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24-04-25

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精选6篇)

篇1: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阶段。2011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报告和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和控制、实验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的能力,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1、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为契机,加强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卫生监测与检验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与水平。结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目标任务完成。2011年以县为单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0%;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和重点个案调查率均达到95%,暴发疫情处理调查率达10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乡分别达到50%和30%;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90%和50%;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登记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90%和50%;重性精神病患者人群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60%和30%。

2、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按照《祁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规范配备和储备卫生应急用器械、药品和装备,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3、进一步建立健全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加强疫情报告网络和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定期组织网络直报质量抽查、演练,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确保及时、规范报告疫情信息。

4、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开展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公正、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有效防范和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方位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突出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1、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流行规律,组织开展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免疫针对性疾病以及麻风、性病等防治工作。切实加强腹泻门诊、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腹泻病人、发热病人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加大内外环境疫源检索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疫源检索任务。

2、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防治工作,实施“五扩大、六加强”防治措施。以实施艾滋病防治项目为依托,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与评估,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建设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定点医疗机构的抗体初筛实验室,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开展对重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初筛。认真贯彻“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和患者救治关怀措施。

3、继续围绕结核病防治 “三大目标”,继续组织开展结核病诊疗规范化门诊建设,切实提高DOTS实施质量;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加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与治疗管理,加大对医疗机构督导、检查力度,全面完成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任务。

4、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各级医药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全面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重点传染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以及乙肝、乙脑、流脑等免疫针对性疾病的监测,落实各项综合防控工作措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5、做好救灾防病工作。认真做好人员培训、技术保障、落实经费与物资储备等工作,一旦发生灾情立即进行有效处置,确保灾后无传染病暴发与流行。

(二)全方位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1、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扩大免疫规划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单位、接种人员和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加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点规范化建设,认真抓好冷链设备的管理和正常运转,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2、加强儿童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及时收集、录入和上报预防接种信息,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切实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强化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组织开展儿童免疫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调查,确保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3、加强免疫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不发生免疫针对传染病流行。

(三)全面开展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1、建立和完善重点地方病监测制度,准确、及时、定量分析和

3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

2、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3、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检测、早期干预工作。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

1、加强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覆盖率。加大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力度,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进一步完善健康证明发放管理系统,实现健康证明信息化管理。

2、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技术推广和实施,指导用人单位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3、认真做好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试点县工作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项目工作,加大生活饮用水及二次供水单位监测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五)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1、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知识,加强对从业人员、高危人群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2、认真做好“3.24结核病防治日”、“4.25计划免疫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0.8高血压日”、“11.14糖尿病日”等健康教育集中宣传活动。

三、认真抓好民生工程和重大疾病项目工作

一是做好2011年中央和省安排的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方案内容、目标、措施以及经费安排要求,制订我县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年度

4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格按照全球基金管理要求,切实组织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项目实施,统筹安排中央、省财政和全球基金项目,做到优势互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年度全球基金项目目标实现,发挥项目互补作用造福于我县人民。

三是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确保完成上级下达我县2011年民生工程艾滋病人救治、贫困结核病人救治和免疫规划接种任务,切实落实政府提供的指定免费公共卫生服务。

四是严格按照有关项目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的督导检查,加快项目工作进度,提高项目执行能力,强化各级疾控机构服务意识。

四、加强目标管理,展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形象

1、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全面推行双效益目标责任管理。坚持不懈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拘一格引进高学历人才,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强化疾病控制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考核情况与人员聘任、经费安排、评先评优挂钩,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3、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思路,建设特色鲜明的疾病预防控制文化,展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形象。

篇2: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工作攻坚克难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提高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和实验室质量管理。2011年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基本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各县(市、区)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率达到50%;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训,重点培养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现场流行病学人才,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完成30%市县级疾控中心检验人员集训工作和30%的县级疾控中心负责人培训。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

病的暴发。

二、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控制疫苗可预防疾

(一)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2011年,麻腮风疫苗覆盖适龄儿童数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组织对兴国、南康、信丰、全南、龙南、寻乌6县(市)以乡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进行复核。2011年计免达标复核将更加严格,须达标县(市)卫生局要认真组织,统筹抓好有关工作,要落实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卫生院的责任和任务,确保验收合格。

(二)落实《2010—2012年江西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实施按发病率分类别分年龄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策略,确保目标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全市麻疹发病率保持在0.2/10万以下。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开展以病例个案为基础的发热出疹性病例症状监测,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分类,开展麻疹监测工作的考核,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市为单位,符合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三)加速控制乙肝,适时开展大年龄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策略,强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育的新生儿10ug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对所有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四)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全面开通,加强对基层人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培训。全市所有县(市、区)、95%以上乡可向省级管理平台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实现省、市、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以县为单位,及时上传数据的乡级接种单位达到85%以上;以县为单位,疫苗接种剂次3天内上传及时率达到80%。

(五)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和《江西省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要求,及时妥善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100%以上,48小时报告率90%以上,48小时调查率达90%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率达90%。

(六)确保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维持无脊灰状态。做好流脑、乙脑、甲肝等疾病监测点监测工作。

(七)加强对流动儿童常规接种工作的管理,认真做好漏种儿童的及时补种工作。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建立与教育部门长效配合机制,认真做好入学、入托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学校及幼托机构查验率达到100%,儿童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八)加强疫苗的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安全有效。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二类疫苗的管理,二类疫苗与一类疫苗除了付费方式不同,管理方式一致。各地要重点加强二类疫苗流通、冷链运转和预防接种及接种资料的管理。今年,卫生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项整治,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疫苗接种单位的疫苗使用与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检查。

三、着力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整合艾滋病综合防治资源,落实各项艾滋病性病防治措施。以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市疾控中心今年要开展CD4、病毒载量检测,全市乡镇中心卫生院要积极创建艾滋病筛查检测点,扩大重点人群的筛查面;要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示范活动,加大对妇女、学生、农民工、男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继续加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工作,重点查处非法开展艾滋病检测医疗机构,杜绝医疗机构邮寄标本检测行为,规范已批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流程;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性病和丙型肝炎防治的整合工作;落实梅毒控制规划,加大梅毒等性病防治工作力度,性病规范诊断

和治疗工作;组织制定《赣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

(二)继续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认真规范结核病防治各项措施,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的实施质量。

1、抓住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两个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结核病控制政策和措施,积极开展结核病控制的各项活动。全面完成省卫生厅下达我市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任务分解见附件2)。

2、加大全市结防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县为单位的结防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市疾控中心今年要积极开展药敏试验,做好启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准备工作。加强并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强化实验室涂片、培养和药敏试验质量保证体系。

3、努力提高监控和评价水平。强化监控与评价,提高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录入水平。按照要求开展督导工作,提升督导工作质量,做好督导后的反馈,以及督导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进工作。

四、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

(一)扎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好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与监测分析,提高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水平,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处理率100%,暴发疫情处理率100%。

(二)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队伍能力建设,设置市级流感监测点,增强流感监测专业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流感监测水平,推动流感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三)加强腹泻门诊管理指导,继续开展霍乱弧菌的外环境检索和外埠食品疫源检索工作,及时分析预警,全力控制霍乱疫情。

(四)加强发热门诊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在推行电子病历后,仍要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犬病发病率。

(五)推进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化处置以及疫苗接种工作,降低狂

(六)进一步巩固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成绩,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1年,全市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率99.7%以上,及时审核99.96%以上,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指数(率)低于0.08。

五、认真做好慢病防治工作。继续实施中央补助地方慢性病项目,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完善居民慢性病监测系统。

六、开展麻防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机构麻风病早期诊断水平,加强对麻风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及时判愈麻风病人。继续开展麻风病人畸残康复手术,提高麻风病人生活质量。开展“世界防治麻风日”活动,全市麻风疫情实行网络直报。

和管理。

七、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做好疟疾全球基金项目执行

八、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做好重大卫生宣传日(结核病、艾滋病、计免 日、爱牙日等)宣传活动。

篇3: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最直接的产出形式之一, 是记录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1], 是衡量相关专业学科与专业技术发展、评价科研单位与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提升单位业务综合实力与社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之一[2]。为了评价、分析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的科研实力和科研绩效, 为“中心”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 我们对“中心”2002~2011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中心”工作人员2002~2011年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登记与复印件为统计源。

1.2 方法

依据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确认核心期刊, 并根据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中心”已发论文被引用频次进行统计, 用文献计量法对发文数量、论文学科、论文作者、载文期刊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表论文情况

2002~2011年, “中心”累计发表论文410篇, 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58篇, 占38.54%, 每年平均发表41篇 (次) 。年发文量总体起伏不大, 被SCI收录的论文为零篇。

2.2 已发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

410篇论文分别发表在76种科技期刊上, 其中:核心期刊23种, 省部级期刊53种。载文10篇以上的核心期刊5种, 载文10篇以上的省部级期刊3种。所有期刊中, 《宁夏医学杂志》的载文量最高, 占全部已发论文的34.15 (140/410) , 明显高于其它期刊。 (表2)

2.3 已发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2002~2011年发表的410篇论文中, 发文内容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卫生监测与检验108篇、疾病预防与控制107篇、地方病预防与控制73篇和公共卫生管理64篇。然而, 卫生事业管理、图书信息等方面的论文所占比例很小, 分别为21篇与14篇, 其它23篇。 (表3)

2.4 论文的作者与科室分布情况

2002~2011年发表的410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涉及4个业务所及行政职能科室的12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发表论文篇目最多的1人共发表18篇论文, 发文最多的工作部门为:疾控所。

2.5 已发论文被引用频次情况

在410篇已发论文中, 被引频次6次及以上的论文共有22篇, 占发文总数的5.37%。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9次。 (表5)

2.6 已发论文获奖情况

在410篇已发论文中, 共有58篇论文分别获得自治区级与行业优秀论文的荣誉, 其中:获得自治区自治区科学优秀论文奖的论文仅有5篇, 占已发论文的1.22%。

2.7 论文栏目与作者职称情况

410篇论文中, 刊登栏目为论著的61篇, 占14.88%;综述15篇, 占3.66%;调查研究70篇, 占17.07%;实验研究49篇, 占11.95%;资料分析75篇, 占18.25%;经验交流107篇, 占26.10%, 其它33篇, 占8.05%。高级技术职称者共发表论文190篇, 占总数410篇的46.34%;中级职称者发表136篇, 占33.17%;初级技术职称者发表84篇, 占20.49%。不同职称者发表论文的栏目分布情况见表6。

3 讨论

从论文的数量来看, “中心”成立10年来发文数增长缓慢。2009年论文数量增长出现飞跃, 达到86篇, 其原因是《宁夏医学杂志》推出专刊。有关数据显示, 国内同行业单位四川省疾控中心仅在2003-2008年国内发文就935篇[4]、上海市疾控中心同期国内发文1076篇[5], 而“中心”十年共计发表论文410篇, 远远低于国内先进同行业的发表论文数量, 说明“中心”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提高单位科研管理水平, 规范和加大对论文撰写及发表的投入, 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中心各业务人员参与各学术活动, 激发科学研究工作的热情, 逐渐提高中心的发文数量、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从论文的刊载期刊、载文量与被引用频次来看, 刊载论文的期刊等级不高,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仅占论文总数的38.54%, 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26%, 而被SCI收录的论文为零篇。发表论文被引频次6次以上 (含6次) 仅占发文总数的4.63%, 说明中心说明“中心”成立10年, 在国外专业领域影响力较为薄弱, 已发论文在国内受到同行关注的程度还不高, 大部分论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 发文主要集中在《宁夏医学杂志》, 发文量占总数的34.15% (140/410) , 原因是该杂志被自治区卫生厅指定为宁夏卫生行业的核心期刊, 这说明“中心”在所在区域和预防医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实力, 但也说明“中心”研究领域范围偏窄。为此, 在今后工作中, “中心”应不断拓宽视野, 拓展与之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 重视对原创性和创新性论文的积累, 加大与国内同行业特别是发达地区同行业以及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单位科研意识, 加强科技项目和成果的管理, 以提高学术论文发表量和论文质量[6]。

目前, “中心”在编215人, 共有专业人员172人, 发表论文人数120人, 占业务人员的69.77%。说明了“中心”论文科技产出力较好。2002-2008期间, 第一作者为高级技术职称者131篇, 远远高于中、初级技术职称者发表的论文的篇数83篇[7], 在2009-2011年期间, 第一作者为中、初级技术职称者的发文量明显增加, 由83篇增加至220篇, 增加了137篇, 而第一作者为高级技术职称者发表的论文由131篇增加至190篇, 仅增加了59篇, 说明中心近年来由于新录用的研究生、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已成为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

“中心”发表的410篇论文中, 卫生监测检验、疾病预防与控制、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管理4个学科发表论文占87.07% (352/410) , 充分体现了“中心”集预防、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公益性卫生事业机构特点与优势, 但也说明中心的科学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同时, 从论著、综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资料分析、经验交流所占的比例 (14.88%、3.66%, 17.07%, 11.95%、18.29%、26.10%) 来看, “中心”目前主要开展的科学研究层次不高, 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

宁夏疾病预防控中心承担着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地方病预防控制、预防医学研究培训、健康教育与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 “中心”科研队伍建设依然薄弱, 与先进省份的疾控中心尚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不断加强学科基础建设, 健全和改善中心疾控卫生人才组织结构, 加强疾控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科研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提高其整体业务素质、科研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8]。

参考文献

[1]孟笑梅, 张新平, 彭彦辉等.2001-2005年河北省24所三甲医院论文发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杂志, 2008, 12 (1) :47-51.

[2]周晓俊, 林英, 雷鸣.新编科技写作[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66-270.

[3][7]杨文煜, 陈洁.2002-2008年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论文发表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0, 16 (9) :852-854.

[4]张卫, 李秋, 李舒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内发表论文计量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0, 26 (9) :738-739.

[5][8]卢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8-2008年发表学术论文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19 (4) :79-III.

篇4: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篇5:祁门县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疾控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两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提高综合防控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确保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落实“抓早、抓主动、抓基层”的防控策略,突出重点,规范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1、手足口病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处置工作。及时、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撰写调查报告。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社区和农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查。

2、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及时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及监测工作。按时完成人禽流感环境标本监测及人群流感抗体监测任务。同时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流感防治工作。

(二)免疫预防工作

继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并根据省卫生厅《山东省2010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和保持儿童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继续做好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加强病毒性肝炎等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规范免疫规划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免疫预防工作可持续发展。

1、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一要做好协调,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条件落实。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免疫 1

规划相关经费特别是基层接种人员补助经费等保障条件的有效落实。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执行能力。要积极做好乡镇基层人员配置,不断充实高素质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加强各级免疫规划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疫苗免疫接种率

各预防接种门诊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及频次开诊,每次开诊要向适龄儿童提供所有第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

(1)含麻疹类疫苗。继续按照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或麻疹疫苗)、6岁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组织接种。要认真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甄别高危人群,将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作为消除麻疹的首要任务来抓。要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各针次及时接种率,并结合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对麻疹成人发病较多的乡镇,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开展流动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成人麻疹暴发流行。

(2)甲肝、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继续做好甲肝、卡介苗、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确保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甲肝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继续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10μg/支乙肝疫苗。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各防保站要继续按照总体安排,在上半年全面完成1996-2001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第2、3针的查漏补种工作。

(3)乙脑、流脑疫苗。把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全年常规冷链运转,提高常规免疫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A+C群流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A+C群流脑疫苗两针全程接种率。

(4)百白破疫苗及白破疫苗。继续做好18—24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及6

岁儿童的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3、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各接种门诊要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安全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相关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各接种门诊要严格接种前体检和告知义务,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计划、供应、使用工作和回收、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对监测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并通过国家信息平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要充分发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妥善处理。

(三)开展重型精神病人排查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排查工作,扩大线索来源。要与朱集、杨安镇精神医院联系,积极与德州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与市公安、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沟通,将索取到的就诊、住院病人名单信息,民政部门掌握的精神残疾人员信息,残联部门办理精神残疾证明的人员信息。及时汇总、整理,提供给各乡(镇),作为排查工作的支持资料进行核对、落实,以进一步扩大线索来源。二是开展线索调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常住居民还是临时居住人员,都要列入本次排查范围。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居民小区等要由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开展排查。三是做好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重性精神病人需报请德州市重性精神病人排查行动专家技术指导组复核诊断,对符合条件纳入社区管理的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建立重性精神病人档案,开展家庭随访和管理。

(四)地方病防治工作

1、疟疾监测与防控工作。今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已将我省的疟疾防治列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下达了防治任务,我们要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疟疾防治监测工作,认真完成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疟疾防治项目。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疟疾防治项目我市疟疾防治血检人员数任务分配:郑店镇100人,杨安镇100人,化楼镇100人,铁营乡100人,丁坞镇100人,黄夹镇100人,朱集镇100人,全市共计700人。

2、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为实现卫生部《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山东省农村重点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在我市16个乡镇、街道,开展肠道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主要工作内容:(1)防治人员业务培训。(2)开展基本情况调查。(3)实施人群感染情况调查。(4)干预措施。

3、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山东省〈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实施细则》,及时掌握我市居民户食用盐情况以及碘盐生产、加工企业的碘盐质量;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011年1月至3月底前完成县级采样、实验室检测和数据上报。4月20日前实际完成数据上报,5月5日前省级完成数据库上报工作。6月15日前完成重点监测省级数据上报。

4、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通过开展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显著提高病区群众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晓率。根据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我市的郑店镇、杨安镇、西段乡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在以上三个项目乡镇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3个项目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二、卫生监督工作

(一)餐饮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做好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宣传和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和专项检查行动,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活动及问题乳粉、问题火锅底料、“地沟油”等的清查工作,严格餐饮服务单位卫生行政许可,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消弱,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卫生安全。二是继续在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洗浴业、游泳场所及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逐步推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开展“四个一”活动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企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企业健康发

展。二是强化卫生监管。通过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了解从业人员的数量,重点做好粉尘、噪声和各种毒物的监测工作。计划规模较大企业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小企业的监测工作也逐步全面展开。另外为企业服好务,帮助企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指导企业做好防尘、降噪和降低工作场所毒物浓度的工作,从根源上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做好职业病健康监护工作。与安监等部门加强联系,与企业签订职业健康监护协议书等,提高企业职工健康监护覆盖率。对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力争监护率达到85%以上。通过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放射卫生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工作。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结合宣传和指导等服务性工作,使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达到100%,放射诊疗监测率达到85%以上,坚决杜绝漏线现象。全面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和放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个人剂量监测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体检率和培训率都达到85%以上,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群的身体健康。

篇6: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2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重点传染病防控为主线,夯实免疫规划工作基础、突出抓好健康教育、职业病防治和监测检验,统筹推进各种疾控项目实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为目标,促进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一、继续坚持不懈,全面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免疫规划是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根本保证,各镇(乡)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不断深化免疫规划与传染病防控的关系,深刻意识到免疫规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水平是否提升,各项防控策略是否落实到位。因此,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筑牢防线,从以下几方面扎实有效地推进该项工作。

1、进一步强化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继续坚持免疫规划免费接种疫苗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实行县政府与镇(乡)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镇(乡)卫生院、教育部门与各中心学校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实行责任分解和黄牌警告制,实施“一票否决”的考核管理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高效有序,平时督导与考核相结合,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实现全县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率100%(特殊禁忌症除外)。

2、坚持不懈做好目标儿童的摸底工作。各镇(乡)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多举措抓好目标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应摸尽摸、应种尽种,实现接种摸底表、接种卡、接种证、计算机录入系统信息四相符。

3、着力推进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防控工作。今年是全面消除麻疹 1

最后一年,麻疹发病率是检验免疫规划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各镇乡务必要组织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3-7岁大年龄组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强力推进8足月儿童一周内接种麻疹类疫苗,实现麻疹“0”发病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发热出疹性疾病报告率达2/10万以上,疑似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血清标本采集率及确诊率100%。

全县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落实重点区域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确保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继续抓好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全程接种工作,实现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大于75%,全程接种率100%的目标。

4、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各镇(乡)和县直医疗机构要全面落实儿童未种通知功能,充分发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作用,实现目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率和准确率达到100%。

5、认真做好查验接种证工作。预防接种证的查验补种是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的重要措施,卫生部门必须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做好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把查漏补种、建卡持证、卡证相符作为入托入学的重要依据,否则应暂停办理入托入学手续,待补种建证后方可入托入学。实现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儿童补种率100%的目标要求。

6、继续加强和完善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各镇乡要在已建预防接种门诊基础上,继续完善和配套相应设施投入使用,同时逐步打造村级规范性预防接种门诊,力争用1-2年的时间,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均建有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要继续坚持定期接种与不定期接种相结合的原则,方便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接种的儿童查漏补种,实现全覆盖的目标要求。

二、重点传染病防控与疫情管理

7、疫情管理及应急处臵工作

各镇(乡)和县直有关部门要继续坚持“疫情就是政治、疫情就是命令”的最高理念,进一步加强突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疫情应急处臵预案。各单位要根据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应急不乱。

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疫情24小时应急值班,增强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做好聚卡分析,规范做好疫情信息的接收、核实、报告等工作。各单位在接到疫情指令后,必须加强风险沟通,有效对接与协调,要在第一时间内奔赴现场开展应急处臵工作,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要抓好全员培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科学规范的抓好县、乡、村三级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对重大疫情防控要强化模拟演练,各单位要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抓好应急物资储备,以利积极应对、科学防控。

要加强对全县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每月对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综合评分,及时进行查缺补漏,提升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能力。2012年,全县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率99%以上,及时审核率99%以上,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指数(率)低于0.08。

8、重点传染病防控

今年各镇(乡)、各部门必须坚持不懈,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甲肝、乙脑、流脑、疟疾、狂犬病、伤寒副伤寒、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等八个重点传染病以及麻疹是省政府对各级政府实施单项评估考核的疾控工作刚性指标,也是层层签订责任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各医疗机构要按照传染病诊断报告标准,规范伤寒副伤寒、甲肝等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要加强对疫区疫点的应急处臵,强化流行病学调查,高度关注有无预防接种史,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

加强对手足口病、甲肝、乙脑、流脑、麻疹等重点疾病的监测与分

析,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以医疗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院感控制工作,做好聚集性病例、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调查处臵,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做好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认真开展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暴发疫情的应急处臵,开展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为重点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病媒生物监测,规范狂犬病暴露后处臵,继续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肠道门诊管理,实现八个传染病降位降率的目标。

三、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9、各地氟病防治项目镇乡要认真按照项目后期管理的要求做到地病办机构不撤,人员不裁、经费不减,继续抓好后期管理督导,项目村中小学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95%以上,家庭户主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85%以上。

10、要继续抓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工作,全面完成288份碘盐监测任务。按照《贵州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采取措施巩固我县疟疾发病率1/万以下的指标,全面完成2400例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11、在2012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麻风病普查任务、在开展常规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小手牵大手的带动作用,抓好中小学生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提前实现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疾控项目实施

12、各镇乡和县直医疗机构务必按照各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规范做好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经费使用必须与工作进度相挂钩,严禁弄虚作假套取资金或截留挪作它用。

13、继续实施好结核病控制项目、艾防项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工作。结核病控制项目要强化县、乡、村三级对病人的追踪管理,要强化

直接面试下的短程督导化疗(DOS)管理,继续完善艾滋病防治多部门协作机制,抓好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同伴教育宣传,加大艾滋病监测力度,扩大监测面,更多地发现艾滋病携带者。县人民医院、县人口计生妇幼保健院要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抓好阳光工程中戒毒康复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确保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工作正常安全运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门诊维持治疗覆盖率。

14、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围绕健康教育(健康资料发放、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健康专栏更新、健康教育讲座)、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处理、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疾病等内容组织实施与管理,要加强督促指导,做好考核评估、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五、实验室能力建设

15、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健全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多方筹资添臵实验室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检验能力,提升检测服务质量,做好扩项审评工作。要在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臵准备的同时,抓好城镇生活饮用水、桶装水、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六、职业病防治

16、各镇(乡)人民政府要将辖区工矿企业职业病防治纳入安全生产的议事日程同安排部署、同检查考核,督促业主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职责,为维护劳动者健康保驾护航。

17、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企业主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督促各工矿企业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实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大力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开展有害作业防护措施的效果评价,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调查及应急处臵等工作。

七、健康教育

18、健康教育是疾控工作的先头兵,是粮草,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直医疗机构要多形式多元化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专栏、手机短信平台等进行宣传,宣传上要推陈出新,突出亮点和特色,县健康教育讲师团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在机关、学校、社区、厂矿分类推进,重点讲解;要针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特点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升全县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上一篇:富家小学2014工会工作计划下一篇:芦草沟乡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