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与企业

2024-05-19

公益事业与企业(共8篇)

篇1:公益事业与企业

企业公益与公益组织公益

企业参与公益主要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部门或赋予既有部门职能开展公益活动,或者成立非公募基金会参与公益事业。企业参与公益与专业的公益组织(如国内众多知名公募基金会)有何不同?

首先是专业程度不同。企业参与公益的专业局限性决定了对外捐赠的效能发挥无法与公益组织相比,从资源最优配置和效用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实施公益活动的最优选择应当是将自有公益资源直接配置到专业公益组织,通过委托公益组织实施公益项目或参与既有公益项目的方式开展公益活动。

其次是行为限制不同。公益组织不可能从事所有的公益事业,因而必须有特定的业务范围。而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并不受业务范围限制,理论上可以从事所有的公益事业。无业务范围限制表面看起来自由,但也容易造成企业公益难于产生广泛影响力。因为选择范围不限,容易为外界干扰或左右,导致公益项目繁杂,公益资源分散,难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第三是行为目标不同。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与公益组织一样都具有第三次分配的一般意义。但公益组织的行为目标主要在于增进社会福祉,为组织自身考虑也仅在于提升公益竞争力,从而转化为筹资能力、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最终目标仍在于提升自身增进社会福祉的能力。而企业参与公益事业,需要更多考虑捐赠的营销作用,通过公益事业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

第四是评价标准不同。在评价参与公益的成效时,对公益组织而言更多要看其项目的成效,以项目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效用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但对于企业而言,要以是否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为标准,企业内部相关工作机构对于企业而言才有了真正的价值。

这也就是众多跨国企业能够将公益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围绕公益拟定出与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主题,并制定出系统、详尽的公关计划与营销策略,以最终谋求捐赠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因。既然公益需要服务于公司的商业目的,就需要考虑公益决策的商业属性。而国企捐赠一般都是利他型的,功利主义色彩较少,很少去开发一些与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的慈善领域,因而使该职能在企业中的地位难于凸显。

明确企业公益与公益组织公益的区别,至少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面对强制性外部捐赠要求时,因企业在项目选择上基本没有自主性,此时将捐赠委托专业机构实施是优先选择。

第二,对企业参与公益机构而言,努力目标不外两个:一是做到规范化,避免项目出现法律或道德风险;二是做到品牌化,以项目辨识度的提高促进企业辨识度的提升。

第三,在各类公益奖项评比中,对于不同主体实施的不同项目应适用不同的标准,不能简单将其归为一类。(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篇2:公益事业与企业

公益活动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体现了组织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和关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人与人之间可以形成互帮互助、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看到,一双双渴望的大眼睛、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更是一个鲜活的精彩人生,心灵也会深深触动,他们却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生活失去了颜色,命运就此停顿。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社会变的更为温馨,和睦。因为有一些领域是国家无暇顾及的,所以通过社会公益活动而展开,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到其中来。充分的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对于参与公益活动的个人而言,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对其自身也是很有益处的。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锻炼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感,以及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快乐!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论是对国家,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对自己都是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的目的是在人间食化让公益成为企业文化,我们公司成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超过5年时间了。截止到今年的5月为止,我们以捐赠帮助了××名失学儿童,这个捐赠数额虽然还不多,但是,这是在中国的餐饮企业界当中是唯一的一家以公益助学为目的的企业,这些数字虽然还不是一个值得我们自己自豪的一个数字,但是我们人间食化迈出了这一步,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这都还不够,我们还要成立人间食化义工组织,去为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服务!

我们将是全国第一家餐饮企业全民义工组织,到那时只要是我们企业员工就是爱心天使。到企业来入职,聘用的时候有一条规定只要你参加人间食化,到企业来,必须自动承诺你参加义工,如果不接受这一条,我们也就不录用你了,在续签合同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而且要求成为爱心使者以后你每年至少一次,我们要求不多,当然你多了,没有限制,但是你自己承诺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做义工。那么这样的话,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义工是爱心天使,我们相信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的爱心天使人数会越来越多。比方说这个活动基本上可以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也有极个别的一些年轻的伙伴,不认同我们这种理念,他觉得我到企业来就是来工作的,我干嘛要成为义工啊。他可能自己还去发牢骚、投诉等等的,这是他没意识到帮助别人的意义。其实这个也不多嘛,每年就一次,就那么几个小时,也不是要求你很多次,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我们要求人人成为爱心天使,要求大家去做义工我们不主张员工捐更多的钱,捐钱主要是我们企业,我们企业有一个基金,我们每年有计划。企业可以在捐赠额上可以多出一点,但是员工必须身体力行去做义工,为什么?就是希望,常年坚持下来能够有一颗善心。

创新义工活动的内容,这个义工组织看怎么搞,义工组织优多种做法,就是说关爱打工子弟,员工主要是做活动,捐钱由企业来出。

让慈善成为企业文化,为什么我们这么看重义工组织,我们希望企业有钱,企业拿钱去做慈善,如果不在企业当中普及一种慈善文化,这件事仅仅变成老板个人的一种活动,员工不理解,员工不支持,这个活动也不能持久。而且起不到作用,所以我们觉得让慈善的理念成为不敢说每一个,成为多数员工的共同的认识,成为一种文化,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还有我们企业每一年整理一本《人间食化故事》一本书。里面有大家工作和生活等等,其中也包括有一部分是义工的,做得好的,也编成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主角和照片,每年都出一本。还有是每一年的员工的年终总结,都要总结事迹和情况,我们每年都要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我们所有的手段在人间食化形成一种大家对慈善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的共同认识。

篇3:公益事业与企业

一、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间财务核算的区别

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对象是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 财务核算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反馈及监管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实施过程及结果, 属于预算会计的重要构成部分。

企业财务核算是财务核算的一个主要分支, 负责核算并监督企业的资金使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投入及消耗费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效益, 是通过财务核算分析企业是否盈利, 完善经营监督, 增加经济利益的一类管理行为。核算的内容会根据企业的性质和业务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按照企业的性质, 分为商业企业财务核算、工业财务核算、农业企业财务核算、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及交通运输企业财务核算等;按照核算的内容和重点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以下是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核算的具体区别。

1、适应的会计准则不同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遵循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主要是将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的各项业务行为及其他行为所消费的金额损耗和基础建设项目开支称作“支出”, 这项支出包含事业支出、经营性支出及下属单位的补助和基础建设的支出等多方面。

企业的财务管理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中是将企业在日常经营期间所产生的多项开销称为“费用”, 这项费用包含:直接费用、期间费用和间接费用等多方面。

而且科研事业单位除了需要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外, 还会根据具体项目的性质, 遵循与之有关的资金管理方法, 以“863计划”为例, 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期间, 应该遵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其中专项经费的开支包括以下几项:一是设备费:指的是在科研项目研发期间购入的仪器设施, 升级更新已经有的仪器设施、租赁其他单位的仪器设施所产生的支出。专项经费应该对设备购入费用严格监督;二是材料费:在科研项目开发期间所耗费的原料、附属材料等易消耗物品的购买、输送、安装拆卸、维护等支出;三是测试化验加工费:在项目开发期间, 向其他单位支付的检测、化验、加工等费用;四是燃料动力费:在项目开发期间, 使用到的大中型仪器设施、专有高科技设备等工作过程所产生的能够独立计算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五是差旅费:在项目研发期间, 进行的科学实验、科学调查、业务考察、学术沟通等所产生的差旅费、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支出标准应该依照当地的相关规章实施;六是会议费:在项目研发期间, 为了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咨询服务及合作项目等一系列活动所产生的会议支出。项目的组织单位应该严格依照当地的规定, 控制会议的规模、会议的数量、会议支出和时间;七是国际合作交流费:在项目研发期间, 有开发人员出国或者外国专家来指导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国际合作及交流费用应该严格按照我国的外事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实施;八是劳务费:在项目研发期间, 提供给没有工资收入的项目参与人员的费用或项目小组外聘的临时工作人员的劳务支出。

除此之外, 会计准则针对企业和事业来说是存在差异性的, 而且差异性较大。例如, 会计准则的总则适用范围的差异:企业准则的总则适用于国内企业, 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针对各种国有企业。另外, 会计准则针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不存在一般原则, 而企业单位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划分收益原则、谨慎性原则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等。此外, 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出, 对于各种资金来说, 国家必须根据规定按照制定的用途进行区分利用, 还必须单独计算。对于这一点, 企业会计准则不需要针对专门款项做专门的用途, 不过还是要保证资金支出和收益支出要区分清晰。

2、收入、成本费用的结转周期不同

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收入、成本费用结算周期是不相同的。科研事业单位的收入、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是每年结转到相关的会计科目;而企业会计中, 是每个月都需要对收入、成本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 月末损益类账户的余额清零。

3、收入的确认方法不同

收入要素是同时存在于事业单位准则和企业单位准则中的, 但是仅仅是名称相同而已, 追究其本质则差距很大。收入对于事业单位来说, 是从国家、单位获得资金支持,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上级单位、财政部门或者其他单位, 前提是非偿还性资金, 非偿还性的原因是其来源于上级拨款, 目标是对支出进行补偿, 不是为了单纯的盈利;而收入针对企业来说, 主要是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旨在增加企业利润, 使所有者的获益升高, 属于经济利益总收入, 而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或者提供劳务所得, 最终目的是以企业盈利为主。

4、固定资产价值反映不同

在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中, 固定资产是不进行累计折旧处理的, 财务报表内的固定资产价值是按照原始购入的价格反映出来的;而企业会计中, 却存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这两个会计科目, 依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应用相应的折旧办法计提折旧, 在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净值是通过这两者的差值反映的。

5、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设置不同

(1) 科研事业单位所有者权益科目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事业基金:主要是对科研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性用途的净资产进行核算, 包含滚存结余资金等内容;固定基金:对科研事业单位因为购买、自己制备、调入、融资租入、接收捐赠及盘盈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基金进行核算;专用基金:对科研事业单位依照规定所提取、配置的有专有用途的收入、开支和结存情况进行核算;事业结余:对科研事业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的、除了经营收入支出以外的、相抵后的余额进行核算;经营结余:对科研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每项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进行核算;结余分配:对科研事业单位在当年的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进行核算。

(2) 企业单位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资本科目和留存收益科目。其中能够反映资本科目的是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两大科目;能够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包括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和本年利润三个主要科目。资本公积指企业在收到投资人的投资时其投资超出企业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 并且记入到利益所得和所失中。实收资本是指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形成一定法定价值, 而所有者的投资可以不用偿还, 并且能够长期的进行周转利用。利润分配主要是对企业净利润进行分配, 但是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并且按照规定的分配顺序和方式, 针对企业与投资人进行分配。盈余公积是将公司规定从净利润中所提取的部分积累资金, 主要分为公益金和盈余公积。本年利润是针对当年净利润核算而设计的会计科目。

二、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间财务核算的联系

1、共同遵循《会计法》要求

现代会计主要由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构成。作为预算会计的一种, 随着经济建立和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也逐步发展并且不断拓宽,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不断提升和加强其自身的主体地位。事业单位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特殊组织体系, 和企业会计的差距也逐渐缩小, 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 一般原则在会计核算角度来说基本一致。两者在会计核算上也基本遵循相同的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通过详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所依据的原则大致相同, 并且均具有以下几点原则:明确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2) 二者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基本相同, 尤其是在会计要素的方式和内容上基本相同。负债、收入、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和费用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的阐述, 而负债、收入、资产、净资产和支出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要素, 仅在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两项要素存在差异, 而其余均相同。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说明, 即使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概括和内容等存在差异, 但是基本相同。并且, 在其他方面也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如各个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财务分析的方法等方面。

2、共同遵守《税法》规定

不论是科研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的财务核算, 都是依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行为, 同样都依照规章制度进行, 不存在特殊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财务核算具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科研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机构, 而企业主要以盈利为主。然而, 虽然两者在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准则等各方面有所差异, 但其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一致性的, 并且具有很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 都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保证资金安全。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核算都属于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通过对财务核算准则、结算周期、收入确认方式、固定资产价值反映、所有者权益五个方面的论述, 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核算的区别, 同时阐述了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核算两者的联系。希望通过两者的比较, 对从事财务核算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区别,联系

参考文献

[1]施冰茹:试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控制[J].经济师, 2011 (7) .

[2]房玉清:浅谈我对税务会计师的认识及其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J].中国外资, 2011 (13) .

[3]周寒伟: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6) .

[4]王国生: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非一致性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

篇4:行走在公益与企业之间

英国社会企业家麦克·哈兰(Mike Horland),在中国做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时,如此向他的中国学员们讲述社会企业的兴起。麦克·哈兰是英国最早的一批社会企业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探索商业实践与社会目标结合的可能性,目前在苏格兰创办了4家社会企业,是多家社会企业董事会成员。他鼓励他的中国学员们说,中小规模的社会企业立足于本地社区,弹性强,应对经济危机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根据英国社会企业联盟的数字,此次经济衰退中超过80%的社会企业实现了赢利,至少不亏本。”他说。

当哈兰在苏格兰办社会企业时,中国四川的任旭平和张书平夫妇也在做类似的事。他们在自己靠养兔致富后,有了一个最朴素的想法:要带动别人一起致富。于是,他们一边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一边又与别人分享养兔技术并送种兔给有需要的人。不过,这也常常引来质疑:你到底是做企业还是做公益?

如今,张书平终于知道有这么一种组织形式,它本身就是跨企业和公益两头:看起来是个企业,使用商业手段,跟企业经营没什么不同,但又不是为了谋利,而是要完成一个社会使命,这个组织形式就叫社会企业。

与当初自己处境尴尬不同,张书平高兴地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投身社会企业,而他们亦不惧面对公众和媒体甚至喜欢大声表达自己。虽然,在整个社会中,他们的声音还是微小。

“因为政府不够,所以才有了市场,我们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发现,这个东西还不够,因为政府会失灵,市场也会失灵,所以人们就觉得是否可以寄希望于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可是人们发现第三部门也会失灵,它最大的局限就是财务不可持续。”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第三部门是依靠公共捐赠的,所以资金量非常有限,尤其在金融危机中,它的财务波动性很大、更加不可持续。因而,社会企业开始受到重视。

邓国胜分析说,原来大家对非营利组织的期望很高,觉得它会与政府和市场三足鼎立,后来发现即使在发达国家,政府和市场的腿都很粗,第三部门的腿却很细,而在中国,这个腿就更是又细又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提出社会企业的概念,第一是要解决企业唯利是图,没有爱心的问题,第二是要解决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不可持续问题。”他说。

今天,国内的社会企业尚未形成气候。邓国胜认为,“真正能拿得出手的社会企业,我估计不会超过100个,很少的,数得过来的。我们只能说有几个大的基金会去推动,但也很难说到底扶持了多少。”

就连创办“多背一公斤”已达7年的余志海也认为,他自己不过是刚刚进入状态,现在才算完全到位。“成为一个专业选手了,以前更像业余选手,在玩,图个开心。但是专业和业余完全不同,业余选手志在参与,专业选手就是要像刘翔和姚明,你是要拼的,要用志向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说,他并不是一个特别有热情、特别有激情去做事的人,而更多是一个思考者和观察者,更像是探求真相者,“虽然没有想过放弃,但是也会有很痛苦、很纠结的时候,有时很想打人啊。”

不仅余志海有这样的痛苦和纠结,小毛驴市民农园也有自己的烦恼。负责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的袁清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财务上已经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但是在整个团队的锻炼、对新员工的培训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在运营方面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股份合作的成分比较复杂,有我们个人,也有以前合作的企业、团体。”袁清华说,以后打算再成立一个公司,股份划分得更清楚一些。

不过,在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看来,最主要的问题其实还是整个社会对这个领域认识不够,尤其是政府部门、税务部门不够重视。邓国胜曾经多次到英国、美国做访问学者,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之大让他印象深刻。“英国把社会企业作为国家战略在推动,甚至把这当作维系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而美国也在白宫专门成立了社会创新基金,并且专门成立了一个社会创新办公室来推动这个基金。”邓国胜认为,“未来的国际竞争不是在经济领域,而是在社会领域,国家是否能够稳定还要看整个社会的发展。”

篇5: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抢人才”

最佳人选公务员

一位正在合肥寻求管理人才的老总,昨天就人力资源方面的高级人才在合肥到处打听。这位老总告诉记者,现阶段许多企业最想挖的人才是“公务员”。一方面是公务员在岗位时拥有了大量的特殊资源,尤其是人际关系和对办事程序的了如指掌,如果能把公务员“请”到本公司来,那肯定是感觉特别好;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公务员自身素质也高一些,比方讲,违法乱纪的事他基本不去做,这样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据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朱晓红介绍,目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就无一例外地设法聘请了在京的机关工作人员就任公司的高管层,因为公司对中国国情不了解,而又要在中国开拓市场,聘请业内优秀公务员来管理企业,自然是最佳人选。

公务员不想去下海

已经当了21年公务员的张俊说,我从部队转业到机关,现阶段让我下海,真是没门,我想都没想。

据他私下透露,现在公务员好,福利、待遇、名声都比企业强,一旦干上了企业,回头再找本单位人办事,就像孙子一样磕头去求人家,你想想看,我能去吗?

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3位在职公务员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如果有令人心仪的好企业,或者说是遇上一位好企业家,会毫不犹豫地勇敢下海。但就营造合肥创业环境来说,目前合肥市的政务环境要再好一点,公务员岗位要进行多规范,发现服务态度恶劣的要坚决辞退,真正把合肥打造成全国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之时,公务员下海进企业,可以说就顺理成章了。

缺乏交流平台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合肥出现两难。一是公务员下海没途径;另一个就是企业不知到哪里找公务员。

是否可以到人才市场寻求呢?不行。眼下的人才市场几乎全是给大中专生、研究生找工作所设,企业难以发现自己需要的人才。因为国内不少人才市场都是以“文凭”为门槛,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应聘的多,企业真正需求的高级人才一直没有。尤其是安徽省内最缺的企业家资源更是难找。长期下去,机关事业单位人才依旧拥挤,人才过多沉淀;而大量企业急需的人才始终难到位。

据合肥猎头公司负责人郑孝领介绍,受传统的“官本位”、职业等级观念和社会保障不均衡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人才滞胀”与企业人才严重短缺并存的现象,这在欠发达地区更是一个普遍现象。

★ 企业人才引进协议书

★ 企业激励横幅标语

★ 企业激励标语

★ 企业工商类人才培育状况及对策论文

★ 企业储备人才不是人力资源高消费

★ 企业激励用语录

★ 企业领导如何激励下属

★ 试论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方法与运用

★ 人力资本控制与激励约束机制论文

篇6:公益事业与企业

我国会计体系分为预算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两大分支,其中,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自从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分开之后,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进行探析。

一、我国会计中的两大分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位于上层建筑领域,其主要是从事各种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服务的业务活动,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时,一般都是由单位或个人进行出资,并且投入的这部分资金是不要求回报的,就算个别单位或个人终止时,资金基本上也不会收回,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虽然也有收费的,但却并不是足额补偿,其中的大部分资金通常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所以说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围绕着社会效益展开的,如计量、记录、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基于上述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具有预算会计非营利性质这一共同性,这与企业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生产性、营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其与企业会计的之间区别。(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二)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四)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得到了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差异会逐

篇7:公益事业与企业

摘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对职工思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给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现代企事业单位在不断改革管理、创新项目、缩减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重视组织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的问题,以此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的一项工作。它的根本职能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为社会实践服务。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说服,启发和引导式教育。在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等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的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意识,从而为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以下,本文就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法及手段。

一.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现代企业、事业单位是以不断提高运营项目、销售产品以及各项服务的质量,来满足社会群体的消费、公益、文化需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经营、发展目标,而若要达到根本目的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总结加以补充、改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为进一步规范职工的业务操作与个人行为,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采取人性化、现代化的监督与管理,而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领先,充分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让员工代表、甚至全体职员分别以客观、主观的角

度提出具体建议,能够大幅提高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以及认可程度,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仅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业务活动、管控措施,更多的是依靠全体员工的自觉性、责任心来遵守,只有通过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体在岗人员的思想意识、职业素养、企业归属感,克服不良思想与消极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提高各项业务活动的效率、质量。

(二)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

近些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人们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在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控制度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重视对企业职工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使之充分了解、掌握企业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此外,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创新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同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内部问题,而通过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职业素养,并将其个人理想、利益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相结合,可有效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纠纷、利益冲突等问题,以保证企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良性运作,由此形成企业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潜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意义,就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贴近实际,激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劳动者的创造性、责任感、向心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只有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觉悟,充分调动、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文化、知识与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管理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各项业务活动与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从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及手段

(一)注重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思想交流:

职工是企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单元,保证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健康是维持企事业单位高效运作的关键。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平日常的工

作当中,应当时刻关注职工思想行为的变化,要做到细致入微,及时发现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疏导,而不可盲目的敷衍了事,让职工的思想问题不断累积,最终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管理者需要从自身做起,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心态与职工进行交流,消除职工与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的思想隔阂,从而切实的把握职工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做到及早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对待生活存在困难的职工,企事业单位可适当的对其进行物质上的援助与奖励,以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而对于产生倦怠思想的职工,管理者不应对其过于苛责,而是要用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针对员工的个人特点,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进而有效的减轻职工的思想负担,帮助职工重拾对待工作的热情。

(二)不断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

职工的个人素质与思想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其追求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素质,有助于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职工坚定自身的前进方向,不怕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兢兢业业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从而更好的完成其本职工作。所以,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职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从侧面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令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展开,达到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事业单位稳定高效运转的目的。

(三)加强企事业单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企事业单位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团队凝聚力的根本,只有加强企事业单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将企事业单位的核心价值观与职工的个人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职工能够自发的向着争取的方向努力。为此,管理者不仅需要加大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力度,同时还应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向职工渗透企事业单位的核心价值观,令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帮助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针对其内、外部的业务活动实施管理,以硬性手段来规范职工的行为与操作,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同时还应正确认识、加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意识、综合素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在岗人员的价值理念中,有机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职工的个人理想、利益,使之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岗位活动中,为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分析

一、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必要性分析

1、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二者趋同。

将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是现代会计的特征之一。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展, 国有非盈利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 改变了纯粹的国拨经费收支的局面, 走上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的道路。很多事业单位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结余和技术优势兴办盈利性组织或进行对外投资, 使得原本清晰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大都具有盈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 已不再适用原本的非盈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将逐渐缩小, 并呈现多方面趋同。

2、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要求二者趋同。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主要资金提供者的身份不同, 其服务领域目标也不同, 但从信息需求者角度看, 对其信息的质量要求是相同的。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出资人和管理层, 出资人需要掌握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主要包括事业单位营运情况、财务状况及项目的未来收益情况、发展能力等;管理层需要掌握事业单位的营运状况、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规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生成的会计信息得以反映, 诸如资源耗费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而且, 随着事业单位企改的进行, 其资金提供者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 也可能同时有非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的信息使用者不再局限于政府机关, 逐渐扩大为政府、银行、公司、各类投资公司、民众等, 这些信息使用者要求事业单位按照规范的会计准则提供真实、可靠、可比的会计信息, 以便他们做出科学的决策。综上所述, 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来看, 应建立适应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共同概念框架, 加快二者趋同。

3、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改进要求二者趋同。

比较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 除有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必须保留的特色, 如建立净资产概念、实行支出核算等外, 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还存在一些核算上的问题, 本文仅以固定资产核算为例, 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简单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而是提取修购基金。实际工作中, 除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提取修购基金外, 大多事业单位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 这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一些弊端:第一, 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 因而也就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及净资产的真实情况, 造成净资产会计信息失真, 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第二, 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是否受到出资人限制的情况。随着事业单位从现金收付管理向资源运用管理的转变,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通过报告掌握事业单位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收益状况, 客观上要求比照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和报告, 向企业会计趋同。

二、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可行性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具有基本一致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在会计基本假设、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等诸多方面大同小异, 主要表现为:

1、会计假设基本相同。

《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第四条至第七条均作了表述, 尽管表述的内容略有差异, 但均确定了会计核算应遵循四个基本前提, 包括:会计主体假设, 即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 (事业单位) 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 记录和反映企业 (事业单位) 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 (经济) 活动;持续经营假设, 即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 为前提;会计期间假设, 即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货币计量假设, 即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大致相同。

通过比较《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企业和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都共同遵循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配比原则、重要性原则。二者只在记账基础、谨慎性原则、专款专用原则上表现的不一致, 具体为: (1) 会计的记账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但经营性收支业务也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 《企业会计准则》不要求专款专用, 但需要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要求企业会计在进行支出的确认时, 必须将两类性质不同的支出区别开来, 以正确计算当期损益。 (3) 资产的稳健程度不同。事业单位开展事业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机关或主管部门的国家预算拨款, 大部分按国家规定的用途和标准支付各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各项开支, 无需遵循谨慎性原则。但随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会计要向企业会计趋同, 遵循谨慎性原则, 保障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

3、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大同小异。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 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通过比较发现, 虽然两种准则下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包括内容有所不同, 但差异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有者权益同净资产以及利润和利润分配、结余和结余分配两大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通过“结余”反映“收支差额”, 并入“净资产”要素,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以及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下一篇:三八妇女节趣味运动会的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