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小说郭敬明读后感

2024-05-31

夏至未至小说郭敬明读后感(精选6篇)

篇1:夏至未至小说郭敬明读后感

1.

与两年不见的友人在北京路吃罢晚饭后,一个人闲逛到了书店。最后,鬼使神差,买了一本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讨厌他,我觉得你应该也一样,因为,除了比你成功,他也并没有做过什么实际意义上亏欠我们的事——这样一段话,其实也可以放在杨幂身上。不过,我还是要建议杨幂换一个包装团队,因为,不是在每个电影里都客串一下混个脸熟,观众就会日久生情喜欢上你;相反,审美疲劳这件事对嫩牛五方也是适用的,这也是为什么肯德基一而再再而三推出骗钱新品的原因。

我们还是回到郭敬明吧。

我之所以想看那本书,是因为书名《夏至未至》真是一个令人喜欢的名字。并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个时候的郭敬明确实还在写东西,带着他年少时因为不合群而孤僻敏感的心在写东西。那个时候的他,不是万人迷;那个时候的他是如此没有自信,以致于所有青春年少里的美好时光都只能在他的笔下才得以实现。

我年少时,反倒并没有多想看他文字的念头。我在他的《岛》停刊之后很久,才看到了里面那篇《光线消失的井池》,那真是一篇写得很好的短篇,主角依旧带着那个时候郭敬明独有的细腻、敏感和莫名感伤的影子。其实,回看他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那个时候他作品中的男生大多数都这样,《夏至未至》里,开篇对于傅小司和陆之昂的友情描写,几乎都可以让你闻到两个男生间独有的暧昧气息。也许就在书中这样一个夏天,郭敬明曾经对于一个男孩,报以同样的好感。这段感情在那个年代注定没有任何结果,于是,这个男孩就被留在了书里,被永远留在书中的那个夏天里。

2.

但愿他可以吻我。

女孩,你那个时候一定是这么想的。

但是故事的最后,你只在郭敬明的小说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那个男孩并没有吻你。

其实,你那时候迷恋的“万人迷”男孩,也许在十年后的今天,变成了又挫又令人难过的可怜人。只有你,当年怀着依恋并且孤身努力对抗命运的你,最终站在了这个男生的肩上。其实这不难想象,失意有时在某种层面上也算是好事,最好的例子就是当今的“青春小说大亨”郭敬明以及十年不败的流行天王周杰伦先生。他们,都是从自卑走过来的。以自己的孤单去对抗命运,最终过得比那时未正脸看你之人好,也算是一种报复。只是,这种报复,是孤单、没有退路并充满绝望意味的。

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那个男生,最后都没有吻你。他们被留在了那个夏天,那个十年前你还年少时,知了和蝉鸣不间歇的夏天。这个夏天如此固执地留在你心里,好像每一次你翻出来再看,都还可以闻到那个时候的香樟树香味。只有在那个夏天,男孩们还是完美的,他们穿着白衬衫,浅浅的独特汗味,好像存在就是为了吸引你。也许,这个就是在后来你“一个人的恋爱”前,其他人并不知道的故事。你喜欢的,只是被永远留在夏天的男孩,他们像是平行世界中的一个临界点,一直留在那里。

3.

当时的你,也曾以为自己会一辈子记住这个夏天。

但后来,这个夏天还是过去了。

同样的,在郭敬明《夏至未至》再版时,他自己写了再版序,里面告诉读者,那些发生在20xx年夏天的故事,是怎样慢慢慢慢用十年时间在他的心里渐渐变淡。故事总是这样的,九把刀借着电影里陈妍希的嘴也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大脑这个时候只是做了一个好心人,把认为我们都不需要的记忆,悄悄删去。

这之后的你们,慢慢踏前,学会更加理性去面对这个世界;年少时的依恋,像是贴了过久的创可贴,慢慢失去了粘性,等到它脱落时,我们就发现,伤疤原来早就已经好了。你拼命想要记住的人,往往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故事的结尾,那个一直与你毫无关联的男孩,那个在你心中曾与你恋爱了半个世纪的男孩,只能被永远留在了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最后就变成了两个字。

那就是,秘密。

篇2:夏至未至小说郭敬明读后感

立夏这个角色,因为郑爽要饰演剧版的她,让我有了很多分的怜爱。也许普普通通的她并没有太多奢望,但是她的世界却因为突然走进来的许多人而变得无比复杂。香樟树下的年少轻狂已经随着闷热的空气蒸发,最终立夏没有和傅小司在一起真的是最大的遗憾了吧。小四就是喜欢写得那么悲伤,当年揪心到我无法呼吸(笑。

现在看起来,依旧觉得难受。只不过,长大了之后觉得,那种不痛不痒的无奈显得更无以复加。

篇3: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的研究

关键词: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

一、郭敬明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 以言情为主基调, 以轻柔婉约为特色

纵观郭敬明的作品, 言情深深地植入其中, 《夏至未至》中傅小司与立夏之间的情爱描写的细腻生动, 郭敬明以极具才气的诗意手法以及唯美的爱情故事将这部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字里行间不失柔美婉约之气, 而此等柔婉的写作风格也恰到好处的服务于言情小说, 塑造的是一种青春时期清新、宁静的爱。《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被作者自称为是一部关于青春校园散文作品, 但是却在郭敬明收放自如、尽情挥洒的笔下成就了依然极富柔情的言情作品, 青春时代的清澈内心与纯洁爱恋。甚至是玄幻小说《幻城》也一样是能够在叙事、描写等段落的字里行间找到柔和的文笔特点的。像这样的文风多被评判为矫情、做作, 郭敬明心思之细腻把每一处伤感、每一处难过都用他极具柔情的手法渲染的非常鲜明。

因而, 也有不少人批他的作品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可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文字就是就是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语言, 正是因为郭敬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青春时代的那些年华光影中, 自己的真心所想、所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 才能引发年轻读者的共鸣, 当今时代, 许多中学生都是面临着很多压力的, 但又由于多种原因而无法排解, 因此, 一旦看到了这种细腻柔婉的言情作品时会很快就爱上的。这就像现在很多年轻孩子同样喜欢许嵩、汪苏泷、徐良等同样被批为矫情的歌手一样, 其原因想必是如出一辙。况且每个人生于世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作家同样有各自风格迥异的写作特色, 而郭敬明这种所谓的“矫情”写法亦不能一味地被唾弃与否定, 因为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是受欢迎的。

(二) 强烈的视觉轰击和华丽的词藻堆砌

所谓华丽的词藻, 即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 多用于骈文等赋体文章中以增强意境的婉约之感, 又或依靠堆砌大量的华丽辞藻来吟咏奢侈的高端生活或自身的情感, 这样的写法相较之求真务实的手法更容易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眼球。郭敬明巧妙地运用各种华丽的语言为自己的小说制造了一种华美的视话效果, 读读者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 这种艺术手法可以轻松的营造一种置身于云端的氛围, 使读者在初涉其文时更多的是注意这种舒适感和对美好的享受, 以此增强其文学作品的吸引力。

当今时代背景下, 许多青年喜欢文字, 热爱文字, 仅仅是为了从中找到一种可以宣泄自己情绪的突破点, 能够在虚幻的文字世界满足自己内心的空虚感, 因此, 大多偏爱选用华美的语言。郭敬明的写作特色则刚好符合其喜好, 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大量堆砌的华美词藻或是营造某种华丽的视觉效果。广受青年朋友喜爱的《小时代》在文字上还是朴实无华的, 可是在人物刻画、奢侈品介绍、场景描写以及生活环境的勾勒中依然流露出了上层人士生活中的华丽场面, 使读者在自己的脑海中不自禁的展现出一幅富丽堂皇的画面。

另外, 他的玄幻小说《爵迹》以及《幻城》的语言描写已经在华丽词藻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于小说中所有内容完全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 因此对于人物的相貌、服饰、性格特征以及场景的描写都是用大量的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然而, 由于受众面之广, 人们对其这种艺术表达手法褒贬不一。有人称, 华丽的词藻刚好可以衬托出郭敬明独有的文学作品风格, 刚好合适 ;另有人称, 所谓“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文学作品语言干瘪, 味同嚼蜡, 当然不行, 但银样镴枪头也未必见得好, 最好是银样银枪头。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 过多的华丽辞藻反而让人觉得矫揉造作。而且, 就郭敬明的众多作品来看, 他的华丽辞藻非但多而且不免千篇一律, 这样,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多或少会有所混淆, 使人物形象模糊, 不鲜明,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 很难清楚记得其他的人物特征。

二、郭敬明文学作品的消费者情感倾向性

(一) 满足消费者的“配方”化的情感生产方式

在中国当下的“消费”需求下, 消费逐渐形成了一种富有价值取向的社会思潮。其中“配方”化就是消费主义文艺的主要文化模式之一。在郭敬明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配方”化情感生产方式主要体现为怀旧及三角恋情导致的分崩离析的故事发展情节。

《幻城》的整篇叙事基本采用倒叙的形式, 以回忆的形式让行文过程中笼罩了怀旧的伤感基调, 又如《夏至未至》中无论是朋友、同窗、夕阳还是街边泛着光影的香樟树, 无一不展现了旧日里的丝丝回忆, 伤感、惆怅却又不失温暖、欢乐, 泛黄的回忆总能更是能够让读者轻易地走进文中, 深入的体会其中情感, 唤起自己内心的回忆, 产生强烈的共鸣, 进而产生一种购买欲。另外, 郭敬明在对兄弟姐妹及朋友之情的描写上也是极具杀伤力的。《幻城》中幻雪帝国的小皇子樱空释为了让哥哥卡索——国的王得到自由、幸福而杀了许多的占星师, 同时, 卡索为了弟弟能够复活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找传说中的隐莲, 此兄弟之情深感染了无数读者。《小时代》中, 顾里、林萧、南湘、唐宛如四个女孩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友情让人爱恨交织, 而《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微微、闻靖、林岚这三个女孩的友情与境遇同《小时代》堪称如出一辙, 最终都以三角恋情的出现使友情产生了裂痕。

由此, 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深厚、彼此爱护使读者羡慕非常, 而多年密友却因为三角恋情的出现而分崩离析又让人无比惋惜与同情, 这样的感情纠葛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将此书据为己有以供仔细品读的愿望。

(二) 制造噱头

无论是怀旧还是“配方”的其他模式都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内在心里进行感染而制造噱头则是从感官上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在郭敬明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噱头主要为性和死亡。虽说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性的话题是不被认可的, 但是市场调研证明, 带有性这一噱头的文学作品广受读者欢迎, 因此“80后”的文学作品在此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 虽不至露骨但却仍有一定描写, 像是《小时代》中对人性感美丽的描写就颇多, 而且其中也不乏一些类似于乱伦、同性恋等“重口味”的描写。而谈到死亡这一噱头让许多人都心头一颤, 在郭敬明的文学作品中《悲伤逆流成河》是最具这一特点的, 人死、心死、冰冷、灰暗狠狠地抨击着读者的内心, 鲜血是刺眼的视觉效果塑造, 小说中人物易瑶的自杀鲜血横流, 强烈地刺激着读者的内心。虽然, 对于广大青少年的文学作品来讲更应该宣传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一面, 但是郭敬明的作品中大肆的渲染这种悲观的、消极的情绪很难不让人往可以制造噱头的角度上想。

(三) 夸张的奢侈欲

当今社会趋势所致, 更多的人满足于奢侈的消费以彰显自身的形象地位, 以价格衡量商品质量的观点越来越多, 由于郭敬明自小的家庭背景影响以及他个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 他的文字里更多的影射的是上层社会的奢侈、高贵之风, 《小时代》夸张的奢侈品牌、奢侈生活的描写无处不在, 那种由金钱堆积而成的风雅生活被加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 在当今社会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这种写法却巧妙的融合其中, 看不出一点偏颇, 以文学作品巧妙的迎合当今时代背景是作家巧妙的创作手段。虽然会招致部分人的批判, 但同时, 也有部分人以辨证的眼光审视这个时代、审度这部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浩.郭敬明文学作品写作风格研究[J].艺术科技, 2013 (9)

[2]全仕霞.郭敬明小说叙事方法[J].北方文学, 2012

篇4:刍议郭敬明小说作品的艺术风格

本文从郭敬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语言风格与思想主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郭敬明作品的艺术整体风格。

1 环境描写

1.1 画面感

郭敬明文学作品对于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致,能够给人清晰的画面感。比如他在《悲伤逆流成河》中开篇描写到:“弄堂里弥漫起来的晨雾,被渐渐亮起来的灯光照射出一团一团黄晕来。 还没有亮透的清晨,在冷蓝色的天空上面,依然可以看见一些残留的星光。气温在这几天飞快地下降了。呵气成霜。 冰冻三尺。 记忆里停留着遥远阳光下的晴朗世界。” 郭敬明这种对环境的描写,仅轻轻几笔就渲染出了那种宁静致远、脱离尘嚣的气氛和感觉,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就像一部电影蒙太奇一般将一幅幅的画面在读者的脑海中不断呈现。

1.2 隐意

除了给人强烈的画面感之外,郭敬明对环境的描写并不那么单纯。往往透过环境的刻画能读出另外一种淡淡的隐喻。比如《悲伤逆流成河》中的这段文字:“头顶是交错而过的天线,分割着不明不暗的天空。”这种看似对环境的描写实际上也是主人公心理状态的一种刻画,将主人公淡淡的忧愁和成长中遭遇到的种种困惑寥寥几笔就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接下来的一句环境描写:“ 每天放学上学,经过的一定是这样一条像是时间长廊般狭窄的走道。头上是每家人挂出来的衣服,梅雨季节会永远都晒不干,却还是依然晒着。从小受到的教导就是不要从挂着的女人裤子下面走过去,很晦气。”这么几句话,将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和接下来的各种举动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这种铺垫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读者对主线人物的思想和成长状态更容易理解,从而产生共鸣。

2 人物刻画

郭敬明对自己的评价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崇拜自由的生活和善良的人性。”也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导致了他对人物刻画的细腻笔锋与对人性的不停思索。

细腻的写作特点体现在郭敬明作品中的方方面面,环境刻画有细腻的成分,人物刻画亦如此。分析郭敬明细腻的人物刻画主要体现在心理描写方面,比如在《爱与痛的边缘》散文集中,郭敬明曾写到“这个三月将成为我对于痛苦的一种纪念,很多蝴蝶就是在破茧的一刻被痛得死掉了,卡在那儿,死在羽化的途中……” 如此细腻的笔法和心理刻画,让读者在读到文字的同时感同深受。而对人性的思考可以在郭敬明的任何一部小说中读到,亲情、爱情、友情始终是他作品的主题。在迷茫的社会生活中,如何面对诱惑和社会的残酷,如何正确处理友情与亲情是郭敬明小说中一直都在探讨的主线。

3 语言风格

郭敬明的语言风格很多样,既有婉约、清新的感觉,又夹杂着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

3.1 婉约

郭敬明是言情高手,他的文字细腻、惆怅。由于郭敬明的年龄和成长背景的缘故,加上他对同时代青春故事入木三分的刻画,使得80后和90后读者群很容易对郭敬明的文字产生共鸣。而其中他文字的婉约与柔美,更是赢得了相当女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在他的文章中、深沉的、柔美的语句随处可见。比如,《幻城》,《夏至未至》等经典名句成为了当下青少年在表达情感时竞相模仿的语句。

3.2 幽默

郭敬明是幽默的,在他的作品中,各种段子和搞笑的语句并不少见。在郭敬明早期的作品中也许幽默还不能称之为他的特色,但在接下来他不断诞生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幽默渐渐成为了他的一个特色。这种幽默的语段在《小时代》中最为常见,无论是对话还是描述,各种搞笑和充满欢乐的语句,让人在读故事的同时,不禁笑出声来。这种幽默成分的增加,可能是郭敬明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也是欢笑和泪水并生的一种表达吧。

4 思想主题

郭敬明小说的思想主题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故事基调基本上都充斥着压抑、悲伤的情绪;孤独、寂寞的思想则贯穿每一部小说;而对自由和追逐和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情绪也随处可见。想来这就是郭敬明所理解的“成长”的痛楚吧。

4.1 灰色基调

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最常见的一种色调就是灰色。读他的作品始终会有一种压抑的情绪萦绕在心间。本该积极向上的一群年轻人,应该拥有灿烂、明媚色调,却始终面临着感情、友情和社会现实的种种残酷倾轧,让人轻松不起来。比如他的作品《小时代》,讲述了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在进入社会后经历了友情、爱情、亲情的巨大转变。当故事描述到四个女孩欢快、轻松的笑容和相处时,读者往往并不轻松,因为郭敬明擅长情节的逆转描述,使人总是在担心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这种担心与顾虑,这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刻画就形成了灰色的基调主题。

4.2 悲观中的乐观

“在时光的洪流中,在喧嚣之下,在孤独和寂寞的笼罩中渐渐成长”。从郭敬明的文字中可见他的寂寞与孤独感。可以说这种寂寞和孤独是一种悲观情绪的体现,但从他的小说中又往往能读出另外一种希望。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小说的结尾让人心痛、无奈,甚至给人悲痛欲绝的感觉,但却又不至于让人心灰意冷,笔锋一转,一丝温暖的画风传来,又给人一种新的希望。这种希望就是郭敬明文字中的矛盾之处吧,想必也是其思想的矛盾之处。既想告诉在成长中的每一个少男少女,社会现实的无奈与绝望,又不想让人彻底的心灰意冷。悲观中的乐观,绝望中的希望是郭敬明小说作品之于思想主题的有一个风格。

4.3 对青春的顿悟

正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欢笑和泪水是最常见的内容。但最突出的一个主题思想就是“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快乐单纯的岁月不会长久。在郭敬明的小说中,无处不在的传递这种思想。《小时代》如此,《梦里花落知多少》亦如此。“再也回不去了”是郭敬明对青春的一种诠释,也是当代青年对成长的一种理解。

5 小结

总之,80后作家郭敬明,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描写,成为了青春文学的一种标志。不管他笔下的思想价值观有多么饱受争议,其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故事描写还是很值得称赞的,是当下文坛尤其是青年文学中的翘楚与楷模。

参考文献

[1]李双.“郭敬明写作”的文化透视[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篇5:郭敬明小说+夏至未至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夏至未至小说结局曝光

2.夏至未至小说结局

3.小说夏至未至在线阅读

4.夏至未至在线阅读免费小说

5.夏至未至小说的大结局

6.夏至未至txt小说下载

7.夏至未至小说大概

8.夏至未至小说李嫣然结局

9.夏至未至小说微盘

篇6:郭敬明小说夏至未至

一场雪下了,积了,然后化了。

人间依然是人间。

踩下去的脚印清晰记录你一路迷失的过程

上一篇:2024年荆州历史中考试题下一篇:在新兵代表训练动员大会上的发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