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_力求精进

2024-06-02

探索创新_力求精进(通用2篇)

篇1:探索创新_力求精进

探索创新 力求精进

学生会,全称是学生委员会(Student Committee),是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在各院校的分支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发挥作为党和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我作为理学院学生会的一员,深知当代大学生对学生组织的理解、需求,以及各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更明白学生会所做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校民主程度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高校教育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就本次论坛所展开深入交流的议题来说,学生会的许多工作在成功开展的同时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我校学生会成功之处。

1、加强学生会队伍建设,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基础性工作扎实到位,做好学生会工作计划。学生会是一个学生组织,最根本的是为同学服务,坚持正确的方针、方向和理展的关键,因而,上级着重加强了对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使人员机制更为灵活,能上能论指导,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开展工作。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会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会能否坚实、稳定地发下能进能退,培养了广大学生会干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使整个工作环境呈现出了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景象。

2、立足本职,联合三会,倡导良好校园文化,满足同学们多方位需求,同学是我们的选票,获得同学们的支持,便为学生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会的天职是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利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系学生会举办各种高品位、多层次的活动。为此,学生会始终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观念,推出精品,打造了一的系列活动,满足了同学的需要,也获得了广大同学的支持和欢迎。

3、带动和引导广大同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当中,学生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学生会要始终把带动和引导广大同学以主人翁意识作为现实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带动广大同学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4、宣传工作,潜移默化的对同学们思想产生影响。学生会在宣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海报等各种载体向同学们宣传校内活动情况,引导广大学生关注时事,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学生会组织工作的瓶颈分析

1、学生会管理层、执行层忽略组织文化建设

学生干部凭着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参与到学生会工作中。由于自身年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经验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干部认为参与学生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服务同学,提升自我。很少意识、了解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意义,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而又因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更新率和调整力度均较高,学生干部大多不愿意从事组织文化建设这一需要较长时间、长远规划的工作,而倾向于在在任期间做出成绩,完成自己的目标。

2、组织文化建设的手段方法较为落后

应对不同的组织文化建设内容的需要,其手段方法众多。如,学生会的干部培养、干事培训、组织标志征集、组织文化自查自纠、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但方法手段多是建立在学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的理论性的指导较少,应用更少。主要的手段方法有:正面灌输法、规范法、激励法、示范法、实践法、暗示法、感染法。只有使用规范的经过验证的科学手段,才能有效地促进组织文化建设的发展。

3、高校学生会领导层从事组织文化建设的难度较高

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压力较大,致使组织领导者无法抽身对组织发展进行系统的设想,更无法探索和研究学生会的特色组织文化;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会的自主权并未如理论上高度独立,而是在资金、物资、人力资源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同时接受多方管理,导致自身组织无法完全按照组织性质及意志开展学生会工作;还有一方面是,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并未深入学生会,不少学生会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措施、方向出现偏差,效果不佳。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致使学生会领导层缺乏时间精力、缺乏资源、缺乏理论支撑以促使其重视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三、学生会组织工作的解决意见

1、增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意识

组织文化建设是学生会自身组织建设的一种核心途径,学生会领导层要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关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加以重视,进一步明确组织发展目标与团队建设理念,并将其贯彻到总体工作布局与人事培养当中。各部门要按照学生会总体布局,优化各自部门文化的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工作成效目标之一,努力把组织文化融入到具体工作与活动之中,让参与者享受具有组织文化特色的活动与服务。

2、加强学生会工作团队建设

干部队伍是学生会组织文化的核心载体。结合学生会核心理念,努力深化学生会干部考核机制、学生会激励机制与学生会评优制度,加强学生干部行为规范与能力导向,促使学生干部素质的整体提升。应该把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生会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基础,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提高干部个人与学生会组织核心价值、文化理念的统一度,使之成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四、如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引领工作

学生会应着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为学习实践活动是学校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重大契机。所以在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应做到这几点:

1、认真制定方案.2、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学习形式,抓好学习培训。

3、广泛征求意见,突出实践特色,撰写调研报告。

4、紧扣关键环节,反复讨论修改,形成分析检查报告。

5、改进工作作风,落实整改事项,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6、认真梳理思考,抓好重点事项,完善体制机制。

在平时学生会工作中我们还应注意到:

1、着力各类学习,不断营造校园人文气息

2、着力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切实改进工作

3、在巩固学习成果,关注问题意识,形成发展理念

4、在加强自身建设,关注民主评议,形成学习型组织

5、在夯实队伍建设,关注行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6、在凝聚服务民生,关注群众组织,形成和谐环境

除此之外,对同学们的意见的收集、处理以及上传,我们还没有一个严密的机制来保证反应的迅速。还有,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并没有处在真正的主动位置上。“学生的事情学生做”,这在很多普通的学校得到承认。老师组织的活动再完美,再精彩,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学生活动;学生组织的活动,哪怕办得再差,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而且,学生会正处于成长期,走弯路、遇挫折、犯错误,从某程度上说是必然的。没有今天的经验教训的积累,我们如何期待明天的辉煌呢?学生会即将完成其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全系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共同努力下,学生会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篇2:探索创新_力求精进

创新杨浦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之路

——2008年杨浦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工作总结

为严格规范医疗市场竞争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与合法权益,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我区紧紧围绕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以下简称为‚打非‛)的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牵头,多部门联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性工作机制;并做到方法上有创新,行动上有突破,一批典型案件得到依法严厉查处,以‚属地化监管、部门联合、相互通报、行刑衔接、网络化宣传‛为中心的杨浦区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形成,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打非”的领导核心。

作为2008年市平安建设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非‛工作也是本区构建‚知识杨浦、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区委、区府就此召开了两次专题讨论会,区委书记陈安杰做了重要指示;为加强对本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副区长吴乾渝任组组长,卫生、区综治办、公安、工商、房地、食药监、城管、街道镇等12个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区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卫生局牵头、各部门组成的‚区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专项工作办公室‛(简称‚打非办‛)专门负责全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将办公地设在卫监所,通过集中办公,增派人员、划拨专款、提供车辆及设备等确保‚打非‛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联合执法的组织体系。

二、确定重点,精心部署,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为将本项工作做实做好,根据《关于开展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的通知》(沪卫监督“2008”15号)及《2008年杨浦区平安建 设实事项目计划任务书》(杨综治办“2008”15号)的要求,区政府制定并下发了《2008年杨浦区打击‚医托‛、整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目标、各职能部门职责、构建了各部门间横向联动的监管机制。7月2日,7月11日,副区长吴乾渝专门召开了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镇相关负责人参加的‚打非‛动员大会,对全区打非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针对我区‚医托‛现象历经几年整治已基本铲除的现状,将今年‚打非‛重点定于整治‚无证行医‛上。其后,‚打非办‛先后8次召开专题和联席会议,研究情况、商讨量对策、确定方案,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的推进。

三、苦练内功,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为确保‚打非‛工作取得实效,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区卫监所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抽调全所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卫生监督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组织监督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杜绝不作为、乱作为和其他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兄弟区县的交流,开阔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了监督员的执法本领。

四、创新方法,寻求突破,构建机制

1、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分级分类打击。

为摸清我区无证行医的底数,使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不留死角,‚打非办‛、区卫监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和群众举报等线索,深入到每街、每巷,采取明查和暗访,对辖区无证行医活动进行了全面排摸,建立了74家无证行医基础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维护;同时根据规模(租用房屋的地段、房屋面积、行医类别、医疗广告牌的大小、拥有牙科综合治疗椅数、打击难度)等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及类别,对被定为A级、B级的无证行医点采取每周进行执法检查,对被定为C、D级的无证行医点至少每月 2 执法检查两次以上。通过实行这种‚不同频次、不同深度‛的分级分类打击,确保了对非法行医的重点打击和全覆盖。

2、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逐步实行属地化监管。

为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的基层作用,深入推行属地化监管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打非‛办主动与辖区的12家街道(镇)的相关职能工作部门进行了逐一走访,建立起了与之的定期信息通报协调机制, 形成了监控双层网络,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一是落实监控双层网络,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即依托街道的力量来监控无证行医动向,把信息排摸工作落到基层,达到动态监控的效果。具体做法为:‚打非‛办定期将无证行医点抄告街道综治办,街道协助进行非法行医信息排摸,每双月将无证行医者及房东的信息反馈‚打非‛办,做到动态监控无死角;二是发挥基层网络优势,扩大打非宣传的广度及深度。具体做法为:由居委会协助向市民发放《关于坚决打击‚医托‛和无证行医活动的通告》、公示非法行医举报电话。制作《房东告知书》,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为加强对房东进行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措施,构建起了‚打非‛办-街道、镇-居委会的三级立体监测、监管网络,形成了信息沟通环路。开创了区内联动的综合整治局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联动机制,有效遏止了无证行医的回潮。

3、重点打击、错时执法,确保专项行动成效。

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多家无证行医点已经人去楼空,彻底自行关闭。但也有部分顽固无证行医点采取夜间营业,无证医疗广告牌隐秘,点与点间互通信息等来规避执法,对此我区及时调整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措施,使无证行医无处藏匿。一是采用采取与无证行医者签订限期‚停业‛承诺书、喷涂‚无证行医‛标识及拆除广告招牌、收缴牙椅、诊疗器械等执法手段。二是采取不定时、夜间、周末双休日、节假日的错时执法,及‚分点—撒网式‛统一行动等措施,彻底清除了一些‚白天闭门不开,晚上病 3 人排队‛的隐蔽‚黑诊所‛,使数家相互勾结的‚连锁店‛被一网打尽。如2008年8月13日晚,对蹲守监查、布控的基础上,同时对四个街道的10家无证行医点进行查处,防止非法行医者弃店逃跑或转移药品及其他医疗器具,力保不遗漏一处黑诊所,使数家相互勾结的‚连锁店‛被一网打尽,此次共收缴综合牙科治疗椅2台,高压消毒锅1台,气泵1台,牙钻机1台,各种药品共计29箱、一次性输液器1箱。在行动中,对那些不明真相、对执法行为不理解的围观群众进行耐心的宣传教育,向他们宣讲了非法行医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严重后果,得到了相当大的社会宣传效果。

4、开展市区联动、区区联动,使非法行医无处藏匿。

对一些大案要案或地处两区交界处的非法行医点,采取市区联动和区区互动工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使非法行医无处藏匿;如对地处两区交界的江湾机场附近外来人员众多,可能存在设置地下诊所的情况,联合市卫监所、宝山区卫监所、区计生委等单位开展联动巡查,两次对江湾机场附近2平方公里的区域近百家流动人口暂住户进行了地毯式巡查,保障了广大流动人口的健康权益,并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宣传影响力。

5、探索运用‚行刑衔接‛平台,提高打非效率。

与公安部门携手,建立了案件移送制度,实施行刑衔接。今年5月9日高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为惩戒屡禁不止的无证行医案件查处提供了绿色通道。为此,我局适时调整思路,研究对策。专门走访区公安分局,就如何理解、落实行刑衔接进行商讨,得到了区公安局的大力支持,达成共识。通过对2004年至今的无证行医处罚情况进行整理,对4户累教不改的‚钉子户‛,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月2日,已启动第一例行刑衔接案件,无证行医者张某某已被区公安分局正式逮捕,即将被正式起诉。该案件为我区打非 4 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打击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也为深化打非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对非法行医人员都敲响了警钟。

6、深化有奖举报,落实上级办案件。

为提高监督执法效率,我区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将打非举报电话与卫监所举报电话捆绑并向社会公布,一时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今年共接到投诉和举报120起,通过对举报线索的认真梳理和排查,做到有报必查,及时处理了不少大案和典型案例,如被处罚2800元及没收医疗器械无证开展针灸减肥案,被取缔的设在新江湾城街道外来人口集中点的非法接生案等。同时对投诉和举报有查必答,并对举报人予以奖励,赢得了群众对卫生执法部门的信任,进而使非法行医活动没有立足之地,达到了净化医疗市场的目的。

7、广泛宣传氛围浓厚,组织义诊惠及群众。

在开展打非专项行动中,十分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效应和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站、政府网站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普及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学科普知识,及时通报专项行动进展、重大案件查处情况,争取全社会对打非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新闻坊、杨浦有线台先后报道打非动态,新闻晚报、杨浦时报报道打非新闻5篇,市所外网报道10余篇。此外,编印打非简讯10余期,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展出展板35块,接受咨询近500人次,针对特定人群,发放200余份问卷调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开展了各类义诊服务4次,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义诊2次。形成了高覆盖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态势,提高群众对非法行医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引导群众正确择医,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打非工作的社会效益。

五、重拳打击,取得有阶段性成效。

在近一年打非工作的扎实推进中,我区非法行医情况得到了有效扼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一是出动执法人员950余人次,完成对辖区内 5 74家无证行医点五轮次的集中取缔,共全覆盖取缔4次。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60起,取缔无证32家,收缴各类药品、器械35箱、一次性针头、输液器20余包、牙椅12台、牙模720件、气泵20台、牙钻机30台,取缔户外广告250块,立案处罚60起,处罚金额达14.0950万元,一名非法行医者被正式批捕,处罚数及处罚金额较上年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重点对象回潮得到控制。一批顽固非法行医点被强行取缔,无证行医回潮率明显降低,辖区内非法行医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医疗服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三是社会效应良好。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打非参与度明显提高。四是工作手段完善。以‚摸清底数,分级分类打击,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重点打击、错时执法,注重举报宣传,开展市区联动、区区联动、部门联动‛重点的打非手段的运用日臻成熟。五是长效机制形成。‚属地化监管、部门联合、相互通报、行刑衔接、网络化宣传‛的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

六、打击非法行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通过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无证行医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在专项行动期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有所收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解决,我们高压严打的态势稍一减弱,它就可能反弹,造成‚打而不死、禁而不绝‛的局面原因主要有:

1、‚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是目前取缔非法行医遇到的一大问题。联合执法、取缔虽有力度,但执法成本较高,无证行医经营成本却较低,行医场所被取缔后,无证行医者极易重新开业或在其他场所‚重操旧业‛,取缔并不能让他们‚伤筋动骨‛,造成屡冲屡开,这类‚回潮‛现象给彻底取缔带来了困难。

2、随着取缔工作的深入开展取缔难度加大,无证行医点隐藏得更加隐蔽,由公开转入地下,或者只在晚上、休息日营业,跟执法部门打起‚游 6 击战‛。且无证行医者相互勾结,采取‚通风报信‛、‚医药分离‛的手段对付检查,这给取缔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3、由于无证行医点价格低廉,行医形式灵活方便,患者往往贪图便宜、快捷。这种灵活、方便、廉价的服务方式,满足了部分需求,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生存的环境和空间。

4、无证行医者借住的房子,大多是居民的私房,出借房屋给房东带来的利益,使得他们和无证行医者站在一起,而对政府各部门的执法检查抱有抵触甚至对立的情绪。

5、无证行医者多数为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因此,无证行医者对处罚履行常常不能到位,强制执行往往难以奏效,形成‚罚单好开,钱难罚‛,往往一旦罚钱,非法行医者就逃之夭夭,处罚无法实施。

七、标本兼治,重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如何提高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效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我们需要讨论和研究的课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先后多次专题研究。11月19日召开2008年杨浦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总结交流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发挥部门间协同作战的优势,保证信息畅通等问题提了达成了共识:

1、‚打非‛成功经验在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强大整治力量。特别是公安部门对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的非法行医者,再次非法行医的予以及时采取行动,从源头和从深度上治理无证行医,对‚打非‛工作起到极大推进作用。

2、经调查,大多数的无证行医者均租借房屋从事非法经营,其中,有超过50%的房屋性质为住房,另有一部分为违章建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监管,可否通过房地部门的主动介入,对房屋出租人的处罚来达到整治无证行医的目的,杜绝非法行医场所的滋生。

3、更好发挥社会监管网络监督,将管理重心下沉到社区、居委会,构建网络,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和沟通制度。同时,同时,要继续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对非法行医危害的认识,自觉抵制非法行医行为。

4、在解决低收入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通过打建并举,疏堵结合,满足居民要求。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压缩非法行医(主要以非法牙科诊所为主)的生存空间,可相应提高公共医疗的供应水平:当前,辖区内三级医疗网络的牙科供给已趋于其能力的上限,而各街道、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按规划已完成布局和建设,可否在考虑地域、服务人群及半径、医疗消费水平等的基础上,对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统一规划,选择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增设一台牙椅,配备一名牙科医生,并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这样即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又便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达到维持正常医疗市场秩序的目的。

总之,无证行医已不单单是某一领域的问题,已渐渐地发展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应‚疏通、引导、打击‛多管齐下,‚疏为上、引为中、打为下‛,才能真正做到让无证行医没有生存地。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

上一篇: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下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