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

2024-06-04

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共9篇)

篇1: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晋中市榆次区安宁小学

王金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84-85页)认识整时。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教材安排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学情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2、会认、读、写整时。学习任务: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3、记录整时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例:12时、6时

教具学具准备: 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教学策略:动手拨一拨、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课前三分钟

生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生说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生: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可能说:闹钟,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钟表)

2、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认识)〔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制作的钟面观察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可能说:(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师:现在黑板上的钟面缺了什么,谁来当小小修表匠,帮帮忙把它修好呢? 生:完整的画出钟面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设计意图:提供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二:认识整时

1、认整时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

(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 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这3个钟面上的时间。(课件出示84页下面的3幅图)可以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再观察 84页4个钟面,通过观察这些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吗?(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

生汇报,师引导。师生共同小结整时规律: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读整时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认真观察刚才的三幅图,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生说:略

师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第一种是普通计时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拨整时(1)、师说时间,生自己动手拔一拔。

师:请同学们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1)我们每天早上8时上班,请同学们拨8时。(2)老师每天中午12时下班,请拨12时。(同桌之间和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师:你们可真棒!拨的都很准确(2)、生说时间,师生一起拨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也当一次小老师,你说时间,我们一起来拨?你也可以像我一样下去巡视一下,体会一下当老师是什么感觉?(3)、同桌互说互拔时间。

师:现在就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拨时间,也就是一个说一个拨的。(生拨,师巡视、指导)师:当你们拨的时候,我在旁边认真观察了,你们配合的可真不错,时间拔得也是又准又快啊,[设计意图: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

任务三:记录时间 师:你们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了整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认识了整时,那么你会写出时间吗?(课件出示85页情景图)、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1、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2、指名反馈,7时起床9时读书10时课间休息。(大屏幕演示)12时吃午饭,6时看动画片,9时睡觉。

师:重点观察6时和12时这两个时间我怎么觉得这么特殊啊?你们知道它们特殊在哪里吗?

3、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4、师:小明9时在做什么?生;有的说在读书,有的说在睡觉。师:为什么同样是9时干的事情却不同呢?生:同桌讨论

师小结: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9时,第二幅图是晚上9时

师: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真是井井有条啊!相信同学们也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好的,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在情境图中让孩子学会记录时间。联系实际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增长生活积累和经验。〕

三、检测导结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第一关

连一连

找一找 课件出示86页连一连 第二关:修一修

画一画

出示分针或时针短缺的钟面,让学生填完整 第三关

看一看

写一写 钟面显示时间,学生写出来 总结:

师: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的,说一说大家分享一下吧!生谈收获。

师总结全课: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检验自己,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并且学会总结自己的得失。〕

板书设计:

认 识 钟 表

分针 又细又长 时针 又粗又短 7时 7:00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教学反思: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纵观整节课,我主要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但是,本节课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操作不熟练浪费了时间,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究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学生有点无所适从。今后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好数学,热爱数学。

篇2: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

课题名称:认识整时 标准相关陈诉:

1、基于课程标准: 总体目标中的陈述: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段目标中的陈述: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内容目标中的陈诉: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和12个大格,会看整时。

2、基于教材特点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3、基于学生实际

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虽然是生活中的知识,但学生因为年龄小,对钟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于看时刻,认整时还不了解,需要在实际操作训练中提升。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充分认识指针式钟面的外部结构。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和12个大格。

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简单了解数字式电子表。能正确读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整时。学习重点:

充分认识指针式钟面的外部结构,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学习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评价设计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和12个大格。

2、能快速的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整时。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8分钟

完成目标1)

1、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欣赏。欣赏诗歌——时间真奇妙。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歌里说的是什么吗?对,是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在我们不经意间,一分一秒就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那谁知道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记录时间吗?——钟表,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

你们见过钟表没有?这——就是指针式钟表的一个面,叫做钟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什么。(请学生自由观察说一说钟面的外部结构)

12个数字(他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在钟面上排成一个圆,按照这个顺序运动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

12个大格(12条刻度线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每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大格)

12条刻度线(钟面上有12条小线段,这就是刻度线。这12条刻度线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钟面上的每一条刻度线都有一个数字相对应,12条刻度线和12个数字是一一对应的)分针和时针(两个指针相比较,时针短、分针长)

钟面上还有什么?(没有了)那现在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在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练习)

小结:其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指针式的钟面,(出示各种钟面介绍给大家),小结:无论什么样的钟面,他的上面都是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12个刻度线,有也都有时针和分针。(3-5人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第二板块

认识整时(13分钟

完成目标2)

1、认识整时(10分钟)

我们学习认识了钟表,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帮助我们计时的)通过观察钟面上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如整时、半时、甚至更精确的几时几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整时。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看到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不动的吗?(不是)对,只有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才可以帮我们记录时间。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运动着,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针是什么针?(分针)为什么说他是分针?他和另外一个针相比较怎么样?(比较长、比较细)他现在指向数字几?(分针指向数字12)再看看这个针是什么针?(时针)为什么说他是时针?他和另外一个针相比较是什么样子?(比较粗、比较短)那现在时针是指向数字几呢?(时针指向数字8)

同学们,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的时候,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就是8时。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8点,在数学上我们要叫做8时。我们可以这样用文字把这个时间表示出来(板书8时)先写一个数字8,再写一个文字“时”。“时”是“时间”的时,一个日字加上一个寸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再问: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现在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8时)。分针、时针指向哪里的时候,时间是8时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是指向几的(分针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几呢?(时针指向数字3)同学们,当分针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数字3的时候,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就是3时。(板书3时)先写一个数字3,再写一个文字“时”。现在谁来说一说3时的时候,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都是指向几的?

我们刚才知道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是3时。那么请你们看一看,现在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是几时?(6时)为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板书6时)那么也就是说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谁来说一下,怎样来看整时?(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课件显示出示文字一起来读一遍。

2、巩固游戏:(3分钟)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来说时针与分针的指向,你来告诉我是几时好吗?准备好了吗?(我来问,我来答。)

第三板块

介绍数字式电子表及数字计时表示法(6分钟

完成目标2)

1、了解数字式电子表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计时的钟表,他不是以指针的形式出现在钟面上的,而是以数字的显示方式直接告诉我们时间的,那就是液晶显示数字式电子表。液晶显示数字式电子表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新型计时器,他是电子表的第四代产品。他因为计时准确,样式小巧、显示直观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出示各种各样的数字式电子表)比如车站、宾馆、校园里及汽车上都安装的是这种数字式的电子表。他的计时方法很简单,钟面上有两个点,如果点的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整。比如这个钟面上,点的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12,现在的时间就是12时整。写的时候就先写一个数字12,然后点上两个点,后面写上两个0——12:00,也就是12时整的意思。8时的时候就先写一个数字8,然后点上两个点,后面写上两个0——8:00就是8时整的意思,那谁来说一说,3时怎么写?6时呢?(2-3人说一说)

2、做练习,读出数字式电子表上的时间

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些数字式电子表上的时间。(出示课件)

读出数字式电子表上的时间并书写在黑板上。

小结:记时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文字法,一种就是数字法。第四板块:操作练习——拨表(5分钟完成目标

1、目标2)

同学们,我们掌握了指针式钟面整时的认读方法,也了解了数字式电子表的整时认读方法,想不想自己动手拨一拨时间呢。仔细看要求:

请你在钟面上先拨出下列时间,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时针和分针说指的方向。(任务完成后,请个别小组说一说每个整时时,分针、时针说指的方向)

第五板块

课堂巩固练习(5分钟

完成目标2)

1、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 延伸:为什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事情不一样。(2分钟)(一天有24个小时,我们使用的是12小时制,十二小时制是一个时间规则,他把一日二十四小时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上午a.m(表示中午之前)和下午p.m(表示中午之后),每个时段由十二个小时构成,以数字12、1、2、3、4、5、6、7、8、9、10、11依次序表示。上午时段由午夜至中午,而下午时段由中午至午夜。)小结全课。(1分钟)

篇3:对“做公开课”的思考与认识

笔者数十年一直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在管理教学和组织教研活动中, 进行“课例”研究, 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教研方式, 在教研活动实践中, 笔者对“做课”问题有些思考与认识, 不揣浅陋, 供商榷。

所谓“做课”, 其实是“教学课例”的展示和研究。根据不同目的, 课例大致分为“展示课”、“专题研究课”、“示范课”三类;按参与听课的人员范围又可分为校级、区级、市级和更高级别;按教学课型又可分为讲授课、实验课、活动课等不同方式。

无论是“展示课”、“专题研究课”还是“示范课”, 在备课中投入的精力、物力都比常态教学要多, 且范围越大, 级别越高, 投入就愈大。对“课例”展示和研究的这种高投入, 应与教学效益相对照去认识。为拿出一两节“课例”, 常要花费高于常态教学数倍的人力、物力, 但执教者本人在专业的领悟与提高上, 往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从参与听课研究的教师来看, 这些参与听课的教师从中会得到启发, 从这点看, 公开课又有其积极的意义。

可见, “做课”的弊端应尽量消除;“做课”的提法应修正;“做课”本身不应全盘否定!

2005年10月, 天津市河北区确立了“案例+分析+研究”创新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 在全区及各学校、各学段、各学科实践。初期, 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教育部教育服务中心共同策划、举办了全国性“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大型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的“基点”, 就是选取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课例”, 由与会者“品头论足”, 对课例进行分析、交流。同时, 邀请教学专家与执教者、与会者进行互动。两位执教者在广泛听取专家、与会教师评议后, 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 换一个班, 以同课题再次上展示课。而后, 专家对第二次展示的“课例”, 作重点发言, 深入剖析, 并再次和与会教师展开互动。

专家有针对性地评析和引领, 大大促进了教学的明晰化, 提升了教师智慧。与会者对“如何上课”, “如何提高教学成效”, “如何引发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等问题都获得了可资借鉴、便于效仿、易于操作的范本。

最后一个活动环节, 由教学专家分别上一堂“示范课”, 从更高的层面上, 让大家感受教学艺术的魅力。全体与会人员都开阔了眼界, 提升了教育的品位。

这一活动, 以“展示课”和“示范课”为依托载体, 组织广大教师对话交流, 再由专家示范引领, 深入分析和研究, 构筑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充分显现出“课例”展示和研究的强大功能。

篇4:如何认识语文公开课

【关键词】语文公开课 活跃 实用 创新 缺憾

公开教授的语文课对促进学科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公开教授的语文课我们应该本着良好的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从而使它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公开教授的语文课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的成长中更显得重要。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公开课,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研究的气氛是不浓厚的;这所学校的教师的成长是缓慢的。公开教授的语文课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在观赏公开课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研讨,互相提高,并能在相互交流、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感觉快乐,从而使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素养得到提升。

一、公开教授的语文课应该是活跃的

语文课应该是最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是学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的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挥个人潜能的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公开教授的语文课更要显得“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施教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渠道,课堂应是师生交流、沟通、对话和探究学习的舞台,课堂教学应由师生共同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探究问题、质疑问题、讨论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课堂内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建立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平台,他们才敢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教师应该用师生对话、包容、平等的方式,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生会因此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一旦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只要语文课堂活跃了,学生就能在这种的活跃的气氛中兴趣大增,才能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公开教授的语文课应该是实用的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认为,一节好的公开课,一是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效的课;三是真实地、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四是应该具有研究

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要讲究实效,忌表演作秀。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拿学生活动为语文课“贴金”,片面追求课堂上的轰轰烈烈,无视学科特点,冲淡教学重点,脱离教材特点,花样百出,哗众取宠,这种表演作秀式的学生活动往往会使我们的语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很可能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写起来用起来却破绽百出的尴尬局面。

开展学生活动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开展学生活动当作教学改革的点缀,否则,就会陷入为开展学生活动而开展学生活动的形式主义误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把握课堂的动态发展,讲究开展学生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保学生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公开教授的语文课应该是创新的

我历来认为公开课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公开教授的语文课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要求的。如开课导语一定要新颖,一定要精彩,务必要有自己的特点,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教师的体态语言和口语表达一定要有感染力,讲述的切入一定要恰到好处,课堂中的点化及教学过程中的机智表现应该是有创新的,千万不要照搬教参类模式,创新是对公开教授的语文课的一项基本要求。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后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幻灯机、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白菜豆腐定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公开教授的语文课应该是有缺憾的

这一点我想同行们都能理解,一节公开课只是个案,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活的案例与标本,既可以是新教学理念的展示,也可能是旧模式的再现,不可能尽善尽美,这一点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组织公开教授语文课,是希望能以此为案例,对其进行多层面的分析与评议,检测教师队伍的语文教学,从而达到诊断与提升整个学校语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执教的教师应该真诚地接受他人的评点与建议,听课的人员也无需求全责备,要真诚地与执教老师交流。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我们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正是在这种不满意中成长,也就是在这种遗憾中不断地总结,不停地进步着。我有时甚至想是不是应该上一节公开的有代表性的缺憾十足的语文课,这样会不会比公开教授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更有作用。

我们应该允许公开课有缺憾。对待公开课中的缺憾美,我们要善待它,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用一种公允的方法去分析修正,以期其有示范性,让公开教授的语文课给人以多个层次的收获,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体现它应有的价值。

篇5:认识钟表优课教案

教学科目:数学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班级:大二班 授课教师:杨凤香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主要结构,知道钟面上有数字、指针,并了解指针的行走规律。

2.初步认识整点,学习整点的记录方式。

3.体验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时钟。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并学习记录整点。教学准备 :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过时钟。2.物质准备:

(1)认识钟表PPT课件一个。大钟面一个,整点的时间记录卡若干。

(2)学具:自制的钟面幼儿人手一个。教学过程:

一、参观“钟表商店”——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师幼共同欣赏课件中的各种钟表。

教师以“钟表店”开展为话题,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各种钟表。2.幼儿互相欣赏和介绍各自喜欢的钟表,初步了解钟面结构。3.幼儿说一说,为什么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这些钟表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二、钟面上有什么——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1.认识钟面。

老师课件出示大钟面:从钟面的形状、格子、数字、指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的认知经验,知道钟面的结构。引导幼儿发现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以及12个数字中12、3、6、9的位置及指针的认识。

2.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行走规律。

三、这是几点钟——认识并学习记录整点 1.认识整点。

(1)课件演示:教师将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提问:“现在时针和分针指向哪儿?你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幼儿讨论观察)(2)老师总结:当分针指到12.就是整点,这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现在钟面时间是12点整。(3)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老师拨钟面,请幼儿说时间,老师说时间幼儿拨钟面。2.学习记录整点。

(1)教师将钟面拨到12点:问幼儿:“这是几点整?可以怎么记录呢?”(出示时间记录卡,告诉幼儿整点的记录方法)

(2)教师将钟面指针从12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到2点,请幼儿说说是几点整及其理由。

三、整点对对碰——巩固练习

1.教师口头报出或出示整点的时间记录卡,幼儿拨钟面。2.看图拨一拨自己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时间。并简单了解钟表上的时间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示的意思不同。

3.个别幼儿口头报出时间其他幼儿拨钟面;幼儿两两结伴,一人口头报时间,另一人拨钟面。

四、结束部分

1.简单小结后,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篇6: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诙谐快乐、热烈喜悦的情绪变化。

2、了解音乐的结构及背景,掌握音乐中的匀速节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PPT、音乐《钟表店》、魔法棒、花环、巫师帽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报春》

(二)配合PPT,引导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首由瑞典音乐家安德松创作的曲子《钟表店》

师: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

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它是瑞典音乐家安德松的作品,有一天晚上安德松路过一家钟表店的时候听到里面发出各种钟表的声音,他很有感触就创作了这首曲子,所以这首音乐的名字就叫《钟表店》)。

师:你们觉得钟表们在干什么?如果你们是小钟表你想怎么跳舞呢?

(三)幼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听教师结合音乐性质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

师:你们想象得真丰富!现在我邀请大家来当小钟表,一起参加一场钟表舞会吧。

(1)深夜,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12点的钟声敲响了。钟表店里的小钟表们都醒来了,纷纷从货架上跳了下来,跳起来好看的钟表舞。(引导幼儿伴随音乐性质自由舞蹈)。

(2)不一会儿,它们的好朋友花仙子也来啦!她带着钟表们飞翔着跳舞,玩的很开心。(教师带花环扮花仙子,带幼儿一起舞蹈)。

(3)时间过的真快啊,花仙子要走了,小钟表们又跳起了好看的钟表舞。(幼儿自由发挥各种展现钟表的舞蹈动作)

(4)嘿!是谁来啦?原来是可爱的小巫师,她用魔法棒一挥,钟表们就都转起圆圈来啦!一圈又一圈。(教师扮演巫师,用魔法棒指到哪个钟表,哪个钟表就转圈)。

(5)不知不觉中,小巫师也悄悄离开了,小钟表们又跳起来好看的钟表舞。(幼儿自由发挥创编动作)呀!人们要起床啦,小钟表们赶快回到自己的货架上的位置站好,舞会结束了,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四)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师:这真是一首节奏欢快、有趣的音乐,刚才小朋友们欣赏了,也表演了,现在老师请大家来说说音乐。老师把这首音乐分成了五段,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一下。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中的匀速节奏。

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像滴答滴答的闹钟声一样,是很匀速很欢快的节奏

(2)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柔和变化。

师:跳完了钟表舞,它们的好朋友谁来了呀?(花仙子)

这段音乐跟第一段有什么不同?(这段音乐很柔和很优美,因为花仙子飞起来的时

候非常优雅)

(3)欣赏第三段音乐,熟悉主旋律的匀速节奏。

师:时间过的真快啊,花仙子要走了,小钟表们又跳起了好看的钟表舞。我们再跟着音乐跳跳钟表舞吧。

(4)欣赏第四段音乐,感受音乐中特别的音乐点。

师:这段音乐中,哪里很特别?快竖起小耳朵认真听。

师:是谁来参加钟表们的舞会啦?;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小巫师),她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碰到谁,谁就会转好看的圈儿。(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很幽默很诙谐)

(5)欣赏最后一段音乐,掌握音乐中的匀速欢快的节奏。

小结:这首曲子的第一、第三和第五段都是一样的,节奏匀速,就像钟表有规律地在转动一样,第二段花仙子飞来的音乐比较柔和,第四段巫师来的音乐比较特别,有闹钟的声音,就像小钟表们在转圈一样。

(五)教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自由表演

师:现在老师要邀请两位女朋友当花仙子、两位男朋友当巫师,其他的小朋友当小钟表加入它们的舞会。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吧。(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性质表演)

(六)复习歌曲《郊游》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篇7: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6-87页练习题 【课程标准描述】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巩固学生完整说出钟面上有什么。

2、通过闯关练习题,巩固整时内容,能正确读出、写出整时。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重视珍惜时间好习惯的养成。【学习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和记录方法。【学习重点】特殊时刻的认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巩固学生完整说出钟面上有什么来评价目标1。2.通过闯关练习题,巩固整时内容,能正确读出、写出整时来评价目标2.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重视珍惜时间好习惯的养成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练习。(评价目标1)

(一)拨钟游戏

1.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小结:时针和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

2.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二)想一想,拨一拨,感受“快到”与“刚过”。这是什么时间?怎样说就更好一些。(评价目标2)

1.钟表模型先拨出2时,请学生认真观察,继续拨动分针,问:“还是2时吗?为什么?”之后板书:“2时过一点儿”。

2.继续拨动分针,不断问:“快到3时了吗?快到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3时了”

3.练习巩固。

(三)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评价目标2)1.钟表模型先拨出1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拨至2时,问“过了几个小时?”板书“过1小时”。

2.学生拨钟,练习过1小时是几时。

二、情景导入:尼莫闯关

看,这是谁?

尼莫是一条正义而且勇敢的小丑鱼。今天他要在规定时间完成闯关任务,你愿意帮助他完成任务么? 1.第一关: 看时间画出缺少的时针和分针,并写出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学生书写)。(评价目标2)

2.第二关:快乐的周末(评价目标3)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联系自己周末的生活实际来想一想,自己每个时刻都在做什么?帮助小朋友找出活动发生的时间吧!(小结:以后我们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周末时间。)

3.第三关:看图解决问题(评价目标2)出示龟兔赛跑图。

龟兔赛跑,请大家做小裁判。谁赢了?你是怎么想的?

4.第四关:找规律。(评价目标2)

认真观察,前面的钟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的钟表怎么表示?

5.第五关:拨一拨(学生操作钟表)。(评价目标3)

我们从9时开始在公园里玩,11时结束,我们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 尼莫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快看,他摇摇尾巴对同学们表示感谢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习目标检测】

1.同桌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2.妈妈的一天

3.按顺序将小明的周天的活动与时刻连起来

4.圈出正确的答案。

篇8:对当前数学公开课的再认识

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进行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学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1. 数学公开课应以对常态数学教学提供示范、引领功能的示范型、研讨型为主, 而以竞赛型为辅

数学公开课共有三种类型, 示范型、研讨型及竞赛型三种, 以下将对三种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含义、功能进行阐述。

示范型公开课是指“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专门为新手教师或是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1], 它具有引领常态教学、传播新课改理念、推广新课改经验、促进数学理论实践化的功能。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熟练、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对教学现场是否具有足够的驾驭力、对教学惯例的运用生成是否灵活都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手与优秀教师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 因此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示范, 能够帮助他们在观看、分析、借鉴、内化吸收优秀教师成熟经验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智慧综合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 这对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数学新课改层次正不断加深, 对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原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 因此对常态教学进行示范引领, 能够加快新课改理念传播与实践化、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改善的步伐, 为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效化奠定基础。

研讨型公开课是指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某一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 具有诊断、处理、推广经验的功能。研讨型公开课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教师纠正思想与行为上的误区, 在提出具体细节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的同时, 推广优秀教师的成熟经验, 达到促进教师陈旧观念转变、欠当行为更进的目的。

竞赛型公开课是指教师面对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评委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比赛活动, 是数学新课改中推广新模式、传播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展示平台, 具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功能, 也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物质奖励, 具有实用性。

考虑到数学公开课的发展历史、数学新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要求, 笔者认为数学公开课最首要的类型就是对数学常态教学的示范、引领、更进的示范、研讨型, 其次才是倡导教师间进行比较、排名的竞赛型, 即要通过数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 让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新老师、处于停滞阶段的老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因此“示范、引领应该作为数学公开课的本体功能, 而研讨、竞赛则可作为衍生功能”[1]。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2]。数学公开课上的评价主体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授课教师本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由于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对后者教学风格及个人特征缺乏充足了解, 只能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其进行评判, 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见解的不同造成结果与实际出入, 因此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 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纳入进来。

学生与授课教师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对数学公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学任务是否有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优先发言权;此外, 教师最为清楚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因此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结果融入到公开课评价结果中, 有利于结论的有效、真实、契合性。“现代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自身以外的评价者, 而且也还要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即使两者并不统一时, 评价者也要注意评价对象的意见与其自我评价的结果, 将此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基础。”[3]

3.数学公开课应采用灵活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一定的质性研究

目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分析数学公开课教学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 可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 克服主观随意性, 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4]具体方法是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由数学教育专家制定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而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系统元素的关联性造成单一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并不能反映出数学教学特征与全貌, 因此需要将质性方法纳入到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方法体系中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不仅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精神面貌是否饱满真实, 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和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是否有情感、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 数学公开课极力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 在使用量化研究时, 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 要对评价项目及对应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 以适应不同数学公开课的内在需求, 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4.数学公开课的结果应该指向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淡化功利主义

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及功能决定了评价结果具有两个方面用途, 一是帮助被评教师对自身教学特色认识得更加明晰,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行为纠正, 达到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智慧、引领职业成长的目的, 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二是公开课的竞赛性质决定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意义, 它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重要标志, 说明其已然获得了数学教育界一定范围内的肯定、欣赏与鼓励, 是数学教师获得荣誉、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捷径。

另外, 数学公开课除了帮助授课教师本人带来荣誉及奖励外, 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学校都会收益良多, 很多学校、数学教研组都会将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的名单、照片、个人简介放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 成为学校展现师资力量的主要形式。

5.数学公开课最重要之处在于真实

数学公开课是数学课堂教学课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样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互动与生成过程;此外数学公开课的引领、示范功能也要求数学公开课以日常数学教学为基础, 不仅应该体现出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 更应该反映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安排上贴合真实情况, 以此达到通过展示课堂常态、反映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因此, 数学公开课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实, 这“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与存在的本初意义之所在”[5], 事先的美化、不断修改及预演遮蔽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少教师临时抱佛脚、不顾日常教学质量投机取巧之风。长期以来也使竞赛成为数学公开课唯一的功能”[6], 失去了数学公开课的真实意义。

二、数学公开课实践中的问题审视

1.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 遗忘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

数学公开课的首要功能在于对常态数学教学的示范、引领, 以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要形式, 竞赛型公开课应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现实情况是, 竞赛型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 示范型、研讨型两种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此外教师们也越发重视起公开课给教师、教研组与学校带来的荣誉、知名度等外在功利功能, 数学教师是否参与公开课、最后名次如何总是与其奖惩、升降职等功利化目的挂钩, 成功的公开课会给教师个体带来荣誉、晋升机会, 而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生命成长、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精神价值常被有意或暗地中被忽视了。

具体而言, 参与数学公开课评比的教师早就接到通知, 通过提前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表现、预演教学流程, 最终将一堂数学教学课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并通过反复修改、多次筛选和重组,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由于先前理念上的偏差、经验的欠缺造成的教学行为不当。但这种公开课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帮助被评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学行为的精进, 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不大;更大的危害在于, 这种类型的公开课会为不少数学教师带来认识上的偏差, 助长他们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不顾平日教学行为改进的应付心理。

因此, 强调数学公开课的示范、引领功能, 淡化数学公开课的功利主义, 改变目前数学公开课依赖数学教师“事前准备、最终表演”的唯一途径, 倡导对评比教师常态教学观摩、评价的新思路, 并结合抽查、临时听课等方式, 达到全面展示教学风格、增进评委对教师深刻了解的目标, 从根本上发挥出数学公开课的导向功能, 使数学公开课贴近课堂教学常态, 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评比教师的智慧成长。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 并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

前面提到, 数学公开课应该采用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授课学生组成的他人评价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主客观评价方式的结合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适切性, 但目前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仍存在着单一化的不足, 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教师工作当中来, 授课教师自身对自己在数学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数学公开课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 数学公开课评价结果合理性、代表力差。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并非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 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 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膜, 对后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缺乏充足的认识与了解, 加上主观偏爱、观点偏差, 势必会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 不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素养唯一、乃至最为关键的因素, 必须要将数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考虑进来。而目前授课教师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发言权, 仍然处于被动、消极、待评价的尴尬地位, 也由此造成了数学公开课的结果使用率不高。由于评委与教师间存在隔阂, 就使不少教师比赛结果的不认同, 如果教师事后缺少进行反思的意识与努力, 就会失去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此外, 目前对学生在数学公开课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 他们在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只有他评、教师自评形式的结合方可构建出数学公开课评价的完整体系, 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与真实性, 从而使被评者心服口服地制定、实施教学改进策略, 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促进生命成长的初衷。

未来的数学公开课评价将更多的突出师生地位, 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感受, 加强对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方法运用的培训, 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情感认同与深刻认识, 为评价数学公开课培养后备力量。

3.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的运用不够灵活, 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目前常见的误区在于量化研究中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不顾客观差异、盲目套用, 且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融合。因此, 需要根据数学公开课在授课内容、课型、学生需求与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来对量化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变动, “要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 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 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目标”[7],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契合性、适用性。

当前就存在着不少评委漠视客观差异、运用相同眼光看待不同, 陷入“只见表不见人”的可悲现象。数学公开课的评价内容比较繁多, 被评教师实难面面俱到, 为了迎合评价指标而忽略数学教学规律的行为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只有当被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 才可以充分抵制为提高评价分数而东拼西凑、为追求形式上的最佳而导致整体公开课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花架子”;其次, 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也要求数学公开课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评委需要具有动态、生成思维, 运用辩证、系统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偏差”,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处理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实现对教学惯例的熟练运用与超越, 并结合质性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水平、精神面貌进行综合评价。

4.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教师经过长期的准备、修改与预演, 修正了本应出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问题, 影响了公开课调整、示范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实效的发挥。因此, 笔者认为, 对被评教师的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 而应将其平日教学表现纳入进来, 将一段时间内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上的进步作为一个指标, 并通过结合临时听课、抽查等形式, 弥补公开课评价方式的不足, 达到对被评教师的深入理解, 最终完成评价的整个过程。

三、欣赏、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在对数学公开课类型、功能、评价主体、标准及结果使用方面的应有之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 欣赏、借鉴、学习是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上有所更新及突破, 但由于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累积性, 难以实现快速转变, 教师缺乏进行相关培训与系统学习的精力与机会, 再加上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束缚等原因就造成不少数学教师的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而数学公开课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1], 在推广新课改理念、示范新课改成果、传播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师对数学公开课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明确对数学公开课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就竞赛型数学公开课而言, 作为评委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客观的视角对待公开课, 避免带着挑错、找茬的错误心理对待授课教师;作为观众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扬弃、借鉴的视角对待公开课, 需要设身处地地构思自己处于同样教学情境下的个体行为, 并与台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细节处理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 达到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智慧的目标;而作为参与比赛的数学教师应该端正态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 正确对待比赛结果, 抵制功利主义, 将评委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课下反思、教学结果反馈当做引领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 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不断的积累、灵活运用中达到职业成长水平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 2013 (5) .

[2]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5) .

[4]丁家玲, 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5]宋立华.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0) .

[6]徐丹, 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教育科学研究, 2013 (4) .

篇9:对当前数学公开课的再认识

摘 要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忽视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功能;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运用得不够灵活,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本文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结果使用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公开课 数学公开课的功能 数学公开课的评价

数学公开课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及被评教师多方参与的一种教学研究、交流的专业活动。公开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出现,当时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请全国优秀教师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做教学示范,即为职前培训。后来,为了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素养,从80年代后期,公开课逐步转向中小学,成为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主要形式,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改不当教学行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承担起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引导、示范的责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要求日益强烈,各级各类的数学课堂教学评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水平鉴别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现阶段,竞赛型公开课逐渐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类型甚至是唯一的类型。相比而言,传统的示范型、研讨型公开课却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学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1.数学公开课应以对常态数学教学提供示范、引领功能的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而以竞赛型为辅

数学公开课共有三种类型,示范型、研讨型及竞赛型三种,以下将对三种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含义、功能进行阐述。

示范型公开课是指“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专门为新手教师或是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1],它具有引领常态教学、传播新课改理念、推广新课改经验、促进数学理论实践化的功能。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熟练、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对教学现场是否具有足够的驾驭力、对教学惯例的运用生成是否灵活都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手与优秀教师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因此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示范,能够帮助他们在观看、分析、借鉴、内化吸收优秀教师成熟经验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智慧综合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这对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数学新课改层次正不断加深,对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原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对常态教学进行示范引领,能够加快新课改理念传播与实践化、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改善的步伐,为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效化奠定基础。

研讨型公开课是指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某一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具有诊断、处理、推广经验的功能。研讨型公开课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教师纠正思想与行为上的误区,在提出具体细节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的同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成熟经验,达到促进教师陈旧观念转变、欠当行为更进的目的。

竞赛型公开课是指教师面对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评委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比赛活动,是数学新课改中推广新模式、传播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展示平台,具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功能,也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物质奖励,具有实用性。

考虑到数学公开课的发展历史、数学新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要求,笔者认为数学公开课最首要的类型就是对数学常态教学的示范、引领、更进的示范、研讨型,其次才是倡导教师间进行比较、排名的竞赛型,即要通过数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让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新老师、处于停滞阶段的老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因此“示范、引领应该作为数学公开课的本体功能,而研讨、竞赛则可作为衍生功能”[1]。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2]。数学公开课上的评价主体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授课教师本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由于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对后者教学风格及个人特征缺乏充足了解,只能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其进行评判,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见解的不同造成结果与实际出入,因此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纳入进来。

学生与授课教师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对数学公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学任务是否有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优先发言权;此外,教师最为清楚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因此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结果融入到公开课评价结果中,有利于结论的有效、真实、契合性。“现代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自身以外的评价者,而且也还要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即使两者并不统一时,评价者也要注意评价对象的意见与其自我评价的结果,将此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基础。”[3]

3.数学公开课应采用灵活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质性研究

目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分析数学公开课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可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克服主观随意性,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4]具体方法是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由数学教育专家制定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而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系统元素的关联性造成单一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出数学教学特征与全貌,因此需要将质性方法纳入到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方法体系中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不仅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精神面貌是否饱满真实,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和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是否有情感、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数学公开课极力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在使用量化研究时,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要对评价项目及对应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以适应不同数学公开课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4.数学公开课的结果应该指向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淡化功利主义

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及功能决定了评价结果具有两个方面用途,一是帮助被评教师对自身教学特色认识得更加明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行为纠正,达到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智慧、引领职业成长的目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二是公开课的竞赛性质决定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意义,它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重要标志,说明其已然获得了数学教育界一定范围内的肯定、欣赏与鼓励,是数学教师获得荣誉、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捷径。

另外,数学公开课除了帮助授课教师本人带来荣誉及奖励外,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学校都会收益良多,很多学校、数学教研组都会将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的名单、照片、个人简介放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成为学校展现师资力量的主要形式。

5.数学公开课最重要之处在于真实

数学公开课是数学课堂教学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互动与生成过程;此外数学公开课的引领、示范功能也要求数学公开课以日常数学教学为基础,不仅应该体现出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更应该反映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安排上贴合真实情况,以此达到通过展示课堂常态、反映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因此,数学公开课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实,这“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与存在的本初意义之所在”[5],事先的美化、不断修改及预演遮蔽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少教师临时抱佛脚、不顾日常教学质量投机取巧之风。长期以来也使竞赛成为数学公开课唯一的功能”[6],失去了数学公开课的真实意义。

二、数学公开课实践中的问题审视

1.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遗忘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

数学公开课的首要功能在于对常态数学教学的示范、引领,以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要形式,竞赛型公开课应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现实情况是,竞赛型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示范型、研讨型两种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此外教师们也越发重视起公开课给教师、教研组与学校带来的荣誉、知名度等外在功利功能,数学教师是否参与公开课、最后名次如何总是与其奖惩、升降职等功利化目的挂钩,成功的公开课会给教师个体带来荣誉、晋升机会,而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生命成长、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精神价值常被有意或暗地中被忽视了。

具体而言,参与数学公开课评比的教师早就接到通知,通过提前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表现、预演教学流程,最终将一堂数学教学课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并通过反复修改、多次筛选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由于先前理念上的偏差、经验的欠缺造成的教学行为不当。但这种公开课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帮助被评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学行为的精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不大;更大的危害在于,这种类型的公开课会为不少数学教师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助长他们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不顾平日教学行为改进的应付心理。

因此,强调数学公开课的示范、引领功能,淡化数学公开课的功利主义,改变目前数学公开课依赖数学教师“事前准备、最终表演”的唯一途径,倡导对评比教师常态教学观摩、评价的新思路,并结合抽查、临时听课等方式,达到全面展示教学风格、增进评委对教师深刻了解的目标,从根本上发挥出数学公开课的导向功能,使数学公开课贴近课堂教学常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评比教师的智慧成长。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并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

前面提到,数学公开课应该采用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授课学生组成的他人评价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主客观评价方式的结合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适切性,但目前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仍存在着单一化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教师工作当中来,授课教师自身对自己在数学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数学公开课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数学公开课评价结果合理性、代表力差。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并非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膜,对后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缺乏充足的认识与了解,加上主观偏爱、观点偏差,势必会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不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素养唯一、乃至最为关键的因素,必须要将数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考虑进来。而目前授课教师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发言权,仍然处于被动、消极、待评价的尴尬地位,也由此造成了数学公开课的结果使用率不高。由于评委与教师间存在隔阂,就使不少教师比赛结果的不认同,如果教师事后缺少进行反思的意识与努力,就会失去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此外,目前对学生在数学公开课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他们在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只有他评、教师自评形式的结合方可构建出数学公开课评价的完整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与真实性,从而使被评者心服口服地制定、实施教学改进策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促进生命成长的初衷。

未来的数学公开课评价将更多的突出师生地位,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感受,加强对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方法运用的培训,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情感认同与深刻认识,为评价数学公开课培养后备力量。

3.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的运用不够灵活,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目前常见的误区在于量化研究中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不顾客观差异、盲目套用,且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融合。因此,需要根据数学公开课在授课内容、课型、学生需求与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来对量化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变动,“要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目标”[7],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契合性、适用性。

当前就存在着不少评委漠视客观差异、运用相同眼光看待不同,陷入“只见表不见人”的可悲现象。数学公开课的评价内容比较繁多,被评教师实难面面俱到,为了迎合评价指标而忽略数学教学规律的行为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只有当被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可以充分抵制为提高评价分数而东拼西凑、为追求形式上的最佳而导致整体公开课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花架子”;其次,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也要求数学公开课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评委需要具有动态、生成思维,运用辩证、系统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偏差”,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处理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实现对教学惯例的熟练运用与超越,并结合质性评价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水平、精神面貌进行综合评价。

4.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教师经过长期的准备、修改与预演,修正了本应出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问题,影响了公开课调整、示范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实效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对被评教师的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将其平日教学表现纳入进来,将一段时间内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上的进步作为一个指标,并通过结合临时听课、抽查等形式,弥补公开课评价方式的不足,达到对被评教师的深入理解,最终完成评价的整个过程。

三、欣赏、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在对数学公开课类型、功能、评价主体、标准及结果使用方面的应有之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欣赏、借鉴、学习是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上有所更新及突破,但由于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累积性,难以实现快速转变,教师缺乏进行相关培训与系统学习的精力与机会,再加上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束缚等原因就造成不少数学教师的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而数学公开课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1],在推广新课改理念、示范新课改成果、传播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数学公开课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明确对数学公开课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就竞赛型数学公开课而言,作为评委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客观的视角对待公开课,避免带着挑错、找茬的错误心理对待授课教师;作为观众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扬弃、借鉴的视角对待公开课,需要设身处地地构思自己处于同样教学情境下的个体行为,并与台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细节处理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达到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智慧的目标;而作为参与比赛的数学教师应该端正态度,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比赛结果,抵制功利主义,将评委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课下反思、教学结果反馈当做引领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不断的积累、灵活运用中达到职业成长水平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2013(5).

[2] 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5).

[4] 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 宋立华.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中国教育学刊,2012(10).

[6] 徐丹,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教育科学研究,2013(4).

上一篇: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下一篇: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