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4-13

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7篇)

篇1: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滇池流域水资源矩缺,水质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流域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滇池保护治理的措施和对策.作 者:余艳玲    YU Yan-ling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9(z1) 分类号:X24 关键词:水资源    问题    对策    滇池   

 

篇2: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滇池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着面积缩小、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生态危机.在论述了滇池的`重要生态地位以及面临的各种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作 者:孙鸿雁 周红斌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期 刊:林业建设 Journal:FORESTRY CONSTRUCTION年,卷(期):,“”(2)分类号:X8关键词:滇池 湿地 生态环境 现状 保护对策

篇3: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植物、农业、水资源等方面影响逐渐成为近10余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2,3,4,5,6]。姚凤梅等利用DSSAT中的CERES-rice作物模式分析发现, 在A2和B2情景下, 昆明和海口 (海南省) 的水稻产量下降幅度大于南方其他站点[7]。宁夏引黄灌区1961年以来的调查统计表明, 气候变暖对春小麦单产的贡献率为-2.6%, 不利于春小麦生产[8]。吴绍洪等利用参考作物腾发量和干湿指数分析了1971-2000年中国陆地表层的干湿状况[9]。在气候变化科学中, Mann-Kendall法主要用于检验水文、气象等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10,1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过去多用于计量经济学中, 现已逐渐在地理、水资源方面得到应用[12,13]。

西南地区由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及中南半岛的低纬度不同地形地貌共同作用, 加上靠近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热带气团发源地, 气候变化异于中国北方等其他地区, 如池再香等发现, 1961年以来黔东南地区降水增加、气温下降[14]。马振锋等认为西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存在非同步性[15]。孙永亮等的研究发现青海湖流域的气温升高、降水增加, 但主要入湖河流径流量却减少[16]。滇池流域是滇中经济核心区,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远远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 滇池水质长期处于Ⅴ类~劣Ⅴ类, 研究滇池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于全社会进一步明晰滇池高原湖泊生态修复治理的方向和重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使用的数据

(1) 滇池流域内昆明站1953-2000年的逐日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

(2) 2000年度滇池流域内各县 (区) 的农业统计年报。

(3) 滇池的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水位、出湖水量。

(4) 滇池出口及滇池下游螳螂川的海口、蔡家村两个水文站1953-2005年的实测逐月径流量系列。

1.2 灌溉定额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采用Penman Montieth方程计算[17]。水稻灌溉定额为生育期内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指灌区内同一时期各种作物灌水定额按种植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并考虑大、小春作物轮作和复种的影响[18,19]。

1.3 Mann-Kendall 趋势检验

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 (简称M-K检验) 主要用于水文气象资料趋势检验, 如水质、流量、气温和降雨等[10,11]。给定显著性水平α, 在正态分布表查临界值Mα/2, 若|M|<Mα/2, 趋势不显著;若|M|>Mα/2, 即趋势显著。且当M为正时表示上升或增加的趋势, 反之则为下降或减少趋势。

1.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时间序列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定义为[20]:设有两个时间序列变量XY, 若采用X的过去值情况下, 得到Y 的预测值比在不采用X的过去值情况下所得到的Y 预测值更好, 则说XY的原因, 或X会引起Y。反之, 则X对于Y在统计上独立, 在时间上不相关。设有两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XY, 检验它们间有无Granger因果关系的模型如下

Yt=λ+i=1mαXt-i+j=1nBjYt-j+μt (1)

式中:λ为截距;mn为滞后值;t为时间;μt为误差项。变量XY为含一个单位根的不平稳的I (1) 时间序列, 检验它们间有无Granger因果关系可用如下的第一差分滞后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

ΔYt=λ+i=1mαΔXt-i+j=1nBjΔYt-j+μt (2)

式中, 所有项都是平稳的, 故消除了时间序列XY的不平稳问题。究竟采用式 (1) 或者式 (2) 分析时间序列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取决于时间序列是否含有单位根, 即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通常采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检验技术[13], 回归方程为:

ΔYt=α+βΤ+ϕYt-1+j=1pψjΔYt-j+εt (3)

式中:Yt是待检验之时间序列;α是常数项;T为时间趋势;p是时间滞后值;εt是随机误差项。

2 结果分析

2.1 气象要素

对昆明站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6个气象要素, 按1-12月份及年值分别采用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变化检验, 结果如表1。变化趋势是年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是普遍升高, 只有4、5、7、12月的最高温度呈下降趋势;但从190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看, 昆明站的年平均温度呈现70年左右的“增-减-增”的周期性波动, 即1900-1940年为持续增加, 1940-1970年为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增加的趋势[21]。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却均为降低, 仅有4、5月份的相对湿度为增加趋势。以α=0.05显著性水平统计, 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年值及10个月以上的时段都达到了该水平。另一方面, 最高温度全年无一个时段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 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只有2~5个时段达到该水平。

注:正为增加趋势, 负则为降低, 带*者为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

昆明站的年平均温度在1953-1977年为持续下降, 但1977-2000年为增温的趋势, 年内枯季和雨季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温度相同。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值和枯季都是呈持续下降趋势, 但在1981年前后却为“增-减”的转折变化。平均风速则为持续的显著下降趋势。由于纵向岭谷及邻近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集中在3.5 a以下高频振荡时域, 具有年代际变化[22,23]。为消除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将5 a滑动平均值也列出对比。

2.2 参考作物腾发量和干湿指数

对于昆明站1-12月份各个时段降水量、蒸发量、ET0的Mann-kendall变化趋势检验结果如表2, 降水量在冬、春季节 (11月-4月) 的变化较为明显外, 年值及夏、秋两季各个月份的变化较小, 增、减变化的时段数相同;年降水量在1951-1992年期间为持续下降, 但1992-2000年为增加的转折趋势, 年内枯季和雨季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温度基本相同, 但雨季更为相似 (图略) 。蒸发量则在年均值和4、5、7月份为显著下降, 达到α=0.05检验水平, 大致为冬春季下降、夏秋季增加的趋势。年均ET0为显著地下降, 但年内只有4、7月份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 在3、6、10月份还出现略微上升的趋势, ET0年值在1990年发生转折变化, 由1953-1990年的减少变为1990-2000年的增加趋势, 枯季和雨季的变化与年值相同。

按照Vysotskii模型, 干湿指数Ia定义为ET0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9], 干湿状况判别条件:Ia≤0.99为湿润, 1.00<Ia≤1.49为半湿润, 1.50<Ia≤3.99为半干旱, Ia≥4.00为干旱。如表2, 以滇池流域内的昆明站为代表, 分析流域内干湿状况的变化趋势。除雨季的6-10月份外, 其他时段昆明站的干湿指数都是显著降低的趋势, 在1-4月及11、12月份还达到了α=0.05显著性水平, 说明近50年来滇池流域是朝着湿润的方向演变。年内不同季节的干湿状况差异十分明显, 枯季 (12月-次年4月) 的干湿指数虽然呈降低趋势, 逐渐变湿润, 但都是高于4.00的分界线, 即枯季滇池流域仍是属于干旱类型区;雨季 (5-11月) 的干湿指数在1.50附近波动, 属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全年综合是属于半干旱类型。

2.3 关于“蒸发悖论”现象

根据丛振涛等研究提出的“蒸发悖论”现象[24], 即同一个时段的蒸发量与ET0的变化趋势相反。从表2可以看出, 昆明站1953年以来, 在1-3、8、9等5个月份存在“蒸发悖论”现象, 1、2、8、9等4个月份的ET0系列减少趋势, 而蒸发量却为增加, 相反地, 3月份的ET0和蒸发量则分别为增加、减少的趋势。与文献[24]所叙述相类似地, 昆明站的全年各个月份的风速为下降趋势, 辐射项 (此处以ET0代替) 在年内有9个月份也呈下降趋势, 但云量 (此处以日照时数代替) 、湿度全年都是显著地减少。另一方面, 蒸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存在“逆向关系”的时段为1-3、7、9、10、12等7个月, 即不符合Budyko假设条件, 在能量不变时随着降水增加 (减少) , 潜在蒸发量应有所下降 (增加) 。

2.4 灌溉定额

结合滇池流域及周边邻近的富民、嵩明等典型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调查分析, 得到3个典型灌区1956-2000年的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系列。当同一种灌溉用水管理模式下的各种边界条件不变时, 采用历年逐月气象、降水、作物和土壤资料进行灌溉制度设计, 作物灌溉需水定额的年际变化仅反映出气候环境改变产生的影响。各站1956-2000年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变化趋势的Mann-Kendall检验如表3所示, 即昆明、富民、嵩明等3个灌区的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都呈减少趋势, 但只有嵩明灌区各个时段和富民灌区枯季的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系列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这是由于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近50年来主要灌溉期11月-次年5月份的降水增加、参考作物腾发量减少、干湿指数降低, 尽管相对湿度下降, 仍导致了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灌溉定额普遍呈降低趋势, 这与云南省境内的滇中高原绝大部分地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 海口与蔡家村的降水径流因果关系

3.1 滇池出湖径流变化趋势检验

本次选用了1953-2005年的滇池出湖水量和下游螳螂川上的蔡家村水文站1953-2004年的实测径流系列进行趋势分析 (注:海口站出湖径流过程在2000年后已包括了草海从西园隧洞的出湖水量) , Mann-Kendall趋势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即滇池出口海口站1953年以来的年度、枯季、雨季的出湖水量都是下降趋势, 下游蔡家村站却为增加的趋势, 但均未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

3.2 单根平稳性检验

降水、径流等水文气象因子时间序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要求序列是平稳的, 检验的方法是采用ADF检验法[13]。当序列的ADF统计量大于MacKinnon临界值时, 接受原假设H0:ω=0, 即变量序列存在单位根, 为不平稳序列;反之则拒绝原假设H0:ω=0, 即认为序列是平稳的。如表4, 昆明站的年度、枯季、汛期及分10年段的降水系列, 海口站和蔡家村站年度、枯季、汛期及分10年段的径流系列的ADF统计量都大于MacKinnon临界值, 因此, 所有序列都是平稳的, 符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分析条件。

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的零假设是“变量1不是引起变量2变化的原因”, 对于昆明站的年度、枯季、汛期及20世纪50-90年代等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系列, 与相应时段的海口站和蔡家村站径流系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得到以下结论:①昆明站年降水与蔡家村站年径流无因果关系, 但与海口站年径流在检验水平为10%的检验水平上存在因果关系;②除枯季降水与海口站径流有因果关系, 达到10%的显著水平外, 昆明站的汛期降水与海口、蔡家村两站的径流, 枯季降水与蔡家村站径流都没有因果关系;③除70年代以外, 在50、60、80、90年代等4个时期昆明站的降水都与海口、蔡家村两个水文站断面的径流量存在因果关系。同样地, 根据海口站的年度、枯季、汛期及20世纪50-90年代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径流系列, 与相应时段的螳螂川中段蔡家村水文站径流系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可以得到:①在年度、枯季及汛期, 海口站年径流与下游的蔡家村站年径流都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②20世纪50、70、80年代时海口站径流与蔡家村站径流存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60、90年代时海口站径流与蔡家村站径流又存在因果关系。海口、蔡家村两个水文站不同年代的径流组成变化如图1所示。

注:标*为检验显著水平为5%, 未标示则为1%;检验值小于临界值说明该序列稳定。

根据周建等的研究[12], 当样本数小于20时, 检验结果为“存在因果关系”有90%以上的概率保证存在真实的因果关系;但“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结果则不能据此断定不存在真实的因果关系。如对于20世纪50、70、80年代的不同时期, 海口、蔡家村两个水文站的年径流相关系数高达0.945~0.980, 存在着Granger检验结果失真的问题。

3.4 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按照降水与径流的一般关系而言, 昆明站1992年以来的年降水和枯季降水量都是呈增加的转折变化, 滇池出湖径流量应为增加的趋势, 但由于滇池流域内云南省会昆明城市的人口增加和城市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流域内的用水消耗量大幅度增加, 抵消了由于气候原因增加的径流量, 因而为下降趋势。滇池流域内骨干水库松华坝40多年来的供水结构变化显示, 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比例逐年增加, 在1980年时达到与农业灌溉相同, 此后继续增加, 到2003年以后全部转变为城市供水, 农业灌溉供水降至零, 而水库供水利用后的回归水量却逐渐由1960年的0.25亿m3/a增至2000年的1.23亿m3/a, 扩大近5倍。滇池年平均水位自1961年以来呈显著上升趋势, 按10年滑动平均值计, 20世纪60、70、80年代平均水位在1 886.40~1 886.46 m之间波动, 但进入90年代后, 水位逐渐抬升到1 886.89~1 886.99 m;而湖泊的年均消落深度则从60年代的1.03 m/a递减到目前的0.70 m/a;出湖水量则由六七十年代的4.36亿m3/a下降到80年代的2.77亿m3/a左右, 又逐渐增加到目前的5.64亿m3/a。

滇池流域内生活生产消耗水量占流域消耗与出湖水量之和的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的7.8%逐渐增至90年代的30%左右[25]。尽管90年代以来流域内降水为增加的转折趋势, 但90年代降水量与1951年以来的多年平均值的变幅仅4.6%, 而90年代以来的滇池出湖水量较多年均值增加了25.4%, 流域内生活、生产耗水量的增幅也比平均值增加了50.5%, 农业用水比重由1980年的56%下降到目前的38%左右, 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增加的同时, 水资源消耗率随之降低, 从而出现滇池出湖水量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1995年以前滇池出湖水量还能反映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 但2000年以后每年出湖水量和水位只有小范围变动, 是为维持滇池下游螳螂川、普渡河沿岸工农业的取用水及滇池环湖取水的保障, 滇池已丧失天然湖泊的调蓄作用, 加上流域内城市经济飞速发展, 污染物越来越多, 带来治理难度逐渐加大, 滇池水环境状况没有明显改观, 说明1990s以来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滇池出湖径流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滇池下游螳螂川上蔡家村水文站的径流长期变化趋势与区域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海口~蔡家村的区间径流面积为2 243 km2, 占蔡家村站控制面积的43.4%, 逐渐消除了上游昆明城市扩张带来的影响。此外, 滇池出湖径流与流域内降水系列的相关系数仅0.601, 较常规水平低得多, 也是由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天然径流的干扰, 不仅改变了径流的年内丰枯变化过程, 还由于滇池湖水的多次循环使用, 出湖径流过程已远离其自然规律。因此, 尽管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滇池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其不足以与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程度相抵消, 滇池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仍然要立足于全社会节水、城市截污和污水处理、水源保护、外流域引水等措施相结合,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滇池, 恢复高原明珠。

4 结 语

(1) 根据Mann-Kendall检验结果, 近50年来滇池流域内年度及各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普遍升高, 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降低。年度及枯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雨季降水在减少, 总体上增减变化小。蒸发量大致为冬春季下降、夏秋季增加的趋势。年均ET0显著地下降, 年内3、6、10月份还出现略微上升的趋势, ET0年值在1990年发生由减少到增加的转折变化。除6-10月份外, 其他时段的干湿指数都是降低趋势, 在1-4月及11、12月份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在1-3、8、9等5个月份存在“蒸发悖论”现象, 蒸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存在“逆向关系”的时段为1-3、7、9、10、12等7个月。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都呈减少趋势。

(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 昆明站年降水与蔡家村站年径流无因果关系, 但与海口站年径流在检验水平为10%的检验水平上存在因果关系;在年度、枯季及汛期, 海口站年径流与下游的蔡家村站年径流都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滇池出湖径流变化趋势与流域内降水的不一致性表明, 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已对滇池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但不足以与人类活动带来的干扰程度相抵消, 滇池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仍需立足于全社会节水、城市截污和污水处理、水源保护、外流域引水等措施。

篇4: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选择流域内6种代表性的蔬菜、花卉秸秆,研究其对滇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平的秸秆投加量下,TN、TP负荷量在秸秆投入水中约45d和30d左右均达到最大值,花卉秸秆在水体中TN、TP的总释放量明显高于蔬菜秸秆;水体TN、TP含量与秸秆投加量均成显著正相关.花卉、蔬菜秸秆进入滇池水后的.最大潜在污染负荷量分别为:花卉秸秆的TN污染负荷为54.11g/kg,TP污染负荷为23.19g/kg;蔬菜秸秆的TN污染负荷为41.16g/kg,TP污染负荷为13.56g/kg.随意弃置堆放的花卉蔬菜秸秆对滇池水体可能存在的潜在面源污染负荷TN、TP极大值分别为12815.43t和5290.51t.作 者:王磊 张乃明 杨育华 杨振兴 张刚 崔红伟 WANG Lei ZHANG Nai-ming YANG Yu-hua YANG Zhen-xing ZHANG Gang CUI Hong-wei 作者单位:王磊,张乃明,杨振兴,张刚,崔红伟,WANG Lei,ZHANG Nai-ming,YANG Zhen-xing,ZHANG Gang,CUI Hong-wei(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杨育华,YANG Yu-hua(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2)

篇5: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怒江流域高黎贡山保护区用4个社区开展了房屋用材树种及用材量调查、建房类型、农地及围栏品种用量及非木质林产品的品种、采集地等方面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各种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得出其利用方式对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建议.

作 者:李媛媛 杨文忠 杨斌 张劲峰  作者单位:李媛媛(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杨文忠,杨斌,张劲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刊 名:山东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S757.2 关键词:森林资源   怒江流域   可持续利用  

篇6: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摘要:研究营养元素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结构及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分析技术之一.以滇池流域磷循环为研究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域静态物质流模型(PHOSFAD),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流域磷循环系统的总体结构特征,以及资源开采、化工生产、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物质利用效率特征,为科学防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参考.作 者:刘毅 陈吉宁 LIU Yi CHEN Ji-ni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期 刊:环境科学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年,卷(期):,27(8)分类号:X131.2关键词:物质代谢 物质流分析 磷 水体富营养化 滇池流域

篇7: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 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 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由东向西, 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 除大靖河外, 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 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约17亿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6亿m3, 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亿m3;灌溉面积约29万hm2, 人口约223万人, 分别是甘肃内陆河地区水资源总量、总灌溉面积、总人口的约1/4、1/2、1/2[1]。目前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很高, 现状流域水资源毛利用率 (用水量与水资源量比) 达154%, 净利用率 (耗水量与水资源量比) 超过95%, 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利用率。由于中游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大大减少, 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为了维持生产的正常发展, 不得不过量掘井取水, 使超采地下水的状况愈演愈烈, 目前年超采地下水大约3.5亿m3, 造成地下水位每年以大约0.5~1.0m的速度普遍而又持续地下降。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 供需矛盾突出

有关水文资料表明, 石羊河流域武威地区境内6条山水河, 年平均径流量由50年代的10.05亿m3下降为90年代的8.60亿m3, 减少1.45亿m3。目前, 石羊河流域现有水资源人均占有量700m3, 不到全省的1/2和全国的1/3;耕地亩均水量只有220 m3, 不足全省的1/3和全国的1/8[2], 比世界上最干旱的以色列还少34 m3。年实际耗用水量达15.54亿m3, 年缺水4亿多 m3。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集中体现在采补失调和上下游用水、农业与生态用水等方面。根据预测, 到2010年, 在保持现有灌溉面积, 并进一步加大节水和回收工业及生活用水力度的前提下, 全流域总需水量将达到20.0亿m3, 年超采地下水1.3亿m3, 仍缺水2.0亿m3, 用水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生态环境恶化会进一步加剧。

2.2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水资源总量的短缺, 造成大量超采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0.5~1.0m的速度下降, 较70年代下降10~20m, 在绿洲内形成总面积900km2、降深大于10m的大漏斗[3], 这种情况, 在地处流域下游的民勤县尤为突出。民勤县50年代地表水年平均入境水量为5.4亿m3, 近几年减少至1.2亿m3, 目前仍以每年100万m3的速度递减, 为此, 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

2.3 地下水水质恶化, 矿化度不断升高

根据近11年观测, 地下水矿化度平均每年上升0.12g/l, 最高已达到16.00g/l。民勤北部已有7万人、13万头牲畜因地下水变为苦咸水无法饮用而造成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全县盐碱地面积由50年代初1.2万km2增加到90年代的2.3万km2。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祁连山地水源涵养林亟待加强保护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 是河西地区的生命线, 是中下游绿洲发展赖以发展的基础。在 5 年内把现有林地都纳入保护范围, 坚决禁止放牧、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 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在其外围划出一定的缓冲区, 减少人类活动,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3.2 必须尽快建立全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 统一分配和调度水资源

按照科学分水、节约用水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分水制度, 由省上统一协调石羊河流域各地区、各部门在用水上的关系。除了平衡地区间的用水外, 也要注意调整生活、生产和生态上的用水关系。在城镇, 要关闭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自备水井, 改由自来水公司统一供应。在农村, 要整合现有农业及人畜用水机井, 不再打深井。

3.3 加大节水力度、科学筹划外流域调水

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水资源, 适度提高用水价格, 促进节约用水。对不同用水方向实行不同的水价。要大力推广常规农业节水技术和行之有效的高新节水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要逐步转产高耗水、高污染工业, 积极推动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民勤对外流域调水有强烈愿望, 特别冀望小观音水库建设后, 能向民勤大规模输水。但 2001 年已经运行的民勤调水工程, 仅完成调水设计规模的一半, 原因是单方水的成本价达到 0.3 元以上, 农民无力承担水费。从目前的情势看, 外流域调水对稳定民勤绿洲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意义。但调水量少了作用不大, 大量调水不仅水源没有保证, 而且成本过高, 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远距离输水的损耗很大。

3.4 民勤生态移民

目前, 民勤湖区、永昌山区的人口外迁, 是不得已的办法, 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情势下的必然现象,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政府部门应予引导和组织, 无论移居省外还是省内, 应给以帮助和关心, 而不是要求他们“守土有责”。如果远距离输水, 造成水的大量消耗, 不如在水源就近地区, 开发新的灌区, 安置移民。这样不仅成本较低, 而且在移出人口地区, 减少了生产、生活用水量, 可增加生态用水, 恢复生态环境。

3.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在石羊河流域, 要改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经济, 就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近些年, 民勤湖区增加了棉花、茴香、苜蓿等耗水少的作物面积, 减少了耗水多的作物。其中, 一亩苜蓿草可产干草 1000 多公斤, 养羊、养牛或是出售干草, 收益都比种粮食好, 每亩耗水仅是种小麦的一半。今年, 民勤县的农业部门已把草田间作、种草养畜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推广, 这也是值得其它地区借鉴的。

同时, 要依托当地的农产品资源, 发展农产品加工, 引导工业向城镇集中, 提高人口的城镇化水平, 减轻过多的人口因从事耗水较多的农业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青.农业水资源问题与高效利用[J].甘肃农业, 2007, (07) :61-62.

[2]胡玉婷.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J].青海科技, 2000, (03) :5.

[3]黄介生.也谈节水农业发展战略[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9, (01) :9-11.

上一篇:蒋成博演讲:系统养生,超越健康下一篇:初中函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