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2024-06-02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通用6篇)

篇1: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南汇滨海森林公园规划方案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述

南汇滨海森林公园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南滨海平原的端部,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约60公里,距芦潮港镇约20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约18公里。整个基地面积为2619356.5㎡。

第二章、场地自然现状及保护评价

一、气候因素

南汇区位于北纬31°21′,东经121°4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7℃,最高温度35.4℃,最低-3.9℃,年平均无霜期254天,日照全年1717.4小时,相对湿度79%,年平均降雨量1290.8毫米,大气平均气压101.6Kpa,八级以上大风年平均5天。

二、地形条件

基地原有地形较为平坦,竖向变化小。东侧有一狭长水系穿过。

三、土壤因素

基地土壤含碱较重,土质疏松,已出现大面积的盐碱地现象。

四、现有植被

基地杂草丛生,无保留价值的乔灌木。第三章、现状评价

一、有利条件

基地交通便利,南侧的白玉兰大道现已修建完毕。西侧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且基本成林,为本次规划将来的景观效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绿色背景。而基地的东南侧有海环绕,为将来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南汇区各种服务设施配备齐全,为游客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不利条件

原有地形变化很小,且基地没有任何保留植物,给营造原有的生态系统带来难度。基地碱性较强,对植物的配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第四章、社会经济分析 南汇位于黄浦江东岸,杭州湾畔。西与闵行区接壤,北与浦东新区毗邻,西南与奉贤区交界,东南两侧濒临东海,海岸线长45公里。区治惠南镇,西北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8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24公里。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集装箱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陆地区域就在南汇芦潮港镇。

南汇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着中外客商纷至沓来,到目前为止,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542户三资企业落户南汇区。区内开发区的建设成绩斐然。市级工业区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而成为南汇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2001年康桥工业区完成了工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增加值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上缴税收4.5亿元,增长21.6%。区级工业区南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也已形成规模。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南汇形成了以汽车组装及零部件加工、新型建材、食品、精细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贸易、房地产、旅游、服务等产业,也已形成大流通、大贸易、大市场的格局。

南汇的城市化建设已跃上了新的台阶,随着深水港项目的启动,南汇已经构画出了海港新城、惠南新城、3个中心镇和若干个一般集镇的宏伟蓝图。正在上马和即将启动的沪芦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铁路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兴现代化城区。第五章、规划依据与构思

一、规划依据

⑴1992年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应通过旅游等“非破坏”使用来提高森林的价值

⑵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中,将森林公园列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⑶1999年《上海市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修编)⑷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二、规划构思

1、迎接城市的到来,阻止城市的扩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郊区的分化越来越弱化,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的原始绿地被混凝土森林所取缔,严重地危害着地球的生态环境。而通过欧洲国家一些先进的经验来看,通过预留绿地,提前发展城市园林,可以有效地阻止城市大规模的扩张,此时绿地系统就象挡土墙一样,成为园区与周围的分界。待城市扩张到此区域时,这个绿地系统已发育成一稳定的生态群落,成为该地区不可忽缺的绿肺系统。因此,我们本次规划构思之一就是“迎接城市的到来,阻止城市的扩张”。

2、“地平线”的思想 众所周知,上海在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进程中,大量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而周围的高层建筑数不胜数,这样的混凝土森林给人们形成了狭隘的生活空间,人们的视线范围极其有限,长久下去,压抑的情绪自然产生。因此我们在本次规划中,重视了“地平线”的概念,希望人们来到这个将来的景区后,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海面,有一个宽广的视线范围,使人们心情愉快,得到放松,与在城市的混凝土森林所产生的压抑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

3、中医针灸的思想

整个基地就象人的身体,由于以前没有得好很好的规划,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已被严重的破坏,这就是基地的“病情”。根据航拍图片与实地调查,我们在规划中理清病脉,运用中国传统的中医针灸的原理,抓住关键的穴位,进行系统的规划,努力恢复基地的生态环境。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在本次规划中,道路系统的规划我们遵循了以下的规定:

1、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地选线,同当地景观和环境相配合;

2、对景观敏感地带,应用直观透视演示法进行检验,提出相应的景观控制要求。

3、不得因追求某种道路等级标准而损伤景源与地貌,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

4、应避免深挖高填,因道路通过而形成的竖向创伤面的高度或竖向砌筑面的高度,均不得大于道路宽度。并应对创伤面提出恢复性补救措施。

我们在本次规划中,道路规划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主干道,二级次干道,三级游步道。

同时,我们在本次规划中,我们进行了创新的规划,其一是架空通道的设计。架空通道贯穿全园,表面为木板铺装,下面基座为混凝土结构,保持其稳固性。人们走在上面,可以直接观赏景区的景色,同时减小了人们对景区所产生的人为的破坏。其二是浮桥的设计。我们在本次规划中,在一些水域,我们采用了浮桥的交通形式,随着季节水位的变化,浮桥的位置也随着变化,从而让游客每次来了以后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第七章、景观规划

基地处于浦东国际机场飞机升降的航线上,因此,其平面构成对于高空的鸟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次规划中,我们对整个景区的总体构成运用了大地艺术的手法,我们把草坪看成水,运用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整个基地规划了三个小岛,立于草海之中,同时通过架空通道将三个小岛进行连接。整个基地平面构成犹如一双微笑着的眼睛——smile like a friendly eyes。乘客从高空往下看的时候,必然会为此所吸引,从而为游客下次的到来埋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本次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在盐碱地上,我们并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外科手术”,治病只有治本才能完全康复。因次,我们保留了盐碱地原有的景观,保持其野草丛生的野生状态,通过周围三个小岛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若干年后,基地盐碱度下降,土质得到有效改善,各种原生小灌木自然会露出地表,这一自然演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景观。同时在盐碱地中,设计一些游步道,游客漫步其中,亲自体验自然景观的演变。三个小岛,犹如基地的绿肺,有效地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居住小岛

二、旋转的花园

位于基地的中部。为基地景观的核心部分。整个小岛中间高,两边低,在顶端种植大乔木,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而在低部,我们种植一些花草,同时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播种相应季节的花草,使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观。在这个区域,我们规划的核心就是这是一个展览的区域。通过国外一些国家的一些经验,可以看出,在一个景区内设置一展览的区域,对景区的收入,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很好的作用。针对该地区有许多科技创业单位,同时还有一科教园,每年,我们规划在这个小岛上举行专题展览,主要展示一些企业的先进科技成果,同时也可展示一些大学院校的科研成果,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个很好的措施。同时,通过对展览调查,可以观察到什么事物对人们有着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为以后的展览积累经验,展示什么所喜爱的东西,让人们在游览景区的同时,有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此外,我们在这个岛上,还规划了一个露天舞台,定期进行文艺演出,沿坡设置休息石凳,其排列有序的石凳也成为了景区中所独特的景观。同时,我们在此区域规划了一片野营区域,人们可以在这个地方烧烤,家人或朋友在一起,笑声满天。

三、(敞开的天空)

位于景区的南端,对这个区域我们进行了地形处理,营造出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形。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植物配置,努力营建出一个森林景观。而在这个小岛的中间区域,我们规划大面积的草坪,人们躺在草坪上,沐浴着阳光,其乐融融。在局部,我们进行规格的地形处理,沿着地势设置台阶,可供人们休息。

四、架空通道

将三个小岛有机的连接起来。这个小岛贯穿全园的南北,表面为木质结构,下面为混凝土基座。人们走在上面,在周围草丛的掩映下,犹如陷入海洋的包围中。同时,通过一些节点,我们设置一些小的通道与这个架空通道相连,让人们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第八章、植物配置 一、五行学说的应用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设计了三个岛,在这三个岛上,我们根据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进行植物配置,使游客在观赏景区的同时,使他们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植物材料:全部选用无毒、无害、保健和适生的种类;乔木以色叶、开花树种为主,辅以常绿树种,花木和开花地被丰富,植物群落配置细致,注重近赏效果和保健功能的发挥。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与植物挥发药效对应理论进行布置。一般在建筑西北侧种植常绿的乔木,东、南、西侧种植落叶乔木,南侧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这样就有利于夏季的通风,冬季的采光。

1、不同植物能散发不同气体,通过肺部及皮肤进入人体,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有些保健植物有杀菌素、抗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物质,松柏类植物的枝叶散发出来的气体对结核病菌有防治作用,樟树散发芳香性挥发油可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痛等,银杏树散发出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2、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根据南汇的气候情况、景区周边的环境特征及景区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健康功能和当地居民的游赏习惯确定,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的需求。合理地规划空地及高大植被,以便利用太阳能和地形条件。利用太阳能、空气流动特点,在夏天利用阴影和空气流动来纳凉,在冬天尽量减少太阳阴影,低矮植被、开敞空间、停车场和化粪池应集中起来,给建筑朝南的方向造成的阴影最小。

3、当植物与人类相作用,产生了增强体质、防止疾病或治疗疾病的能力,这就是保健型植物生态空间。

4、根据不同植物对人体不同器官的效应,营造对心脑血管、肝、肺、肾、睥、胃有良好功能的不同的植物群落,分别种植在本期场地相应的方位。

5、经长期测定研究,选出部分经实践证明在南汇地区生长良好,观赏性强,便于日常养护,可降低管理费用的树种,根据其对人体产生的不同健康效益,按方位布局。

5.1、中部,归脾胃经。栽种植物如:广玉兰、白玉兰、银杏、垂柳、无花果、合欢、香椿、臭椿、桂花、乌桕、七叶树、石榴、红叶小檗、火棘、贴梗海棠、木槿、麻叶绣球、枇杷、金钟花、栀子花、鸡血藤、石菖蒲、马齿苋、芡实、麦冬、沿阶草、向日葵、鸢尾、芦苇、苏铁、华山松、黄山松、马尾松、黑松、油松、云南松、杉木、香榧、杨梅、垂柳、板栗、麻栎、白榆、构树、桑树、厚朴、腊梅、香樟、莼菜、枳实、莲、芍药、猕猴桃、油茶、枫香、桃、梅、榆李、樱桃、木瓜、山楂、李、梨、野蔷薇、玫瑰、珍珠梅、锦鸡儿、皂荚、槐、桔、佛手、金桔、构桔、花椒、苦楝、漆树、凤仙花、构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卫茅、扶芳藤、枳椇、枣、葡萄、木槿、胡颓子、柽柳、菱、丁香、喜树、山茱萸、柿、枸杞、凌霄、桔梗、白菊花、蒲公英、慈菇、萱草、玉簪、沿阶草、石蒜、鸭跖草、芦竹、白茅草、淡竹、慈竹、菰、棕榈、菖蒲、荸荠、芭蕉、生姜、兰花

5.2、东部,归肝经。栽种植物如:女贞、香樟、侧柏、枫香、合欢、桂花、喜树、臭椿、国槐、垂柳、苦楝、樱桃、广玉兰、枫杨、杨梅、山麻杆、卫矛、大叶黄杨、紫荆、石楠、山茶、木瓜、麻叶绣球、南天竹、常春藤、芍药、牡丹、决明、芭蕉、玉簪、石菖蒲、蒲公英、苏铁、马尾松、黑松、赤松、油松、侧柏、杨梅、胡桃、垂柳、杜仲、构树、桑树、花菜、莲、猕猴桃、茶、桃、梅、樱桃、山楂、枇杷、石楠、李、月季、金樱子、野蔷薇、玫瑰、珍珠梅、麻叶绣球、皂荚、槐、桔、佛手、金桔、构桔、香椿、漆树、七叶树、凤仙花、构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卫茅、扶芳藤、大叶黄杨、酸枣、木芙蓉、木槿、胡颓子、喜树、山茱萸、络石、栀子花、枸杞、车前草、蒲公英、慈菇、芦荟、萱草、玉簪、石蒜、狗牙根、箬竹、慈孝竹、菰、棕榈、菖蒲、香附(回头青草)、芭蕉、生姜、兰花

5.3、南部:归心经。栽种植物如:香樟、柿、鸡爪槭、杏、桃、合欢、桂花、牡丹、木芙蓉、木槿、连翘、葡萄、麦冬、沿阶草、菖蒲、银杏、华山松、黄山松、马尾松、油松、云南松、侧柏、木麻黄、五味子、莲、牡丹、茶、郁李、梨、枣、酸枣、木芙蓉、青桐、柽柳、柿、络石、栀子花、忍冬、百合、沿阶草、万年青、水仙、白茅草、淡竹、石菖蒲

5.4、西部,归肺经。栽种植物如:银杏、山核桃、枫杨、青桐、木瓜、桑、白玉兰、广玉兰、紫玉兰、罗汉松、木芙蓉、狭叶十大功劳、枸杞、葡萄、棕榈、鱼腥草、葫芦、百合、麦冬、芦苇、淡竹、沿阶草、苏铁、赤松、红松、马尾松、油松、云南松、杉木、侧柏、香榧、木麻黄、山核桃、胡桃、枫杨、麻栎、白榆、无花果、桑树、厚朴、五味子、腊梅、安徽小檗、莲、山茶、油茶、茶、枫香、桃、梅、杏、郁李、樱桃、枇杷、梨、硕苞蔷薇、锦鸡儿、决明、皂荚、槐、山麻杆、乌桕、桔、佛手、花椒、臭椿、香椿、盐肤木、大叶冬青(苦丁茶)、葡萄、木芙蓉、木槿、胡颓子、柽柳、石榴、柿、桂花、栀子花、牵牛花、枸杞、车前草、忍冬、桔梗、白菊花、慈菇、芦荟、天门冬、贝母、玉簪、百合、麦冬、万年青、石蒜、水仙、鸢尾、鸭跖草、芦竹、白茅草、箬竹、慈孝竹、芦苇、茭白、浮萍、孛荠、生姜、兰花

5.5、北部,归肾经。栽种植物如:湿地松、银杏、山核桃、枫香、榔榆、构树、樱花、桔、木瓜、李、石楠、山茶、桃、凌霄、牡丹、葡萄、爬山虎、石竹、何首乌、络石、油松、马尾松、赤松、云南松、侧柏、木麻黄、山核桃、胡桃、板栗、麻栎、白榆、杜仲、构树、桑树、五味子、枳实、莲、牡丹、猕猴桃、茶、枫香、楠、李、硕苞蔷薇、金樱子、野蔷薇、锦鸡儿、决明、山麻杆、乌桕、桔、花椒、盐肤木、构骨、扶芳藤、葡萄、青桐、丁香、女贞、牵牛花、枸杞、车前草、慈菇、天门冬、萱草、黄精、鸭跖草、白茅草、芦苇、浮萍

二、湿地植物的应用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重视了湿地景观的营造,为此,我们调研了上海地区相对成功的湿地,建议配置以下湿地植物: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水杉、湿地松、水松、垂柳、中华水韭、泽泻、菖蒲、石菖蒲、野慈姑、鸢尾、水蓼、千屈菜、薄荷、莼菜、芡实、苦菜等。同时考虑到基地盐碱地的特点,根据土壤含盐测试的数据,选用地带性耐盐碱的树种,如柳、枸杞、夹竹桃、紫穗槐、无花果、桑、泡桐、卫矛等。

篇2: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开发区占地面积较大,但是在这里目前还没有综合性公园。今年政府决定拟在开发区内建一开放型综合性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

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并不是很大。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14] 4-6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7-8月份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为各季之最。

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1.2.4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1.2.3水文条件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1.2.2土壤条件

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8]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二、场地现状分析

2.1现状山体改造

由于场地内自然山体的存在,在公园设计中对部分等高线进行了改造,挖湖堆山--在场地内设计一水域,在水体内设计了岛,在布置场地时将原油等高线进行了小的改动,保证场地内部的平整,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竖向设计,增强立面景观的丰富性。

2.2场地适宜性分析

1、该场地周边建筑是居民区和办公楼,为了满足周围居民及工作人员休息娱乐的需要,将该公园设计成一综合性质的公园。

2、场地地势有平坦,也有山体。所以将中心景区及广场、老人休闲活动区设置在平坦地区。设计标高比义峰路低,植被尤其是大树比较丰富,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观的纵深,避免单一,另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脚形成缓坡。

3、场地北侧为居民区宜设计绿色屏障,减少公园对商业及居住区的影响。

4、场地西侧为商场,所以在此设置公园主入口。东侧设置次入口,入口处为老年活动区。

5、湖体南侧栽植大量密林,打造生态绿林。

三、设计定位

3.1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是休闲漫步佳地。人文景观——体现金源文化。

交通方面——四面临街,交通便利。

城市依托——体现哈尔滨文化特色,别具一格。3.2不利因素

虽然具有众多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身山体比较大,为设置场地及湖体增加了困难。3.3功能定位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体现生态主题,打造大型生态主题综合性公园,因此公园不仅可以为附近居民服务,还可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为他们提供青山绿水、田园人家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公园,兼顾城市公园性质,突出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具有生态游览、度假休闲、娱乐健身、和素质教育等功能综合体。

四、主题概念

4.1 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生态为先,合理利用自然景观 遵循场地肌理,遥记沧海桑田

尊重场地精神,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脉延续场所 4.2 设计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特色性原则 经济实用原则 4.3 主题概念 生态 自然 休闲

五、整体布局

5.1 景观分布

“一核”以某为生态绿核,大量绿色植被与主体功能区共存的景观核并由此向四周发散,在原有山体的基础上进行挖湖堆山,建立起来的“生态水轴”,将城市的自然绿地景观界面和山体自然景观界面有机的贯穿起来,再由数个景观节点点缀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格局、动态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多样。5.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条件及项目所需功能的要求,方案分为四个功能区——滨湖景观区、主题广场景观区、办公休闲区。

六、景区景点设计

根据场地的功能布局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独特禀赋,方案大致形成六个不同特色的景区——“稻香盈岸”景区、“花田叠翠”景区、“绿谷拥翠”景区、“花潭草坪”景区、“义峰耸翠”景区和“义门庄园”景区。

七、道路交通设计

场地的交通系统实行了人车分离,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给予游客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然的宁静,故可分为车行交通系统与人行交通系统两大部分: 车行交通系统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由于山体景区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故场地内的车行路较少,只集中在花谷、新宾馆、休闲度假村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处,因此主要车行入口及停车场也位于这四个节点位置。

人行交通系统可分为主要人行步道和次要人行步道。主要人行步道主要环绕某景区,并联系车行路和各重要节点的枢纽,供人们散步休闲、晨练健身之用。其中从主入口到中心这段路设计12米,其他主路宽8米,平时管理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紧急情况下满足消防车与急救车的通行。人行小步道1.5—3米,主要加强主要步行道之间的联系,以青石板和石汀为主。

八、水景设计

水是整个场地重要的景观特征,水岸的处理也成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部分。根据水体位置和性质的不同,水岸设计分成溪水岸,亲水岸,涉水岸。溪水岸是在水似小溪时,轻轻的流过,柔柔的,让人能感到它的清澈、它的温顺。亲水岸是在汇集的大的水面处,大片的木栈道——亲水平台伸向水面,让人感受水的自然灵性。涉水岸是缓坡草坪入水,浅浅的水岸,人们可在其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九、植物绿化设计

9.1绿化设计原则

1、保留场地内的原有植被,以利于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可以降低费用,节约成本。

2、适地适树,在原有植被基础上添加的树种均以乡土树为主,并从本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便于粗放管理;草坪选用当地生长良好的草种,减少维护。

3、在植物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维和空间,在平面上有聚有散;在竖向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

4、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相应的功能区相协调,满足不同功能、景观的需要。

5、强调植物季相性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如忍冬、白桦等。

十、景观小品设计

11.1 休息设施

该项目中的休息设施主要包括景观构筑物和休息座椅。景观构筑物设计——景观构筑物设计取向造型朴实,结构突出明显,空间组织丰富合理,材料选择以木材、石材、钢材为主,内配设施(如座椅、照明器)齐全,形成自然质朴大气的效果。

休息座椅设计以木质材料为主,造型简洁现代,考虑符合人体特征的亲切尺度。休息设施的设计在符合人体工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提高艺术趣味,直线造型、硬朗边角,呼应主题。座椅的设置还必须以不阻碍行人活动为原则。在林下空间设置集中的休息设施,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座椅,设置间距为25-50米,为行人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方形造型与整体设计元素呼应;椅面以防腐木为材料,冬暖夏凉,更为人性化;椅墩采用天然石材为材料,结实耐用;椅墩内设置照明设施,保障夜间安全。

11.2 标识设施

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绿色、桔黄色、灰色相结合;外形采用直线、方形硬朗的设计元素;设计为一系列标识,统一风格,其中包括停车场标识、方向标识、位置标识、指示标识等,设置在路口等较为醒目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11.3 夜景灯光

灯光是公园景区的夜妆!灯光让公园景区的夜景更迷人!独特而有效的灯光设计能让公园景区充满魅力,使人流连忘返。灯光的设计原则以人性化设计原则为先导,以合理有效的照度、色温、光色、光照角度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艺术性的视觉需求和审美需求,艺术地创造人性化的光环境。

公园景区光环境区域照度设三个层次,按照度的强弱依次为(1)广场群众性的交流和纪念性的标志构筑物需求的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2)主要入口处交往区的次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3)沿河的休闲交往区及主要景观节点艺术性照明(依视觉审美需求而定)。

道路照明照度分四个层次:车行道双侧设置高杆灯泛光照明,一级人行道双侧设置多种装饰性照明, 二级人行道单侧设置地脚灯。主要出入口和景观节点根据设计的需要设计装饰性景观灯光效果,突出景观夜景的装饰性,沿河岸广场和花田台地肌理采用装饰性照明,部分湖岸边和水生植物生态区设计了装饰水下灯,突出湖岸边界和水景观柔美和变幻的效果,纪念碑、主题雕塑、景观墙、标志性构筑物等根据需要照明。

11.4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地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人性关怀!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该从公园中各年龄层次的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公园科学、有效、方便的管理方法需求来决定。

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建立是以服务核心点网络为特征的,将小卖部、餐饮服务、厕所等服务设施组成服务核心点,集中便于管理,尽量少占绿地和破坏生态系统。其中小卖部与餐饮的服务半径为400到1500米之间,电话报警系统的服务半径为500到1200米之间,厕所得服务半径在500m以内,人行道路灯服务半径为50到80米之间,分布于公园里人流主要集散地,形成网络,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现代公园功能体系。

篇3: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一、郑州市人民公园简介

郑州市人民公园创建于1951年, 1952年8月1日正式开放, 是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 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该园坐落于郑州市中心地带, 东起二七路, 西至铭功路, 南至西太康路, 北至金水河。公园总面积30.14公顷, 绿地覆盖率为83.2%, 绿化覆盖率达92.5%。园内建有盆景园、玉兰园、海棠园、牡丹园、欧风园、樱花园、怡情园、竹园、游乐园、胡公祠、彭公祠等11个景区。各项娱乐设施齐全, 有摩天轮、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过山车、海盗船、蹦极、水上乐园等。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 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市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的闹市区, 是繁华都市中一个难得的安静之地。周围是郑州市的主要干道金水路、二七路等等。因为公园地处二七塔附近, 在郑州最繁华的地段, 且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 所以交通流量很大。为了避免交通拥堵, 公园共设三个出入口, 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 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离, 因此, 周边交通条件还算便利。

二、人民公园设计风格和现状

郑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气温适中, 光照充足。人民公园内植有上千株参天大树和大面积的绿地以及铺地、小乔木、整形树、土山、灌木、矮墙、假山、石壁、花坛、绿篱、树丛、喷泉水景、景观灯、小品等人工因素, 还建有“彭公祠”、“胡公祠”等人文景观, 它们的存在给公园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

(一) 公园分区规划设计

郑州市人民公园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地理位置又处在郑州市最繁华的地段, 故而, 园区的设计与园内不同的活动内容、分区规则及园地面积有很大的关系。

1. 观赏休闲区:

该区域主要设在公园西部、南部、东部, 包括专类园区如:牡丹园、竹园、樱花园、盆景园, 主要供游人观赏山水风景、奇花异草, 浏览名胜古迹, 欣赏建筑雕刻、鱼虫鸟兽以及盆景假山等内容。

2. 文化活动区:

该区主要集中在公园的东南部、北部和南部, 主要包括露天广场 (供演讲、老年人唱戏、晨练晚练等) 、手语岛、读书区 (卖书摊、阅读区) 、纪念园区 (胡公祠、彭公祠) 等。

3. 儿童游乐区:

该区主要集中在公园的北部和中部, 包括东西两个游乐场和游船区。在一些关于公园游客的统计数字中, 儿童约占1/3左右, 所以, 人民公园在园区规划设计中, 除了设有有刺激的成人游乐区之外, 还设有一个大面积的儿童游乐区。

4. 老人活动区:

随着社会发展, 中国老人的比例不断增加, 大多数退休老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所以在公园中规划老年人活动区是十分必要的。人民公园中心的莲花池广场是个唱戏下棋的好去处, 经常能看到人们围成几圈在看戏, 或者某个老人拿着大毛笔在地上写大字引来众人围观。在手语岛沿岸也有亲水水岸, 供休息垂钓、沿河散步、锻炼身体。

5. 综合性配套设施区:

如餐厅、小卖部、公用电话、园椅、园灯、公共厕所、垃圾箱等。

6. 办公管理区:

该区域位于公园的东北角, 主要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

公园内的分区之间互有交错、穿插, 令游人步移景异, 并且在近距离范围内既能找到活动区、游乐场, 还能寻得一处幽静之所, 颐养身心。这就要求动静区必须就近连通, 且互不干扰。

(二) 郑州市人民公园发展现状

1. 宽松的政策环境

自从国家提出大力支持公众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政策以后, 郑州市政府为人民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为人民公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 郑州市人民公园实行免票制度, 使人民公园的旅游事业更好地发展起来。

2. 优越的社会环境

人民公园与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邻近, 共同构筑了郑州市最前沿的旅游观光胜地。同时, 又毗邻郑州市火车站和商业中心, 交通相对便利、人口十分密集、人口流量巨大, 现已成为外地游客了解郑州、了解河南的旅游景点, 同时, 这也为人民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人民公园的建设为二七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良好去处, 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阔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同时, 经济的发展也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平台。

3. 先进的网络技术环境

高科技的发展同样也为郑州市的旅游业提供了宣传促销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工具, 它对现在郑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显著的经济效益

郑州市人民公园自1998年取消门票吸引游客旅游以来, 利用对外承包收费项目来收取租金获取收益, 一方面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游客的大量增加, 使景区的总体收益大量增加。有调查显示:1998年5月1日人民公园开始实行免费制度之后, 与往年收费相比, 当年游客增加了一倍, 达到400万人次之多。到2009年, 郑州市人民公园接待国内游客旅游总收入为341.82亿元, 接待国外游客旅游总收入达398.56亿元人民币。

5. 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人民公园自从采取免费开放政策后, 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当地及周边群众的休闲娱乐活动, 旅游氛围浓重, 文化气息突出。园区通过大量种植树木的方式来改善当地环境, 提高当地环境质量, 从而大大地减轻了高楼大厦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郑州市人民公园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好去处。

三、郑州市人民公园设计缺陷

(一) 园区南大门设计不够合理

郑州市人民公园园区设计相对较合理, 各项设施及土地利用都比较充分, 但人民公园南大门的设计不得不让人唏嘘一声。它不仅蜷缩在狭小的通道内, 而且这条狭小的通道里面还有一个停车场, 严重影响人们游园的正常出入和环境美观, 与人民公园恢宏的整体气势相比是极其不相称的。

(二) 园区内湖水流动性差、水质恶劣

由于园区内水循环系统老化, 致使湖水污染严重, 水面大量积聚悬浮物, 水质发生变化。加之湖面上的游船多数已经陈旧不堪, 同时又散发出难闻的汽油味儿, 最终让游客感觉大煞风景。

(三) 周边商业建筑较多、造成游客心理压力

园区正处郑州市交通要道, 商业聚集, 周围建筑较多且高大、宏伟, 因此, 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 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形成一种压抑感, 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和轻松。同时, 由于周围高层建筑间的空隙形成的高楼风, 有时会对游客造成不适之感。

(四) 基础设施少、影响游客休息

郑州人民公园整体娱乐和观光设施齐全, 完全能够满足日均量游客观赏的需求。但随着游客数量的日益增多, 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如座椅、垃圾箱等已不够使用。而游玩一天的游客为了休息, 只能利用自带的报纸等作为衬垫, 加之垃圾箱短缺, 造成部分园区垃圾满地, 严重地影响了园区的环境卫生和美观形象。

四、整改措施

(一) 综合治理门面, 展人民公园雄伟气势

1. 南门作为人民公园的正门, 应该有着像东门一样的雄壮气势才能体现出人民公园的规模恢宏。就目前人民公园南门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来说, 应该进行大幅度整改。

2. 进入南门后,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纪念胡景翼将军的胡公祠。该祠大殿五楹, 巍峨壮观, 给人一种浓重的文化韵味, 但却很难与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的身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湖水治理, 势在必行

有水的地方, 就有灵性。人民公园湖水治理建议采用以下方式:

1. 清淤换水

清理淤泥对减少水底淤泥中污染物的溶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尽管工程艰巨, 但效果却十分明显。不足之处是此方法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当浩大, 不可能经常采用。换水可以稀释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但仅依靠公园自身明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改善水循环系统

目前, 公园一般多采用“小瀑布”和人工机械两种形式加强水体曝气, 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 从而改善园区的水循环系统。由东门进入人民公园, 看到迎宾山建有一小型瀑布, 它使得迎宾山附近水质清澈, 环境优美。而园内人工湖除了利用“小瀑布”形式来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 同时还可以借助人工机械推流技术, 利用水下推流设备的运行、营造水体的人工循环对流, 改善水体中的静态流水, 促进上下层水体交换, 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破坏水中植物的生存环境, 抑制藻类的繁殖, 激活水体的自身净化机能, 改善水体质量。

(三) 强化园林规划设计, 保证园林正常运行

要想在都市的繁华地段建造一座风景秀丽、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公园, 不但要在园区规划中设置合理的布局, 还要在空间设计中体现层次感, 这样才能在给人们带来休闲的同时, 带来更多的视觉感受, 避免人们在高楼林立之间欣赏园林景观时产生的不适之感。

(四) 提倡以人为本, 营造舒适公园环境

以人为本是营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公园的基本出发点, 它不仅是要求园区内环境和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同时要求增加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也是增加园区设计合理性的一个很高的评价指标。如:增加座椅的数量可以很好地解决游客中途休息时因找不到座椅而暴露的不文明行为;合理增加园区内垃圾箱的数量, 不仅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还可以保证游人能够随手将果皮, 纸屑等废弃物扔进垃圾箱, 保护公园的环境卫生。

参考文献

[1]张志东.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J].现代农业, 2007 (04)

[2]何平, 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苏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4]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5]杨岚, 邵正辉, 杨凯等.北方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 2002 (04)

篇4:韩国可宝展台设计方案说明

创意来源

首先,韩国可宝展台以“品味生活,炫彩人生”为主题,在深刻领会各种色彩含义的基础上,把色彩斑斓的展台搬进会场,为自己的产品搭建一个展示风采的七彩舞台。在色彩与灵感的空间里,将产品与生活密切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21世纪,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各种色彩已经伴随着各种居家用品和生活用品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难免会对充斥双眼的色彩产生视觉上的疲惫,越来越需要异样的色彩来调节我们的视觉神经。韩国可宝的展台设计正是秉承这一理念,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色彩和设计来唤起观众的视觉共鸣,让观众在铺天盖地的展台堆里选择韩国可宝的展台。

其次,韩国可宝展台的设计灵感源自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韩国馆,它至内而外的流露出来自朝鲜半岛的韩国风情,将韩国文化的简练浮华与中国文化的厚重深沉想融合。展台的颜色采用的是多种色彩组合,虽然色彩众多但是不显凌乱,给人以时尚而不浮华,庄重而不威严之感。另外多种色彩的协调搭配可以使展台造型清新明丽、活力四射,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而不是在死气沉沉的展台里观赏,这样以来每个参观者都可以感觉到轻松和愉快。

最后,展台的建造理念来至于韩国馆的独特外形,采取棱角造型,为展台添加了一种“骨感”之美。以这种方式建造的展台避免了弧形的运用,不但可以大大的方便建造以及拆卸,而且还更为安全可靠。展台的搭建均采用环保材料,在带给观众绿色感受的同时,也为会展行业的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

展台构成

展台整体面积为9×18平方米,是一个特装展台,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LOGO

LOGO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信息传递的媒介。LOG0作为企业CIS战略的最主要部分是企业形象传递过程中最关键的元素。因此韩国可宝的展台设计首先表现的是企业的LOGO,设计运用了红与黑两种颜色,红色彰显华丽的气质,而黑色则彰显了高雅与尊贵,前者充满活力与时尚,后者则显得稳重。

展示区

走进韩国可宝的展台首先到达的就是展示区,它的设计将每个系列的产品划分得非常细致。各个展示区在表达着自己功能的同时又互相联系,不会显得孤立。其中,四色色彩的展示区所展示的是炫彩单品系列,四种颜色交相辉映充满着活力,代表着张扬与个性,完全符合产品的定位,同时四种颜色能够夺人眼目,尤其是年轻时尚一族。

展台中的展示区是以灰白色为主色调打造的精品柜,相对于活力四射的四彩色展示区,灰白色的搭配更显得沉着与冷静,更添加了一份“商务人士”的风采。所以灰白色的精品柜所展示的是商务系列的产品,为商务人士提供一份让其称心如意的产品。而展台右侧的红色精品柜彰显了一种华丽的气质,活力中又不失一份稳重,红色精品柜所展现的是华丽的套装系列,以及刚上市的新品。

在VIP洽谈区的外墙上是由四色和白色组成一组展示区,四色与白色互相搭配,相得益彰,这个展示区展示的是可宝公司历年来最为经典和畅销的产品。而VIP洽谈区里面的展示柜里则是一些提供给VIP客户洽谈时所用的产品,以及体验区所用的产品。

接待台

接待台采用了一组LED灯,使接待台与平时单一的接待台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与引人注目。

体验区

体验区的设计是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让参观者可以最舒适的去体验可宝的产品。体验区配以轻快的色彩,让体验者可以完全放松心情,而不必去拘束。

VIP洽谈区

韩国可宝展台的VIP洽谈区设计简洁,却不失尊贵的气质,再加上花雕的落地玻璃更能突显VIP洽谈室的典雅与尊贵。

储藏室

展会现场寸土寸金,展台的每一个角落都要达到最有效的利用,有些展台的设计在顾及充分使用空间的时候,却忘记给意外状况留下一个后备的空间。因此,为了应对展会上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韩国可宝展台还特地准备了一间备用室。

展台的细致部件

篇5: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一个黄河码头

在位于黄河排水渠入河口处规划兴建一个黄河码头。通过这个码头将黄河北岸的自然山、水、树林等景观环境引入到景观区内,成为整个景区的大背景。同时黄河码头也是黄河景观湿地景观区内少数的几个永久性建筑之一。

两个滨河广场

两个滨河广场即纬一路滨河广场和纬四路滨河广场。其中纬一路滨河广场是整个黄河景观湿地的休闲、集会区。黄河景观湿地内的大部分硬质铺地都集中在这个区。而纬四路滨河广场即为纬四路入口广场,是一个休闲小广场。

三条景观轴

三条景观轴即是一零九国道、自然水系、排水渠。

六个新区入口广场

六个新区入口广场即是在根据对景原则的基础上,为了使黄河景观湿地与惠农新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新区东西走向的六条主路尽头相应位置处设计六个入口广场在延续了新区城市机理的同时,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良好空间。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规划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

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建筑群会成为湿地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黄河,从而将黄河景观引入湿地。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

曲线形景观路:为了保护黄河景观湿地内的红柳林等自然树木和植被,湿地内道路的设计是在利用原有地块分割区和现有道路的前提下形成的自由型道路系统。规划路宽度以2米为主。湿地内的主路,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次要线路:宽为均在1

.2米左右,从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各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湿地。

6、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

7、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

三、规划设计目标、理念

1、在本规划中我们通过对黄河畔现状的考察研究,提出新建可延续惠农城市文脉的生态景观湿地。进而确定黄河湿地的主导规划目标,打造石嘴山黄河文化生态景观廊,借以传达丰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展示石嘴山地区特色,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生态湿地景观的公共活动空间。

2、开启黄河休闲娱乐天堂,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对黄河岸边用地功能划分的原则在防洪设施的前提下大范围治理水系,恢复其活力,结合黄河湿地原有现状植物植被,为人们创造出多层次舒适怡人的滨水空间。

篇6:公园设计构思说明

主题来由:琴棋书画可译为: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弈,单指围棋,而博指象棋。围棋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演算法、治国方略,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设定依据:公园四周有三所学校,为更好的弘扬和宣传古代经典文化,更好的提高该片区的文化氛围,做到环境相和谐。中国古典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慢慢的被人们忽略和淡忘,在此设计一个以中国古典文化相关的“琴棋书画”主题公园,提醒了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视。

设计路线及景观布置:

1.由公园主路口进入,首先设计一个视野较为开阔的广场。大门正对着一个巨型小品(可是假山石,铜像,雕塑)。在巨像小品两侧分别安置两个铜像“琴、棋、书、画”,突出公园主题。该广场景点设名为“琴棋书画”。

2.在“琴棋书画”广场旁边的水库面上设一个较大的水上喷泉,伴随着古典音乐的奏响,喷泉喷出的水花变幻莫测,乍看像波动的琴弦,迅速把游客带入了古典的意境,带入了古代经典文化的世界。该喷泉景点设名为“弦歌之音”。3.由广场向西南方向顺着道路行走,首先到的是公园设计的体育运动区,在该片区设有各种健身器材、球场等公共设施,呼应国家号召的“全民运动,全民健身”。该体育运动景点区设名为“****”(没想好有什么成语)

4.沿着公路继续走,到达了科普文化区,设计在该片区对中国的书法进行大力的宣传。可在此设计壁画、科技博物馆等,通过雕塑、文字、书籍、影片等方式来更好的宣传书法的发展历程及中国书法的精髓所在。该科普文化景点区设名为“笔精墨妙”。5.在体育运动区与科普文化区之间设计一个次入口,方便西南方向游客的进出。6.科普文化区旁边设计放置儿童娱乐区。在儿童区除了设计大片的空旷草地和各种公共娱乐设施外,还应通过该片区的地面铺砖、壁画、游戏设施等各方面尽最大的努力把“琴、棋、书、画”进行展示,让儿童能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该儿童娱乐景点区设名为“****”(还没想好用什么成语)

7.由儿童娱乐区沿路面往东北方向,是安静休闲区。安静休闲区三面环水,人有亲水性,水大面积的水体能让人的心变得平静,在这里设计大草坪和树林,私密行较强,供人们休息放松。该安静休闲景点区设名为“心如止水”。

8.从安静休息区跨过桥面,到达了老人休闲区。老人休闲区除了设计大片的树荫外,增加石板路面的铺设,方便老人的活动休闲。俯瞰老人片区,整个片区路面设计成一个棋盘样式,围棋的棋子做成石桌,方便老人在此下棋及摆放东西。该老人休闲景点区设名为“全局在胸”。9.公园水库内的小岛设计为公园的景观岛,游客可通过划船或是走吊桥到达小岛,在小岛可以看到公园的每一个景观点。观古琴奏响,俯览棋盘,遥望壁画,在此再次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上一篇:无菌导尿技术下一篇:破解医院党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