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2024-04-11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通用8篇)

篇1: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1987年我国第一家投资银行--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截至目前有200多家证券公司成立。注册资本总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海通证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申银万国注册资本规模超过40亿。

目前中国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主要表现在:

1、股本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大部分证券公司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接近60%或以上。国信证券前5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高达95%。如此股权结构不利于治理结构的形成,容易造成大股东控制,损坏小股东利益。我国的证券公司大多以地区或部门作为发起人,政府和国有银行在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股东性质单一,使投行同时带上了国企的通病。

2、股权流动性差。截至目前深沪两市只有寥寥数家上市证券公司,由此造成股东无法通过市场来监督经营者行为,而只能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加大了股东的治理成本。

3、作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控股的证券公司,由于国有产权代表缺位等原因,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在这种权利制衡的真空中,证券公司实际经营决策的权利由公司高管人员掌握,内部人控制。

4、激励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落后。

篇2: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浅谈我国股票市场现状

宫晓辉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研究总结他们的基础上,试通过对中国股市现存的制度缺陷的`分析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根本上完善中国的股市建设。

中国现代股票市场在政府的推动下,以搭建市场平台和建立运行规则为主要内容,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市场成长的标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成立,尽管首批挂牌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七只,总股本与流通市值也很小,规模非常有限,至1991年年底,沪深两市市价总值也只有109.19亿元。但是,上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2年底证监会成立后标志着市场监管开始规范化,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 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 ),该阶段的显着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国务院规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经国务院的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06年9月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很多计划体制时期的东西被带进了股市,在股市中产生了明显的“排异反应”,有些方面至今还在强化,使新兴的股票市场同样存在转轨的问题,股票市场制度研究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篇3: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研究

股票市场是为解决上市公司资金面供求矛盾而设立的市场,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近些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出现冷热交替状况,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 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

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信息公开不够、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上市机会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 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和生存发展的困难。另外, 我国尚未建立证券公司退出机制, 创业板市场的定价机制有待完善, 创业板市场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使得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远离其实际价值, 同时, 还存在着证券市场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低、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等问题。

1.2 上市公司管理问题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主体, 应该对投资者负责, 切实规范资金运作。但我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扩容发展”, 没有理顺“监管”与“改革”“发展”的关系。我国股市的“圈钱”体制, 粗放式扩张, 破坏了证券市场上各类机构投资者的竞争机制及相互补充的生态平衡局面, 导致独家垄断性发展失衡, 最终使散户的钱被圈走, 无法真正实现“发展”与“改革”。

1.3 投资者盲目投资, 加大风险

个人投资者具有投资理念不成熟、投机性强、羊群效应、依赖政策等特点。许多投资者在“政策市”的体制环境下, 对政策产生了依赖和预期, 在决策上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羊群效应。多数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不是现金红利, 而是资本利得或买卖价差, 市场上充斥短线投机观念、盲目投资现象等, 扰乱市场秩序, 加大投资风险。

2 我国股票市场创新发展情况分析

2.1 制度创新

2010年9月5日, 第二场资本市场20年20人论坛讨论的主题围绕“激辩中国股市制度创新”展开。政府、证券公司近几年来对股票市场发展提出的相应的制度创新, 明确了股票市场日后创新发展的方向。

从股票市场存在的现状来看, 制度环境的缺陷严重制约市场进一步发展, 要充实修订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1.1 证券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创新

转融通启动、新三板扩容、资管业务正式松绑、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 各项创新和监管放松措施进入密集落实期, 为证券公司长期盈利能力提升和业务转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1.2 证券代理佣金标准制度创新

税收的收取主体是国家, 税率的高低由政府制定, 具有强制性。佣金是服务报酬或价格, 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 由行业协会制订佣金政策会更接近市场。明确上下限 (可以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作一些调整) ,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机构给予严厉的处罚, 净化竞争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既扶持优势企业, 又严肃法纪。

2.1.3 完善与创新退市制度

提出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 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 严格执行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进一步明确重大违法公司及有关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 退市新规明确针对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市场反映强烈的两类违法行为作出相应规定。健全完善退市制度, 有利于培育理性投资的股权文化,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2 加速转型促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是整个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灵魂和关键,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业务创新——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 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 (融资交易) 或借入上市证券进行卖出 (融券交易) 的行为。融资融券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赢利模式, 例如, 某投资者预判某只股票在近期将下跌, 就可以通过先向券商借入该股票卖出, 再在该股票下跌后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还给券商来获取差价。它的杠杆效应带来了放大的收益与亏损, 有助于发现证券内在价格, 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托市”的作用, 从而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效果。

3 对我国股票市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3.1 完善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

着眼于股市发展, 必须基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全面实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研究。首先, 丰富基础性金融产品与创新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对冲。其次, 积极开展投资者培训活动, 为创新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裕的客户基础。最后, 采取市场主导、集中管理的模式, 从分业监管逐步转向统一监管, 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协调监管能力, 最终让股民取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实现共赢局面。

3.2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证券公司极易出现追求盈利、忽视风险的非理性创新行为, 一旦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 可能给公司甚至整个行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因此, 应加强券商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控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IT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 从而提高公司对潜在风险的防范水平。

摘要:随着当前投资品种多样化与需求日益膨胀, 股票市场原有的盈利方式、组织架构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创新发展情况,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篇4: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04—2007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10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03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07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点。至2008年12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2005年我国69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206.5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03年、2004年首发募资总额800多亿元人民币的约2倍。2007年11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2008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08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100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虽然2007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2008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

1、“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

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2、“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

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公关实现上市,是目前股市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为一方政府获得税收利益的主要保证,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以这种标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市不以盈利多少为准绳,而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圈钱行为严重,各种虚假行为、不诚信行为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国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近年来,企业圈钱行为被屡屡曝光,从上世纪90年代的银广夏、琼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国美事件,企业利用上市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

3、机构投资者坐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混乱局面

国外经验表明,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管理会减少股市的震荡。而我国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培育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由于我国目前价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机构投资者奉行的以价值来定盈利的思想难以行得通。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户的经济利益。

(三)股市内部环境恶化,制度缺失现象严重

我国股票市场内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目标导向存在误区,造成股票市场环境恶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成立股票市场是为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种定位造成股市发展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因此,那些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为了股市主体,为了扶持这些国有企业,股市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均受到了严重损害。二是股权分置造成股市参与者利益严重不均衡,股市长期偏离正常价值。由于存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股市参与者的风险和收益存在严重不对等的局面,集中表现在同股不同利现象。同时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过大,影响股票价格的真实性。虽然2005年已经开始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目前来看,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和价值定位都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同时,减持过程中也存在着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风险制度欠缺,股市环境难于净化。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现退市有利于净化股票市场的环境,但我国目前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退市制度作为企业可以退市的依据。从我国退市制度的现状来看,退市标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证券法》、退市办法、上市规则中都有所规定,但存在不科学、不统一、相互矛盾等问题。同时,我国股市风险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我国股市设计的总体思路来看,风险制度被忽视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风险防范措施较为缺乏、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

(四)外部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行政干预过多,股市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都为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政府这种行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功能。

二、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现状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资功能,强化收入分配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完善投融资功能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优先安排有优质资源的企业上市。为使市场回归到应有的稳定状态,应适当召回部分在海外运作较为出色的公司,带动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同时,阶段性的改进配额制,对那些确属需要国家扶持的行业和地区仍保持适当的配额制,而对于纯属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上市来谋取利益的地区应予以取消配额。强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的多样性来降低居民收入风险;其次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居民在信息不对称过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为,并有效防止操纵市场行为。市场的核心功能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应建立和规范股票定价制度和发行制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

(二)优化股票市场结构,加强监管,杜绝市场上违法行为的发生

首先,摒弃当前政府的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的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市场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其次,加大对违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多次违规的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最后,强化政府监管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的位置。为实现独立性,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完善市场目标,推进市场改革

首先,改进股市建设目标。真正使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标转变为为优质企业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服务的目标上来。其次,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稳运行。从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看,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使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业绩,中小股东也可以采用间接方式来实现自身权利。同时必须根据股市发展态势来决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对价水平,以确保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质量,减少那些效益较差、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占用股票市场资源。同时,加强股市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风险评估制度等。

(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外部环境良好运行

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因为好的法律制度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相关制度和政府监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主要是市场参与者信用评级制度、信用档案制度等。最后,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主要职能限定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法规、法律的建设和股市建立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篇5:我国热泵市场发展现状和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热泵发展很快。据统计,1996年我国空调设备(指电动冷热水机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房间空调器以及单元空调机组,但不包括进口机组)的总制冷能力约为2000万kW,其中热泵型机组的制冷能力约占60%。在全部热泵型机组中,电驱动热泵容量约为1070kW,占90%;吸收式热泵容量约为130万kW,占10%。近几年来,我国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发展迅速,

据统计,1996年销售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约3000多台,其中直燃机1115台。

热泵在工业中的应用已见端倪,木材、食品(茶和水果)、陶瓷、造纸、印刷、石油和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已采用了蒸汽喷射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和电驱动热泵。例如,目前大约有400台热泵式木材干燥机正在运行,年处理能力约为200千立方米。采用热驱动热泵,CO2 排放量亦明显降低。通过改善热泵性能,降低工质泄漏与使用新工质,热泵将在环境保护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后,提高了建筑隔热保温性能,降低了建筑采暖能耗,结果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热泵采暖方式的年运行费用,增加了热泵与集中供热采暖方式的竞争能力。大中城市人口集中,能源消耗量大,污染问题最突出,因此,必须实施国家能源政策,改善能源结构,提倡使用清洁优质能源,限制煤炭的使用,这就为热泵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工业中应用热泵的潜力很大,据预测,至2000年工业中应用热泵的数量为:化工行业约300台;食品行业约150台;纸浆造纸约130台;农业约5~10台;冶金行业约150台;木材干燥约400台及制药行业约100台。

篇6:我国航空维修市场现状

截止2009年10月底,国内依据CCAR-121部运营的航空公司共34家,注册再用大型运输航空器1399架;依据CCAR-135部运营的航空公司共10家,注册在用小型航空器74架;依据CCAR-91部运营的通用航空公司68家,注册在用通用航空器650架。国内运输航空器运行和备份的发动机总数量为3134台,其中CFM56系列发动机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主要安装在波音737系列、空中客车A320系列和空中客车A340系列飞机上。

我国目前各家航空公司所用的如此大量的飞机和发动机带动了我国民航维修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民航维修市场。维修成本占民航公司运营成本的10-20%,民航维修市场蛋糕巨大。2002―2007年,中国民航维修市场总量从11.9亿美元增长至16.4亿美元,年增长速度超过 7.5%。其中发动机维修约占总量的40%,航线维护、飞机大修及改装、附件修理及翻修各占20%左右。2008年,中国民航维修市场总量超过17.5亿美元,实现高于平均增速的增长。目前我国进口的大部分飞机逐步过了保修期,步入适修期。2009年我国进入适修期的飞机数目超过500架,市场总量超过18.5亿美元,增长态势仍将继续。多家航空公司的调查显示,国内维修市场总产值约在 30亿―40亿美元之间,占世界民航维修市场总体规模(550亿美元)的7%,与同期我国民航的飞行量以及机队规模基本对称。

因民航维修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性行业,具有相当高的进入壁垒。国外知名企业如波音、汉莎、通用GE、斯奈克玛德等均已与国内民航公司合资的方式进入国内民航维修市场。在高端的飞机集体和发动机维修领域,外企和合资企业占主导,主要企业有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TEACO)等。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航合资最早、规模较大的民用飞机综合维修企业,是中国民航最早获得CAAC、FAA、JAA维修许可和ISO9002认证的维修企业。迄今为止,Ameco已为6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各型波音飞机、发动机和附件的多种级别的维修服务,并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和亚洲第一的纪录:主要从事波音737、747飞机D检;767飞机吊架改装和4C检;747飞机41段改装和吊架改装; 737飞机机身178站位改装;PW4000发动机大修等。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1993年7月1日在厦门注册成立,于1996年3月18日开始运作,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和维修能力最强的维修中心之一。公司一直致力于以其合理的价格和极具竞争力的停场周期为客户提供最高质量及安全标准的维修服务,赢得了各航空公司及维修同行的一致认可。迄今已服务全球超过90家知名航空公司,有着超过900架飞机定检维修的丰富经验。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SN),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HWCL)及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国际航空服务公司(LMASI)三方投资,于1989年10月成立的合资公司。2002年底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买下另一股东美国洛克西德·马丁的股份,GAMECO变为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两方合资的合资公司。GAMECO持有中国民航总局(CAAC),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以及欧洲联合航空局(JAA)的维修许可证书,可对波音737、757、767、777、747以及空客A320、A321飞机作各种等级的维修。GAMECO还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飞机部件维修中心(CBC),提供广泛的飞机零部件维修服务。

另外,在机载设备维修领域,主要企业有海特高新、广州航新、西安翔羽和武汉航达等。

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的民航维修企业在数量上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国外企业数量的增长要高于本土企业。截止2008年,我国获批准的国内民航维修企业约375家。CAAC 批准的国内维修单位地域分布情况如下表:

截至2009年4月底,经中国民航局批准的CCAR―147维修培训机构有34家,包括国内26家,国外8家。其中航空器原制造厂家的培训机构有6家,航空公司或维修单位的培训机构有19家,独立的培训机构有9家。目前,国内运输航空公司和独立维修单位的机务维修人员约有6万人,占全民航从业人员的20%。自2001年以来,从业人员年均增长8.8%。现在的航线和定检一线维修人员约为3万人,占机务维修总人数的50%。他们是飞机维修的直接执行者和维修质量的重要保障力量。这些人中,5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0%具有6年以上工龄,形成了一批具备专业技术和学习能力的机务维修队伍。

篇7: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全流通,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截至2007年末,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股票总市值达32.7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元,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007年末,债券市场中债券托管总额达12.33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了融资结构和资源配置,也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丰富了居民投资品种,为居民提供了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权证、期货等多种理财工具。我国非金融机构部门直接融资占其融资总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17.1%上升到2007年21.1%。2007年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到346只,基金份额达2.23万亿元,基金总资产净值3.28万亿元。

(三)外汇市场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场体系,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起到基础性作用。

2007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总成交2.2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5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67%,比汇改前的2004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相当于当年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04%,比2004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2007年,做市商交易量占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交易量的比重超过90%。由于2005年7月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由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尽管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但人民币有效汇率并没有与人民币/美元汇率同步升值。汇率改革到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1%。汇率改革至2008年1月末,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6.3%,实际有效汇率 指数升值10%。

(四)黄金市场是国内发展较完善、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联动金融市场。

我国黄金市场主要包括现货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和期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有现货及纸黄金、延期交割、期货、期权 等衍生产品。金融机构及产金、用金企业可以利用黄金延期交割、黄金期货、黄金期权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带来得风险。个人投资者可以在各大商业银行进行纸黄金、黄金期货、黄金期权投资。200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黄金1828.13吨,日均成交量为7.55吨。因黄金市场的全球化和交易产品的同质性,我国黄金市场成为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急先锋”。国内黄金市场价格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联动,行情走势基本一致,国内外价差不断缩小。2007年,国内外黄金价格的平均价差幅度为0.21元/克。

(五)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与发展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提供了避险机制。

我国有3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郑州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涵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四大领域,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交易品种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得到有效发挥。2007年,3大期货市场成交总金额近4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上升到162%。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和铜期货的交易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和大豆期货成交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郑州期货交易所白糖期货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诞生,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市场市场规模较小,对外开放水平低,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占比低,国际影响较小。我国金融市场规模较小,2007年6月末,国内债券市场余额为1.37万美元,占全球债券市场余额的2.58%;2007年末,我国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4.48万美元,占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的7.38%,比纽约证券交易所低18.42个百分点。2007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6.17万美元,占2007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的6.15%,比纽约证券交易所低22.95个百分点;我国黄金市场场内日均交易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日均清算量的1.2%。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2007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贷款余额占比为2.5%,存款余额占比为1%;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占比为4.3%,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为5.97%。

(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之间相互分割,缺乏联动。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2004年至2007年,我国境内直接融资筹资额占同期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例分别为4.49%、2.05%、8.38%和21.95%,均不到银行贷款增加额的1/4,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不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定。二是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公司)债券发展更加滞后。2007年末,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仅相当于股票市场的26.7%,远低于美国等国家的成熟市场,甚至低于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在我国债券市场总量中的占比仅为4.1%。三是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而民营企业比例偏低。四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期货产品尚未推出。五是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在农村乡镇的营业机构基本全部撤销。在城市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金融市场却在萎缩。

目前,我国实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造成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以及银行柜台债券市场分割。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使得本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分割,国内A股市场与国内B股市场分割,等等。市场之间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和套利机制,降低了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Shibor的应用范围较小,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受现有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Shibor经过一年多运行,以其为定价基准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Shibor的基准地位初步确立,但距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基准利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一是Shibor的应用局限在市场化产品定价上,银行业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定价以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还没有与Shibor挂钩。二是Shibor报价行的覆盖面有局限,Shibor的代表性不足。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以及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均未参与报价。三是Shibor的报价计算技术不够科学。Shibor报价行的报价没有与成交量相联系,可能会产生随意报价行为。Shibor生成采用取报价行的中间报价简单算术平均,而没有采用以成交量为权重的报价加权平均。四是现有市场制度影响Shibor的基准性。如现行的股票市场IPO申购制度,容易使一、二级市场之间产生巨大的无风险收益,引起社会资本的疯狂追逐,引发货币市场流动性剧烈波动,导致Shibor波动幅度短期内大起大落,破坏了Shibor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五是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的大量投放,不仅给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对Shibor的形成机制产生扭曲,不能科学反映国内资金供求状况。

(四)股票市场缺乏弹性,层次结构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股票市场出现了大起大落。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我国股市持续48个月下跌,上证综指从2200多点下跌到998点。而后由出现了持续28月的上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达到6124.04点的历史高位。随后开始震荡回落,在8个月内上证综指曾跌破2700点。2008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累计跌幅高达48%。股市的大起与大落都不利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大落时,投资者利益受损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容易引起市场恐慌和不满。我国股票市场的主板市场发展较快,但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建设还在试点阶段,创业板尚未正式推出。为不能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及转让服务的三板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五)外汇市场规模小,交易品种较少,市场广度和深度不够,市场功能欠缺。2007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总成交额仅相当于当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04倍,而全球外汇市场全年的交易额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量的25倍(BIS2001年统计)。目前,我国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币交易仅限于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等几种,交易品种较少。银行间外汇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参与者较少,缺少货币经纪公司,造成市场主体多元化不足,影响了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不够活跃。虽然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仍有交易真实性的要求,资本项目下的交易需要审批,外汇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我国的外汇市场实际上是银行平补结售汇头寸的市场,中央银行是市场供求最后差额的承担者,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市场缺乏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机制。我国外汇期货产品尚未推出,目前已推出的远期、掉期交易工具不能满足市场避险需求。市场规避风险机制不完善,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难以发挥。

(六)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监管法律法规缺位。虽然国内黄金市场价格与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紧密联动,也允许上海黄金交易所引进在华外资银行为会员,但目前我国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口仍实行“准许证”管理。依托上海黄金交易所,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开办了黄金现货买卖、对居民个人黄金投资产品零售等黄金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相继开办了纸黄金等业务,但是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监督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中没有对商业银行开办黄金业务监督管理的规定。

(七)金融期货产品尚未推出,商品期货国际影响力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不到一年,股指期货将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目前,股指期货仍在积极筹备,尚未推出,金融市场的避险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尽管我国期货市场的某些商品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在世界排名靠前,但交易量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低,再加上市场参与者以国内为主,其国际影响与其全球排名尚不相称。

三、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多层有序、结构合理、运行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是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要以推进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 为抓手,以增强市场功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同时,重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等的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各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使各市场之间联通互动,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二)加快Shibor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建设进程,进一步巩固Shibor的基准地位,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扩大Shibor报价行的覆盖面,提高报价行的报价质量,改进报价计算技术,完善Shibor形成机制;增加货币市场交易品种,完善交易机制,扩大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范围,完善Shibor的传导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市场制度,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改善Shibor的运行环境。

(三)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大力发展主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借鉴美国OTCBB市场和英国OFEX市场经验,尽快建立场外三板市场,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逐步形成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为主体,三板市场为补充,各类市场内部层次合理的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引导投资者进行长线投资,减少短期行为,降低市场对政策的依赖,避免资本市场大起大落。

(四)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加强外汇市场自身建设,培育货币经纪公司,引入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促进外汇供求结构的多元化;增开人民币对世界主要可兑换货币的外汇交易业务,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外汇交易品种;放松外汇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不断完善外汇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避险服务的功能,牢牢掌握人民币汇率的自主定价权。

(五)完善黄金市场发展与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及《商业银行法》增补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监督管理的规定,制定《黄金市场交易条例》,规范国内黄金市场秩序。完善黄金市场外资会员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外资银行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作用。

篇8: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现状分析

一、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之法律界定

(一) 他国法律对操纵行为的定义

1. 美国关于操纵行为的定义

尽管美国联邦1934年制定《证券交易法》, 开创禁止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先河, 然而在整部法律中却并未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进行清楚的定义。美国的一些学者, 也曾试图为操纵行为作出科学的界定, 并提出了不少各自的见解。由于法律中关于操纵的定义不明确对操纵行为监管的法律已变的很模糊。

2. 欧盟关于操纵行为的定义

关于市场操纵行为的定义, 欧盟采用一般性描述和具体操纵行为相结合的定义方式, 它先将操纵行为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包含两种类型的交易或委托行为以及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再通过列举具体操纵行为对定义进行补充。

3. 澳大利亚关于操纵行为的定义

如果从法律层面上看, 关于广义的市场操纵行为, 澳大利亚也并未做出统一的定义, 而是通过列举的方式罗列出市场不当行为的类型。狭义的市场操纵行为只是作为市场不当行为中的一种, 其关于市场不当行为的规定主要体现在2001年联邦《公司法》第7.10部分, 共有八项条款。

(二) 我国法律对操纵行为的定义

对于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定义在我国并没有作统一规定。

但假如要给操纵行为作一个定义, 即市场操纵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 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 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制造证券市场假象, 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 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

(三) 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

1.《证券法》对操纵行为的认定

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条款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七条, 它通过列举的方式并设置兜底条款对操纵行为加以禁止, 即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

(1) 连续交易操纵。

(2) 约定交易操纵。

(3) 自买自卖操纵。

(4) 以其他手段操纵证券市场。

2.《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对操纵行为的认定

《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增加了其他5种相对比较典型的操纵行为, 具体如下:

(1) 蛊惑交易操纵。

(2) 抢先交易操纵。

(3) 虚假申报操纵。

(4) 特定价格操纵。

(5) 特定时段交易操纵。

二、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监管现状分析

(一) 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监管现状

从操纵发生的时间上看, 2001、2002和2003年是股票市场操纵发生最频繁的三个年份, 分别有18、19和20只股票开始被操纵或正在被操纵。而从操纵的时间跨度上看, 时间最短的是上海石化, 仅1个月左右, 时间最长的是湘火炬, 长达7年, 操纵时间1年以下的有19起, 1年及以上的有25起, 平均操纵时间长度为2.12年。

(二) 市场操纵行为监管不足之原因分析

第一, 监管的难度日益增大。操纵市场行为的复杂性表现在:首先, 操纵市场行为种类繁多, 不同的操纵行为有着不同的认定要件;其次, 对一些要件特别是主观要件的认定非常困难;再次, 科技进步、因特网的运用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层出不穷, 使得操纵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 市场监管者提出日益严重的挑战;最后跨境及跨市场的操纵行为也尖锐地提到监管者面前。

第二, 监管能力尚待提高。由于实践当中稽查部门取证非常困难, 证监会只能依靠于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并由公安机关进行侦察、搜查、留滞、盘问、执行逮捕等强制措施;另外关于申请司法机关财产保全、行政处罚告知送达等渠道没有投入实践, 阻滞了违法违规事实的查处, 往往案件查清以后, 相关的资金和股票已经转移, 案件仍无法执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监管之完善对策

(一) 明确并细化操纵行为认定办法

建议中国证监会有必要修改试行《市场操纵认定办法》, 并尽快出台, 通过此行政规章来明确并细化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使各种市场操纵行为更加明确。在条件成熟时, 我国还可以借鉴国外确立关于市场操纵的判例法规则。

(二) 市场操纵监管重点应由事后监管为事前预防

最有效的事前预防方法就是从监视股价异常波动入手, 一发现股价异常波动立即展开调查。

具体措施可从证券交易的角度分析, 在证券市场中无非存在三类主体, 即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投资者, 而投资者都要通过证券公司完成证券交易。因此, 做好事前预防工作的关键在于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三)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首先,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证券交易所和派出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发布的监管力度, 督促上市公司诚实守信, 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其次, 更为重要的是,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反信息披露规则的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严肃查处虚假陈述等证券违法行为, 起到警示作用。

(四) 启动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启动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以赔偿手段使投资者的损失得到及时、充分的救济和补偿, 将证券市场真正纳入更为全面的法律规制之中, 正是改善中国股市现状、实现证券立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一目的根本途径。

(五) 发挥投资者监督力量, 降低监管成本

政府在自行监管的同时, 应充分发挥广大投资者的监督力量。首先, 通过强化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意识, 将法规宣传、知识普及和风险揭示有机融入证券公司的各个业务流程, 切实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其次, 证监会应该设立专门的投资者投诉机构, 处理投资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 应充分利用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主体地位, 广大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密切注视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一举一动, 从而起到监督作用, 而且还可以避免政府监管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四、结论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 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位也日益清晰, 证券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各种体制与机制不断完善。为此, 政府监管的重点应始终如一地放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 防止各种操纵市场行为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以创造使国民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安全制度环境。当然, 遏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非一朝一夕, 不仅需要研究者的持续探索, 更需要我们政府的大力关注与深入改革。

摘要:股票市场是信息密集型市场, 股价对信息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保证市场的真实和公平, 使所有投资者处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中, 客观上要求将所有信息准确及时地披露给投资者。然而在实践中, 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被及时披露。本文首先介绍了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相关理论, 突出表现操纵行为在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然后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现状进行探讨, 发现存在监管难度大和监管能力低下, 还有制度和股票市场结构性缺陷的原因。最后,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先后多次出现严重违法违规的操纵市场问题, 联系实际, 提出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调整监管措施的建议。

上一篇:各党支部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下一篇:机关单位会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