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

2024-05-24

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精选7篇)

篇1: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

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4篇

回忆革命时期的历史,不得不说红军长征这一段,那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4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晚上(下午)好,我来自禄劝工商局,我演讲的题目是:长征魂红盾颂。

魂是什么?魂——是信念,是向往,是精神。毛主席曾说过:“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人若没有精神作为导航,那就成为无帆之船;若没有魂作为支撑,那就是行尸走肉。由于精神和魂的存在,我们的旅途才会如此精彩,我们的追求才会如此执著,我们的生命才会如此澎湃!

金沙江是我的母亲河,我出生在金沙江畔的农家小院。从咿呀学语的那天起,红军长征的故事就伴我成长。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抢渡金沙江到飞夺泸定桥,从皑皑雪山到无边草地,那硝烟搏杀中的惨烈,那战天斗地里的艰险,每每想起,每每说起,总在我的心海深处泛起层层的波澜。

我总幻想,要是有时间隧道,我愿径直穿越,直达当时的情,当时的景,与英勇的红军一起踩出这不灭的足迹。

我总遗憾,是时空的交错,使我如今战斗在红军走过的

故里—皎平渡,却只能置身历史之外,聆听红军长征的星火往事。

我总思考,是什么力量,使这群人,这支队伍,遭百折而不回,遇万难而不退,满怀胜利的希望,走过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

当我从孩提时代慢慢长大,当我可以用双手编织自己的理想,我逐渐读懂了,那是一种精神之魂——是长征魂,是为普天下人民之福祉而舍身忘我的理想和信念。从此,长征魂就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有了长征魂,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一九九六年,我满怀莘莘学子的书生意气,来到禄劝工商局,成为一名肩负市场监管重任的工商执法干部。十几年间,工作几番调动,始终在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辗转迂回。这一切似是偶然的工作际遇,使我和红军、和长征于不同的时空,在相同的地点紧紧相连。在这块热土上,我留下了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从收取国家规费到食品安全整治,从打假查劣到红盾护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和我的同事们走村入寨、巡查市场,从不懈怠。当我们查处几十吨的不合格大米,把劣质大米堵在老百姓的口粮之外时;当我们成功调解了投诉,把补偿款交到受劣质种子坑害而欠收的农民手中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刹那间一种穿越时空的心灵感应油然而生:当年红军长

征是为了谁?是的,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得解放,而今我们工作又是为了谁?同样,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谋幸福。我们是和平年代的人民公务员,人民是我们名的定语,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或许您会觉得这种想法世俗而清高,但当我站在金沙江畔,皎平渡口,聆听金沙水拍那仿佛当年红军战斗号角的惊涛时,一切刹那间变得如此清晰和透彻,使我更加理解这平凡的岗位所蕴涵的光荣职责,这就是我为之耕耘,为之奋斗的新长征。

有了长征魂,我的人生旅途便有了永不偏航的方向。我参加工作十二年,走遍了金沙江畔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我娶妻生子,深深地扎下了我的理想之根。我爱我的工商执法工作,在这片天地间,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

看着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龄人,或是职务晋升,或是调到城里,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我仍偏安一隅,妻儿各在一方。孩子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只能在农村的老家里挥洒着童年的天真和无聊,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我也有过痛苦的挣扎与浮躁。多少个不眠之夜,我静思着我的人生、我的价值、我的奋斗。但每在此时,红军的故事、红军的精神和那不朽的长征魂,总会交织着进入我的脑海。我想起红军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同前堵后追的百万敌人争,与老天布下的艰难险阻斗。我想到家乡千辛

万苦的父老乡亲,他们离这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还那么遥远,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他们最渴望的财富就是鸡鸭成群、猪牛满圈。他们付出很多很多,得到的却很少很少,可他们依然感到满足。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们困惑是因为物质太多、选择太多,我们不解是因为心中缺少仁爱,我们浮躁是因为没有精神之魂。红军革命前辈们就是因为心中装着对老百姓的爱,有着为人民谋幸福的追求,所以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显出惊人的意志和决心。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仁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家园;只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弘扬一种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还有什么坎不能过,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指引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正努力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卫士的工商部门担负着日益艰巨的光荣使命。为此,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高屋建瓴提出了“四个统一”要求,省工商局求真务实提出了“三个到位、六个好”目标,为工商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绘就了发展的蓝图,也吹响了我们每个工商干部新长征的号角。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头顶国徽,肩扛红盾,作为工商一分子,我将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用满腔热

血倾出我的奉献,用无悔青春书写我的忠诚,踏着红军的足迹,履好职,站好岗,依法行政,勤政为民,将红军长征精神播洒传扬。亲爱的各位工商同仁,也让我们一起心手相连,挽起臂膀,共同铸就新时期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强红盾,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征途上付出我们的汗水和奋斗,让红盾的颂歌一路传唱。

谢谢大家!

篇二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

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演讲稿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思想汇报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

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篇三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长征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的献身精神;坚决服从****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高度团结统一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强大动力,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

斗。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战胜艰难险阻,就是因为共同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将人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铸成一种摧不垮、压不倒的巨大力量。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样需要树立这一坚强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学习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在前有天险,后有追兵,既无后方依托,又无物质保障的条件下,红军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克服了困难,扭转了危局。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是一场全新的事业,是一次新的长征,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出现挫折。比如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企业的改制问题、“三农”问题、反腐败等问题仍然困绕着我们,犹如一道道无形的封锁线,考验着每一个党员、每一个人。克服这些困难要有一种精神,要像当年红军那样,满怀信心,勇于拼搏,去夺取胜利。

弘扬长征精神,夺取新长征的胜利,不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还必须有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长征的胜利是一个历史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红军队伍中,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把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同加强社会主义的四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并努力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加强四个文明建设,必须把党在长期革命和生产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下来,将其贯注到亿万人民群众中去,贯注到广大青少年中去,形成强大地鼓动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做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

篇四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

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

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每个中国公民都具备长征的铁骨精魂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以此告慰长征路上那20几万不屈的英魂!

篇2: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

拂着六月的微风,沐浴着七月的麦香,我,一名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带着青春的气息站到了这里,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和大家一起高唱廉洁之歌,我感觉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追忆长征路,弘扬廉政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改革开放,西风东渐,国门打开,与世界接轨了,随着那些先进的科技之风,自然吹进来一些乌七八糟的邪魔歪祟。于是人们在懂得了“向钱看”的同时,腐败就不知不觉地滋生起来,且越来越严重,一个个官员倒下,又一个个官员站起来,再倒下、再站起来,层出不穷,数额也越来越大。小官小贪、大官大贪、无官不腐、凡官必腐的定论似乎在不断地验证着。

也许在座的有些同志会说,我们只是普通干部职工,和那些高官显爵相比,廉政是不是离我们还很远?是啊,我们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是社会的腾飞与发展,却离不开我们勤奋工作,廉洁从业。也许还有人认为,廉洁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来说过于空洞,它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与自己无关。是啊,我们的岗位虽然很普通,但无论我们在哪个岗位,都要要珍惜这份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问心无愧,才可以在年终总结时心安理得地写上一句话:我是一名称职的林业工作者!我无愧于党和人民!

与贪污腐败相对的,翻开中国这幅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时代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当今时代,我们身边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秀楷模。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人啊,或许就能告诉你什么是清政廉洁!他曾经是云南**地委书记,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生活,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回家的时间极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

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上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他就是杨善洲,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杨善洲在植树造林的20余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却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

他没有惊天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悲壮,却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清廉公仆的形象,谱写了一个为官者“不争名、不夺利、不贪财”的廉洁赞歌。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3:2018红军长征演讲稿

一、红军长征的阶段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了三方面的严峻斗争,其具体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一,1934年10月到1935年1月,红军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在博古主导的党中央错误战略决策下在湘江战役中遭受巨大损失,但是这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其二,1935年1月到1935年6月,遵义会议召开并对博古等人的军事路线提出批评,进行中央领导改组,正式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红军领导集体,此后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带领下红军初步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实现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从此改变了红军被动围堵的局面。其三,1935年6月到1935年9月,红军两大主力军会师,在与张国焘等人进行反复斗争后,坚持北上,克服了雪山草地的极端艰苦环境,明确指出陕北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其四,1935年9月到1935年12月,中央红军在通渭榜罗镇会议对陕甘支队进行整编后,于同年10月到达吴起镇,并在11月下旬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在12月份召开瓦窑堡会议,对党的路线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其五,1935年12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在东征和西征后,三大主力军在陕甘宁地区实现会师,完成长征路,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五个层面对长征精神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根本要义: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红军长征本质上就是革命力量对反革命力量的伟大斗争,在这一伟大的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由于尚处于建设时期,因此也必然经历着一定的内部斗争[1]。同时,红军长征还受到极端自然环境的影响,面对着饥寒伤病的考验。基于这一状况,红军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及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心、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进而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促使我国革命由此发生巨大的转折。

(二)集中体现: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是红军在长征经历革命斗争过程中根植于理想和信念铸就的革命英雄主义战斗作风,正是因为在长征中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精神状态,红军才能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缺乏了这种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长征精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前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务必保持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思想,切实增强政治、大局、核心和看齐意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三)正确指南:实事求是的思想和机动灵活的战略。对党的坚定信念、对革命的忠诚、不畏艰难勇于流血牺牲的精神都是红军作为革命斗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仅仅具备这些素质还无法保证革命的胜利[2]。以此对革命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唯有如此,长征精神才能够最终结出胜利的果实,开辟革命新局面。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级领导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应对国内外局势变化,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敢作敢为,锐意进取,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重要条件:顾全大局、团结友爱、品德高尚、严守纪律。中国红军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与其他一般军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不仅组织纪律性强,并且能够顾全大局,军队中的每一个人基本都能够做到个人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同时,在整个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中即使遇到最大的艰难,如过雪山草地,团结友爱的精神都没有丧失,甚至一些战士为了救援战友而牺牲自己,充分表现出红军的革命友爱,这一精神的存在是红军最终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五)外部条件: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依托,才能够促使长征精神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获得革命的胜利。在漫长的长征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给予红军极大的支持,为推动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弘扬长征精神还应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出长征精神的力量,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作出正确的指引。

三、弘扬长征精神,助推中国梦

中国梦简单的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的强烈信心和愿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党必须坚持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牺牲、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切实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革命斗争过程中谱写的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对我国社会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红军长征的阶段入手,对红军长征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期让更多的人对长征精神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红军长征,长征精神,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后强.阿坝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在“长征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西部,2015(30):8-11.

篇4:回顾红军长征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1936年10月,最后一支红军抵达陕北,结束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程。红军铁流两万里,从东南地区转移到西北,进入接近华北抗日前线的陕甘宁。中国革命力量重新在西北建立了新的战略基地,为随后迎接全国抗战高潮并发展革命力量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红军“三方四路”长征时间、里程各不同

通常说长征的开始时间是1934年10月,这是以中央红军离开赣南根据地为标志。这支红军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有人认为整个长征结束时间是在1936年10月,是因为三个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不相同。

过去出版的一些工具书中把“长征”一词解释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简称”,或认为其特指“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中央所在的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的行军里程。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后,经过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解放后该省建制取消,其东部并入四川)、甘肃、宁夏,最后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从里程看,这是走得最远的一路红军。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四川北部突破嘉陵江西进算起,经过四川、西康、甘肃、宁夏,最后在陇东的会宁县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了长征。红二方面军的前身红二、六军团自湖南桑植出发,经过贵州、云南、四川,到达西康的甘孜,同红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合编为二方面军,最后经青海到达甘肃接近宁夏的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而结束长征。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从湖北出发,经过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到达陕西同陕北红军会师。

各路红军出发时间、到达陕甘时间也不一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离开江西南部开始长征,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结束长征。此后一方面军又东征山西,接着西征宁夏,接迎二、四方面军。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长江以北的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在党中央到达陕北的前一个月即1935年9月前期抵达那里。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西进,此后因张国焘错误指导的干扰,在川西和西康往返行动,三过草地,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宁根据地。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西根据地,经过向西的万里大迂回,于1936年7月在西康甘孜同四方面军会师,随后也于同年10月到达陕甘宁根据地。总计起来,红军长征历时两年,有些部队也确实走了这么长时间。如朱德总司令以及原属一方面红五、九军团,从瑞金出发后历时两年才到达陕甘宁苏区。

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表现长征的故事片《万水千山》问世后,毛泽东就表示不能光写一方面军,还要写其他红军。从当时的全国战略大局看,在南方的各支主力红军,除留下少数部队坚持根据地外,都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向陕甘宁地区进行战略大转移。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长途行军,都属于长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靠相互配合才赢得胜利。

回顾红军三大主力以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过程,可以看出各支部队走的路程不同、里程不一,到达时间也有差异,然而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后来,“二万五千里”这一称谓在革命斗争中渐渐约定俗成,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时又产生了“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的激励之词。万里长征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精神在世界上的光荣象征,并将激励着后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屈指行程二万”——中央红军长征里程

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是红军原来的最大主力,出发时有8.6万人,中共中央又随军行动,因为国民党军投入最多的兵力进行围追堵截,一方面军在长征中损失比例最大,行军也极为艰苦。

当年红一军团留下一份详细的里程一览表,累计长征1.8万华里,为什么到陕北后并没有“一万八千里长征”的说法,只有“二万里”、“二万五千里”的说法呢?

1935年秋,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宁夏六盘山,曾写下著名的《清平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后,人们讲起红军长征,大都习惯说成“两万长征”或“二万五千里长征”。

“屈指行程二万”,这虽是艺术语言却基本符合事实。到达陕北后一个月,1935年11月中共中央首先明确地宣布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结论,并在《抗日救国宣言》中说明:“红军主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

现存的历史档案中有一份《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这是红一方面军部队最早的、最详细的可靠资料。此表以红一军团直属队长征中每天的记录为依据,标明每天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宿营,行军里程多少。累记下来,从赣南到陕北一年间共行走18095华里。中共中央机关基本与红一军团同路,每天行军里程累计,也是1.8万华里。

若仔细考察,这一里程累计数字只是中央机关、军团司令部直属队从每天出发到宿营的统计,并非实际所走的全部里程统计。以机关人员而论,到宿营地后多数人还要外出找粮、砍柴和奔走向群众宣传;战斗部队经常要迂回行动,有时反复冲锋;此外,中央和军团直属队驻扎时,各师、各团还要继续担负警戒,或进行侦察和筹粮活动。中共中央机关、红军直属队,可谓是参加长征的红军中走路最少的。作战部队同他们相比,估计至少要多走1/3的路,以此估算“二万五千里”只少不多。

当年在红三军团长征的张爱萍后来在回忆遵义战役的情况时曾说过,他们一个团在大部队占领遵义后,向敌军一次反击就追出70华里,再返回遵义找大部队,这往返140里都没有算在军团直属队的长征里程统计中。

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部队,还有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随总司令部行动的红五、九军团,他们走的路程比一方面军计算的还要长约一万里。这是由于他们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后随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区,转战近一年,后分别调属二、四方面军北上。朱德、刘伯承便随这些队伍行动,他们行军两年,走的路程有三万多里,是长征中走得最远的。

nlc202309012043

休整和跃进相结合的进军——二方面军长征

在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二方面军在途中的损失比例最小。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进入西康藏区后才正式组建的,此前其主要成分是任弼时、贺龙等人领导的红二、红六两个军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即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而四方面军转入川康边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当地红二、六军团就成为长江以南最后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和最大的红军主力,被蒋介石视为心腹大患,集中20余万兵力准备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围剿”。当时红二、六军团只有1.7万人,根据地又很不稳固,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人毅然决定在敌人围攻之前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苏区。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从此开始了长征。经过2个多月转战,部队于1936年2月渡过乌江,进入了贵州西部的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政权。3月下旬,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领导认为北进是出于全国革命战略的要求,决定放弃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意图,会合红四方面军北上。随后,红二、六军团先以佯攻昆明吸引滇军主力,接着迅速向西渡过金沙江,翻越雪山,于7月初到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还保留了1.4万人。

根据中共中央命令,红二、六军团和原在四方面军的第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合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总指挥、任弼时政委等领导人通过对张国焘的耐心说服和适当斗争,终于使得二、四方面军能够并肩北上。两个方面军通过了茫茫数百里草地,于9月初进入甘南并控制了8座县城。此时张国焘又不执行中央电令一意西进,国民党中央军胡南部乘机将孤立的红二方面军包围,经过指战员奋勇拼杀,红二方面军损失2000多人后终于冲过西(安)兰(州)公路,10月下旬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会师。到达陕甘宁苏区时统计,红二方面军还保留1.1万人。毛泽东接见贺龙时称赞说:“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

从红二、六军团自湖南西部桑植出发算起,11个月后到达陕甘宁边区,走的路程为两万里。他们长征时采取了跃进一段、再休整一段的方式,并以灵活的方式打转,途中还大量扩军。国民党军追击他们的部队也比较少,且多非主力,以上各种因素使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总减员较少。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时所拟定的军事报告,对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方式还专门做了赞扬。

三过草地曲折长征的红军——四方面军

在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四方面军走的路线最曲折,所用的时间也最长,这是因为负责人张国焘犹豫动摇,总想逃避北上抗日前线,使部队在北上与南下中反复走了许多弯路。

1935年春,在四方面军负总责的张国焘认为全国革命形势低落,于5月初擅自决定放弃已开辟了两年的川陕根据地,以四方面军主力、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等共8万余人全部西进,开始了长征。西进之初,四方面军占领了川北十几个县,人力物力得到了补充,却因放弃了根据地陷入了无依托的游动作战困境。此后,张国焘对于同国民党军作战感到悲观失望,一意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却,这种错误一度分裂了党和红军,并造成了四方面军在川康边区近一年的往返徘徊局面。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同刚过雪山的中央红军会师,全军兵力相加有10万人。当时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川陕甘根据地,担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经说服勉强同意。第一次通过草地后,张国焘又反悔要求南下,拒不执行中央命令,使红四方面军全部及随总司令部行动的原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掉头再过草地,进入成都西北的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由于国民党川军主力和入川的中央军大举进攻,红四方面军经4个月苦战仍难以立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进入藏族聚居的甘孜及附近地区,部队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

南下的失败和中央北上的胜利,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广大指战员。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朱德、刘伯承以及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张国焘被迫于6月间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7月间,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一同离开甘孜地区北上。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后,进入了甘肃南部。此时张国焘又动摇了,不愿同中央会合,提出向黄河以西前进。这时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反对“再天天向太阳落下的西边走”,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也要求北进,坚持逃跑主义的张国焘彻底陷入孤立。1936年10月9日,红军总司令部和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长征。

从地图上看,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的直线距离不到1000里,却用了一年半时间,反复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里。虽然红四方面军走的里程少于红一、红二方面军,艰苦程度却不逊色,过草地这种最艰苦的行程就走了三次。到达陕甘宁后,红四方面军还有3万多人,虽然在后来的西路军中有很大损失,仍是红军中保留长征骨干最多的部队,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进行“小长征”的红二十五军

长征的红军除了三个方面军之外,还有红二十五军进行了一次“小长征”。这支部队数量不大却很精干,是长征中惟一数量不减反增的部队。

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在1934年内外处境日益艰难。周恩来认为如果该军继续留在当地,部队和根据地都会因力量枯竭而被消灭,只有向外发展才能保存力量,引开大批敌军又会减轻根据地的压力。红二十五军吴焕先、徐海东等领导人经过研究,决定率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根据地,留下一部分人组成红二十八军坚持游击斗争。后来的事实证明,突围和留下的部队都有了发展。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一个月,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了长征。同年12月,部队转战到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县落脚,此后在这一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经半年战斗开辟了一块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在长征途中还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这是仅有的一例。

nlc202309012043

1935年7月,徐海东、吴焕先等领导人得到缴获的报纸和交通员口信才知道,红军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便决定留下部分人员坚持陕南斗争,主力继续长征迎接中央。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攻占两当县时,遇国民党军围攻,部队转向北进,于9月16日进至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永坪镇,同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到达陕北时,红二十五军还有3400人,此外在陕南还留下了2000多人,比长征开始时的人数还有增加。

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出发到达陕北的行军距离,总计约9000里,历时10 个月。同红军主力三个方面军相比,红二十五军长征距离短一些,途中也未经过雪山、草地,因此被有些人称为“小长征”。尽管当时追击他们的国民党军大都系地方军阀部队,然而战斗仍十分激烈残酷,政委吴焕先在火线指挥时牺牲,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大刀在一线率部冲杀,是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的突出体现。这一支红军部队在陕甘打开了局面,为随后到达的中央红军能落下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毛泽东后来一再称赞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长征后的红军保存下多少人

对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时还剩下多少人,过去长期有着“3万人”或“8万人”的不同说法。其实,这两种说法是由于算法不同,因此得到的数字不同。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南部根据地出发时是8.6万人的大队伍,一年后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当时周恩来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央红军在陕北会合了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一年内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总计又发展到3万余人,二、四方面军接着又北上到陕甘宁。三大主力会师前,陕甘的红军后勤部门准备了冬衣7万套,还是不足,因为三大主力会师时全军统计有8万人。

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又渡过黄河西进组成西路军,结果于1937年春基本失败,不过这一时期红军在陕甘地区又扩大了一些兵员。至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此外还包括地方部队以及院校学生、医院和残废院中的伤残军人、后方被服和制械工厂的人员。同年8月红军改编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

过去的党史书中,长期有“长征后红军只剩3万”一说,这其实是指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甘宁的人员,而不算陕北红军及长征后扩大的人员,以及长征结束后西路军损失的人数。

经历过长征而剩余的3万多红军指战员包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6000人;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3000人;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1.1万人;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剩余人员1.4万人。

当时红军处于激烈的战斗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之中,除战斗伤亡外,因病和意外情况造成的损失也经常发生,部队的人员时时都在变化中,统计数字不可能很准确。不过大致上讲,有3万多名经历过万里长征考验的指战员保存下来,这是当时党和红军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认为长征后红军人数虽然减少,力量却比过去更强,这既是指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已由错误转为正确,也是指红军的质量大为提高。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终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抗战初期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其中前四句概括了红军长征体现的坚定性和无敌无畏精神。尽管后人对长征后剩下的人数从不同角度统计有不同说法,却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即人数虽减少,革命力量却增强了,并最终发展成一支赢得全国胜利的大军。

篇5:红军长征的演讲稿

您从江西走来

经历了胜利

承受了失败

官兵一条心

温暖着穷苦人

红军,永远的丰碑

血战湘江

减损五万

转兵贵州

解放遵义

此刻

毛泽东

站了出来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党

从此中国

有了真正的掌舵人

四度赤水

挺进云川

所向披糜

红军,永远的丰碑

彝区结盟

不做石达开

横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夺取腊子口

到达吴起镇

红军,永远的丰 碑

张国涛闹分裂

广大红军指战员

站出来

拥护党中央

拥护毛主席

与二六军团会合

终到甘肃会宁

三大红军胜利会师

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红军,永远的丰碑

一部宣言书

红色宣传队

一部播种机

从今往后

中国革命勇往前进

篇6: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演讲稿

1935年8月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红30军的264团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265团在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的率领下,最先踏上了草地行军的征程,向班佑出发。在他们的左翼,红一军团第四军也于21日从毛儿盖出发,走另一条路线进入草地。中央军委纵队与前敌总

指挥部随一军大部队行动,病中的周恩来与三军团走在最后。

八月的草地,对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红军指导员来说,真是别有一番景象:牧草肥美,繁花似锦。然而随着前进步伐真正到来的却是大自然残酷的折磨和死神的威胁。这里无路可循,部队只有在藏族向导的指引下,踏着草甸缓慢行进。软绵绵的草甸随着战士的脚步移动,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稍有不慎将草甸踩穿,整个人便陷入沼泽,抢救不及,少顷便没顶了。部队进入草地后,几乎无日不雨,雨水不仅淋透了战士们的衣衫,也淹没了部队前进的路线。有些地段连续几十里水深没膝,使向导也难以寻找过去游牧留下的痕迹。有的战士因此而偏离了行军路线,陷身泥潭,活活被沼泽吞噬了生命。八月也正是草地冰雹逞凶的季节,有时面对着铺天盖地而来的冰雹,战士们连藏身的地方都找不到。茫茫草原之上,偶有几米或几十米高的山坡隆起,却始终见不着一株高大的树木,一眼望去,地型十分相似,方向极其难辨,甚至有时候部队艰难地行走了几个小时,却又回到了原处。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篇7: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演讲稿

自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到今天止,已经整整85年了。回顾过去,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块伟大的基石。

长征精神是什么?

一是不怕失败,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像毛主席在诗中写得那样,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那是何等的境界。

二是不怕牺牲,无坚不摧的英雄主义精神,看那飞夺泸定桥的气势,那是何等的无畏。

三是求真务实,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同学们,这个精神正是我们新时代需要的,我们要用它来破除社会中的流弊,改革中的暗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个精神正是我们全体南中学子需要的。我们要用它来鼓舞士气,同学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害怕了吗,你投降了吗,你当叛徒在班中传播靡靡之音了吗?

上一篇:关于修建水库工作总结下一篇:两分钟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