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朗核问题

2024-05-27

关于伊朗核问题(共6篇)

篇1:关于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篇2:关于伊朗核问题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在伊斯兰世界历来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地处海湾与中亚这世界两大石油产区的要冲地带,是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中亚的最佳通道,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和经济地位。是大国政治争夺的前沿。在此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政治和历史渊源。

早在20世纪50年代,伊朗就已经涉足核领域,巴列维时代的伊朗一直努力成为伊斯兰国家中第一个拥有核威慑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伊朗核计划处于暂时停滞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伊朗核计划重新全面启动时期。1992年,伊朗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标志着伊朗核计划进入新的阶段。根据西方情报部门的资料显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在核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注释】泽春: 《伊朗两手应对核压力》,《环球时报》,2003年10月8日第7版。

【注尾】 与此同时,伊朗还大力发展自己的导弹系统。1998年伊朗成功地进行了“谢哈布-3型”弹道导弹的试验性发射,射程1300公里,可达以色列,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制和生产能力,加强了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战略威慑力。伊朗还在研制射程2000公里的“谢哈布-4型”弹道导弹和“谢哈布-5型”洲际导弹。

伊朗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是核问题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安。美国一直认为 “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注释】Statement by Secretary of State Warren Christopher Regarding U.S.Sactions Against Iran,State Department Briefing,in Federal News Service, May 1,1995, p.1.【注尾】 “其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反对,对地区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及其寻求制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仅成为邻国的威胁,而且成为整个地区和世界的威胁。”【注释】Remarks by President Clinton, at a Dinner of the World Jewish Congress, pp.2-3.【注尾】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十分关注伊朗的核设施,也指责伊朗寻求发展核武器。尤其是1995年伊同俄罗斯签署了共建布什尔核电站合作协议后,美如坐针毡,担心伊有朝一日发展核武器,多次敦促俄中止与伊的核合作,但无结果。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加强了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施压力度。美国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甚至威胁,美国保留使用军事手段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权利。美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了对伊的核监督。

二 美国与核查危机

2003年2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对伊朗进行了5轮核查。8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德黑兰南部的纳坦兹检测到了武器级浓缩铀的痕迹。美国对此大做文章,认为纳坦兹铀浓缩设施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美国军事情报部门称,伊朗在制造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已处于核弹开发的最后阶段,有望在两年内制造出核武器。在美国的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和磋商,于9月12日晚在维也纳通过了由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提出、美国全力支持的关于解决当前伊朗核问题的一项决议。决议要求伊朗“全面、无条件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在10月底之前,就伊进口的所有与浓缩铀有关的原料及生产设施等呈报一份“完整的报告”。国际原子能机构还要求伊朗政府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终止浓缩铀试验。如伊说“不”,美就将在联合国发

起对伊的全面制裁,甚至提出武力解决议案。

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伊朗的态度开始软化。10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对伊朗的访问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0月22日,伊朗与来访的英、法、德三国外长达成协议,伊朗方面表示“准备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愿意接受对其核设施进行更严格的、不事先通知的核查。【注释】《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明智合作”》,大洋网2003年10月17日讯。【注尾】虽然伊朗已经表现出了积极的合作态度,但美国政府仍然以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为由,执意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而欧洲国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则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寻求解决办法。对俄欧纷纷帮伊朗说好话的态度,美国表示十分不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由联合国安理会考虑是否对伊朗进行制裁。经过反复磋商,美欧双方采取了折衷方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6日一致通过了德法英三国起草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批评伊朗过去违反了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做出的承诺,但对伊朗表示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和增强核活动的透明度表示欢迎。决议还提到今后一旦发现伊朗再次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理事会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采取具体行动。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伊朗政府终于履行其在年底前签约的承诺。虽然伊朗核问题表面上看来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一问题远未获得最终解决,其未来发展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伊朗的核问题说到底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较量,下一步如何演变,很大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的态度。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步步紧逼的原因在于:首先,冷战结束,世界两极格局发生变化后,美国就在构思如何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美国认为,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世界行使军事、政治和道义上的领导权。由于苏联势力在中东的退缩,使美国看到了建立以美国为主的“中东新秩序”的机会,但海湾地区霸权主义的出现对美国的中东新战略又是一种严重挑战,美国不得不认真对待。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十年禁运使其日益贫瘠,根本无力向外扩张。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使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对于美国维持在中东的霸权可以说是消除了一大威胁。但失去了伊拉克这个敌人并不意味着中东地区霸权主义的消失,其留下的力量真空难免不被另外的地区强国所填补,在这种情况下,伊朗这个海湾地区的军事、经济大国自然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为伊朗称霸海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东这样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决不希望伊朗成为霸主,挑战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地位。美国的目标是使中东的政治经济秩序服从美国的全球利益,使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扩张中不致成为一个障碍。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大做文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借机削弱伊朗,降低其在中东说话的声音。

其次,美国要通过伊朗核问题打压伊朗现政权,以压促变,竭力把伊朗这个中东仇美反美的国家纳入自己的政治价值体系。有学者指出,美国攻打伊拉克只是美国中东战略的第一步。芝加哥大学卡利则教授认为,事实上美国对伊朗的仇恨胜过对萨达姆的反感,布什打击萨达姆是要在中东搞出一个“民主”国家来,以突出伊朗的专政,鼓励伊朗人民推翻现政权,或者为攻打伊朗铺平道路。从共和党的传统施政纲领看,这种战略上的推理无疑是符合逻辑的。

【注释】《沙拉:小布什倒萨内幕》,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注尾】在美国看来,伊朗一直是最积极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伊朗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中心,是一个比伊拉克还值得警惕的国家。尤其令美国恼怒的是,伊朗通过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恐怖主义活动来破坏阿以和平进程。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

曾说:“伊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恐怖主义发起国……伊朗谋求制造核武器是核扩散的主要危险。……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就是要使用外交和经济措施,以及军事威慑来遏制伊朗。” 【注释】王京烈:《面向21世纪的中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70页。【注尾】

第三,通过伊朗核问题,实践其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改造。布什政府自上台以来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势头,在“9·11”后更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主导国际反恐活动,将反恐范围扩大化。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布什总统首次提出,“美国和全世界面对的最严重危险是寻求和拥有核生化武器的非法政权。” 【注释】Joseph Cirincione, “How will the Iraq War Chang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Arms Control Today, April,2003,p.5.【注尾】在这里,美国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干涉他国主权的战略工具,目的是达到政权更迭建立美国式的民主政权。美国于2002年12月11日发表了《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在报告中,布什总统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这一战略主张在反击核扩散时,除施加外交压力的同时,在军事上做好打击对方核设施和投掷工具,以及防御对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准备。【注释】孙逊:《论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影响》,《国际政治》2003年9月,第12页。【注尾】现存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被美国认为不能适应业已变化了的安全威胁,不能满足世界安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客观需求。美认为它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付安全威胁,却因种种制约无法行使权力。美国要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改造为以美国为国际规则制定者的世界新秩序的政策工具之一。伊拉克战争是实践其改造这一机制的一次主动出击,接下来在伊朗、朝鲜核问题上的步步紧逼正体现了其要巩固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改造五 伊朗面临的困境

五、伊朗核问题已令伊进退两难,既要应对美国的咄咄逼人,又要妥善引导民众强烈的反美、仇美情绪和防范宗教极端势力趁机发展、滋事。伊朗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还要面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所代表的国际社会。

伊朗现已做出了很大让步,倾向于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消除美国寻衅的借口。此次哈塔米总统做出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决定在国内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如果美国在核问题或其他问题上继续寻衅,伊朗国内的保守派强硬势力很容易因此大做文章,使其找到打击以哈塔米总统为代表的温和派的借口。若伊朗现政权发生大的变化,强硬派上台执政,不仅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前景堪忧而且会威胁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核问题上对伊朗的打压并不会就此结束。美国真正的“如意算盘”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妖魔化”战略,利用伊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间的矛盾,加强“和平演变”攻势。同时,加紧对伊进行封锁,争取操纵国际社会对其实施全面制裁,逐步瓦解伊朗现政权基础。目前美国媒体对伊朗核问题报道的一些动向值得注意:一些专家认为,更换伊朗政权很可能成为美国“改变萨达姆政权”之后的下一个目标。美舆论也在讨论“改变萨达姆政权”之后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

【注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页。【注尾】美国认为伊朗现在表现出的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积极合作态度仅仅是缓兵之计,就算伊朗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按照规定伊朗只需提前90天通知有关各方便可退出。考虑到伊朗已经掌握的大量核技术和伊朗强硬派庞大的势力,美国认为伊朗核计划仍然是个令其及其盟友头疼的问题。【注释】“Coming clean or playing for time? ”Economist.com / Global Agenda, Oct 22, 2003, p.1.【注尾】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周边的安全环境更为恶化。其长期盟友叙利亚自身尚且难保,在伊拉克战事未完全平息时,就已成为美矛头所向,被美指责在战争中支持伊拉克,帮助伊拉克转移和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庇护伊拉克领导人。除了土耳其和以色列这两个美国盟友的南北夹击外,美国的势力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后又相继深入到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和中亚一带,以及伊朗东部的阿富汗。美国顺利拿下伊拉克,使伊朗西部的“真空地带”也被美国填补。伊朗成为美国势力围堵下的一块孤岛。【注释】王凤:《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与伊朗的回应》,《西亚非洲》2003年1月,第69页。【注尾】失去伊拉克这个缓冲,伊朗将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重建后的伊拉克如果转变为一个亲美国家,将与土耳其、以色列一起构成美国在中东的“民主核心”。美国迫使伊朗放弃核能开发只是第一步,促使其加速政治变革,建立民主政权,并改变与美国作对的行为方式才是美国的最终目的,即便是伊朗现在向美国妥协,放弃了其核计划,如果伊朗内政将来仍未发生美国所希望的变化,不排除仍然有美国使用军事手段颠覆伊朗政权的可能。美国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这两大威胁提升到其中东战略的首位,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更愿意也更有决心使用武力。美国诉诸战争的门槛正在降低。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已经陷入美国的多面重围之中,其处境更加艰难,美国在反恐及核问题上加大了对伊朗施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伊朗内部出现温和派的声音,以避免美国用对伊拉克的手段来对付自己,但更有可能在民族、宗教情绪的推动下,谋求拥有更先进的常规武器或发展核能力,加快强军的进程。以色列问题是中东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色列问题不解决,中东核扩散的危险将不会完全消除。

六 前景展望

从目前形势发展看,伊朗核问题前景还不明朗,伊朗同意签署附加议定书只是暂时消除危机的一项举措,因为伊朗没有同意完全放弃其铀浓缩计划,这远不能让美国满意。其发展趋势尚难预料。由此而联想到1994年朝鲜在与美国签署《核框架协议》后,朝鲜核问题一波三折的事实,这使人更不能对伊朗核问题能否顺利解决过早下结论。

作为石油大国,能源既是伊朗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更是其区别不同对象、平衡对外关系的王牌。在美国仍对伊采取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伊朗的外交政策和能源战略更重视像欧盟和俄罗斯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与欧盟和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伊朗既能从中获得经济实惠,促进本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又能抗衡美国的遏制政策。【注释】《伊朗“能源外交”抬身价》,和讯网.cn.【注尾】伊朗虽然不相信欧盟、日本将来有能力阻止美国打击自己(如美痛下决心的话),也担心俄与美接近而拿自己做筹码,但是继续加强同以上国家的关系无疑会对美国起牵制作用。此次伊朗选择与欧盟三大国外长达成协议,缓解迫在眉睫的危机,一个原因是由于欧盟在伊朗的问题上持更温和的态度,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巧妙利用美、欧之间的分歧,把欧洲拉到自己一边。既然伊朗已经充分表明了合作的诚意,那么如果美国进一步对伊朗施压,欧盟等国势必不再跟进。

美国的目标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这不仅对伊朗、叙利亚两个强硬国家,对其他温和阿拉伯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约旦、科威特和埃及也构成了威胁。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警告伊拉克人说:“如果你们想要一个伊朗式的政府,由一些教士来

操纵国家政权,我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 拉姆斯菲尔德的话向伊拉克人也向其他中东国家人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可以选择由谁来统治,但这个政权必须是亲美国的和世俗的。他们不能选择反美的和伊斯兰政权。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无异于是否认民主与伊斯兰共存的可能性。【注释】Iffat Idris Malik, Dawn,“Democracy without Islam,”World Press Review, July 2003, p.11.【注尾】让这些中东国家背弃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追求美国式的民主,这是该地区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正是由于面对着共同威胁,以往中东格局中强硬派国家和温和派国家的对立可能会有所缓和,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会让位于共同的安全考虑。伊朗会努力发展同中东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强协调和合作,不排除与之形成临时的权宜联盟的可能。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表示,伊朗不希望伤害与邻国的关系,因此不会基于任何理由发展核武器。【注释】《伊朗防长:不会发展核武》,联合早报电子版2003年2月5日。【注尾】

从美国方面来看,伊朗拥有射程覆盖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中程导弹,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的影响举足轻重。解决伊拉克问题离不开伊朗的支持与合作,同时美国大选在即、巴以和谈陷入僵局、打击“基地”组织美国需要伊朗的合作。美国担心对伊朗过度施压会刺激其国内宗教及民族主义情绪,为极端势力扩张推波助澜,甚至妨碍对伊朗的“和平演变”。美国一时还不想与伊朗“摊牌”。因此,美对伊朗采取“威慑加合作”的政策将会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另外,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所遭到的反对和牵制,迫使其在对伊朗动武问题上需权衡政治、经济、道义上的利弊得失,三思而后行。

美国有学者提出“虽然„硬实力‟在应对美国目前所遇到的挑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 „软实力‟对中东国家的转型才真正具有帮助。以建立民主为形式的先发制人与军事上的先发制人将是同样重要的。要使中东发生积极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地介入——不仅需要这一地区而且需要美国和欧洲的共同努力。”【注释】Ronald D.Asmus ,“Rebuilding the Atlantic Alliance,”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3.【注尾】毕竟取得盟国、友国及有关地区国家特别是大国的支持,是推行美国中东战略不可或缺的条件,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会谨慎从事,逐步推进,防止树敌过多。

篇3:关于伊朗核问题

一、21世纪初欧盟的中东战略

冷战期间, 为了对抗前苏联的强大威胁, 西欧各国在实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 被迫求助于美国的核保护伞, 尽管其间也曾有过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但是就总体上而言, 西欧各国在外交上基本上都是听从于美国的。冷战结束以后, 前苏联的军事威胁不复存在, 东南欧各国大量加入欧盟, 欧盟的安全水准和经济实力均得到了提高, 欧盟的主体意识开始前所未有地迸发,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便是确定符合自身经济政治利益的全球战略和中东战略。

正是这种具有战略安全意义的重要政治、经济利益, 加上传统历史的文化联系, 决定了冷战后的欧洲必须在中东发挥应有的作用。正像法国总统希拉克反复强调的一样, 我们是一个地中海国家。阿拉伯世界就在我们的门户边。它的稳定对我们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利害关系……人们必须对我们在阿拉伯世界的重新出现习惯起来, 我们有自己的利益, 有自己的想法, 决心让人们看到我们的身影, 听到我们的声音, 法国和欧洲应当突出自己在维护和深化和平中的作用, 不能满足于日前为止所扮演的旁观者的角色……应当制定出与自己在世界上的经济势力相称的外交政策。1996年5月21日, 欧盟派出以意大利外长带队的代表团, 两次出访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国, 一再重申欧盟支持在联合国第242、338和425号决议的基础上全面解决阿以争端的立场。1998年3月16日, 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的外交大臣库克率欧盟代表团, 先后访问埃及、巴勒斯组自治区、约旦、以色列、叙利亚和黎巴嫩, 提出与美国明显不同的方案。

二、伊拉克战争后的伊朗核问题与欧盟的斡旋

20世纪50年代后期, 伊朗即开始着手自己的核计划, 而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与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 其核能专案陷于停滞状态。1992年, 伊朗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定》, 标志着伊朗核计划进入新的阶段。根据西方情报部门的资料显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伊朗已在核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与此同时, 伊朗还大力发展自己的导弹系统。1998年伊朗成功地进行了谢哈布—3型弹道导弹的试验性发射, 射程1 300公里, 可达以色列, 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制和生产能力, 加强了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战略威慑力。

伊朗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是核问题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安。美国一直认为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其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反对, 对地区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援及其寻求制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仅成为邻国的威胁, 而且成为整个地区和世界的威胁。早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就十分关注伊朗的核设施, 也指责伊朗寻求发展核武器。尤其是1995年伊同俄罗斯签署了共建布希尔核电站合作协定后, 美国如坐针毡, 担心伊有朝一日发展核武器, 多次敦促俄中止与伊的核合作, 但无结果。

面对美国的如意算盘, 作为一个拥有辉煌过去和正在重新崛起的地区势力———欧盟自然不甘心束手就缚。伊拉克战争的结束, 在增强美国维护强权自信心的同时, 也震撼了欧盟原本脆弱的中东外交战略。震惊之余, 欧盟诸国 (尤其是法德英三大国之间) 在伊朗核问题上加强了协商, 其立场也更趋一致, 明显表现出与美国不同的政策倾向, 即既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 害怕因此导致中东力量的失衡和地区的动荡, 影响自身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也不希望美国对伊朗动用武力和控制伊朗, 避免美国在中东势力的进一步扩大, 以保证自身的能源安全和防务安全。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 欧盟改变了过去跟在美国后面的被动姿态, 转而开始主动出击, 积极斡旋, 劝说伊朗放弃发展核武器计划, 建议以和平的手段消弭伊朗核问题带来的地区危机, 建议通过联合国和欧盟与伊朗的对话来解决问题, 公开反对美国使用武力相威胁。

从2003年2月至今, 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欧盟与伊朗进行了长期的谈判。2003年10月20日,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伊朗订立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 英、法、德三国外长史无前例地同时出访德黑兰。2003年11月26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德、法、英三国起草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 而这份草案被美国人认为是欧洲又一次蓄意冒犯美国。2004年11月6日, 经过三轮紧张的谈判, 欧盟英、法、德三国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初步协定。2005年3月3日, 在欧盟的不懈努力下,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就伊朗核问题发表了一份温和的主席结论, 该结论除了要求伊朗增加透明度和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更多合作, 没有更多的要求, 从而避免了伊朗核问题在短时间内的进一步升温。

三、多边较量下的伊朗核问题

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 美国出于维持自身世界独霸的地位, 竭力想将整个中东和中东的石油资源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 自然不会放弃对伊朗的控制, 尤其在占领伊拉克之后更是迫不及待。但是, 美国要想插手和完全制服伊朗, 难度相当大。

1. 伊朗的实力远非2003年的伊拉克可比。

目前伊朗武装力量的总兵力约60万人, 其中包括35万现役部队和25万动员部队。伊朗陆军装备有坦克2 000辆、装甲车1 200辆和火炮2 300门。伊朗空军拥有300余架作战飞机。海军装备有各型舰艇70艘, 其中包括3艘基洛级潜艇。伊朗的海陆空三军还装备有数百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

2. 虽然美国如今占领了伊拉克, 并按照美国的想法相继

构建起了临时政府和民选政府, 但是伊拉克境内的抵抗运动还远未停止, 爆炸、暗杀、袭击层出不穷, 攻击的目标也渐渐由防护严密的美国军队转向了安全措施相对薄弱的伊拉克政府和员警。美国要出兵伊朗, 首先不可避免地要基本稳定伊拉克的局势, 否则后院失火, 则会陷入首尾难顾的境地, 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3. 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

2005年1月19日, 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在接受伦敦《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在劝服伊朗放弃拥有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技术问题上, 欧洲国家的原则是利用外交途径来解决, 此外没有其他选择。2005年1月25日,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执政党社民党议会党团举行的新年招待会上说, 伊朗核问题绝不允许走到军事干预这一步。

4. 俄罗斯与伊朗传统的伙伴关系。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 伊朗是俄近邻, 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 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莫斯科认为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借口打压伊朗, 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坏俄伊核合作, 将俄排挤出这一地区, 夺回伊斯兰革命后在伊朗失去的地位。从经济角度看, 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 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此外, 与伊朗在开发利用核能方面将给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称, 俄帮助伊建立布希尔核电站的总金额为8亿美元~10亿美元。俄不会容忍其他国家用非市场手段损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5. 随着美国在中东伊斯兰世界势力和影响的加速扩张,

必然会刺激当地民族主义、宗教情绪的上升, 进而为中东极端民族宗教势力提供可乘之机, 并最终演变为该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反美情绪和浪潮, 美国一意孤行攻打伊朗的念头也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

四、结语

在条件尚不具备 (伊拉克局势尚不稳定、对伊朗的情报掌握尚不充分以及欧盟众多国家反对) 的情况下, 美国很难对伊朗发动进攻。即使美国真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对伊朗的攻击, 美国最终换取的可能也只是得不偿失 (两面受敌、沉重负担、众叛亲离) 。在此两难境地下, 美国可能更多地是进一步等待时机,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军事恫吓不会停止, 外交折冲和情报收集将会增多。

作为伊朗核问题交涉的重要一方, 欧盟自然相当了解美国目前的心态。从尽快化解危机的初衷考虑, 欧盟会尽最大可能穿梭于伊朗、美国乃至俄罗斯、中国、联合国中间, 以寻求问题的和平解决。在欧盟的穿梭外交下, 伊朗自然也不会置国际舆论于不顾公然继续自己的核武器发展计划, 肯定会对欧盟的努力表示出赞赏和配合, 但配合的程度因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抵制是有限的。

综合问题的三方考虑, 在短时间内, 伊朗核问题演变成战争的可能性极小。就短时间而言, 该问题的发展方向最大可能是由欧盟与伊朗双方达成一个君子协定, 欧盟劝说美国不要攻击伊朗, 而伊朗暂时停止发展核武器计划, 美国则在事实上对协定持一种暂时默认的态度。

摘要:进入新世纪,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 内部关系的渐趋整合以及来自前苏联的外部威胁的消失, 欧盟在世界上的主体意识日益明显, 从美国政策阴影下摆脱出来的愿望也愈来愈强, 其战略行为的触角已经在中东生根发芽。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 欧盟在中东的战略选择尤为关键, 当前伊朗核问题刚好是其施展抱负的大好平台。

关键词:欧盟,中东战略,伊朗核问题

参考文献

[1]欧盟拉肯首脑会议主席申明[Z], 2001-12-15.

[2]欧盟拉肯首脑会议.关于欧洲前途的宣言[Z], 2001-12-15.

[3]李援朝.中东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6:223.

[4]高祖贵.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254.

[5]泽春.伊朗两手应对核压力[N].环球时报, 2003-10-08 (7) .

[6]马骞.欧盟和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何以渐行渐近[N].北京青年报, 2005-03-02.

[7]陈一鸣.伊朗核问题──美欧错综复杂的较量[N].人民日报, 2005-02-16.

篇4: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地理分析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其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由于伊朗采取了敌视西方的政策导致其核计划停滞。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而这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由于接下来的一系列谈判始终没有打破僵局。2005年8月8日,伊朗重启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重新启动核燃料研究设施。自从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7月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来,为了敦促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迫使伊朗改变强硬立场,安理会已经连续通过了对伊朗的三次制裁决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伊朗核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伊朗核问题

1伊朗军事地理环境概述。

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素有“殴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伊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06年底,伊朗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32.5亿桶(187.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8.1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6%,也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紧邻波斯湾,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盛产石油的波斯湾沿岸诸国唯一的出海口,又是中东石油向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地输出的咽喉通道)。对国际石油贸易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伊朗现拥有7004.9万人口(2006年11月伊朗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其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

无论是从领土、人口还是资源上看,伊朗都是中东地区的大国之一,有着较强的综合实力。并且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朗处于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交界地带,它对国际体系的不稳定性解读往往比其他国家更加敏感。由于在伊朗什叶派占绝对统治地位,伊朗政府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本身就带有原教旨主义的浓厚色彩,很容易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对美国的大规模仇视。而美国和西方国家也担心,美国对伊朗动武之时,也许就是整个穆斯林世界与西方全面冲突的序幕拉开之日。这也就不难理解其在发展核武器上的强硬态度了。

2伊朗核问题之能源要素分析。

能源在当今社会是被看作是战略资源,各国的经济发展对石油都有着极其严重的依赖性。在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中东占到66%,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因此,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成为美国石油战略的首要目标。为达到这个目的,美国不惜发动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伊朗正是美国借以控制整个中东、加强其影响力的下一个目标。而伊朗一旦掌握了核武器,那么对美国在中东的既得利益将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说美国是绝对不允许伊朗掌握核武器的。

伊朗的能源资源相当丰富,其能源的出口也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2004年的原油产量是2.02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2%,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产量达到85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其2004年的原油出口量是1.293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4%。伊朗在核问题上大打能源牌,不仅仅以自身的能源作为武器,还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来与美国及其盟友抗衡。它可以通过缩减出口来影响国际油价;也可以通过减少对一些“敌对国家”的出口给对手制造经济压力,瓦解对方联盟;更可以封锁承载着占全球石油20%贸易量的霍尔木兹海峡来给国际社会施加影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伊朗都有着重大的能源利益,伊朗的政治环境是否平稳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探讨对伊朗核问题采取何种措施时,国际社会有着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要求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朗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能源武器,频频打出能源牌,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砝码。这也是伊朗在核心问题上态度比较强硬、敢于不断挑战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底线的原因。

3伊朗核问题之宗教要素分析。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统治高于一切的制度。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因此,当两种互不相让的异质文明相遭遇时,必然是冲突多于吸纳。这导致了伊斯兰教特别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代表伊朗与西方基督教的代表美国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态势,美国始终在采取措施企图颠覆伊朗现政权,包括在核问题上不惜以武力相威胁。然而伊斯兰教传统的不屈的反抗精神和要求穆斯林誓死捍卫国土的“圣战”精神,成为伊朗在外交上不向长期有意遏制自己的美国俯首称臣的强大支柱。伊朗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中有着异常强大的号召力,很容易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对美国的大规模仇视。这也是伊朗能够在核问题上不断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4伊朗核问题之地缘分析。

伊朗在动荡的中东基本上处于孤立地位,在本地区少有在紧要时刻可以依赖的盟友。另外其周边邻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核武器,使其时刻感受到核武器的威胁;而美国一直对伊朗采取敌视、遏制的态度,并且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完成了对伊朗的东西合围。正是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伊朗把维护自己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了发展掌握核武器上。

中东地区是沟通大西洋到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交通的联系枢纽和十字路口,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大国的利益在此交汇,特别是美国决不允许在中东有一个反美的核大国出现。

伊朗对石油贸易的重要通道波斯湾有着巨大的控制力,特别是其对霍尔木兹海峡拥有完全的封锁能力,而霍尔木兹海峡又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沿岸诸国唯一的出海口,是中东石油向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地输出的咽喉通道,一旦美国攻击伊朗,其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将使美国和西方遭遇新的石油危机。

从地缘上看,伊朗在核问题上既有着孤立地位的软肋,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世界各大国的利益又交汇在这里,使得伊朗核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解决起来更加麻烦。

三、伊朗核问题展望

伊朗核问题是一个集政治、军事、经济、能源、宗教于一体的十分复杂的国际问题,如何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对各国政治智慧的一场重大的考验。

篇5:关于伊朗核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第五届模拟联合国大会决议草案

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 议题:伊朗核问题 起草国:中国俄罗斯

复议国:印度叙利亚 沙特阿拉伯 南非 巴基斯坦 朝鲜 伊朗

回顾安理会主席声明(S/PRST/2006/15)和安理会第1696(20060号、第1737(2006)号、第1747(2007)号、第1803(2008)号、第1835(2008)号和第1887(2009)号决议,并重申其规定,重申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承诺和该条约所有缔约国全面遵守一切义务的必要性,回顾缔约国有权按照该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回顾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议(GOV/2006/14)指出,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助于全球防扩散努力和实现中东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其运载工具的目标,深切关注核扩散对世界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意识到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解决伊朗核问题只有基于和平的方式,通过外交,政治和谈判解决是一种明智而有效的方法,1、尊重并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各国应尊重并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2、反对伊朗制造和拥有核武器;

a)伊朗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在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

b)核武器对世界安宁与地区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c)希望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重水反应堆有关的活动;

3、呼吁伊朗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合作;

a)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独立公正地履行核查职责,希望伊朗严格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各项义务,当前尤其应切实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合作,增加透明度,进一步澄清未决问题;

b)伊朗应采取增进信任的措施,包括在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方面的信任措施;

4、反对对伊朗实施更严厉的制裁;

a)美国和西方对伊朗的制裁措施越来越严厉,如果这种严厉的制裁伤及到伊朗百姓的生活的话,对伊朗人民是不公平的;

b)这种严厉的制裁对解决伊朗核问题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使问题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c)美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指责伊朗发展核武器,并且美国又在使用双重标准,如果再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伊朗也许会做出比较激烈的反应,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5、强烈反对对伊朗动武;

a)强烈谴责以色列多次扬言要对伊朗动武,摧毁其核设施;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世界各国人民都期望和平,反对战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中东地区的安宁,希望有关国家尽快放弃对伊朗动武的念头;

6、主张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a)坚持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伊朗核问题;

b)如果伊朗核问题提交了联合国安理会,希望在其框架内解决伊朗核问题;

c)遵守联合国宪章; d)遵守国际法;

e)希望欧盟同伊朗方面的接触取得进展

f)希望伊朗尽快落实伊朗与巴西和土耳其三国在德黑兰签署的三方核燃料交换协议;

7.希望各国以及各机构考虑并同意俄罗斯提出的建议:在俄罗斯境内与伊朗建立联合浓缩铀工厂以及建立合作核燃料工厂的方案; 相信此方案会消除各国对伊朗发展核工业是为了用于军事以及制造核武器的顾虑。希望有关各方支持此建议,尽快解决伊朗核问题。8.如果在有确凿证据下一旦发现伊朗制造核武器,全世界各国都应加强实行对其制裁,并销毁其军用核设施。9,决定继续处理此议案

起草人 太原理工大学 热能1101班 田兵兵

篇6:从伊朗核危机看国际法的作用

伊朗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展核技术了,直至21世纪初期,伊朗核问题并没有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美国、西德等西方国家给伊朗提供核技术和核设施,当时,其它国家并没有对这些国家进行相应的制裁和谴责。其原因主要是那时的伊朗国王政权,和西方是忠实盟友,同时,在海湾地区也是美国最坚定的合作伙伴。盟国或者潜在盟国被核武装,美国是可以允许的,主要是因为美国为了国家利益的延伸,必须这样做。例如印度拥有核,美国的态度就是睁眼闭眼、不了了之,原因是美国认为“印度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拥有核不会对世界的和平产生威胁。

不管美国承认与否,在核问题上,美国的双重标准,是有目共睹的。2010年3月1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巴以地区访问时称,伊朗拥有核武器一定会危及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对于伊朗获得核武器,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当天,拜登在特拉维夫大学进行演讲时称,伊朗政府违背国家社会意愿,拒绝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持续开发核武器和对恐怖活动进行支持,给中东和平稳定带来了隐患。美国坚决不容许伊朗拥有核武器,这不仅对以色列的安全产生来了很大的威胁,美国的利益也必将受损,甚至中东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也极力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

拜登还称,美国奥巴马政府一贯主张与伊朗当局进行对话,其目的是希望伊朗方面的立场能够有所改变。此外,美国政府明白,如果伊朗不与其进行合作,美方联合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有效的制裁,理由将会更加充分。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美国借助核问题意图想遏制、推翻伊朗政权的野心不可忽视。笔者认为,伊朗核问题的本源在于美伊关系的敌对。

二、国际法对伊朗核问题的规制

(一)国际条约

在核不扩散与禁止核试验问题上,相关的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还有《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等。然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到目前为止尚未生效,伊朗也没有对该条约进行批准;伊朗也不是《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缔约国;但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成员国。

(二)国际习惯

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古老渊源,并且直到19世纪前半叶都保持着这种形式。[1]这并不是因为国际社会的成员愿意保持这样一种状态,而是因为与国家、社会相比,现在依然十分松散的国际社会,在那时更为原始、松散。

一般来说,在核不扩散或禁止核试验问题上,只要能够证明存在“惯常行为”和“法律确信”,[2]就能够依据国际习惯法,要求相关国家承担禁止核试验的国际义务。可以明确的是,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禁止核扩散与核试验都持肯定的态度,形成有关禁止核扩散和核试验的国际习惯法既是十分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我们也可以认为禁止核扩散与核试验就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习惯法”。但国际习惯法如果还没有形成的话,就根本谈不上有约束力。

(三)单方法律行为

单方法律行为也是一种创设国际义务的依据也包括。[3]因此,伊朗如果做出其不进行核试验的单方承诺,那么为了履行这一承诺,它就需要承担相关法律义务。在2003年,伊朗曾经宣布愿意履行《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那么,能不能依据这一承诺,要求伊朗承担禁止铀浓缩、并接受国际法的严格核查呢?

单方承诺和达成协议是有区别的,不构成国际条约;尽管单方承诺也能带来法律义务,但是其稳定性不高,可以随时改变承诺或撤销承诺,从而不再承担履行承诺的义务。基本上,伊朗已经背弃了所有的单方承诺,并且伊朗以后仍然可以继续这样做。因此,寄希望于通过单方法律行为,来对伊朗进行铀浓缩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到目前为止,是极其不现实的。

三、强行法的规制作用

笔者认为,在处理类似于伊朗进行铀浓缩这样的问题时,如果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应当直接适用强行法,它是自然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国家的同意就可以成立。可以用其来调整相关的国际关系。强行法,实质上它是一种规则,高于一般实在法,在国内法中最早实现的。如今,“几乎在大多数国家的国内法中,都能够找到强行法规则”,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将国内法中纳入强行法规则。与此同时,美国和西方盟国也需要改变一直以来盛气凌人的态度,平等友好的与伊朗展开协商和谈话,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4]在这一问题上,甚至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德国等其他国家,也应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规劝其停止核试验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伊朗的合理要求,必要时给伊朗相应的补偿。有了各个国家的竭诚合作,相信伊朗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综上所述,国际条约上,伊朗只是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相关的国际习惯有些尚未形成,而通过单方承诺想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对伊朗进行铀浓缩的行为,在实在国际法中,目前几乎没有相关规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然而,强行法却可以被用来弥补这一缺陷,因为强行法限制了伊朗进行铀浓缩的行为。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传统上,很多属于一国内政的事务如今都具有了开放性,就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一样,像核试验这样敏感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想在国际社会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独立进行核能开发事实上根本没有可能性,因为其是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与其搞对抗弄得两败俱伤,不如积极的进行相关合作和谈判,其实这不仅是国际合作原则的要求,在现实国际关系下,也是有关国家的必然选择。[5]总而言之,全世界都真诚地希望在国际合作原则的框架下,伊朗核问题能够尽快地得到妥善解决,这必然是全世界的福音。

参考文献

[1]李浩培著:《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88页。

[2]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前引上页[3]:《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 第171页。

[4]王铁崖, 田如萱:国际法资料选编, 法律出版社。

上一篇:精彩的亲子活动总结下一篇:教育的底线是尊重学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