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2024-05-17

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唐山市预防职务犯罪调查报告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研究, 透视发案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愈显重要。为了解掌握职务犯罪特点、原因, 以便提出有效预防对策措施, 我来到唐山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研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 形成此调查报告。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家庭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

一、职务犯罪的危害

首先,犯罪的直接后果十分严重。由于职务犯罪都是具有一定权力的人员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且这些人手中握有权力,能直接地、从表面上看来是合法地犯罪,因此犯罪比较容易得逞,这更会助长犯罪心理,实施更大的犯罪。近几年,我国职务犯罪一年比一年多,要案涉及的犯罪数额一年比一年大,都说明了这一问题。、职务犯罪直接后果严重,还在于罪犯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或携款潜逃,使追赃工作无法进行。即使对其绳之以法,但国家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其次,职务犯罪毒化社会空气,腐蚀人的精神,使人道德沦丧。职务犯罪最大的危害在于对人的精神危害,对社会的腐蚀。职务犯罪多数表现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权力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追逐的热点,并且对权力的认识产生了扭曲。一些人追逐权力,是为了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私利,这样就形成了花钱买官,以权挣钱的恶性循环。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

(一)预防职务犯罪可以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率上升的趋势

职务犯罪和其他一般的犯罪一样,它的发生有其社会原因。这种原因的产生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决定的,是任何阶级社会所无法回避的。特别是现阶段,生产力高速发展,与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不相一致,一些发达国家个别社会管理职能存在权利制约的真空,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处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公共权力参与经济运行甚至参与再分配,在监督、制约体系上缺乏科学体系,必然产生职务犯罪。同时具体的职务犯罪也存在着偶然性的一面。因为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人的犯罪都是在后天的社会不良环境和主观的个人经历和心理调整不利等诸多因素,是可以通过预防的手段、措施加以影响和抑制,阻止犯罪的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所讲的预防不是意味着消除,从某一方面讲,预防实际上“控制”或“管制”犯罪的发生。预防犯罪的标志是违法犯罪率的下降或是犯罪率增长大趋势的减弱。预防旨在减少违法创所造成破坏的广度和严重性,旨在减少产生犯罪的机会,旨在影响潜在的犯罪或全体公众。因此,预防职务犯罪的正确定位应该在降低职务犯罪的发生率。

(二)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职务犯罪是党风政风存在严重问题的直接体现,党风政风在我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关系到政府各项行政职能的正常运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危、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党风对社会风气起着主导作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代社会新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群众路线、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这种党风的端正带动了政风,也使社会风气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氛围。但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转型、各种物质昨益、错误思想的影响,一些具有职务管理一定公共事务的人员经不起考验,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有所上升,特别是近些年来有向社会各个领埋葬蔓延的趋势。这种现象对社会风气具有极坏的负面影响。人们的善良、相素、守法的思想和观念动摇了,社会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违法犯罪必然上升。

在我国,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从端正党风、政风的角度深入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风政风的谦政建设,使他们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中央倡导的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发扬雷锋精神,提但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实事,重塑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样既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上升的目的,又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创造良好经济秩序

职务犯罪除了政治方面的危害之外,经济方面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一是职务犯罪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危害。从当前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看,不但犯罪数量上升,而且已经开始出现一种向大金额发展的趋势。80年代,职务犯罪1000元、2000元就可以立案,犯罪金额10000元就是大案。进入90年代,特别是修改后的刑法颁布实施以来,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贪污受贿罪已经提到5000——10000元,挪用公款罪提高到10000—30000元。每年职务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发生在亏损国企的职务犯罪,由于职务犯罪使企业陷入困境,职工下岗,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职务犯罪把乱经济秩序。职务犯罪集中体现为一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徇私枉法式的犯罪现象。其中的“权”是对社会的管理权,特别是对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计划、调控、价格、招投标等项管理的权力,成为职务犯罪追逐的焦点。只要在这些领域中职务犯罪泛滥,那么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计划、调控方案就无法实施,市场“杠杆”就无法按经济规律发挥自然调节作用,就不能给进入市场的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就无法维持。

职务犯罪通过控制和降低犯罪率,直接减少职务犯罪给社会和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具体预防措施,促进国家加强参与经济的公共权力的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市场经济的规范,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四)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且

明确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就是要求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处理国家事务必须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进行。最近颁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运行做了重加明确的界定,这结推进以法治国的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首先能够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促进各级政府机关和党政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通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地带头遵法守法,避免违反法律规定,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带动全民法律意识和遵法守法意识的提高,自觉依照国家各项法律来规范自身行为,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其次,通过预防职务犯罪措施的实施,可以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完善公共权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和制约,促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中依照完善、科学的具有预防职务犯罪机能的制度、程序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地办事,促进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

三、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种有利于民生的行为。预防职务犯罪就是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认真履行预防职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具体方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市高度重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一是,纪委书记亲自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全市各项工作中;二是,年初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日常预防工作;三是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将预防职务犯罪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主要领导带头抓督促和检查,提高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二)狠抓学习宣传,提高职能预防意识

首先,加强学习,研究自身预防工作重点,提高职能预防意识.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研究工作时,强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理念.我市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党纪政纪,法律意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带动干部职工远离腐败,增强免疫力.通过学习,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防范意识和免疫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机关职工的职能预防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对工作人员开展专门的预防宣传教育.强化了对镇,村,社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参训人数达400人次,参训率达100%,提高了全体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强化了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党政网,宣传栏,报刊杂志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取得的成果.准时,积极参加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将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给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积极配合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及时报送相关数据和资料;与纪检,检察机关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整合力,增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开展预防调研,总结预防经验

一是我镇落实专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调研,定期不定期地反映信息动态;二是认真总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四)规范操作,强化监督

我市严格规范干部任用行为,从程序上杜绝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严肃干部任用纪律,从操作上确保了选用好干部;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在预防工作中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线索,及时向纪检,检察机关报送.四、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

(一)预防工作法律依据不足。

目前,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只是原则性地赋予了检察机关预防犯罪的职责,并没有运行程序和规则的相应规定,预防机构的设立、职权和职责范围以及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供遵循。

(二)预防措施缺乏法律效力。

目前,检察机关进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展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研究,为领导机关完善决策服务;二是结合办案对职务犯罪多发领域、行业和部门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检察建议”;三是通过有关单位建章立制,提高抵御犯罪的能力。但是,以上三方面的措施都是缺乏法律效力的,不能保证预防工作的落实。

(三)预防犯罪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缺乏依法预防的观念,从而导致许多检察机关应当介入预防的重点工程或重大活动,检察机关反而被排除在外,这使得社会整体预防体系难以构建。导致实践中检察机关预防工作处于被动和孤立的势单力薄状态。

(四)对行政机关的预防工作难以开展。

目前,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预防犯罪工作主要还是依附于打击犯罪,多由反贪部门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事后预防,缺乏主动地开展。按照现行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运作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对其中存在的“暗箱”操作问题、行贿问题,人民群众也是既无可奈何又深恶痛绝。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开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已是众望所归。但是,由于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规程和行政活动的“纠举权”,致使检察机关在行政机关开展预防工作裹足不前,不能理直气壮。

(五)对预防犯罪的概念理解不一。

由于立法上没有明确界定检察机关开展预防犯罪工作的职责范围,导致在实践中对预防犯罪的概念理解不一。有的超越职责搞预防,使预防范围无限扩大;有的借预防搞“共建”、拉赞助搞创收;有的只停留于法制宣传,流于形式。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思想体系。

首先要树立以预防为本,打防结合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形成“重预防、严打击”的局面。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没有预防的打击是漫无目的的打击。只有做到防中有打,打中有防,打防结合,才能有效遏止职务犯罪的蔓延。其次,要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树立起整体预防的思想,既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又要运用法制宣传进行预防;既要运用专门机关的具体运作,又要调动社会组织的综合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真正形成党委领导、全社会参与、人大协调、政府支持、检察、纪检、监察共同作战的局面。

(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立法。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立法,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全国人大应尽快制定《职务犯罪预防法》,确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地位,明确预防职务犯罪的机构组织、职责、法律权限、预防措施、监督制约形式以及违法责任追究等,特别应注意赋予预防机构对行政机关等工作对象的“纠举权”,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强化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

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对职务犯罪分子的思想演变轨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有关单位在机制、体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有比较深切的感受,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应当说检察机关开展预防犯罪的工作是独具优势的,其结合办案或履行职责所发出的检察建议是非常中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效果的。国家立法应当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方面应有的强制力,以强化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对检察建议中预防措施落实不力,存在漏洞的单位,检察机关有权令其整改,否则,一旦因此发生职务犯罪,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领导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预防犯罪的形式。

在解决了预防思想体系和预防措施、效力等根本问题后,原先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检察机关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预防工作:一是通过运用“纠举权”,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制度和运作程序,进行社会预防;二是结合办案发检察建议,进行个案预防;三是介入政府重大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政府预算、政府收费、公务员招录、综合执法等重大活动进行同步预防;四是深入重点行业,进行系统预防;五是以各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公民的斗争意识和公务人员的防范意识,进行普通预防。从而使预防工作形成点面结合、立体交叉、深入持久的格局,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针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其成因,采取有效对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这个“政治之癌”。惩治腐败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务员队伍将会更加廉洁,政治将会更加民主和谐,社会将

会更加文明进步。

篇2: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稿

我是刘文惠,1981年参加工作,1987年9月调我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曾任院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党组秘书、“三讲办”主任、“严打办”副主任等职。多次被评为院、市检察系统先进个人、首都五好检察干警等荣誉。期间在中央党校学习,取得政法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取得经济法研究生证书。

从事检察工作十几年,审理了1000余件起诉案件,其中既有各类重大的刑事案件也有经济犯罪案件,涉及的案件罪名达30余种。出色的审理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编钟”邮票伪造案,此案首都各大报纸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庭审转播;还出色的审理了万明路枪战案,广外杀人案及华北电管局领导受贿案等各类刑事、经济犯罪案件。所审理的案件法院均以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和罪名作了有罪判决,无一错案。通过审理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谙熟法律,具有较强的办案能力。

在担任院中层干部期间,所领导的处室曾获首都五好检察处室,信息优秀单位,档案一级管理单位等荣誉;并承担了大量的院务工作,在“三讲”期间,主持参加各种会议百余次,写各类材料30余万字;在“严打”期间,研究编写了院“严打”总体方案,各阶段的计划及总结报告;在人大考核评议院领导班子期间,负责组织、协调及联系工作,调查撰写了院领导班子工作情况和整改工作总结报告等材料;还担任多所学校的法律副校长,社区法律宣讲员,为学校、企业、街道讲法制课近百场。通过这些工作,培养了大局意识,增强了组织能力,提高了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大概思路:

一是同办案紧密结合,搞好个案预防。个案预防是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石。结合办案进行个案预防,针对性强,易被有关单位接受。要及时抓住群众反映大、影响面广的典型案件适时介入,开展个案预防的“四个一”工程,即在办案过程中与发案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案情分析会,讲一次法制课,组织一次庭审旁听,发一份检察建议。

二是主动深入案件多发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预防。在抓好个案预防的基础上,坚持“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参与不干预、帮助不添乱、服务不代替”的工作思路,将带有规律性的犯罪原因和防范对策,应用到一个行业或一个系统中,使这些单位引以为戒,防患未然。

三是把预防职务犯罪纳入党委反腐败工作格局,积极开展网络预防。

四是运用法律手段预防职务犯罪,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就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从制度上预防职务犯罪,因此,预防职务犯罪部门要大量的调查研究,立法机关应加紧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预防职务犯罪,如制定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状况,制定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等。无数实践证明,权利一旦失去制约,必然导致腐败。有了好的制度,还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不折不扣的贯彻与执行,只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和贯彻制度的过程中正确地行使全力,廉洁地依法行政,才能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五是立足警察工作本职预防职务犯罪。结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开展法制教育、警示教育、预防宣传、向有关单位提供预防咨询服务,是人民检察院履行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关于“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的具体措施。检察机关只能从外部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国家工作人员依法从政,而不能插手、干预其他部门、单位的日常行政工作,其应以办案为基础,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开展专门预防,因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法律赋予的惩治腐败职务犯罪的职责。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应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以及通过举办讲座、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等多种有效形式,揭露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宣传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成果,对典型案件进行剖析,促进国家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自律。

我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始终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秉公办事,公正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朴实为人,踏实做事,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在此,我特别要衷心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多年的帮助、教育、鼓励,使我在思想上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我都会一如既往尽职尽责埋头苦干发奋工作,不辜负你们对我的厚爱。

检察院法研室主任竞聘演讲稿

我是文化大革命那个宏伟的年代出生的人,但那个时代物质上的贫困却没有能遏制住我——一个理想主义者健康的精神品格的形成。作为一个民办教师的儿子,当我的理想由宇宙缩小为天空、由天空又缩小为我头顶上的那一小片蓝天时,我认为这个理想的本质至今还没有变,只是更现实了。天山一中三尺讲台的四年,阿旗教育局行政工作的五载到现在人民检察院的十年,我今天又找到了自我,所以,我想竞争正股级环节干部的职位。

我是一个正直、真诚、坦率、敏感又胆小怕事,既循规蹈矩又从心底追求自由浪漫的人。我从充满着浓重的夹杂着腐烂书纸的气息的书香门第里走出来,这个家庭氛围造就了我人格的底色;对文化的自由、封闭、浪漫、沉重、豪放等特色的热爱,是我半生以来事业前进的核心动力;检察机关清贫、规范、严明、奉献的职业特点给了我工作的强大基础。所以我将选择研究室主任的岗位。

别人十年磨一剑,我用二十年。我热爱文字、喜欢思考、善于想象、长于呆板……所以我非常希望为检察业务做一点文字方面的工作,我更希望为检察文化做出贡献,我愿意把我的后半生嫁给检察文化,如果将来在检察文化上能给我留下一点虚名,那将是我毕生的荣耀。近年来,工作之余我对检察事业做了一些思考,以文字的形式积累了一些思想的火花,可以说也投过稿件,虽然还没有什么成功,但我觉得希望就在眼前。分析没有成功的原因,主观方面是因为底子薄,努力少;客观方面是由于没有在这个专于调研、写作的位置上而影响了我的成效,所以我应该选择研究室主任的岗位。

四十岁,我认为自己还年轻,正在人生最成熟、最有战斗力的金子般的年龄段,检察院的法律政策研究室将是我全部倾心、全力奋斗、实现自我、创造自己辉煌人生的竞赛场,是我人生第二个青春的起点、新的起跑线。

我认为检察机关的法律政策研究室有其特殊的功能,在推进法治进程,丰富检察文化,推动检察事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法律政策研究推进立法工作,完善执法行为,光大检察机关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可以教育群众,宣传法律,促进守法;最终实现以健康、文明、科学、上进的检察文化,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的目的。文化的作用是缓慢的,但也是深刻的,是对人类本身起关键作用的一种客观实在。正如一个人需要一定的核心文化来支撑心灵、完善人格、指导行动;检察事业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去宣传、铺垫乃至推进工作,所以我的选择并不低迷,是有着积极的战斗意义的。

我将以身作则,撰写高质量、有实效性的文章;做好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检委会办公室及表册申报等工作,在可能的条件下,努力创作法律文学作品,在这个岗位上作出成绩,完美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3:浅析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一、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预防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配备不齐全

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预防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配备不齐全。绝大多数预防机构设在反贪局, 有些设在反渎局, 有些设在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或是设在检察委员会办公室, 且从事预防工作的人员都是由不同部门的干警兼职。例如反贪局干警本身担负着本部门的办案重任还兼职担任预防员, 工作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 缺乏正确的预防意识

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职责, 但不少基层院缺乏正确的预防意识, 没有将预防工作看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只是由于上级院的要求才设置兼职预防人员。

(三) 预防工作开展不深入

在开展职务犯罪工作中, 大部分基层检察院以法制讲座、个案预防、检察建议为主, 而对系统预防、行业预防开展得较少, 整个预防工作效果不明显, 社会认知度不高。

(四) 预防格局不健全

预防格局包括两个方面, 既指检察院内部各部门在预防工作上分工配合的机制, 也指社会各界在预防工作中形成的整体合力。基层检察院几乎在这两个格局上都没有建立, 预防工作仅靠个别科室或个别人员开展, 没有形成整体推动的良好机制。

(五) 预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缺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基层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建设仍在起步摸索阶段, 缺乏可依之操作的良好经验, 工作欠缺规范化。

二、加强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 广西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要在更高层次上、更高标准上、更高水平上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到与查处职务犯罪案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全面推进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改变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滞后局面, 实现了预防工作有新突破, 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借这个难得机会, 基层检察院应积极向当地党委提出成立职务犯罪预防机构, 并配备相应的人员、设施及设备, 便于工作的开展, 发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对如何加强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健全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机构, 配备专门的人员及配套设施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冗杂且繁琐、难度大, 包含的预防调查、案例分析、检察建议、宣传教育、预防咨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几大块职能要求, 应设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按职能要求合理调配人员专门负责, 并建立与之对应的工作机制, 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

(二) 综合运用检察建议、警示宣传教育、联席会议等多种预防措施, 深入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结合查办案件情况, 通过对案发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及时提出有内容、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 增强检察建议的针对性、时效性、权威性, 并加强对相关单位的适时回访, 及时了解和掌握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按照“教育是基础, 法制是保障, 监督是关键”的工作方法,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和咨询, 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预防职务犯罪的举措、成效, 揭露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 促进公众关注和参与职务犯罪预防;加强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 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 共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 通过法制科、法律咨询、联系会议等形式, 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内部预防机制, 促进系统、行业、单位预防, 实现专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良好格局。

(三) 在构筑预防网络上作文章

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和个案预防关键点。对区域内国有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同步预防, 适时开展跟踪监督、同步监督, 结合办案对已经查办的案件开展个案预防, 从查办案件中暴露的问题和易发职务犯罪的环节, 开展个案分析, 帮助所在单位整章建制, 堵塞漏洞。二是延伸行业预防作业线。紧盯区域内关系民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和窗口单位, 根据其管理范围广、管理层次多的特点, 发挥预防优势开展系统预防。采取检察建议的形式帮助各行业搞好预防服务, 对易发职务犯罪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流程、重大事项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三是拓宽社会预防面。广泛利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 采取办讲座、发资料、上警示教育课、树公益广告牌、发廉政短信等多种形式, 开展警示教育, 筑牢思想防线。

(四) 切实抓好重点行业系统预防工作

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做法, 切实抓好系统预防工作。检察机关要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整套的预防制度和措施, 把检察廉政共建、法制宣传、案前制约、案后监督等预防措施配套完善, 有针对性地在一些行业或系统开展系统预防, 以收到系统工程系统抓、综合问题综合治的功效。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职务犯罪预防联席制度, 定期定点对职务犯罪易发、高发的系统部门进行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教育, 在联席会议中通过教育宣传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更大发挥职务预防的源头控制作用。

(五) 建立完善行贿案件查询系统, 提前预防

与地方政府建立招投标查询行贿犯罪档案制度, 对曾被立案侦查的项目投标单位及投标经理人等进行行贿、受贿查询。对发现有行贿犯罪行为的项目投标单位及投标经理人等实行禁入制度,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预防职务犯罪, 促进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 实现信用体系与司法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实施行贿案件查询过程中, 严格检查招投标公司的营业执照、身份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 杜绝招投标公司制假作假, 鱼目混珠, 对意图造假蒙混过关的招投标公司重点关注, 列入查询黑名单, 并以此为线索送交自侦部门调查。对查询有行贿、受贿记录的招投标公司, 对其发出查询结果告知函, 将查询结果反馈到招投标中心, 招投标中心相应对该投标单位或投标项目经理实行禁入或扣减招投标分数。通过该项制度, 从源头上遏制了职务犯罪, 不仅如此, 还对招投标单位及招标项目经理敲起了预防犯罪的警钟, 警示招投标单位及招标项目经理在招投标过程或经济交易中不能进行行贿、受贿, 否则就会被检察机关记录在案, 影响以后的招投标工作。

(六) 坚持理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在提升队伍素质中促进工作

一是定期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培训, 不断提高预防工作业务技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相对其他检察工作来说实际上还是刚起步建立的阶段, 很多基层检察院甚至是近年来才组建了职务预防机构, 职务预防员的专业能力及工作能力还是学习阶段, 需要针对职务预防工作的各项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的力度, 提高预防工作的能力。二是组织预防工作业务骨干到邻近县 (市、区) 实地考察学习, 借鉴外地预防工作先进经验。职务预防工作对于各基层检察院还是新设立的部门, 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互相的交流学习, 力争排除工作的难点, 通过学习交流得到的经验应用到工作中。三是深入开展重点预防调研。对易发职务犯罪的行业和部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调研, 查找隐患, 堵塞漏洞, 促进工作。

摘要: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 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 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 防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当前, 职务犯罪的预防在各地发展较快,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 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际, 分析存在问题, 并提出对策。

篇4: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反腐败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开设职务犯罪预防课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廉政教育的一种必备手段。检察机关因为 自身法律监督的属性和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经验,成为开设职务犯罪预防课的最佳选择。但最佳选择并不意味着就能带来最佳的上课效果。当前职务犯罪预防课还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改进。

1.课程内容的同质化。目前而言,大部分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的常见案例”、“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等部分组成,出现一种“天下讲义都雷同,一篇讲义走天下”的现象,内容同质化的情况非常突出。

2.讲授形式的单一化。一张讲台、一个话筒、一个幻灯片的大屏幕、一个检察官坐在讲台上读讲义,这是很多职务犯罪预防课现场的画面。与这个画面相对应的是下面的听众要么左顾右盼,要么昏昏欲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职务犯罪预防课变成了毫无吸引力,甚至被受众看成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

3.讲师的随意化。谁去上职务犯罪预防课?在很多地方这似乎不是个问题,谁有空谁去上,在一些地方看来,不过就是一堂课而已,于是就会出现讲师的随意化。每一个可以把职务犯罪预防课上得受欢迎的检察官一定是名优秀的检察官,但不是每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必然就能把职务犯罪预防课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4.释法说理的枯燥化。法律本身是严肃的,生硬的法条、学理化的解释,案件办理中所使用的法言法语在受众听来如同云里雾里,而从网页上复制粘贴下来的案例,又缺乏深度的解读,个性化的表述,使得很多职务犯罪预防课被贴上“枯燥”、“乏味”等标签。

二、原因分析

1.对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定位不準。职务犯罪预防课到底应该怎样定位,看上去似乎并不是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职务犯罪预防课和学校里老师给学生上的课是一样的。实际上,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受众与学生相比有太多的不同,他们都是成年人,绝大多数还是国家干部,国企的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在错误的定位之下,就会导致思想的僵化、不再去研究、创新,去探索更与时俱进的课程。职务犯罪预防课不应定位于校园填鸭式的课程,而应是提供一种法律知识、法律文化的服务课程。

2.对受众的研究程度不够。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对受众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细化的程度。而当前很多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却忽视了对受众的研究,不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仅凭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来揣摩受众的心理,来撰写课程的讲义,这就像一个做粤菜的厨师被要求做一桌菜给东北人吃,显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讲师自身能力的局限。做一个好的讲师,必须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做一个好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的讲师不仅要求精通相关的法律规定、典型的案例信息,还需要掌握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但当前很多地方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的讲师只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其他知识、能力,诸如哲学、心理学、网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种自身能力的局限也使得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台上讲得兴致勃勃,下面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情况。

三、如何打造检察机关的“预防好声音”

1.精心准备个性化的讲义。首先,在课程的开始,职务犯罪预防课的检察官要以对受众工作、生活特点的了解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引起受众的共鸣。其次,要针对每一场不同的受众准备不同的课程内容,因为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单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受众,对于职务犯罪预防课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例如,针对乡镇基层干部,可以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多引用在基层出现的案例;针对国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针对年轻人占大多数的单位,可以多引用网络上的事件、网络流行的语言;针对银行业的金融从业人员,可以多使用算经济账的方法,重点讲授涉及资金类的职务犯罪的知识、案例。再次,在分析原因、对策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把法条口语化、案例故事化、哲学道理生活化,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视角,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

2.探索更丰富的授课形式。职务犯罪预防课不仅可以坐着上,还可以站着上;不仅可以在会议室里上,也可以在办公室里上,甚至可以在剧场里上;不仅可以使用PPT播放图片,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去制作播放音频、视频;不仅可以一个检察官用声音上课,还可以有类似小品表演的片段穿插其中。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因为在网络时代,受众接收了海量的信息,仅以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正如“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于摈弃了“选手讲故事+评委毒舌”的模式而采用了“盲选+导师”这一独特的方式一样,要打造出检察机关的“预防好声音”,就要求检察机关顺应潮流,与时俱进,采取更好听更好看的授课形式,让受众在开心愉快的过程中接受预防教育,实现预防的效果和目的。

3.锻炼出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检察官。只有好的模式,也不可能带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有好的选手和导师。同样,再好的讲义和形式,也需要优秀的预防检察官的讲授,同样一篇讲义,不同的检察官讲授能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效果。受众的耳朵越来越挑剔,这就要求检察机关锻炼出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检察官。这里所说的专业化,不仅是专业知识上的专业化,更应是讲授课程的专业化,包括从普通话的掌握到现场气氛的调动和掌控能力;从个人形象的塑造到课堂技巧的使用;从沟通能力到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篇5:检察院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

调 查 报 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金融业迅速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市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而且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定。司法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遏制和减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确保金融资产安全,必须坚持依法治理金融,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之路。本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情况作一分析,并就如何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提出对策措施,以利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一、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l、从犯罪类别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两类职务犯罪占绝对比例,发案率较高。

2、从案犯文化层次、年龄结构上看,涉案人员文化层次较高,年纪较轻。

3、从发案单位和人员岗位上看,金融基层单位发案较多,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作案多。金融机构的支行、储蓄所、办事处等基层单位是发案的重灾区。

4、从犯罪手法看,呈多样化、隐蔽化、智能化趋势。随着金融系统的办公现代化,犯罪手段也由传统的涂改单据、做假帐逐渐向技术型、智能型发展,利用电脑作案相当频繁。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成因

金融职务犯罪是社会、法律、管理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金融职务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经济现象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在金融系统的综合反映。其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金融体制深层次的矛盾,社会监控弱化。在经济转轨时期,金融体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存在着政企不分、政银不分、投融资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尚未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政府、企业、银行三者之间新型的关系,这是诱发金融职务犯罪、产生金融风险的客观根源所在。

2、贪欲膨胀,以权谋私,进而铤而走险,堕入深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享乐至上成为这些人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价值观,思想上一旦出现“缺口”,便很难在金钱诱惑面前站稳阵脚,于是利用职务之便,置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于不顾,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大肆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

(二)法律层面的原因

1、金融法规的不完善为金融职务犯罪提供客观条件。加强金融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融管理的必然要求。1995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和刑法关于惩治金融犯罪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为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打击金融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又不得不承认,在实践中,它还缺乏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和存在不尽完善之处,这在客观上为不法者所利用,滋生了犯罪。

2、金融执法力度不够,是金融职务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金融发案单位不及时报案,或压案不报,或仅作内部处理,这些在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分子作案的侥幸心理;二是在对金融职务犯罪的定性和量刑方面,存在量刑过低、打击不力的问题;三是由于有些案件性质复杂,法律规定不明确,违规与犯罪责任难以分清,及时准确地依法追究犯罪有一定难度。

(三)管理层面的原因

1、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管理混乱,犯罪分子乘虚而入。在金融机构中,存在许多严重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多表现在储蓄、会计、信贷、出纳等多种业务部门。这些行为由于管理失职的原因,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温床,引发大案、要案。

2、稽核不严,监督不力,制约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些案件的罪犯往往是长期、多次作案未被发现或未被及时遏制而屡屡得逞。这充分暴露出发案单位在金融业务工作中,稽核对帐不细不深不及时,互相监督、上下监督不力,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过关,继续作案。

三、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构筑起拒腐防变和防范案件的思想和道德防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依法合规、遵章守纪、稳健经营、规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员工珍惜职业生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自觉性,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规章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强化内部管理。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是银行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防范案件发生的重要保证。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协调各部门监督力量,加大检查,执纪力度,增强整体防范功能。银行的纪检监察、稽核(包括总稽核或总会计)是执纪监督的职能部门。加强这些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自然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对于防范银行内部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一个职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容易形成关系网,出了问题也难以发现,尽管上级机关经常检查监督,也难以知道全面情况。这样既不利于监督,又不利于遏制违规经营和犯罪。因此,在保证从业人员整体上稳定的前提下,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所属人员实行定期交流和岗位轮换,以达到互相监督制约,及时发现和防止出现违规违法经营和犯罪现象的目的。

(五)加强防范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的操作已成为电脑操作,实现了银行业间的联网,开办“网上银行”业务。金融犯罪也由传统的作案方法向“智能型”转变。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在计算机中输入命令或执行事先准备好的作案程序,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作案目的。

篇6: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的现状和特点

1、保障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缺失

检察机关既是打击职务犯罪的职能机关,同时也是依据检察职能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但是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原则、主体、职责、措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以及检察机关在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专门职能机构的法定地位、具体法定职权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立法相对缺失。尽管到2004年1月为止,全国各地共出台了13部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但是这些地方性法规的条款依然呈现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分散等特点,以至于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地区之间、领域之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预防工作缺乏综合系统性。

2、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不完善

检察机关在近几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和规范程序。如个案预防的五个一工程、专项预防、系统预防等,但是,这些机制、程序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化、专业化要求相比起来,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其次职务犯罪预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缺乏相应的知识培训。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

预防职务犯罪虽然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里有规定,但是法律对预防职务犯罪的程序、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具体的规范,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的探索。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开展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的基本的立足点,就是法律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职能,任务是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核心是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的也在于通过维护法制,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腐败,维护公平正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从源头上探索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治本措施,其本质也是促进有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保证权力运作正当合法。由此可见,法律监督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预防和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法律监督的本质就是预防。其次,基于法律监督而产生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权应该是一项具有行政属性的启动程序权,但不是一种能够作出实体决定的行政权,而具有作出决定行驶主体是相关重点行业、领域等单位。检察机关只是这种实体行政权启动主体,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工程专项预防,都是为了让这些有权作出实体决定的单位进入决定的程序,堵漏建制,自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建设。社会各预防主体拥有预防权,检察机关拥有启动预防程序的预防监督权。以法律监督为根本确定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职权性的预防。法律监督职能既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权基础,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十六大提出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时要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的精神”对检察机关全面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和对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是有指导意义的。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发展方向

1、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①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龙头,强化整体检察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预防思维就是服务思维,以预防思维改革行使检察权的工作方式就是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总体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的检察机工作也应当自觉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发展要求,服从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检察工作要服务于发展,预防工作服务的龙头。

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通过查办案件形成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氛围;用预防成果巩固查办案件的成果,建立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监督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作用,把过去思想教育转化到了制度化的预防措施,成为可以操作的制度化预防措施、社会化的预防措施。

2、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打防并重”的思想。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才能充分发挥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功效,达到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安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各级检察机关一定要以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高检《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把预防工作作为当前开展检察业务的“重头戏”,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在思想行动上树立“打防并重”的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预防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

3、加快预防立法步伐,赋予检察机关预防权。

要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仅仅依靠检察机关和外部的支持还不够,关键是要在立法上解决问题,赋予检察机关预防权。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一切活动均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保障。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快预防立法的步伐,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贪污贿赂法》。这部单行法规,一方面应当吸收目前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内容,并有严格区别;另一方面要将《刑法》中有关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分离出来,成为单行性法规,并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责权限和活动规则。将“预防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延伸,在立法上加以明确,将检察机关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扩大到所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延伸到国家公务活动的预防性监督。这样,检察机关有法律的“尚方宝剑”在握,就能真正担负起预防工作的重责,不断开创预防工作的新局面。

4、依靠地方党委支持和各职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预防工作的领导核心。目前,在还没有立法保障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争取党委支持,政府和纪委等各职能部门大力配合,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部署。这样,预防工作就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从而保证预防工作在组织、人力、财力上到位,营造社会化大预防体系。

5、设置专门的预防工作机构,强化管理。

设置专门的预防机构是预防工作的必要前提。机构中除了有法律方面的人才以外,还要配备金融证券、海关、工商、建筑房地产、税务、医药、会计等方面的专家,来共同参与预防工作。当然,局限于编制,专家也可以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类似于检察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动开展预防工作。专门预防机构设立以后,就要配备专项资金和各种先进装备来进行运作。

其次在预防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譬如说,通过对行贿受贿犯罪的查办和打击,建立行贿档案或查询系统。查询系统的数据录入与服务范围应当覆盖各部门、各行业,作为对行贿行为的非刑罚惩治手段,通过诚信评价的经济效应实现对行贿行为的打击与预防。档案对行贿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超过刑法。从预防措施上讲,什么措施能够遏制腐败,就应该作为好措施,就是体现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的衍进,不局限于现有法律规定,而以是否符合法律监督的本质和要求为根本衡量标准此外,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使预防工作的组织、方法步骤、权限等均有严密的规范,并有一套规范、完善的监督体系,以避免预防工作变形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工具,从而干预正常的经济建设。

6、制定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全面开展预防工作。

进一步加强预防网络的建设,尝试将预防网络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延伸。同时要注意抓好四个预防:一是个案预防。反贪部门在办案中发现案发单位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以检察建议形式来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这是检察机关运用最普遍的一种预防形式。在开展个案预防中,要加强案前预防、案中预防和案后预防,可采用“六个一”工程,即“发一份检察建议,责令写一份悔过书,开一次案例分析会,上一次法制课,制定一份整改措施,作一次回访考察”,来巩固预防成果。二是系统预防。主要是依靠上下级检察机关的协作与配合,针对易诱发职务犯罪行业特点,对行业系统的重点部门和重点人物开展预防,如金融证券、海关、建筑房地产、税务、工商、计算机、国有企业、医药等,要有重点开展预防工作。如依据检察机关的预防权,启动推行重点人员的交流与轮岗制度、会计委派制、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等。三是普遍预防。这是一种宏观预防,也是一种“战略性”预防,就是将预防工作纳入社会化大预防体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环境。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这也是实现预防工作的最高形式。

7、加大预防宣传力度,使预防工作深入民心。

篇7: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贺卡策划

----2010永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台历

策划方案

一、前言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健康发展,充分展现我市预防职务犯罪建设工作,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永州,建议永州市检察院在新年来临之际制作一套预防职务犯罪贺卡台历,在元旦、春节前夕,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拒腐防变何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

二、项目介绍

(一)宣传主题:预防职务犯罪,共创廉洁社会。

(二)宣传载体

内容设计为2010年预防职务犯罪宣传知识性台历,由12张贺卡、12张附页组成(每月各一枚)

(三)设计方案

图案为廉政警示宣传图案及永州市今年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贺卡以“预防职务犯罪,共创廉洁永州”为封面,每张印有“预防职务犯罪,共创廉洁永州”字样及廉政警示标语,明信片为组合式,可以撕下寄出,一则为贺卡,一则为月历和备忘簿。附页的正面为预防职务犯罪法律原文,背面为典型案例和忏悔录。

(四)发行对象

永州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乡镇村、基层站所的党员干部。通过明信片台历进行反腐败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反腐倡廉、激浊扬清,时时刻刻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醒,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使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深入人心。

(五)费用预算

12枚2010年贺卡(含邮资)带副券2.00元/枚,计12*2.00=24元。附页12张,每张0.40元/张,计12*0.40=4.80元。外封装及台历印制费16元/本(5000本以上)。共计44.80元/本,定价:48元。

三、组织分工

1、成立项目推广领导小组,由市检察院和市邮政局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和市邮政局信函广告分局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事务。

2、介绍推广:建议市检察院以文件的方式下发到全市各单位,对该新型宣教产品进行介绍并对征订工作进行安排;二是由邮政局负责贺卡台历的设计、报审、报印。三是由市邮政局开具发票会同市检察院预防犯罪科一道送货、收款等。

四、具体实施步骤

1、启动筹备阶段(9月25日—10月10日)。

制定实施方案,做好贺卡台历样稿设计、定稿以及合同签订工作,市检察院完成全市下文工作,总体布置预防职务犯罪宣教贺卡台历的征订工作。

2、宣传发动阶段(10月11日—10月15日)。

由市检察院负责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同时,邮政局负责做好报印工作。

3、组织实施阶段(10月16日—2月1日)。

邮政局负责送货和开发票并与预防犯罪科一道收回发行款。市检察院对全市贺卡台历发行工作指导、督导。

五、发行意义

(一)由邮政局统一印制的2010年廉政预防职务犯罪贺卡台历,可把“反腐倡廉、激浊扬清”,“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永州”得廉政形象展现在各届人士眼前,以吸引国内外商家企业来我市投资、观光旅游,从而促进永州经济发展。同时还可通过

邮政遍布全国的通信网络为我市廉政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为实施“和谐永州”和建设国家文明城市的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充分体现了永州市检察院与时具进,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力求使预防职务犯罪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使预防职务犯罪建设更具科学性、时代性的特征。同时有效的提高了预防职务犯罪建设的渗透力、有效性,对大力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

(三)通过贺卡精美图案及良好的宣传效果加深反腐倡廉的教育内容。使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绳从细中断,政在腐中息的重要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堤坝。通过贺卡宣传推广我市推进反腐败体系建设,有利于反腐全面深入开展,让反腐真正深入人心,使党员干部真正树立起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精打细算、廉洁从政。让每一个党员干部使用贺卡时刻提醒和警示自己,将对我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邮政贺卡台历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邮资凭证,集宣传、邮寄、鉴赏和文化于一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具有不可模仿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与永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相结合,赋予双方工作更加丰富的内涵。

篇8: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关键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有效途径

预防职务犯罪,是新世纪检察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这一指示既是新时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发展检察事业,拓展检察业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地开展预防犯罪工作提出见解。

1 职务犯罪的形势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1)犯罪主体、客体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股份制、联合体增多,使职务犯罪侵犯的客体也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同时,随着承包、租赁、股份、联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经营模式的出现和涉及公务的人员身份逐步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得职务犯罪主体范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犯罪动机以挥霍型和营利型为主,犯罪金额增大,携带赃款外逃者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等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而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客观存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明显扩大,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犯罪分子的金钱欲望,犯罪的动机也由满足生活需要向挥霍型和营利型转化。犯罪所得多用于吃喝嫖赌等生活挥霍,以及出国旅游和经商营利。挥霍和营利没有止境,犯罪则愈加贪婪,涉案款项数额愈大。

(3)窝案增多。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官办经济实体进入市场权钱交易,出现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交错并存的状况;其次是窝案、串案增多,犯罪形式由个体犯罪向群众犯罪发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类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

(4)权力寻租愈趋严重。犯罪主体多数分布在掌管项目、指标、资金等实权单位及监督部门。一些官员攀爬到一定位置后,为了翻本、营利,千方百计将手中权力出租;而商家为得到更大的利润,也千方百计地寻求靠山,经济运行中贿赂和经济行为结合在一起,成为生产、流通过程得以完成的必要“润滑剂”。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过去多是求方向供方行贿的顺向行为,现在则出现供方向求方行贿的逆向行为,以及供求双方相互行贿的双向行为。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5)犯罪人员的高智商使得犯罪手段日趋隐蔽。犯罪人员利用自身知识,钻现行政策的空子,或是巧立名目,甚至不留字据,其交换环节手法之高明不输谍战片,这给职务犯罪披上了合法和隐秘的外衣。例如,有的犯罪分子与个体商家内外勾结,互相利用,向商家提供紧缺商品,为其非法经营大开绿灯,从中索贿受贿;有的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或合伙经营,坐地分赃,或接受财物时让其家属出面,自己有意避开,案发后尽量撇清关系;有的事先订立攻守同盟,设好路障,以防不测;还有的犯罪分子则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等。

(6)职务犯罪“两极化”,即行贿、受贿公开化、广泛化,贪污、渎职深度隐藏化、秘密化。现阶段,社会上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贿赂心理,并且已固定为心理定势,外化为行为习惯。人们普遍感觉到要办成一件事情,离开了送礼行贿就寸步难行。日常生活中听闻某某人腐败的,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大骂不已;轮到自己则是心安理得,甚至趋之若鹜。

2 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

(2)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多。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窝案和串案表明,共同的利益使一些腐败分子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他们为了更大的个人利益,有组织地滥用职权、贪污受贿。

(3)职务犯罪严重蔓延。在掌握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权力的部门,由于其职务的特殊性,一些官员世界观、价值观偏移,利用手中权力牟利;一些官员政治立场不坚定,意志力不强,被人情世故、糖衣炮弹、金钱美女套下水,腐败犯罪发生在所难免。随着社会变革和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腐败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4)企业已成为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权钱交易是企业腐败现象增多的推手。

3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在关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常用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打击犯罪介入预防。检察机关依法担负着侦查、起诉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通过打击而介入预防最为顺理成章,也最具权威性。实践中,通过打击职务犯罪,发现和总结有关行业存在的隐患,通过检察建议帮助其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是检察机关最早起用和采用最多的一种途径。但是,通过打击介入预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职务犯罪发生在前,预防犯罪发生在后,这种打击后的再预防是否符合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初衷?有人认为,打击犯罪应该是对预防犯罪的必要补充,而不应是主要手段和方法。而更多人认为,预防对象是一种宽泛的范畴,预防途径也应多样化,既要靠检察建议进行预防,同时打击职务犯罪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预防。不论何种说法有理,通过打击犯罪介入预防的实效性都是不可否认的,实践中应当把它作为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来运用。

(2)通过普法宣传介入预防。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职务犯罪现象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频繁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的行业,对预防职务犯罪的要求日益迫切。但是,仅依靠各行业人员自觉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是远远不够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一支以法律武装起来的优秀检察官队伍,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应成为普法宣传的主力军。而通过深入有关行业或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或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警示教育公职人员,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又一条有效途经。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普法宣传效果不明显,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此,检察机关应当正确对待,应当着眼于长远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把这种潜移默化的手段运用好。

上一篇:企业资本结构浅析下一篇:劳动就业__签订劳动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