直流电机换向的原理,只要了解影响换向的因素及电火花减少的方法就行了,可以把2 学时的内容压缩到10 分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不影响教学效果。而电气控制技术部分的内容则把重点放在各种电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过程的分析以及各种电气控制线路的实现。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相继出现各种新型电机,在传统教材中,这方面内容很少,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扩充新知识,增加新型电机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更加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立体教学资源

多年来,《电机与电力拖动》和《机床电气控制线路》2 门课的建设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上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作为2 门课的整合,其内容可以借鉴这些素材,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多媒体的利用,生动地化解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难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采用任务驱动理念,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职业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也要遵循职业教育的理念与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尽快适应职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在任务驱动的理念下实施教学: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中有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安排电气控制电路实训1 周、机床电气实训2 周、电机拆装2 周和维修电工中级训练6 周。通过多课时的实践训练,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二,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是由一个任务引导的。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寻找条件;分组拟定方案;确定使用设备;学生排查问题并处理;学生自评;教生互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情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双证”融合等教学理念。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后续的课程中,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训练,完成职业证书认证。

2.3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评价。在实践环节,课程的项目实施是根据学生情况由教师设定的,可以分为基础项目和拓展项目。对于基础项目,约束性太强,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拓展项目都为开放性项目,可设计性强。教师只提出电气控制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要求、注意事项等,设计方法、步骤均由学生自己拟定,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以考核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创新设计思路,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网站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在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平台上开展“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申报表;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设置理念与思路等;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等;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环境等;教学队伍,包括主讲教师、教学队伍、师资培养等;实践条件,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教学效果,包括教学评价、社会评价;特色与政策,包括课程特色和学校政策;课程录像,包括说课录像和教学录像;课程资源,包括整体教学设计PPT、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教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试题库、职业技能、在线学习、学生作品等;互动交流,包括互动交流、我要留言等。

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中,设计者和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也能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精品课程真正运用到教学,学习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

4 投入实验室建设,创造良好硬件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已投入建设了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常用电机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2014 年已经更新了维修电工实训室中的旧设备,现在有13 台铣床和12 台镗床智能考核设备。2013 年又投入建成了电机拆装实验室,为本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 结语

篇9:电机与电气控制题库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 项目化教材 内容选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60-01

在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过程中,与其相配套的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工具。开发适合相关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迫切需要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教材的编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性质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功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调试、维护维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基础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电工技术的基本技能,与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维修电工实训、电子产品检验等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相关技能,为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奠定基础。

2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材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材在这方面述及不夠或很少述及,远远跟不上当前的科技进步和市场供需实况,教材的生动性、实用性都有待改善。因此必须开发一套能够具备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权威性的高职教材。

伴随课程建设不断地进步,迫切需要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为核心的项目化教材,以企业中常见的机电设备为载体进行教材内容设计已经成为趋势。

3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材内容选取

通过课程建设中对工作岗位分析,以及对安装电工、维修电工、电气技术员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了教材内容的大体框架,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作是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并且,企业大多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通过分析细化了教材内容,选择了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和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四个项目。

在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项目中包含明确变压器铭牌中型号及额定值的意义、正确判别变压器绕组的极性并连接、对变压器进行日常维护等任务。并且包含变压器分类及用途、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等知识点。

在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项目中包括明确名牌中型号及额定值的意义、对电动机及其控制方式进行选择、对电动机进行日常维护等任务。其中包含了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运行原理及运行特性、常用电动机起动、调速、制动基本原理等知识点。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项目中包括分析及绘制电气原理图、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连续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等任务。其中包含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和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中包括分析及绘制常见降压起动电气原理图、分析及绘制制动控制电气原理图等任务,其中包含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常见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等。

4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材编写原则与思路

在项目中安排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知识内容,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教材编写思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每一个任务之中。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尽可能使用图片、实物照片或表格形式将各个知识点和操作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同时,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导入和小栏目。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精简或降低教材中理论分析的深度及难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教材内容的选取既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又使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5 结语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选择先进性、适用性、开放性的项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教材内容與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去分解能力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来组织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韩提文,刘波粒.《模拟电子技术》教材的编写思想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308):36-37.

[2]王倢婷.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材建设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6):68-69.

[3]田卫华.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建设的探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559-561.

上一篇:期末计划作文400字下一篇:非诉讼委托代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