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江苏蠡园导游词

2024-04-08

的江苏蠡园导游词(通用9篇)

篇1:的江苏蠡园导游词

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因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而且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勾践十五年,范蠡建议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杀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越国终于吞并吴国。勾践称霸后,范蠡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决计激流勇退,就辞官归隐至齐国。他善于经营,竟然治产至千万。齐人尊他为贤人,请他为齐相。任齐相不久,范蠡又弃官散财,移居定陶,在定陶经商又积财千万,成了大富翁,号陶朱公。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在无锡却留下不少传说。相传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五里湖上,故名蠡湖。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在无锡还有许多地名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骂蠡港桥等。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篇2:的江苏蠡园导游词

公元1927年,无锡的王禹卿在青祈八景的基础之上,兴建了蠡园。蠡园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2.2公顷。游人游览蠡园可分三个部分。即:其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四季亭区是蠡园的主体景区。此亭建于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春亭种植春梅,夏亭种植夹桃竹、秋亭种植桂花、冬亭种植腊梅,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

穿过四季亭,便是园子西侧的柳堤,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唤望湖亭,游人于亭边可一览蠡湖以及石塘诸峰。望湖亭的屋内有十二根楞木,上面精雕了60只色彩斑斓的凤凰,每只凤凰均由一条龙率领,龙凤呈祥,栩栩如生。四季亭北部便是著名的“千步长廊”,逶迤曲折,廊长约有300米。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个花窗之上,图案各不相同,极负江南园林的神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米南宫、明代的书法家-王阳明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以供游人欣赏。

篇3:的江苏蠡园导游词

记者:邱校长, 对“信息化”这个词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您是如何理解“信息化”这个词的?

邱华国:其实, “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人类已经经历了四次“信息化”的过程: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目前正进入第五次信息化的过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显然, 今天我们谈的“信息化”专指这第五次。从“信息”到“信息化”, 关键是“化”的过程。

我们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采购浪潮、建网工程之后, 目前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用网行动中, 从“看网”走向“用网”, 从“校校通”走向“校校用”。我总结近年来蠡园中学教育呈现十大变革,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数字校园, 就是要变“关注拥有”为“倾注有用”。

记者:听说贵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普通初级中学, 但校园信息化水平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请简要描述一下贵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邱华国:略举几例吧:学校4年前就实现了“无纸化+零电话”;所有总务后勤管理基本实现网络化管理;作业等相关信息可以在校园内网直接批量发送给家长;学校自主开发的“蠡风”办公平台目前全国已有6 0所学校共享使用。

对于学校硬件配备, 我校坚持“底线投入、适当超前”的原则。投入不上基本线, 难以广泛应用;投入仅达基本线, 难以后续发展;投入适当超出基本线, 今天能使用, 明天能发展。我校的硬件设备可以用一句话概况:雪中送炭的基本全有, 锦上添花的基本没有。

记者:为什么许多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种下的是金元宝, 可收获的是荒草”呢?

邱华国:只要是符合校情的, “种金元宝”本身没有错。但是, 只投入不使用, 如同只建路、不开车, 显然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学校硬件设备已经或能够达到“底线投入”, 但依然“信息化”不起来, 那我会毫不客气地说, 这只能是校长的错。

由于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理念、经费使用、行政管理等直接而密切相关, 所以, 信息化工程客观上就是“一把手”工程。特别是对大多数学校而言, 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建设阶段, 尚未达到自觉发展阶段, 校长的重视程度基本上能决定学校信息化程度。

记者:您是语文教师出身, 为什么会对信息化管理这样感兴趣?

邱华国:其实, 这是现代校长致力于提高学校效能的必然选择。我校在教育中一贯追求的是“建设积极情态, 追求高效学习”。我们十分注重学校的“高效文化”建设, 进一步而言, “改变观念, 改善方式, 改进工具”是追求高效的三大基本途径。用好校园网络, 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首先属于“改进工具”, 但又不仅仅是“改进工具”。

记者:你认为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邱华国:重“硬”轻“软”现象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信息化几年建设总体程度来看, 基础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 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的建设步伐, 软件匮乏成为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的“瓶颈”, 从而导致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处于一个低水平。而另一种情况是, 有了软件, 但由于观念、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软件并没有很好地得以应用。

记者:如何促进“用网”,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邱华国: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先后经历了“采购浪潮”、“建网工程”这两个阶段, 目前许多学校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用网行动。

信息化能提高我们交流、学习的效率, 就如改善交通工具能提高行走速度一样。我觉得校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 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所谓的“行政手段”,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甚至也不是必须的。信息化的进程根本不可能靠强加的外力来推动, 而是其本身的“魅力”, 即信息化对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因此, 我校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条思路:“让魅力代替压力”。为此, 我们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努力做到“三新”:内容每日有所更新, 栏目每学期有所创新, 版面每年有所翻新。

我校在用网过程中, 充分体现校园网的以下几个功能:一是海报功能, 以信息单向发布为主;二是仓库功能, 随时存取各种教育教学资料;三是交互工具功能, 使各种信息突破时空的传递成为可能;四是师生精神寄居地功能, 通过开辟博客、论坛等形式让教师在校园网上有个精神寄居的地方。

网络、软件本身要“有用”, 全体师生要“会用”, 时间一长, 就能达到自觉“想用”的阶段。

记者:许多学校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 往往缺乏适合自己学校的软件, 贵校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邱华国:我校的经验是直接购买、自主开发、合作研发三种途径相结合。对市场上一些已经成熟的、通用性很强的软件, 直接购买, 如图书管理软件、成绩分析软件等。对一些需要通过信息化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 开发程序不是十分复杂的, 我们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主开发, 如总务报修软件、请假软件、合约评议软件等。而对一些校本性较强而且开发程序比较复杂的软件, 我们就与公司合作开发, 如我校的蠡风办公平台等。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推进, 需要一个人才“金三角”模型, 即思考决策者、决策理解者、技术支持者的组合。校长管“需要盖什么房子”, 学校信息处成员应该成为决策理解者, 类似于建筑工程师, 其作用是将校长的理念、设想解读成信息化软件开发的“图纸”, 而技术支持者则类似于砌砖盖瓦的工人。就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 第二类人才比较缺乏, 学校需要重点培养此类人才。因为, 仅仅有房产经理和建筑工人, 显然造不出理想的房子。

记者:就校长而言, 在推进信息化方面主要责任是什么?

邱华国:在完成基本硬件投入的基础上, 校长的表率作用是第一重要的。校长只有亲身体验校园信息化给教育生活带来的好处, 才有可能真心实意地去规划、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校长只有信息化素养提高了, 才会有意识地去思考通过信息化来解决传统管理中不能解决或较难解决的问题。校长在信息化推进方面另一责任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选用适合的软件。选择什么样的软件往往能代表什么样的理念。教育软件的应用不仅仅是提高效率, 更是代表着一种管理方向。

记者:对于校园信息化促进校长领导力提升方面, 您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邱华国:我把学校管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执行标准行为, 另一类是创新增值行为。执行标准行为主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 实行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快捷化;创新增值行为主要通过思想管理的方式, 实行管理的个性化、人性化和长效化。

当前, 我国中小学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执行行为与创新行为分不开, 甚至产生混淆和颠倒, 二是执行行为和执行力、创新行为和创新力缺乏。

在我校的实践过程中, 通过信息化管理, 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以上两大问题的解决。如, 我校所有常规管理信息全部实行“实名签读”, 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信息传递不周而降低管理的执行力。许多以往阶段性反弹现象, 在校园网信息“黑匣子”记录功能的作用下得到应用而彻底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 我已经较好地实行了“网络行政”, 这就大大促进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

执行行为和执行力一加强, 我们就有更多的精力花在学校管理的提升行为上。于是, 作为校长, 我有更多时间来学习、思考、创新, 并想办法带动教师一起学习、思考、创新。我几乎每天在网上通过“校长荐读”栏目向教师推荐阅读文章, 经常在“留言管理”、“蠡风论坛”上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这些, 恐怕就属于“思想管理”了。“思想第一, 制度第二, 校长第三”, 这是我们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有点压力, 而不压抑”, “忙碌, 而不盲目”, 这是我校追求的管理境界。信息化的推进, 为这些管理愿望的实现插上了翅膀。

记者:对学校信息化建设, 您还有什么宝贵经验?

篇4:的江苏蠡园导游词

为了提高队员们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加深对篆刻艺术的了解,形成浓郁的艺术氛围,学校邀请无锡市图书馆艺术家协会的老师来校办讲座,并聘请他们为学校印社顾问,在全校少先队员中掀起了“金石艺术”大搜集活动:到图书馆、书店、公园、人文古迹等地方,收集有关篆刻艺术的图片、资料,摄影爱好者还带回了许多篆刻无锡胜迹的照片;举办了“我看金石艺术”交流活动,让学校每一位学生充分认识篆刻艺术的美,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搜集的图文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分“篆刻艺术起源”“篆刻艺术鉴赏、收藏”“篆刻艺术发展、现状”三大块展出,由印社展厅讲解员介绍篆刻艺术,让全校同学充分领略到了金石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然,小队员们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失败,一刀失误往往前功尽弃,于是有些队员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此时,辅导员老师会用篆刻大师们追求艺术之路的感人经历激励他们:如少年吴昌硕学印的故事,张燕昌先生《携南瓜拜师》、钱瘦铁先生《咬得菜根,百事可为》等故事;双休日组织他们从网上、图书馆寻找各派大师的踪迹、走访身边的大师,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何震大师的稳重和谐、气势恢宏到赵之谦大师的清俊峭拔、精美清新的意蕴;从吴昌硕的刚柔并济、熟中有生到齐白石大师的纵横平直、不加修饰,孩子们见识的是文化的博大,历练的是坚强的意志,他们被大师们的故事和艺术造诣所感染,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辅导员老师引领他们把篆刻学习的范围从文字和生肖,拓展到人物肖像、成语故事情节、动物等的刻印创作。通过篆刻“太湖”,融入了学生对母亲湖的亲切之情:“湖”字的创意,显示了波光粼粼的美,河流、小溪汇入太湖的交汇之美、包容之美;通过篆刻“宝界桥”,了解“宝界双虹”的来历;他们还到“千步长廊、古运河畔、黄公涧”等景点进行创作,通过动手篆刻,牢记历史,热爱家乡,感受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在印社里,队员们不仅学会了篆刻的技巧,还让更多的同学分享成果,传递爱的快乐。当许多同学的作品被编入《西园印谱》的时候,他们成了校园里的新星;当他们为身边的特困生举行“爱心义卖会”的时候,他们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这些小篆刻家和书画社的同学们携手作画、刻印,共同完成了一幅幅“伟大的作品”,将这些作品向老师和同学们义卖,将所有款项捐给有困难家庭的同学。此举感动了所有同学和老师。

在华夏子孙喜迎奥运的日子里,郑鸿玲同学欣喜若狂,刻了这样一印:“历练使中国体育更辉煌!”当“5.12”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刘方远同学潸然泪下,刻下了一印:“灾难让华夏民族更坚强!”在印社同学们的倡议下,学校全体师生开始了捐款行动。小小少年的所作所为,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来。几年来,西园印社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教育界领导和老师,甚至有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教育使团,印社活动相继被无锡市教育电视台及七彩童年栏目、阿福聊斋、江南之声广播电台报道。2009年2月23日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在锡城开幕,在无锡市少先队“向日葵工程”春季交流展示活动中,蠡园中心小学推出了“金石铭刻中华情”为主题的现场篆刻展示,吸引了与会代表江苏省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中国少年报》刘浩副主编、《中国儿童报》沈大刚主编的关注。2009年5月9日——5月18日,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在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举办“扬民族文化,绘锦绣中华”篆刻、书画、摄影作品展示活动,共计80余幅师生作品展出,作为献给祖国60华诞的贺礼!

蠡园中心小学西园印社的社员们在篆刻艺术的长河里遨游,每一个小社工与金石为伴,乐在其中!西园印社成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幸福摇篮。

(许建良、周纪珍供稿)

篇5:江苏蠡园导游词介绍

长廊中间,架两座跨水廊桥,立月洞门8处,高低起伏,显得深邃多变。廊内有“饮绿”、“雪浪”、“澄波”、“织雨”、“伫月”等砖刻题额16方,东廊墙上嵌有名人碑刻38方。游人透过花窗,可见亭台、楼阁、山水、桥廊、尽得窗窗景异之妙;另一侧临水敞开设置朱栏坐槛,水光潋滟,有“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在长廊东端,通过延伸入蠡湖50米长的涵洞平桥,有建于1935年的亭式水榭,题额“晴红烟绿”。水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顶铺金色琉璃,游人可凭栏观赏蠡湖全景。九十年代,原蠡园园主王亢元出资修榭,照壁间置“西施醉舞、湖上泛舟”的紫陶壁画。水榭东隔水处,有小巧玲珑的“凝春塔”。小塔五层八角,红砖青瓦。水榭映塔,成为蠡园的标志佳景。长廊尽处,设六角月洞门,通蠡园老区一角。一泓清碧的池水,四周广植梧桐、冬青、香樟。对面西式小洋房,沿岸有荷叶亭、翠荫小亭、贴水小桥,曲曲弯弯通向东部区。层波叠影即蠡园东部新区,建成于1982年,面积为3公顷,水面占1.1公顷。西侧沿原来的假山群,用湖石和黄石叠成一大片假山余脉,以石径延伸入鱼矶半岛。矶上立西施浣纱像。鱼矶和长廊中间建有同假山连成一气的“邀鱼轩”,朱屺瞻书额。轩前临水置平台,可览东部全景。

四季亭建于1954年。四亭造型完全相同,一律黄顶红柱,三面置有坐槛靠背,栋梁间彩绘四季花卉。春亭旁种梅花,夏亭旁种夹竹桃,秋亭旁栽桂花,冬亭旁种腊梅。

1980年公开征求亭名,选定春亭、夏亭名“溢红”、“滴翠”;秋亭、冬亭为“醉黄”、“吟白”。四季亭周围有小桥流水,石径穿插,设小舢板供游人泛舟。四季亭左,有小桥通四面环水的小岛。 岛上建有八角攒尖的敞亭,翘角处塑杂技雕像。亭旁有高约1.6米、宽约1.8米的砖刻,上书“渔庄”两字,为清末进士谢霈所书,此系渔庄遗物。四季亭后为大草坪,浅草如茵,是人们坐卧歇息的好去处。

篇6:无锡蠡园景区导游词

无锡蠡园景区导游词1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我来当导游,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无锡蠡园景区导游词2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我来当导游,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涵虚亭”前是“四季亭”。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无锡蠡园景区导游词3

我来当导游,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桥的全长375米,宽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我来当导游,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无锡蠡园景区导游词4

无锡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因蠡湖而得名。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灭吴之后,携佳人西施于此泛舟,后人为了纪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

公元1927年,无锡的王禹卿在青祈八景的基础之上,兴建了蠡园。蠡园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2.2公顷。游人游览蠡园可分三个部分。即:其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四季亭区是蠡园的主体景区。此亭建于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春亭种植春梅,夏亭种植夹桃竹、秋亭种植桂花、冬亭种植腊梅,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

穿过四季亭,便是园子西侧的柳堤,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唤望湖亭,游人于亭边可一览蠡湖以及石塘诸峰。望湖亭的屋内有十二根楞木,上面精雕了60只色彩斑斓的凤凰,每只凤凰均由一条龙率领,龙凤呈祥,栩栩如生。四季亭北部便是著名的“千步长廊”,逶迤曲折,廊长约有300米。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个花窗之上,图案各不相同,极负江南园林的神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米南宫、明代的书法家-王阳明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以供游人欣赏。

蠡园是蠡湖景区中风景最盛的地方,游人游览湖景,无不在此驻足赏景,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好一幅“层波叠影,雪浪烟绿”的图画!

无锡蠡园景区导游词5

在5月1日下午三点多钟,我终于来到了这座向往以久的城市。跟随着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来到了无锡太湖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蠡湖公园那个巨大的摩天轮,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冲进公园。在那里,绿树成荫、碧水环绕、鸟语花香、人头攒动。在通往摩天轮的画廊里,我看到沿途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把大扇子,上面刻着古诗、名句,还有各色花纹、图案,最有意思的是一个用竹子做成的一个硕大无比的勺子,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出了长廊,没几步,婀娜多姿的太湖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由于湖面开阔,看不到尽头。随着滔滔湖水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凉爽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和发梢,顿时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一扫旅途的疲惫。

到处都是休闲的人们,有些在放风筝;有些全家一起在野炊,真是一个愉快的假期。我们也加入这份悠闲与快乐的氛围之中,我和妈妈一起登上了摩天轮,随着它的缓缓转动,我们渐渐到达了最高处。难怪古人喜欢登高望远,由于摩天轮是建在水上的,在高处看,太湖风景可以一览无余,的确是美不胜收啊!远眺那烟雾飘渺、满目苍翠的西施岛,遥想千年前那美丽的传说。而回头再看地面的人们已如蚂蚁般微小了。

离开了蠡湖公园,我们来到三国城。只见三国城大门敞开,两位穿着盔甲的将军分别站在大门的两边,纹丝不动。走近一看,居然他们都是真人扮的啊,真是厉害。走进三国城,坐落着很多仿古建筑,妈妈告诉我,那些都是仿造《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而修建的,气势恢弘。而我感兴趣的是小店里卖的弓箭,买来一看,原来箭头是橡胶做的,伤不了人的。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一起走到了太湖边。登上点将台,此时正当傍晚,在夕阳的映衬下,水面波光粼粼,烟波浩渺。远处水连着山、山连着水,大自然如此安静而和谐,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有名的无锡汤包和开洋馄饨后来到著名的中山路商业区,开始了采购大行动。这里道路整洁宽敞;高楼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群摩肩接踵,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在无锡八佰伴,爸爸说那里的商品都是国际一线品牌。衣服都在一千元以上。妈妈看上一件打一折的裤子还要近三百元,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说在这里终于知道我们有多没钱。接着我们又逛了几个大商场,爸妈给我买了五件衣服和两双鞋子。我还吃了非常好吃的冰激凌,满载而归。

无锡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希望以后还能够再来这里旅行。

篇7:无锡蠡园介绍导游词

坐船回到南堤春晓,往东北方向走,到千步长廊。这是蠡园的老建筑物,跨在蠡湖上,一侧是墙,另一侧临水,墙上80个镂空花窗图案各异,十分精美。千步长廊东边尽头有湖心亭“晴红烟绿”,与亭隔水相望的凝春塔红砖青瓦,小巧而色彩对比强烈,是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蠡园的东部区域,可以比较近地看见东边蠡湖公园的摩天轮,以蠡园为前景,摩天轮为背景,拍出的照片很文艺。

接着往西北走,到还是属于东部区域的春秋阁。楼阁有三层,是蠡园的高建筑,楼上设茶座,可一边喝茶,一边远眺蠡湖秀色。最后回到假山群,一大片太湖石堆叠而成各种奇峰,都以“云”字命名,如云窝、云脚、穿云等,其中归云峰是最高的,高12米。进入假山群,犹如进入迷宫,还可以爬到假山上玩。

篇8:无锡蠡园景点导游词

无锡蠡园景点导游词1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无锡蠡园景点导游词2

我来当导游,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我来当导游,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涵虚亭”前是“四季亭”。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无锡蠡园景点导游词3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我来当导游,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桥的全长375米,宽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无锡蠡园景点导游词4

无锡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因蠡湖而得名。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灭吴之后,携佳人西施于此泛舟,后人为了纪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

公元1927年,无锡的王禹卿在青祈八景的基础之上,兴建了蠡园。蠡园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2.2公顷。游人游览蠡园可分三个部分。即:其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四季亭区是蠡园的主体景区。此亭建于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春亭种植春梅,夏亭种植夹桃竹、秋亭种植桂花、冬亭种植腊梅,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

穿过四季亭,便是园子西侧的柳堤,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唤望湖亭,游人于亭边可一览蠡湖以及石塘诸峰。望湖亭的屋内有十二根楞木,上面精雕了60只色彩斑斓的凤凰,每只凤凰均由一条龙率领,龙凤呈祥,栩栩如生。四季亭北部便是著名的“千步长廊”,逶迤曲折,廊长约有300米。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个花窗之上,图案各不相同,极负江南园林的神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米南宫、明代的书法家-王阳明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以供游人欣赏。

蠡园是蠡湖景区中风景最盛的地方,游人游览湖景,无不在此驻足赏景,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好一幅“层波叠影,雪浪烟绿”的图画!

无锡蠡园景点导游词5

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华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篇9:蠡园的夜晚

“啦啦啦,蠡园我来了!”我坐在爸爸的汽车上,开心地叫了起来。今晚,我和姐姐,妈妈,爸爸,一起去蠡园玩,听说那里夜晚灯火通明,十分漂亮。可爸爸每当到一个路口时都开错,直到我昏昏欲睡时,爸爸才开到了蠡园。

停好车,当我踏进蠡园的大门时,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摩天轮上五颜六色,一会儿是深绿色,一会儿是红变黄的,一会儿又是蓝到紫的,真是色彩斑斓。我环顾四周,发现所有东西都被我玩遍了,便坐在那里苦苦思考――玩什么?妈妈提议道:“去玩旋转木马吧!”我心中一惊:旋转木马是小孩子玩得东西,我们多大了还玩?不过妈妈想玩我们也玩吧。于是,我点了点头。过去检票时,我发现有许多大人也在排队检票,我不明白:为什么旋转木马这么幼稚,还有这么多大人去玩?一开门,我就挑了一个大马坐了上去,妈妈挑了一个小马,姐姐挑了一个黑色的大马。我看着妈妈,觉得她一个大人坐在一个小马上,肯定很难受。于是,我对妈妈说:“我们交换一个马吧!”妈妈听了,跳下了马。我也跳下了,但我没上马,因为我想找个大马。我左挑挑,又挑挑,还是挑了个小马。开始了,我的小马一上一下的奔驰着。看着这些奔驰的小马,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小时候,我不吃饭,妈妈哄我吃;还有一次,我弄掉了爸爸的重要文件,被爸爸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我哭了・・・・・・原来旋转木马是让人回忆童年的呀!我从旋转木马上下来,随即又兴致勃勃的玩摇头椅,全家人就我一个人敢玩!我去了求半天的情,爸爸终于同意让我玩了。我一进去,就找一个空座位坐下,哪知道这椅子一点也不好坐,幸好我扶住了,要不然不摔个“狗啃泥”才怪。我坐上椅子,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害怕了。我的两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手心里不断冒汗,肠子都悔青了。开始了,先慢慢转了一圈,然后提了点高度转了一圈,这样,我反而不怕了。后来,加速!我被甩了起来,眼看着要撞到房屋顶了,绳索轻轻拐个弯,化险为夷,真是有惊无险啊!在上面,我听到的不是尖叫声,而是一阵一阵的欢呼声!

上一篇:【薪酬管理岗】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原创】2011年淋溪河白族乡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