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2024-07-05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共14篇)

篇1: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iexiebang,是一名即将毕业于**工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我性格活泼,开朗自信,是一个做事有魄力的人。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 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热爱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在校我学习了 电气自动控制、工厂供电、pLC空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流、电工基础、电机与 电气控制、单片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能熟练使用网络,快速的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于2013年 6月11日取得了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颁发的《计算机应用助理工程师》 证书,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

三年的学习深造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性、有爱心 的人生信条,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敬业。

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追求“三明”(聪明、高明、开明)、“四人”(人格成熟、人性善良、人文深度、人情练达)的崇高境 界,以智、仁、勇、精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我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等,让我认识了 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塌实 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自己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追求永无止尽,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层次,以新的姿 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纪录,创造新的成绩。我的自信,来自我的能力和 您的鼓励;我的希望寄托于您的慧眼。如果您把信任和希望给我,那么,我的 自信、我的能力、我的激情、我的执着将是您最满意的答案。您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选择!诚祝贵单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小编为大家推荐

篇2: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张丹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6期

【摘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及保障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十二五”期间,国内工业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产业优势将不断增强,因此,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电气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旺盛的需求,这就预示着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注重专业知识转化为注重专业能力,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有机联系整体,从根本上讲,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系统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就是确立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制定评价方式、提供保障措施的过程。按着传统的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是为专业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实践教学往往不成体系而是夹杂在专业理论教学当中,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学到的技能是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难适应岗位需要,要重新进行再培训。因此,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究,认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职业标准为基础,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其主导是专业培养目标,而专业培养目标是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标准为基础,结合专业特点,具体化为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岗位能力,从而制定出本专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结构,同时又取决于这些体系的功能水平,在整个体系中起驱动作用。对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其目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

1.总体目标

具备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职业能力,能够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水平。

2.具体目标

依据电工职业标准,我们把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具体目标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分为三个层次:

(1)熟练掌握从事电气类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电工工具、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电子焊接工艺方法,导线的连接方法与室内线路的布线工艺等,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掌握各类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检修方法,学会调试、操作由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构成的各种控制电路,培养学生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掌握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相关的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包括企业配电系统的操作方法,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方法,智能楼宇设备布线与保护方法,电梯的维护与保养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以目标体系为引领,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下转封三)(上接第196页)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受动作用。因此,内容体系的确立是以实践教学目标为引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学生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划分实践教学内容模块,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实训任务,做到需要什么,教什么,按专业大类将实践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进行划分,各层次内容应呈递阶型。根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可划分为四个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专门化拓展技能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其内容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1.基本技能实训模块

本模块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基础实训的相关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电气工作必备的测量、安装、调试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与从事本专业工作、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2.专项技能实训模块

本模块涉及了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主干实训内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及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专门化拓展技能模块

本模块是拓展学生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实训内容,包涵了在从事电气类职业类别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专门化拓展技能训练,可以缩短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4.岗位技能模块

本模块是学生通过企业生产实习,掌握电气类岗位或岗位群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三、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与传统理论教学在方式和目的上都有较大区别。而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都是以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转化而来的,其中的一些指标和要素并非实践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不能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征,无法科学客观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建立能够凸显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制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评价内容,体现全面性

评价内容不能仅仅体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制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所规定的中级维修电工技能为标准,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大纲的规定,考核学生对本工种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核学生遵守工艺规程、安全文明生产、实习的劳动态度等职业道德的情况;考核学生利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评价形式,体现多样性

我们现行的评价形式大部分还是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形式首先要考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成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与素质、对课程的参与程度等。其次,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口头、书面或者成果展示等形式,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完成任务后,通过学生的作品或者报告,给予一定的成绩。最后,实践教学评价不同于理论考核,仅凭期中、期末两次成绩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而应当把课题考核与模块考核结合在一起,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训课题,教师要根据操作要求、评分标准,记一次成绩,并记录在学生的实训报告中,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由教师根据该阶段的实训大纲内容确定考题,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体现多元性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殊性,所以其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除了学生、任课教师、听课教师、职能部门外,还应包含社会、企业等重要主体。同时,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其实践教学环节时间长且形式多样,除校内完成的实践活动外,更有大量在校外完成的实验、实习、实训等教育培养环节,因此,也应将这些环节纳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来,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实践教学的成效。

四、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构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由专兼职教师、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三个因素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它对实践教学起着支撑、保障作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同时决定着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程度,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应着眼于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精通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人力保障,因此,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电工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开展教师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能工巧匠到校兼职,充实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2.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投资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物资资源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能够正常进行的物质保障,目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鼓励中职学校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在校内建立设施完备的、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在校外,选择电气装备水平高、电工岗位多、电气技术应用广泛的企业,与之积极合作,建立稳定的、切实满足学生专业需要的实训基地。

3.构建仿真性实训实习环境,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仿真性实训实习环境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模仿未来岗位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任务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按照企业“5S”管理模式,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因此,实训过程即是工作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缩短了学校与未来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也不例外,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大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多岗适应”的电气类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3: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综述

“双证融通”的基础是继续深化以任务引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以任务引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 主张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 为实现“双证融通”奠定了重要的课程改革基础。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与内容体系, 明确其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的对应关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等内容完全融入职业学校的日常教学中。

“双证融通”的框架是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教育要求的有机融合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求来自多方面的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适应当前的工作任务, 还要能适应未来的工作任务, 同时还要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要求“双证融通”应当是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教育要求的有机融合, 在完成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教育内容中。

“双证融通”实现的前提是师资与实训条件保障“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开发不仅要强化课程体系设计, 更要突出对教学实施条件的规范, 以确保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完全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要求。要从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角度, 安排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均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双证融通”课程的教学, 并加强实训实验条件建设, 确保“双证融通”课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 为实现“双证融通”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双证融通”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实施与评价“双证融通”实现的关键环节是“双证融通”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以及其评价结果与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 “双证融通”应突出对“双证融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与考核方案两个关键环节的开发, 开发主体应由学校教师、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行业专家等共同组成。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标准开发

“双证融通”课程标准开发是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关键环节, 是开发“双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与考核方案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实施方案与考核方案内容的一致性, 其开发均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因此, 课程标准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融合是实现“双证融通”的关键环节。在一门课的课程标准中应明确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以及教学实施建议等问题。

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课程性质主要包括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培养学生具备继电控制、电工工艺、电气安全等领域的基本职业技能, 具有获得维修电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力的一门“双证融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同时兼顾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 使其具有通过维修电工三级职业资格鉴定的能力, 体现终身发展目标。课程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设置课程的依据、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课程内容安排、活动设计思路、课时安排说明以及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等。“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 根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以继电控制电路装调为主线,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 用典型电气元件、电气设备作载体, 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以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继电控制设备的电气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检修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树立安全文明的电工作业意识, 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爱岗敬业、合作进取的职业素质, 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建议课程学时为128课时。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即学生学习课程后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 使学生掌握继电控制电路装调的职业能力, 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 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会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会识别、选择、使用、维修与调整常用低压电器;能识读、安装与调试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继电控制线路;能分析、排除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典型继电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能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会正确处理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事故。

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内容是指学生要学习什么, 描述的主要是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了推进阶段性、模块化技能考核方式, 课程内容划分尽量采取相互独立的项目、模块形式。“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5个项目 (如图1所示) , 每个项目下设模块, 共计20个模块。学习水平是指学生应学习到什么程度, 是一种表现标准, 具体描述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应掌握的程度, 如表1所示。

教学实施建议教学实施建议即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 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编制

“双证融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由课程概况、教师任职条件、实训教学条件与授课计划等内容构成。“双证融通”课程教师任职条件包括:任课教师应稳定, 教师变更应获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批准;任课教师必须持有高级工以上且与融通证书相一致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训 (实验) 装备条件应在技术水平与数量上均能满足“双证融通”课程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

授课计划是对课程教学实施的整体安排, 是从教学实施角度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授课计划是体现“双证融通”课程实施程度的关键性文本。为了确保“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 应当制定“双证融通”课程的授课计划。“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的授课计划针对课程性质、授课时段、编制说明、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 授课计划包括43课次, 共计128学时的授课内容, 根据每课次的授课内容编制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 并分配了每次课的学时数。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考核方案编制

“双证融通”课程考核方案是确保“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考核方案开发要求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为基础, 并根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进行拓展, 形成能准确、完整地评价学生对一门课程学习效果的方案。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笔试方式, 由学校组织考核;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平时职业素质情况记录与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职业素质成绩与现场实际操作成绩的比例为2∶8。其中, 平时职业素质情况记录由学校教师负责, 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现场实际操作考核允许考生考两次, 以成绩较好的一次作为考生的最终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 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是一门“双证融通”课程, 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合格, 可认为该门课程合格。理论知识考试不合格者, 按学校相关学籍管理规定执行;操作技能考核不合格者, 可在下一轮相同课程的操作技能考核中安排一次补考, 或参与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部署指导下, 我校2012级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已通过“电器电装和线路敷设”、“继电控制电路装调”两门“双证融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 成绩已登录在市社保中心专门开设的“双证融通”课程网站上。

参考文献

[1]李昆益.高职创业式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J].职教论坛, 2012 (8) :46-47.

[2]吴兴华.开放教育“双证融通”院校鉴定研究[J].成人教育, 2013 (3) :26-29.

篇4: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70-03

【作者简介】吴德平,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221011)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类教育。

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标准开发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展开的。现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要点和实施注意事项进行一些个人解读。

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要点

(一)课程性质编写要点

课程性质主要阐明该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以“电力拖动与控制”为例,其课程性质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PLC应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的编写,首先要确定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电梯运行与维保”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某一门课程在一个专业中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而在另外一个专业中可能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确定某一门课程是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还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可以查看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分析该门课在该培养目标中的作用等。其次,要简略说明该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并指明其关联。再次,简述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计算、安装、检测和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指明该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开发要点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首先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说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其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教学实施的不同阶段,说明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最后,应通过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交代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思路要考虑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模式:一是基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为目的,知识和技能点的选取着眼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解决职业岗位的技术问题。课程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逻辑顺序进行序化。课程评价则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点的多少来评定。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它以典型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课程实施流程;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依据。三是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即以一个真实项目作为一个学习单元,整个课程包含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完成项目为课程目标,学生主要以团队工作的形式,围绕项目开展自主性学习。无论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通识课程和专业入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标准采用同一种模式是不合适的。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可能同时包含上述两种或三种模式的课程标准。某个课程标准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比如:“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以传感器典型应用案例为教学项目,各项目以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过程为路径;“电气CAD技术”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电力拖动与控制”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课程结构。

(三)课程目标开发要点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是完成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某一确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规格要求。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本次课程标准的开发将课程目标具体为“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首先,从岗位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去表述;其次,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进行表述,如具有查阅资料、分析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要从时代价值观等方面去把握,如具备安全生产、节约用电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课时内容与要求开发要点

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是课程目标、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需要与身心发展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兼顾专业对应培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技能的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课程内容需要按照工作程序和认知规律进行组织,呈现出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要尽可能采用动宾结构(如“能用……”)来阐述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所应达到的目标。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因素的有序编排。

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也是本次课程标准开发的要求之一。课程内容衔接要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合理划分结构和层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向学生提供宽泛的面向专业群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开发中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课程目标衔接。有效的课程目标要说明学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要想达到要求必须做什么,怎样知道学生行为何时已经达到了要求。中高职课程目标在设计和描述时应特别注意连续性、顺序性。二是课程内容衔接。主要对课程的性质、总课时、知识要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对比。三是职业能力衔接。这需要对照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职业能力的要求加以分析。

(五)实施建议开发要点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要提出教学主要方法,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建议应对教学设备配备的底线进行简要说明,对学生分组等也可交代。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也可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如“电气CAD技术”中提出“在突破识读电气图的教学难点方面,教师可有意识地绘制错误的线路和不规范的元件供学生查找、更正,以提升学生对电气原理图的理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采用贴近生活的作品制作、趣味实验等方法。

评价建议。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课程标准在评价上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的导向性、过程性、有效性和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目标设定后,评价手段应该及时跟上,这样才能确保目标的有效达成。

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应重点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如“电气CAD技术”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识图、绘图的质量、学生口头表述、笔试、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等。小组评价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学生的自评包括自我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按要求完成准备工作情况、阶段性实习总结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操作、提交项目任务书或学生工作页、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进行定性评价,结合笔试、课堂提问、答辩等完成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依据课程标准,优先选用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材。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体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方法。教材内容选择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本专业该门课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节能、安全、经济、环保,并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贯通,注意应知应会的有机体现,内容排序突出工作过程导向。

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编排时要符合中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应体现科学性,要符合本课程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空间。编写的教材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如培养工匠精神、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突出教材的先进性。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开发教学录像、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配套软、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借鉴已有的资源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微课、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开展辅助教学。购置相关仿真软件,利用仿真系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标准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同时学校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完善,具体要点如下:

(一)教学管理者实施要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会带来不适应性,需要学校组织由教务处、系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等人员来督导标准的执行、评价标准执行效果以及解析标准执行中的疑难问题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的顺利执行与长效实施。

学校应对课程标准实践工作进行立项管理,严格进行评审考核,建立课程标准具体实施方案三审制:系部初审、学校审核、修改后复审。专业系部作为课程标准建设的具体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建设立项,成立课程团队、确定课程首席教师负责制,实施过程管理。系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课程标准的内涵、功能、基本框架等课程标准基本知识。当然,各校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如校企合作的企业、面向的行业不同,应结合自身实际,修订或完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适用、实用。课程标准制定完成后,要严格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师授课计划,通过教学实践,及时发现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原则修订课程标准。

(二)教师使用要点

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充分熟悉授课内容,还要充分理解、领会各项标准,以缩小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差距,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是课程开发小组共同智慧的结晶,任课教师应优先采用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学。

任课教师应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将教学反思视为自己的一种职业需求,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学反思,自觉地、主动地并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努力提高课程标准的实施水平。

篇5:电气运行与控制1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学期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并了解电气设备控制运行的技术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实践知识。在向老师学习时,还要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当代职业学校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训,我们一共做了四个项目,分别是:

一、电工安全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维修电工的基本操作规程、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防止触电的基本措施、工作环境卫生和工具摆放以及环境污染和保护等主要内容。通过生活当中丰富的举例和案件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电给人类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电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如果操作使用不当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

二、电工基本功及室内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通过实训,使学生们掌握了几种基本的电工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方法,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方法,学生学会了白炽灯的两地控制方法,并学会了日光灯的安装与零部件的检修。

三、常见低压电器的选用和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基本控制线路。通过实训,学生学习了低电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其规格、型号、使用方法及检修方法;掌握了交流继电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了解了电路安装中元件布局、走线工艺等基本常识;理解电动机点动控制、自锁控制及点动与连续混合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电路的接线及检修的方法,了解了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的作用。

四、常用电子元器件和电烙铁的使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接触的各种家用电器和娱乐设施都与电子技术息息相关,通过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结构、特性、重要的电气参数及其应用,学习电烙铁的常用知识和使用方法,并动手操作测量元器件的好坏和电烙铁基本功的练习,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还增强了电子焊接工艺技术能力。

通过这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电子电工基本知识,加深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充分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应用起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通过这一次实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的精神。培养了他们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

篇6: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自荐信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满腔热血的我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2013届的毕业生。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诲下,使我养成了真诚守信踏实的品质。在丰富多彩的大学,不断塑造和完善自我,力求把握机遇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新时代复合型的大学生。

我在学好各项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锻炼自己。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各项兴趣活动来培养我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在假期进行勤工俭学,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为今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的同学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教导我为人要勤奋、尽责、善良、正直;而学校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在众多的竞争中我坦然自己并非最出众的,但我相信:凭着对事业的追求及扎实的专业功底,若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以务实的态度,挖掘自己的潜能,精益求精。再次衷心的感谢您审阅我的自荐信,我真诚的希望加入贵公司,我一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为贵公司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最后祝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篇7:电气专业自荐信

我是xxx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我叫xxx,现年xx岁。在xxx年11月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开始新的人生旅途之际,我以满腔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诚挚地向您推荐自己,希望能够加入贵公司的行列,为实现人生自我,学以致用,更为贵公司事业更上一层楼奉上一分绵薄之力。

当今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知识与能力齐驱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成为激烈竞争中的弄潮儿,而几年的大学生活正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受益菲浅,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磨练,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为了使自己能够全方位的发展,更好的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几年的学习中,我广泛涉猎了《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C语言》,《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厂电气设备控制》,《电力及电机拖动》,《传感器技术》,《工厂供电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CAD作图》,《数控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国家技能鉴定中级电工证。

过去只能记载历史,应该好好把握的是未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的工作,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在社会实践工作方面,本着多学多练的态度,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如蒙不弃,我愿贵公司共创美好未来。给我一个机会,相信您不会后悔。

良禽择木而栖,倘蒙录用,当尽职尽责,不负所望。

谨祝!

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篇8: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自动化立体车库在各国的发展情况不一, 主要依据国情设计车库类型, 因为各国的立体车库发展及应用范围不同, 本主要针对集中应用广泛的立体车库进行介绍。

1.1 电梯式立体车库

电梯是立体车库又被叫做塔式立体车库, 该车库层数多, 一般高于六层, 借鉴了电梯技术使企业能够迅速升降到指定的楼层数。该车库的停车位基本是固定的, 通过电梯系统将汽车移动到停车位上, 通过特定的横向移动装置存取汽车。该立体车库全部是由电脑进行控制, 自动化水平较高, 车库区无序人工操作, 以此防止人为破坏或偷盗汽车的现象出现。该类型的立体车库适用于土地面积狭小的地方, 能够依靠建筑物建筑, 一般设置在地上、半地下或者地下。

1.2 循环式立体车库

循环式立体车库是应用水车、巨轮、连续链、传送带的原理形成的, 将汽车放置在托板上, 动力来源是电机, 依托链条传送动力来移动汽车。该车库的特点是存取车辆的过程需要整个控制系统一起移动, 增加车位移动频率, 增加能耗和磨损程度, 且噪声也很大。该立体车库一般有两种, 一是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 通过环形链条带动汽车托板垂直循环的升降, 停车托板需要悬置在链条上, 支撑架承担所有的重量, 优点是节约占地面积, 高效利用空间, 出口设置方便。二是水平循环式立体车库, 运送器进行多层配置做循环移动, 任意两层运送器两端间, 通过升降运送器实现层间的循环。这种类型的立体车库适用于楼房地下室, 车位能占满地下室的整个空间, 停车位根据机械运动进行左右移动, 通过升降机进出车库, 不需要另设车道, 能够节省停车时间和空间。

1.3 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

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出现于20 世纪60 年代后期, 欧洲根据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原理, 针对小型汽车设计的立体停车设备。升降机构能够进行上下水平移动, 当运动到停车位置时, 伸缩机构通过伸缩从车架上取车。这类车库满足大型密集的存车需求, 设备构造较为复杂, 其电源线及通信线故障发生频率较高, 因此实用性不高。

1.4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应用模块化设计理念, 层数一般不多于五层, 车位数量几个至上百个不等。该立体车库一般适用于地面和地下的停车场, 配置较为灵活, 造价也较低。其工作原理是, 一层车位只能进行横移, 中间的车位既可以横移也能升降, 上层车位只能进行升降。在运行系统时, 从地面层能够直接存取车辆, 其余层在存取车辆时, 需要通过地面层相对应的载车台进行横移, 空出相应的车位, 再进过升降到达地面层。因为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具有加强的适应性, 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地形, 并且能任意组合和排列, 规模也是可大可小的, 因此土地建设要求相对较低, 所以被广泛应用和使用, 在停车设备市场中其份额约占70%。

2 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 一般是由上位机监控系统以及下位机PLC控制系统构成。车库控制方式一般有三种, 即手动、半自动以及全自动。手动的控制方式是指现场用手操作器控制每个托板, 适用于调试设备。设备异常处理或者维修。半自动的控制方式通过PLC操作面板中的按钮, 进行自动逻辑控制实现的。在计算机脱机的状况下, PLC操作面板能够实现存车和取车动作。全自动的控制方式是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实现的, 由计算机下达存取车命令, PLC执行命令, 车库运行状况会实时上传至上位机上。这三种控制方式可以任意选择, 通常情况下,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采取全自动控制方式。上位机是监控设备, 通过串行通讯设备实施收集和处理下位机PLC采集的车库状态、报警等信号, 通过这些信号由计算机向PLC下发控制命令。

3 存取车流程

一般通过人机界面运行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当进行存车时, 选择人机界面中的存车界面, 然后选择想要存车的位置, 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选择确定, PLC将自动执行存车命令。当取车时, 进入到取车界面, 直接选择需要执行取车命令的库位, 确定无误之后选择确定, PLC将自动进行取车动作。

用户存车时, 通过触摸屏界面进入存车界面, 下发存车指令之后, 人机界面将指令传达给下位机PLC, 下位机PLC会将距离最近的空车位下降至一层, 然后打开车库大门, 司机将要存的车辆驶入一层空车板上, 再由检测装置对车辆进行检查, 查看车是否停放到位, 车长是否超长,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 检测机制将发出警报。如果检查结果为正常, 则托板在司机离开车库之后进行上升, PLC会根据换速开关接受的信号加速或者减速电机, 在到达指定层之后, 停止电机运转, 开启保护装置抱闸, 以免托板坠落, 托板恢复存车前位置表示完成存车指令。取车的时候, 用户通过触摸屏进入取车界面, 选择想要取车的车位, 并下发取车指令, 下位机PLC检测该车位是否是空的, 如果不是空的, 就将下方的车位横移, 使之到达目标车位后下降。这个过程中下位机PLC会通过控制变频器调整电机的运转速度, 当下降到一层以后, 触碰行程开关, 停止电机, 开启保护装置抱闸, 由司机将车倒出车库, 驶入旋转台, 然后旋转电机, 使汽车掉头, 再由司机将车开出车库, 最后关闭车库大门完成取车动作。

下位机PLC一般都设置了延时保护, 在移动载车板时开始计时, 时间到达指定时间后, 如果载车板没有到达指定位置, 电机已经断电, 将停止载车板运作, 并发出系统警报。如果形成开关发生损坏, 载车板在运行到指定车位时不能将信号传达回来, 那么载车板将收不到停止运行的指令, 继续运行将会制造严重的事故。而通过下位机PLC进行延时保护, 将保护载车板运行的全过程, 以避免出现严重事故。另外, 电机的转子抽与计数保护单元相连, 能够将电机旋转圈数记录下来, 当电机旋转圈数超过约定值后, 计数保护单元将向下位机发布断电命令, 避免载车板错误移动造成严重的机械事故。

总之, 应用PLC的立体车库自动控制系统, 具有运行稳定、适应性强等优点, 其发展前景优越。

摘要:利用PLC组成升降横移式的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 能够满足车库控制和使用的要求。和传统车库系统不同,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主要部件是PLC及工控上位机, 这使得车库操作简单, 且功能性和安全性高。尤其是节省了车库建设用地, 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关键词:PLC,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斌, 陈亮.巷道平移式立体车库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5) .

[2]廖育梅.智能化的立体车库系统设计浅析[J].才智, 2013 (07) .

篇9: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一、开设新专业方向的背景

近年来多地出现的民工荒给制造型企业发出了危机信号,而且专家预测越往后这种情况会欲加严重。整个市场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企业的生产由“人力型”转向“智能化”已成必然,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更多新的职业岗位——机器人设备的操作、维修、维护、保养。

1.昆山机器人产业概况:昆山拥有多个国家、省级机器人产业基地,推动机器人产业优化提升。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昆山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了机器人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机器人研发工作提供了咨询和建议。

2.昆山的产业结构:市场基础都已具备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与条件。昆山有着较好的产业链基础,如今拥有大量的外资企业,许多企业都将自己的生产中心逐步向昆山转移。另外,昆山有很多的企业正在升级转型,以提高工效减少对人力工时的依存度。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昆山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企业对拥有一定的机器人应用方面知识,能从事机器人设备或智能化设备操作、维护、维修、保养、营销等工作的专门化人才需求已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二、开设新专业方向的工作基础

1.机器人应用专业方向是传统学科的新生点:如何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培养出新形势下符合企业需求、行业认可的技术人才,是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经过市场调研、分析及与有关专家、校企合作委员会领导的研讨,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培养方向上,增加针对工业自动化控制、机器人产业、智能设备等相关产业群,培养能从事这类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保养,销售与售后服务的技术型人员,从而找到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当前地方产业背景下准确的新生点——机器人应用方向。

2.开设新专业方向的前期探索:第一,以建设一个服务地方机器人使用企业需求的新专业方向为目标,在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新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教材建设及相关课程的准备和开设上积极开展工作,并提请专业建设委员审议。第二,在机器人应用专业方向没有开设之前,在现有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参与技能大赛、参观机器人应用企业、联系这类企业尝试实习等手段,使学生掌握机器人应用方向的知识增长点,培养学生把握、运用方面知识的能力,缩短培养周期。第三,调研、比较同类相关专业在中高职院校的开设情况,为专业的开设寻找异样点。通过考察,国内已有少数机器人应用相关专业,但它们大多停留在机器人的软件编程方面。针对企业生产一线能从事对这类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方面人才,培养学校目前还没有,这为开设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机器人应用方向提供了机遇。

三、我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机器人应用方向设置的具体方案

1.专业方向特色。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工、传感器、电机控制、单片机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针对工业自动化控制、机器人(含智能设备)技术相关产业群,掌握机器人技术应用、运动控制、特型电机、传感器调试维护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应用技术,从事机器人(含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智能化设备操作等工作。

2.专业建设的做法。第一,制订岗位型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省厅对中职学生的总体培养要求,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企业职业实践为主线。依据控制类、机器人使用企业需求,制定岗位型人才培养方案、岗位型课程标准,同时明确学生的技能及知识要求。第二,实施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将工学结合式教学贯穿于整个中职教学中。从入学到毕业,同时全面推行体验实习、尝试实习、顶岗实习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有层次的实习,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管理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了解自身素质及知识的不足,明白今后的学习方向。第三,构建情境化实训场所。学生的培养为企业输送企业需求的劳动者,要求培养的学生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角色的转换。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机器人实验室的构建中,可以打破原有教室化的教学环境,会同机器人企业共建实训室,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第四,在专业建设中注重校企合作。紧紧围绕机器人应用岗位分工,岗位需求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通过分析我们意识到这一专业要办的有特色、有成果,必须坚持校企结合。(1)建立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教有所向,学有专攻、学会所长的基础。(2)切实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是要切实同企业建立一种关系。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没有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十分注意基地的质量。建立协作关系的企业,确实做到校企密切合作,企业除无偿接受实习学生,还为专业提供良好的教学、教研环境,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机器人应用方向毕业生的预期分配去向

篇10:电气专业求职自荐信

您好!非常感谢您关注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_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_届毕业生_x,得知贵公司招聘电气工程师这一职位,成为一名工程师这是我的理想。

作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参加了多次社会实践,培养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即将走入工作岗位,我要从新开始,继续奋斗,迎接新挑战,成为了一名有价值的人才。我将怀着我童年的梦想、青年的理想离开我的母校,走上工作位。

在大学几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认真系统地掌握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及仪表自动化的相关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班里担任班长,在学生会纪检部工作,在校期间多次获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2次,三等奖学金3次,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班干部2次,优秀学生会干事1次。我有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和丰富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知识。我相信我有能力担当电气工程师这一职位。现在的我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最后,再次感谢您百忙之中对我的关注,并真诚希望我能够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为贵公司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期盼您的回音!

篇11:电气自动化专业自荐信

您好!

我叫xxx,毕业于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专科毕业生,但是,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经过大学三年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在大学中锻练了较好的学习能力,加上“努力做到最好”的天性使然,三年连续荣获了学校三等奖学金。在大学三年中,我也练就了较好的我实验操做技能。但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在大学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还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了大学英语A级考试,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培训及考试(随后附有附件),并都顺利通过。但是,我知道,一切的成功或失败早已成为过去,我将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未来。三年的学习不仅给了我扎实的理论知识、实验操做技能,还培养了我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但大学的日子教会了我什么叫“学无止境”,我相信,在我不断努力刻苦的学习中,我一定能够胜任这份职务。

剑鸣厘中,期之以声。热切期望我这拳拳寸草心、浓浓赤诚情能与您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请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最后,祝贵公司生意兴隆、事业蒸蒸日上!期待您的回复!

自荐人:

篇12:电气工程专业求职自荐信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信。

我是xx大学xx系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并多次获得奖学金。

在课余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能熟练使用网络,快速的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能简单运用办公应用软件(Word 、Excel),还简单学习过FLASH动画设计、网页制作、Photoshop平面设计等入门课程。在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也认识了很多不同性格的朋友,与其交往中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使我责任心更强,更能吃苦耐劳,更应诚实、守信。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在不断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严谨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团体协作的精神,我体会到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只有实际工作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在贵公司的岗位上敬业、守业!

我热切期待您的回复,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篇13: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是我校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自动控制原理”部分, 着重于理论的分析, 下篇为“自动控制系统”部分, 主要以自动控制的“原理”来分析自动控制的“系统”运行及改进等。随着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我校工科专业现正大力推进旨在实现“课堂教学”与“工厂实习”无缝连接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笔者所在教研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改进, 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工作, 提出本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探索

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每本教材来说大同小异, 但对教师而言, 如何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却是一门大学问。而且, 建立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也是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我校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开设有“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电路基础”、“电机与控制”等几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复, 在有限学时内应合理安排相关课程内容, 避免重复, 各有侧重。

例如, 本课程下篇自动控制系统中介绍的直/交流调速系统, 在“电机与控制”中也有讲述, 但后者主要从电压等参数变化来阐述调速, 而前者着重于从系统整体性上讲述调速的方法。同时, 这部分内容跟后续的“变频器”课程的内容也有重复性, 那么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将交流调速中涉及到变频器内容的部分挪到后续的课程再详细讲解。

又如,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的教学内容, 之前的“电路基础”课程讲到二阶电路响应时, 侧重于讲二阶电路响应的求解方法及电气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而在本课程中, 则主要从闭环极点对响应的影响及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上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超调量、调整时间) 进行分析。

由此可见, 根据课程的授课目的以及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从不同侧重点、不同角度去设置教学内容, 对于不同课程间重叠内容的优化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本课程涉及到较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教学内容也较多, 而高职学生本身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加之须从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 如何不断去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化“高深艰涩”为“立体平面”

即将“数学性”的纯理论知识融合于本课程的工程实践。例如, 在讲授拉氏变换内容时, 拉氏变换的定义和概念涉及到无穷积分,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那么, 实际教学中, 引导学生从“时域”和“频域”中去理解这一变换的意义, 并通过时间的直角坐标平面和S复平面两者之间对应转化关系的阐述, 学生不仅从对拉氏变换的“一头雾水”中走出来, 而且对“时域”和“频域”这两种分析方法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又比如, 在讲授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内容时, 针对几种典型环节, 除了从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等方面讲述外, 更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举例来说明, 通过对日常例子的讲解, 把典型环节的内在特点加以阐述, 用数学和物理语言将其提炼出来。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不仅对典型环节的特性有了更好的理解, 而且对运用于工程学科这一简洁的“数学语言”有了更深的体会,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质素。

2. 注重课程内在体系脉络的梳理

在上篇“自动控制原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中, 首先讲述自动控制的相关概念, 接着是数学模型的建立, 然后是自动控制系统两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即时域法和频域法, 最后阐述系统的校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对以上章节内容是孤立来学习的, 他们对课程没有一个整体脉络的认识, 只是一些点点的知识堆在那里。针对此种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 讲述当前内容时, 尽量把之前已讲述的有关内容或可以加以对比的内容导入进来加以讲述, 指出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 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 重点是学生能把前后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的认知。而在下篇“自动控制系统”这部分教学内容中, 实质是把上篇的“原理”知识用到实际的“系统”分析中去, 针对具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例子, 如何用时域或频域方法去分析其控制性能, 如何校正系统的某些性能。到课程最后完毕, 学生通过这前后内容一次次的梳理、比较, 对课程体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 教师再对整个课程作一个总结性阐述, 讲述各章节主要内容的同时, 重点指出其内在的逻辑体系, 以及相互间通过比较而得出的差导性和共同性等, 引导学生学习“从厚到薄”的一个过程, 学生不仅对本门课程的体系脉络有了深的认识, 在面对某一问题时, 学生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除了上述所讲要理顺本课程内在的体系脉络之外, 对于本课程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须有全面的认识,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各类自动控制系统共性的技术基础学科, 具有科学方法论的说明特点,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又应用到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电子技术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 可见本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是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连接起来的纽带, 在专业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 本课程具有从数学、物理向工程实践过渡的特点, 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述中,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工程背景, 以电力系统的实际问题为工程例子讲解, 降低对理论推导与计算方面的要求, 着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物理描述, 着重于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

4. 注重“启发式”教学, 同时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启发学生思考, 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介绍完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后, 留出部分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习, 分组让学生来讨论, 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归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此外, 课后布置一些练习思考题,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多观察, 提炼出一个个“自动控制系统”的例子, 并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描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 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同时,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板书和课件PPT教学方法外, 重点是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动画演示的方式, 把基本理论与分析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强化了学生的直观理解,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在以往的考核方式中, 期末总结性考核通常是以闭卷的方式进行的。为了更好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期末总结性考核中, 笔者采用了书面闭卷的封闭性考试和上机操作的开放性考试两种方式结合一起的方法。其中, 书面闭卷与以往的考试相差不大, 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等, 而上机操作考试, 主要是考核学生在Matlab环境下, 对给出的控制系统如何进行分析, 设计, 这一方面也是我们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实践证明, 通过此种考试方式, 可以促进学生更灵活学习,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技能。

五、结语

本文是在顺应我校教学改革的潮流背景下,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在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摸索, 对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颖秦, 潘丰.自动控制原理立体化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2期

[2]王立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年03期

篇14: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自荐信

高职电气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社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直接就业上岗。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校外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专业已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我国体制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没有法律规定和保障,大部分学校还只是一头热,在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保持长效运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合作的深度还不够,合作的范围还不广泛。

2.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达不到50%的要求。

3.课程体系尚不能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习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建立运行机制时,力争从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及以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赢为原则,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运行机制。

三、建设内容

与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等企业合作,利用哈尔滨市综合性共享型职教园区的生产、教学、研发、服务资源,采用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源的方法建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九洲电气”分厂;与哈博实、哈电气集团合作建立“博实教学基地”和“哈电教学工场”两个“厂中校”。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鼓励企业与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实现校企双方的稳定长期合作。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为使校企双方能够长期合作,寻找并把握双方利益平衡点,从而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制定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1.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部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

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装备制造产业部,吸收哈电气集团、哈博实、哈九洲电气等企业参加,成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宜。

(1)组织机构:由学院院长、企业代表及学院相关人员组成,下设专业建设、生产实训、科研创新、技术培训四个项目合作小组。

(2)主要职责:制定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研究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宣传;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2.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制度建设

一方面,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具体制度包括:

《电气类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电气类校企专业合作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企业教学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项目与成果奖励制度》《合作办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

3.保障合作企业利益

(1)合作企业优先参与本院组织的产学研结合活动,合作开发应用技术项目,得到资金支持或费用减免。

(2)合作企业优先挑选毕业生。

(3)优先安排合作企业的员工轮训及其客户培训。

4.开展“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与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技术培训、联合示范、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为企业培养培训大规模高端技能型人才。

(1)将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校中厂”,开展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的合作;

(2)与哈博实、哈电气集团合作建立“博实教学基地”和“哈电教学工场”两个“厂中校”,成立教师工作站,开展教师实践锻炼、企业员工培训等形式的合作;

(3)聘请哈电集团资深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指导专业建设;

(4)与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跨国公司合作,建立联合示范培训中心,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和未来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合作。

(二)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

为了保障实习效果和培养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收集学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信息,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建立了高职电气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群,初步形成了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专门人才。下一步,我们将在特色实训教材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教师科研创新大展才能的舞台。

有了充足的实习实训条件,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可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新民.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9).

[2]蔡健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农业科技管理,2008,(4).

[3]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上一篇:我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党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