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1概念

2024-06-03

物理必修1概念(共6篇)

篇1:物理必修1概念

文字资料] 1.1.1算法的概念

算法是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也就是说给定初始状态或输入数据,经过计算机程序的有限次运算,能够得出所要求或期望的终止状态或输出数据。

算法常常含有重复的步骤和一些比较或逻辑判断。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算法的历史〗

“算法”(algorithm)来自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比阿勒·霍瓦里松的名字al-Khwarizmi,比阿勒·霍瓦里松在数学上提出了算法这个概念。“算法”原为“algorism”,意思是阿拉伯数字的运算法则,在18世纪演变为“algorithm”。第一次编写算法是Ada Byron于1842年为巴贝奇分析机编写求解解伯努利方程的程序,因此Ada Byron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因为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未能完成他的巴贝奇分析机,这个算法未能在巴贝奇分析机上执行。因为“well-defined procedure”缺少数学上精确的定义,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在定义算法上出现了困难。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论题,并提出一种假想的计算机的抽象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图灵机。图灵机的出现解决了算法定义的难题,图灵的思想对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有穷性: 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确切性: 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除了初始条件;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可行性: 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形式化算法〗

算法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本质,因为计算机程序本质上是一个算法来告诉计算机确切的步骤来执行一个指定的任务,如计算职工的薪水或打印学生的成绩单。一般地,当算法在处理信息时,会从输入设备或数据的存储地址读取数据,把结果写入输出设备或某个存储地址供以后再调用。〖算法的实现〗

算法不单单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也可以在神经网络、电路或者机械设备上实现。·例子

这是算法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将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看成是一颗豆子的大小,可以将下面的算法形象地称为“捡豆子”: 首先将第一颗豆子放入口袋中。

从第二颗豆子开始检查,直到最后一颗豆子。如果正在检查的豆子比口袋中的还大,则将它捡起放入口袋中,同时丢掉原先口袋中的豆子。

最后口袋中的豆子就是所有的豆子中最大的一颗。下面是一个形式算法,用近似于编程语言的伪代码表示

给定:一个数列“list“,以及数列的长度”length(list)" largest = list[1] for counter = 2 to length(list): if list[counter] > largest: largest = list[counter] print largest 符号说明: = 用于表示赋值。即:右边的值被赋予给左边的变量。List[counter]用于表示数列中的第counter项。例如:如果counter的值是5,那么List[counter]表示数列中的第5项。<= 用于表示“小于或等于”。

==例子==

设两个变量 M 和 N 1.如果 M < N,则交换 M 和 N 2.以 N 除以 M,得到余数 R 3.判断 R=0,正确则 N 即为“最大公约数”,否则下一步 4.将 N 赋值给 M,将 R 赋值给 N,重做第一步。用“Basic 代码”表示--

If M < N Then Swap M,N Do While R <> 0 R = M Mod N M = N N = R Loop Print R

〖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分治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在查找有很多重叠子问题的情况的最优解时有效。它将问题重新组合成子问题。为了避免多次解决这些子问题,它们的结果都逐渐被计算并被保存,从简单的问题直到整个

因此,动态规划保存递归时的结果,因而不会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花费时间。

贪心法(亦作饕餮法):就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在当前状态下最好/优的选择,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最好/优的算法。贪心法可以解决一些最优性问题,如:求图中的最小生成树、求哈夫曼编码„„对于其他问题,贪心法一般不能得到我们所要求的答案。一旦一个问题可以通过贪心法来解决,那么贪心法一般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由于贪心法的高效性以及其所求得的答案比较接近最优结果,贪心法也可以用作辅助算法或者直接解决一些要求结果不特别精确的问题。〖算法的分类〗

·基本算法 〔枚举 搜索(深度优先搜索 广度优先搜索 启发式搜索 遗传算法)〕 ·数据结构的算法 ·数论与代数算法

·计算几何的算法(凸包算法)

·图论的算法(哈夫曼编码 树的遍历 最短路径算法 最小生成树算法 最小树形图 网络流算法 匹配算法)· 动态规划

·其他(数值分析 加密算法 排序算法 检索算法 随机化算)

还可以分成串行算法、并行算法。

〖算法的复杂性〗

算法的复杂性是算法效率的度量,在评价算法性能时,复杂性是一个重要的依据。算法的复杂性的程度与运行该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的多少有关,所需要的资源越多,表明该算法的复杂性越高;所需要的资源越少,表明该算法的复杂性越低。

计算机的资源,最重要的是运算所需的时间和存储程序和数据所需的空间资源,算法的复杂性有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之分。

算法在计算机上执行运算,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存放描述算法的程序和算法所需的数据,计算机完成运算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不同的算法写出的程序放在计算机上运算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同的,算法的复杂性是对算法运算所需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度量。不同的计算机其运算速度相差很大,在衡量一个算法的复杂性要注意到这一点。

对于任意给定的问题,设计出复杂性尽可能低的算法是在设计算法时考虑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当给定的问题已有多种算法时,选择其中复杂性最低者,是在选用算法时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因此,算法的复杂性分析对算法的设计或选用有着

在讨论算法的复杂性时,有两个问题要弄清楚:

(1)一个算法的复杂性用怎样的一个量来表达;

(2)怎样计算一个给定算法的复杂性。

找到求解一个问题的算法后,接着就是该算法的实现,至于是否可以找到实现的方法,取决于算法的可计算性和计算的复杂性,该问题是否存在求解算法,能否提供算法所需要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

筛选法求质数

质数亦叫作素数,是大于1的自然数,并且除了该数本身和1以外没有其它的数能整除它,如2,3,5,7,11,13,„,质数有无穷多个。

(1)判断143是否为质数。解:

Step1:143÷2不为整数; Step2:143÷3不为整数; Step3:143÷4不为整数; Step4:143÷5不为整数; Step5:143÷6不为整数; Step6:143÷7不为整数; Step7:143÷8不为整数; Step8:143÷9不为整数;

:143÷10不为整数;

Step10:143÷11=13,143能被11整除; Step11:结论:143不是质数。(2)判断17是否为质数。解:

Step1:17÷2不为整数; Step2:17÷3不为整数; Step3:17÷4不为整数; Step4:17÷5不为整数; Step5:17÷6不为整数; Step6:17÷7不为整数; Step7:17÷8不为整数; Step8:17÷9不为整数; Step9:17÷10不为整数; Step10:17÷11不为整数; Step11:17÷12不为整数; Step12:17÷13不为整数; Step13:17÷14不为整数; Step14:17÷15不为整数; Step15:17÷16不为整数; Step16:结论:17是质数。

3)判断216091是不是质数

该题的计算量非常大,我们可以把算法编为程序,由计算机帮我们计算。

(4)设计一个算法,输入大于2的整数n,由计算机判断它是不是质数。

解:Step1:输入整数n;

Step2:依次检验2~(n-1)是不是n的因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不是质数,否则,n为质数。Step3:输出结果。

说明:其中第3步在计算机中可以通过一个循环来实现,今后会学到

篇2:物理必修1概念

一.观念的改变

1.高中科学的研究重在体验科学家研究的思想,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更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2.高中概念、规律理解难度增加,数学的表达更为具体,特别需要注意方向性问题。

3.高中更注重模型的转换与方法的指导。

二.自习知识要点

初高中衔接最紧密的是力学与电学(磁学只涉及很少,这里忽略),在暑期阶段重点了解力学为主,力学是物理的重中之重,所以重点预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重在理解运动学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重在了解一些基本运动特点及基本规律运用,第三章重在了解各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学会对物体受力分析。

三.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自信心?

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可能对物理都有畏惧,认为很难,学不好。物理说不难是假的,关键看你想达到什么程度,任何事情都敌不过认真二字,坚信自己一定能学好,那你就一定行。

高一新生必看物理学习方法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顺利过渡的方法

1.端正心态,增强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学生应该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原,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没有必要害怕和紧张。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学习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题的时候要学会画草图辅助分析的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知识上的跨度。对于概念的学习要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有平面到立体等。由于高中物理的力学的分析和计算中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因此有必要吧初中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在通盘的复习一遍,加深记忆和理解,这样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坚持预习。有的人说提前预习没有用这是错误的说法,或者说这些人根本不懂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实预习就是自己先独立的学习,在课堂上再加深理解新的知识。在预习的时候不是简单的看看书就完事的。首先要认真的阅读教材,理清教材中知识脉络,一定要记牢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新概念,对于新的概念一定要记下来。这样将来才能听懂课程或者自己继续独立学习。在预习看书的过程中要把教材中的正文、插图、注释要认真的阅读仔细体会,对于教材中的例题一定要认真的分析一遍,计算一遍,然后看看能否独立的完成这课后习题或者练习册中配套的习题。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所以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主动听课。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谓的主动思维就是积极的面对教师课堂讲的知识,跟着教师提示思考问题。当你的想法和教师的思路不同的时候就要仔细的分析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记好笔记。在记录笔记过程中不是记录老师板书的内容,更重要是记录老师分析每个问题的思维起点、思维过程、思维方法。记笔记的时候不要把一页纸写满,要留有空白等待将来补充进来新的内容。对于笔记上记录的问题要慢慢的消化理解。每学习完一章后要进行纳小结。养成记录及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系统梳理的工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模块化。

(4)梳理归纳。有人说物理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们通过梳理新旧知识逐步建构起来的。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使用时知识的快速提取。

(5)独立作业。原北大物理系教授赵凯华认为独立完成作业过程是理解物理概念的最佳过程,通过解题过程能加深对物理规律使用条件的理解。对于练习册中的习题要根据自己独立完成的情况做好标记,就是知道那些是自己会的那些是自己不会的题目。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仔细研究当初不能顺利解决的习题,通过做题也能发现自己那些知识存在不足。所以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数目的习题。

(6)善于交流。论语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应该经常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交流获得新的学习方法。虽然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高不可攀,只要主观上增强学习上的信心,客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高中物理。

篇3: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一、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存在的不足

1. 只背公式或只从数学角度理解物理公式, 不理解其含义和条件

2. 只记结论, 不注意物理过程

3. 只重视物理, 不重视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

中学物理课本中用语言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比物理量还要多, 这些概念不仅定义严谨, 而且能与其他物理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模糊不清, 不但直接影响解答习题, 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对于系统掌握物理知识都造成障碍。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策略

1. 通过表格对比法整理易混概念与规律

如理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时, 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该方法适用于类似容易搞混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2. 框架示意图法适合整理关系复杂的概念与规律的关系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特别是有些交叉关系的, 用语言表达很难讲清楚, 而用框架示意图则一目了然。当然这种图与上面两种情况相比要困难得多, 只有对物理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才能画出理想的框架示意图, 而框架示意图又使我们在识记知识方面更加轻松。

3. 树形结构图法和框架示意图法

树形结构图法和框架示意图法适合在一章或一个板块学习之后, 因为这个时候会出现大量的零散概念, 它们互相影响, 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觉得自己越学越糊涂。这时候, 不妨静下心来整理这些知识, 用一条或几条线把这些概念串起来, 构成一个知识体系的大树, 把所有概念放在它们应有的位置上, 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理解物理概念。

篇4:物理必修1概念

针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教学,有研究者将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的概念称为难点概念。阮晓明、王琴文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十大难点概念,其中,师生共同认定的难点概念为以下六个[2]:函数、反函数、球面距离、二面角、反正弦函数、参数方程。所以,函数概念既是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成为高一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不仅如此,纵观整个高中数学以致大学数学,函数作为刻画变量与运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既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事实上,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课题。总体看,研究者分别从函数概念的形成,函数概念的思想、演变,图式理论、APOS理论等不同层面对函数概念教学进行了研究[3],但尚未从函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深入分析研究。下面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数学概念的启发式教学策略,旨在为突破数学难点概念教学的瓶颈提供一种视角。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数学概念启发式教学策略构建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发挥典型范例的意象表征作用

数学概念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要求,需要学生较强的内在动机的驱使与推动,才能坚持下来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机制,概念教学中第一个或第一组恰当例子的引入常常具有意象表征的作用。如高一映射概念的教学,有人通过一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引人映射的概念,其一是给学生指定座位(一对一的样本),其二是给住校生安排宿舍(多对应一的样本),由此启发学生对映射本质属性的分析、抽象与概括,引领学生能动、自然地建构映射概念。这种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典型范例,对抽象的概念教学既意义清晰又简洁明了,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概念教学的导入环节,应注重创设和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简洁明了、典型的样本范例,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高效引领学生对它所表征的抽象概念的认知、理解和掌握。事实上,随着学段的升高,数学概念变得越来越抽象,理解也越来越困难,如果教学中对这类范例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不善于运用范例来进行概念教学,或轻视范例的这种意象表征作用,只关注概念的形式化定义与分析,不仅会极大地增加学生概念认知、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而且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2.忆旧迎新、分步设问,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根据概念定义的规则,定义由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要素构成。其中,定义项必须是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换言之,新概念的获得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通过新旧概念之间发生联系而实现。所以,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透彻理解所教概念的本质和来龙去脉,按照概念建构与发展的逻辑递进轨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出发,先复习定义项中涉及的已有概念、后导入新课;之后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分步设问与递进启发,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及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常常需要教师‘不惜力、不惜时,费一番周折”[5],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空降式”教学。例如高中函数概念教学,为突破教学中的上述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再次学习函数概念的必要性,弄清高初中函数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在复习导入环节,依据高中函数概念建构依赖于初中函数概念、自变量因变量等已有概念,可创设如下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为新知识的建构搭建思维的脚手架:(1)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变化,还记得初中数学刻画变化的知识是什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2)判断它们是不是函数的依据是什么?初中函数概念是怎么说的?它涉及几个变量?它们的变量所属的集合有哪些异同点?(3)y=1是函数吗?

3.时间等待、适时点拨,先辨析本质属性后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课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而本质属性的概括基于学生的认知,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这既是概念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概念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概念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使学生自然地实现概念的形成[5]。换言之,数学概念教学应尽可能从具体实例出发,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开始。数学学习心理学也启示我们,本质属性的探索是应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实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和改造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一些时间。所以,在引领学生感悟、辨析这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还要在启发提问后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辨析、抽象、概括,做必要的时间等待。

4.设计变式、巩固运用,例题教学先分析后解答

“举一反三”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概念建构后,接下来就要围绕概念精心选择或创设样本全面的典型例题,再一次运用和发挥典型范例的意象表征作用,启发学生辨析、判断、巩固、运用,达到变式拓展、触类旁通、掌握概念的目标。尤其是要注重设计和应用“形同质异、形变质同”的问题,教学中要借助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带领学生对例题进行审题、分析,启发学生质疑辨析本质属性,从中发展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实现概念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螺旋上升。

三、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合理设置课堂提问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发展学生自己解惑、释疑、创新的能力。研究表明,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应用,分层次、问题串式的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使分层次、问题串式的提问具有启发性,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恰当难度,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注重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设问,切实揭示教材或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矛盾,形成问题串;提问要精心设计、表达简洁明确,避免事无巨细、无的放矢;要恰当运用提问的方式,如正问、逆问、追问、填空式提问等,提高提问的效率。总之,无论进行哪一种类型和方式的提问,提问前对于问什么、怎样问、问哪些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精心准备,切忌盲目、随意地发问。

参考文献

[1] 陈静安,黄永明.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阮晓明,王琴.高中数学十大难点概念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12(5).

[3] 乔石.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

[4] 欧慧谋.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视角.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2.

[5] 章建跃,陶维林.注重学生思维参与和感悟的函数概念教学(续).数学通报,2009(7).

篇5:物理必修1概念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算法的概念与意义,会用“算法”的思想编制数学问题的算法。教学重点:算法的设计与算法意识的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请大家研究解决下面的一个问题

1.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1 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试问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出一个渡河方案。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渡河方案与步骤如下)

S1 两个小孩同船过河去; S2 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S3 一个大人划船过河去; S4 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S5 两个小孩同船渡过河去; S6 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S7 余下的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去;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S8 两个小孩再同时划船渡过河去。

2.一群小兔一群鸡,两群合到一群里,要数腿共48,要数脑袋整17,多少小兔多少鸡?

先列方程组解题,得鸡10只,兔7只; 再归纳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通用方法,即用高斯消去法解一般的二元一次a11x1a12x2b1方程组。

axaxb2222211令Da11a22a21a12,若D0,方程组无解或有无数多解。若D0,则x1b1a22b2a12bab1a21,x2211。

DD由此可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

S1 计算Da11a22a21a12;

S2 如果D0,则原方程组无解或有无穷多组解;否则(D0),x1b1a22b2a12bab1a21,x2211

DDS3 输出计算结果x1、x2或者无法求解的信息。

二、数学构建:

算法的概念: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结束;(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即可完成;

(4)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5)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三、知识运用:

例1.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1)设计过河的算法;(2)思考每一步算法所遵循的相同之处原则是什么。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带一只狼过河

例2.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解:为了便于理解,算法步骤用自然语言叙述:

S1 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整数设为最大值;

S

2将序列中的下一个整数值与“最大值”比较,如果它大于此“最大值”,这时就假定“最大值”就是这个整数;

S3 如果序列中还有其它整数,重复S2;

S4 在序列中一直进行到没有可比的数为止,这时假定的“最大值”就是这个序列中的最大值。

试用数学语言写出对任意3个整数a、b、c中最大值的求法

S1 max=a S2 如果b>max,则max=b S3 如果c>max,则max=c, S4 max就是a、b、c中的最大值。

四、学力发展:

1.给出求100!123100的一个算法。

2.给出求点P(x0,y0)关于直线AxByC0的对称点的一个算法。

五、课堂小结:

算法的概念: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结束;(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即可完成;

(4)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5)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六、课外作业:

篇6: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物理概念。机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5)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

习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功

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

(一)新课引入

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的差异。)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事例:①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砖块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楼顶上,起重机和搬运工相比,起重机要比工人快得多。③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楼(如8层),乘电楼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具体数据,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楼建筑中需要搬运一批砖头

到一高层上,在搬运砖头过程中,起重机和搬运工人的生产记录情况如下表所示:

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③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功率

(1)定义式: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 P=W/ t(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P:功率,单位:瓦(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单位换算:1kW = 1000 W1W=1J/s(4)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5)讨论与交流:

小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硬币开始下滑。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硬币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①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硬币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②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的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6)认识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

①汽车发动机:5×10 W ~ 15×10 W ②摩托车约2×10 W ③喷气客机约2×10 W ④火箭的发动机约 1×10 W ⑤ 人的平均功率约 1×10 W,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 ⑥人心脏跳动的功率 1.5W左右 ⑦万吨巨轮 10W以上 ⑧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等等。61324438 2.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会回答:

①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②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③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正确的回答应是①)。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汽车在上坡和下坡时功率、速度和牵引力会怎样变化?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提出问题: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在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课堂分析结果: 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注意:这里的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1)总结:

①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②瞬时功率P=Fv(v是瞬时速度)

③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交流讨论问题:由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求出功率是平均功率。

(2)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认识

问: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问: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米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米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提示: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000米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此问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损坏机械。③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并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请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当汽车输出功率一定时,根据公式P=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车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运动速度。

思考: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徒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①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到达坡顶。②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驶到坡顶。

师生共同分析:①根据P=FV 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②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少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3.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建议课后安排)

问题: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说明:应激励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实验方案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时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学的帮忙)

说明:①有关实验方案、原理、器材、数据的测定及同学协作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讨论、分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给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机会。

②方案选定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测量。

③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观看,最后还可以进行评选活动。

④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亲身的实验,达到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案例评析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功率”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在引入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概念时,都注意通过生产、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和有趣,学生易于认识和理解“功率”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体会比值法在定义“功率”概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测定人在某种运动中做功功率实验,来达到内化和强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实现知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加强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

在“功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课程理念。

四、相关链接

1.瓦特其人其事

生平简介

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年)苏格兰发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于苏格兰格林诺克。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而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以后他到伦敦的一家钟表店当学徒。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科学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泵,得以仔细研究了结构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热量损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症结所在,他终于想出了加一个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汽缸外装上绝热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温,新的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从汽缸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作蒸汽机,并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还设计了离心节速器,利用反馈原理控制蒸汽机的转速。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机迅速被各工业部门采用,为产业革命铺平了道路。蒸汽机车加快了19世纪的运输速度。蒸汽机→蒸汽轮机→发电机,蒸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力发展铺平了道路。

趣闻轶事

童年时代的瓦特和茶壶的故事

一天晚上,瓦特和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摆弄茶壶盖,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把茶壶嘴堵住时,蒸汽顶开了茶盖。在旁的外祖母对瓦特的这种无聊动作极为不满,加以训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着蒸汽的力量,从此萌发制造蒸汽机的念头。

蒸汽机与产业革命

罗尔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法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

2.机动车辆常见的两种启动过程

对于汽车或机车等交通工具,在静止开始启动的过程中,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满足公式P=F〃v,在P、F、v三个物理量中,若保持一个量不变,当另一个量变化时,第三个量也随之变化。关于汽车的启动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下面我们就两种常见的启动过程分析如下: ①汽车(或机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和行驶过程(请把握教材的难度和课标的难度)

汽车牵引功率保持恒定时,由P = FV可知,牵引力大小与速度成反比。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 – f = ma可知,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过程,随着汽车速度V的逐渐增大,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等于0,最后汽车做匀速运动。

思考:当汽车在平直公路行驶时,前方遇到了一段较徒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应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只靠加大油门能否顺利到达坡顶?

②机车以恒定的牵引力启动的过程:机车做的是加速度a=(F-f)/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的输出功率P随汽车速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汽车输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匀加速过程结束。接着汽车保持功率不变,汽车通过减少牵引力,进一步提高速度,直到加速度a=0,最后做匀速行驶运动。这一过程中各量的变化,可用下列流程图来表示。

案例来源:陈峰主编,《走进课堂——高中物理(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上一篇:辣椒栽培大学论文下一篇:设计有效课堂活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