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2024-05-28

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精选8篇)

篇1: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论文: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用心爱心专心 1

篇2: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摘 要:体育教学怎样在情感教学中完成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把学生的过程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呢?文章就寻找教育的契机,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隔膜,增进师生间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体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8-01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但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交流多与其他学科,这就意味着“强筋骨”练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情感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学专家特金在谈情感教育时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因为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的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教学的对象是13-15岁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特征是: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易冲动、不善于自制和自控、行为不易预测。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就这些特征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活动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情感;没有无情感的认识过程。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怎样就其情感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他们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自己的情感感受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练习起来有兴趣,始终在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的高质量完成体育学习。尽量减少单调枯燥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新鲜感,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跑步的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赛,接力,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学生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内动力,而这内动力正是学生情感体现,所以我们更应当让学生把这种内动力发挥出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好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的。根据学生情感特征,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及组织形式的新颖性和情趣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意识。例如: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教法及组织形式把他们丰富的情感调动起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真诚情感关怀,互信促成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以“理”、“情”动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了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爱全体学生,以情助教与学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又可以增强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中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用手势、什么情况下用眼神、什么情况下用表情。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给学生提供著名运动员的个人简介,通过简介了解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成长史。结合课本,讲一些体育知识,关于体育方面的人和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用这些知识来丰富学生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良好的情境中来完成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到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因此,生动而形象的场景,会使学生感受情感的陶冶,感知和理解过程,会给学生以思维训练,技术的学习,意志的锻炼,舒展而大方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目的的去创设和美化教学的这种情境,怎能不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篇3: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怒而扰之”,体育竞技比赛,运用

孙子曰:“怒而扰之。”

这句话的实质其实就是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而进行的心理战。在战场上, 为了达到胜利的目的, 使用一切手段激怒对方, 让对方心理状态失衡、失态、失心智, 进而恼羞成怒, 方寸大乱。我方充分利用其这一点实现克敌取胜。使其怒, 乱其本也是古代兵家所推崇的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杜牧曰:“大将刚戾者, 可激之令怒, 则逞志快意, 志气扰乱, 不顾本谋也。”张预曰:“彼性刚忿, 则辱之令怒, 志气扰惑, 则不谋而轻进。”《历代名将事略》中说:“误敌之方, 不可悉数……一在形之;欲东而形以西, 欲西而形而东……;一在致之;以怒而致, 以情而致, 挑以害而致…….皆误敌之要也。”这些论述, 说明古代军事学家对“怒而扰之”这种作战方法给予相当的重视的。在竞技体育比赛中, 激敌以怒在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允许下可采用的战法。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上, 德国在小组赛中横扫对手顺利出线, 而但是他们在小组出线之后就遭遇了劲敌荷兰队。荷兰、德国两队在历史上是死敌, 每次相遇必杀个头破血流。这不过这场比赛中留给人们更多记忆的不是双方精彩的比赛场面, 而是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之间的口水事端。

在这场比赛中却是90年世界杯荷兰打得最出色的比赛, 整场比赛一直压着德国打, 里杰卡尔德状态尤其神勇, 在他的看守下, 德国两名前锋沃勒尔和克林斯曼毫无机会。德国队的主教练贝肯鲍尔授意下, 沃勒尔不停地“骚扰”对手的旗帜性人物里杰卡尔德, 甚至不惜使用种族歧视方面的漫骂, 里杰卡尔德忍无可忍, 第22分钟, 沃勒尔又朝荷兰队其他球员故意犯规时, 里杰卡尔德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推搡沃勒尔, 揪住他的耳朵还向他吐口水, 然后沃勒尔也用口水回应了他。结果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双双被红牌罚下场。

然而被罚下场的沃勒尔勾着里杰卡尔德的肩膀毫无愤怒地走下场地, 此时里杰卡尔德才如梦初醒, 意识到这是德国人搞的阴谋。当他知道自己中计之后, 想要后悔都来不及了。因为德国队除了沃勒尔还有克林斯曼和里德尔等著名前锋, 而荷兰队中能替代他即是后防中坚, 又是进攻发起者的没有。德国只少了个前锋, 荷兰却少了后防线前的大闸门,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荷兰1:2负于德国, 含恨而归。此后的很多年, 里杰卡尔德均表示终身不会原谅沃勒尔。

同样是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 贝克汉姆也犯了同样错误。无论是众所周知政治原因, 还是足球方面, 阿根廷和英格兰都有些难以扯清的恩怨, 而在英格兰与阿根廷的1/8决赛中, 两队之间的仇恨继续加剧着。下半场, 当时还是球队新人的贝克汉姆在一次拼抢中被西蒙尼放倒, 并且受到了对方的挑衅, 作为受害者, 贝克汉姆原本应该等待主裁判对西蒙尼的处罚, 然而年轻气盛的他倒在地上还是不甘心的踢了西蒙尼一脚, 结果经验老道的西蒙尼顺势夸张地到地不起, 荷兰主裁判尼尔森见状, 反而向贝克汉姆出示了红牌, 他的离场导致英格兰必须以少打多, 这也让他们在比赛中陷入被动局面, 最终输掉了比赛。贝克汉姆为自己的不理智交了高昂的学费。对于那次事件, 贝克汉姆一直都有些耿耿于怀, 而在当时, 对他来说, 这是一堂价值不菲的“人生体验课”

里杰卡尔德是因不堪对方“骚扰”和种族歧视方面的漫骂进而失去理智, 犯下终身都为之遗憾的错误。贝克汉姆为了两国的岛屿之争和自己的年青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同样的比赛战例还有很多, 如“泰森咬耳朵事件”, 泰森是因霍利菲尔德的搂抱、短而硬头发剐蹭泰森眼部, 使其拳法发挥不出来, 奴而咬之。还有波兰“坏小子”戈洛塔、年青时的姚明、李娜、范志毅等, 都是因选手年青或心理素质较差, 暴烈易怒, 失去冷静。

“怒而扰之”在竞技比赛中的运用方法:

1.比赛前要及时了解对方心理特点, 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战略、战术。

2.比赛中要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 及时的调整战略、战术, 使其心理状态朝着失去冷静方向发展。

3.了解对方技术特点, 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 使其特长发挥不出, 产生狐疑, 进而伴随不满情绪。

4.在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允许的条件下, 可以采用非常手段将对手激怒, 如:表情、利用传媒等。

5.怒而扰之实施的切入点应是对方的软肋或是伤疤处, 使其尚未警觉便掉入陷阱。

6.实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 赛场上瞬息万变, 最佳时机稍纵即逝。

参考文献

[1]孙子.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1-10.

[2]施之华.孙子教你“诈”——孙子兵法诡道妙用[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3.

篇4: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二、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 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其它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 、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总结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 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篇5:比赛教学法在网球训练中的运用

摘要:“比赛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由教师引导、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和负荷度而运用的、可以发挥学生身体能力的一种比赛性教学方法。本文从比赛教学法出发,探究该教学法在网球训练中的具体运用和注意事项,从而为今后高校的网球训练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网球训练;特点;运用;注意问题 前言

比赛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运用在网球训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比赛更好地接受知识,展开对网球动作的练习。尽管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比赛非常常见,但关于比赛教学法在网球课堂中的运用探究还不是很多。可以说,在网球训练课程中运用比赛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网球动作时从实战出发,这不仅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自己对网球动作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还可以使学生在实战中把自己学到的网球技术、对战方案等融合使用,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网球技术理解更为深刻。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内2012级网球专业的学生。此外,本文也结合文献中提到的有关网球运动员训练教学方法尤其是比赛教学法的运用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按照本论文的课题,笔者就网球的训练方法、比赛教学法等关键词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论著、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

2.2.2.数理统计法

利用调查来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并做各项统计,为本论文的论点提供论据。

2.2.3.访谈法

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内研究网球运动的体能老师进行咨询。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比赛教学法的概念和运用特点

3.1.1 比赛教学法的概念

比赛教学法指运用比赛的环境,根据一定的比赛规则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比赛教学法着眼于“比赛”二字,“比赛”源于以往社会的竞技类比赛,其后在其他一些生产、生活类项目中也存在着比拼。在现阶段的体育项目中,“比赛一词”用得更为广泛。

3.1.2 比赛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比赛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网球教学实践中,学生一般掌握了网球的动作技巧,在比赛教学法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来验证自己学习的技术、学习效果以及临场发挥能力。

比赛教学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但可以应用于网球的技术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导学生将网球战术运用到各类场合中。

比赛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创新性。现阶段,网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是基于一定的战术比赛、技术比赛、路线比赛视频,在实践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不但可以体会实战的技术,还可以根据对手、网球比赛环境的内容改变而刺激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也使这一教学法具有了创新性。

比赛教学法的实用性非常强。在网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战比赛中。

3.2 比赛教学法在网球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3.2.1 在训练学生运动技能中的运用

学习网球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网球技能会逐步提升。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比赛教学法在网球训练中的运用,能够把过于单调、枯燥的网球动作变得活泼而生动,通过比赛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可以迅速地在对抗中领悟到运动的姿势、发力的方法等,这些都可以尽快地提升学生的动作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训练学生网球技能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不要在学生学习之初采用比赛教学法,而是要告诉学生网球的分解动作、动作的要点之后,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动作的关键点之后,再运用比赛教学法巩固学生对网球动作的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们进行比赛时,通过提高难度、变化战术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们所学到的网球技能。

3.2.2 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中的运用

比赛教学法属于竞技类教学方式的一种,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还使课堂富有游戏的氛围。而且,比赛教学法运用于网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赛改善以往单调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学习网球的热情高涨起来,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网球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掌握网球学习的技巧问题。而且,在这种欢愉快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们也可以尽快巩固自己所学的网球知识。

3.2.3 在训练学生战术配合中的运用

比赛教学法的关键特征,即让学生能够在对抗竞赛中迅速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战术以及战略部署等。可以说,在比赛中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是战略的精神基础,而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则是战略的物质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战略思想、身体技能总需要在具体的对抗中表现出来。

3.3 比赛教学法运用于网球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3.3.1 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

比?教学法是一种机械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们在运用比赛教学法时应该从学生的主体出发,要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心理状况。而且,网球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在某场网球比赛中战胜对手,其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劣势,尤其是发现自己在网球动作上的失误和不规范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训练中,要注意分析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并从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出发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安排。

3.3.2 科学运用比赛教学法

在网球训练中运用比赛教学法,既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对战技术和身体技能,还可以让学生们学会战术的配合。与此同时,在比赛实战中,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网球水平乃至个人的心理情况等都可以表现出来,而且学生们在这样的比赛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最大范围内做到较强的针对性计划,全面地调动自己的所有网球技巧,发挥自己的战术优势,最终打败对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球训练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也要注意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师尤其要注重一些学生在比赛教学法中突然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突发性的共性问题,教师一定要把他们作为体育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而且,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课余网球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比赛教学法,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们实战水平和网球技术,才能为国家的网球运动输送更多的优秀网球人才。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比赛教学法即在网球训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比赛更好地接受知识,展开对网球动作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赛教学法的优势很多,比赛教学法可操作性强,只要有球网、球拍和球,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练习和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比赛教学法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但在平时网球训练中可以运用,也可以运用于实战演练中;比赛教学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对战思维,培养学生实战经验。正因为比赛教学法的适用性广,在训练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网球热情以及训练学生战术配合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在网球训练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也应该注意,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地运用该教学法,而且在运用时发现问题也要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比赛教学法运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2 建议

当然,在网球训练实践中运用比赛教学法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比赛教学法只是一种方法,但实际训练的情况可能是千变万化的,而且比赛教学法使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比赛,而是为了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法时还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著手:

第一,教师在运用比赛教学法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情况,还要及时与学生就比赛心得进行沟通。比赛教学法并不是要让学生分出胜负,也不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二是通过这一方法找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所以,在比赛完成后不管哪个学生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教师都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说说自己在比赛时的心理感受。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原因,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网球技术。

第二,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比赛教学时,也要担负起指导的作用。学生毕竟是学习网球的新手,在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当学生初次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不必马上介入。但是一旦学生持续地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应该马上对其进行指导。如果教师没有担负起指导的责任,学生可能会在以后的对战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网球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篇6:初探比赛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

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4]陈俊愉,刘佩.园林花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

篇7: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西营中心小学 何炎钢

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游戏带有一定的情节性、趣味性,它能提高游戏者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活泼愉快、开朗合群的个性和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有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被广泛应用。

一、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应选择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游戏,如“快快集合”、“大鱼网”等游戏,较常规的慢跑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有利于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和各种器官活动能力的提高,使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取得较好的效果。

常规的徒手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交叉跑等,或者用跳绳、跳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反口令”,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身体部位及机能做好准备,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径类教学中如运用一些“圆圈接力跑”、“迎面接力跑”、“超人变速跑”等游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发挥奔跑的能力等。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技能。

为了完成某些教学训练任务,我们应选择一些有助于教学训练的游戏,如一些限制性的练习,矫正八字脚跑,可选用窄跑道比赛的游戏,消除游戏者在练习中的过度紧张,可选用转移性及诱导性练习的游戏等。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在新授课中,应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训练中来的游戏;在复习课中,可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助练习的游戏,如上短跑课时可选择“迎面接力跑”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可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 “单足跳接力”、“立定跳比远”、“跬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4、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和锻炼的结束阶段,做好身体机能的放松,不但可以避免慢性损伤和过度疲劳,还是对体育教学和锻炼成果的提升和巩固,并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真正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游戏总能让人愉快。在放松结束阶段,安排一些动作简单柔和、节奏缓慢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达到对身体进行调理和放松的作用,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和体力上得到恢复。如采用双手双脚同时进行的“包、剪、锤”游戏;反应性练习的“大、小西瓜”游戏等,都能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调理和放松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和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并应紧密结合教材,选择游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高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2、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中

游戏的目的不仅在于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结合体育课不同环节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游戏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游戏可以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崇高精神。因而游戏教育作用的内涵是相当丰富和深刻的,所以应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和结合到游戏中去,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的任务,有目的地选择游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安全性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在选择游戏时应特别注意考虑安全因素,不要选择危险性大、易发生伤害事故的游戏及难度和运动量超过学生所能负担的内容。游戏进行前应考虑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较为激烈的游戏在进行前应适当做些准备活动,防止发生伤害事故,以保证游戏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5、应注意游戏的结束与评判

当游戏时间已到或已达到预期效果以后结束游戏。在游戏结束前,教师应预先提出结束的时间。游戏结束后,对游戏应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和个别人要作出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执行规则方面,在创造性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缺点。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应提出表扬,对游戏的失败者,不应指责,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篇8: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比赛法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比赛法顾名思义, 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 最终需分出胜负。在这种练习情境中, 学生为了本组的胜利会全力以赴去努力, 而且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 渴望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以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如有的学生跳得高, 有的跑得快, 通过教学比赛, 学生的这些优点就会一一展现出来。因而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会在其中得到激发和强化, 甚至为了获得比赛的优胜,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可能会从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教学比赛、游戏比赛、专门性的测验比赛等,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有着严格的比赛规程和裁判方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它决不允许有任何不符合规则的过激行为出现, 而且比赛中始终坚持“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宗旨, 这无疑将对学生道德作风的培养与教育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赛中, 各种情况变化无常, 为了获取胜利, 需要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及时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心理, 调整自己的行动, 根据比赛中的即时变化, 要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并随时准备调整和改变战略战术, 力求使之更为合理。因而, 比赛法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经常运用会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比赛法在组织运用时, 多采用集体活动, 而获取胜利的力量, 来自集体中每一名队员的团体协作和协调配合。比赛中, 学生会清楚地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巨大, 单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 认识到这一点, 学生会自觉自愿的做出最大的努力, 以获取和捍卫集体的胜利和荣誉, 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从中得到升华。可以说, 教学比赛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5.有利于强化身体练习对学生和机体作用的实效性。实践证明, 完成同样的练习, 比赛时机体的机能变化要比非比赛时大得多。因为比赛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竞争性和挑战性, 获取欲望强烈, 在这种心理活动的驱使下, 他们会倾尽所能, 很容易使机体出现最大限度的承受能力, 从而强化了身体练习对机体作用的时效性。

6.有利于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运动技术的学习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单纯的技术练习会显得比较枯燥,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教学比赛可以加速运动技术的掌握。例如, 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时, 单纯的传接技术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安排一场特殊规则下的篮球比赛, 效果会更好一些。即在比赛中, 只允许传接球, 不准运球, 其他同篮球规则一样。这样会强化传接球技术的学习, 同时又会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

二、比赛法也存在消极影响, 运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

在体育教学中比赛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正确合理地使用它, 使之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 比赛法如果运用的不合理, 会给我们的体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在使用比赛法这一教学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比赛方法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水平以及教学条件、教学任务选择与设计比赛方法。体育课的比赛有个人和个人、小组和小组、大组和大组等不同人数的比赛, 不同教学内容在比赛的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如篮球项目可以比传球、运球、投篮等, 田径项目可以比速度、比远度, 排球项目可以比垫球、比发球等。选择好比赛的方法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比赛规则的制订

任何体育项目的比赛都要有规则来约束参加比赛者的行为, 才能使比赛顺利进行, 而教学比赛规则的制订要根据比赛的方法和参加者的技术水平以及比赛项目灵活制订, 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国内外比赛的规则用上去, 否则比赛无法进行, 如篮球比赛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可以改变为六人对六人、三人对三人, 在时间上也可以变化。

(三) 做好比赛前的准备

场地器材的准备和身体、心理上的准备是顺利进行比赛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而不考虑场地和器材, 不加强身体的准备活动, 一旦造成伤害事故, 会给比赛带来不良的后果。既破坏了课堂学习、练习气氛, 又达不到教学目的, 给学生造成害怕心理, 甚至留下阴影。因此, 比赛前必须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要求,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有效地安排好场地器材, 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安全工作,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 掌握好比赛中的强度和难度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 增强身体健康,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它是为学习技能服务的。因此, 教师在采用比赛法前要掌握好比赛的强度, 防止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同时, 过高的比赛难度, 也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影响学生练习的兴趣。运用比赛法时要掌握适量的运动负荷。由于比赛法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学生活动中有时会不遗余力, 假如老师不能掌握适当的运动负荷, 会由于学生运动量过大, 造成疲劳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 或者运动量过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会因疲劳使动作技术变形, 出现错误动作, 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所以, 在进行教学比赛时, 教师要合理安排比赛的运动量, 在安排时应以学生的身体条件为基础, 在活动中要适时的进行轮换, 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掌握运动技术,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又不至于出现疲劳, 更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

(五) 合理的分组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的差异性较大。因此, 在进行教学比赛时, 应注意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比赛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都能获得成就感。如果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多时候, 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 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 各小组的实力是否相当, 结果往往是从一分组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 而且有些小组的人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 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 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 虽然也会竭尽全力, 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进而会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会使比赛失去应有的意义。

(六) 比赛法不能代替体育教学

比赛法是对体育教学成果的检验。它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但是, 如果在没有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下, 一味地进行比赛, 反而会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有时会导致技术变形或错误动作, 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培养, 进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粗略掌握动作、改进与提高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等三个阶段。体育教学中, 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展开的比赛外, 其他的诸如球类、接力跑、跳跃等项目, 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两个阶段, 就轻易地动用比赛法, 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 而忽视了动作的质量。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全盘考虑, 以决定比赛法是否可以运用, 切不可盲目行事。

(七) 比赛法不可频繁运用

一是容易减弱比赛对学生的刺激程度, 使学生对参与比赛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二是容易造成学生间的矛盾, 故而运用时先做好学生的赛前思想工作和赛后调整总结工作, 使他们了解比赛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八) 注意比赛奖惩制度的建立

奖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高比赛的效果, 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因此, 平日里的教学比赛中的奖罚应多采用精神鼓励以满足参赛者的愿望, 适当用一些身体练习的惩罚如做做俯卧撑或原地向上跳等, 也可以作一些娱乐性的表演。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求胜欲, 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

(九) 剧烈的比赛后应组织放松活动

比较剧烈的比赛结束, 应安排放松活动, 学生跟随教师在音乐或口令的指挥下进行各种轻快、舒畅的舞步动作放松或简单的几节放松动作, 都能让学生进入一种轻快祥和的自然境地, 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分的放松, 从而有效地消除疲劳, 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心率, 轻松自然地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总之, 比赛法在体育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合理有效地采用比赛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锻炼学生的身体, 增强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 以及自强自立、坚毅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比赛如果组织得好,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起到积极的作用, 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比赛法是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在实际的操作与运用过程中,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形成、提高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本文对比赛法的运用进行研究, 以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合理的运用提供指导性策略。

关键词:比赛法,运用,体育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李重彬.教学比赛中的六注意[J].中国学校体育, 2008, (5) .49.

上一篇:毕业了离别了作文下一篇:惠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