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4-05-31

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共7篇)

篇1: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职校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孙利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大部分教师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紧张、忧虑、担惊受怕,难于集中精神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本文论述了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几种途径。目的是引起其他人关注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生源差 教育问题 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 原因 内应外因 心理健康标准 解决途径 自我调节 关注心理健康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人民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肩负着造就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不仅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教学能力和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作用于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种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精神活动,教师的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是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既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界的各种物体,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的活生生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养成良好品德的学生很顺利地进入高级中学继续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可有一部分玩劣不拘、没有好的习惯和品德的学生完成不了初中学习任务,自然成了职校的主要生源,使职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问题,产生了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

一.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教师的无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要求教师既要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组织课堂教学和驾驭学生的能力。对职校教师的要求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有一老师,进行计算机教学。为人厚道老实,平时不善交谈,但非常钻研业务和精于业务,可在教学中,目无尊长的学生们不喜欢他这种“老学究”的教师,对他的教学要求不仅置若罔闻,甚至对他进行人生攻击。只要他一开口讲课,学生就在底下“涛声一片”,他提高声音大声地制止,学生不说了,可他一说,学生接着说。这老师气得脸红脖子粗,拿起板擦敲了一通,可学生又展开了第二轮进攻,大声地讲开了鬼故事,引起了同学们一片的叫好声。这时,外面走过了查课的教务主任,这老师心一紧,拚了全力,跳了起来并大声地制止,这才吓住了学生稳定了课堂。这老师上完这节课,费尽了气力,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试想这位老师今后以怎样的心态再次走进这间教室继续上课呢?

2.教师的无尊

人们都说师道尊严。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完人”。教师不能说错话和做错事,因为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否则他就有师德的问题。在社会、在家长、在学校、在学生面前就没有尊严可谈。

有一操外地口音的教师,刚刚调到职校教学,她没有适应这里的学生,所以她感到教学中有许多的烦恼,心情也很郁闷。有一次,当她走进教室,看到好多学生说话地、东倒西歪坐着地、女生当众化妆地……乱哄哄地一片,一点也没有上课的状态,她着急了,大声地组织着纪律,希望看到良好的上课面貌,却没想到学生并没有收敛,反而更乱了,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你们怎么不要脸呀!”还没等她反悔,有一女生马上站了起来:“你说谁不要脸?你才不要脸呢!……我们要告校长!”吓得这个新来的教师,不仅忍受着自己被骂了一通的气,还要向学生不停地道歉,才算平息了这件事。可毕竟被学生当众大骂了一通,伤了自尊,回家大哭了一场,算是心理的发泄吧。

3.教师的无助

自学生入校那天起,教师就要承担起学生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甚至安全等等。当然教师能做到的就从来没拒绝过,并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有一次,全校卫生大扫除。有一男生擦玻璃,被同学恶作剧地关在了窗外的护栏里,同学们嬉笑着,跳着,这男生被激怒了,抬脚就把玻璃踢破了,看着玻璃的碎片落下,班主任关心学校的财产呀,怒了,斥道:“你有本事再打一块!”这男生毫不理会班主任的气话,用拳头猛击玻璃,使手背受伤,鲜血直流,送往医院,结果肌腱断了。家长责备学校,要求赔偿医药费、伤残鉴定费、交通费、营养费和精神赔偿费,学校要求教师自己承担,教师认为自己没有错误,要求上法院。学校怒之,整顿!结果教师把一年的收入都赔给了家长,学校还把她的工作业绩给否定了,自己在郁闷中过了一个暑假。在假期中给了教师一个心理调节的空间。

4.教师的可悲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时刻承受着多重挤兑!在生存的夹缝中艰难地爬行着。社会要求他们在精神上要是一个完人――时时刻刻要警惕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戴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帽;学校要求他们在教学上要把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家长要求他们无私地奉献给他们的孩子,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学生要求他们不管对老师怎样的伤害都不要伤害他们,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不管对老师有什么样的伤害都是可以教育的,而老师是教育学生的,不能有任何的有害学生的行为。由此可知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极为可悲的。

有一班主任教育她们班里屡次犯错屡次不改的学生。学生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气人神态,时不时地顶撞着老师,刺激着老师疲惫而脆弱的神经,老师被激怒了,忍无可忍,顺手拿起桌上的水杯向这名学生泼去,这学生不顾一切地向老师扑去,忘了老师平时对他各方面的帮助和关怀,抓着老师的衣服,同时朝老师的腿上踢去、踢去……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位男老师进来了,制止了这种行为。可血顺着老师的腿流了下来……随后学生的家长来了,不依不饶让老师赔偿学生的伤害,动不动扬言要告教育局,还要媒体曝光。校长迫于压力把老师当成了违反师德的案例,全校讨论批评,并让老师向家长道歉,赔偿了学生所谓的精神伤害费和没必要的检查费,而老师的医药费却没人去问。

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学生家长要向老师道歉,中国的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教师不处理是教师的失责,教师要是不会处理事情或处理不得当的话,要给人家赔礼道歉,还要赔偿人家精神损失!记得一篇报道曾写过,教师罚站会侵犯学生的五十多种权利。可是,作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是否也侵犯了教师的权利。

像这样的例子时常发生在职校教师每个人的身边,谁也不敢保证这样那样的事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身心疲惫的教师时时在祈祷千万不要冲动,即使被学生激怒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不要说错话和做错事。有的老师说:“我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嘴,学生就整不了我。”更有老师高喊:“铃一响,上课堂,老子今天就死在课堂上。”可悲可泣的老师们,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的心态下,谨小慎微地进行着这样的教育工作,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

二.职校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1.调查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近60%的教师表示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近90%的教师表示有压力;

近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

近90%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等等

2.职校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 在教育工作中,说话的节奏变慢、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自卫性,一句话总是重复说,口头语“啊”非常的多。

◎ 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没有热情、对学生出现好的成绩表现冷漠。

◎ 当学校提出教育要求时,教师情绪紧张、不安、担惊受怕、有的就易怒、易燥、发牢骚、动辄会责怪学生和迁怒于同事。

◎ 有的教师神经高度兴奋、周日的晚上会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有时出虚汗。

◎ 有的教师神经过敏,总是自言自语或沉默不语,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无可奈何感,当在校园里时,易多愁善感、出了校门心花怒放,感到格外的愉快。

◎ 甚至有的教师在外面看见穿着和校服相似的人,都会回避,与学生年龄一样大的人,都不愿意交流。

教师的身心疲惫,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对他们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量又会随之变得低下,出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失常现象。教师的心理问题又会影响到学生,使教育出现恶性循环。

3.影响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影响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直接原因是过重的内外压力。

内压:是指来自学校内部的压力

虽然职校教师的教学成绩相对重点校的压力小些,但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是非常沉重的。组织这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双差生上课,是非常困难的。学校要求教师打铃必须到教室、课堂教学不能出现乱课,甚至不能有学生趴着上课,对此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检查。每一次检查结果都要与奖金、甚至聘任挂钩。班主任每天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协助学校完成教育管理工作。管理好学生,尽量不让学校从劣等生的行为中扣分,否则班主任工作就不达标。学校每月28日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次都关系到老师的经济问题,钱囊不鼓的老师都会感到压力。

在教师与众差生之间进行大量的教育工作中,学校会以师德、责任、规范、形象等要求着教师,有着良好素养的教师只能默默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心理不能释放,心理健康严重受损,这方面要比重点校严重得多。

外压:是指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职校学生的家长不会理解学校管理的艰辛。他们认为:“我已经交了学费了,我们花钱买教育,我们就是上帝,孩子交给学校,你们老师就要管理好”。强调老师的责任,忽略了家长的责任。出现问题不仅不配和学校,甚至拒绝与老师沟通。学校处分那些行为不端的学生时,家长就会指责、谩骂老师,甚至威胁老师。

社会对教师的关注程度尚未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工作竞争强,社会期望值高,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完善,这些因素的结合,使教师的心理压力越积越重,最终导致教师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化。

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

职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⑴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有的职校教师认为,他培养了一些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工作业绩不错的学生,也值得骄傲。这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接纳它,喜欢它,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

⑵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遇到困难时,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镇静,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⑶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活动。例如:在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时,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经验创造出一些有效的学习专业课的方法,并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技之能。

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等的相互关系。一个心理发展健康的教师,必须能融洽地协调好这四种人际关系。尤其是职校的教师,更要处理好与家长、与学生各方面的关系,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⑸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的教育环境是不断改动和变化的,学生的生源是越来越差,那么就要学会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新的教育对策和方法,积极适应和改造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不被环境所左右。

有的职校教师在挫折和需要面前,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者未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导致出现情绪状态不稳定,易激动;与学生的关系紧张,无法开展教学工作;与同事的关系不协调,出现回避的态度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恶工作情绪,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而教师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言行举止的榜样。因此,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有问题,那么他们的劳动对象――学生就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注重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是学校、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职校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天津《今晚报》1月18日报道:“出席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魏锡林等代表和参加天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杨金元委员,分别向两会提交议案、建议,指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关心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的压力。”

魏锡林等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天津市保护教师身心健康条例》的议案。杨金元委员指出,目前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的问题,部分教师正在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

由于职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教师长期的紧张、忧虑、担惊受怕,难于集中精神,造成不良情绪,使教师的工作效率下降,学校出现了几起教师与学生冲突事件,学校管理者为解决这些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逐步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

1.领导者正确看待和谅解出现教育问题的教师

职校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管有多么的辛苦,还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这就避免不了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教师有时情绪不能控制,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理解力和意志力明显下降,说话过头,甚至做出十分荒谬的事。学校领导者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理解和体谅教师,往往不急于批评、斥责,他们要弄清事实的真相,帮助这些教师解决问题,使教师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受挫教师缓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同时领导用适当的方法对教师进行说服、批评。对于非原则问题,领导谅解、容忍。因为领导认识到处于心理挫折状态下的教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教师遇到问题时的行为是一种情绪性的非理智的反应。

2.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排解个人烦恼、提高个体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职校领导专门委派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让心理专业教师对心理出现问题的教师进行个别交谈,启发教师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出主意,提希望,帮助教师解除烦恼,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独立地处理各种冲突和困难。

3.思想教育

教师出现不良情绪是主观感受,与人的主观状态有重要的关系。职校领导对这些教师除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帮助教师分析原因,教育他们放弃不正确的动机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帮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修订正确的目标,调整力量,制定具体措施,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乐观向上,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4.改善环境

职校的领导们尽可能地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工作安排等方面考虑到教师的感受和反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为个人解决困难。如解决子女上学问题、老人的护理问题等。

5.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

在实际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他们的情绪除与领导者的关心帮助有关外,还与群体的心理气氛有关。职校领导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关心、友爱气氛的群体,让教师在这样的群体中互相化解心中的不畅,使教师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自我调节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酸甜苦辣咸――甜只占一分”,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问题时可以求助他人,但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因此学会掌握调节是必要的。

1.宣泄情绪

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地压抑情绪。遇到教育问题后的情绪应该得到适当的宣泄。压抑会导致疾病。宣泄情绪的一般方法是主动与可信任的他人,如朋友、亲人交谈,倾吐心中的积闷。当把痛苦全部倒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平静一些。切忌迁怒于人,不正当的发泄会导致不良后果。

2.注意转移

心情不好时,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通过转移注意,让快乐的情绪淹没忧郁,使消极的情绪逐步消退。从事体育和其他活动也是转移注意的最好方法,如徒步走一段路,骑自行车转一转等。积极工作着的肌肉产生刺激传入大脑的冲击力是很强的,足以横扫一切,把人从其精神羁绊中解放出来。切忌呆在家里,坐在沙发上,一个人闷头体验不良情绪。

3.原谅自己,恢复自尊

出现问题总有自己方面的原因,要敢于正视现实。自己犯了错误,造成了烦恼,首先要坦白地承认,然后,把内疚和失败扔到脑后。只有彻底摆脱失败,才能恢复自尊。坚信失败已成过去,成功就在前头,用新的热情和经历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4.把问题当成经验,变成动力

一帆风顺的人是没有的,都要在人生的进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问题,不要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产生不良情绪。应当看到问题中有好的一面,它会给我们带来经验、知识、才干、能力、风度、气魄,使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增强我们的才干,从而不断地成熟起来。

每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在学习和锻炼中获得的。如果出现问题,就逃避,就产生不良情绪,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会有发展了。

不论怎么讲,社会上尊重教师的人要多过看轻教师的人,大多数还是尊重教师的。教师的尊重的确是别人给的,但更多的是自己争取到的。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所谓的“为人师表”你是否真的做到了吗?或者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苛刻了一点,大家都是成年人,受不了这样的约束,但是,如果教师不从自己做起,学生、家长怎么会服气?学校的声誉从何而来?教师,就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带出好的班级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己的生活、工作受到点限制没有什么不好,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首先,你有了很多的听众,通过你的讲授,学生们每天都在成长,并且学到了新的知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几年后,你或许可以骄傲的说某某公司的经理是我的学生。

所以,让我们为自己的职业骄傲吧,快乐吧!忘掉烦恼,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篇2: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作者:陈光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在逐年扩招,他们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婚恋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切实减轻其心理压力,保证其身心健康,越来越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G444

篇3: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大学2008级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548份, 收回有效问卷522份, 有效率95.3%。其中, 男生259人 (49.6%) , 女生263人 (50.4%) ;汉族504人 (96.6%) , 少数民族16人 (3.1%) , 民族缺失2人 (0.4%) ;独生子女学生80人 (15.3%) , 非独生子女学生432人 (82.8%) , 未填写10人 (1.9%) ;家庭所在地是大城市的学生21人 (4.0%) , 中小城市的学生134人 (25.7%) , 小城镇的学生81人 (15.5%) , 农村学生282人 (54.0%) , 未填写的4人 (0.8%) ;在读专业理工类357人 (68.4%) , 文史类154人 (29.5%) , 未填写的11人 (2.1%) ;最小年龄19岁, 最大年龄47岁, 平均年龄24.81岁。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教育部统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简称CCSPSS) [1]。此量表依据应激源所涉及的活动领域, 将全量表区分成学习、生活、社交、发展、家庭5个主要的分量表。要求受试者报告在一年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与日常琐事, 并评定它们各自“性质”和“心理影响程度”。在性质一栏中, 分为正性事情、负性事情和中性事情。要求受试者依据心理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评定各类事情的心理影响程度 (分为极小、小、较小、中度、较大、大、极大7个等级) 。该量表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0.96,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3 施测过程

本次调查安排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 以院系为单位, 进行大学新生团体心理测量。测量的主试人员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教师和经过培训的院系辅导员担任, 参加测试的新生以每100人为一个测量团体, 整个测量持续2周时间。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均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软件CSPA1version 110和SPSS11.5 for Windows上完成, 答题卡数据应用光标阅读机自动输入计算机。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显著性检验等。

2. 结果

2.1 研究生新生CCSPSS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将新生CCSPSS各维度平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本届研究生在各分量表及总分均分大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并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除外正性事件分量表) , 说明研究生新生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方面的事件或琐事的影响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 而且遭遇的负性事情高于大学生平均水平。

2.2 不同性别本科生CCSPSS评分比较

将不同性别本科生心理压力各因子均数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2, 在学习和正性事情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3 不同专业CCSPS评分比较

不同专业群体比较显示, 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件和生活琐事分量表得分高于文史类学生, 并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CCSPSS评分比较

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因子均数比较, 结果见表4, 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情和生活琐事分量表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p<0.05) 。

2.5 城镇与农村生源学生CCSPSS评分比较

将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压力各因子均数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5, 差异均没有显著性 (p>0.05) 。

2.6 按照心理影响的总量排序

一个应激源的心理影响总量反映了该生活事件或生活琐事对于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影响程度。从各种生活事件或琐事产生中度以上心理影响和压力 (各分量表T≥51) 的学生人数看, 研究生新生主要经历或受到来自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应激源的影响。按照心理影响的总量对项目的排序, 位于前10位的项目是: (1) 开始读研; (2) 学习内容加深; (3)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4)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5) 自由支配时间增多; (6) 操心日常开支; (7) 没有考上理想大学; (8) 被人误解或错怪; (9) 想家、思念亲人; (10) 不喜欢所学专业。从以上可以看出, 对于学生整体来说, 虽然严重的生活事件或变故, 尽管可以导致遭遇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 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但由于它们很少发生, 因此对于学生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实际上, 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是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事情。

3. 讨论与分析

3.1 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状况总体分析

在本届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中发现, 本届新生在过去一年里, 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方面的事件或琐事的影响及遭遇的负性事情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分析原因, 一方面这可能与研究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有关。与本科相比, 研究生无论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加上现在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采取外语过级、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硬性考核指标, 这就给他们增加了压力。另外,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再像本科阶段那样学习大量的课程, 墨守成规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 而是需要研究生开始掌握做科研的能力, 需要对自己所在的领域进行钻研和创新。因此, 在学习方面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和经验恳谈活动, 培养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

在人际关系方面, 研究由于生年龄较大, 参差不齐, 各自又有着独立的生活空间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因此人际隔阂比较明显。研究生群体本来就小而散, 有的分散编在各个研究所、教研室或课题组, 没有统一的课程表, 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又不一致, 因此, 研究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面窄, 缺乏沟通和心理渲泄的渠道。

研究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此阶段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 面临着婚恋压力。由于缺乏经济基础等原因, 在许多高校里, 还有相当多尚未成家或没有找到情感归宿的硕士甚至博士, 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 其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导致了强烈的心理压力。

3.2 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3.2.1 不同性别群体的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 男生在学习和正性事情方面的压力要高于女生。在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中也发现, 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压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其原因, 可能因为女生更倾向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个体的压力释放, 而男生则不愿意将自身的压力释放, 更多的是选择将其积累,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女生由于经常释放而使得内心的压力较少, 而男生由于较少释放而使得内心的压力感增加。除此之外, 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 更希望获得自身价值的实现, 因此对自身有更大的要求, 这种要求一方面会给男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 本调查显示, 男生更倾向于把压力当成是好事, 因此, 一定的压力也可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

3.2.2 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显示, 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件和生活琐事分量表得分高于文史类学生。分析原因可能与文科类的研究生在学业上要比理工类的研究生更轻松, 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其他问题。

3.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显示, 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件和生活琐事方面遭受的心理影响程度或心理压力要大于独生子女学生, 这和以往的观点不同。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 用风笑天提出来的“消磨—趋同”理论和“社会交往补偿”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2], 非独生子女因为要花较多的时间在家庭里与兄弟姊妹交往, 从而限制了他们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因此, 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能力要低于独生子女。另一方面, 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自城市, 父母均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与收入, 家庭人口少, 结构简单, 一般来说, 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要好于非独生子女, 相对于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在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显得较大。同时, 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复杂, 父母对其未来的希望与独生子女的期望有所不同, 这也造成了非独生子女家庭压力大于独生子女的原因。

3.2.3 不同生源地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农村生源学生和城镇生源学生在心理压力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 这和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考入研究生的学生, 经过了本科学习的阶段, 已经能适应大城市的学习和生活, 并且, 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有相应的助学岗位和助学自助政策, 因此, 在生源地方面本研究显示没有差异。

因此, 对研究生新生的学习、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一年级开始, 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压力。同时要多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压力状况, 特别是男生、非独生子女和理工类学生, 要根据不同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日昌, 邓丽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M].教育部, 2005:1-27.

篇4: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1-01

一、心理压力

压力一词最初源于工程学、建筑学,二十世纪初,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汉斯塞利首次提出压力的概念,是指由生理系统中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而形成的,用以表示人体的过度负荷。

心理压力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的矛盾。大学当中学习任务成为大学生的首要压力。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对高能力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学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目前,高校当中对学习感觉有压力的学生普遍感到自身对学习的需求,加之突然转变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与自身学习能力的矛盾是造成学习压力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直接面临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从学生适应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模式。对学习模式转化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普遍不高。这也成为有学业问题引起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交往需求与社交技巧的矛盾。交往需求与社交技巧之间的矛盾成为大学生社交压力的重要原因。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社会属性也被第一次正式的放大。这个特定环境中,大学生需要强烈的归属感,对朋友、对友谊有着热切的期望与依恋,希望被人理解与接纳。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性格差异、交往技巧缺乏、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关系失调等原因,使得很多同学在必要的社交技巧方面存在欠缺,造成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对待爱情是“宁缺毋滥,等待自己的真心人”。这说明大学生对待感情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随意,爱情观还是比较正面积极的,但处于等待的消极方式,仍是社交技巧不够带来的结果。

(三)物质需求与经济水平的矛盾。经济原因一直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调查当中,71%的学生选择“走自己的路,过属于自己的生活”,22%的同学选择“自己打工赚钱”来缓解经济带来的压力,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对于学生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助学措施的支持,很多贫困生都可以通过申请来缓解生活所需,特别是一些贫困生学习认真,连续多年获得奖学金,通过奖学金解决部分学费及生活费,这也是抗压能力的表现。但不可避免的是,整个外部环境扩大了在校大学生对物质的需求,产生了好多基本需求以外的不必要欲望。另一方面,大学生是还未完全经济独立的群体,经济能力不高成为物质需求过分扩张情况下的主要需求制约。长期处于这种“求而不得”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压力必然成倍的增长,这是大学生经济压力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对策

(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教育。個体要想维护情绪和心理健康,必须有合理的认知。首先,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我们称之为认知责任。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丰富,交流的及时,个体意识的强化进行认知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通过正确认知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压力不可避免,但同样是可以化解和处理的,面对大学生活里的种种不如意,渴望而不可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要及时正确认知。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首要正确认知压力。通过大量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给人以适度的压力,不仅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提升积极有效的抗压能力,增强人对逆境的承受力,还可以激起人们奋发向上,最后取得成功。要学会对产生压力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自身个性不足之处,认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及时调整个人努力目标。最后,是认知自身,即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一个人认识自我能够全面、正确,评价自我能够客观、准确,就可以做到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这样才能够为达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遇到困境解决问题时能扬长而避短。

(二)进行大学生适度心理调节。心理调节是应对压力,进行心理疏导的一种必要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在大学生抗压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对压力进行正确归因。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才能很好的应付和解决遇到的挫折。二是对大学生进行宽慰。宽慰自己并不是让我们面对逆境时“逆来顺受”,而是让自己摆脱失望,积蓄力量同逆境抗衡并最终战胜逆境。教授大学生如何认识自己的青春期心理特点,让他们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人格和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教他们一些青春期心理适应的技巧,如恰当的宣泄、代偿、转移、升华。使其抗压能力得到提高。三是教会大学生进行合理宣泄。可以辅助手段,将大学生压力面前的情绪倾诉、宣泄出来,可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三)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斯诺曾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在理论上找到了对大学生进行适度人文关怀的依据。在充斥科学文化衍生物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必然需要人文文化的滋养,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处事情怀的培养。自然科学异军突起的时代,教育的对象终究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一个人特别在遇到困境,压力重重时,本能上会暴露出脆弱、消极的一面,面对困难、挫折有渴求慰藉的需求,需要的是帮助、爱和理解,以克服各种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遭遇挫折,产生困惑,孤独、寂寞、无助的感觉常会出现在大学生当中,如果此时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一定能使其感受到关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战胜挫折。

参考文献:

[1]邝嘉宜,吕宣斌,邓慧慧,李珊珊.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关系实证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04:39-42.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 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15-119.

[3]余秋梅,王荔.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J]. 昆明学院学报,2010,05:134-137.

篇5: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由来

(一)该项课题研究是学生健康发展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该项课题研究是家庭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购买了电脑,并联上了宽带网,可是家长发现孩子对电子游戏是如此着迷,还有网络世界的精粹和糟粕并存,让家长对网络不放心起来。担心孩子受到网上有害东西的影响,怕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可是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把电脑锁起来,有的甚至干脆不买电脑。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对网络的痴迷让家长很是头疼。根据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上网总人数为1.11亿人,这其中16.6%是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比2005年7月就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美国PEW互联网络与美国人生活项目组调查显示,并且有64%的青少年承认,他们在网络上做一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初中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自制力较弱,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该项课题研究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现在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比较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但由于初中教育阶段的特殊性,特别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示范性研究,我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将以初中为载体,融合教师、家长、医生与社会力量,合作探索网络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模式,这对其他初级中学开展此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几点,我校提出本课题方案,开展研究。

二、课题的实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组织管理

学校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和支持,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何慧芳校长在全校做了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意义、要求、任务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何慧芳校长任组长的核心课题组,核心组成员有主管教学的陈丹波副校长、德育副主任、教导副主任、各学科组长、信息科组的骨干老师、优秀班主任、获得心理健康A、B、C上岗证的骨干教师,以及学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1的心理老师等,学校逐步形成了主管领导统领,心理教师、信息技术老师牵头、核心组成员积极配合,辐射全校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教研队伍。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课题组老师外出参加科研课题的培训活动,2008年4月选派蒲凤荷老师参加了由广东省电教馆在惠州市组织的国家“十一五”课题《网络学习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的课题培训活动;2008年9月25日我校邀请广东省电教馆的林君芬博士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题为“教育研究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法与案例”专题报告,林博士有针对性地针为我校的课题进行了诊断评估,对课题的进一步窄化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科研研究方法科,大大鼓舞了老师们的科研热情;2008年9月26日校长何慧芳、心理教师蒲凤荷参加了广州教研室在广州二中举行的“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专项工作”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该项培训工作对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应具备的价值取向、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开展课题研究应掌握的具体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培训;2008年10月8日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城区教育指导中心在市桥二中阶梯室举行课题“市桥城区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行动研究”的开题报告会,到会专家广东教育学院的施铁如教师做了专题报告,三间不同级别的学校分别做了学校教研工作的经验介绍。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老师们的教研积极性和热情也明显增强了。

(三)提供一切有利条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已有校园网,教师们人手一台计算机,每间教室都有电脑,全部可上互联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规模较大、资料齐全,同时还有星海中学资源网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同时,学校还为课题研究给予时间保证,划拨了研究经费;学校建立健全了《星海中学教科研工作制度》、《星海中学教科研奖惩制度》等。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网站媒介,向在校学生宣传网络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关注网络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让他们在问卷调查表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信息技术课,让在校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提升信息素养;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来几次大讨论,让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家校共通、齐抓共管;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让其慎重对待网络;开展法制讲座,邀请专家、司法人员做报告,以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理论回归实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做好课题的窄化工作,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为了达成课题期的预目标,更好地给课题定位,进一步做好课题的窄化工作。我们和专家进行了反复的磋商,课题组也做了大量的研讨工作,我们决定从最基本的校情出发对课题做进一步修订,由《网络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转化为《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首先我们利用家长会之机对全体家长做了“家长对子女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同时又联合社会办学力量——北京四中网校对我校全体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①星海中学学生家庭电脑网络情况:初一年级共有515份调查问卷,其中家庭有电脑且可以上网的有426份,占82%;初二年级共有616份调查问卷,其中家庭有电脑且可以上网的有497份,占80%。②星海中学学生家长对网络的看法:初一学生家长认为网络便利应该好好利用的百分率为71.68%,初二学生家长认为网络便利应该好好利用的百分率为72.94%;初一学生家长认为网络有害不能让孩子接触的百分率为12.48%,初二学生家长认为网络有害不能让孩子接触的百分率为13.18%;③星海中学学生家长对利用网络结合老师一对一指导这种学习方法的看法:初一学生很愿意学生尝试网络学习的百分率为28.52%;初二学生家长很愿意学生尝试网络学习的百分率为25.98%。

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星海中学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此调查问卷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星海中学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

接下来将利用学校网络版的心理测评软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进行一个摸底排查工作。

(五)与好书为伴,与文明同行

2008年10月6日,星海中学启动了首届以“与好书为伴,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陈丹波副校长在启动仪式上就读书的意义、名人读书成功的故事以及读书的方法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还为师生提供了上百本可供选择的书目,引导学生诵读、品读并撰写读书心得笔记,同时各班级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掀起一个读书、品书的热潮。

读书节为期一个月,目的是要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打造书香校园。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书本,热爱读书;让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让每一位学生在读书中开拓视野,感悟人生,学会思考,快乐成长。

(六)利用资源优势,搭建网络心育平台

我校已成为广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初

一、初二年级开设了信息课,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有了很大飞跃,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都通过了计算机高级考试。而从1999年至今依托学校的信息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素材,为客观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现实环境和条件,教师也具备了很好的研究能力。

目前,星海中学的网络心育平台《心灵有约》(http:///)初期的搭建工作已经完成,该平台包括心育资讯、课题研究、心理探秘、心育课堂、心心相约、代际沟通、心理测评、雁过留声等几个栏目,由信息科组提供技术支持,由卢紫星老师任站长,由蒲凤荷老师负责网站内容的编辑工作,由何慧芳校长、陈丹波副校长负责最后的审核工作,后续的完善改进工作已在进行中。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用叙事承载老师的疑虑,用思考梳理教育的脉络

叙事研究的方法是星海中学的教师们所熟悉的研究策略,老师们用教育故事记录下了自己的疑虑和思考,更记录下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责任和爱,老师们也用这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方式,参与和推进着我们的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细化、也具体化了我们的研究工作。以下是三位老师的教育故事摘录:

陈雅莎老师的教育故事《网络,走进了心理教育》:

网络并不全是“杀人不眨眼”的坏家伙。有时,网络也能“救人一命”。我班有个男生“王X”,调皮捣蛋,无心向学,多嘴多舌,爱整蛊作怪。总之,同学们说在他身上很难找到优点。正如同学们向外推销他时的广告词一样:“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

我觉得王X能够逐渐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固然离不开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及自身的思想觉悟。与此同时,网络教育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网络信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变化,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网络信息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和介入之下,可能向以下两种趋势偏移:一种是积极健康的方向;另一种是消极邪恶的方向。

网络作为高科技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全面,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同时,我们不否认,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网络对教育的干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既可以被当作“显性帮手”,也可以被骂成“隐性杀手”。我觉得要划清这“两手”的界限,关键在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网络,并且教学生如何用好网络。

胡丽儿老师的教育故事《 “老师,您好!” 》:

„„这天的语文课,上的是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这位感情细腻的女作家从大树夜以继日地飘送种子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和内涵。以往学生接触的课文内容都是比较具体比较实际的,但此课却是较抽象的理论,生命的意义很广泛,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存在,都有独立的理解和感悟,我不能生硬地灌输“生命的定义”给他们„„任何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重和珍惜,不仅如此,同学间友好的帮助,我们都应珍惜,若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身边的人。那么,你就

是在敬重和珍惜着别人的生命,你的生命也将因此而更加有意义。所以,当别人为你而付出时,即使仅仅为你关关窗,开开门,而你为什么还要吝啬一声答谢、问候或赞美呢?这篇课文不要求你们背诵些什么,只希望你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告诉你们身边的人,你已经读懂这篇文章了。这脱口而出的一番话也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这不仅是一节语文课,更是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啊!„„

林艳华老师的教育故事《一篇意外的周记》: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习惯于和学生在周记中交流,我把它当作是每周一次和学生的心灵约会。每篇周记,我都用心阅读,用心回应学生们,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风雨不改。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我和学生之间都能感受到有一股暖流总在涌动,有一种信任总在左右……

像往常一样,晚修的时候是我能静心阅读学生们周记的时间。但是,这一晚,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却再也无法继续下去……接下来的这个星期,我除了留心观察这个学生的情绪,也及时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在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都要充当重要的角色,适时地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扶他们一程,会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都走得更顺利、更快乐、更有信心!

梁茹老师的教育故事《老师,我回来了!》

„„他,一个充满信心,满怀理想的孩子,尽管学习成绩不太拔尖,但勤学好问,上课踊跃发言,作业认真完成,整天笑容满面,精神抖擞。每天早上他都会展露可爱的笑容向老师问好,但上了初二,我却发现这声问好不再响亮,甚至消失在我的耳边,取而代之的沉默和满眼通红。我立马把他找来开始了我的拯救行动。

„„“老师,我回来了!送你一首歌吧,歌词我都抄在这儿了。”他高兴地说着并递给我一个精美的本子,里面写到:

“我相信有一双手 把我轻轻牵到你的跟前

我相信有一根线 将梦想与现实相连

我相信有一种缘 会把所有的偶然都实现

我相信就是这一天 命运开始改变

这一天 我开始仰望星空 发现

星并不远 梦并不远 只要你踮起脚尖

我从此 不再彷徨也不再腼腆

张开双臂 和你一起 飞的更高 看的更远„„”

刘永红老师的教育故事《谁之过》

„„一直到五年级上学期,秀才发现儿子的变化很大,成绩下滑快不用说,用钱大大超出预计;与他交流神不守舍,放学迟迟不回家,经常撒谎。经过跟踪了解,原来儿子迷上了网络。怎么办?„„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后果呢?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现在的学生,都在13-17岁之间,正处在生理青春期和思想的叛逆期,外在的压力与其青春激荡产生冲突,网络的行为,有时也是其心理压抑的另一种释放形式。

从教育者的角度,我想主要有下列几点: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别人。……

2、作为承担教育孩子的长辈,也不能防于“面子”或“恩惠”而不直言相告,从而耽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3、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学生的引导者)也值得深思:当今社会,电脑技术作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不能因噎废食,不可不学。而在学习之初,若不从思想上做好引导,日积月累,自然积重难返。教育毕竟需要循序渐进。

……

(二)老师们的点滴收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

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多来,我们对课题研究从一无所知到全体参与,从写教育故事,到进行教学反思。从课题雏形的确立到课题的窄化,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正是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星海中学的老师们在教研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交流、也学会了自主解决问题,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成熟的教师集体正在逐步壮大。

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得到的更多。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来,我校教师论文发表及获奖共计102篇,其中国家级70篇,省级1篇,广州市级31篇,课题组核心成员蒲凤荷老师的论文《浅析网络对初中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及教育干预》发表在《教育导刊》2007年12期;蒲凤荷老师的心理咨询个案《驱散心灵迷雾重现自信风采——一例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在2008年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咨询个案评比中获二等奖;詹富强老师的研究报告《当前初中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在2008年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课例一等奖。

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做学习型、研究性教师的风气,逐步在星海中学教师群体中形成,集思成文、谋篇慢慢地成为老师们的工作习惯,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例如陈丹波副校长的论文《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案例探究》、蒲凤荷老师的论文《试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王勇老师的论文《当前初级中学媒体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詹富强老师的论文《当前初中生学校心理压力现状调查研究》……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教师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个别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地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也有待于提高,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许多困惑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我们每位教师深思。今后我们要在教科研的管理上不断探索,制定科学的教研方案,加强实践,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6: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其学习内容量较大,中职院校注重较高程度的实践联系理论教学,如此难度加大更易导致文化课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失去学习兴趣。根据在中职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65%的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理论课程。究其原因,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已经离开学校制度化管理较长时间,其在步入中职院校后,对于制度化的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是令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应充分注重提升中职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解决困难的抗压品质

中职生对于学习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还包括其缺乏学习目标,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解决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约70%的中职院校学生缺乏完整的学习计划,大多数学生缺乏坚持品质,学习的自控能力较差。遇到较难解决的学习问题时,其无法形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及解决困难的抗挫折品质。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加之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得中职教育教学中,抗压教学方式成为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培养中职学生的抗压品质也成为目前中职院校教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中职院校教师应擅长运用亲切的鼓励与教学热情给予中职学生学习及即将面对就业境遇的信心,以缓解中职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消极及压力心理。

二、生源减少背景下中职生消极学习心理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一)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教师应擅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态度,激发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中职院校教师需全面注重各种基础层次的学生,不致达到一些学生因听不懂、跟不上课程进度等因素而失去学习兴趣的程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自学习基础,按不同要求进行教学。在中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面临紧迫的就业现状,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实践素质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增强其探究问题、实践探索的能力则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激发起其主动学习的愿望及要求,这是中职院校教学实践中解决学生消极学习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教的专业内容进行趣味化教学,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职院校教师需注重教学环境,如,打造兴趣课堂等方式去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升课堂教学成果。此外,中职院校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结合实践性,与此同时,教师需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学中教师使学生学会从兴趣出发,独立思考,需懂得调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给予其自信与鼓励,如此才能使其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及积极的学习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安排课程规划,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热情,改善目前中职院校在生源减少背景下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问题。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其抗压心理素质

中职院校教师应擅长帮助中职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规划中严格实施的习惯,切忌拖延症。中职院校教师还应注重勤于关心、鼓励学生,积极给予其进步的评价及正面肯定,由此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坚持正确的学习意志品质。中职院校教师还需适时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培养其抗挫折心理品质。例如,中职院校教师可通过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习惯,或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结合就业形势及方向等形成学习方向及习惯等不同方式,使学生养成众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即将到来的就业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院校教师在专业知识课程中培养学生强大的抗压力与抗挫折能力之外,也要使学生明确其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与日后就业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积极心理素质,这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即在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其抗挫折心理素质,以此提升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教学成效。

总之,引导中职学生正确地克服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消极心理问题,提高此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这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中职学生也均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其也将对社会作出自身的贡献,因此,对其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注重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发展也利于进一步整体提升我国的教育理念及水平。

摘要:主要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生源数量减少等诱因,导致中职学生生源综合素质下降等特点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中职学生消极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篇7:社会压力下研究生心理素质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患者对医院的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由于医院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繁重,及军队医院编制的调整,导致护理人员严重紧缺,这就造成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增加。每个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超负荷的去工作,这么大的工作压力积压在每个护理人员的心里,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文就军队医院护士存在的内心压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护士;压力;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分析军队医院护士心理产生压力的原因

1.1 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现阶段,由于医院编制的调整,在加上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的原因,很多人都远离了护理行业,这样就造成了医院里护士紧缺的现象出现。医院里患者多,护理工作人员少,繁重的护理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造成内心压力大。为此,我们对医院里的护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有43%护士在工作中有紧张感,有54%的护理人员对工作产生了负荷感。

1.2 医院对护理人员不够关注:在医院里,护士与其它的职位不同,不仅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还是被医院裁剪的对象。护理人员原本就缺乏,医院在裁剪人员时,还主要从护理人员开始,这样使护理人员内心感到不平衡。认为他们在医院里根本得不到重视。这样的不平衡会给他们内心造成创伤,会让他们对工作产生更大的压力感,还可能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所以我们要制止以往的重医轻护的做法。

1.3 医院各项制度与护士的工作环境产生的压力问题

我们知道,不同科室的护士的工作环境不同,有的护士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好些,有的护士有的时候每天要面对很多伤亡与死亡,每天听到的最多的是家属的哭声及病人家属的争吵。护理工作要经常加班,还没有节假日,很多护理人员的工作 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护理人员的内心工作压力的增加。

1.4 人际冲突给工作带来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护士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能否合理的处理已成为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每天护士接触的人员复杂,不仅患者及患者家属,还有医院的护士,医生等,在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影响到工作中之间的合作。影响最大的还是注意护患间的关系,护患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责任心,还影响到医院的名誉问题。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的护理制度,以患者为中心,禁止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口角,要理解患者内心的恐惧,去安慰他们,以一颗平静的心去服务。护士们总是在压抑自身的感受,长久下去,必然威胁到护理人员的健康,他们会感到内心的疲惫,对工作产生惧怕的心理,这些都是影响护士心理内心压力的重要因素。

2 解决护士心理压力的方法

2.1 医院应当重视护士:医院应该尽量的去招聘护理人员,并要提高他们的薪资,提供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优秀护士要给予奖励,以鼓励护士门更好的工作。还要加强社会宣传,宣传他们不怕辛苦,无微不至的工作态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2.2 增加自身素质:作为医院里的护士,我们就要有着很好的自身素质文化,能够适应不同的医疗环境。同时医院要经常的组织学习,增强护士的自身素质。

2.2.1 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护士在工作中,无论是与同事,还是与患者之间发生矛盾,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去容纳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以一颗平静的心去迎接他们的抱怨与职责。为我们医院树立一支良好的形象标杆。

2.2.2 加强护士的护理技术:医院领导应该有计划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护理技术与理论知识,和及时的运用最新的护理方法在护理工作中,已达到优质的护理工作效果。

2.2.3 良好的沟通能力:作为医院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学会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良好的沟通会换来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2.3 学会控制内心的压力:护士内心的压力势必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为了能够不影响到工作与生活,护理人员要学会去消解压力,或是避开压力,下面就对护士内心压力调整方法一一介绍。

2.3.1 躲避法: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某些事或是什么场合让你心里感到不舒服时,我们要尽快的离开,不要触景生情,去别处静静的呆上一会或是想办法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

2.3.2 自我驱赶法:工作中,我们必然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或矛盾,引起我们内心压力的助长,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用自己的内心去驱赶它的来临,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内心暗示自己并相信自己一切都可以做得最好。通过对自我的自信心与乐观的态度以驱赶一时的内心压力。

2.3.3 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法也称作转移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产生的的压力,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去考虑一下他们的内心感受,我们就会理解所做的一切,也就不会影响到工作的情绪,更不会对工作产生压力。

2.3.4 发泄法:有的时候,内心强大的压力会叫你喘不过起来,严重影响工作情绪,我们可以通过大声的呐喊,或是大声的痛哭来宣泄内心的压力。

2.3.5 倾诉法:工作中我们会经历很多问题与烦恼,每一天让自己感到全身心的疲惫,对工作失去了信心,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压力好大,我们可以打个电话和你的家人或是朋友倾诉你的内心压力,正所谓一吐为快吗,让自己很快走出困扰之中。

2.3.6 自我满足法: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烦恼与压力时,我们不要气馁,想一想我们的工作,我们从中获得了多少益处,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我们就会对现在所产生的的工作压力与烦恼抛之脑后。更加激发我们工作的上进心。

3 笔者建议

3.1 合理的分配人员:医院应当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待遇,并大量招聘护士,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并做好合理的分配工作,保证护士的休息时间。

3.2 妥善处理问题: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护理方面的问题,减少护理中的工作压力。

3.3 管理人员要经常的教育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可能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和内心压力,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員,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护士解决内心的不愉快,保护好护理人员的工作情操。

参考文献

[1] 张楠,张坤.军队医院护士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07):91-92.

[2] 堪萍,唐记华,马宝红,刘帅,张瑞,温晓.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管理对策[J].武警医学,2011(07):583-586.

上一篇:穹顶之下,环保话题引热议下一篇:学校安稳工作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