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2024-04-15

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精选7篇)

篇1: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基本原则与理念 江苏 张付民

【摘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与课程三维目标相对应,教学效果的认定也要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认定、过程与方法认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

所谓效果是针对预设的目标而言的,课堂教学的效果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考核目标而言的。

较简单的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是计算出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其中的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未考虑教学的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投入的概念太广泛,外延太大,所以这种计算方法在教学评价中不好操作。确定教学效率的高低我们更趋向于用下面的公式。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教学效率=每个学生的实际目标达成度之和/全体学生的应达目标*100%。界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要有一定的时间尺度和目标达成比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预设目标,这自然是最高效的教学。但是时间尺度与目标达成比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即时间越长,目标达成的人数越多,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学校和班级的学生达成目标的人数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综合考虑时间尺度和目标达成比率不利于准确界定教学效率的高低,为了“效率对比”操作的可行性,我们把时间尺度确定下来:一节课时间(40~45分钟)。余下的工作似乎好做了,评价者可以通过测试来认定目标达成的人数或比率,但是,对同年级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群体(班级)来说,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指标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教学高效课堂的认定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别,教学设计要让所有学生都达到既定课程目标是不现实、不公平、无益于优秀学生发展的,专家的建议是考虑60%~70%的学生。这里不是说让教师不关注那余下的30~40%学生,教师也要让这些学生有所提高,只不过在限定的时间内这些学生学习未完全达标。

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为了更好地甄别教学效率的高低,组织者安排上课教师教授同样的内容,虽然班级不同,但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相差不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效率评价工作就相对简单和公平了——即分析或测试教学目标的达成比率是否落在60%~70%之间。因为优质课评选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学效果的评价),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只是考虑教学效率这一个因素,还要考虑如教师的精神状态、师生互动的情况、普通话水

平等等。

对中学教学效果的认定是计算中学教学效率的前提,如何来认定教学效果呢?以什么为标准呢?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放在首位的自然是中学《国家课程标准》、《学科内容标准》和《学科考核目标》。

中学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的。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提取、推断、计算、调查、模仿、操作、应用和迁移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与方法。想让学生获得预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鼓励学生去收集、历经、体验、观察、操作、设计、梳理、探索、尝试和参与。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学是

学生知识和技能生成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灌输知识的过程,没有好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不深刻的,也就谈不上技能的培养了。

初中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数列。两位老师的设计如下表所示:

教师甲的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探究过程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乙注重讲授结果的展示,教学过程设计过于简单。两位教师教学效果的高低是可想而知的。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预防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高明的医生不是会治病的,而是会防病的;同样,最高明的老师不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是采取较好的教学方法预防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他人、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学科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师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去影响学习主体,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和教师营造的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一方面,知识、技能的获得是课程特别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和发展基础。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果不能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起来,抛开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就会变成机械的训练和记忆,这样基础教育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或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依托,与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才能落到实处。离开知识技能的获得来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只能流于空谈。

有位班主任,一开班会就对学生进行说教:要尊重别人,处理与老师或同学的关系时要换位思考,要有集体主义观念云云。半个学期下来,几乎没收到什么正面效果,一部分学生甚至一听说要开班会就心烦。后来学校聘请了一位盲人音乐教师,这位教师多才多艺,擅长古筝、二胡、竹笛、箫等乐器的演奏,歌也唱得好。尽管如此,他来校授课后的一段时间里,班级中没几个学生尊敬他,学生欺他是个盲人,在音乐课上有的睡觉、有的写日记、有的写数学作业、有的随着他的伴奏阴阳怪气地唱着歌,…。

改变缘于一次看似简单的游戏,离下课还有5分钟,班主任宣布,音乐老师在下节课前要与同学们做个游戏,同学们听后都很兴奋,出于好奇,他们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游戏规则:在课间10分钟内,不论你要做什么,都要紧紧闭上或蒙上自己的眼睛,暂时成为象音乐老师一样的盲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摸索着、嘻笑着散去;有的去厕所,有的去办公室,有的坐在教室里。上课铃响起的时候,教室里只有七八个同学,随后的几分钟内,已睁开眼睛的同学们陆续进入课堂,没有笑容,没有喧闹,一声一声的“报告”怯生生的,几个大男生经过老师面前时,不约而同地向音乐老师深深鞠了一躬,有女生偷偷地抹泪。

后来一位女同学在作文中写道:那节音乐课上,我们学唱了《长江之歌》,用前所未有的认真和深情,体味到合唱的美、和谐的美、协调的美、《长江之歌》的美,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

由此可见,过程和方法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割裂三维目标,不能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而让学生机械性识记和模式化操作。对于这两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出来。

与课程三维目标相对应,教学效果的认定也要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认定、过程与方法认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定。相比较而言,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认定要容易一些,利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综合检测试卷或实验操作大致能够认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而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认

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认定结果不能简单量化。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从长远效果看,其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一定较高。根据这一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可以这样认定:在生源质量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学生成绩在高位稳定的老师,其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效果一定很高。

根据评价多元化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他评、自评和学生评价,三者较合理 的权重依次是70%、10%、20%。

他评是指随堂听课人员或进行学习效果测试的人员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人的主体应该是同学科的老师和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在评价量表(例表一)中,要体现出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量化各环节的分值。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对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测试时间距离上课时间尽可能短,一般当天测试;二是标准化测验,测试内容是一学期或一学年或几学年学生学习的内容,可单独进行,也可以与阶段性考试卷捆绑在一起。测评采取百分制,测评对象的均分在“他评”中的权重占20%左右为宜。因为同样一节课,对不同生源质量的班级来说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评的结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看教师是否因才(学生)施教。

例表一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他评)

总得分: 定性 评价 与建 议 等第: 85 分以上:优秀 75~84 分:良好 60~74 分:合格 60 分以下:不合格 要提高他评的信度,最好是让相同的评价群体利用不同的学校班级对同一教师作多次 评价,但是这样的方案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他评的结果大多由评价团成员商定或取平均值。自评的内容与他评的内容相同。学生评价量表要单独设计(例表二)。与上述三维目标相对应,评价内容侧重于老师的 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情感价值取向。为得到较为真实的结论,最好让班级所有学生参与评 价、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参与评价,最后计算出平均量化值。例表二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评 价 学校 学科 内 容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班级 时间 满分 10 10 15 15 20 10 10 10 得分合计: 满意程度: 得分 对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投入。老师上课生动,语言亲切,我有兴趣,喜欢老师和他的课。以学生为本,课堂中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和反映,平等 对待同学。老师能引导我们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同学们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回答、讨论、发言。讲课思路清晰,阐述准确,讲授内容能够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老师知识丰富,能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为主,使我们学习更有信心。讲课方法多样,操作教学媒体熟练。在教学或情感方

面想对老师说的话: 备注: 总分 100 分。学生可以按四级标准在得分栏打分。备注 本评价量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得分在 90 分以上属于优秀,75~89 分为良好,60~74 分为一般,60 分以下为不 合格。打分标准参照下表。满分 10 15 满 意 程 度 优秀 9~10 13~15 良好 7~8 10~12 一般 5~6 7~9 不合格 0~4 0~6 20 18~20 15~17 12~14 0~11 221300 江苏省邳州市教研室 邮箱:***@163.com 联系电话:051686222747 参考文章: 参考文章: ——肖 川《有效教学的策略》 ——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载《教育理论与实践》)——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 ——肖成全《有效教学》 ——余文森《教学有效性》,福建师大。

篇2: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一)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 是在测量基础上对好与差、对与错、优与劣的判断。1934至1942年美国泰勒 (R.W.Tyler) 领导著名的“八年研究”, 正式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在本质上, 评价过程乃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prove) 而是为了改进 (improve) 。在课程论上, 它是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论上, 我们把评价当作一个教学环节, 用于监控、调节教学过程。评价深植于教学过程之中, 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因此, 评价必然就包括过程性、结果性、体验性内容, 也自然而然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筛选, 更在于诊断、监控与调节, 发现更多问题, 及时找出对策, 改进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 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获取化学课上的教学反馈信息, 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甚至对于整个课程改革都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化学课程本身及化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为目标。

(二)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手段, 以学生分数为单一评价内容。这样的标准一方面导致了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第一甚至唯一依据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局面, 另一方面, 也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 是知识的权威和代表,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学生的更多任务便是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知识、再现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 如此的传统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愈发凸现, 令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究竟是怎样的?

结合我国新课程精神和对科学素养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 应以结果与过程并重、凸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师生、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 制定如下评价标准:

(三) 对上述标准的一些说明

1.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上述标准把对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的具体评价转化为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实验与探究的教学、师生的课堂交流、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四个领域的评价, 力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都应融入这几个评价领域之中, 而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多种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相互配合, 在具体实施评价中, 还要依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知识—技能的结果性评价, 可以依据学生完成小测验、作业情况而定;对于过程性的评价、体验性的评价, 可采用表现性评价, 成长记录袋评价, 观察、同伴评价和自我报告等诸多方法。

2. 关注评价的长时效应。

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教学管理中需要改变以分数论成败的现状, 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容忍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的不完美, 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激励学生追求自我超越。

教学的有效性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实现, 存在从及时到延时、从短效到长效、从显性到隐性的递变, 教学的有效性是要给学生埋下追求真善美的意志与能力。正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在评价中, 尤其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 不能以评比代替评价, 否则就会新瓶装旧酒, 使课程改革成为一纸空谈。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 建立上述发展性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 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领会, 是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向。值得特别说明的是, 如此的评价体系建立并不是为了评价某一节课而设, 其目的主要为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突出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充分将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体现于教学实践中, 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 促进化学课程本身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 本文按照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试图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导向, 以学论教, 把评价的焦点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希望最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发展及课程本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美) W.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美) Ellen 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美) 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3: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40-001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改进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教学评价一直倍受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由于评价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人们公认的难题。虽经过长期探索,评价中随意性大、针对性和科学性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况且,评价的标准不是恒久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只有与时俱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根据新课标关于教学评价的理念,制定一个可以量化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互结合的较为规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一、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2.以学生的发展评价教师的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因此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应十分关注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是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教学实施的结果,因此,评价学生学习就是评教,即“以学论教”。

3.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目的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4.突出语文教学的特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习上具有重体验感悟熏陶感染的特点,在教学上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二、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教学行为的主体上来说,既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反映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认知、情感活动。

4.可行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备要素涵义解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从五个要素去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体现语文课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

2.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的情感、审美的教育性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知识的讲解正确无误,语文能力的培养符合言语心理的形成规律。

3.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围绕目标与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紧密配合。

4.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注重单位时间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组织,注重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获得发展。

5.教师基本功: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流利,课堂语言要洁净、明快、准确生动,充满激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陶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教态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1.设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要选择业务水平高且客观公正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领导同行组成,一般五至八人组成,选出业务组长。

2.学习课程评价标准:进行课堂评价前要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学习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深刻地理解评价的目的、理念、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指标的内涵。

3.观摩课堂与评价:观摩课前要求评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标准,熟悉研究教材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听课,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并初步评定有关的项目及分值。

4.整理信息,做出结论:收集各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检查收集到的信息能否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和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分数,评出等级;写出写实性评语,指出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篇4: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一、构建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教育的认知能力培养主要有两个层次, 一是一般性能力, 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四种能力,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 思维力是核心。在历史学习中, 通过这四种认知能力的培养, 可以提高学生的一般性素质。二是学科性认知能力, 即只有通过历史教育才能全面完成的能力培养, 主要包括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剖析各种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辩证地分析历史发展动因与过程的能力, 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并发现其异同的能力等。在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这两种类型的能力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体现灵活、变通的特色, 主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以克服以往历史教学重视量化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的不足和弊端。

二、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解读

1.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构成因素

(1)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2)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对象是书写的历史, 是历史学家根据史料阐释的历史观念。

(3)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价值标准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主, 融合多种史观来解释和理解。

(4)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思维过程包括综合分析、史论结合等表达方式。

(5)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成果形式是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判。

2. 中学历史多元评价的方法

(1) 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出发, 尽量做到全面。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其作用和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来逐一点评, 或是从现实、直接影响和长远、间接影响来分析, 或是一分为二, 从积极作用、消极影响的角度来思考。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对日本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对国际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比较偏重消极影响, 比如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但现在也要看到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刺激了中国人要求进行制度上的变革, 破坏了自然经济又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等。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2)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视为好或坏。应从其对历史的贡献出发, 而非简单的二元论或以个人喜好为准。有些人只是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 易于评价;有些人活动领域广泛, 时间跨度较大, 评价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如“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 试对李鸿章进行评价。”如果老师一开始就夸夸其谈, 学生充其量就是记笔记, 对这个人物, 不可能真正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整理李鸿章的活动史实: (1)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 创办洋务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3) 创办北洋海军; (4) 组织了淮军; (5) 选派留学生; (6) 甲午海战避战自保, 致使北洋海军丢失制海权, 全军覆没; (7)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 但签订条约时秉承“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 签订《马关条约》时曾经减少一亿的赔款。再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先进角度进行思考评价, 得出如下的结论: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 洋务图强, 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他曾据理力争, 然而无奈国家羸弱, 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从消极角度出发进行评价, 得出结论:李鸿章曾多次作出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牺牲疆防;在与日本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北洋舰队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 但他依然要为这些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也要考虑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 他杀人过多。若引导学生按上述方法, 以史实为依据, 从多个角度, 一分为二地来评价历史人物, 那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就会“饱满”很多。

(3)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应回到所评价对象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分析历史、思考历史、体验历史;要求学生与“任何历史情境中的人产生共鸣。”人物自身的思想是会随情势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事件也只有在联系到前后的历史事件时才能看得更清楚。

篇5: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一、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对教材的合理处理,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者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而教材是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教者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分析、理解教材各章节、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每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处理好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预设。

本学期,我也深入到课堂听过几节校内公开课,不容乐观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住,学生在练习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整个教学过程很花哨,教师站在讲台上似乎想跳起来,讲台成了表演的舞台,就连不会说话的聋生也跟着老师的“节拍”“舞动”起来。这些现象似乎表明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掌握如何呢,不言而喻。这种所谓“活跃”的课堂气氛,过分强调课堂形式的完成,避开教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运用,对教材的主干和主体知识如蜻蜓点水,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这样的课堂谈何价值取向?

二、合理利用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作为知识的引导者的教师,就是想尽办法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融洽,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有声有色。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适不适合,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去研究有争议、有价值的内容,不要动辄就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结果表明,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老师对要讨论的问题安排不妥,讨论的问题不明确,没有方向性,以至于学生在讨论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学生对照书本内容乱打指语,有的讨论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这样的研究学习流于形式。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探究学习是一种形式。”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探究讨论的内容有所选择,并且老师还要随时随地进行正确指导,使探究学习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三、富有教学特色,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亮点”

教学特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优点、特长,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和点睛之笔。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但不是评价良好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刻意注重了教学特色给课堂带来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有意识地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在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有位老师用普校教材给聋生上了一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上课一开始,老师富有表情并带着聋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想把聋生带到故事情节中去,读完课文,聋生一脸茫然,似乎“糟糕”透了,然而听课的老师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真是所谓的“精彩”极了。授课老师依然激情高昂,接着讲解整篇课文,概括这篇课文是讲述了主人公写了一首诗,得到父母不同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人公在这样不同评价的环境中成了一位诗人。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聋生能够“对答如流”,这样一喜一悲的故事情节,师生之间配合得相当默契,就连在座的听课老师也对这种情景赞叹不已,真是“精彩极了”。然而,有些东西不得不反思、质疑,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聋生对词语难理解,写句子颠三倒四等现象,很难现象聋生在课堂上有如此突出的现象,授课老师提出的问题连听课老师还没反应过来,聋生很快就反应过来,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评课的过程中,首先肯定了授课老师基本功相当扎实,能说会道,很有激情,站在不同角度去评价这节课,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普校,这节课可谓是“精彩极了”;而针对我们聋校似乎有种超越性的发展,应该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力争从聋生的角度去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彩”极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把教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中去,教学效果才能更加出彩。

目前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重心不再是看教师如何“演”,而是由学生的表现体现教者的教学水平;不是停留在强调用什么理念来指导教学,而是看教师是否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篇6: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音乐课 评价机制

传统的音乐评价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校选拔好学生提供依据。新课标不太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天生素质、音乐知识、音乐表演水平、最终成绩等,而是评价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态度行为、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等。随着社会对人的价值和教育本身的深入认识,人们对评价目的与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这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最有必要做的是对学生实施一种影响,以促进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良性评价氛围的形成。

一、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缺点

我国中学音乐课程曾经历过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至20世纪末,学习评价的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学习评价的改革仍然没有超越应试教育的控制,最后还是成为应试教育的一件工具。那么传统评价机制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1.评价内容单一、应注重多元化

评价内容应向多元评价发展,包括认知、音乐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以往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学生无论在天生素质、兴趣、个性等方面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2.评价方法单一、应注意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去我国音乐课程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终结性评价,即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进行等级评定。由于他更多体现的是甄别的作用,结果往往导致了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追求进步和发展;而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是灰心丧气、动摇意志,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在评价方法上要始终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分追求其中的一种方法,终将使评价结果失去意义。我们必需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教育者得以全面主动的发展。

3.评价机制应和学校的常规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以往的音乐考核项目只注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因此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音乐教育常规工作的发展。殊不知这些所谓的音乐常规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主要阵地,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有机地将评价融入课程、教材及教学中,以达到评价特有的教育功能,有待进一步研讨与实践。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评价机制的优点

1.注重达到结果的过程。音乐学习评价从其历史的发展来看,应该说属于教育学上的“泰勒模式”。泰勒模式本质上立足于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音乐教育评价目的的变化,音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诊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显然,如果仅仅关注音乐教学活动的结果,评价是无法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

2.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违反纪律,或者不认真练习,教师的严厉批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教师说句保护学生自尊的悄悄话,往往比批评更有效。要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学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里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3.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学习,音乐课是不应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是学生自发自主的去享受音乐快乐的音乐课,学生需要的是个性张扬。关于中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学生未来对音乐的参与和喜爱程度,深受早期参加音乐活动的心理感受的影响,如果他们对早期进行的音乐行为感觉愉快,他们将会一直坚持下去。反之,将适得其反。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对教育质量保障、学校建设发展、教学绩效评定与教师专业成长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实现有效的教师评价,必须考虑特定的评价目的、实际的评价主体和灵活的评价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建立客观、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评价。

参考文献:

1.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6/187783/

archives /2008/978590.shtml

2.徐晓娟,刘琦,华小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及运行机制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8(5)

篇7:张付民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评价;探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更关心个体认知发展的高级目标-思维、问题解决、创新与实践能力、直觉、灵感等,更强调教学的情感目标。新课标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承受学习中的艰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生活化、情景性与趣味性;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强调积极体验和探索,倡导探索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改变必然带来教学评价上的重大变革。鉴于此,本文欲通过对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制定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可行性教学评价方案。

一、目前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分数评价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学习评价体制的“软肋”。众所周知,学生的运动能力受先天素质和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有的学生可能不用练习就能得到高分,有的学生即使刻苦联系也达不到及格。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价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必然会挫伤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以往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即教师对照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处于被审视与被选拔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反抗、逃避等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习评价中却习惯以能否跑的快,跳得高,投得远来给学生分高低,而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是先天素质就具备,还是学习锻炼获得,根本不加以评别。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教师视而不见。教育现象纷繁芜杂,只用一种评价方式衡量,显然不科学。

二、新课程标准下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案

1.学习评价内容应多元化

学习评价内容应包括:(1)身体健康评定:对身体形态的评定,主要从身体的姿势、体型等身体外部表现,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志》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定;对体能的评定,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性等;对生活习惯的评定,主要从生活规律是否健康,是否形成良好的身体保健意识习惯来进行评价。(2)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评定,主要包括:对于体育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对于人、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的情况;能掌握符合一定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运动技能以及运用于实践的情况。(3)学习态度的评定: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的学习与练习;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和练习;能否对他人理解和尊重,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中的责任等等。

2.学习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学习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1)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在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定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改进性。而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则以定性评价为主。(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方法有:口头评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地进行激励性的口头性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单元评价,主要是以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重点,围绕单元教学计划所预设的目标进行评价,如技能、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以及保护能力、自练能力等便于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确定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建立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学生各个时间段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有关资料,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在新课标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学生随时发现各方面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既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充实、客观、全面、科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差异性评价。这种评价,由于是通过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过程,从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与其他同学同样的成功与发展的机会,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

3.学习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新课标下对学生学习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应有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对自身(或同伴)的体育学习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亲身评价体验,产生正确的认识并获得尊重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是由教师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助于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上一篇:[毕业生报到备案]体检合格证明下一篇:求仙入海处导游词介绍