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2024-06-08

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共4篇)

篇1: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市局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大胆创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有效杜绝了特种设备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一、摸清底数,找准特种设备有效监管突破口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质监部门重要职责,如何在现有监管力量条件下对特种设备实施有效监管,我们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我县行政隶属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卫星城之一,共辖17个乡镇,143个行政村,一个国家级开发区,62万人口。目前在用特种设备707 台(不包括气瓶),其中锅炉218台,压力容器152台,起重机械89台,电梯180台,厂内机动车辆35台,空中客运索道3条,拖牵8条,大型游乐设施22台,各类气瓶数万只,涉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5家。宾县现有2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10名乡镇义务协管员从事特种设备监察及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归纳有以下特点:一是这些特种设备大都在乡镇、村,分布较散,点多面广,造成监管难度大;二是使用单位因设备的数量、种类、地域和企业规模不同,若采取统一的使用管理标准化模式,造成安全监管程序上繁琐,不宜操作;三是部分使用单位因经营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安全意识淡泊,企业自主规范化管理比较难;四是一些使用单位对监管有对立情绪,不情愿接受监管;五是专职安全监察人员数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造成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监管难度增大,实现监管目标监管成本加大。

二、结合本地实际,实施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

2011年,在省市局《关于建立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局结合本县实际,剖析监管难点成因,结合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挑战传统管理模式,针对不同设备使用特点和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析,把特种设备分为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和非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两类,并在分类基础上,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评价考核方法,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又划分为ABC级实行分级监管,即: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模式,提升了工作可操作性。

(一)设备分类,监管有重点

我局根据辖区特种设备实际状况,按照设备的潜在危害程度首先确定了重点监控设备和非最点监控设备两类,其目的在于监管的设备有重点,监管有轻重缓急,把有限的力量用在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及安全管理最差的企业,发挥监管的最大效能。

1、确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我局按在用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程度从全县707台在用特种设备中确定额定出口压力≥2.45MPa且额定出力≥10t/h的蒸汽锅炉21台;介质为易燃物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100MPa〃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3台;使用速度>1.75m/s且提升高度10层以上的电梯30台;B级以上大型游乐设施6台;3至9人医用氧舱1台;客运索道3条;额定起重量≥50t的起重机械10台以及学校、幼儿园、商场、医院、滑雪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15台锅炉7部电梯在内的共计96台设备为重点监控设备,其余611台设备为非重点特种设备。

2、采取的监管措施

一是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本辖区内各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登记造册,逐台落实监管责任人;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更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核心因素。通过督促企业做到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达到100%,落实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专业队伍,并定期演练。目前,县局与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定了《安全承诺书》,提高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三是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了一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并根据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等情况适当增加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四是及时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有关信息、安全监督检查记录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录入特种设备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五是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会,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六是发挥企业在质量安全方面自我管理的能动性,采取企业对非最点监控设备进行自主管理与监管部门抽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企业分级,落实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分级监管,是指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监管对象,就其安全管理水平、设备安全状况和依法遵规行为来设定标准,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划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不同方式实施监管的工作机制。

1、特种设备分级监管的级别和认定标准

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设备重要程度、设备事故隐患情况、违法违规情况以及事故情况等进行综合认定,划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级别。具体分为A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好)、B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一般)和C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差)。

⑴、A级使用单位认定标准

重视安全工作,管理机构与规章制度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有保障,设备完好,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且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⑵、B级使用单位认定标准

符合A类使用单位认定标准且有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0条明确的公共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及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安全投入、设备安全状况一般的使用单位。

⑶、C级使用单位认定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差、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低,有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记录,设备安全状况较差,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和事故责任单位。

2、特种设备分级监管措施

一是对A级使用单位监管实施企业自我管理为主,安全监察为辅的监管方式。要充分发挥这级单位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自觉性,依靠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作用,定期进行巡查;按照省局《关于贯彻实施<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通知》规定每年不低于5%目标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对B级使用单位监管实施自我管理和安全监察并重的监管方式。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要求,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前实施重点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中对重点设备使用单位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每年都要组织召开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议,提出相关要求并督促落实;三是对C级使用单位监管实施督促自我管理基础上的严格监管方式。要针对使用单位具体情况,加大检查频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帮助、指导、督促整改到位,消除事故隐患。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督促使用单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安全状况。狠抓重管,专人跟踪督查,挂牌督办,签订安全承诺书,必要时采取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并及时向上级质监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对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和行政许可时,及时告知和指导企业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对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安排专人进行负责帮扶,确保在投产后半年内纳入分类监管档案,努力达到A类管理的水平。

经过我局安全评价和分类建档以及后期动态管理,实现隐患整改到位25家,实现晋级达到A级要求的61家。目前确立了A级单位150家,B级单位49家,C级单位6家,建立了分级监管的档案,突出重点的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社会效应和安全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分类分级监管的实践,推动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使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使用管理标准化水平提高。分类分级监管的目的是消除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其直接的手段就是要推动使用单位实现使用管理标准化,全面落实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分级初期,全县使用管理安全评价考核达到A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好)有89家,通过一年多来实施分级动态监管,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模式,目前已有150家企业使用管理考核达到A级使用单位标准,企业使用管理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是到期检验检测率提高。通过实施分级监管,增强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落实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到期设备的检验检测由以前被动的接受管理部门通知检验转变为由企业对主动申报,检验机构和安全监察机构的快速联动,企业主动的履行安全义务,特种设备到期检验检测率由以前9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100%。

三是服务企业质量提高。在分级监管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观念,“在服务中监督,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变事后监督查处为事前把关服务,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提高了服务企业质量

四是减轻了企业负担。施行分级监管,既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前提下又相对减少了检查频次,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增强设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宣传引导、服务帮扶的方式,督促企业自我规范,落实使用管理标准化的各项要求,主动的消除安全隐患。对企业首次属于非主观政处罚。对特种设备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的重大违规行为坚决的予以取缔并限期整改,对屡次不改、拒不按照规定要求整改的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使用单位,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在取得政府的支持同时,依据相关法规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篇2: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一)制定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相关准则。

试点地区省级质监部门要认真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履行法定安全责任义务情况和使用安全管理状况调研工作,采集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客观分析企业使用安全管理状况,为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相关技术准则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总局将根据试点地区使用安全管理调研以及相关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组织专家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相关准则。同时,鼓励各地质监部门或相关标准化组织结合通用准则,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行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

(二)开展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

根据已开展的使用环节监管工作情况,研究确定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先行推进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各级质监部门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相关准则,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解决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疑难问题,积极推进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支持鼓励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平台共同推进。

(三)开展使用单位安全水平分级分类评价。

各试点地区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相关准则,对使用

—6—

单位的使用安全风险状况进行分级分类评价,即在对设备、环境等固有风险以及管理控制水平等动态风险评级基础上,综合评价企业安全风险状况类别。评价可以采用企业自评与日常安全监察与定期检验复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并建立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监管的管理台账。现阶段的评价结果只作为使用单位完善使用管理和监察机构实施重点监管的依据。

(四)开展使用单位分类监管试点。

试点地区质监部门应当根据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强化薄弱环节、薄弱企业、薄弱领域的监督管理。对综合评价结果为低风险(一类)企业,以自主管理为主,监督抽查为辅,促使其持续保持较高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对综合评价为中风险(二类)企业,以指导帮助为主,监督检查为辅,督促其改进工作,提高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对综合评价为高风险(三类)企业,以监督指导为主,以执法查处为辅,监督其整改落实,提高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

二、工作安排

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拟分两个阶段实施。2011年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状况调研,在已制定使用安全管理地方标准的地区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相关准则草案。确定4个以上省市的80个以上企业为试点单位,先行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和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并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相关准则。同时,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2012年在总结试点工作效果基础上

篇3: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1 相关领域发展的现状

按安全风险级别的大小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是一种新的农机安全监管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按类分级, 依级监管”, 即将不同安全系数的农业机械按照对社会公众的危害程度, 由不同级别的农机管理部门进行差异化监管。事实上, 这一概念在公众安全的其他行业已被采用。例如食品药物、危险化工品等都已经实行了相应的分级分类管理。在农机安全监管上, 由于农业机械种类较多, 不同地区对免费实地检验的理解和采取的措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各地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对农机安全监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可行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尽管有部分地区已经提出, 由基层乡镇试着管理一部分农业机械, 但哪些机械可以下放管理权限, 基层如何管理有关机械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因此, 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模式, 难以促进免费实地检验的深入贯彻落实。

2 实施农业机械按安全系数分类管理的意义

(1) 农业机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将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农机分级分类管理以农业机械排查摸底或抽样调查为依托, 将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和事故情况全部进行整理、研究分析, 并建立有关农机使用和事故情况的数据库, 从而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平台, 可掌握特定区域农机安全生产整体状况, 为政府部门决策以及制订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2) 农业机械分级分类管理将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农业机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是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在分级管理过程中, 必须研究农机分级分类管理的安全系数评定标准, 而该系数评定标准应从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七大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使用周期、安全操作情况、事故情况和对应各类机型的农机部门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事故处理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通过对安全系数进行量化, 细化隐患排查频次, 明确安全检查标准, 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用机单位和农机户、机手个人消除隐患, 规范和服从农机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行为。

(3) 农机分级分类管理可解决农机部门一级管一级的工作抓手问题。农业机械分布面广量大, 而各级农机部门从事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人员均相对不足, 且存在执法权限小、安全责任大的情况, 面对数量众多的被监管对象, 实行农机分级分类管理, 农机部门可以把有限的监管力量放在需要重点监管的机型上, 有利于提高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监管目的。

(4) 农机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科学监管机制。分级分类管理将科学制定各级农机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内容、任务和要求, 量化各种管理指标, 通过明确监管任务, 健全监管机制, 落实监管责任, 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同时, 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还有利于量化各级财政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 真正实现各级财政分担相应类别机械的免费实地检验经费, 逐步形成科学的考量标准, 最终全面实现免费监理。

3 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分级分类管理应重点研究解决提高农机“三率”的有效办法和本地常用机型的备案登记方法。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 对特定区域的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分门别类的普查, 对各类机械的分布和占比进行分析, 对各类机械的事故发生率进行估算。

(2) 对特定区域的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制度、设施建设, 工作承受能力以及各级财政投入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调研, 将安全监管责任按监管能力科学落实到位。

(3) 对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与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配置方法深入进行研究。针对各级财政投入、机具分布的动态变化特点, 制订出有利于逐步实现全面免费监理的监管方案。

(4) 研究制订适合乡 (镇) 、村等基层农机管理部门操作的检验标准和装备标准, 与分级分类管理相匹配。

(5) 将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案、措施通俗化, 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实践等方式, 将深奥的管理原理转变为一般管理人员所能理解、接受的管理知识, 便于组织实施, 使该管理模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地区。

(6) 为乡镇、村等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建立更加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 解决农机安全在基层无人管的问题。

分级分类管理的实施, 能够帮助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权力) 管好各类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 可为制订省级农机安全监管条例提供参考依据。

4 对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在分级分类管理过程中, 对国务院《条例》中所规定的必须领取牌证的纯农田作业拖拉机, 应采取由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乡镇监理员联合进行 (以乡镇为主) 登记注册、核发牌证、检验考试, 由乡镇组织免费实地检验的做法;牌证管理以外的农业机械, 则由乡镇和村按安全系数划分的等级分别组织备案登记和免费实地检验。地市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培养一批乡镇级检验员和考试员, 省级则应争取实现乡镇级检验员考试员在特定级别的农业机械上检考工作合法化。

(2) 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为衡量标准, 普查登记表、图表曲线图以及调研分析报告要严谨且具有说服力, 特别是分析报告要有理有据, 论证结果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从而支持项目的实施。

(3) 在分级分类管理的空间和时间方面, 应当先搞试点, 并进行整村、整乡推进, 试点地区尽量集中连片, 实行整村推进, 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并重点向农机安全监管、服务薄弱的村组倾斜。

篇4: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关键词】ABC分类法;帕累托分析法;锅炉队;安全管理

一、锅炉队设备现状

某锅炉队设备现有机泵类 20台,电机类20台,容器类8台。其工作原理,设备作用,安全等级,机械类别都不相同,各设备的工作场所、运行状态也不相同。对此现状,设备安全管理必须统筹兼顾,做到及时对重点设备(A类)安全监控,又兼顾其它(B、C类)。

二、ABC分类法的含义与发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中所阐述的分类法是对帕累托分析法的有益继承和发展,融合了设备的安全值,保养难度值,作用系数,等诸多信息。

三、具体方法

(1)计算Y值。Y=E(安全值×0.8)+F(保养难度值×0.1)+G(设备作用值×0.1)。(2)Y值含义解析。一是安全值。就是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将设备本身潜在的隐患对物的破坏、对人的伤害进行具体量化打分。总分100分。值越大,说明该设备危险等级系数越高。其次由于燃烧方式不当、水质不佳导致锅炉局部过烧造成锅炉爆炸等严重事故发生。所以,锅炉的安全值为100分。除氧器潜在隐患是给水含氧量超标,使锅炉发生氧腐蚀,所以,它们的安全值为80。二是保养难度值。就是将设备的保养所需工时多少、保养周期、故障率进行具体量化打分。分值100分值越大,说明该设备保养难度越大。三是设备作用值就是将各设备在整个供暖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具体量化打分,分值100分。值越大,说明该设备整个供暖系统中的作用越高。四是E、F、G、中的系数(0.8、0.1、0.1)由HSE小组和设备管理小组根据锅炉队的实际情况、工作经验商量得来的。(3)设备分类判定标准。Y≥85为A类设备。Y<85且≥70为B类设备。Y<70为C类设备。

四、保养措施

(1)确定各设备的类别后,队设备管理小组通过深入现场、核对设备型号、编制各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2)建立设备隐患环节的重点处理机制。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运行中影响被迫供暖中断设备、部位。对于此设备安全管理上的难点,队开展科技公关、群策群力解决问题。(3)设备安全现场管理开展“5s”活动,达到消除物的不安全转态。即运用设备故障分析及影响法,辨识出风险程度较高以上的单元件后,按潜在隐患大小整理,在清扫、清洁的基础上,定置标识(整顿),规范化管理。(4)运用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的定置管理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将ABC各类设备承包到人,定置挂牌管理。(5)运用PDCA循环法,对ABC分类法进行评审、持续、改进。害识。P阶段(计划):制订危害识别计划、对ABC类设备风险评估、拟定风险消减措施。D阶段(实施)队班组落实风险控制方案的具体实施。C阶段(检查):控制方法法实施后,HSE小组及时检查效果,及时纠偏,保证风险控制质量。A(处置)阶段:总结设备风险控制成功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形成标准化逐岗位逐设备推广、参照执行。(6)采用动态设备故障分析及影响法。因为按有关规定每半年对设备危害识别一次。考虑本队设备种类繁多的实际情况,加大识别的频次。供暖期间设备都运转,容易暴露隐患。所以增加对关键设备进行危害识别次数。(7)对ABC各类设备所存在的典型隐患、根源进行分析,查找症结所在,制定预防措施等。

五、效果

(1)消除了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2)设备评审达标率≥96%;设备完好率≥90%;设备责任事故发生率为零。减少了设备事故的安全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维修保养设备及时,同期节约设备维修费用25万元。2#炉被评为局红旗设备。

本文中的ABC分类法,是吸收帕累托分析法的原理,结合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改进和发展。通过用此法对锅炉队的设备进行分类,采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益管理方法(5S、定置管理、PDCA循环法),不断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提高锅炉队的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马靖忠,武朝锁.《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学》.生产组织与控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上一篇:安全生产新闻稿件下一篇:商业银行员工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