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约定教案

2024-05-21

课堂约定教案(精选4篇)

篇1:课堂约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约定,理解约定的意思。

2.懂得与朋友相处时要信守承诺,珍惜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鸟对着火光唱歌的图片猜测唱歌的原因导入新课。

猜一猜,图片上的小鸟在干什么?它怎么了?

它为什么对着火光唱歌呢?它为什么会哭呢?发生什么事情了?

二、基本部分。

1.讲述故事前半段。

2.大树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他们说了些什么?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讲述约定的含义。

3.让幼儿模仿。模仿对话。

4.继续讲故事。

春天来了,小鸟遵守它和大树的约定,飞回来了,但是,小鸟看见大树了吗?它看见了什么?小鸟还一直记得它和大树的约定,什么约定啊?

5..小鸟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去年唱的歌?

三、情感迁移。

小朋友们,你们答应过别人事情吗?做到了吗?

小朋友们都是遵守约定的好孩子,如果以前你有些没做到,没关系,请你以后做一个遵守约定的好孩子。

找好朋友,和他一起商量一个属于你们俩的约定。

篇2:课堂约定教案

一、确定目标

正确制定教学目标, 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而练习实效如何, 是教学目标的归宿。所以, 教学目标中对练习的目标的把握应该是相一致的。在备课的时候, 把练习的细化纳入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环节中。这为教学和练习的有机结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 分解目标

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练习分为三种类型, 即基础型、理解型、提高型。这些练习, 怎样分解到各个课时中,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最好的依据。衡量一个练习题的设计是否科学, 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查:一方面, 练习题是否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练习题能否反映语文能力的提高。即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条练习题背后的质量, 通过练习我们能够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 是把握关键性词语的能力, 是对语言的感知理解, 是语言表达的能力, 还是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摒弃那些非语文的练习设计。

2. 找切合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而仅仅依靠每个学期的教材中的二十多篇课文的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不现实的。因此新课改非常重视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大语文环境中去。这就要妥善处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而立足于课堂教学和练习, 找准课内与课外的切合点, 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 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 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 就是一种很好的衔接方式。比如,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 让学生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思考:谈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想到了哪些词语?我就适时地出示了相关的词语———奋发图强、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蹈锋饮血、锲而不舍。这种课堂练习, 既达到了短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拓展了语文课内教学的范畴, 开阔了学生的语文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 那么活动效率就高, 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教师应设计趣味盎然的练习,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上活动, 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 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检验有效练习的一个标准。

1. 引导质疑问难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 再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解决问题, 就会使学生的阅读带有浓厚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2. 不断满足需求

思维发展心理认为, 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成为思维发展的动力或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 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 课堂练习应当符合这种需求。如我教学苏教版《恐龙》这课时, 设计练习:让学生当未来的小科学家来推测恐龙消失的原因, 并写下来。这一练习立刻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3. 设计差异练习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后天养成的差异, 在设计练习时, 根据对课堂内容的把握, 对练习要求、形式作出调整, 进行分层布置。这种差异性的练习设计, 能够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 提高练习的兴趣和效益, 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有机融合

我们有了质量高的练习设计, 还要把握练习呈现的时机, 也就是怎样更好地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 课堂练习往往可以替代老师讲解, 能够激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生成问题, 可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行, 等等。所以, 课堂练习应该和阅读教学融为一体, 只要自然、贴切、融合, 它可以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因此, 练习设计应该与整个阅读教学设计一同构思, 成为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可割裂开来, 万不可让练习成为阅读教学的后缀。

其中需要强调的有三点, 一是阅读教学之前预习性的练习。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思考, 哪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前完成, 哪些问题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预习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自己的教学。二是练习在阅读教学之中。有时特定的教学情境会产生教学灵感, 教师会产生生成性练习。我在引导学生精读品味《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段话时, 让学生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观看视频后, 仿照这句式再续写几句。这样不仅了解了课文, 也学习了文中艺术的句式、大气的句式。三是练习在阅读教学之后, 拓展延伸性练习。这样的练习往往是教师在教学告一段落时, 以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成效而设计的。设计的练习与课文紧密联系, 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写训练:仿写、想象……提高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只有我们以学生为本, 才能真正让课堂练习与阅读教学和谐“约定”, 既体现练习的目的, 同时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达到教与学的有效境界。

篇3:课堂约定教案

关键词:课堂;调控方式;约定;提高;教学效率

一、“约定”的目的与意义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通过科学有序的组织才能实现,而组织课堂就少不了科学的调控方式,所有教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课堂调控艺术。传统的课堂调控方式多以教师为主,基本上是教师单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学生没有自主性,被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调控方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属于被动参与学习。为了避免课堂效率的无端损耗,如果把教学过程中各个组织环节的调控方式事先约定好,并达成师生默契,课堂组织将会变得更有序,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定会得到提高。

二、约定的内容与训练

(一)约定的内容

1.公共文化:大家公认的,各学科能一起使用的统一的课堂约定。如,(1)主动表达:要求发言、暂停、降低音量;(2)被叫接受后回应:准备就绪、明白与不明白、正确与错误、好、一般、不好、停止活动等;(3)良好习惯的约定:发言声音洪亮、倾听安静等。

2.个性文化: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喜好制定的和别的老师不同的约定。可以视具体校情、班情、学情而定。如本班师生诵读《三字经》中的语句来引起注意或布置任务等。

3.学科文化: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发明的约定。如:数学老师用公式、语文老师用对诗歌、英语老师用日常短语、音乐老师用某个音符约定相关活动等。

(二)约定的训练

1.约定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约定内容不可太复杂,应简洁实用,除公共文化约定外,避免僵化和千篇一律,要注重约定的灵活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约定不可过多,以实用、够用为目的,可以视具体情况调整、添加、动态使用。不要为了约定而约定,它只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利形式。

(3)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双边参与,约定的使用体现了师生间的默契,得到学生认同的约定才能有效起到调控作用。

(4)约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高年段的学生,不适合用太过花哨、幼稚的约定方式,低年段学生的约定应有一定的童趣,不宜设置过于复杂的约定形式。

2.约定训练的实际操作

(1)明确要求

教师先设置好约定的内容与相关要求,并进行解读,使学生明确,然后才能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公共文化形态”的约定为例,我在班上设置了如下学习方式约定:

一二三我坐好,要发言先举手。

手心向前我明白,手背向前不明白。

对打√、错打×,拇指上翘我真棒。

我发言向大家,谁发言就向谁。

你发言我倾听,学会倾听要安静。

一要专心二要虚心,节奏鼓掌表扬他。

二人合作面对面,四人小组聚一起。

大家都来做一做,准备好了就OK。

此学习方式约定简洁明了,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相应指标作具体说明,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掌握。

(2)做中学,及时检测,加强训练

约定只有成为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形成文化后才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见到读了写作指南之类的书就成了作家的。”约定的训练尤其如此,因此,约定的训练还是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做中训练,在做中强化。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意识地运用约定好的方式进行课堂调控,及时检测学生对约定的运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强化训练。

三、合理运用约定调控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科学的约定,能简洁明快地调控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施的,而科学的约定就能有序地组织课堂,有效调控教学活动。例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布置某项教学任务时,缺少约定的情况下会导致有多少学生已经明确了任务,什么时候又有多少学生已经完成了任务等都是不可控制的,教师只能凭个人经验进行调控,效率明显不高。而进行了约定训练后,事先对回应、准备就绪等进行了统一的手势约定。当教师布置任务和学生完成任务时,可通过约定好的手势表明自己是否已经明白要求,是否已经准备就绪等,教师则可简洁明了,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科学地制订教学策略。

(二)科学的约定,能快速进行学习效果的流程性检测

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传统的问答和习题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直接问学生“学会了吗”,得到的答复虽然整齐划一,但是并不能检测出真实结果,通过习题检测,又费时费力。通过训练有素的约定,就能快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例如,师生约定用手势来表明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或完成,完成了就做OK的手势,“明白了”就做手心向前的手势,“不明白”就做手背向前的手势等。如此一目了然,教师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科学有效、训练有素地约定课堂调控方式,能快速、有序地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减轻教师在组织课堂时的痛苦,有效避免因学生违反纪律、注意力下降等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肖友明.提高课堂效率初探[J].教学研究,2010(1).

篇4:课堂约定教案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畅、高效, 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约定。约定特指师生之间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的一种默契的文化。通过约定, 学生更快地对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使小组合作的效率提高。

一、“四声”的约定

所谓“四声”指的是:倾听无声, 讨论轻声, 发言大声, 质疑有声。“四声”的约定实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些情况:学生听老师讲课时私自讨论, 小组内讨论时很吵闹, 轮到小组代表发言时却扭扭捏捏, 声音很小, 更不用说能够大胆地向同学和老师提出质疑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成立之后, 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首先, 在聆听他人发言时, 眼睛注视着对方, 保持安静;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 边听边想, 记住要点;边听边分辨出和自己发言相同的内容, 自己发言时不重复;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 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后再提出。其次, 在小组讨论问题时, 相互尊重, 轻声交流, 不要干扰到其他小组的活动;发言围绕讨论中心, 不讨论与上课主题无关的事情;语言表达力求简明、不啰唆。再次,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 使坐在教室对角位置的同学也能清楚地听到。最重要的是,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要向同学请教, 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大胆地向老师提问。“四声”的约定有效地调控了教学活动, 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学会了自信和自律, 学会了展现自己和尊重他人。

二、眼神、手势、语言的约定

1. 眼神的约定。

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久了, 一个眼神学生就可以会意。什么样的眼神是赞许, 什么样的眼神是遗憾, 什么样的眼神是失望, 什么样的眼神是期待……教师就像一个演员, 丰富的表情和眼神可以传达很多意思, 只要和学生形成了默契,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手势的约定。

(1) “OK”手势。上课之前, 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 做出“OK”手势;开展活动前学生已做好准备的, 做出“OK”手势;检查学生是否已完成学习任务时, 完成的做出“OK”手势;学完某一个知识模块, 没有疑问的做出“OK”手势……

(2) 右手拇指和食指张开做出“√”状。当自己的答案正确的时候做出该手势。相反, 如果答案不正确, 需要教师的帮助, 两手食指交叉做出“×”状。这样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后, 学生都可用手势做出反馈, 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还有哪些学生有问题。

(3) 非常好、一般、不好。分别用大拇指、拳头和小指表示。这种约定主要应用于评价的环节。学生回答问题, 朗读、背诵课文以及发表自己的观点后, 其余学生可以用手势来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一定要和解释一起进行, 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解释好在哪, 不好在哪, 避免部分学生盲从。

(4) 击掌的约定。当需要激励表扬学生时, 可以和学生们约定击掌多少下表示表扬。这种方法可以鼓励那些有独到见解、大胆发言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掌声, 在适当的时机, 给予学生适当的掌声, 既能调节课堂的气氛, 又能鼓励学生进取。

3. 语言的约定。

(1) 当教师刚步入教室, 或小组活动过程中场面失控, 学生注意力显得杂乱时, 教师想让学生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就可以喊口令:Look at me!学生回应:Look at you! (要求学生一边回应一边坐好, 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 迅速、安静地注视着老师。)

(2) 小组讨论结束归位时, 教师喊口令:Ready?Stop! (当喊到“Ready?”时, 要求每名学生都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喊到“Stop!”时应该全部安静下来。)

(3) 开始一个活动或者操练之前, 教师喊口令:“Ready?Go!”“Ready?”是提醒学生们讨论或者准备的时间要结束了, 当“Go!”的口令发出后, 各组就要立刻开始进行展示或者活动。

三、彩卡的约定

彩卡可以用在学生互评的环节。让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卡片, 比如红色、黄色。当需要对其他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或者对其他组的观点进行点评时, 表示同意可以举红卡, 表示有不同观点可以举黄卡。教师可以快速地根据需要提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堂约定教案】相关文章:

约定教案05-15

作文:约定05-17

班级约定05-28

股东协议约定05-27

约定1范文05-15

共同约定范文05-16

约定歌词范文05-17

我们的约定06-15

班级管理约定06-17

股东约定利润05-28

上一篇:1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小结下一篇:考察学习商场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