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科规章制度

2024-06-04

医保科规章制度(共8篇)

篇1:医保科规章制度

总目录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参保新农合、城镇医保(职工居民)就医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在院长领导下进行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有一定的会议制度,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讨论、分析医院感染现状,以针对其感染因素包括感染控制现状,部署工作,制定措施。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集会议。

三、医院各科室、各部门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求制定的感染管理制度和计划实施。

四、按要求评定监测资料,包括医院病人和职工的医院感染资料,以及感染暴发的调查,并对监测方法和措施进行研讨,提出改进建议。

五、评议各种有关感染管理文件或计划准备下发的文件,以便得到临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六、负责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6、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保洁、消毒或无菌的监控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

参保新农合、城镇医保(职工居民)就医管理制度

一、住院管理

1、参保人员住院时,首诊医生要严格核对人、卡、证是否一致,方可办理参保患者住院手续。

2、医生填写住院审批单,到医院医保科办理住院审批登记手续,参保病人转科,主治医生要填写‘转科申请单’,到医保科登记备案。

3、参保人员凭‘医保科’办理的相关手续方可到‘住院处’办理医保住院手续。

4、办理完参保人员住院手续后主治医师要与参保住院患者签订《挂床协议书》并告知。

5、严禁未经医保科登记,私自办理参保患者记帐手续。

6、参保患者入院后,床位医生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收治病人、入出院严格按照《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执行,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不得大处方、超范围用药。

7、参保患者住院用药范围,经治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用药范围尽量在《用药目录》内,超《目录》用药必须事先告之病人,明确自费药品及自费项目,并签‘自费药品及自费项目使用同意书’。

8、对所有城镇医保(在职职工、退休人员、离休干部、居民、在校学生)的参保人员,定点医院在诊疗过程要严格遵守《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范围及支付标准》及相关规定。

9、参保人员住院,主治医生和护士要做到五对照:‘病人与证卡对照’、‘医嘱与处方对照’、‘处方与清单对照’、‘药品与目录对照’、‘用药清单与记帐金额对照’。

10、严禁违反用药常规超剂量、超品种、使用非本病种治疗药物、医嘱外用药的行为。

11、严禁违反规定分解项目、超标准收费。

12、严禁违反规定,将不可报销药品串换成可报销药品。

13、严格执行诊疗常规,不准挂床住院。

14、医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口服药用量以每天口服量为计算标准,好转出院带药仅限口服药,原则不超过10天。

二、医保科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兴安盟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和规定。

2、负责解答“兴安盟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和规定,接受参保人员业务咨询。

3、公示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名称及价格。

4、严格审批程序,做到日清月结,按统一规定办理即时结报。

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和索、拿、卡、要等行为发生,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6、严格遵守《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规定,《目录》以外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7、根据医疗信息系统维护的有关要求,做好软、硬件的管理工作。

8、医保科人员定期查询医保收费情况,住院动态,掌握参保人员住院情况。

9、定期下病房对住院医保病人进行身份核对,即

①病人与证、卡对照,②医嘱与处方对照,③处方与清单对照,④药品与目录对照,⑤用药清单与记帐金额对照。

10、对违规检查、用药品;未及时审批特检特治、贵重药品(500元以上)的,按医保中心扣款金额,统计到科室、到人,足额扣除。

三、罚责

1、经治医生违反参保患者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范围,造成管理机构扣款以及医患矛盾和经济损失,由责任医生负全责。

2、不允许提供假医疗费用发票、假证明、假病历,不允许换名找发票,一经查出,当事人承担全部费用。

3、不允许冒名住院、挂床住院,一经查出,停止报销,并处罚主管医生每例500元。

4、因医生原因,对参保患者未按参保人员住院程序、未提供相关资料,造成住院费用无法报销的,主治医生将承担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所有报销医药费。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及住院医生诊治病人,必须认真登记医院门诊及住院系统的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以及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疫情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传染病卡片填写要根据填卡说明认真填写卡片中的各项,现住址要详细填写到最后一栏;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要准确。便于追踪传染病人)。并做好科内传染病登记。

五、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六、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组织一次由主管院长、科内主任参加的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

七、检验室、放射科对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要求主治医生在传染病人登记簿中签字。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兴安盟蒙医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的疫情管理,将各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直接与各级临床医师奖金挂钩,迅速达到提高院内各类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目的,因此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落实奖惩制度。

(二)各级临床医师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各类法定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向预防保健科报卡,预防保健科组织人员每月对门诊、各病区、检验、影像等资料随机抽查,凡发现迟报一例者,扣发当月奖金100元整并限期补报;漏报和谎报者,扣发当月奖金200元整;因不报、迟报、漏报、谎报造成严重后果者,扣发全月奖金,并全院通报批评;因上述原因而造成传染病扩散、流行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各门诊、病区、检验科、影像科人员应协助预防保健科做好各类传染病登记和督促开单医师签字、报卡工作,登记项目要完整,督促开单医师签字、报卡要及时。

1、预防保健科组织人员将每月检查、核实,发现漏登一例,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整,并限期补登,未及时督促开单医师签字者,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整。

2、传染病卡片填写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每项扣10元;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验登记、放射登记、传染病登记等与传染病有关的项目不全,每项扣10元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能够及时、准确的向预防保健科上报各类传染病报告卡者,将在年终给予100-200元整的奖励。能够积极配合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工作的相关科室(每次检查未发现问题的)可经院长批准给予500-1000元整的科室奖励。

篇2:医保科规章制度

1、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和积极宣传医保政策和法规。

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认真负责,树立良好的医疗作风和服务态度。

3、认真核对医疗证,及时办理有关住院手续,做到人证相符,杜绝冒名顶替。

4、严格审批转诊制度;把好医保病人的转诊关,转诊病人一定要科主任签字,主管院长审批后方能转出。

5、及时下科室了解医保病人的住院、用药情况,严格控制好大型、重复的检查和不合理的用药现象。禁止挂床住院。

6、严格掌握意外伤害的纳入范围,属意外伤害住院须填写意外伤害申报表,24小时内上报医保中心。

7、本院职工住院必须经分管院长签字,报医保科,向医保中心申请同意后,方可办理住院手续。

8、耐心向医保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为病人解除疑虑。

9、支持和配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并为之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10、每月5个工作日前及时将医保病人的结算资料送到医保中心审核。

篇3:医保科规章制度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过程中, 各级医院将面临功能定位的重新调整, 分工将更加明确, 现有的医疗体系格局的改革会给医院带来深远影响, 挑战与机遇并存。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通过建立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强化对医院的管理, 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宣传政策, 保证医保政策落实到位

医保政策启动初期, 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和知识缺乏了解, 医保意识淡薄, 在医疗行业行为中, 人们对医疗保险带有抵触情绪, 对医保工作不理解, 增加了推进医保工作的难度。所以首先应对医务人员做定期培训及学习, 分层次培训、针对性培训。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编印成册, 通过橱窗、板报展示等多种形式, 让他们熟悉并理解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把握“基本医疗”的概念, 标准和医疗保险的原则, 掌握医保用药范围和诊疗项目, 更新思想观念, 强化医疗费用控制意识, 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使他们意识到医务人员在医保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患者要耐心地解释细心地宣传政策, 让他们也意识到医保对国家、患者和医院三方都有好处, 更有效的推进医保政策的执行。

二、医疗服务行为规范,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深入领会医保政策后, 熟悉地掌握医保用药和诊疗项目范围,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为医保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严格执行《三个目录》, 健全医疗成本核算制度。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床位使用率, 减少重复检查, 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等措施, 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保障患者的自身利益, 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费用。

三、引进技术, 提高医院诊疗质量

在临床专科建设改革方面, 不断进行科室细分化, 由原来的外科细分为现在的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甲状腺乳腺疝血管外科。骨科细化为骨创伤科、骨关节科、骨脊柱科。各专科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如脊柱侧弯矫正术、关节置换术等, 提高专科诊疗水平。我院综合技术实力雄厚, 先后开展了异体肝移植术、肾移植术、心内介入术、超声介入术、干细胞移植术、分子治疗技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介入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及肝癌、CT更好的为参保患者服务, 保证医疗质量的。

四、实行费用清单制, 加强医保费用透明度

医保基金是有限的, 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增加了参保患者的负担, 也造成医保资金的浪费与透支, 所以要合理地控制和使用医保资金。凡是住院的参保患者, 每日都能拿到“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 清单注明药品名称、数量、单价及金额, 及治疗的项目费用明细。出院时还有总费用清单, 上面注明在院期间总费用的自负比例情况及统筹支付的内容与金额。明确做到收费公开、公正、透明, 使参保患者消费的明白清楚。

五、资金垫付, 方便患者就医

对住院医保患者采取了先收取一定比例的住院押金后, 就可住院治疗, 全额享受, 待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办理出院手续结帐时, 我院先垫付资金按医保规定比例给予患者报销住院费用, 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预付, 方便患者就医。

六、强化制度, 建设医院管理措施到位

为了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改善医疗服务, 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 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医疗能力,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 应制定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完整的制定内部运行管理程序与考核办法、标准:一是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 严格服务收费管理, 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 方便患者就医;二是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三是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 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其中将参保患者从入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的身份确认到康复出院之间的每一细微环节, 均做了明确规定。对科室进行定期检查与抽查。查人证, 核实参保人、医保卡、医保本是否相符, 有无冒名顶替现象, 以防套取医保基金。查病情, 核实住院指征, 有无挂牌住院、分解住院。查医嘱, 核实是否严格执行“三个目录”用药, 有无乙类药超支情况。查病历, 核实住院管理是否规范, 执行是否到位, 有无大型检查及材料无审批的内容。查清单, 核实是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有无乱收费现象。每月月底, 对屡次违规的问题、科室及人员予以点名通报批评, 并依据考核奖惩机制进行严肃处理。

七、独立科室, 医院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医疗保险管理处”, 其职能是抓好医疗保险制度的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成本、宣传政策、解答问题、分析数据, 同时协调好医保管理机构、医院及参保患者之间的关系, 维持“三方”的共同利益,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保证医疗保险工作与医院的共同发展。

篇4:全民医保制度席卷全球

这一波新兴的全民医疗保健浪潮已经席卷了近100个国家,这些国家全都在研究如何制定政府资助医疗保健的计划。在那些人口众多的国家和传统的全民医疗保健“盲点”,如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和南非,全民医疗保健这个概念开始流行。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占世界总人口的40%。与美国不同,各新兴经济体并不认为医疗保健主要是个人和企业的责任,他们要为包括老年人、退伍军人和贫困人口在内的特殊利益群体提供公共必需品。

第二波浪潮

19世纪,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推行了覆盖大部分蓝领工人的综合性医疗保健制度,从此便开启了全民医疗保健的第一波浪潮。德国1883年的《医疗保险法案》和其他社会立法构成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战后,绝大部分工业化民主国家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制定了医疗保健计划,以便使所有人都能获得价廉的医疗保健。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截至2008年,已经有近50个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疗保健。

全民医疗保健的第二波浪潮正在各新兴经济体中兴起。

在印度,一个被称为RSBY的国家医疗保险体系于2008年4月开始运行,宗旨是增加贫困人口的医保覆盖率。目前,该体系已经使1亿人获得了由全国8000多家公立和私立医院提供的无现金、无纸化、便携式的住院医疗保健服务。该国的计划委员会正在考虑实施由一个高级专家小组提交的报告。该报告呼吁:到2022年,为所有印度人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

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动向。截至2011年底,95%的中国公民已被纳入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尽管全民医疗保健的计划和提案迥然不同,但各国政府均提供了政治经济支持,以保证医疗保健成本得到公平广泛的分担、医疗保健服务得以更好地运用、个人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么全世界大部分人口都将在十年内获得价廉的基本医疗保健。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真正的里程碑,因为眼下全球有10亿人无法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每年有1.5亿人由于要直接支付医疗费而不得不面对灾难般的天价费用。

无关GDP

在全球经济低迷、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面临预算紧张之际,全民医疗保健却势头正劲,这听起来有悖直觉。财政能力的确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撒哈拉以南的许多非洲国家的低资源配置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在该地区只有卢旺达和加纳两个国家向全民医疗保健阔步行进。与之相比,中国和印度经济稳固发展、财政收入增加,这使得两国政府能够向长期被忽视的医疗保健部门投入资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民医疗保健的实现与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有关。正如劳里?加勒特等人在2009年发表于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相较国内生产总值远高于自己的一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如哥斯达黎加、古巴、冈比亚和加蓬,实现了更令人“惊艳”的医保预付制覆盖率。实际上,在推行全国医疗保险体系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中,不仅有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经济体,如巴西、泰国和中国台湾,也有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经济体,如孟加拉国、菲律宾和斯里兰卡。

上述许多经济体,包括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以及程度较低的巴西和泰国,均已接受了贝弗里奇模式(Beveridge Model)的某些关键方面。该模式让政府通过税收直接资助全民医疗保健。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台湾、墨西哥和土耳其选择了全民健康保险模式。在该模式之下,资金来自由政府施行的、覆盖到每个公民的保险计划。另有一些国家,如韩国和哥斯达黎加则依靠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其资金来源于在雇主和雇员的工资总额中扣除的部分。这种模式也被称为俾斯麦模式(Bismarck Model)。

然而,在大部分国家,全民医疗保健都是通过混合资金模式推行的。例如,智利通过一种公共社会保险金来为全民医疗保健提供资金,它将俾斯麦模式与为无收入人群提供税收资助的贝弗里奇模式结合在一起。

在推行全民医疗保健的过程中,政治承诺和医疗体系的能力同等重要。非盈利性国际医疗保健组织“医疗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s for Health)高级项目主任奎西?伊格汉指出:许多非洲政府或者缺乏推行全民医疗保健计划的政治意愿,或者没有能力研发新颖的资助机制来为全民医疗保健提供资金。

首要挑战

当然,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可扩展性,也包括其可持续性。如何使那些为了实现全民医疗保健而制定的既有计划持续下去,这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经济体关註的重大问题。在卢旺达这个拥有成功的全民医疗保健计划的国家,外国捐赠者支付了全国全部医疗费用的53%。在另一个同样取得成功的国家——斯里兰卡,人们的关註点是政府在人们需要时是否有能力继续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实际上,即便在各高收入经济体中,全民医疗保健计划也在艰难地处理着医疗保健费用日益增高、经济增长停滞、疾病全球化、人口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增多,以及医疗技术费用不断增长等问题。

然而,首要的挑战在于保证将钱花在目标受益人身上,这将有助于提高供应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正如哈佛大学萧庆伦註意到的,在几乎所有实行全国健康保险的国家中,大部分钱最终进了医生、护士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腰包。在这个问题上,体系改革再次需要政治承诺,以避免全民医疗保健成为又一个收入转移计划。

30多年前,法国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米歇尔?福柯提醒我们,政治规则的主旨是:“改善人口状况,增加其财富、寿命和健康”。人口的健康和福祉是治理问题。不管既有的众多全民医疗保健体系有多不完美,它们都构成了一项值得维持下去的全球运动。

篇5:医院医保科工作制度

1、在上级主管部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和积极宣传医保政策和法规。

2、根据医保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要求,制订我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新政策要求,随时调整相关规定。

3、认真核对医疗证,及时办理有关住院手续,做到人证相符,杜绝冒名顶替。对于急症先入院的,在三天内补办相关住院手续。

4、严格审批转诊制度;把好医保病人的转诊关,转诊病人一定要科主任签字,主管院长审批后方能转出。

5、定期下科室了解医保病人的住院、用药情况,严格控制好大型、重复的检查和不合理的用药现象。禁止挂床住院。

6、严格掌握意外伤害的纳入范围,严禁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他伤、犯罪、酗酒、吸毒、自杀自残等不属意外伤害范围的病人办理审批手续。属意外伤害住院须填写意外伤害申报表,24小时内上报医保中心。

8、热情服务,周到细致,耐心向医保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为病人解除疑虑。

9、支持和配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并为之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篇6:医保科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督促检查组织实施全院的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工作。

2、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深入各科室了解和掌握情况。宣传政策,督促各种制度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严防差错、纠纷。

4、监督、检查全院工作人员对基本医疗保、合作医疗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组织培训本院职工掌握政策和有关规定。

5、建立从挂号起经诊查、审核、划价、收款、取药、观察静脉输液等处置、记录,直到住院一条龙服务。

5、严格控制医保超支,努力争取与下达的指标相吻合。依照规定开处方、办外转、外购药、特批检查及审批单据。

6、及时填写传染病、结核病、癌症病人报告卡及相关类登记。

7、领导本科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指导、监督、审核、检查、协调、处理参保、参合人员的各种问题。

8、及时向院长、分管副院长提出奖惩、处理意见,批准后负责检查实施。

9、定期就医保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向主管院长汇报,以求解决。

10、完成院长、分管副院长布置的临时工作。

医保科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长的领导下,实施科内各项具体事务。

2、拟订相关业务计划,经科长批准后负责实施。

3、负责各项政策细则的整理、督导及实施。

4、认真执行和积极宣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工伤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耐心细致做好指导解答工作。

5、审核参保职工、参保居民、工伤职工及参合农民住院是否符合规定并办理相关手续;负责住院处方及特殊检查、治疗、医材及特、适、贵重药品的审批、审核工作。

6、负责住院参保职工、参保居民、工伤职工及参合农民的身份核查,监督自费控制、告知及执行情况。

7、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分解收费及乱收费。

8、负责审核、办理参保职工、参保居民、工伤职工及参合农民的出院结算手续。

9、将住院病人信息及时上传给市区医保中心及各县合疗办。

10、负责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定期报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执行情况。

11、负责向各县合疗经办机构定期报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执行情况。

12、负责科内各类文件、档案的登记、整理、归档、保管。

13、汇总各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上报相关部门。

医保科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办公室职责,执行合作医疗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2、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认真、严谨,按时按质完成本职工作,做到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办事、热情服务。

3、严禁以职谋私,优亲厚友。

4、认真遵守作息时间和考勤制度,坚守工作岗位,提高办事效率。工作人员的请、销假制度与医院的一致。

5、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医药费用的审核、上报工作,接待群众热情礼貌,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

6、工作时间严禁干私活、打牌、玩游戏等娱乐活动。

7、加强网络管理,不准私自更改程序。凡人为或过失造成系统瘫痪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8、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物,励行节约,反对浪费,凡破坏公共财物者,必须照价赔偿。

9、维护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0、工作中因不负责任或故意违反上述规定,造成责任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篇7:医保科规章制度

一、医务科工作制度

(一)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医疗质量控制等工作。

(二)医务科主任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情况,及时掌握全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动态,做到职责清、情况明、协调好,使医院各项业务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对各科室反映的问题,给予及时答复。

(三)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做好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和动态管理工作。

(四)组织临床科室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任务及院长交办的各项工作,拟订有关业务计划,经院长批准,组织实施,按时总结汇报。

(五)建立以岗位职责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坚持每周一次医疗质量检查,对首诊负责制、病例书写、急危重症抢救、术前讨论、查房、会诊、新技术准入、手术分级管理、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临床用血审核、医患沟通等核心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六)做好医疗质控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引进先进质量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七)协助医患关系办公室认真作好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接待工作,及时调查研究,并上报分管院长,必要时提交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鉴定。

(八)作好医院医疗技术人员“三基”、“三严”等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协助人事科作好卫生技术人员的晋升、奖惩、调配工作。

(九)按要求作好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和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科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十一)做好我院医师的外出进修及接受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工作,检查督促各科室进修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一)在领导班子及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预防保健工作。

(二)建立健全关于预防保健科的各项制度和职责。

(三)建立健全预防保健科各项组织。

(四)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完成全院的传染病报告工作,督促、检查各科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如有漏报及时补报,并按传染病处罚制度进行处罚。监测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遇有暴发趋势及时通知院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

(五)管理和报告死亡病例网报工作,督查各科出入院登记和“120”记录。预防保健科及时登记,保管好死亡报告卡。

(六)结核病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的要求进行工作,及时进行网报,按规定转诊结核病人,陪送率100%。

(七)肿瘤报告及时、准确,做好登记,督查全院各科室的肿瘤报告情况。

(八)慢性病网报及时,做好登记,保管好慢性病报告卡,督促各科慢性病报告情况,有漏报及时补报。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发现重性精神病及时网报,并进行随访。

(十)艾滋病管理及筛查,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对高危人群每周进行免费筛查,并编号、登记。

三、传染病疫情首诊负责制度

(一)在传染病人诊疗过程中实行首诊负责制,即第一个接诊传染病人的首诊医生对就诊病人负责的制度,具体包括科学的诊断的责任、有效治疗、隔离控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责任等。

(二)首诊医生除要求对传染病病人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生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三)对非本科室范畴的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生均不得拒诊,不得推诿和刁难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科室。

(四)在遇危重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生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生、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诊断明确需要经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五)首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和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院预防保健科及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四、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一)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

(二)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三)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四)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五)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六)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

(七)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为了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按照规定,我院设立传染病分诊点,负责对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分诊台应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三)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四)经预检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的,应将病人分诊至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触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根据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我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分诊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人,应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必要的遇见措施。

(七)我院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我院传染病病房住院诊疗。

(八)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并进行消毒。

(九)对分诊点应采取严格防护措施,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十)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十一)对医务人员应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

六、传染病诊断制度

(一)要求我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能确定诊断的直接进行确定诊断。

(二)对于不能确定诊断的疑似病人可请科内会诊,进行诊断。

(三)经科内会诊不能进行传染病的诊断的疑似病例请院内专家会诊组进行会诊明确诊断。

(四)由院内专家会诊组会诊的疑似病人,仍不能进行传染病确诊的疑似病例,仍不能明确诊断的传染病疑似病人,请与卫生局进行全市医务专家会诊。

七、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一)认真按实记载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15周岁以下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二)临床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详细住址和电话号码,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和临床首诊医师。

(三)临床首诊医生在接到临床检验科或放射科的报告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预防保健科。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卡上标记的星号必填,同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短期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

(五)预防保健科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或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总登记薄和肺结核转诊登记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

(六)对于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询问患儿家长姓名、详细住址、电话号码。

(七)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在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小时内向医院办公室、卫生局报告。

(九)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十)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核实后及时向市疾病中心报告。

八、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一)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

(二)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爆发流行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及24小时内向感染科汇报,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管理科每月汇总分析送相关科室。

(四)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爆发流行时,感染管理科人员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的蔓延。同时报主管院长,通报有关职能科室和区监督所及疾控中心。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一)门诊部、住院部、临床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二)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四)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五)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六)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七)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八)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分析。

(九)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十、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做好标志。

(二)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三)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预防保健科。

(四)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

(五)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备查。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l例传染病,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十一、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着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再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制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吸收,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十二、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l.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讨论、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传染病法律法规。

2.成立由院长、预防保健科主任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法定传染病管理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本单位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

3.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4.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 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

以及在传染病网络报告中显示的其他传染性疾病。5.报告时限: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在2小时内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发现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6.本院的首诊医生如发现重症传染病时要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本院的医务科和预防保健科,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到预防保健科。

7.预防保健科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8.各临床科室医生报传染病卡的字迹要清楚,各项填写齐全(15岁以下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托幼儿童及学校的学生要填写幼儿园及学校和班级全称),时间要与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一致。

9.初诊报告卡填写诊断时间要精确到小时,与报告时间一致。

(二)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登记管理

1.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实验室登记、传染病登记簿和卡片收发登记簿。

2.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填写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或化验登记及传染病登记簿,并完整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报告给疫情报告人员。

3.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4.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水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十三、传染病自查机制

(一)根据自查制度进行按时自查。

(二)院部每月进行一次传染病、肿瘤、死亡管理的督查和参与自查。

(三)预防保健科科每2周下科自查一次,有记录。

(四)在自查过程中有漏报和迟报的,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全院通报批评。

(五)网报责任人报告不及时,疫情管理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给与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下岗处理,违反法律法规者依法处理。

十四、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一)建立健全传染登记薄、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薄。

(二)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和自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与指正。审核完传染病报告卡将信息录入直报系统。每月收集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有无漏报传染病病例;制作电子文档保存疫情卡片资料;将每月传染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科、业务院长。同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五、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

(一)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相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二)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三)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五)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拒绝参加培训者不允许上岗。

十六、传染病疫情奖惩制度

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与50元年终奖励。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50元年终奖励。对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对工作督导不利,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领导给予100元罚款处理。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三例者,对责任人给予200元处罚,并在全院通报批评。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院通报批评,给与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十七、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一)门诊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应立即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二)住院部各科室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要来源。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报告卡,并在病历首页上加以标记。

(三)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四)病案统计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料保存和防止或减少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医院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和病案统计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房漏报的病例,并及时帮助或督促补报。

(五)医院内的病理、检验、放射、超声科、放射性核素等诊断部门的检查记录和放射治疗科的医疗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病理记录为恶性肿瘤病例的诊断提供最可靠的依据。医院内负责肿瘤报告的部门要和上述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六)各科门诊和病房应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在科内登记在《居民肿瘤病例登记册》后,将卡片及时交院内分管报病工作的职能科室。

(七)院内明确职能科室,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全院报卡的收集、编号、审核,并在《居民肿瘤病例登记册》进行登记,按月进行上报。

十八、肿瘤填报病例管理制度

(一)肿瘤报告首诊负责制度

临床各科室及门诊发现新确诊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生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填写完毕后在本科的肿瘤登记上进行登记。然后将填写的报告卡送到本院预防保健科。报告卡填写字迹要清楚 项目要完整

填写时要阅读背面的填写说明。不准有涂改。

(二)肿瘤填报卡的发放:各科室取肿瘤填报卡时要履行签字手续。预防保健科要有发放记录。

(三)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肿瘤病人的收集、整理和核查督促科内的肿瘤报告卡工作。

(四)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全院的肿瘤报告卡的收集、编号和登记、每月到各科室督查肿瘤的漏报情况有漏报的及时补报并将收集到的肿瘤报告卡进行登记后每月月初报告到市疾控中心。

(五)每月与医保、农合进行肿瘤的核对和收集

将漏报的肿瘤及时补报。

十九、肿瘤病例登记资料的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立即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二)各科室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要来源。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报告卡,并在本科肿瘤登记薄上进行登记。将肿瘤报告卡报到预防保健科。

(三)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四)病案统计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料保存和防止或减少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预防保健科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案统计室漏报的病例,并及时督促补报。

(五)医院内的病理、检验、放射超声波等诊断部门的检查记录和放射治疗科的医疗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病历记录为恶性肿瘤病例的诊断提供最可靠的根据。预防保健科要和上述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六)各科门诊和病房应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在科内登记在《居民肿瘤病例登记册》后,将报告卡及时送到预防保健科。

(七)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全院报卡的收集、编号、审核,并在《居民肿瘤病例登记册》进行登记,于每月初送到疾病控制中心并将相关资料进行保存。

二十、肿瘤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为了提高辖区内所有肿瘤人员的报告率,有效防止肿瘤病例的漏报促进肿瘤病例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各科室是肿瘤报告单位,每位医生是责任报告人。

(二)预防保健科要对临床各科室每月进行肿瘤病例的自查工作,在自查中发现有肿瘤漏报要进行补报,同时进行处罚。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1.凡漏报、迟报1例肿瘤病例给予直接责任人经济处罚,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预防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

3.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除经济处罚外,并通报全院,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4.全年发现肿瘤病例漏报超过5例者,给予主管院长及预防保健科责任人经济处罚。

5.凡肿瘤病例,未能及时上报造成后果严重者,根据有关规定上报主管局处理。

6.全年度肿瘤病例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奖励。

7.根据肿瘤病例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与年终奖励。

二十一、死亡病例工作制度

(一)成立死亡报告领导小组。

(二)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且要按制度执行。

(三)制定工作要求及相关制度,发放到各临床科室,要求临床各科室学习、培训,遵照执行。

(四)临床各科室要按以下要求执行:

1.各科室到预防保健科领取死亡报告卡,并且要保存好。2.填写死亡报告卡时项目要填写齐全,并且应在规定的时间内(3天)填写完整后将死亡报告卡送到预防保健科,同时科内做好死亡登记。

3.临床各科室要将死亡医学证明的存根部分,按规定送到病案统计室存档。

4.临床各科室主任,要组织本科室医生及新上岗的医生及实习人员死亡医学证明的填报方法及时限进行培训。

(五)预防保健科要按以下要求执行:

1.预防保健科设有专职死亡病例管理工作1人,备用人员1名,负责各科室报到预防保健科的死亡报告卡的发放、回收、审核、登记。同时负责网络直报和编码,以及死亡报告卡的保存等工作。

2.网报要及时,编码要符合要求。死亡报告卡要按要求盖章,按顺序保存。

3.网络直报专机专用,设有防毒软件和密码。

4.预防保健科网报人员按月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单位死亡医学证明报告卡导出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同时做好死亡医学横眉文字版的保存。

5.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全院医生及实习人员关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方法、要求及报告时限,进行培训。

(六)将各临床科室送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存根部分做好编号统一存档。

二十二、死亡病例登记制度

(一)临床各科室对于开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患者每个科室必须有死亡登记本。

(二)在住院登记和门诊日志上标明患者死亡。

(三)《死亡医学证明》开出后,按规定将宽联送本院预防保健科网报登记,并存档。存根联送本院病案统计室存档,剩余两联其中一联派出所留存,另一联殡葬管理部门存档。

(四)预防保健科接到《死亡医学证明书》之后,首先网报,同时登记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存档。

(五)预防保健科对各科室的住院登记、门诊登记要定期进行督查,对于登记不及时的要补记,情节严重者罚款处理。二

十三、死亡病例录入制度

(一)专人负责网络直报并且要有备用录入人员1-2名。

(二)直报网络专机专用,设有密码,并设有防毒软件。

(三)按月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信息,死亡医学证明报告卡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同时做好死亡医学证明书文字版的存档。

二十四、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死亡后,负责诊治的医生须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报到预防保健科,并在本科内的死亡登记上进行登记。

(二)预防保健科调查核实后进行网络直报,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三)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四)病案统计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五)预防保健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对辖区内死亡病例要每月到辖区派出所和居委会进行核对,对漏报的要及时补报,进行登记,保存资料。

(七)单位的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单位的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有检查记录。

(八)预防保健科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报告管理资料保存工作。

(九)《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预防保健科专业人员负责填写、登记、保存。

(十)预防保健科每年对本院临床医生进行一次死亡病例报告工作培训,同时要有培训教案,参加人员签到簿。

(十一)门诊医生发现死亡病例后做好登记,上报预防保健科。

(十二)急诊(门诊)、住院死亡登记项目填写要完整(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

(十三)死亡病例的漏报处罚详见自查奖惩制度。二

十五、死亡报告自查与奖惩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死亡登记及死亡报告卡的收发登记。

(二)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及辖区的死亡居民的网络报告及登记工作。

(三)每半个月下科室对死亡登记进行自查。

(四)对于不及时上报到预防保健科的漏登漏报的给予经济处罚,并全院通报批评。

(五)预防保健科负责死亡登记和网络直报人员不及时自查和网络漏报,登记漏登者要进行罚款处理。

(六)如预防保健科主任不督导科室人员工作的给予经济处罚。二

十六、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做好标志。

(二)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与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三)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预防保健科。

(四)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

(五)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备查。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传染病,给予当班医生经济处罚,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二十七、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艾滋病疫情报告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过国家疫情报告系统上报,并及时开展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艾滋病疫情报告同时要实行季报和“零”报告制度。即次季度的首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的疫情上报省疾控中心。

(三)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全市艾滋病疫情。对瞒报、漏报和迟报疫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对艾滋病疫情报告每月要进行核对,与传染病大疫情保持一致。

(五)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

(六)开展对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

(七)严格遵守艾滋病疫情保密制度。

(八)上报艾滋病疫情报告表1表-5表: 1.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 2.HIV感染者报告一览表; 3.艾滋病病人报告一览表;

4.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死亡报告一览表;5.HIV感染/AIDS个案调查表 二

十八、结核病工作例会制度

结核病是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

(一)对社区的健康居民要进行健康教育。

(二)发现社区的居民中有咳嗽、咳痰≥3周,建议居民到结核病防治所免排胸片,作痰查。

(三)结核归口管理,发现结核必须转到结防所在确诊。

(四)作好结核病人全程管理督导工作。

(五)每季度结核病单项例会一次,总结自己管理督导的病人存在什么问题。

(六)每个督导员汇报自己全程督导管理的结核病人的基本情况。二

十九、肺结核病登记工作制度

根据卫生局对全市肺结核病人统一管理地要求,我院现对肺结核病人制订如下登记工作制度。

(一)全院各科室,包括门诊、病房、放射线、临床检验科及其他科室,都设有肺结核病人传染病登记本。不论是在那个科室,一旦发现肺结核病人,首先进行科内登记。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转送到预防保健科。

(二)预防保健科有专人负责,将转来的报告卡,进行登记,填写转诊卡等,同时进行网络系统报告。

(三)将填好的转诊单(三联)和病人同时转送到结核病防治所。结防所在登记本上签字后,并留下转诊单的其中二联,我院取回一联,备案保存。

(四)如果病人是我院管辖区的,预防保健科有专人负责登记,并安排专人进行全程督导。

(五)每月预防保健科对全院的登记进行核对,以确定是否有漏报发生。

十、痰检制度

(一)对有呼吸系统病状的病人,在门诊做痰结核菌检查,以免误诊。

(二)肺结核病人,入院后必须连续查痰三次(每日一次),以判定是否排菌,并做一次痰结核菌培养测定。

(三)结核病人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痰结核菌培养。

(四)对阳转阴的肺结核病人,必须连续查三次痰结核菌(每日一次)。

(五)肺结核有空洞的病人,必须做痰培养,连查三次以判定菌阴转的确切性。

十一、肺结核病人转诊工作制度

为了全市肺结核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现制订我院肺结核病人转诊工作制度。

(一)凡是来院就诊的病人,疑似肺结核时各科室都有进行结核病筛查的义务。筛查时如放射科疑似肺结核,放射科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同时将病人送到开检查单的医生处。

(二)凡是在就诊中发现有肺结核或合并有结核病的病人,医生要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此处多个字送到医院的预防保健科。

(三)预防保健科由专人负责,进行登记,填写转诊单(三联),并进行网络系统报告。

(四)将登记本、转诊单和病人,同时由专人陪同转送到结核病防治所。

(五)结核病防治所有专人在登记本上签字,并留下二联。陪送人员将登记本和第三联取回备案。

十二、结核病报告制度

(一)首诊医生负责制。

(二)临床各科室,包括门诊、病房、辅助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结核病人,或疑似结核病人,要做好本科登记,同时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到预防保健科。

(三)预防保健科有专人负责登记,填写转诊单,并进行网络系统报告。

(四)将登记本,转诊单及病人一同送到结核病防治所。

(五)登记本填写要全面无漏项,住址、电话要详细记录,以便于督导能联系上病人。

(六)网络报告要及时,按要求时间上报。三

十三、结核病痰标本转送工作制度

(一)对有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人,要进行痰结核菌检查,以免误诊。使结核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二)对疑似结核的病人,要将痰及时的转送到临床检验科或结防所,进行痰检。

(三)初诊疑似肺结核的病人要进行三次查痰。即、夜、晨。

(四)肺结核病人入院后,必须连续查痰三次(每日一次)以判定是否排菌,并做一次痰结核菌培养测定。

(五)X线诊断疑似病人进痰检。三

十四、肺结核病人陪送工作制度

我院为了使肺结核病人能及时转送,制订如下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陪送到结防所。

(二)用医院的“120”车进行转送。

(三)转送人员在陪送时要做好登记和转诊单的填写。

(四)各种记录填写完整齐全。三

十五、慢性病管理报告奖惩制度

(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和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对慢性病进行网络直报,根据具体要求现制定慢性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二)临床各科室(门诊、病房)发现慢性病就要进行登记,同时填写慢性病报告卡,报告卡填写完后报到预防保健科。

(三)慢性病登记和慢性病报告卡各项填写要齐全,内容要一致,不得涂改,字迹清楚,用钢笔或水笔填写。

(四)不按要求填写,出现漏报一例罚款100.00元,字迹不清楚、有涂改、有空项的一例罚款50.00元,用油笔填写的一次罚款50.00元,隐瞒不报的一次罚款20.00元,所在科室主任减半处罚,门诊报卡门诊部主任减半处罚。

(五)预防保健科负责慢性病的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不负责任的,未及时网报一次罚款100.00元,未及时登记一次罚款50.00元,不及时下科室督导的一次罚款200.00元,预防保健科主任减半处罚。

(六)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报到医务科统一处罚,严重者、履教不改者除罚款外,全院通报批评。

十六、精神病工作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自治区精神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了规范精神病的管理的工作行为,现制定精神病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行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 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

(二)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制度。

(三)切实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了精神病管理组织。

(四)院内发现精神病患者要报相关的精神病专用卡,填好卡后报到预防保健科,填卡时各项要填写齐全不得漏项,用钢笔或用水笔填写,不得涂改。

(五)预防保健科设有专人负责精神病患者的报告、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网报人员工作要认真负责,不得用迟报、漏报现象发生。

(六)对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要进行访视,1类精神病人每月访视一次,2类精神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3类精神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同时做好各种工作记录

十七、重性精神疾病网络信息管理制度

(一)市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本院的重性精神疾病的网络报告和管理,负责报告的重性精神疾病的病人的随访工作,为了规范管理,预防保健科设网络信息管理专职人员一人,备用人员一人。

(二)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网络系统是否通畅,了解所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信息及统计报表,并将报表妥善保管。

(三)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的网络录入和患者的随访录入,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

(四)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网络管理工作的相关的资料、信息的收发、录入、存档和管理。

(五)重性精神疾病网络信息管理人员要定期备份系统中患者信息及统计报表。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十八、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

(一)入院制度

1、病人住院持门诊、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医疗保险证、医疗保险卡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急、重、危病人优先收治,无床时护士应加床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2、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时,对再次入院患者应明确上次住院费用是否结算完毕。

3、凡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应于当日入科,对未发生费用的患者予以“取消入院”;对已发生费用的患者按出院办理。

4、危重病人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并于病区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病情交接;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

5、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准备好住院病历,并于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检诊处理,同时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二)出院制度

1、病人出院须经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

2、病人出院需于出院前1日预约出院,如特殊情况需当日出院者,应请科主任批示后方可执行。

3、出院前,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认真核查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

4、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或医务科,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耐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共同做工作。

5、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换洗消毒。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征询病人意见。

(三)转科制度

1、病人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由转出科室医师下达转科医嘱,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整理病历,注销各种治疗、护理、登记卡、床头牌。

2、转科病人,必须在完成转科手续后,方可将病人送往所转科室。

3、转出科室须派人陪送病人到转入科室,并向值班人员交清病历资料和病人情况。

(四)转院制度

1、病人转院,应由科主任同意,上报医务科批准。征得转入医院同意,病情允许者,方可转院,并按出院办理手续。

2、病人转院时,可带病历摘要,如因治疗需要可按规定复印相关客观资料。

3、病情较重的病人转院时,应派人护送,并带急救药品器材,途中有危险者不得转院。

十九、病人身份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确保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患者安全。

范围:适用门、急诊、住院患者。

内容:1.每位来院就诊病人必须如实提供身份信息,收款处工作人员输入病人信息时必须加以核对,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2.门诊病人在医院就诊时,建立就诊卡注册信息时应用软件产生唯一标识——病人ID。

3.病人在门诊就诊时,应有软件通过ID确认病人,通过挂号号码来确定本次就诊信息。

4.病人在换卡时,挂失卡时,病人ID保持不变。

5.病人办理入院时,病人ID产生住院号,住院号也是唯一标识,住院号由固定号码+住院次数组成。出入院工作人员必须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医保卡、新农合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联系方式等信息。发现不符及时纠正。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

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保障管理,医院健全医疗保障管理制度,由医务科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医院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正本、对优质服务便民措施,常用药品及价格进行公示,为就医人员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医院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热心为参保人员服务,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医院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认真核验就诊人员的医疗保险,离休干部、病历、社会保障卡及医疗保险证,以下统称“证、卡”,为保证参保人员治疗的连续性和用药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明确记录。

医院严格遵守药品处方限量管理的规定,急性病3-5天,慢性病7-10天,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30天,同类药品不超过2种,住院病人出院时不得带与本次住院病情无关的药品。

严格掌握参保人员出入院标准,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不得将不符合住院标准者收治入院严禁分解住院和挂床住院。

医护人员要核对参保病人诊疗手册,如发现住院者与所持证件不相符时,应及时扣留相关证件并及时报告医保科,严禁冒名顶替住院。

做好医保病人入院宣教和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按要求签定医保病人自费项目同意书,因自费药品或检查未签字造成病人的费用拒付,则由主管医师负责赔偿。

严格控制住院医疗总费用,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度的普通医保病人、肿瘤病人的人均费用超标费用,指标严格控制好费用超标费用分摊到各临床科室,包括临床医技科室。

严格内置材料及特检、特治、包括价格在1000元以上,医用材料审批工作,要求尽可能使用国产、进口价格低廉的产品。各医保中心包括外地医保、要求医师填写内置材料审批表到医保办审批表到医保局审批后才能使用,急症病人可以先使用后审批,术后3天内。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政策,不能分解收费,多收费,漏收费,套用收费,因乱收费造成的拒付费用由科室承担。

以下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疾病均不能纳入医保、美容、非功能障碍性整容及矫形术,交通事故、自杀、他杀、误服、职业病、性病等。

对参保病人施行“先诊疗后结算”方便患者就医。四

十、医院质量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根据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医疗质量管理科在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工作。

(二)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按照医院相关制定,质量管理科制订质控工作的计划与方案,制定医疗质量检查标准、评价方法及奖惩措施,并将医疗质量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的年度目标考核。

(三)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工作。监督各科室质量自查情况,认真查对质量自查的有关记录,实行跟踪考核。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缺陷,及时向院部领导反馈有关情况,并向有关部门通报质量控制结果。

(四)质量管理办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对病历书写规范性及时性、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医技人员工作职责的执行情况、合理用药以及临床用血、知情告知等重点环节加大质量管理,控制医疗缺陷。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

(五)按照上级行政部门及院部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并制定相关工作目标及计划、实施方案、监控措施等。

(六)每季度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对质量管理的经验进行交流总结,对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评估落实效果。

(七)医疗质量的检查结果上报院部及质量管理委员会,供领导作为评优、奖惩的参考和依据。

(八)对医院医疗质量工作要进行总结分析,做好文字记录,以医务通讯的形式下发各科室。并负责做好质控工作中相关问题的答疑。

十一、科室质控小组工作制度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质量管理、护理、感染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各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三)按质量管理标准,对科室医疗、护理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四)根据医院《医疗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自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按考核办法进行奖惩。

(五)每月召开一次医疗安全分析会,对典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吸取经验教训,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抓好医疗缺陷的防范工作,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六)科室质控小组至少每月活动一次,对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好活动记录。

十二、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护理、感染管理等质量进行检查。对本科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定期对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检查时严肃认真,按医疗、护理、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逐条逐项评价。

(二)院级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质量检查,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专业进行质量检查。根据出现问题对所在科室提出整改建议,在下一期检查中督察整改是否落实。

(三)每周院长行政查房对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监控。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出现有争议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和定性,并提出整改和惩罚意见交院领导讨论。

十三、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协调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在院长、分管院长领导下,统一协调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工作。

(二)职能科室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对病历书写规范性、及时性、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以及临床用血、知情告知、处方规范等重点环节加大质量管理,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

(三)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各部门对质量标准化管理的经验进行交流总结,对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评估落实效果。

(四)对医院医疗质量工作要进行调查研究,质量分析,做好文字记录,以通讯的形式下发各科室。并负责做好质控工作中相关问题的答疑。

(五)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六)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院长或分管院长担任组长,质量管理科任成员,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二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七)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八)各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九)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十)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十一)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并报告质量管理科。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质量管理科。

(十二)质量管理科加强医疗、护理、感染管理部门等全程质量管理控制,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护理等部门反馈与通报,提出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十四、科教科工作制度

1.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的教学、科研工作。2.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听取意见,督促检查各种教学、科研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对科室提交的申请报告或请示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或不属于本职范围者,应及时给以答复和主动向有关部门联系。落实教学、科研计划,协助解决问题。

3.经常研究教学、科研工作,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向分管院长汇报。

4.每年组织两次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考核。

5.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每周、月、季分别对教学、科研单位或个人进行工作质量抽查和全面检查。

6.协助分管院长每月组织教研室主任、课题负责人例会,每季度组织一次质量抽查例会,每半年组织一次教学委员会例会。

7.每周一下午向分管院长汇报上周教学、科研工作运行情况,请示本周工作安排问题,每周六上午开科务会,总结本周工作,商议下周工作安排。

篇8:医保科规章制度

1.1 需求方的道德风险是指过度消费

人们在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下, 一旦患病, 将比未保险条件下消费更多的医疗服务、更长的住院时间、使用更昂贵的药物、采用更先进的设备进行治疗。这将导致医疗保险机构支付更高的保险费用, 进而导致更高的保险金水平。

1.2 供给方的道德风险是指诱导需求

患者一般对医疗卫生知识了解十分有限, 因此医生 (或医疗机构) 和患者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 医生的信息多于患者本身, 医生 (或医疗机构) 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诱发患者的过度消费。

1.3 医疗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制造的道德风险是指医患合谋

在缺乏有效的监管条件下, 第三方支付制度会激励医患双方协同诈保实现利益共享。

2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强制性的法定医疗保险为主、自愿性的私人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体系。法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广泛, 家庭成员可一起享受医疗保险的各种待遇。法定医疗保险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各负担一半, 医疗保险缴费基数设封顶线和保底线, 并且政府每年酌情对封顶线和保底线标准进行调整。德国对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和管理主要依靠行业和地区的疾病基金会, 这是一个由国家法律监督、自行管理的机构, 各医疗基金会均实行自治管理, 财务独立, 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费率。联邦政府有权对同种疾病基金会中的财务困难的基金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法定医疗保险在运行中, 实行政事分开, 政府卫生部门不参加医疗保险的操作, 主要负责医疗保险法律的起草和颁布实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上采取的是一种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的管理体制。

个人参加医疗保险后可以得到一张医疗保险卡, 病人可以持卡自由选择医生和医院。医疗服务分为家庭医生和医院, 病人先到家庭医生处接受治疗。若病情较重, 只有持家庭医生的转诊证明, 方可到医院就医。投保人看门诊时, 合同医生治疗后开药方, 病人到药店购药。合同医生的医疗费用支付, 是通过医疗保险公司与保险医生联合会按总额控制的方式进行结算, 一个地区只有所有的门诊医生只有一个总额预算, 但对每个诊所或医生不作具体限制。住院费用按照定额办法支付, 每个医院根据住院人数有单独的预算。

3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启示

3.1 建立守门人制度, 严格区分门诊和医疗

德国的医疗服务分为家庭医生和医院, 两者是分开的, 病人先要到家庭医生处接受治疗, 若病情较重, 只要持家庭医生的转诊证明, 方可到医院看病。为了限制参保人向医院盲目流动, 鼓励个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就医, 社会医疗保险领域有必要建立守门人制度, 即门诊服务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一般是全科医生, 俗称守门人) 来承担, 而各类医院多提供专科医疗服务。这样可以限制患者小病大养, 门诊挤住院的情况发生。

3.2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一个人投保以后, 如果其他家庭成员没有收入来源可以享受连带保险, 与投保人享受同样的保险待遇, 而不需要另外付费。在中国医疗保险缴一人保一人, 有些非参保人员冒用参保人员医保卡就医, 大大增加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额度。究其原因是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较小,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90%左右, 其余的则由商业保险覆盖。我国医疗保险要不断扩大覆盖范围, 减少医疗保险参保人的道德风险。

3.3 转换经营机制, 实行医药分家

在德国投保人看门诊时, 由合同医生看病, 合同医生治疗后开药方, 病人到药店购药。我国的医疗机构目前还是“医药合一”的体制, 这导致了“大处方”和“滥检查”的现象, 导致了医疗费用急剧攀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将药品经营从医疗机构中分离出去, 实行外部化经营管理。这样, 既可以限制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诱导消费的行为, 又减少了医药合谋的可能性。

3.4 卫生管理部门适当放权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关是各级卫生部门, 而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者, 没有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权, 起不到监督作用。德国的医疗保险机构不对合同医生进行费用结算, 而是通过保险医生联合会对门诊费用进行费用结算, 为了约束成本开支, 医疗保险公司想办法约束医生的行为。因此, 应对卫生医疗体制进行改革, 将医疗机构的管理权交给保险机构, 卫生部门则监督医疗机构和保险机构相互之间业务往来关系, 对医疗机构提供技术上的指导。

3.5 将竞争引入医疗机构中

目前, 我国的医疗机构很多是定点的, 市场化程度低, 医疗机构自我约束力不够。德国参保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和医院, 医疗机构竞争激烈。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减少医院诱导消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路佳, 刘宾志.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 .

[2]王锦锦.论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制度消解[J].人口与经济, 2007, (3) .

上一篇:婚宴父母致辞下一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