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船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2024-05-31

浅谈船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共8篇)

篇1:浅谈船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浅谈船舶企业的安全管理

摘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船舶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来改进这些问题。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监督安全文化问责制

生命是强大的,她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历风风雨雨和各种曲折后延续下来;生命又是脆弱的,有时她又是那么的弱不禁风,即使很小的事件都可能使它夭折。时下全国上上下下都在讲安全事,做安全事,把安全工作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关注生命,关注安全,人人行动,事事行动,将安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靠的是什么——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的主宰者是谁——人。人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元素,无视人的存在,岂有发展的道理。由于人的地域性、适应性、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在不同的行业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综合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不断促进各类安全生产活动: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随着船舶企业的发展,大批的流动人员进入船舶企业,使船舶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对于行业的特点不甚了解,仅靠入厂几级教育作用太小,时间短暂,没有系统性的培训,有的只是跑跑过场,做做表面文章,安全意识没有根本的改观;况且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在工程量大或者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大批的务工人员就在短时间的安全培训后直接上岗作业,这就会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他们的工作还是原来的农田耕作模式,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工作存在蛮干现象,不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我行我素,只要我的工作早日结束,工作量越多老板给的薪水就多,其它事情抛之脑后,苦干加蛮干,导致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工作不是几个人说了就行的,它涉及到人、机、物、环、法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加强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基础教育,但这个工作必须是经常性的,持之以恒的,以身边案例和相关案例为反面教材促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记住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系着你我他,安全系着你全家。改变他们原有的意识形态,树立新的安全意识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意识。以反面教材和人文关怀的形式帮助他们,将安全铭刻在心。同时加大对工程带班长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使命感,让他们意识到团队作战缺一不可,让他们做到自己必须保证团队人员的绝对安全,做到从“三不伤害”提高到“四不伤害”,做好人的本质安全。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去,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加强团队的安全教育,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加强事先的预防措施,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人,形成良好的团队习惯,同时也提高大家的意识形态。

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全面化、具体化

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敷衍了事,毕竟人命关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大对现场安全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对于隐患全员进行不定期排查,不漏掉任何细小的环节,同时加强信息反馈和传递的及时性,加大执法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力度,共同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需发挥以下人员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是项目监造主管必须牵好头,与项目安全主管、条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围绕施工项目与工程施工人员交底,将涉及安全方面的措施落实到位,事先策划计划和应对措施,并将在施工中注意的安全要点告知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巡回检查,从工艺、质量、安全多角度指导施工的全过程。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责令整改,并进行教育直至本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使其受到教育并在行为上有所改进和提高。

二是安全项目主管从安全施工的特殊角度去监督、检查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个

点、每条线、每个面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先勘察现场,交代现场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危险源,并将预防措施告知施工人员,相关安全措施未到位不准施工。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章、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不留情面,当即指出并教育当事人,让其受到教育并责令整改,对整改的情况进行跟踪,整改不到位不能复工。对于情况严重的,必须责令当事人停工接受处罚,根据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作出最后的处理意见。他们的巡检,对施工人员具有威慑作用,使施工人员不断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

三是施工人员的带班长或领班在利用安排任务的时间布置安全活动,做到对现场施工环境清楚,安全措施到位,施工周围是否还有安全隐患存在。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做到自检和互检,相互提醒,相互整改。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有安全方面的疑问或隐患现象出现时,务必以安全生产为重,停止施工作业,向安全主管汇报现场的情况,待安全疑虑消除后在恢复生产。由于带班长与现场是紧密相连的,他们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他们不断全面性、细节性的巡回检查,可以消除绝大多数安全隐患,他们对安全生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安全主管人员强有力的助手。

三、安全防护设备、技术的投入加大

安全生产离不开人员的防护,人员的防护主要有人防、技防、物防。人防主要靠提高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技防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施工的前期就采取技术分析,从技术层面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使施工简单化,易操作化,从而才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更好的监控。物防是指人员的穿戴全面防护,施工场所安全设备的使用等。在考虑个人穿戴用品和外在安全设备使用时,务必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适用性、安全性以及设备本身的人文关怀。对于陈旧设备要及时更新,不断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各级管理人员也必须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整个状况,并布置、落实安全防护设备,完善现场的安全生产体系。对企业而言,安全设备的投入势必增加一笔较大的费用,有的认为可能太不值。但是反过来想,如果发生几起安全事故,势必造成直接的经济支出,外加直接的经济损失,还有潜在的经济损失,而且潜在的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从长远来看,企业的投入是正确的,企业的回报是丰厚的。

四、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

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让员工充分接受安全文化并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它既是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思想和安全素质的结合,也是企业职工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统一。一种新制度或新文化的引入、执行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没有哪种制度一颁布就能完全的被接受、被认同,它需要与原有文化的磨合,最后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和培训机制,努力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安全文化长廊等宣传教育形式外,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例如,坚持人性化教育,“三违”罚款、家属签字、“三违”讲评等方法,同时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如开展党员“零三违”考核竞赛、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安全座谈,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了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

五、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健全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的开展,重点强调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最近几年全国的安全事故较多,对安全生产的问责也提上议事日程,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尤其对主管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将是一大促进。各行业和各级部门只要领导干部重视安

全生产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过程控制,上上下下才有较强的责任心去落实和督促安全生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让人人都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找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明确事故的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其次对安全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按照责任的主次从经济上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通过问责制度的落实,势必对各种岗位、各条线的相关人员有较强的震撼力,在他们脑海里紧绷着安全生产这根弦。从安全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涉及安全事故的话题永远是沉重的,它往往是以血的代价来唤醒人们的意识;其教训是深刻的,使人反思在过去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以后安全管理的细致、全面和深化。安全工作永无止境,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涉及安全方面的事情。只要我们做到凡事想安全事、讲安全事、做安全事,加强事先安排,采取预防措施;加强事中过程监督、控制;加强事后总结,交流经验,我们一定能将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篇2:浅谈船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欧阳红辉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船舶企业的快速发展,船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对船舶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建设以及扩散,阐述了如何进行船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词:船舶企业安全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船舶企业文化中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保障船舶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促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快企业快速和谐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一、安全文化的倡导

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长期结合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产物,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就船舶企业而言,安全文化是在船厂多年培育、反映船厂特点、为船厂员工共同认可并不断创新的安全理念和资源配置。在船舶安全生产中,企业安全文化对规范职工行为、保障船舶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优势,事关企业发展大局。一方面,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因此,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状态,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市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共同追求,而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几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船舶企业,虽然国家非常重视,但是重特大事故仍然屡禁不止,人的违章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重大隐患依然存在,企业疲于应付事故的处理。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是非常不适应的。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企业才能精心组织生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从船舶行业大量事故案例来看,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规则,“天灾”甚少,“人祸”居多。虽然事故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主要最突出的是人的安全素质问题,即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贫乏、安全能力有限,尤以安全意识最为根本。由于不安全行为人的意识空间被其他意识所占领,安全意识便无立足之处了。而任何一种意识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如“生死由命”的宿命意识就是传统文化的产物。由此可见,文化者影响意识的深层原因。如果积极地去倡导一种安全文化,把安全工作纳入到这样一个大视野内,就能借助文化特有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使安全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引发人们安全观念的深刻变化,促进船厂物质条件的改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二、安全文化的建设

领导重视是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要想取得成绩,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身体力行。船舶企业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学习安全文化知识,带头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做出表率。要做安全理念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做规则文化的编制与模范执行的带头人,做行为规范的践行者,把目标定位在构筑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供可靠的安全物质保证、塑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上。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审视安全,善于运用文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对安全生产的投资要长计划、短安排,严谨周密,既有长期规划、计划,也应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计划。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理念先行。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通过创新运用一系列安全理念,以及持之以恒地理念灌输、理念渗透,促进员工思想、行为转化。要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实现对原有安全制度的理性化超越,以崭新的文化、价值观等人文因素统率物质与制度,以含蓄代替严厉,以感性充实理性,把安全管理的效率放在人的素质提升上,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倡导,统一和规范职工行为。要突出职工为生命而学习的理念灌输,紧紧围绕“我”这个中心,突出“我”这个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唤醒员工对安全的自需、自求意识,使员工切实认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健康权、生命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实现由“学习是负担”向“学习是安全,是为了生命健康”的转变,从单纯追求“效益”和“速度”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转变。要以提升思想境界为着眼点,着力打造持续安全的人文环境,在厂区醒目地方制作安全理念牌板和灯箱,将船厂各施工队学习室打造为“安全文化活动室”,统一制作安全标语,规范安全牌板,更新学习室的各种设施,使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文化信息,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理念的洗涤,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响和历练职工执行理念的意识,提高按章作业、正规操作的能力。

完善机制是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上头热、下头凉”,也不能“风吹树梢动,雨打地皮湿”,要想顺利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行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并需要长抓不懈,持之以恒,让文化走进安全,让安全成为文化,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要软硬结合,发挥好制度与文化相互调节的作用。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的,而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两者要紧密融合,相辅相成,提高其落实的效果。二是要强化行为约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要利用各种载体形式,不断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控能力,使职工摒弃“三

违”陋习,养成良好的生产作业习惯。要充分发挥班组长、安监员、老工人的作用,使之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三要加大奖罚力度。惩罚是为了制约,奖励是出于激发。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必然淡化奖励的驱动力。因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控,应当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全员参与是船厂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安全文化是团队文化,它旨在弘扬和倡导所有员工拥有一种安全精神与理念,并靠这种文化的积淀影响船厂员工增强安全自律意识、安全自保意识,自觉遵章作业,实现安全生产。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动员企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本着从员中来到员工中去的思路,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发挥党员、岗员、网员、安全员、协管员、退休职工及群众的管理监督作用,通过定期制作光荣榜、曝光台,及时通报安全生产典型和“三违”人员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文化的规范、高效运作。要加大职工岗位培训,区分不同层次,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对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同及关键岗位侧重于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安全不放心人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帮教,通过各有侧重、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员工全员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把安全生产的人本观念与亲情文化渗透到职工思想之中。要引导职工积极建设安全行为文化,参与各类安全竞赛活动,使全体职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培育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及敬业精神。要调动职工参与意识,组织和依靠职工积极参与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工作有动力,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安全规范文化,使职工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一切为安全让路,实现安全抓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扩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就不会有行动的自觉与主动。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舆论工具以及安全岗位培训、安全知识答卷、安全漫画展等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安全舆论,切实在职工和家属中形成以下一系列行为理念。

“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第一理念。安全是船厂的天,是员工家庭的幸福和企盼,是社会的安宁和愿望。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不重视安全、不抓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不成熟的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重大隐患;一个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标志性指标,是每位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最低标准,必须全面推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实行一票否决。尊重客观规律的安全风险理念。抓安全工作要找关键,我们承认船舶生产是有风险的,但通过加强管理完全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对安全工作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在装备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前提下,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群众工作来解决,必须实实在在抓党群部门的工作,特别是社区建设工作。

事故背后有故事的安全防范理念。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小隐患可能导致大事故。拿“海恩法则”来讲,就是一起重大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船舶安全生产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来,主动开展工作,控制事故苗头,预防事故发生;要切实处理好预防事故和处理事故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大轰大嗡”式地开展一些大检查,而忽视或不那么重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和苗头,就成为下一次重大事故的隐患,如此以来,安全事故的发生就会呈现出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

赛马机制下的“两条腿走路”理念。企业要保证安全,最终体现在企业员工“这一个”、“这一群”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挖掘与发挥上,而这“三性”的挖掘与发挥不仅要靠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靠淘汰机制。如同一个人走路一样,只用一条腿是不够的,必须两条腿走路才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做到奖要奖得眼红,罚要罚得心痛,把安全与帽子、面子、票子、位子挂钩。违章或搞不好安全就摘帽子、丢面子、减票子、失位子,使职工既违不起章,也不敢违章。

“木桶理论”下的螺旋上升理念。质量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搞质量标准化,就是通过循环往复的竞赛,找出本阶段的“长木板”和“短木板”,尔后采取措施,补上“短木板”,拔高“长木板”,进而实现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即在质量标准化搞得好的专业和较差的专业上狠下功夫,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全面发展。

篇3:浅谈船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一、船舶建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船舶建造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安全风险, 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火灾爆炸隐患

在船舶生产时, 一般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品, 如天然气、乙炔等等, 并且还会使用工业氧气作为助燃材料, 它们的闪点都非常低, 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例如, 未按气体的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导致割炬回火或是安全附件失灵都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

(二) 触电事故

大部分船舶建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内都存在诸多的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电缆电线等, 作业环境相对较差, 操作不当、管理不到位、保养维护不善都有可能引起设备、线路等绝缘及保护失效, 从而造成漏电, 引发触电事故。

(三) 高空坠落

由于船舶分段作业时与地面的高差相对较大, 这给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尤其是分段合拢时需要拆除防护栏, 这一过程中极易引起坠落事故。此外, 人员在搭设脚手架时也存在一定的坠落风险。

(四) 挤压碰撞

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由于相关人员没能充分避让而引发挤压、碰撞等事故, 同时操作者的错误操作也会造成距离较近的设备发生碰撞。

为了有效避免船舶生产过程中, 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除了应当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之外, 还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 不但能够进一步扭转船舶建造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而且还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船舶建造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船舶建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 策划准备阶段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必须要保证其标准化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对项目的建立与人员的培训进行明确, 同时对与生产相关的标准化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划分。根据政府对船舶建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要求, 对这套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企业安全管理和企业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着手。其中, 企业安全管理方面还可以参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内容, 进一步细分为企业组织机构、员工素质、事故应急措施、车间班组安全、安全信息化、安全标识管理要求和安全会议等;企业技术管理则可以船舶建造行业的相关标准和法律制度, 加入与船舶建造企业有关的一些要素, 细分为生产技术的管理和现场技术的管理。

(二) 现场实施阶段

对于项目实施的现场进行整改, 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企业安全标准化文件, 对在现场管理和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标识配置与运行方面的不符合项进行对标和整改, 这也是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一要务是建章立制, 严格规范。确保“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

(三) 自评整改阶段

船舶建造企业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自评, 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及时的进行整改, 从而确保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船舶建造企业也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复评, 对于不足之处同样要进行及时的整改, 确保企业各项安全生产指标都符合相关文件和规范的标准, 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体系的作用。

(四) 申报验收阶段

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 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 尤其是影响船舶建造质量方面的工作, 必须要保证其有效的开展, 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对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 安全管理部门更加要针对一些生产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 并且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 进行跟踪处理。只有这样, 才能将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与自评等级进行有效的结合, 根据该结果申报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标准, 促进船舶建造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 同时对于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与处理, 从而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 保证企业生产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与此同时,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也是保证企业生产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本要求, 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以及产品都处于安全、合理的状态, 并且对生产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善, 促进企业生产活动的规范性不断提升。

对于船舶制造企业来说, 在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中都对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也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的途径与方法, 不仅能够规范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 更是明确了整个船舶建造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 也为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证。船舶建造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也是强化其安全监督、保证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是船舶建造企业安全生产的标杆, 也是未来船舶建造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结论与展望

篇4:浅谈现代船舶轮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船舶 轮机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6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36-01

一、船舶轮机概述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船舶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共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单系统自动化,一般船舶自动化,船舶控制无人化,超自动化船舶和未来型船舶。就我国来说,对于现代化船舶正处于消化吸收阶段,船舶自动化相关问题比较多。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轮机安全管理的问题。研究的侧重点是集中于船舶设备本身以及由船舶设备组成的装置和系统的研究。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

1.根据组成船舶动力装置的各种设备、机械结构和系统的作用不同,可以将船舶动力装置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推进装置,它是推动船舶航行的装置,由传动设备、主机、轴系和推进器组成。

辅助装置,它是辅助推进装置产生能量的装置,由辅锅炉、船舶电站、压缩空气系统和液压泵站组成。

管路系统,它是用于输送流体的管系。由各种阀件、管路、泵、滤器、热交换器等组成。

甲板机械,它是用于保证船舶装卸货物及相关货物的起落所设置的机械设备。

防污染设备,它是用于清理船上污油水、油泥、生活污水及各种垃圾的设备。

自动化设备,它是替代人工工作的设备,由遥控、自动调节、报警、监视和打印等设备组成。

2.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

(1)可靠性。可靠性是对船舶动力装置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由船舶的作业环境长期离开陆地,在船舶发生相关故障时,不可能及时得到陆地人员的援助。

(2)经济性。在船舶在营运过程中,船舶总费用的50%为动力装置的营运成本。因此,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益的关键,就是尽可能的提高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

(3)机动性。船舶的机动性是指船舶改变自己运动状态的灵敏性,船舶机动性是船舶运行安全的重要保证。

(4)重量和尺度。减少船舶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度是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但船舶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度的减少往往和它的使用寿命相矛盾。

(5)续航力。续航力是指船舶不需要补充如燃油、滑油、淡水等任何物资,所能航行的最大距离或最长时间。船舶的续航力不但和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和物资储备量有关,也和船舶航速有关很大的联系。

三、船舶轮机的可靠性及提高其可靠性的措施

1.确保船舶轮机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

船舶轮机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提高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为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在船舶轮机日常维修保养管理中,要加强船舶轮机的安全维护,将妨碍船舶维护人员人体感官功能发挥的各种因素尽量消除。在日常管理中,尽量保持船舶机舱区整齐和清洁。在非常残酷的使用环境下,船舶轮机操作和维修应考虑适当的保护措施。在进行船舶维修作业时,一定要对相关人员的作业范围和任务进行明确,同时要做到知人善任、安排合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在维修工作中一定要按说明书的规定和操作规程来进行,切不可盲目行事。

2.提高管理水平

要想提高船舶轮机的整体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对船舶轮机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维修人员可以识别船舶轮机中各种机械和系统的故障苗头,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一旦船舶轮机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可以迅速找到故障部位,并结合相关船舶维修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排除故障。

很多轮机故障是由于船舶维修人员违反了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和采取了不正确的维修决策造成的。而在人为故障中,属于船舶管理水平低和属于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事故造成的轮机事故几乎各占一半。因此,在船舶轮机安全管理中,加强人的因素的管理,从船员的心理角度,提高船舶轮机安全管理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人因工程理论在船舶管理中的应用

1.轮机安全管理中的人的因素。人是轮机设备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在船舶轮机安全管理中,可以将人、船舶设备和使用环境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学的角度来提高船舶轮机的可靠性。具体来说,应该从提高船舶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教育水平两方面入手,提高轮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他们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在这些培训中结合人因工程理论和船员心理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人因工程理论在轮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中率先提出了人的因素在轮机安全管理的作用。该规则的制订旨在提供船舶安全管理、安全营运的国际标准,要求各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船长、轮机长正当履行其安全责任,要求有适当的管理组织以满足船土高标准安全的需要。该规则强调高级船员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将决定安全的最终结果。船舶安全管理的重点,由传统的侧重于对船舶设备的管理转向为对设备、船员和公司人员的双重管理。特别是通过船公司加强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建立了系统化的国际安全保障机制。这也是现代轮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

3.船员心理学在船舶管理中的应用。人因工程理论的重点就是关注人的因素,很显然船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船舶安全营运的非常重要的人的因素。所以船员心理学在船舶管理中的应用也是人因工程论的又一分支。人的心理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受到人身边的客观事物影响。船员的工作属于高危险性,高劳动强度的工作。且船员远离家人、远离大陆更容易出现相关心理问题。

海员的心理素质,主要是研究在航海的特殊情况下,海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有什么心理素质标准对海员的心理进行评定。海员的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是研究在航海条件下海员会有哪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心理问题,同时探讨如何提高和改善海员心理裕度和心理适应能力。海员事故与海员身心健康,主要研究在航海条件下,海员事故的海员心理状态,海员的心理障碍、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以及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海员的心理卫生和教育训练等。

结束语

世界各大航运公司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实质,就是逐步将人的因素考虑到船舶运行系统中去,在船舶系统管理中突出人的主导地位,在船舶轮机及驾驶管理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提出了以人的操作可靠度作为衡量船舶安全管理优劣的定量化评价标准之一。因此,加强船舶轮机人员在集装箱船舶轮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对整个船舶轮机管理系统优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恒.现代轮机技术管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

[2]詹玉龙.轮机长业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5:如何做好船舶企业安全生产之我见

【论文提要】船舶造修船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要真正控制好船舶生产的安全,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一、船舶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特点

船舶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造修船生产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要求高、工序复杂、工种繁多;作业流动性大、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业环境艰苦、劳动强度高等等。因而造修船厂是被国防科工委认定的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业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安全管理工作也将承受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近年来,通过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船舶生产的安全管理已有了很大提高,但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概率也较难稳定控制在低水平上,所以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落实、提高,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抓好安全管理必须从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始,它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法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时也规定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工人,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各负其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

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制度和责任人上体现了全员管理的思想,使安全工作做到纵向到底即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到边即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造船业年产量最高不过30~40万吨。1982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下,在到1991年的十年中累计产量达到660万吨,平均年产66万吨。但在这十年中安全也是生产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火灾、爆炸事故不断,使安全成了发展生产的最大障碍。这一情况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及时总结了船舶工业安全

工作的经验教训后,大家深切感到安全管理落后于生产发展是造成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根源,认识到在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关头,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特大事故发生,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应是船舶工业经营生产中的头等大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了“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和“三无、两降、一提高”的安全生产方针,多次组团向日本等先进造船国家学习,积极推广壳、舾、涂一体化队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过不懈的努力,1992年全系统工伤死亡事故降到了总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并涌现了以大连造船厂为代表的连续七年未发生工伤死亡事故的一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形成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局面。

这十几年来,船舶市场由低谷逐年走强,近几年更是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对各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各船舶企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防科工委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危险作业的监控,规范外来劳务和工程承包队伍的使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严肃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相关领导的问责处罚等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生产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2006年国防科工委又对低质量船舶生产开展专项整治,对202家低质量船舶生产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一批重大隐患得到初步整改,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目前,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严峻的一面,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和矛盾,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还需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十分突出。

(一)安全管理机智急需完善

在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今天,与造修船生产的快速发展相比,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略显滞后。安全管理的理念、规范、技术、方式方法等未能及时跟进、转变和提高。

(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尚需加强

安管队伍的质和量至今未能被完全真正的重视,一些专业安管人员的素质与目前形势的要求尚有距离,部分专业的有较高学历的安技人才更为缺少;而人员的不足又直接造成了监管力度的薄弱,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全面落实。

(三)安全投入的力度还需要加大

尽管近年来对安全投入的问题已有共识,但片面强调成本,减少必要的安全投入或安全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与先进生产方式不相适应的安技设备和措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之一。

(四)安全生产培训必须全面有效地落实

虽然安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已无人置疑,但事实上,培训教育经费不到位,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培训内容走形式的情况时有发生。培训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安全管理工作就很难达到要求。

(五)农民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目前的一线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已占到了60%~80%的比例。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民工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难度、问题和盲点,如能尽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会有效提高整个行业安全生产的水平。

三、抓好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安全生产的投入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设施简陋,安全设施欠缺,人员素质低下,并最终导致事故频发。所以,只有人力投入,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建设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只有物力投入,才能整改设备存在的隐患,才能配置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只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让安全科技变为现实。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无关,而实质上,正是因为有了安全作保障,才能使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投入不仅是成本,更是效益,必须实施到位。

1.物的投入

企业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大力研发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发放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企业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物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的安全生产投入;“三同时”投入;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安全评价投入;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其他基金。

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保证安全的投入,保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切实发挥投入自己的作用。要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投入的长远规划和计划,要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专门的帐户或者科目,专款专用。

2.人力投入

安全生产人力投入包括:安全机构的建立、专业人员的配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保险、宣传、评比奖励等。

抓好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因此也是安全投入的重要项目。灵活多样、形式活泼、寓教于

乐、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活动,对于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对在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可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对于巩固和激发员工遵章守纪、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每年拿出一部分安全奖励金,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评比活动。

3.人力的投入与物的投入的互补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油罐的自动检测液位计损坏了,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但一时无法修补。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流量,定时检测,也能避免冒罐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员工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相较于那些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但使用手动设备的人来说,同样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就是人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互补性。

基于人与物的投入互补性,当企业物的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可以通过加强人的管理,采取合理的监控措施弥补物的不足。同样,当人的投入无法实现时,可以通过提高物的投入来弥补人力的不足。

(二)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生产现场是企业人员最集中的场所,是人们思想活跃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全局,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企业的总目标就难以实现,这一环节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物质消耗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上,而原因主要是出在“人”的因素上。因此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掌控、操作和完成的。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参与管理。生产工人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实行岗位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要做到工人自主管理,就应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培养工人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人的素质,只有现场生产工人的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才能提高工作主动性,也才能够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

(三)加强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船舶工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效益,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难题。企业要在发展中求生存,需要有一个良好、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生产,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使“安全第一”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会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积极导向功能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准则。通常所说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文化一样,具有精神性、群众性、环境制约性、动力支配性、连续性、广泛性等各种属性。所以,企业文化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2.班组建设

随着生产的发展,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都要由人来掌控。而现代化生产活动中强调的团队协作精神,就是班组建设的根本。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是体现企业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班组建设做起,班组建设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四)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职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的;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

总之,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我们要以“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船舶工业要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只有加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篇6:船舶分段生产的物流管理

装配前的工序主要包括下料、吊运以及定位等。1)下料。主要有手工与数控2种形式。数控下料精准度高于手工,数控车间按照具体的线型图,运用等离子切割机或者气焰切割机根据计算机录入的数据实施切割。在切割以前,需对构件的数据进行审核,防止由于数据偏差而导致错误下料。不管是手工还是数控下料,操作人员都需要在构件上标记清楚分段对应的名称、肋位号以及构件在该分段当中相应的编号,唯有标识准确,下道工序才可以准确运用。2)吊运。构件在吊运到分段生产车间时,往往需摆放一段时间。对构件堆放要科学,需将各个分段的构件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摆放,各个分段间留有相应的间距,尽可能防止各个分段构件的相互混杂。3)定位。定位划线作业需要由掌握相应船舶装配理论的技术工作者完成。在划好定位线以后,需要通过检验工作者测量、检查以后才可以进行装配作业。在具体的生产环节,因为思想不重视、人力资源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小型造船厂省去了复核定位线的环节,导致在分段完工以后才发现纵骨或者肋骨间的距离超标、分段无法连接等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对其进行修复,又耽误了船舶建造的工期。

1.2装配

在构件安装以前首先需对边缘进行打磨,打磨光顺构件边缘位置处的毛刺、缺口、飞溅等。在上胎架以前需实施小装配,肋骨框架、T型材以及拼板等,且需要在胎架前进行焊接。需确保小装配体以及构件定位的精准性,在安装时按照施工图纸所明确的位置进行安装。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接缝错位、误开孔、凹痕以及间隙超标等问题,需在达到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及时与船东进行沟通、妥善处理问题。

1.3焊接

在焊接作业前需完成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需要将全部会对焊接质量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清理干净,例如:铁锈、水、熔渣、油以及油漆等。在焊接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需要即刻清理干净焊缝中的焊渣,如此有助于及时修补缺陷。所有构件的末端以及切割端点均需实施包角焊,在焊接到边缘位置时,因为温度过高而难以包角,因此大部分焊工并不会进行包角焊,而是交由专门的焊工焊接,这样的施工形式不但浪费资源,还极易出现漏焊问题。因此,在焊接到边缘位置的时候,能够继续焊接周围的构件,再回身包角,运用此类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漏焊问题的出现。

1.4火工

篇7:船舶企业管理

一.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目的、工程应用价值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主要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全员,全过程,全方法。它有两个核心:其一是永无止境地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另一个是追求用户满意,要不断满足或超越顾客期望。

虽然因船配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严重事故的案例并不多,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忽视。一旦出现严重的船配产品质量问题,不仅船东、船厂和船配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为继,而且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船舶运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越多,船东对相关配套企业和船厂的信任度就越低,其在下单时就要对更多的配套产品或企业进行指定,或认为船厂把关不严而不再与其合作,甚至对国内整个船配行业失去信心。

我国造船企业的特点与国外先进船舶企业进行对比,继而选出我这次研究的主题:质量管理水平低是造成我国造船企业竞争力弱的主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全面质量管理是非常迫切的。

二.国内外形势现状、发展动态

我国船舶行业企业质量认证的现状,认为比较落后,企业质量认证带关企业实行质量法治,坚持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企业,特别是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均较复杂的船舶行业企业,应及早提高认识,下定决心,尽快解决。

目前正值中国船舶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船舶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船舶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船舶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船舶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船舶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我国的造船业企业在产品和工艺层面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早在上实际7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大型造船厂就在船舶设计、性能计算、完工计算等领域开始了

计算机应用。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造船企业开始较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这期间,购买了一批国外的中型计算机,并组织实施了软件的开发。开发研制了以计算机辅助造船为主要内容的CASIS(Ⅰ、Ⅱ、Ⅲ),以计算机辅助柴油机设计为主要内容的CADIS,以海洋工程研究设计为主要内容的CAMIS等,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造船业CAD/CAM的应用水平。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大中型船厂和设计单位,相继建立了局域网,开展了企业级CIMS试点工作。一些大型造船企业购买了瑞典的TRIBON、美国的CADDS5、法国的CATIA等三维

CAD/CAM系统,并做了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工艺层面上,很多造船企业都比较重视。中国造船大多出口,面向国际船东,对工艺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因此造船企业引进了较好的硬件,建立了数控加工流水线或数控设备【1】。

但在管理和市场的层面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上世纪末,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建立产品信息模型,实现了并行设计,并逐步开发应用CIMS。我们也引进了很多管理系统,但系统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2家企业分别引进了BAAN和FOURTH SHIFT公司的软件产品均没有成功应用,国内最先进的外高桥造船集团以优惠价格800万美金投资引进汉拿管理软件,目前由于我国造船第一大国目标的提出,日、韩政府已加紧对中国造船先进技术输出的限制该项目已存在实施夭折的风险。中国的造船业有自己的特点,盲目引进,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世界的造船格局中,分析我国与其它造船企业,我们不难发现:

1焊接一次性X射线拍片合格率我国只有70%左右,存在多次返工现象; 2无错误预舾装我国只有65%左右,需在后道工序中矫正;

3设计水平低,设计修改率我国远比日本,韩国高;

4由于工序错误率高因而导致员工劳动效率低,存在扯皮现象;

5质量管理水平低,质量成本意识薄弱;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形成自主质量管理的人文氛围,产品质量还是依靠船东检验或船级社检验。

由于存在诸多质量管理缺陷,使得我国建造的船舶质量差,进而约束了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世界造船市场上我们只能接一些常规船的订单,船东不愿将技术大,附加值高的优质订单交给我国船厂。如一艘3.8万平方米的LNG船的价值相当于10艘5万吨的散货船。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产值和利润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质量管理的改进可以减少返工,错误,延迟,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与原材料,因而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2】。拥有高质量与低成本,企业就可以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

三.主要实施内容、关键技术及典型实际算例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就需要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把过去的分散管理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综合治理;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方面,发动全员,全企业各部门参加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依靠科学的管理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处于受控制的状态,以达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目的。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PDCA循环,讲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段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做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促进管理创新,稳步发展造船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实施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因此稳步发展工作是符合船舶行业实际情况的,在学习国外先进的造船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同时,着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形成较为扎实,具有特点的管理基础,如推行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区域造船法、单元组装、预舾装等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并结合现代企业改制,指定新的工作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稳步推进造船企业全面管理的建设【3】。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好处:

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

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4】。

2、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质量认证是当今世界保证经济贸易发展的有效的制约手段,它是运用

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国际标准(这套标准共有5个,下称《标准》),由政府认可的公正第三方对企业进行质量审核、确认、呈报,并由权威机构批准、注册、领证。在船舶总公司的推动下,本系统内的11个地区公司和7个专业公司属下的上百家工厂和二十多个院所,已有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芜湖船厂、保定蓄电池厂、江津增压器厂和725所等7个企业先后认证,但与全球和全国热潮相比,我国的船舶行业企业的质量认证工作相对是后进了。

当然,中小型船舶的建造涉及多工种、多工序、多设备,是多方共同努力、协调配合的结果。对于一般质量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如采用数控下料、样板或样箱加工、平台对装、胎架总装等控制措施可比较容易地保证质量【5】。

四.结论和展望

要保证质量,还要重视质量保证体制。要针对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可行的检验制度。要重视自检和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制。同时加大对操作工人的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并制订适宜的激励机制,使人人都重视质量问题。工厂相关部门也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制订合理可行的工艺和标准文件,使之服务于整个船舶建造过程。这样,中小型船厂就能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制造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船舶产品。

该论文的研究源自对我们的造船企业在竞争格局中总是落后于竞争对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下的思考。通过对技术,成本,工期,质量等几方面的分析后

篇8:浅谈船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美国通用电器、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率先采用这一方法, 并取得了惊人的绩效。该方法随即成为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 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 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 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 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 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的规划功能、控制沟通功能、协调功能以及业绩评价功能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明确发展目标, 把长期战略规划和企业短期策略相结合。

2.有利于防患未然, 降低经营风险, 改善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

3.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船舶为主要产品的企业,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造船的效益, 企业要占领市场, 签订造船订单, 船价必须随行就市。在船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要想取得较好的造船效益, 唯一的选择就是较低造船成本。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是现阶段我国船厂进行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

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实际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制造成本。其中对设计成本的控制尤为重要, 加强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进行价值工程培训是降低设计成本的关键。

(一) 公司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公司已把降低成本作为工作的重点, 但有不少部门认为他们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很到位, 并且已为公司带来效益。然而, 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以下误区:

1.公司成本管理重点在表面和行政管理上, 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 如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 面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降低则很少考虑, 如提高钢材等材料利用率、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品质等。且易将成本指标完不成归结为客观因素, 如:原料价格上涨, 人工费用上涨等, 强调主观很少。

2.成本管理多是公司的部分领导和财务人员操心, 多数员工甚至部分领导都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的事情, 自己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 特别是生产部门认为只要把船舶生产出来, 保证了船舶的节点和交船时间就行了。另外, 由于近几年船舶行业的火爆, 订单的源源不断, 使得部分领导在重视生产的同时忽视了成本管理, 走进了“生产第一”的误区。目前, 公司只将生产部门的绩效与生产挂钩, 并没有将成本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中。

3.成本管理工作是“任务型、控制型”的, 从领导层到职工都在为完成目标成本而努力。而国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管理多数是“效率型、管理型”的, 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 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 培养全面多能的企业员工, 提高人的劳动效率。虽然公司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点, 并也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些工作, 但普遍重视力度不够。

4.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给成本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由于近几年船舶行业的火爆, 大小船厂遍地开花, 挖人现象非常严重, 造成公司人才紧缺, 而且有成本观念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给成本管理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5.未将成本管理目标与预算目标有效结合。

6.分工过细, 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协调成本增加。由于近几年公司的高速发展, 使得公司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 这就要求公司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 由此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过高;另外, 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 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 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 改善公司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1.改进产品及制造工艺设计、研究材料代用等问题, 降低产品设计及制造成本。抓好设计的源头, 依靠科学技术、先进工艺, 从源头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2.控制采购费用、降低储备成本。运用A、B、C分类法, 对A、B类物资实行重点控制, 实行择优采购、限价采购、或经济批量采购。避免单一供应商, 并对供应商的信誉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以刺激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对于重点物资可实行集团统一采购或批量采购, 利用批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并确定合理的储备量, 对储备成本实行限额控制。

3.实施全面考核。目标成本确定后, 为了确保目标成本的完成, 必须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内部各单位、各部门, 直到每个岗位, 使每个岗位都承担起降低成本的责任。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形成“至上而下层层分解、至下而上逐级保证”的“金字塔”式成本控制系统。以产品目标成本及其指标分解体系为标准, 对内部各单位的实际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加以严格的奖罚制度, 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一环。通过考核, 把每个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在考核中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内容全面, 所有内部单位、部门和产品都要纳入考核范围;二是坚持“三不”原则, 即“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 态度坚决, 奖罚分明。目前, 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相对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不强, 加之管理手段或方式跟不上, 成本消耗与职工工资捆绑得不紧, 没有形成“1对1”的关系。为此, 要做到两点:一是成本管理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尤其是对实际成本完成情况的考核和考核结果兑现以及工资分配要充分公开, 让每位员工确实看到成本节、超导致工资增减的金额, 使全体员工真正意识到“浪费成本就是在消耗工资”, 牢固树立“省下的就是挣下的”的成本观;二是立足企业实际, 创新管理手段, 有效指导各级单位和每位员工加强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 避免因成本核算信息的滞后而削弱了对成本消耗的事中控制。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挖掘降低成本的新潜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 人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 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 拟定的工艺, 制定的计划, 采取的措施, 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 有多大的影响, 一般心中无数。因此, 加强成本管理, 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增强成本观念, 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 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采取措施, 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 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 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 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 实现自主管理, 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 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5.挖潜节约、降低制造成本。严格限额领料制度, 提高钢材、电缆、油漆利用率, 创造条件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制度;优化劳动组合, 合理制定工时定额, 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工时费用;均衡生产、经济批量投入, 合理控制生产资金占用量;强化质量成本核算, 严格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降低机器的物耗成本。

6.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采用中组合拢、设备预吊装、预舾装和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措施, 改进生产工序, 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缩短船台和码头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这对加强存货和资金周转有着积极和重要作用。

7.将成本管理目标与预算目标有效结合。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时, 应根据船舶的建造能力, 结合单船成本管理目标来确定预算目标, 使成本管理目标与预算目标有效统一, 从而达到考核标准的唯一性。

8.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中既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部分, 也有不适应的部分, 企业必须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 并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 确定企业的核心任务, 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 减少不必要的层级。另外企业以此为基础可以科学地设计和建设企业的信息渠道, 使其在到达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 保证信息的通畅和有效。

三、建立模拟法人考核机制是执行预算的保证

考核机制的到位是保证实现目标成本指标和严格执行预算的关键。船舶企业控制成本的难度和关键点在于采购成本及制造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产品在报价谈判过程中技术规格书的确定, 包含设计成本、生产设计成本以及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涉及市场营销部、设计部以及物资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 各个环节指标都应进行量化和中间反馈、度量和控制。对采购成本控制须明确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 下达主要相关部门的联责考核指标, 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对责任单位进行奖惩, 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 使这些部门在技术规格制订、设备选型、设计优化、供应商管理等工作中加强沟通、系统管理, 有效降低成本。

制造成本控制的难点在于船舶企业的生产方式不同于流水线作业的区域作业方式, 外场作业多、生产人员在区域间流动性强、工位不固定, 人员需求弹性大, 各工序交叉作业多。应在公司内部引入模拟独立法人实体机制, 一切以效益为中心, 突出成本和利润控制, 各工序体现成本和效益的优化。实行内部模拟独立法人制, 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司内部管理, 实行内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按市场法则进行运作, 能确保各工序更好的贴近市场、快速应对市场, 建立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其次能够化解风险, 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通过内部模拟法人机制的实施, 各部门和员工开始关注市场, 变市场压力为动力, 增强了盈利意识, 提高了责任感、危机感以及工作主动性, 积极规避市场风险。再次强化了管理, 增强了打造竞争新优势的能力。各工序由原来重点关注技术经济指标和产量, 转向重点关注工序成本和工序利润, 体现综合效益的优化。

四、总结

总之,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充分对资金进行掌控, 对收支合同进行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检查体系, 企业就会以一种健康、规范的体系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鉴政.提升理财水平建设一流船厂.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4.03第8期

上一篇:江苏何园导游词下一篇:自信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