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2024-05-31

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共8篇)

篇1: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清明街派出所所长张大志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清明街派出所及辖区的基本情况。

清明街派出所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先进集体,始建于1946年4月19日,02年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先后27次被国家、省、市授予“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3次。

辖区位于长春市重庆路商圈,面积0.7平方公里,含3个社区7个文字委,137栋居民楼,实有7576户、常住人口29615人,大小商铺2000余家,日均人流量近10万人次。辖区内有省政府八大厅、省档案局等机关团体11家,有市农行、亚泰富苑、市二实验小学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事业单位36家,各类行业场所127家、消防列管单位536家。辖区系繁华商圈,人流密度大、商业网点稠密,治安形势较为复杂。

清明街派出所现有民警27人,平均年龄34.5岁,年龄最大的民警51岁,最小的民警23岁。

一、当前警察职业状况评估

(一)当前清明街派出所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工作任务情况。2014年,清明街派出所侦破各类刑事案件63起、查处治安案件200起、打击、处理黄赌毒案件46起,刑拘11人、强戒8人、处罚58人、追逃20人,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安保、APEC峰会安保等安保任务中全力防控,稳定了辖区内的重点人,确保无进京访事件发生。2014年10月中旬,在全所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帮助长春市商务局成功化解一件群体访事件。

(二)清明街派出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民警用自己的努力和时间换来的,清明街派出所在2014年有25名民警未休假,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双休日也没休过,清明街派出所民警加班情况很普遍,几乎每天都工作超过八小时。每逢节假日,商圈人员聚集较多,派出所始终保持至少一半的警力在岗在位,以面对任何情况发生。

(三)重庆路商圈由于人口较多,人员复杂,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民警在执行公务活动中被谩骂、推搡、殴打、诬告、不实投诉等情况也时有发生,2014年民警被谩骂、推搡、殴打、诬告、不实投诉等情况共计发生200余起,这里有民警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粗糙、执法不够规范的原因,更多的是个别群众对法律的无知和对警察的误解造成的。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减少警民矛盾发生,派出所民警多是忍让,只有个别情况严重的,交由治安大队进行处理,2014年有2起暴力袭警案件,拘留2名违法嫌疑人。

(四)虽然派出所民警面临的执法环境复杂,但民警均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近几年清明街派出所未发生有民警因公受伤、因公致残、因公牺牲情况。

(五)由于派出所事物繁忙,民警休息时间少,且经常熬夜办案,凌晨2、3点睡觉是常有的事,所以清明街派出所民警多为亚健康状态,近两年的体检结果也显示民警身体状况堪忧。经过统计分析,清明街派出所民警有18人患有胃病,6人患有心脏病,16人患有高血压,2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患病民警有年轻化的趋势。

二、当前公安机关在职业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今警察职业属于高危职业,要面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基层所队的民警,更是直接与群众、犯罪分子接触,危险性极高,但是在保障方面的问题,却在近期逐渐凸显出来。

(一)经济保障方面。长春市是省会城市,面对的各项压力也是最大的,面对的事情也是最多的,相比民警在工作中的付出,民警的收入水平却在长春市的中下阶层,劳动与收入不能成比例,民警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保障,部分民警甚至为了子女的学费四处借债。

(二)政治保障方面。公安机关相比其他机关,人员基数大,干部任命少,导致基层民警发展空间非常有限。清明街派出所就有一名民警,今年已经43岁了,刚刚晋职副主任科员,这在别的机关单位,最少也要享受正科级待遇了。

(三)健康保障方面。按照相关规定,民警根据工作年龄,均有7日至21日的休假时间,现实情况却是有的民警几年都没有休过年假了,甚至连双休日很少休全,这也是近年来民警健康问题凸显的原因之一。市局对民警身体健康问题的已经非常重视了,对于民警每年的体检也是强令要求 2 的,但是公安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有些病症不能及时发现,使体检的效果削弱了很多。

(四)执法权益保护方面。随着治安环境的发展变化,现有的《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难以给民警执法活动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已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一些原因,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已经习惯了去忍让,而不是正确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也给公安工作带了困难。

三、对《2015年吉林省公安机关从优待警10项任务》的看法

看到《2015年吉林省公安机关从优待警10项任务》这份文件,我感受到了领导对于基层民警的关怀和关注,这10项任务也切实的优化了基层民警的执法环境,也着重关注了民警的身体健康环境。对于《2015年吉林省公安机关从优待警10项任务》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工资待遇问题。基层民警对其自身的工资待遇非常关注,民警的工资待遇提高,也会提高民警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休息休假问题。基层派出所工作繁杂,民警不能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更没有休假时间。市局应该适当增加一下民警的休息时间,让民警有个自我调整的机会。

(三)民警退休问题。基层所队的民警工作量大,经常熬夜,在工作时间长了之后,身体都是亚健康状态。而有些民警在工作满30年后,大多数不能提前退休,坚持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造成身体透支,容易患“三高”等老年病。希望对于工作年限满30年并提出退休的民警,经过考察,允许符合条件的老同志退休,这也是加快公安系统的新陈代谢,提升基层所队的战斗力。

篇2: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警察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翟伟

[ 内容摘要 ] 当前,在警察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程序办案,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其主要原因是:执法指导思想不正确,警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公安体制的弊端及公安法规的不统一,不规范。解决的方法有:树立“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加强并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公安体制改革,建设规范的公安法规体系等。

[ 关键词 ] 警察 警察执法 法治 体制改革

随着法治社会构建的一步步深入,对执法环节的关注也日渐增多,执法过程的好坏是法制建设的体现,执法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凸现了我国法治的建设程度及文明程度。警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又是执法的主体之一,警察执法是现阶段我国执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的警察执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距离法治的目标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较多问题,如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等,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法制建设的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当前警察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理念,指导思想错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然而在部分警察身上,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执法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特别是法治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没有很好确立,在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具体表现在:1 不重视理论学习及“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理念的培养,表现在现实中,理论修养不深,法律知识匮乏,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接待群众缺乏耐心等。2 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十四项法定职责,在现实中一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没有很好的履行这些职责,这在当前一些基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层公安机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不及时处理群众的报警,不及时立案及调查,其次是对群众保护人身,财产权利的求助,不理不睬或拒绝履行,再就是对公民依法申领证件,执照,故意刁难,无故拖延等。比如办理伤害案件,一些派出所接到报案后,不管案件大小,先叫治保会或协警处理,而这些人无专业警察素质,往往延误时机,最终导致加害人逃避制裁,受害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案 执法主体不合法:在基层派出所,协警,保安参与办案,制作笔录,有的派出所,甚至让见习生参与办案,笔者暑期在派出所见习时,就“有幸”单独进行讯问并制作笔录。2 违反地域管辖,部门管辖规定执法办案,如派出所跨辖区查赌,抓嫖,派出所上路查处交通违章行为等3 违反程序办案,在基层派出所,先调查后立案,先处罚后裁决等执法现象大量存在,当场处罚不出示证件,处罚决定书不及时送达等问题也时有发生4 超越职权审批,如派出所所长审批刑事案件。

(三)滥用职权

1.滥用罚没权: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同类案件违法情节相似,罚款数额却相差悬殊,原因在于当事人态度的好坏或有无重要“关系”。其次是乱罚款现象大量存在,在办理赌博、卖淫嫖娼等案件中,以罚代刑、以罚代教的现象还很多。2.滥用强制性措施:首先适用强制性措施的随意性大。比如对嫌疑对象的强制传唤,超过24小时还进行非法关押。其次随意扣押处置涉案财物,如不按规定审批登记后就扣押,久不处置等。

(四)粗暴执法的存在

1.办案中的变相体罚,刑询逼供仍然存在。2.对待来访群众不耐烦,不愿意接待。如派出所民警对某个屡次上访的群众“讨厌”之至,以致于该人每次来派出所都没有民警接待。3.处理治安纠纷案件,多采用强制手段,不重视引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导及思想教育。这种现象是导致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笔者粗略统计,大部分公民对警察粗暴的形象不满,希望有所改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不完备,不适应,法规不统一等客观原因,又有部分民警综合素质不高,执法观念保守、落后等主观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执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政治不断发展,但一部分警察并没有树立相应的执法理念,指导思想,最根本的表现是指导思想偏差,执法观念不适应,1.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意识,没有很好确立、表现为执法手段的简单、粗暴,以及违悖法治精神,前期吵的沸沸扬扬的“杜宝良违法现象”中执法部门就违背了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使执法本应有的教育、警示及制裁三种功能,只剩下了制裁的功能。达不到警示教育的目的,显然违背了法治精神,也造成了公安机关相当尴尬的局面。2.缺乏法制理念与执法为民的理念,以 言代法,以权代法,唯长官意志和权力执法,这是目前执法中最大的问题,也是产生一系列执法问题的根源。

(二)警察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规范

有一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警察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52.3%,这较之上世纪90年代的3.9%,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调查结果又表明,57.3%的高学历警察,多在办公室,在基层的很少,目前我国警察的整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1.部分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业务知识,导致业务不精,对新形势下执法办案的要求不了解,导致粗暴执法,违法办案,比如这几年,从地方和部队转业军人中录用的新民警,只进行了短期的培训,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业务知识,不能适应岗位执法的要求,2.一些民警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一方面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比如对没有经济利益的案件能推则推,而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的案件则争着办理,借办案之机,吃拿卡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要,有的甚至索贿受贿、贪赃枉法,笔者在基层实习时就发现,对打架纠纷等治安案件,民警互相推诿,不愿办理,而很多民警却忙于办理抓嫖、抓赌案件,个中缘由,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抓嫖抓赌案件油水“多”,而打架、吵架等纠纷案件则既“浪费”时间,又无油水可捞。

(三)公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弊端日益显现,人事管理体制、财政保障体制,执法监督体制都不能适应当前的执法活动,表现在:1.人事管理体制不适应,目前,公安机关列入地有政府机构编制序列,实行公务员人事管理;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制约,内部人事管理,缺乏自主权,2.财政保障机制不适应,现行公安办案经费重要靠财政拔款,这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及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公安经费,难以达到基本保障,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维护治安的经费占财政收入的9.9%,我国仅占2.8%,是少数低经费国家之一。因而产生某些“创收”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如警察与妓女联手罚款创收,以罚代刑,以钱代罚等,并且经费过低,严重影响了警察执法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徇私枉法、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渎职违法等直接、间接侵犯人权的行为,与之有密切关系,3.执法监督体制不力,(1)监督与被监督意识薄弱,表现在:一方面将权力与监督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执法监督畏难,部分民警认为监督就是干扰办案,监督就是故意找茬,对监督持抵触心理。(2)有关监督的制度不健全。《人民警察法》第六章专门对执法监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太过原则,《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太过原则、僵化,没有考虑到变化的现实。(3)监督的视野不够宽敞,只强调了内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群众监督渠道不畅。

(四)公安法规的不统一,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为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法律不完备,尤其是相关行政处罚方面没有统一的程序法,多而是分散于各实体法律法规中,如公安机关常用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刚颁布尚未实施行的《治安处罚法》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不配套,常发生矛盾,互相抵触,如对卖淫嫖娼的处罚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定中就出现罚则相同,量罚尺度不同,这些给民警执法带来了困难。其次法律还存在“空白地带”,比如对取得证据的法律程序方面,我国刑诉法没有禁止以非法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在法律上为警察以刑讯逼供取证留下了漏洞,虽然最高法院以司法解释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判决案件时,不得采取非法取得的证据为证据,但这对于警察的行为并没有直接的强制性约束力,因为警察属于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此外,我国对刑讯逼供的法律规定又太过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了在现阶段警察执法办案时,存在大量的刑讯逼供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执法理念

1.确立良好的法治意识,人权保障意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要使民警执法的思想和理念跟得上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就必须确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首先是在处理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上,摒弃以往根深蒂固的权力至上思想,改变部分民警习惯按领导意志办事的陋习,重视法律的要求,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从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出发来执法,杜绝取权合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其次是对执法的认识程度上,要认识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才是执法的最终目的,那些漠视公民权利,认为只要是打击犯罪,就可以不顾违法嫌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稳定大局,侵犯一些人的权利也在所难免的想法和行为都是错误的,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最高标准。

2.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牢记执法为民,人民群众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基础,而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和谐的警民关系对于公安工作的开展具重要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和谐的警工关系,要求人民警察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良性的互动,有利于执法工作的改善。

(二)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警察素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1.应通过修改国家公务员条例和有关警察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内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警察的考试、录用、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使我国警察的包括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法律知识,人权知识等在内的整体素质及以明显提高。

2.突出警察法律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这是确保公安执法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影响执法质量的主要问题,提高警察的法律,业务素质,关键是加强民警对执法相关法律的学习及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中央政法委刚出台了规范警察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及开展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对重点岗位的执法警察要定期考核,以作为评定警察执法资格的重要依据,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警察工作的基本法律,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笔者认为此举甚好,一方面提高了执法民警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从心理上使执法民警重视法律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有行于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建立规范统一的警察法规体系

要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国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安立法就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立法之规定,并贯彻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统一规范,这样对执法工作的开展进行亦有现实意义。1.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从刑诉法到警察办案具体规定的各项程序,严格规范警察及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切实防止警察滥用职权,侵犯人权。

2.对不同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间有冲突,不协调的条款进行修改,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

3.统一公安机关处罚方面的法律,新出台的《治安处罚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与《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还存在矛盾规定,多头执法等规定,应进一步统一相关规定,以明确其职责,节约警力,并“减负”于民。

(四)推进警察体制改革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1.首先是建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特殊情况下公安内部垂直领导的领导管理体制,撤消重复建设的公安派出机构,整合统一,将组织人事业务统一领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效能,减少其他地方部门的干扰,减少非警务活动,比如,依据地方(辖区)治安状况设立公安派出所,而不是“一刀切”,原则性的凡地方都要设立派出所,确立能够合并的就要整合,依据实际情况建立警署,既有利于节约警力,又有利于改善县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其次建立符合公安职业特点的人民警察职务序列,在国家公务员序列中单列出来,同时优化重新整合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沉列到一线,实行小机关,大基层,切实解决头重脚轻、机关化严重的问题及职能交叉,人浮于事问题,警力的配置,从实际出发。

2.改变由地方政府提供维护治安经费的机制

(1)逐步提高维护治安经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2)改由中央统一从国家财政中拨款,充分保证警察维护治安所需的经费和设备。

3.深化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过程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强化执法监督,要做到个延伸,遵循“广泛监督、深入现场、内外联支、超前控制”的原则:实现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深层性。(1)由事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一方面加强监督部门的信息保障,加强信息交流、协作,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另一方面随警察执法的过程,同步监督,随程控制。(2)监督工作由监督执法查纠向服务保障延伸,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机关要反馈信息,辅助决策,二是保护执法,加强执法者的心理疏导,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监督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又使监督工作由被动到主动,既改变了监督工作的被动局面,又有利于执法决策的完善。

警察执法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公安体制的改革也需不断推进、完善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建设法治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1]李林.“中国警察的组织与权力”,《人权与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三月第一版。

[2]黄维维、范季海.“浅论公安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

[3]杜晋丰.《公安机关监督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王大中.“树立‘以警为本’的理念”,《公安学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5]张惠文.《警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篇3: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 在学校常规管理方面

1.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工作有布置, 没有监控;有实施, 没有检查, 反馈;有检查, 没有总结, 整改;有计划, 无实施, 无落实。这些基本环节不能有效运作, 长期以来形成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过程管理混乱, 结果导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有事无人做, 有人无事做, 无利益的事情无人问;领导重视的事情有人做, 领导无暇过问的事情无人干的局面。

2.管理制度陈旧, 更新意识不强

如两个学校或三个学校校合并之后, 会有好多教职工都不明确各块的管理规章制度。有问题不知道找谁去反映;发现了问题, 也不知道也该找谁去解决。另外就是大小领导众多, 工作面前没有以前主动。特别是级别稍低的学校, 领导级别的没有了工作热情。如校园内有好几处地板都已破损, 无人问津, 给师生出行带来不便。

(二) 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可谓说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我校学生的管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缺少沟通与联系, 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与联系。学生管理似乎成了学校单方面的责任, 而在学校, 学生管理又似乎成了个别管理者的事, 其它部门工作又未能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差, 基本素质差, 致使学生管理工作如一团乱麻, 剪不断, 理还乱。本人从以下三方面谈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1.班主任

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 其任命与职称挂钩, 为定职称而当的班主任, 可能存在着“有其名无其实;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熬过两年, 获得定职称的资格。由于对班级管理没有真正尽心尽力, 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届届如此, 年年如此, 造成恶性循环。

2.学生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 大部分是留守孩子, 还有个别的是单亲家庭。学生思想也失去约束, 无所顾及, “天不怕地不怕”, 校规校纪淡薄, 要么课堂上顶撞老师, 要么隔三差五地打架闹事, 而领导的处理又轻描淡写 (招学生不容易) , 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3.门卫及宿舍管理

按理说它们也是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部门, 可是学生寻衅闹事要么在宿舍, 要么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 要么在夜里, 而宿舍管理人员又欠缺, 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值班人员转一圈就走, 不解决实际问题。门卫部门又有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不成文规定“三不管”:一是学生打架不管;二是学生自由出入不管;三是外界无业游民随意出入不管。有人私下说, 那么多人看着大门, 是怕大门被人“偷跑”, 给校长交不了差吧。

(三) 教育教学方面

1) 教师。教师本身当前存在着只有教学没有教育, 出工不出力, 有课来上, 没课走人;不管有事还是无事, 不打招呼私自调课现象严重;备课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 课程计划不清, 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正课及辅导时间, 时不时有教师迟到、离岗;老师在上面玩手机, 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的现象。监管部门 (教务科) 力度不够, 如领导带队查课, 查一段, 停一段, 再查再停, 造成“死灰复燃”局面。正是由于部分领导的懒散, 只要满工作量, 一般职工可以不签到, 不坐班。才导致了一些职工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局面。

2) 上课时间。往往离下课还有三五分钟, 校园内就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出现, 很显然是提前下课。还有就是不管是什么时候 (上课时间) 都有学生在西院墙买饭。学生的这些自由散漫行为与任课教师托不开干系, 当然也与分管领导的严格要求有关。

二、建议

(一) 学校方面

1) 管理就是决策。正确的决策来自领导班子成员的智慧, 如我校领导也时不时地出外参观学习, 也可以借鉴一些知名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 让有关部门编写适合我校发展的新规章、新制度。毕竟学校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领导们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当前管理工作的新模式。2) 要让常规工作“规”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形成制度, 要求每一个系部, 每一位职工都有规可循, 按章办事。另外, 常规要常抓, 坚持三百六十五天如一天, 一些有名气的学校, 它们的管理水平就在“恒”字上下了功夫。直属领导的亲力亲为又能让学校各项工作更深入, 更具体。3) 注重细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把学校的每一件细小事情都落实到具体的人, 明确各自职责, 并持之以恒。处处有人管, 事事有人做。

(二) 学生管理方面

1) 班主任的任命。本着“唯贤是用, 能者上, 庸者下”的原则, 选配班主任, 在教室里为班主任配备桌椅, 供班主任时常在教室要么听课, 要么办公, 真正起到监管学生的作用。当然学校考虑班主任工作的辛苦, 可适当提高班主任待遇。2) 对学生的教育。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 韦尔奇曾说“管理就是沟通, 沟通, 再沟通”。学生也是人, 只有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都本着“先育人后教书”的宗旨, 不停地纠正、不停地制止学生的不良习惯, 并充分渗透严和爱, 爱无边, 严有度。彻底感悟学生。另外每学期可请司法人员做一次法制报告专题讲座, 或让学生集中时间看警钟长鸣纪实片, 杜绝学生一时冲动, 打架现象的发生。

(三) 教育教学方面

1) 教师应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李希贵有一篇文章 《学生第二》, 它告诉我们, 老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 是能否教好学生的决定因素,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是教师的真实写照。而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如要让学生在校园内不抽烟, 首先咱老师应该先做到在校园内不抽烟。不到下课时间, 教师不先离开教室, 学生就不会离开教室。只有我们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就不会出现不到下课时间学生提前下课现象。

2) 教师应先育人后教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变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为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学校教育新机制。全体任课教师既是学生学业发展上的导师, 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者,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切实做到“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篇4: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关键词:案件信息;法律文书;公开

一、基层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的现状

我国自提出“检务公开”的概念以来,检务公开制度建设经历了初步规划、探索发展、全面公开三个发展阶段。实践证明,推行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满足公众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的确立,是积极顺应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检务公开、保障刑事诉讼参与人知情权、参与权的必然要求。

(一)案件信息公开的范围及形式

为规范开展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研发了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对案件信息在互联网的公开工作进行规范,并制定了《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定》),明确了案件信息公开和法律文书公开的范围及内容。

案件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件程序性信息公开、法律文书公开及重要案件信息公开,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办公室作为案件信息公开的主要负责部门,主要有两种公开形式:向不特定公众公开,一是通过检务公开大屏幕或者公开栏进行公开,在检察机关办公楼内显示屏发布本院的生效法律文书,如不批准逮捕决定书、撤销案件通知书等;二是通过互联网站进行公开,按照高检院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的终结性法律文书、重要案件信息应当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公布,检察机关官方网站也应同步公开。

向特定受众公开,一是对案件当事人公开。案件当事人、近亲属可以到案件管理部门查询办案流程及办案期限。二是对辩护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目前对律师的案件程序性信息公开主要采用的是案管大厅查询、电话查询及互联网查询相结合的方式,律师只需提交三证即可获得所代理案件的受案时间、办案期限等程序性信息。

(二)案件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原因

1.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全面

根据最高检《工作规定》的要求,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信息及法律文书均应在互联网公开,并对公开的期限作出了具体规定,但从实施结果上看,文书公开率并不高。部分案件承办人在收到法院判决后,未在规定期限内点击公开本院的终结性文书,一些发给案件管理部门进行公开复核的法律文书,未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达不到《工作规则》中的公开标准。致使现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网上公开的信息内容少,进度慢。案件信息公开具有片面性、滞后性。

2.制度不健全,公开标准难界定

根据《工作规则》中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发布的重大案件信息包括: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等情况,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的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等情况,已经办结的典型案例。法律文书公开中,“重大、敏感案件报检察长批准后,提交案件管理办公室发布”,如何界定社会影响、是否受到社会关注,何为典型案例,重大敏感案件的具体范围、认定标准,都需要各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规定。

3.法律文书公开多侧重于形式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要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各项决定都必须依托法律并能以理服人。目前检察机关公开的法律文书多为结果性的文书,多侧重于处理结果的告知,涉及事实、法理的部分却很少,这样难免使文书公开有“走过场”之嫌,文书公开的意义大打折扣。

4.缺乏相应的舆情审查及舆情处理机制

法律文书及重大案件信息上网,满足了更大范围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少数信息可能会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此外,某些法律文书中存在的瑕疵问题如存在用语不严谨、标点错误等可能会被网络、媒体放大,从而会给办案人员甚至检察机关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立相应的舆情应对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完善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

(一)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高检院的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检察机关应对案件信息公开操作流程、审批手续、公开与不公开的具体内容、对重大敏感案件的标准作出细化的规定,使每位干警对案件信息公开的每一项内容、公开程序、信息审批、具体操作都做到心中有数、有据可依。此外,还应对各责任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使案件信息公开规范、顺利的进行。

(二)充分发挥案件管理部门监督职能,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目前案件信息公开仍存在公开不及时、公开不全面的问题,案件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案件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明确案件管理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责任分工,定期对公开情况进行通报,并将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范围,督促办案人员配合案件信息及法律文书的公开。

(三)逐步推进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机制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知情权通常是指“知悉刑事诉讼中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者与自己有特定关系的人相关信息的权利”。检察机关目前公开的文书均为结果告知性文书,当事人未必能够理解法条及专业的法律术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知情权的行使,也无法做到有效监督,与检察机关开展法律文书公开的初衷背离。

在法律文书公开方面,在公开结果告知性文书的同时,应考虑将有案件事实、证据、犯罪构成及法律依据等内容的文书,同时送达至案件当事人,充分阐明处理的理由和根据,使当事人心服口服,从源头上减少涉检上访的发生。如检察机关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时,对于《不捕理由说明书》也可以送达案件被害人,以公开促公正。

(四)建立风险管控及舆情处理机制

检察机关开展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是增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透明度的举措,但同时应意识到,相关信息的公开可能会有泄露国家或个人秘密的风险。因此,在公开前,要对公开的内容、方式、广度、深度进行保密审查及风险评估。高检院的《工作规定》已对不应该公开的案件种类及文书种类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对于有可能激化当事人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在公开前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应建立完备的舆情搜索和控制机制,对于重大舆情要主动回应,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的矛盾。

三、结语

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增强检察机关办案透明度、维护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案件信息公开是深化检务公开、积极顺应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检察机关要妥善解决案件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使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董凯.浅析案件管理部门在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4年35期。

[2王延卫.基层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难点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4-07-14(006)。

[3]李广建.检务公开也得有风险管控机制[N].检察日报,2014-04-11(003)。

[4]纪钧耀.不捕释法说理制度的探索和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1年08期。

[5]许秀姿.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上网公开制度论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篇5: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直接掌握和领导的唯一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法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提出“推进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司法技术人员等分类管理办法,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和其他各类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在法官精英化和职业化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司法警察的队伍建设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从当前基层法院的情况来看,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至少存在下列问题:

1、在职在编的司法警察人数不达标。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法院12%的编制应配备给司法警察。最高人民法院人事厅《关于法院司法警察控编数的通知》要求“专职司法警察按所在法院控编的12%配备,根据警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和审判工作的需要,各级人民法院可在控编总数12%的基础上,增配适量的聘任制司法警察。”(此处的聘任制司法警察与聘任制书记员性质一样,是指人民法院使用国家确定的政法行政编制或当地政府批准的财政拨款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考试、考核合格,纳入合同制序列的聘任制干部,而非临时聘用性质的司法警察)。由于正式在编的司法警察人数过少,严重影响法警大队正常的工作,各基层法院只能

用招聘大量临时聘用性质的司法警察加以解决。

2、对派驻人民法庭的司法警察难以进行系统的训练和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民法庭应尽量配备司法警察。驻庭法警主要负责人民法庭的安保工作,必然要常驻法庭。这样有违“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的规定。法警大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经常要进行集训和培训。这些驻庭法警的人事关系一般仍挂靠在法警大队,而人民法庭对驻庭法警的管理相对松散,没有条件也很少愿意对这些法警进行专业培训,这样容易导致法院难以对这些驻庭的法警进行系统的训练和管理。

3、法警大队与办案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够顺畅。

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遭遇暴力抗法是屡见不鲜,司法警察作为人民法院唯一的武装力量,其威慑作用不可小视。在法院工作人员中,只有司法警察才有权使用警用器械。但是根据相关规定,法院各办案单位在调动司法警察时,必须履行一定程序的审批手续。在办案单位出现紧急情况急需警力支持时,经常出现因为不能及时抽调警力而导致贻误战机。

4、司法警察的警用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来看,当前大量基层法院司法警察的警用装备配备只能算是勉强达标,不少基层法院的司法警察只有一副手铐、一根伸缩警棍和一顶头盔。与公安机关的民警单警装备相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后的“软件”环境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战斗力。

5、临时聘用的司法警察待遇较低,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由于在编法警人数过少,基层法院纷纷采取招聘了大量的临时聘用性质的司法警察来弥补不足。这些临聘的司法警察工作强度大、危险性较高、经济收入低,导致了岗位的流动性相当大。这些临聘法警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法院,却因为岗位原因学不到太多的法律知识,而且还不得不面临着35岁不再续聘的“坎”。这些临聘法警如果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伤亡,也享受不了在职在编的法警可以享受的一些工伤、福利待遇。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以解决:

1、尽快增加在编人员的警力数,高配法警大队的级别。

各基层法院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保证司法警察编制落实到位,将司法警察编制纳入全院干部编制内统筹考虑。在进行公开选调、招考工作人员的时候,要切实落实司法警察的编制,从公安机关、兄弟法院选调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民警察或从公安大专院校考录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进入法警大队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同时政工部门对本院其他部门的在编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将其调入法警大队工作。目前不少基层法院将法警大队的大队长和教导员配备正科级实职,副大队长配备副科级实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警察的政治待遇。

2、用双层管理模式加强对驻庭法警的管理和训练。

驻人民法庭的司法警察是人民法庭的组成人员,在日常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司法警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人民法庭应当高度重视他们。由于司法警察管理的特殊性,基层法院可以对这些驻庭法警采取警队和法庭双层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人民法庭负责对驻庭法警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法警大队通过统一的集训和学习,负责对驻庭法警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3、创建执行警务局或在法警大队内设立执行中队。

目前有的基层法院将执行局和法警大队合并组成执行警务局,另外还设立非诉案件执行局。执行警务局的职能相当于以前的执行局,但是由于法警大队的并入,执行警务局就可以相对自由的调动司法警察,不至于在办理调动警力的审批手续时丧失执行战机。但由于执行局和法警大队都是基层人民法院按照相关规定设立的内设机构,将其合并为执行警务局可能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也有部分法院在法警大队中设立执行中队,主要负责协助审判、执行人员办理诉讼保全和执行。由于执行中队接受法警大队和执行局的双层管理,而执行局局长又多为法院党组成员,因此执行人员调动司法警察的手续也较为方便。

4、切实提高司法警察的警用技术装备。

先进的警用装备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司法警察的战斗力,是司法警察执行任务和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司法警察部门的重视力度,添臵先进的警用装备以更好的发挥司法警察应有的作用。公安机关在提出“科技强警”的口号的几年来,高科技警用技术纷纷配发到一线实战单位,公安民警的战斗力也随之大大提升。这些经验应当作为人民法院建设司法警察队伍的有益参考。

5、切实保障临聘司法警察的待遇。

当前基层法院的临聘性质的司法警察的工资福利均由法院财政自行负担,在目前“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下,法院没有独立的财政权,这些临聘司法警察的收入也自然比较低。要充分解决这些临聘法警的待遇问题,就必须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财政支持,将这些临聘人员的基本工资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法院负责解决福利、保险等。目前有的地方将临聘司法警察的工资福利均纳入了当地政府财政预算,由同级人事、财政部门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将他们派遣到法院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有效的稳定基层法院的司法警察队伍。

篇6: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某乡镇位于上高西部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之乡。乡农业以产粮、药材、种植和猪、鱼养殖业为主。乡镇企业以建筑、养殖、药材业为主.我们下乡调查,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学。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和几间教师住房互相对峙,两座建筑之间便是简陋的黄泥操场??这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活动场所。这就是芬水中学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湘乡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这所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给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跃南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还不到总比例的2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在给当地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用家乡话,我问他们老师上课时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告诉我,很少有老师说普通话。我们在进行培训时,他们学校正好有一名英语老师在给一些学生进行补课。那个老师在进行英语发音时竟然也是一口的乡音!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除有极少数的家庭无人上学外,有40%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26%--50%,有5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51%以上。而在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51%以上的家庭中,有10%的家庭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资助或借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调查可以看出,粗略估

算一下,就可知道培养一个高中文凭的毕业生要3万多元,这对于当前这个村子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几年的汗水都不一定换得到。但他们并没有埋怨,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但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后情况就会改观了。这短短数语听起得如此轻松,可知他们流了多少的汗水?而这一切,作为子女的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呢?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去了城市,小儿子和小儿媳妇在教书,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儿子、儿媳或者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

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二、解决的途径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三)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在尽量地多点去做,多点去体会。的确,“实践才是最好的导师”,要获得人生的知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去行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逐步了解社会,磨练自己,增长才

篇7: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监狱管理论文 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改造罪犯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责任推进执法的公平、公正打造一支执法文明、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日前我们紧紧围绕“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目标对局属三个监狱开展了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我局监狱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当前监狱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监狱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好的尤其是1994年《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监狱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是在监狱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硬件设施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改革实施过程中人员分流不彻底、历史包袱比较重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监狱的发展。当前监狱工作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加以突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只有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思索对策才能实现重点突破才能保证监狱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我局监狱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资金保障方面 1.生产设施和生产经费没有得到财政拨款的支持 按照《监狱法》第八条的规定“国家提供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经费”。但实际情况是固定资产及其他发展建设经费没有得到财政拨款的支持造成监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罪犯劳动改造用房习艺场所无法满足日常劳动习艺的需要。如黎明监狱现有的生产厂房系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006年经市房屋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局部五级危房但是由于生产用房财政不予投资监狱只能自筹资金采取维修加固的办法暂时消除安全隐患。2.监管改造资金缺口较大 《监狱法》第八条规定“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而目前财政给监狱的拨款只能维持监狱的基本运转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缺口。主要表现在 1狱政设施、警戒设施等诸多硬件配备方面历史欠账较多。一是监管设施老化。监狱的围墙、电网、罪犯监舍、食堂、教室、生产车间等设施标准低、老化严重。二是医疗设备严重缺乏。局属监狱医院尚无一台救护车 B超机、X光机等医疗设备也大多陈旧老化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对很多本应在监狱诊治的病犯不得不带其到省、市大医院诊治。2虽然各单位对服刑人员的医药费都是足额拨付到位但是财政拨付每犯每月9元的医疗费用与各单位为服刑人员防病治病的实际支出相差甚远给监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3公用经费缺口较大。局属监狱地处偏远职工通勤、罪犯押解、看病等导致车修车油费用较大。尤其是玉泉监狱办公和监管场所由两个监狱合并而成锅炉房、变电所、食堂、武警营房等设施均为双套配置运行成本较高加上煤价、电价上涨等因素仅2008年110月公用经费缺口就高达145万元。3.历史包袱比较沉重 监企改革没有实现企业人员的彻底分流导致企业工人费用支出缺口很大。以黎明监狱为例原硅酸盐厂上岗职工工资下岗职工生活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福利支出全部依靠监狱犯人劳动创收监狱每年为企业职工缴纳“三险”、房改基金为上岗工人发放工资、通勤、福利为下岗工人发放补贴等费用支出近240万元占全年罪犯劳务收入的83。二执法工作方面 1.在贯彻执行《监狱法》中存在的问题 1994年12月29日《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为监狱机关正确执行刑罚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依据。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现行《监狱法》只是部门法对监狱有约束力对其他相关部门约束力不够强。《监狱法》规定了一些其他部门应履行的义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这些部门不作为或不执行问题。如《监狱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但实际工作中除非发生大的疫情当地防疫部门很少到监狱开展消毒、注射疫苗等防疫工作。二是《监狱法》自颁布以来一直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某些具体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处理。如《监狱法》未对监狱在罪犯死亡或通知亲属后火化尸体的时限做明文规定。有一名罪犯因病正常死亡其家属对死亡原因没有异议但以家庭困难、罪犯死在监狱为由要求赔偿。监狱在没有罪犯家属签字的情况下无法对正常死亡的罪犯遗体进行火化只能是长期承担高额的停尸费并面对家属四处写信告状的尴尬局面。三是有些内容存在法律支持不到位的问题。如《监狱法》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收监没有明确规定造成精神病罪犯治疗难、管理难、改造难的“三难”问题。再如罪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处理问题。《监狱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但是因为罪犯没有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统筹监狱又没有专门处置此类事件的经费导致监狱无力承担高额的处理费用。2.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减刑工作方面国家没有对减刑控制比例做统一的规定我省的规定是减刑一般不超过押犯总数的22。在实际工作中每年有接近三分之二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服刑人员得不到减刑出现了条件基本相同、机会却不均等的现象使服刑人员心理失衡不利于调动改造积极性。在保外就医工作方面个别重症病犯家属由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或与罪犯关系紧张等原因不愿罪犯保外就医不配合具保造成个别病犯病情符合保外就医标准却不能办理。3.尊重罪犯人格和基本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多年专项治理整顿活动民警殴打、体罚、虐待罪犯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但语言谩骂等不尊重罪犯人格的问题仍然存在。少数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犯人家属态度冷漠冷冲硬横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办理禁闭罪犯工作中个别民警存在审批手续不健全执行程序不严密的问题。个别监区对罪犯的人权问题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私自组织罪犯加班劳动劳保用品发放不及时劳动安全保障不到位。三教育改造方面 1.师资力量不足教育人才短缺 作为对罪犯实施教育主体的监狱人民警察从根本上说还不能完全胜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任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警的知识水平、讲课技巧、表达能力与规范性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局三所监狱在岗干警1088人普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大多数是第二学历真正能胜任授课任务的少之又少。二是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人才匮乏尤其是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更是寥寥无几。2.资金保障不到位教育改造基本投入不足 学习用房达不到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硬件要求有的监狱存在挤占教室做生产用房的现象。由于缺乏资金利用屏幕投影、闭路电视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授课和计算机网络远程教学更是无法 开展。四监管安全方面 监管设施陈旧电网老旧押犯用囚车数量不足分管分押、监舍改造缺乏资金投入。以黎明监狱为例现使用的监舍为大通视式监舍均关押200人左右增加了监管安全的难度。监狱使用的警戒具、交通工具、通讯设施及武器大部分还是上个世纪的产品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的现代化装备严重缺乏东风监狱至今为止尚未安装监控设施。局属监狱整体上看监管安全防范智能化程度还比较低。五队伍建设方面 1.干警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干警队伍中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经验懂经营、会管理、技术型、开拓创新型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人员匮乏护理人员基本上全是由服刑人员担任。目前玉泉监狱只有1名医师东风监狱和黎明监狱医务人员与一级甲等医院最低配备人数相比也有很大缺口东风监狱医院缺少27人黎明监狱医院缺少36人。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黎明监狱医院12名医疗人员中有4人将于两年内退休。2.民警队伍来源复杂执法水平参差不齐 监狱民警的构成主要由系统内工人转干、早期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外单位调入和近几年公开招考的公务员组成。现有民警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年龄大的民警存在靠老经验死看死守的问题年纪小、工作经历短的民警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黎明监狱为例这些年来新录用公务员和军转干部近100名占民警总数1/4以上。3.一线干警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在对罪犯实施人文化管理以及罪犯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多数一线干警有畏难情绪心理压力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感到工作负担重、工作难度大心情压抑精神紧张二是感到身心疲惫少数干警甚至失眠、食欲下降三是缺乏信心缺少激情和冲劲甚至有失败感和挫折感想调离基层一线。4.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结合不利 在从严治警的背景下一些民警产生了强烈的“保饭碗”意识工作中满足于不跑人、不死人、不出事在从优待警上一是福利待遇不到位。近年来我们在确保民警休息权、强力推行年休假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挤占民警休息时间、超时工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生活待遇不到位。民警的特殊岗位津贴仍执行每月30元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2006年7月颁布的民警执勤费尚未执行。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经费保障不到位 一是由于局属监狱建狱时间较长狱政设施、警戒设施等诸多硬件配备严重老化罪犯劳动改造用房习艺楼无法满足日常劳动习艺需要医疗设备严重缺乏教育改造基本投入不足。二是经费渠道没有理顺监企改革没有实现企业人员的彻底分流企业工人费用支出缺口很大。二立法保障相对滞后 监狱法颁布实施14年来没有出台配套的实施细执法“盲区”和操作“空白”较多许多条文可操作性不够强。三罪犯改造难度增大 一是罪犯构成日趋复杂化。截止九月末局属监狱在押犯中暴力型犯罪共有2363人占押犯总数的48.4。二是特殊服刑人员增多我市监狱系统现有60岁以上老年在押犯71人病犯192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押犯20人共计283人占在押犯总数的5.8。对于这些罪犯监狱必须投入大量的警力、物力和财力。四行业吸引力不高 监管责任重大、工作环境艰苦、值班周期频繁导致民警疾病频发各监狱每年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民警都有4、5人之多。由于监狱缺少自有产权的固定生产项目利润水平不高民警的福利待遇偏低监狱警察在社会上的职业认同度不高是监狱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2006年我局在公务员招考中计划招录5名医务人员实际只招来2名主要原因是监狱地理位置偏远工作辛苦医疗设施简陋不利于职业发展。五常规培训质量不高 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我们难以大面积、多批量地派民警外出进修内部的自主培训已成为民警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教员、教材、场地、经费等原因长期培训规划难以制定短期培训也往往因为警力不足、生产任务繁重等原因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篇8:浅谈当前警察职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警察训练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现状

对于警察训练的培训属于职业培训的范畴, 职业教育意在培养学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持续发展的职业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处在起关键作用的位置, 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目前, 我国警察训练的教官队伍整体水平有所增长, 教官队伍的结构划分也比较明确,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基本良好和稳定, 师资队伍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加强着。就目前来看, 我国警察训练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个方面, 专职教师主要是指各个警察职业学校中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给警察训练的培训属于他们的专业范围, 这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比较全面且水平较高; 兼职教师主要是从实践部门抽调, 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类教师可能并不能对学员做全面系统的培训, 但是对专业的某一个或某一些方向的研究往往水平精湛, 通常来讲, 兼职教师所做的培训属于短期培训。

( 二) 警察训练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中对给警察队伍训练的机构和教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照目前的教官队伍的现状发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 教官队伍中缺少高层次人才的储备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高层次水平人才缺少吸引力, 即使将人才引进后也可能无法长期稳固的留住这些人才, 对于警察系统来讲这一点尤为突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警察训练的师资队伍中应配置思维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但由于警察系统人员普遍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 使得那些具有全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希望去更优越的平台发展, 不愿意选择到公安系统工作, 这导致了警察训练的师资队伍缺少高精尖水平的高层次领军人物[1]。

2. 专职教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虽然目前我国警察训练的师资队伍整体来讲相对进步, 但对于日益变幻的复杂社会环境来讲, 始终要求教官队伍的素质应该不断的加强, 尤其是战斗在培训第一线的专职教官。目前, 有一些专职教官由于长期位于教学岗位, 无暇接触基层警务的工作, 缺少实践经验, 导致教学与实际环境脱节, 跟不上时代进化的脚步, 严重的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 教师水平不高, 参训人员无积极性导致培训形式化

一般来讲, 对警察队伍的训练包括入警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和发展训练几种类型。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 警员通常时间安排紧张且工作压力偏大, 造成大多数警察对参加训练存在抵触心理, 即使是受迫参训, 也因为积极性不高而收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导致训练流为形式主义化、程序化的“走过场”。另外, 警察队伍的成员来源范围比较广泛, 人员年龄结构也比较复杂, 造成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比如一些老警员对电脑的操作毫无头绪等, 在这类情况下如果实行统一标准的培训进程及考核制度, 势必会打击那些某些方面提高得比较慢的人员的积极性, 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从而使培训没有良好的效果, 无法真正的达到提高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4. 培训内容与实务操作之间有一些差距存在

上面提到过, 一些专职教官由于常年处在教学岗位, 对受训人员实际工作环境与状况没有身处一线的体验, 缺乏实务操作的经验, 导致培训内容和形式与实战情况存在差距[2]。另外, 就目前情况来讲, 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比较缓慢, 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训练和实战的差别。还有, 教官采用的训练方式是活泼新颖吸引人还是呆板老套无趣味, 也是影响训练效果是否可以被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提高警察训练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对策

面对以上提出的这些目前警察训练师资队伍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水平, 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应当对教官队伍进行改善性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官队伍。

( 一) 提高教官队伍整体水平

一方面, 应继续加强教官队伍的专业牢固程度, 完善对教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训, 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培训课程, 使教官队伍水平改变良莠不齐的状况, 实现整体的提高; 另一方面, 要增加教官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机会, 鼓励教官能够掌握最新的基层工作状况, 随时对新事件新状态新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更新教官自身的知识储备, 从而使培训内容跟得上时代的变化。

( 二) 改善教官社会地位, 吸引高精尖人才

对于任何的教育形式来讲,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对于警察训练的培训也是如此。因此, 加强教官队伍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变的话题。要从社会权益、经济待遇、社会声望等方面提高警察训练教官的社会地位, 改善教官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待遇, 采取措施鼓励相关专业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教官队伍中来, 完善教师架构体系, 提高教官队伍整体的师资水平[3]。

( 三) 鼓励教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模式

1. 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要紧随时代变化脚步的特征。教官在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的深入基层体验第一线实务操作, 从而总结归纳出最新最适合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 以避免专业知识只是拘泥于课堂, 凌驾于现实状况之上, 没有实际的作用等情况的发生。

2. 教学模式

教官应尽力使训练过程丰富化、趣味化, 改变以往单一呆板的培训模式, 以此激发学员们的兴趣, 产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教授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警种、年龄、层次的不同而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不可同一而论, 要以学员自身的状况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区别对待,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 考核机制

培训的效果好坏要以考评的结果为衡量标准, 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行业实际的考核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客观、严格、从实际角度出发的考评过程, 不仅使学员了解自己受训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也让教官有机会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闪光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警察训练的师资队伍的水平呈现不断加强着的趋势,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使警察队伍培训的效果有效化, 使警察实务操作水平有整体的提高, 使警察队伍能够更完善的为人民服好务, 应首先重视处在培训主导地位的教官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建设, 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不符合实际要求的问题, 改进教学训练的效果, 实现培训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邹行廉.对构建人民警察科学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4 (z1) :88-91.

[2]张新华, 潘在能.对警察培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58-60.

上一篇: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下一篇:感恩父母200字最新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