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2024-06-0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院教发(2007)61号 2007年5月18日)

第一章 申报与评选

第一条 教学团队以教研室为基础架构,各系(院)根据发展实际申报组建。

第二条 申报时填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申请表”,经所在系(院)审核后报教务处。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与申报情况评选确定。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教学团队应设置一名团队负责人,一般由5人以上组成。第五条 团队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高级职称;

2.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在近三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

4.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第六条 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要求:团队成员中应有高级职称教师两名,团队主要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第七条 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梯队建设,尤其在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有明确的建设规划。

第三章 团队建设内容

第八条 教学团队应根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实施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的意见》精神与指导思想进行建设,以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教学梯队建设为支撑,努力把团队建设成特色鲜明、凝聚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整体力量的教学团队,为提高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第九条 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条 开发教学资源,如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课件的制作、网络课程的建设等。

第十一条 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第十二条 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建设期满后,团队至少有一项市级以上(含市级)教育教学研究类和两项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类项目,并有相应的教学成果,争取获得市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第四章 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 团队建设经费为10万元。严格按《市级引导教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相关条款列支。第十四条 团队建设经费由团队负责人管理,经费使用管理具体参照我校制定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资金使用办法。

第十五条 团队建设由所在系(院)监督、管理,教务处负责立项、中期检查、绩效检查。

第十六条 教学团队应在建设中期接受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对未能按既定计划建设的团队提出整改意见或取消经费支持。

第十七条 建设期满后,教学团队需提交《教学团队总结报告》,学校对资助团队的各项成果进行绩效评估。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篇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滨院党〔2009〕78号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系(院、部)、部门:

《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党委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做好贯彻落实。

中共滨州学院委员会 滨 州 学 院

2009年8月15日

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落实滨州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滨院政[2008]455号)的有关具体要求,本着“全面建团队、层层抓重点”的原则,聚集优势力量,带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将学科和科研优势落实在教学工作中,规范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二章

申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本条件

第三条

团队及组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应是在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梯队结构教师队伍的有机组合体。以精品课程、系列课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为载体,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原则上至少有1位教授或2名以上副教授,团队规模一般应不少于5人,团队成员应为在岗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且同一人最多参加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第四条

带头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原则上应为本学科(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力,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坚持在本校教学一线为本(专)科学生授课。能在教学团队中发挥领导和带头作用。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6周岁,教学效果优秀,承担过校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第五条

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建设目标,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本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实验)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受益面广。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效果好,近三年无教学事故发生。

第六条

教学研究。重视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趋势和经验,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活动,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并取得显著成效。团队成员应承担过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或者主持过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或者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或者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过省级三等及以上奖励。

第七条

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开设课程选用国家、省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或我校立项建设教材。

第三章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申报与立项

第八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应在系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择优推荐申报。

第九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申报采取团队申请和系(院、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系(院、部)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申请团队进行评议,提出推荐意见报教务处。

第十条

申报团队需填写《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并将团队成员的教学研究与科研成果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支撑材料报教务处。

第十一条

学校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为基础,根据团队性质吸收相关专业校外专家,组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审专家组,教务处负责申报工作的组织、材料整理与核实等工作。

第十二条

评审专家组依据评审要求和参评团队所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送学校研究,公示三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公布。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三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审立项后,学校确定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实行项目管理,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建设期满,经学校验收合格者,学校党委、行政联合授予“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分别在教务处和人事处备案。

第十四条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期满时应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1.全面完成学校和系(院、部)要求的各项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与改革任务等;团队所授课程全部达到《滨州学院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良好以上,且至少有1门主要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2.主持1项新的省(部)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

3.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人均1.5篇以上,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教学研究论文人均0.5篇以上。

4.团队人员作为首位在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评奖中至少获得5项奖励,且至少有以下一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优秀教材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

第十五条

实行团队带头人责任制。团队带头人是整个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责任人,对整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负总责。团队带头人填写《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与学校签订专项协议,保证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由所在系(院、部)负责监督、管理,教务处负责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第十六条

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每年都要对建设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教务处、人事处。团队应在建设一年半后向学校提交中期报告,学校对其进行中期检查;建设期满,团队需提交总结报告,学校将对团队的各项成果进行评估。

第十七条

凡在建设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撤销其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资格或责令其限期整顿:

1.管理期内出现教学事故或教学管理事故者;

2.团队管理混乱,成员协作困难,教学任务落实不力者; 3.对确定的建设目标落实不力,影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者; 4.中期检查不合格者;

5.两年内未获教学改革立项或未发表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者; 6.将建设经费挪作他用者。

第十八条

三年建设期满,经学校评估达不到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要求的,给予一年的延展期。延展期届满仍然不合格的,将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团队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各级教学有关建设项目。

第十九条

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建成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期满后,学校仍将定期检查评估,水平下降严重的,撤销其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第二十条

经费及管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一经立项建设,学校给予2万元的建设经费,建设经费分期拨付,教务处负责对经费使用进行管理,团队所在单位负责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

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已经确定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不再申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篇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一、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

商科独立学院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独立学院,也不同于理工科农医类等其他专业性独立学院,商科独立学院的学科直接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相对应,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都具有应用和实践价值,并紧随经济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这既是它的个性,也是它的特色。商科独立学院的发展,一方面存在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商科独立学院与市场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其更需要具有商科背景、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而这恰恰是商科独立学院所缺少的。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核心来自于母体高校,其个体性较强,独立学院成员参与程度较低。二是商科独立学院教师多数比较年轻,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弱于母体高校,独立学院自有专职、专任教师队伍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较高权威的专家、教授较为缺乏,难以通过独立学院自身力量组建有效的教学团队,由母体高校提供的专家、教授无精力和动力去行使独立学院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作用,他们的带头人作用更多是象征性的。这样一来教学团队建设就流于形式,实质上还是各自为政,无法发挥教学团队效能,无法实现商科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那么如何化解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难题呢?在大数据的互联网浪潮下,O2O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孕育而生,改变了两者的失衡,实现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共融互进,为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推动了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运行机制的创新。

二、商科独立学院O2O教学团队形成背景与运行机制

(一)O2O教学团队的形成背景

虽然商科独立学院想破除应试教育困境,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素质化,但由于商科独立学院学生的生源素质普遍弱于母体高校,“90后”新生代大学生相比较于“70后”、“80后”大学生而言,其独有的人格特征,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无法构建多维教学体系,缺少高素质教学团队,传统考试模式依然是检验大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手段。而针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商科独立学院受制于资源禀赋等因素,无法真正掌控学生在大学期间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多数商科独立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常常以母体高校为蓝本复制,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也是传统的方式。如尝试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然而这些手段却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对商科独立学院的影响,在资源禀赋不均衡的影响下,反而有强化态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则为新兴教学团队的建设带来了契机。O2O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的出现将有效地改变商科独立学院传统教学生态体系,并能最大化整合母体高校资源为独立学院服务,形成共赢互补的格局,从而逆转商科独立学院在团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二)O2O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分析

O2O教学团队即Online To Offline教学团队建设,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把母体高校专家与独立学院师生紧密联系起来,以开放、对等、协作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组成线上虚拟教学团队,通过互联网交互技术与云平台,实现与线下独立学院实体教学团队融合,摆脱团队成员之间对时间、空间和组织的依赖,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团队成员,以课程为载体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团队中,进行信息的处理,以开放、平等的互联网精神应用于团队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协作。O2O教学团队把两者有机的融合后,一方面弱化了实体团队建设中成员身份对学术、教学上的影响,实现了成员之间灵活、平等、实时的交流、互动,克服了团队成员在时间上、区域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改变了虚拟团队目标弱化的困扰,推进了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与研究技能的提升,实现了O2O教学团队虚实结合,把互联网技术融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共同推动教与学的变革。

1. 商科独立学院O2O教学团队组成。

要构建高效、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加入。因线下模式受到时空的约束,母体院校高端人才难以发挥作用,但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互联网优势,很好地将母体高校与其他高校的高端人才引入到教学团队中来。根据O2O教学团队目标,设置团队成员结构和人员规模,以团队目标为导向,确定团队成员,根据团队的要求对成员的能力素质、工作技能、工作态度、情感特征以及团队角色要求进行分类选拔,设置主持人、核心成员、骨干成员、学生成员、线上平台管理者五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四组O2O团队成员灵活组成(如图1)。团队中独立学院成员可以同时同地的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异地工作,甚至还可以在家工作,母体高校、其他高校成员多数与独立学院相隔较远,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互联网以分时同地或分时异地方开展团队工作,这样最大化地降低了团队的沟通协作成本,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2. O2O教学团队运行机制。

在传统教学组织下,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以来,教师们的精力更多地用于自身的学术科研中,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团队中去。多数商科独立学院出现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逐渐消亡,相互协作意识弱化、团队创新意识日渐淡薄等现实问题。O2O教学团队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为团队信条,追求团队效益最大化,重点关注团队中的弱小成员,促进其成长。

图1 O2O教学团队成员组成

(1)O2O教学团队投入。O2O教学团队离不开一个好的运作机制,一个好的运作机制才能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图2)。一是在物资配备方面,需要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大量的投入,在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过程中加入网上课堂、微课程、校内IMOOC、在线调查、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圈、QQ群、线上视频互动等,线下教学实时反馈系统、教与学意见处理等。二是在人员配备方面,团队投入上要求明确目标原则,设定好团队的负责人、核心成员、骨干成员、平台运维成员、学生成员等,保障成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最大化的发挥,确保团队运行的决策实施到位。三是技术支持与保障方面,O2O教学团队主持人不仅要考虑团队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范围,而且要研究不同的信息工具对提高团队的绩效。在线上可以利用当前主流网络技术保障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保障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使用呱呱、新浪UC、QQ网络视频系统等通用视频系统和定制的视频系统进行团队成员异地参与工作会议交流等等。四是O2O教学同角色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在O2O团队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们在线上、线下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当中一些任务可以由成员独立完成,而有一些任务必须协同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虽然独立但同时又密切相关,这些关联、相互影响关系必须通过成员特征进行匹配,并通过线上服务实现任务之间的传递与资源的分享,以确保团队效能的最优。

(2)O2O教学团队运作过程。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学团队成员很难获取学生反馈的各种实时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通过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即时反馈调查,以移动智能平台进行相关教学信息的数据采集,避免了教学环节反馈的信息失真问题。O2O教学团队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设定好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规划与投入,拟定好近期的目标,将科研导入到教学环节中,针对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通过教学团队线上线下的沟通协调方式,以信息采集的大数据为支撑,修正大学生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完善学习规划、充实学习资料、改进学习效果评估模式,动态循环地实现教学团队的课程理论创新与教学方式改良。简单地来说,O2O教学团队运作方式就是信息分析、教学调整、教学效果监控和评估、信息反馈这五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与调整。大数据分析调节策略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帮助教学团队成员掌握教学计划实施的情况,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调整,这种新的运行机制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O2O教学团队运作效果评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逆转了独立学院教学资源匮乏的难题,以双线教育结合的方式,保障了学生的无时段学习,各科课程教学将实行双环节教学,摆脱教学的单一形式,实现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线上教学环节上充分利用母体院校资源,线下采用独立学院教师来完成。因此,O2O教学团队的运作机制是O2O教学团队能够发挥作用的保障,也是O2O教学团队运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和难点。线上线下大数据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是O2O教学团队运作的核心,也是O2O教学团队管理机制调整的重要依据。在O2O教学团队中信息的公开化确保了教学环节的监督和教学改进的落实,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与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图2 O2O教学团队运作框架图

三、结语

我国商科独立学院在教学上面临着师资匮乏、生源即将锐减的现实问题,O2O教学团队建设对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好的推进作用。但是O2O教学团队的运作最大的困难在于需要对现有教学基础进行信息化改造,它是确保教与学信息对称的必要手段。O2O教学团队本质上是网络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与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教学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让团队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帮互进的格局,从而推动商科独立学院又快又好地发展。

摘要:商科独立学院发展在高考人数即将锐减环境下,遭遇了多重困境考验,招生、就业、教学等环节中问题与矛盾突出,O 2O教学团队建设的尝试,为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化解当前主要矛盾有什么帮助呢?通过对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分析、O2O教学团队形成原因与背景、O2O教学团队构成及运行机制分析,让我们能更好地把握O2O教学团队特质,从而推动商科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学改革,O2O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

[2]文春晖,李维,任国良.独立学院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基于空谈博弈的一个分析框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9):174

[3]杨永建,刘占荣.虚拟环境中的课程教学团队运作——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2011(6):58

[4]赵丽丽.英国开放大学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探究[J].继续教育,2013(4):59

[5]尹琨,任晓宁.MO O C:传统教育出版的“紧箍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23(005)

[6]汪琼.MO O Cs改变传统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26-28

篇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

[作者简介]杨远新(1973- ),女,山东禹城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山东 济南 25002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83-01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强调高职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指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发展的重要保障。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根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的目标就是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培养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从事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的团队应该包含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并且是各有所长、团结、高效率的双师队伍。本文中所涉及的物流管理專业的教学团队,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

一、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结构现状

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7年,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时机而成立。其每年招生人数在200人左右,每届有四个教学班,教学团队由8人组成。其中一位教师承担超市实训,一位教师承担ERP实训,从师资比例上看,专职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从年龄分析,团队的年龄从38岁到26岁,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老中青梯队。从职称结构分析,其包含5位讲师、2位助讲和一位助教,没有副教授和教授,职称偏低。从学历来分析,4位硕士和4位在读研究生,学历能满足教学要求。从学缘结构分析,专业教学团队中教师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从双师结构来分析,3位教师都有几年的企业工作经验,1位教师一直担任超市经营工作,没有企业兼职教师,所以“双师结构”不太合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没有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工作主要是系主任负责,同时有一位临时负责人。

二、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是个年轻的、有责任心的、敬业的团队,但是因为成立的时间较短和其他诸多因素,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协调配合的、高绩效的团队。

1.团队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分。目标决定了团队奋斗的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要从“面”到“点”,还需再进一步明确、细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包含仓储、运输、配送、采购、货代等几大环节,有冷链物流、快递、医药物流等行业物流。我们在教学时,着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也就是着重“面”的培养,没有重“点”的培养方向。现在有的学校单独设有运输专业,针对目前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年多的情况,我们是否对专业进一步细分、如何细分,这个“点”如何确定,还有待商酌。

2.教学任务繁重。教学任务繁重导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团队内部的切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只有8位教师从事整个专业的授课,并且随着学院的课时改革,鼓励教师多上课,每位教师的周课时将在20节左右,每学期将担任2门以上课程,很少有两位老师承担同一门课程。整个教学团队内部相互独立,无法在内部形成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氛围。教师自身知识和教学方法、技巧的提高主要靠自我摸索或者通过网络学习,团队的作用表现得不是很突出,这就会导致教师没有团队归属感。高校教师应该是一位教师一个主要方向,这样可以做到深度,而不仅仅是泛泛的广度。目前现状是一个教师很多方向,每天疲于备课、上课,根本没有精力去深入地学习,这就削弱了教师的知识含量和研发力量,从而削弱对社会的服务性。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进行专业研讨、企业顶岗实习的主动性减弱。

3.教师的自主性太强。高校教师是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群体,为了鼓励其发挥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一般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我院在目前情况下,教师以授课为主,自主性太强就会表现出种种问题。现在课程的教材选取、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训内容和作业布置、考试的试题和阅卷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决定、自己安排,也就是说教师自己制定标准、自己执行、自己考核,所以存在着大纲不合理、教学计划随意性较强、教学内容不能完成、教学方法不适合等现象。教师的授课质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本身的责任心和素质。教师的自主性强使整个团队较为松散。

4.教学机制影响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健康发展。第一,现在学院没有成立有关教研室,主要是在系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存在有事聚一聚,没事大家各忙各的情况,教师之间关于探讨“如何授课、如何教”力度不够,主动性较差。第二,着重个人激励机制而缺乏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建设一个专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团队的协调、配合。目前缺乏激励团队的考核机制和奖酬机制,各任课教师单打独斗,达不到课程有机配合。第三,对教师考核标准滞后。既然目前教师的任务首先是“教学”,那么教学质量应该是最重要的,绩效考核应该侧重于教学质量。虽然很多教师承担着教学之外的工作,教学和其他工作的评定还是应该严格分开。

三、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建设的建议

1.树立远期和近期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团队成员明确奋斗的方向,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的凝聚力。首先是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是否需要专注一个“点”,如果需要,这个“点”该是什么,还需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来确定。其次,针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明确远期目标是什么,比如,在五年内把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建设成国家级教学团队,三年内把物流管理专业建成山东省内一流专业,二年内专业教师都需要到企业顶岗实训一个月,一年内使一门课程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所有的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步骤,再就是按照步骤执行。同时,要制订专任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企业实践经验的计划。

2.充实“双师”队伍,提高“双师”队伍素质。目前团队规模较小,并且缺乏企业兼职人员。鉴于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新易泰物流班”,可以聘请该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为其他班级授课或者就有关专题举办讲座。另一方面,建议从其他高职院校高薪聘请兼课教师和退休教师或者与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在师资方面共享。根据以往经验,不建议用在校研究生或者没有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学工作。

3.完善相关机制。一是建立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机制,尤其是建立团队考核激励机制。如根据团队共同完成的课题、共同开发的课程、共同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同事、领导对教学团队的评价综合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酬机制。让每位教师都感觉自己与团队共呼吸同命运。个人考核时提高学生评教的比例,并结合课程的特点综合评价。此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使教师之间可相互信任、团队内部也会更和谐。教师的课时费以综合评价结果为准,而不是单单依靠职称、论资排辈,这样可鼓励团队内年轻人尽快成长。二是完善日常教学相关的制度。改革目前自己制定标准、自己考核的现状。可以聘请物流行业相关的专家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资深教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并建立各专业课程试题库,在考试时应当由系部统一从题库中出题,统一判卷考核。

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靠教师单打独斗无法跟上物流发展的步伐,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组成一个团结、相互学习、高效的团队,这样才能使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示范级的专业,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受社会欢迎。

[参考文献]

[1]思恩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篇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增强我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我校的创新水平,鼓励和支持我校教研人员团结协作,积极从事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多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创新团队从事开拓性研究,提升我校科研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瞄准具有发展前景和可预期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的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力争通过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的建设,培育一支在相关研究领域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创新队伍。

二、创新团队的申请条件

1.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应为本校在职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或学校特聘教授、泰山学者等,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思想;近三年曾主持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至少2篇;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治学严谨;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

2.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或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创新团队原则上以学校拟订的重点学科、现有的非实体研究所及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领域)为依托,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

3.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努力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或在相关研究领域显示出明显的创新能力和研究优势。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以3-5人为宜(不少于3人),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倡学科交叉。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研究工作。

4.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符合国家和我省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属于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研究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工程化研究、新产品开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等,研究课题具有可预期的学术创新价值或应用价值,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5.创新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对简单拼凑的“团队”不予支持。

6.创新团队所在单位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三、创新团队申报与审批

1.学校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创新团队的申报工作。

2.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由学校确定重大研究领域或重点研究方向,或由学术创新团队申报人自选研究方向。

3.由申报组建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向科研处提交书面申请,具体内容包括:

(1)创新团队人员构成与科研能力;

(2)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

(3)创新团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计划。

4.科研处对申报的创新团队名单进行资格初审,对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将其申报材料送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组织创新团队的申报人进行评审答辩。经评审或答辩后,由专家组提出候选创新团队名单。

5.学校审议并最终确定拟资助组建的创新团队名单。

四、创新团队运作与经费资助

1.创新团队是教研人员自愿组织的科学研究团队,不享有任何独立行政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创新团队依托某一二级学院或研究机构开展研究活动,可以由同一教研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不同教研部门的人员组成,鼓励无界化组建团队。

2.对获准组建的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学校给予4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学校给予6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

3.创新团队资助经费分三期拨付。对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创新团队,第一期(启动时)拨付30%,第二期(中期考核后)拨付30%,第三期(期终考核后)拨付40%。对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第一期(启动时)拨付40%,第二期(中期考核后)拨付30%,第三期(期终考核后)拨付30%。

4.对于确实在所属领域具有重大学术突破、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创新团队,依据创新团队的原创性研究价值的高低,学校将对其加大

资助力度。对属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经费10万元;对属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最高资助经费20万元。

5.创新团队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参照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但创新团队经费用于“接待费用”的支出,不得超过5%,且不得提取任何劳务酬金。

6.创新团队带头人要在每学期初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本学期本团队的工作计划,并在学期末上交团队工作总结。

五、创新团队业绩考核与奖励

1.创新团队按申报方向和研究计划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活动,学校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创新团队的建设周期为四年,在第二年末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四年末进行期终考核。

2.创新团队在前两年内同时完成以下科研任务,中期考核评价为合格。

(1)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国家级一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2)获准立项有经费资助的省级课题1 项;或获准立项市(厅)级课题2项;或立项横向合作课题3项,自然科学类总经费达6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总经费达3万元以上。

3.创新团队在四年内同时完成以下科研任务,期终考核评价为合格。

(1)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研究能力,学术研究特色明显,达到或接近国内该研究领域前沿水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队伍。

(2)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国家级一般刊物(核心)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

(3)获准立项有经费资助的省部级以上课题1 项;或获准立项有经费资助的市(厅)级课题2项;或立项横向合作课题3项,自然科学类总经费达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总经费达5万元以上。

(4)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至少4人次以上。在校内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

4.创新团队科研成果按以下规定确认:

(1)只有围绕创新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3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方可认定为创新团队取得的成果。同时,创新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团队成立之后完成,并且在考核周期内公开发表的,才计入创新团队考核周期内的成果。

(2)学术刊物级别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SC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为准(新版公布半年内仍按原版核准,半年后按新版核准)。

(3)若学术论文被国际检索系统检索,只有发表在有刊号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被SCI(光盘版)《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国际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才被视为国家级重点刊物,而发表在有刊号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被SCI(网络版)、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R《科学评论索引》、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论文,只视为国家级论文。若同一篇论文被多次检索,只计一次;若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被同级别检

索系统检索,只计同级别论文一次。

5.对中期考核为合格的创新团队,下拨第二期资助经费;对考核为不合格的创新团队,扣发第二期资助经费的50%。对期终考核为合格的创新团队,下拨第三期资助经费。如有第二期资助经费被扣发情况,则予以补发;对期终考核为不合格的创新团队,停发第三期资助经费。

6.创新团队在期终考核合格后,可继续申报新一轮的创新团队资助。

六、其他

1.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篇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央优秀团队、优秀课题成果

11月6日,在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召开的201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总结会上,由管理学院和菁英学校学员共20人组成的菁英实践团队获评“团中央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团队实践课题成果《井冈山拿山乡渥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季专项行动优秀课题成果。

2014年8月11日-19日,由江苏大学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共18名学生组成的“井冈情 中国梦”菁英实践团队来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传统教育基地,参加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关于拿山乡渥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经过一个前期准备、活动调研、后期总结,顺利完成渥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并且通过虚拟人物小井的所见所思所感,以漫画、视频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本次调研活动成果。菁英学子感悟井冈精神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瞻仰朱毛故居,传承读书美德;动手制作红军餐,体验当年艰辛;重走挑粮小道,回忆峥嵘岁月;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红色信仰;参观革命博物馆,回顾难忘历史。在体验红军一天活动中,短短一段路,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当年红军挑粮上山的艰辛,短短一顿饭,同学们体验到了红军做饭的不易,短短一天,同学们领略到了红军生活条件的艰苦。通过这一天的情景教学和实际体验,同学们感受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了只有艰苦奋斗、敢闯新路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生活的信念。在毛泽东茅坪的旧居,同学们瞻仰了革命先烈的居所,学习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理想、坚持信念的精神。此外,团队还在井冈山教育培训学院、井冈山市工业园进行了参观考察,就新农村建设、红色教育、青年干部成长的话题与当地干部群众、兄弟高校师生进行了交流。硕博团队调研新农村建设 8月15日,在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的安排下,硕博实践团队来到拿山乡渥田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拿山乡乡长陈文忠,副乡长、党委委员吴小根,沟边村党总支书记严海华,沟边村村主任兼渥田村党支部书记热情接待了团队一行,并一同参观了渥田村新农村面貌。

硕博团队与拿山乡渥田村村官开展座谈、交流会,并深入农户家中,发放调研问卷。新农村研究院学生对渥田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典型问题及特点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为拿山乡渥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座谈会上,拿山乡副乡长吴小根围绕渥田当地经济发展、民主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向“硕博”团队做介绍,沟边村党总支书记严海华就渥田“532”合作经营模式进行交流。严书记表示,“渥田村民百分百入股合作社,村民年收入较往年翻了一番。”江苏大学研究生刘叶以镇江句容“村社合一”的经营模式为例进行创新合作社经营模式交流,就创新合作社经营模式创新交流进行座谈。管理学院杨宗康老师详细了解了渥田合作社所经营猕猴桃、玉米等农产品销售途径和销售数量,就营销途径和营销方法与当地村官进行交流。

硕博团队还深入拿山乡中小企业、花果生产基地、井冈山瓷城工业园,依托江苏大学中小企业研究基地平台,开展相关融资、营销等方面的座谈交流,发挥硕博团队学科优势,积极为井冈山新农村建设奉献一份力量。多种方式总结成果,江大学子践行中国梦

8月17日,在最后一天的课题汇报中,团队成员凭借出色的展示、新颖的形式、高质量的实践成果,获得了基地领导和其他兄弟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返回学校后,团队专业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新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庄晋财教授对调研报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与拿田乡渥田村进行协调沟通,反馈调研成果,就拿山乡渥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并按期向团中央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体现渥田新农村建设硕果,为井冈山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江大学子根据调研报告将相关内容进行了生动的转化,将生硬的数据图表以一一幅幅漫画册、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虚拟一位从小在渥田长大,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待遇返乡参与家乡建设的大学生村官小井,以其所见、所思、所为,反映出拿山乡渥田村在经济建设、文化卫生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篇7: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培养和打造一批水平领先、特色鲜明的优秀科研群体,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学校决定启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结合学校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学校科学研究的优秀群体,主要以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团队成员,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撑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条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目标是:充分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以打造校级优秀科研团队为基础,培育一批团队达到市级团队入选条件为目标,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打造拔尖人才,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服务的能力。

第四条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并承担国家、教育部以及重庆市等各级各类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培育和催生重大科研成果,争取重大成果奖项和学术荣誉,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和学术大家。

第五条提倡跨学科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鼓励搭建学校主导的、与校外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建设坚持团队、平台(基地)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对依托科研创新平台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团队优先支持。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长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原则上主要在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遴选和培育。

第七条科研创新团队应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创新目标,且应与现有重点学科或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吻合,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科研规划,与国内其他高校特别是市内高校相比应有明显的特色或优势。

第八条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通过长期密切合作基础上,有效整合或科学组织形成的研究群体,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学术水较高,并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九条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原则上应具有正高职称(副高职称须具有博士学位),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近5年内出版或发表过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著作、论文,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第十条科研创新团队应具有相对稳定、集中的研究方向,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科研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一般应在10人左右,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原则上不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一条鼓励和支持外聘院士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指导团队建设。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

第十二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立项建设。由学校科学技术处根据科研队伍建设需要提出申报计划并发出申报通知。

第十三条校内有关单位应根据申报条件和要求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和遴选推荐,填报《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申请书》,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科学技术处负责组织校学术委员会以会议评审的形式进行评审。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意见,确定拟入选的科研创新团队名单,报学校主要领导批准。拟入选的科研创新团队需进行公示,公示期满(一般为一个星期)无异议的,正式下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第四章支持措施

第十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计划专项经费,视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业绩对每个立项建设的科研创新团队资助10-15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主要用于建设期内团队成员开展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储备和争取重大项目,出版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著作,申请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第十六条已获得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硕士学位点建设等各类项目资助并具有科研团队建设任务的单位,对本单位申报并获准建设的科研创新团队应给予配套经费支持,且不得低于学校资助经费的50%。第十七条学校在申报重庆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时,原则上在立项建设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中择优推荐。

第十八条优先推荐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申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巴渝学者、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学家等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第十九条对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重大定向招标课题、出版资助、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

第五章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条科研创新团队资助经费以项目形式单独建账,依照《长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一条科研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首席专家负责团队成员的聘任和组织。对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的团队成员,首席专家有权解除聘任。若团队主要成员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时,由首席专家提出书面报告和增补建议,报学校科学技术处审核和备案。

第二十二条科研创新团队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团队成员学术职务及学术影响的变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及被SCI、SSCI、EI、SCIE、ISTP、ISR、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或转载情况;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争取承担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情况;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情况;获得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在科研创新团队获准立项后,应按要求填写《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其基本任务至少包括:新增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或获得省(市)及以上科研奖1项;在学校科研成果认定办法中所列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或出版学术专著2部或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若在建设期间申报重庆市级或更高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获得批准的可视为完成基本任务。

第二十四条科研创新团队每年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撰写《科研创新团队年度工作进展报告》,作为学校对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动态管理的必备材料和考核验收依据。

第二十五条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均应以本校为第一成果单位,未标注的成果,不作为考核验收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获资助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期一般为3年,建设期满时,由创新团队向科学技术处提交有关验收材料(包括: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验收报告书、项目经费决算情况等,并预填市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材料1套),报送学校科学技术处备案。

第二十七条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验收结果为优秀的团队,学校将加大建设力度,并优先推荐申报市级创新团队;验收结果为合格的团队,学校将其纳入下一轮建设范围并维持原建设力度;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团队,经整改完善,可在1年内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再次未通过验收则取消团队建设资格并追回剩余经费。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科学技术处负责解释。

篇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

PM模式的应用背景:PM模式, 即参与式管理模式 (Participativ Management Model) , 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 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 他们可以感受到上级主管的信任, 参与管理的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式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 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PM模式最早在西方企业产生, 是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并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的参与式管理研究之父马洛博士 (Alfred·J·Marrow) 在Harvard服装厂担任CEO时, 通过研究发现, 当管理者允许员工参与管理工作, 并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意义的决断时, 生产率会持续提升, 甚至能上升14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 参与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 而且有持续的实效。

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一方面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 提高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另一方面,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民主治班, 提升班级凝聚力, 造就自我管理团队, 提高管理效率。

二、PM模式下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 案例班级背景介绍

选取SZ技师学院2013 级市场营销专业G5 班同学作为PM模式的运行对象。该班学生总人数40 人 (包含转学生2 人) , 属于初中起点层次, 班级学生入学年龄最大16 岁, 最小14 岁。笔者为该班班主任, 同时兼任专业任课教师。

自接手该班级以来,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PM模式, 采取以班级管理团队为主要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 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 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具体工作分析

1.摸清班情, 培养参与意识,

PM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班级全员参与管理, 为了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管理班级的氛围, 班主任首先要能清楚掌握班级情况, 才能减少参与式管理的盲目性, 使班级管理团队组建具有针对性, 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开展调查、观察、访问等工作来摸清班情, 具体形式有:跟学生谈话、走访寝室、关注学生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动态等。除此之外, 运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 还需要班级成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全员参与管理”的思想,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参与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2.班主任授权

PM模式下, 需要管理者把一定的权利授予员工, 允许他们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使其在工作中付出最大努力, 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也会大大提升。在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过程中,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要求适当对班级管理者进行授权, 使其拥有对班级管理进行决策的权力, 当然班主任的授权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不参加管理, 而是在管理方式上从原来的直接管理班级转变为指导和监督班级管理者管理班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还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

3.选拔团队核心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PM模式关键是要选拔核心的管理者来组建班级管理团队。选拔核心管理者的操作要点: (1) 实行民主竞选制, 通过民主竞选来选拔, 选出能力强又得到同学认可的同学成为班级核心管理者。一方面给班级成员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另一方面对竞选成功的同学也产生激励效用。 (2) 由民主竞选制产生的班级核心管理者主要是班长和团支书。

4.核心管理者选择其他团队成员

确定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 (班长和团支书) 之后, 由班长和团支书共同讨论选择其他班级管理人员, 包括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 由他们共同组成班级管理团队。由于班长和团支书来自于班级内部, 了解班级同学情况, 可以选择配合度高的成员共同开展工作, 能使班级管理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班级管理团队结构如下图所示:

5.激励管理团队

在学校管理中有对班级和对学生个人的激励, 但却缺乏对班级中管理团队的激励。而对班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是衡量团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 班主任应结合学校相关奖励办法,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团队的激励措施, 如下表所示:

6.考核管理团队

对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要不定期地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 (请假人数、上课迟到人数、旷课人数) 、寝室文化建设 (不归/ 晚归情况、宿舍卫生、寝室建设情况)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宣传报质量、教室卫生) 、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获奖情况等。根据这些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加减分项, 尽量采取量化考核。

(三) 案例班级运行成果展示

1.班级荣誉

采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并运行一年后, 13 级市场营销G5 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带领下, 在学校、系组织的活动中屡创佳绩, 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班级成果如下所示:

(1)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获得系“文明班级”称号;

(2) 2014-2015学年连续五次获得系“五星级班级”称号;

(3) 2015 年3 月、4 月和5 月分别获得系黑板报评比第三名 (主题:青春) 、第一名 (主题:环保) 和第二名 (主题:健康饮食) ;

(4) 2014 年11 月在系“达人秀”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5) 2015 年1 月校元旦晚会上集体节目《成长》获得二等奖;

(6) 2014年10月获得系女子篮球赛第二名;

(7) 2015 年4 月在系“奔跑吧, 国商”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2.个人荣誉

13 级营销G5 班的很多同学在班级管理团队的号召和带领下, 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 锻炼了自己, 提升了自我能力。下面是部分同学所获得的荣誉情况:

(1) 郑翠芹同学 (班长) 荣获2015~2015 年度“周大福企业奖学金”。

(2) 廖文燕同学获得2014~2015 年度系演讲比赛第二名;

(3) 蔡漫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名;

(4) 吴淑敏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书法大赛第三名;

(5) 杨东盛和郑肇辉同学获得2014~2015 年度系形象与礼仪大赛第二名;

(6) 曾嘉丽和黄少钦同学获得2015 年市“21 世纪杯”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第二名;

(7) 李晓敏等三名同学获得2015 年校“微软杯”PPT创作与设计大赛三等奖;

(8) 第十二届技能节班级个人参加大赛获奖情况汇总如下:

(四) 案例总结

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提升班级凝聚力, 造就自我管理团队。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PM模式要求全员参与班级管理, 但班级管理中所需要的管理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为了让更多的班级成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可以采用轮岗制控制班级管理团队的任期。例如, 在13 级营销G5班班级管理中, 轮岗制的时间以一个学期为限, 下学期初通过竞选大会重新选择班级主要管理者, 并且在班级成员少的班级中, 担任核心管理者时所搭配的班级管理团队成员最好不同, 这样可以锻炼与不同人相处的能力。

2.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工作进行积极监督和有效引导。班级每位同学的想法和成长环境不同, 当他们成为班级管理者的时候想法和做法也会不同, 有的有亲和力, 有的吃苦耐劳, 有的踏实肯干, 有的愿意合作, 这样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得很好;有些同学主观意识强, 遇到问题考虑独断不周全, 又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 这样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肯定会出现问题。所以班主任授权班级管理团队, 但并不代表着放手不管, 而是要正面积极引导学生, 监督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 才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摘要:技工院校的班主任, 是班级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和首要管理者, 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角,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级管理团队, 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是衡量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当前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研究中的一道重要课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结合PM模式的优势, 提出实行PM模式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思路, 并给出实际运行案例, 以资参考。

关键词:PM模式,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2]刘贤.中小学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上一篇:健康超人作文下一篇:勇于承担责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